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当驸马-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上的焦俊还一边流着泪一边讲述着焦耕早晨的话,听到焦耕居然对汉室如此忠心,见到刘协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所以便痛哭了一个晚上,于是身体才不行了的。

    而且陆浪手握兵马,到了杨县以后却对百姓秋毫无犯,宁愿自己吃野菜,所以焦耕心里对陆浪非常的敬重,这才在临死之前一定要让焦俊把陆浪喊来。

    待陆浪等人到了焦耕家中的时候,焦耕已经快断气了,他只能伸出手,却说不出话来。

    陆浪赶紧上前,留着泪水抓住这个可爱的老人的手,然后问道:“焦老,可是有话与在下说?”

    见到陆浪,还有刘协以后,焦耕的脸上勉强地挤出了一个欣慰的微笑,但是这一笑还没有过去,焦耕的面容就全部僵住了!

    最后,焦耕的双眼缓缓合上,这个老人家,死得非常的安乐!

    。。。
………………………………

90。第9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好不容易赶到了焦耕的面前,却一句话也没有说焦耕就死了。

    陆浪眼中含着泪水,然后对刘协说道:“焦老乃是汉室忠臣,殿下应该厚待!”

    刘协点点头,眼睛也是水汪汪的,看着陆浪问道:“那孤追焦老为义父如何?孤的义父,不需要朝廷任命,也可以追为乡侯,以侯礼厚葬!”

    乡侯?义父?

    没有想到刘协这个小家伙居然还懂得这么多事,听到刘协的话,陆浪带着询问的目光看了荀彧一眼。

    荀彧点点头,表示刘协这样做是对的!

    听到刘协的话,一直在嚎啕大哭的焦俊立马才刘协的面前拜倒,然后感谢道:“殿下,民父何德何能,安敢受殿下之礼?”

    意思是不敢让刘协追认这个义父,其实刘协如果在焦耕生前认他做义父的话,那样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现在焦耕已经死了,死者为大,所以刘协如果真要追认这个义父,就算是刘辨和董卓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为什么呢?因为这其中牵扯到死人,谁会想不通去和一个死人作对呢?

    古代可是有鬼魂之说的,若是议论焦耕,人家半夜三更来找你怎么办?

    所以,这个话只有焦俊才敢说。

    刘协却扶起焦俊,然后对他说道:“孤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懂,起码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孤心里都有数!焦老生前与孤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也同席吃过饭,并且焦老昨日还与我亲近了,又为孤的遭遇哭了一个晚上,这才病重而死,孤心中感激,莫非追认为义父也不行么?”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番话却说得焦俊竟然无言以对!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杨氏终于开口了:“夫君,公公殆去(死去)之前,在滞留之际,曾叮嘱妾身,要妾身告诉夫君,公公死后……这片庄园让夫君交给县侯,当作礼物送给殿下,而且……公公还让夫君,跟随县侯,辅佐殿下!”

    “竟有此事?”

    焦俊还没有说话,陆浪就惊讶了起来,然后来到焦耕的面前拜道:“老人家忠义无双,只是……这庄园,陆浪却不敢受!”

    说罢,陆浪对焦俊说道:“这件事情听我,你不必将庄园交出来,殿下自到杨县以后,与百姓秋毫无犯,不能因为此事而坏了声名!”

    “县侯若是这样说……”杨氏哭着说道:“则妾身公公难以瞑目也!”

    说罢,杨氏推了还在发呆的焦俊一下。

    焦俊这才恍然大悟,然后到焦耕的面前哭着说道:“父亲,孩儿明白了!孩儿一定不负父亲所望,跟随县侯,竭力辅佐殿下!”

    焦俊一番话,说得众人都恍然大悟了起来。

    听到焦耕病危,所以也有许多百姓前来看望,他们在房间外面,听到里面的对话以后,都纷纷来到陆浪的面前,然后跪下说道:“县侯大人,焦老一生与我们有恩,今日之事,分明乃是焦老的心愿!这庄园与家产都交给殿下,连儿子也交给殿下,难道大人还看不出焦老的用意么?”

    “是啊!县侯大人仁义,我们百姓也不是禽兽,这焦老愿意散尽家资,却唤来焦家大郎的功名,却也不亏了!”

    百姓们纷纷附和,听到他们的话,陆浪湿着眼眶说道:“诸位,既然如此,便依殿下与焦老的意思!”

    说罢,陆浪对典韦说道:“速去请燕召前来,另外让阮瑀撰写典文,殿下追认焦老与义父,封杨亭乡侯……今日起,焦老之子,便是陆浪与殿下的兄弟!”

    听到陆浪的决定,百姓们欢呼了起来!

    在荀彧的安排下,人们纷纷行动了起来,准备焦老的丧事。

    陆浪和刘协还有焦俊三人都披麻戴孝的,后来郭嘉也到了焦家的庄园,听说了事情的经过以后,郭嘉大喜地对陆浪说道:“主公,如今吕梁一带,民心尽归主公,加上这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前嘉曾建议主公以吕梁为根本,然后徐图太原以及并州三郡,看来这第一步是成功了!”

    是啊!

    陆浪暗暗点头,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到了杨县以后,陆浪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有了百姓的支持,你的士兵打仗累了,百姓就会自发地组织人手来犒劳士兵,你的士兵饿了,百姓们也会把他们的粮食交出来。

    比如说焦耕,他全部家财都不要了,还把儿子也送过来,因为什么?

    就是因为陆浪得人心,得民心!

    点点头以后,陆浪看着郭嘉,又想到了自己这有些玄幻的经历。

    前世过着社会底层生活的他,就算沦落到做苦力的地步,其实心中也还是有梦想的。

    而现在……他的梦想终于也得到了一个实现的平台。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陆浪的一切遭遇,都在让他成长着,特别是到了杨县以后,这里的百姓,他们的淳朴与率真也给了陆浪很多的启示和鼓励,所以陆浪的意志也越来越坚定了!

    “是啊!”陆浪喃喃地念道:“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有了百姓的支持,那么就算是改变历史,又有何难?”

    然后陆浪对郭嘉说道:“奉孝,这几天我会与殿下一起留在这里,为焦老举丧。你到县城去安排一下,告诉严颜,让他的手下趁着大雪未化,到临水县去探视一番,让他将临水县的地势和情报都掌握了,马上就要开春了,我们没有时间在杨县发展,所以……必须在开春之后,就拿下临水!”

    ps:过渡一下,顺便说一句关于伏皇后伏寿的。有些人应该看过电影铜雀台,不过电影只是电影,历史上的伏寿野心是有,不过也是以献帝为中心的,是帮着献帝某事。电影里面,写伏寿被曹丕那个了,其实是扯淡,因为曹操不是董卓,绝对不会容许自己的儿子去冒犯皇后的,因为曹操还要披着汉室忠臣的皮!

    。。。
………………………………

91。第91章 训练民兵

    正月十五,元宵!

    焦老的丧事足足持续到正月初七,送完焦耕下葬以后,陆浪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事情很多,因为陆浪希望在开春之后就进攻临水县,所以必须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是郭嘉对陆浪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说起来,郭嘉也是见到焦耕的庄园依山而建,可以有效地防御土匪进攻,才想到的这个建议。

    杨县的地势四面环山,只有杨县与是吕梁之间有一块平原沃土。

    毫无疑问,这里的沃土是必须要充分利用的,可以说这里是杨县未来的粮仓!

    粮仓是整个军队的命脉所在,所以必须得有保障,要保证能万无一失!

    郭嘉的建议,是在杨县以西的石城关和杨县以北的汾山光各建造一座关隘,用来抵御敌人和保护粮田的发展。

    至于杨县以东,则是有太岳山为天险,这里的防御重心,自然是放在杨县县城了。

    也就是说,只要将石城关和汾山关的关隘建造起来,那么就等于是把杨县和吕梁连在了一起,一旦有战事打响,只要石城关和汾山关还有杨县没有被攻破,那么整个吕梁都是安全的!

    但是……吕梁山却不在这个范围里面,不过也不需要担心。

    因为很快,等待开春以后,山上的积雪少了,那么陆浪的人马就会马上控制吕梁山,并且陆浪已经在打吕梁山另一侧临水县的主意了!

    严颜那边已经派出探子扮成流民过去打探临水县的消息,如今并州西北三郡都落到了匈奴的手中,这临水县因为地势较偏,所以匈奴人并没有完全占领。

    不占领,并不代表匈奴人就会放过这个地方了。

    地方我们不要,但是物资我们得抢!

    这就是匈奴人,他们是不会放过嘴边的肥肉的,所以在临水县旁边的大河另外一侧,匈奴人还派遣了一支人马在那里扎营,没事就出来抢枪粮食什么的,搞得临水县上至县令下至百姓都是既担心又害怕的,偏偏还又奈何不了匈奴人。

    没有办法,后来县令田明实在是受不了,就带着一些百姓到匈奴人的大营里面去,还真让他给见到了匈奴的单于於夫罗,天明便对於夫罗说道:“大王啊,我们临水县是个有娘生没爹养的地方,朝廷也不管我们死活,现在大王占领了太原,何不就把临水也占了呢?这样一来,我的百姓就是大王你的子民了!”

    於夫罗听了田明的话以后,哈哈大笑了起来,却什么也没有说,还好吃好喝的招待了田明一阵,又派人把他们给送回去了。

    原本以为於夫罗以礼相待,匈奴人就不会来抢掠了。

    但是田明他们一回到临水县,匈奴人又来抢了,而且这一次抢得更凶,连百姓的耕牛都要抢!

    无奈之下,田明只能又去找於夫罗,这一次就没有那好运气,人家於夫罗根本就不见你。

    垂头丧气的田明吃了哑巴亏,只能回到临水县,见到那些被抢掠的百姓,田明羞愧得很,就差没有给百姓们磕头了。

    田明作为县令,不能保护百姓,自然是失职的。

    虽然说是匈奴的势力太过强大,临水县没有能力与匈奴抗衡,但是几次田明到匈奴去交涉,一点效果也没有,百姓们自然会有怨言了。

    渐渐地,连田明勾结匈奴人的留言也出来了,他们说田明其实已经归顺了匈奴单于,他们联合起来控制临水县城,想抢就抢!

    这个留言,也传到了杨县。

    这就是陆浪要严颜派人到临水县打探消息的原因。

    派出的人手还没有回来,到了元宵这一天,刚刚上任不久的杨县户曹焦俊,便在陆浪的命令之下,把杨县与吕梁一带,也就是如今属于陆浪统治的地方的人口给统计了出来。

    焦俊是杨县人,对杨县地方熟悉,焦耕临死之前要焦俊不必守孝,专心辅佐陆浪,于是焦俊在办完父亲的丧事以后便立刻走马上任了,只是守孝的事便交给了他的老婆杨氏!

    目前统计出来的,杨县与吕梁约有民众七千左右,很少了!杨县和吕梁本来是两个县,却只有这么点人口,这也与这里连年兵祸还有地方偏僻有关系。

    统计人口干什么呢?

    自然是要征兵了!

    陆浪要准备进攻临水县,以现在这三千人马,自然是够了,因为区区一个杨县,匈奴不可能派重兵把守的。

    但问题是,陆浪手中就这三千人马,全部带走了的话,杨县怎么办?

    总不能让杨县空了吧?于是陆浪就想到了征兵。

    七千人口,除去老少病残的人,就只剩下三千左右了。

    这一次陆浪是想征召一千人的,这整个杨县都只有三千左右汉子,于是就不好办了!

    一般来说,征兵十征一就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陆浪要是征召一千士兵的话,那就成了三征一!

    也就是三个男人里面征兵一个,这样一来百姓们怎么受得了?

    荀彧怕陆浪一定要征召一千名新兵,于是还特意跑来劝谏陆浪。

    “主公,三征一,万万不可啊!”

    离开了赵王府,刘协不在的时候,荀彧还是会喊陆浪为主公的,其实荀彧口中主公的意思,和郭嘉口中的主公意思不同。

    郭嘉称呼陆浪为主公,那是因为郭嘉把自己看作了是陆浪的部下。而荀彧喊陆浪为主公,则是称呼陆浪为东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老爷少爷之类的意思。

    陆浪就知道荀彧一定回来劝谏,不过早就知道没有这么多人的陆浪也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法。

    陆浪对荀彧说道:“文若先生,强征自然是不可,因为开春之后,百姓们耕作也需要人手,不过……若是借用的话,就没有问题了吧?”

    “借用?”荀彧不理解陆浪的意思。

    陆浪呵呵一笑,说道:“就是暂时征召一千百姓进入军营,然后按照士兵那样训练,到了耕作之时再让他们回家,继续当他们的百姓!”

    说白了,陆浪采取的,就是训练民兵的方法!

    。。。
………………………………

92。第92章 元宵

    闲时为民,战时为兵。

    此乃民兵!

    要发展民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陆浪的人马太少了,而董卓那边又虎视眈眈的,李儒一个一石三鸟之计,又逼得必须要尽快发展自己的实力。

    最快的发展,莫过于迅速的扩张,而想要迅速地扩张,就必须要有兵马,所以对于陆浪的建议,荀彧并没有反对。

    在询问了训练民兵的具体操作步骤之后,荀彧也觉得这样的训练方法,确实不会影响到百姓的劳作,而且……如果能把这个方法运用得好的话,那么杨县与吕梁的百姓,将来就可以全民皆兵,要真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对于郭嘉把杨县与吕梁山定为发展的根基之地,是非常有帮助的!

    于是荀彧也不反对了,然后陆浪便找到徐宿,让他开始征召百姓入伍,编制民兵。

    交待完了事情之后,陆浪这才开始吃完饭。

    晚饭之后便是元宵之夜,许多年都未曾热闹过的杨县,终于恢复了在这一天狂欢庆祝的习俗。

    县城里面的冬雪已经差不多消退了,然后许多楼阁都挂上了百姓自制的灯笼,特别是县衙前面的那条城中心轴线大街,几乎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灯笼。

    在荀肃的带领下,县学的学子们也写了许多灯谜,并且在县学的门前搞了一个灯谜大会。

    因为县学和县衙就是同一条街,隔得不远,所以吃过晚饭以后,陆浪也带着刘静和冰冰还有小刘协准备到灯市上面去玩一会儿,放松一下。

    老话说得好,除夕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出了衙门,看到满城百姓都走上了街头,一派热闹的景象,陆浪也非常高兴。

    县衙门口,荀彧和郭嘉他们以及典韦都在,见到陆浪和刘协出来,众人自然地过来先向刘协见礼,然后是刘静、陆浪。

    因为是元宵夜,所以大家都是穿着便服,汉服的特点是宽厚,长长的衣襟和袖袍,穿在身上倒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只是行动起来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电视上面的汉人看起来行动都是有规有矩的,汉礼嘛,这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陆浪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众人来到县学,然后一众学子对刘协和刘静姐弟两个见礼,陆浪则是与荀肃见礼。

    荀肃对陆浪说道:“明公,焦老之事,老朽也有耳闻,焦老确实是忠义之人,此事在县城也传开了,百姓们对焦老的风范与明公的态度都是赞不绝口啊!”

    陆浪感谢了一句,“都是殿下明礼,知道焦老是忠义之人,也是文若先生教导殿下有方,其实这件事倒跟陆浪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就是陆浪,在百姓的眼中,他是宽仁的,和顺的。

    永远温文尔雅、谦虚,这是百姓眼中的陆浪。

    再世为人,而且还拥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文化沉淀,虽然前世陆浪只是一个普通到了极点的平民百姓,甚至为了生活还得到工地上面去做苦力,但是闲暇之时,爱好历史文化,特别是三国的陆浪,到了这个世界以后,终于如鱼得水了起来。

    在郭嘉和徐宿这样的谋士眼中,陆浪是冷静的、坚毅的,因为陆浪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从来不会表现出害怕的神色。

    陆浪确实不怕,因为没有理由,让陆浪害怕!

    死过一次的人,对于害怕的定义,只怕已经是超出死亡了,所以……很少有能让陆浪害怕的事情!

    在高顺和徐晃这些将领的眼中,平时的陆浪是幽默诙谐的,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别看陆浪是主公,却比谁都狠!

    因为陆浪熟读史书,知道用兵之道,要恩威并施,宽严并济。

    所以在平时的时候,陆浪经常回合手下的将领还有士兵打成一片,还不时地开开玩笑,而一到战场上面,陆浪就是以身作则,给士兵和将领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这样一来,士兵和将领们的士气也会被陆浪所感染,并且还会对陆浪越来越忠诚!

    在不同的人面前,每一个陆浪都不同。

    面对大千世界,你必须具备许多不同的面孔,并且随时转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能如鱼得水。

    这是做人的道理,这一世陆浪深谙此中之道,所以从十常侍之乱开始,一直到现在,陆浪都成功了!

    荀肃对于陆浪这样的谦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莞尔一笑,看着陆浪说道:“明公,不去和学子们玩一把?”

    “不去!”陆浪也报以一个微笑,说道:“这灯谜什么的,我可是不会……去了,也是出丑啊!”

    “呵呵!”荀肃以为陆浪是谦虚,不过也没有再要求陆浪去才灯谜了,而是说道:“说起来这灯谜,老朽还真想起一个人来!”

    “哦?”陆浪问道:“此人是谁?”

    县学的门口,此事灯会已经进行到了*部分,刘协猜出了一个灯谜的谜底,于是引起了百姓和学子们强烈的欢呼。

    “呵呵……殿下果然聪慧,汉室中兴有望矣!”

    荀肃也称赞了刘协一句,不过因为这边他在招待陆浪,于是就没有起身到人群中去,把空间让给了那些学子和百姓们。

    称赞了刘协之后,荀肃悠悠地说道:“此人乃是老朽一个老友的女儿,名唤蔡琰,早年已经嫁人,不过此女的遭遇……却是让人嘘唏不已,她丈夫在她嫁过去之时便死了,此女之事,相信阮瑀也和大人说过吧?”

    “嗯!”陆浪点点头,原来荀肃是想起蔡文姬了。

    这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蔡文姬可是大学者蔡邕的女儿,而且蔡文姬本身就非常有才华,家世又清高,可以就是难得一见的奇女子了。

    不过让陆浪纳闷的是,以荀肃的年龄和名望,怎么会突然说起蔡文姬来了呢?

    ps:很烦,没有感觉……下午的时候一个读者加我,然后就是一阵乱骂,至于此人的名字,就懒得说了。三十多岁的人,出口就粗俗不堪,行事冲动,他看书是墨水之前写的《超级驸马》,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他了,不过墨水写书,完全是自己幻想yy出来的,如果有人觉得不合胃口,不看就是,希望这样的事情今后不会再发生了,好了……心情很糟,今天先这样了!

    。。。
………………………………

93。第93章 才女诗赋

    “荀老突然说起这昭姬先生,可是有深意?”

    想不通荀肃为什么突然说到蔡文姬的身上了,所以陆浪便问了一句。

    这里陆浪称呼蔡文姬为先生,是因为蔡文姬有学问,是公认的才女,所以陆浪才会对蔡文姬这样尊称。

    “明公且看!”

    这时候荀肃突然拿出一块锦帕凑到灯光下,邀陆浪一起凑近了看。

    锦帕上面,娟秀的字体分明写着: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这……”

    陆浪听了惊讶了起来,这不就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开头两句么?

    不对呀!

    陆浪疑惑了起来,相传蔡文姬创作《胡笳十八拍》的时候,已经是她被掳到匈奴以后的事情了,距离现在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呢!

    想到这里,陆浪又往下面看了过去,却发现只有这两句!

    于是陆浪问道:“荀老,这……可是蔡先生的手笔?还有……为何这诗止有两句?”

    荀肃摸着胡须,叹道:“老朽也想知道这诗文后面的句子,奈何这篇诗赋,许是我那苦命的侄女还没来得及写完……哦,明公……这块锦帕,乃近日来县学求学的学子献给老朽的,说是去年年初****之时,这些位子的父亲跟随逃难的百姓到了临水,在临水县城的路上捡到的!”

    “临水!蔡琰……”

    这两者本来毫无联系的,却突然因为这个线索,似乎连在了一起!

    怔了怔,陆浪发觉自己出身了,于是尴尬地微笑了起来,对荀肃问道:“荀老,这……可确定是蔡先生的笔记?”

    荀肃点点头,默认不语。

    陆浪说道:“看来蔡先生只怕是遭受战乱之祸,无奈与百姓一起逃到了临水隐居,若是如此,来日陆浪克复临水,定然派人搜寻昭姬先生!”

    蔡文姬居然现在就在临水县城,这倒是一个让陆浪非常意外的消息。

    不过想想也是,反正自从黄河以北战乱以后,蔡文姬的命运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这个时候会在临水县也真说不定!

    “若能寻得昭姬,自然是一大好事!”荀肃点点头,对陆浪说道:“昭姬通音律,晓古卷,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女子,还望明公千万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原来荀肃是担心陆浪不会把寻找蔡文姬的事情放在心上,因为在这个战乱的年代,男人,特别是做大事的男人,谁会真在乎一个女子呢?

    不过荀肃的担心是多余了,就算荀肃不说,陆浪也肯定不会不重视蔡文姬的,其实陆浪自己也很好奇,甚至是激动!

    有机会见到蔡文姬这样的奇女子,而且还是活人,你会不激动么?

    于是陆浪赶紧对荀肃说道:“荀老放心,就算昭姬先生不在临水县城,陆浪也会竭力派人找寻的!”

    荀肃这才高兴地点点头,然后拉着陆浪说道:“明公,今日乃是元宵佳节,吕梁民众很久没有这么安心和愉快地过节了,今日明公不来便罢,既然来了,这作诗赋可是少不了的!”

    见到陆浪答应,荀肃的心里的石头也就放下了,然后这个老家伙居然拉着陆浪要作诗写赋!

    陆浪哪里会写什么诗赋?而且在陆浪的记忆,写元宵的诗赋可记不住几篇,宋朝的几篇词倒是记住了,但这个时候词还没有出现呢,你让陆浪怎么写?

    陆浪正要拒绝,却见到刘静与冰冰走了过来,于是陆浪赶紧和荀肃一起向刘静见礼,刘静一开口就说道:“陆郎的诗赋,我也要看!”

    “公主……”陆浪无语了起来,求助地看了冰冰一眼,却发现这丫头也是和刘静一个样子,于是陆浪不由得泄气了,说道:“好……写就写吧,不过……写得不好可不能怪我啊!”

    县侯大人要写诗赋?

    这个消息一传开来,便引起了等会上面的轰动。

    百姓也好,学子也罢,甚至连郭嘉和荀彧还有徐宿他们也跑了过来,都来看陆浪写诗赋。

    这一下陆浪急了起来,这汉朝的文字,陆浪还没有机会好好学习一下呢,更别说在怎么多人面前写出来了!

    怎么办?难道写自己会的那种简体字?

    那还不被人喷死?

    陆浪摇摇头,正为难的时候,陆浪突然眼睛一亮,然后拉着冰冰说道:“你来代笔!”

    请自己的侍女或者下人帮忙代笔写字,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非常寻常的,不过那只是限于私人场合而已。

    像陆浪这样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的侍女来代笔,这当然会让众人诧异了。

    见到荀彧他们有些尴尬的目光,陆浪也察觉到了现场的气氛不对,于是笑着说道:“许久没有写字,生疏了,字迹太丑,所以……不敢动笔啊!”

    字迹太丑?

    众人闻言都恍然大悟了起来,确实……陆浪到了杨县以后,从来没有写过诗赋,大多的时间都花在练习武艺上了,哪里有时间练写字呢?

    好吧……请侍女代笔也行,只要能把诗赋给作出来!

    抱着这样的心态,众人自然对陆浪这篇诗赋的水平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了,荀肃倒是呵呵一笑,说道:“既然要请人代笔,又何必为难下人?”

    说罢,荀肃将袖子往后叠了叠,然后来到准备好的书桌前面对陆浪说道:“老朽为明公代笔吧,这诗赋如何写,老朽则是帮不了!”

    听到荀肃的话,众人都笑了起来。

    当然……这笑声里面,并没有对陆浪嘲笑的意思,都是善意的微笑!

    陆浪在杨县深得民心,由此也可见一斑。

    想了想,陆浪缓缓念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陆浪念得很慢,让荀肃可以跟上自己的进度。

    写完了这篇‘诗赋’以后,荀肃将笔搁在书桌上,然后专心致志地欣赏起这篇‘诗赋’来!

    这篇‘诗赋’,像是诗,而且确实有汉风的味道,只是……

    欣赏着欣赏着,荀肃的每天突然皱了起来!

    ps:好吧,《生查子》是一首词,这里……陆浪借用一下,只借不还,就是不还,谁说也没有用,没得商量!

    。。。
………………………………

94。第94章 名声的力量

    全诗只有短短八句,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淡淡的相思之情,让人总感觉意犹未尽,忍不住对末尾那句‘不见去年人’瞎想了起来!

    这‘去年人’后来到底是见到了呢,还是没有见到?

    人们都猜疑着,而荀肃注意的确实开头的那两句。

    当然……严格地说起来,陆浪这首诗算不得诗赋,但是荀肃也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面为难陆浪的,并且今天是元宵,陆浪能应情应景地写出一首诗来就算是不错了!

    更何况这首诗的水平还不低!

    “这去年元夜时,当时明公定然是在洛阳……”

    突然荀肃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呵呵地笑了起来:“既然是在洛阳,那这与明公相约之人……呃……不对!”

    “怎么不对?”有人问了一声。

    这时候荀肃才发现陆浪的人已经不见了,他四处看了一下,然后问道:“大人哪里去了?”

    众人四处看了看,却哪里还有陆浪的身影?

    这时候,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