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此时就三路大军到场,李蔡、韩说等其余两路大军在半路就被匈奴人堵截了。

    整个王庭混乱不堪,前方的不知后方的情况,后方不知前方的情况,牧民不知汉军的情况,反正混乱一片,这也是若瑶他们所要的结果。

    杀进王庭的若瑶这才记起卫青的锦囊,于是快速打开,大意是:机动杀出,扰乱战场,营造到处都是汉军,足足几十万的阵势,配合正面军进攻卡扎尔的卫青。

    卫青不亏是历史上大兵团特种作战的鼻祖,几万人的特种作战,也只有卫青了。

    【特种作战,是指国家或集团在平时和战时,为了达成特定的战略战役目的,领导和指挥主要由特殊编组、训练及装备的特种部队或根据任务的需要临时编组的精锐部分队,以特殊的方式和手段实施的作战行动。其行动具有目的特殊、计划周密、方式独特、手段多样、隐蔽突然、速战速决等特点。】

    杀进王庭的宋玉军听若瑶说右贤王跑了,于是不顾军令带兵去追,要是擒获右贤王,按军功爵可谓封万户侯,而若瑶和吴林转身带着大军又向阴山杀去……。


………………………………

第246章 直接吓尿

    三天后,

    卫青出河南地越阴山的战况就快马加鞭的传回长安。

    塞外金戈铁马,长安也是暗流涌动。

    这天,

    张汤当上廷尉之后可谓是野心膨胀,不仅对之前对他不敬的大臣发难,还通过排除异己,谋害谋杀等手段清除朝廷忠诚,毕竟廷尉的职位掌握生杀大权。

    张汤为了在大臣中建立威信,利用负责处理诸侯国遗留问题的时机,抓住两名曾经对他不尊敬的大臣,以同谋淮南王刘安的借口问罪。

    “陛下,陛下,呜呜呜,臣冤枉,臣冤枉。”太史丞杨力军面对张汤的诬陷,非常气愤,但面对张汤同伙的指认,加之刘彻的发火,他只能求饶。

    张汤上前两步从袖筒里取出一个竹简递给侍:“陛下,这太史丞杨力军勾结淮南王谋反的十条罪状,人证物证据在,请陛下过目。”

    刘彻板着脸结果竹简严肃的看起来……。

    面对刘彻越来越不对的眼神和表情,太史丞杨力军吓傻了,不停的磕头:“陛下,臣冤枉,臣冤枉,太史令司马迁,还有御史大夫番大人都可以作证呀。”

    “胡说八道。”张汤转身怒斥完杨力军后对刘彻说道:“陛下,四年前,淮南国涂杰在熏香楼宴请杨力军,两人密谋造反的事情,杨力军提供了朝廷的机密。”

    “陛下。”杨力军拼命挣扎:“陛下明鉴,臣是受时任丞相薛泽的委托前去找涂杰查询税收的事情,熏香楼当时是交税大户,陛下明鉴。”

    刘彻听后怒气冲冲,一把将手里的竹简砸在杨力军头上怒斥道:“熏香楼本来就是一个造反的窝点,来人,给朕拖下去。”

    给朕拖下去,看似没有定罪,其实已经定罪,廷尉张汤会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逮捕杨力军,抄家、砍头就等着杨力军。

    “陛下,陛下,陛下,臣冤枉。”杨力军顿时绝望的怒吼:“张汤,你,你不得好死,你陷害忠良,老夫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张汤见杨力军咆哮,于是很不耐烦的说道:“带下去。”

    就在两名侍卫进来准备拖走杨力军的时候,侍引导御史大夫番系快速走了进来。

    这让张汤顿时额头冒汗,顶头上司来了,是来保杨力军的吗?

    番系进来之后看了看瘫软在地的杨力军,也没说话就向前走去。

    “番大人,番大人。”杨力军抱着番系的腿哭诉:“下官冤枉,张汤陷害下官。”

    番系的出生背景注定让他不敢介入更多的事情,但正义感还是有的,痛恨张汤。

    “番系,有事情吗?”刘彻忽然板着脸问道,似乎气还没消。

    番系看了看张汤,而后拱手道:“陛下,朔方军情急报。”

    朔方军情急报!刘彻顿时兴奋起来:“莫非卫青有消息了?”

    番系将战报交给侍,而后恭敬的说道:“陛下,臣觉得杨力军的事情有待查明。”

    廷尉张汤顿时眼睛都绿了,顶头上司前来说情,于是不服气的说道:“番大人,杨力军当年勾结淮南王的事情证据确凿。”

    “证据确凿?本官怎么不知道?”番系冷静的问道。

    “哈哈哈哈。”此时的刘彻看完了朔方军情战报,顿时就开怀大笑起来,而后起身。

    番系拱手道:“陛下,此等喜事面前,臣觉得陛下不易动怒,杨力军的事情,臣回去之后定会组织廷尉府核准查实,请陛下恩准。”

    张汤都快气吐了,什么意思?难道今天的事情就这样完了吗?于是看着刘彻:“陛下,通敌卖国,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张汤!”番系转身严肃的提醒:“你是想破坏陛下的心情吗?”

    刘彻边笑边看战报走下了台阶,心情甚好的看着瘫软的杨力军说道:“行啦,下去吧,就按番大人说的办。”

    “陛下!”张汤不甘心,杨力军曾经主张弹劾他,还是公孙弘一系列的。

    见杨力军没有动,番系看后乐呵呵的说道:“杨力军,这件事情你要知罪,本官已经按照律法从新裁定了你的罪状,贬职安严郡。”

    杨力军的反应速度还挺快,番系这是在保护自己,于是当场磕头:“谢陛下,谢陛下。”而后起身快速退出了大殿。

    张汤焦急:“陛下……。”

    刘彻对张汤的事情早已没了兴趣,相反对战报兴趣浓厚:卫青破右贤王,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九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朕本来只是想让卫青去给伊稚斜灭灭火,打打他的嚣张气焰,没想到卫青一举直接打败了右贤王,哈哈哈哈。”刘彻说完就兴奋起来。

    张汤这才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没有比打败匈奴人更能让刘彻兴奋了。

    张汤楞了一刻后反应过来,喜笑颜开的拱手道:“恭喜陛下,离强汉有近了一步。”

    “你们说,这伊稚斜是不是很可笑?登基打出了恢复大匈奴帝国雄风的口号,这才两年时间,匈奴右部的势力就被清除了。”刘彻很想知道伊稚斜的感觉。

    番系笑着拱手应答:“天威所至,胡人必灭。”

    灭胡,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刘彻发现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从之前的抵御匈奴、教训匈奴、再到现在的灭胡,格局在不断增大。

    刘彻对这句话非常满意,上前两步忽然突发奇想:“来人,准备笔墨,朕要给伊稚斜来一封战书,让他也看看朕的决心,哈哈哈。”

    经过了接二连三的胜利,刘彻早已忍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很想给伊稚斜带个话,也很想知道伊稚斜此刻的反应,更想让伊稚斜知道,汉人不会在像以前。

    战书写好之后,刘彻就叫来了博望侯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就主管了整个国家的外交事务,其中就包括对匈奴的传话。

    张骞建议由翁侯赵信派匈奴人将战书送达单于庭。

    刘彻带着张骞来到了羊皮地图前感慨道:“张骞,这张图是你绘制的,你看,漠南,漠南的威胁已经解除了大半,哈哈哈哈……”


………………………………

第247章 非常顺利

    汉军取得了胜利,让刘彻又激动了一把,他总感觉胜利来得那么容易和突然。

    本来,刘彻也只是想让卫青出塞灭灭伊稚斜的嚣张气焰,可卫青这不是灭灭气焰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把伊稚斜的火都给拍灭了。

    一想到刚登基两年的伊稚斜听闻这个消息的反应刘彻就忍不住激动。

    激动一阵后,刘彻又开始考虑上了另外一件事情封赏。

    朝廷三大佬只有御史大夫番系在,所以对于这件事刘彻更多的是咨询番系,更重要御史大夫有监督和实施评定军功爵的职责。

    要知道,前任御史大夫张鸥就是因为军功爵而落马的,所以番系在这件事情上面也很谨慎,在刘彻没问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考虑,但很棘手。

    第二天,

    番系终于等来了侍的传召,说刘彻在建章宫正在焦急的等待。

    番系整理了一下思路,随侍来到了建章宫。

    此时的刘彻看上去已经从胜利的喜悦中走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满脸的愁态。

    “番系,可知朕今天找你何事?”刘彻想看看番系的脑袋是不是转得快。

    番系上前两步说道:“回陛下,军功爵,这是方案,请陛下过目。”

    刘彻欣慰,看来这家伙确实能让工作提前,于是让侍接过方案问道:“这一次属于大功,一定不能让前方将士们心寒,重赏。”

    “喏。”番系应答完之后就拱手说道:“陛下,敢问长平侯如何封赏?”

    番系对所有的将士都能拿出封赏方案,可唯独对卫青不能,因为长平侯在目前而言已经是最顶端了,再封赏就只能加封万户侯,如果再上,按照以往先例就只能拜。

    刘彻听后也是也很纠结,纠结是加封万户侯还是拜大将军。

    刘彻回忆了之前卫青擒获孜然王,张汤说卫青要谋取最高军事权力的事,在龙阁进行了试探,结果没那么回事。

    “太常大人,你觉得此事如何处理?”刘彻看了看一旁的九卿之首太常。

    太常也有些为难,试想,卫青的军功都已经到达军功爵顶端了,这该如何封赏:“陛下,此事重大,老臣觉得还是召集三公九卿商议。”

    刘彻听后郁闷,他最讨厌这种老臣,动不动就三公九卿商议,恨不得把这些废材统统罢官,最终还是看着番系问道:“番系,你说说,如何办?”

    番系听公孙弘说过刘彻的性格和行事作风,让刘彻找三公九卿来商量,这不是让龙颜不悦是什么?还不如自己直接说。

    “陛下,按军功爵制,卫青应加封万户侯。”番系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这样的战功只能加封。

    说到这里,刘彻忽然就又回到了之前的一件事情,考验卫青为大将军的事情,于是淡淡的问道:“除了加封?还有其他方案没有?”

    番系与一旁的太常对视,而后再次上前拱手应答:“拜,大将军!”

    “不可!”太常一听拜就麻利儿的站出来反对:“回陛下,当年韩信死后先帝就已经下令,不常置大将军一职,为太尉主事。”

    刘邦拜大将军韩信是为天下,而刘彻也打算学刘邦拜卫青为大将军是为立威,但自己都还没发表什么意见,太常就站出来反对,刘彻心情不爽:“那依太常呢?”

    太常心里也没有底,很纠结的回答:“老臣觉得封万户侯足矣。”

    对于卫青的封赏,刘彻在内心已经定下了,就是拜卫青为大将军,于是起身边走边说道:“攻陷龙城、灭孜然王、取河南地、败右贤王,这一桩桩战事都是开国以来没有的,汉人之威全靠这几场胜仗,朕决定拜卫青为大将军。”

    “陛下。”太常是老臣,当然喜欢遵守祖制:“如果拜卫青为大将军,这是有违高祖皇帝祖制的,实在不行,老臣建议任卫青为太尉。”

    “行啦!”刘彻就听不得这个太尉官职,在他看来,太尉一点都不霸气,与心中的宏伟目标不相符,其次,曾经的几任太尉让他已经失望透顶:“朕就是要拜大将军,番系即可安排,祭祖仪式,将朕的决心传达至卫青。”

    “喏!”番系坚定的拱手应答而去。

    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是为取得天下,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常置,设为太尉,也就是一般的总长职务类型。

    此战,卫青已经达到了封万户侯的标准,但军功爵没有万户侯这一级别,所以如果封也只能加封,但在刘彻看来,卫青这等军功就是加封万户侯也小了。

    由此,刘彻决心拜卫青为大将军。

    廷尉张汤知道这等情况之后感到不可思议,当年卫青打败孜然王,迫使孜然王成为匈奴投降汉朝的首个王后,他就以外戚谋军权为由建议刘彻打压卫青,事后刘彻在龙阁就以拜大将军为由来考验卫青,结果卫青死活不肯受拜。

    而如今,张汤当年那一个举动居然就成真了。

    “廷尉,怎么办?要不要明日组织大臣集体谏言?”一名官员对卫家的崛起也感到不安,也参与了多次对卫青的弹劾与谏言。

    张汤深思熟虑:“不,卫青现在正得宠,卫家的势力正在逐步壮大,不能招惹。”

    张汤的步伐走得很稳,卫青现在正如旭日东升,这个时候去扳倒卫青,不可能。

    两天后,

    刘彻下诏,卫青加封食邑8700户,加上之前长平侯3800户,共10000多户,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他是大汉开国以来,第二位以军功拜大将军的武将,所有将领归他指挥。

    为了彰显卫青的军功,考虑到沈葭也是为强汉而去和激励全国新一轮的灭胡士气,卫青的三个儿子也被刘彻封为列侯,均食邑1300户。

    刘彻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宋玉军、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吴林、李敢等人。

    皇宫前门,

    番系在龙阁参加完刘家祭祖仪式之后,就带着圣旨和金印准备北上。

    “番系,你转告卫青,朕为他重置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卿以下皆拜,希卫大将军不要辜负了朕和大汉的期望。”刘彻说完就扶起番系。


………………………………

第248章 论功行赏

    番系代表天子带着金印北上河套地区拜将。

    而在朝内更大的事情正在发生。

    卫青打败了匈奴右贤王,这是天大的功绩,相当于就把匈奴三分之一的势力消除了。

    右贤王统治的地域属整个漠南,王庭在漠南西,右贤王的兵败,就等于匈奴整个右边的势力主心骨被拖垮,紧接着就等着收拾下面的小王。

    右贤王王庭被汉军袭击之后,整个右贤王领域混乱不堪,由于缺乏很有效的控制和统筹,匈奴主力及很多部落开始逃离,汉军此次收获丰盛。

    除了俘获一万多人和几十个小王之外,还从漠南各大草原迁回来两百多万头的牲畜。

    这些战利品简直就创造了汉朝对外作战的新记录。

    数百万头牲畜,这是何等的庞大。

    在朝会上,大臣们对这个数字都不敢想象,如果全部赶回上谷郡,那么这些牲畜将堆满整个上谷郡,大臣们开始闭眼瞎想,密密麻麻,全是牛羊。

    “大将军的战报中提到缴获了匈奴百万头牲畜?各位爱卿有什么良策处置吗?”这是刘彻首次公开卫青的新头衔,虽然之前经过了三公九卿们商量走过场。

    太常大人一点都不含糊,走到大殿中间拱手道:“陛下,此乃开国以来首次盛况,老臣觉得,这些牲畜全部赏赐给大汉各郡县,以国庆胜利。”

    刘彻的心情真的被胜利贯穿,他也在想,这真的是大汉开国以来头一次,头一次在朝会上来谈论和分享匈奴人的资源。

    想想自刘邦白登之围后,汉朝的朝堂哪一次不是在讨论向匈奴和亲纳贡,讨论如何给匈奴分资源,而今变了,刘彻心情甚好:“这个主意不错,还有吗?”

    “陛下,臣觉得太常大人说的是,这么多的牛羊,而且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臣觉得确实应该举国同庆。”一位大臣站出来复合。

    大家都在发言,廷尉张汤为了刷刷存在感也站了出来:“陛下,大将军卫青功高盖世,一举捣毁了右贤王的老巢,百万头牲畜确实让臣惊愕了一吧。”

    “哈哈哈哈。”刘彻听后非常高兴:“也把朕惊讶了一把,不亏是卫青,从来就没有让朕失望过,张汤,你觉得这些战利品该如何处置?”

    张汤沉思了一刻,卫青现在正得宠,而且刚拜大将军,不宜得罪,还是少发表言论最好,于是拱手道:“陛下,臣觉得这些牲畜最好收归朝廷,而后变成钱,充实国库。”

    年年战争,年年用钱,加上浩大的朔方城,到处都在花钱,国库空虚,张汤的意思正好随了刘彻的关心点,将国库充实充实。

    刘彻对张汤的建议确实感兴趣,上百万头牲畜全部卖了,国库不就充实了吗?而且这一次军功爵表彰的钱也就有了,一举两得。

    “陛下,老臣觉得不妥。”太常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感言:“陛下,这是大将军缴获的战利品,如果朝廷将其变卖,老臣觉得在民间会不会引起非议。”

    “太常大人此言差矣,下官觉得张大人说的对,充实国库。”一位大人站出来。

    另一位大人也站出来:“陛下,臣也觉得变卖了好。”

    太常忽然感觉那里不对,怎么这么多人忽然都站出来给张汤说话,于是又往后站了站,而后再也没有说话了。

    “张骞你觉得呢?”刘彻忽然看见了队伍中的博望侯,要知道,张骞可是点燃刘彻心中强汉大火的第一人,没有之一,就因为当年他亲自绘制的地图让刘彻有了战略目标。

    张骞其实站在下面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他对太常的主意和张汤的主意都不敢苟同:“陛下,臣刚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张大人说的可以采纳一半。”

    张骞这可不是拍张汤的马匹,也不是怕张汤,毕竟张骞的威望很高,在刘彻心中也占有一丝地位,他这是从实际出发的谏言。

    “那就请博望侯说说!”刘彻兴致很高。

    张骞上前两步:“臣建议,一半由翁侯赵信处置,分给塞外的胡人降部,这也是陛下当年承诺的,臣觉得此时是陛下兑现承诺的最好时机,至于原因陛下知道,另外一半由丞相处置,张大人的意见确实需要考虑,先帝时期留下的钱财已经不多了。”

    张骞的建议让站在最后队伍中的翁侯赵信感到欣慰,胡人降部是个痛点。

    当年,他被卫青打败之后率降部投降汉朝,而后又充分发挥作用招募了更多胡人投降,可朝廷却把这些胡人安置到了塞外长城一侧的战争缓冲区,伊稚斜登基以来,连续对汉发动战争,这些胡人成为了抵御伊稚斜南下进攻的第一梯队。

    “赵信!”刘彻忽然记起,卫青曾经也上奏过此事,建议右北平、代郡、上谷郡等边郡的降部胡人迁徙到河南地集中安置。

    赵信擦了擦激动的泪水,快速上前跪地伏拜:“陛下。”

    刘彻没有动恻隐之心,毕竟胡人在他的眼里那就是世仇,但刘彻决定采纳张骞的意见,毕竟,以胡治胡策略还得继续,这些胡人还将在北疆继续。

    刘彻:“对,博望侯说的对,朕确实冷落了你们,这样,就按照博望侯说的办,百万牲畜,其中一半都归你们,你来分配。”

    赵信激动跪地叩拜:“赵信愿为陛下事业死而后已。”

    其实刘彻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冒着失天下民心而做的,另可将这些战利品归还了胡人也不愿意与全民共享,这在民间是很棘手的话题,加之另外一部分还被收于朝廷变卖成钱充实国库,这确实是让那些恨透了匈奴人的汉人感到心寒。

    下朝之后,刘彻心情非常好的微服私访出了宫,而廷尉张汤似乎有什么事情找刘彻,刘彻居然破天荒的不见。

    回到廷尉府的张汤有些郁闷,每一件事都出乎他的预料,卫青现在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他自己也知道没了退路,之前因为丞相人选的事情先后谏言刘彻防止外戚。


………………………………

第249章 酷吏张汤

    卫青被刘彻拜为大将军的事情让廷尉张汤忧心忡忡,位置高于三公,卿以下皆拜。

    相当于卫青的地位仅次于刘彻,而且统领全国兵马又实权在握。

    “张大人,你,你怎么了。”门客徐飞见张汤忧心忡忡于是说道:“是不是今天又有哪个大臣当着陛下的面顶撞你了?”

    张汤有些焦虑,说实话,他真没想到卫青真会走到这一步,如此得宠,之前自己又得罪过卫青,还谏言刘彻遏制外戚,如今卫青会不会报复自己?

    “徐飞,之前不是让你在收集罗德善的罪状吗?”张汤忽然问道。

    徐飞知道这件事,那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罗德善与林海棠成亲时得罪了张汤,张汤当时就令徐飞抓罗德善的小辫子,如今两年了。

    徐飞拱手道:“对,可,可没有上分量的东西。”徐飞有些失望。

    “这件事情就此罢手吧,不要去招惹军方的人。”张汤总感觉自己身后被卫青动了手脚,而今他的地位和权力如此大,真不敢招惹。

    徐飞当然知道,有些失望的应答:“喏,马上去安排。”

    徐飞走后,张汤的眼神看向了屋外正在浇花的刘细君。

    张汤荣登廷尉之职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保下了刘细君,而且还让刘细君住在了廷尉府。

    刘细君在江都王刘建造反失败后也成了戴罪之身,全族沦为阶下囚。

    张汤在这种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况下也只有刘细君能帮他愈合,于是起身慢慢的向正在浇花的刘细君走去,刚到花园就一把搂住了刘细君的腰。

    身边两位侍女见状,纷纷低头转身就离开了,在他们眼里,这太常见了。

    张汤呼吸急促,刘细君手拿水壶站着不动。

    “张大人,我什么时候能见我的家人。”刘细君面无表情的问道,其实他对张汤也不满,都这么多年了,刘细君始终没有见过自己的妹妹以及其他家人。

    张汤停止了手上的动作,而后嬉皮笑脸的说道:“放心,本官既然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办好,但你也要遵守你的承诺。”说完,再次搂住了细君。

    刘细君奋力挣脱张汤,他略显激动的问道:“不是不相信张大人,只是,我真的想他吗。”刘细君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都两年多了,为何一面都见不到?

    扫兴,真是扫兴,张汤刚刚燃气的火焰就这样被扑灭了,于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我是大汉的廷尉,掌管刑律,手握生杀大权,你居然不相信?”

    廷尉这一职务就相当于现代的中纪委副书记兼任公安部部长,御史大夫就相当于是现代的纪高官,权力没的说,绝对杠杠的。

    刘细君有些为难的说道:“不是,两年了,我就是想看看他们过得如何?”

    见刘细君忽然又软了下来,张汤的火焰再次燃起,上前扶着刘细君就往屋内走:“放心,他们都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但是本官现在不能让你们见面。”

    “为什么?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刘细君身上肩负着全族人的希望。

    张汤看着刘细君那御嫩御嫩的小脸蛋无奈的说道:“怎么可能是本官一句话的事情呢?我上面还有一个御史大夫番系呢。”说完,张汤抖了抖继续道:“等本官位列三公了,这事情就好办了,你要忍耐,相信本官。”

    张汤说完后尴尬的笑了笑,脸色也很阴沉,其实他都不知道刘细君的家人们现在何处,他只知道,刘细君的妹妹被徐飞糟蹋了,其他女眷卖到边郡为奴,男眷移民边疆屯边。

    欢快之后的张汤心情果然好了很多,下午居然带着徐飞逛长安城,但一路走他的内心还是有疙瘩,总感觉卫青拿着一把刀就站在张汤的额身后。

    ~~~~~~~~~~~~~~~~~~~~~~~~~~~~~~

    边塞的美景真的是让人看得窒息。

    卫青、吴林、若瑶、罗德善、韩说行走在阴山脚下,远处的山耸立在云间。

    “将军,你看,有汉人猎马。”若瑶指着远处几个汉人。

    匈奴败了,这块区域安全了,居然出奇的出现了汉人出塞围猎野马的情况。

    “哈哈哈,你知道吗?本将当年十三岁的时候,在右北平塞外围猎野马卖钱,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卫青忽然就记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韩说接过话茬继续说道:“以前,汉人从来没有胆子越过长城,更别说到塞外的草原猎马了,看这几人的穿着,一看就是关内的马贩子。”

    卫青忽然感觉自己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你们,都回去吧,本将军想一个人走走。”卫青忽然转身对将士们说道。

    吴林还是有些担心:“将军,不好吧,万一有胡人出没怎么办?”

    卫青抬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那种草原的清爽让他感觉舒服:“放心,就目前而言,胡人已经不是草原狼了。”

    “草原的土狗,哈哈哈。”若瑶接过话茬说完就大笑起来。

    其他几位将军见实在拗不过也就算了,转身离开,而吴林给若瑶使了个眼神道:“去呀,呵呵呵。”那种笑让若瑶感觉很恶心。

    卫青没有赶若瑶走,毕竟有一个女娃陪着也是好事。

    若瑶在后面跟着,卫青在前面走,她在纠结一个问题,要不要把历史上的情况告诉他,此战,他将拜大将军,成为真正的千古名句英雄梦。

    牛人是孤独的,看着卫青那孤独的背影,若瑶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感。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白云下面马儿跑,一位头戴红缨头盔的汉家将军一步一步的向草原最深处走去,战袍随风漂摆,脚步坚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在若瑶的脑海里瞬间就勾勒出了这幅山水油画。

    “将军。”若瑶忍不住在后面喊了一声。

    卫青站住脚转过身看着若瑶,三十多岁的人,脸上就已经写满了沧桑,他笑了笑:“你也回去吧,本将军到那座山峰上看看。”

    “我能不能一起去……”

    ……


………………………………

第250章 卫青请辞

    大草原上,若瑶跟在卫青的身后,为了找到话题,若瑶说道:“将军,这一次你打败了右贤王,按军功爵是不是该拜大将军了呢?”

    卫青忽然转身看着若瑶,在他看来,若瑶属于鸭子嘴的那种,很多事情都会被说中:“你是不是又想告诉本将,你知道些什么?”

    卫青紧张的原因还是上一次灭孜然王的情况,刘彻将他招进龙阁说要拜他为大将军。

    “别胡说八道,朝廷只有太尉,不,太尉都没有。”卫青很懂政治,他知道,朝廷不设大将军,如果要当,也得按照先祖刘邦拜韩信的规格来拜。

    若瑶这一次可不是说着完的,卫青听着也不是开玩笑的,因为他的战功他知道,毕竟军功爵就摆在那里,明眼都能看出这一次定会冲天。

    卫青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看着远处的奔跑的牛羊:“若瑶,告诉本将军,究竟该怎么办?”说完就一脸严肃的看着若瑶。

    卫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