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汉长城燃气了狼烟。

    李玄在关卡看到了烽火台的狼烟,快速转身向李广禀报。

    “老将军,老将军,两股狼烟敌情。”李玄也不知道怎么得有些慌慌张张。

    李广正在摆弄棋子,闻讯之后看了看李玄道:“慌什么慌,来了就来了嘛。”

    李玄定了定神:“末将错了。”

    李广起身拍了拍铠甲,而后将红缨头盔戴在头上,一把拿起桌案上的汉剑道:“走,随老夫迎敌。”

    可当李广来到城楼上时,却听闻探马来报,大队人马正在追几个人。

    李广脑袋里迅速就想到了若瑶:“不好,快,出塞接敌。”

    李玄听闻将令迅速下到城楼开始准备。

    顿时。

    长城边市大门洞开,李广率领两千骑兵蜂拥出城。

    见对面的李广已经前来接应,若瑶顿时有了一个想法,改变李广的命运。

    于是,若瑶在与李广接头之后,若瑶当即说道:“老将军,看,为首带旗的就是伊稚斜麾下图伦王,抓住他可以封得爵位。”

    李广猛的抬头顺着若瑶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匈奴大军前方拿旗的旁边一个贵族首领,这是极具诱惑的,李广也深知,要得爵位只有按军功爵完成斩杀数。

    李广深知这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不心动那是假的,得爵位是李广这一生的夙愿。

    “李玄,随老夫前来!”李广还是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年轻人,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玄,带着李玄直奔匈奴中军。

    若瑶必须要先安抚于单,毕竟于单也是匈奴人,兵荒马乱又身处汉军阵营,刀剑无眼恐有意外,所以,若瑶一直护送于单向长城而去。

    李广眼睛始终就没离开过图伦王,而图伦王也没离开过于单,因为他知道,于单一旦踏入长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与汉军迎面而来。

    “李广在此,下马受降。”李广大刀一挥豪气的对迎面而来的图论王大吼道。

    李广!图论王听后紧张得缰绳一拉掉头就跑……。

    就这样,一个白白的机会就因为李广的一句吼,图论王溜了,而此战结束,李广又虽无战损,但斩杀了近一千多人的虾兵蟹将。

    战斗结束之后,李广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到了长城之内。

    此时的于单已经安顿完毕,若瑶急忙上前问道:“老将军,图论王呢?”

    李广算是彻底的焉了,面子促使他不能告诉若瑶,图论王被自己的一声吼吓跑了,于是说道:“受伤逃跑了。”

    若瑶一听顿时也就郁闷万分,这可是李广封侯的好机会,怎么会这样:“我明明看见图伦王都已经冲进交战区域了,怎么会就跑了呢?”

    “行了行了,这件事就不提了。”李广眼神忽然就落到了一旁于单身上,见他年纪轻轻稚气未消,于是问道:“这匈奴人是谁?”

    于单在单于庭的时候也听说过李广,所以上前说道:“闻李广本事过人,一生南征北战,是匈奴最强悍的对手。”

    若瑶忽然感觉怪怪的,于单这是在跑马屁还是什么意思?于是还没等李广说话,若瑶就抢先一步轻松对李广道:“老将军,他是匈奴太子于单!”

    李广表面冷静,内心惊讶万分,不得不感慨卫青确实有两把刷子,连这家伙都能搞到手,不服真的不行呀……。

    ~~~~~~~~~~~~~~~~~~~~~~~

    若瑶在匈奴体验的是于单被追杀的惊心动魄,可到了汉朝,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若瑶还没有做好启程回长安的准备,将于单安置在了驿站。

    翁侯赵信、前锋将军哈巴锤以及降汉的各部落匈奴人的代表纷纷前来叩拜。

    可想,于单的民心在最底层,在已经投降汉朝的匈奴人中。

    若瑶在等待朝廷诏书和安排的时候,翁侯赵信就带着于单参观了长城外的受降城。

    刘彻的大手笔让于单为之一振,为胡人建一座城,这是何等的气魄。

    看着这些降汉的胡人在受降城里衣食无忧,快乐的生活着,于单顿时就对当年和亲公主所说的汉朝盛世深信不疑,要知道,于单接受汉文化灌输时,汉处于文景之治盛世。

    不过从于单在受降城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朝廷的决策是对的,如果将于单立为匈奴的反对派扶持起来,那么对伊稚斜觉得是一个重大威胁。

    至少汉朝在抗击胡人这一块,多了一份来自于匈奴的保障。

    “于单万圣,于单万圣,于单万圣。”

    “于单万圣,于单万圣,于单万圣……”

    于单在受降城所经之初,胡人纷纷跪地磕头叩拜。

    “太子殿下,这都是你的臣民。”

    翁侯赵信虽然降汉,但他始终是一个胡人,所以面对太子的降汉,当然也视如己出,同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刘彻都接受了于单,赵信如果有想法又如何?敢做些什么吗?汉朝的各位大佬们又不是白痴,肯定知道于单作用大于赵信。

    于单的内心已经激动万分,近段时间的逃命让他成熟了很多,看着叩拜的臣民,他忍不住走上了祭祀台,心潮澎湃的他大吼道:“我于单许诺,一定要夺回龙城,让牧民们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

    大多数胡人都是支持于单的,毕竟,他们都是被迫投降,骨子里那股牧马四海的习惯还在,对大草原的奔放情感还在,虽然现在衣食无忧,但相当于被困在了受降城。

    若瑶感觉于单的事情有些闹大了,要是这件事传到朝廷,恐怕事情就很麻烦。

    毕竟朝廷当初受降这些胡人也是有目的的,于是上前提醒赵信不要完过了……。


………………………………

第234章 边疆涉安

    为了防止于单继续作死,若瑶就这件事情与赵信进行了警告。

    赵信在干后也非常后怕,也许是他曾经一把手的王当惯了,以为于单已经降汉,带他来受降城看看也无妨,但现在后怕刘彻问罪。

    于单是匈奴太子,一举一动在汉朝都备受几个高层大佬的关注,就连什么时候回长安、住什么驿站、用什么马匹都是朝廷派人来安排。

    可想,一开始赵信的举动确实是在和于单一起作死。

    若瑶是军方的代表,他的任务就是将于单带回汉朝,到达汉朝之后,于单的一系列安排就由丞相李蔡接手。

    回到长平侯府,若瑶很有亲切感,这也许就是回家的感觉。

    长平侯府还是一个月前的样子,冷清,听罗管家说,唯一的变化就是霍去病时常喜欢到侯爷府上来陪陪卫青。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卫青手拿一张重型弓弩,似乎刚才在做实验,他看见若瑶站在门口与罗管家谈话,于是问道。

    若瑶转身向卫青走去,而后恭敬行礼:“若瑶复命,完成任务。”

    卫青很高兴,继续摆弄弓弩,看着若瑶一身脏兮兮的,于是让她换了一件衣服。

    “我说将军,没有本姑娘在的日子你不闷得慌?”若瑶走到后院的射箭场。

    卫青放下手里的弓弩,静静的看着若瑶……。

    若瑶顿时感觉一身的鸡皮疙瘩,沈葭也走了这么久了,该不会:“你看着我干什么?”

    卫青楞了楞后反应过来:“没什么,于单什么时候到长安。”

    “不知道,一切由丞相在安排。”若瑶说完就变得异常激动:“你知道吗?于单能有今天全拜你所赐,你当年龙城之战,将他的依靠一网打尽。”

    卫青听后不敢相信,真有那么巧得事情?可惜龙城抓的五百多人全都被韩安国以以振汉威的名义处死了,不然,一家人真就团聚了。

    见卫青冷静的笑了笑,若瑶边把玩一旁的兵器边说道:“他可是发誓,一定要你付出代价的,你就不怕吗?”

    卫青不削:“本将军从来不怕任何人来复仇。”

    若瑶环视一圈长平侯府,内心暗笑,也是,偌大的侯府有什么呢?

    “对了,有一件事我必须给你说。”若瑶说完就开始严肃的讲述赵信和于单在受降城的事情……。

    卫青听后表面看上去没有多大反应,其实内心已经对于单的处置方式有了新的办法。

    “我,我听你之前说,要协助于单在南方建立政权与伊稚斜对抗?”若瑶感觉于单可不是一个空壳:“我觉得他还是有民心的。”

    事情很重大,卫青晚上忙了很久,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深思熟虑,第二天进宫面圣。

    ~~~~~~~~~~~~~~~~~~~~~~~~~~~~

    “陛下,臣觉得之前对于单的想法欠妥。”卫青怕按照之前的想法直接扶持于单在南方登基成大单于,不利于今后长远。

    刘彻放下了手里正在御批的毛笔,这件事前几日他又与丞相李蔡进行了商议,李蔡的想法也最好不要扶持。

    “那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明日,他可就回长安了。”刘彻淡淡的问道。

    卫青拱手谏言:“臣建议,以翁侯赵信之处置方式处置于单。”

    卫青谏言,大汉国内削番的后续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战时造成的损失两三年内无法恢复,不易大规模的动兵,如果朝廷在这个时候涌立于单为匈奴大单于,势必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稍有不慎,恐怕会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而卫青的考虑就是按照之前对赵信的处置方式,封爵位,而后利用于单和赵信两个人,来镇守大汉北疆,以胡治胡,稳固长城。

    说得再实在一点,就是让于单带着他那帮投降汉朝的胡人当人盾。

    听完卫青的讲述和建议,御史大夫番系也上前奏报:“陛下,臣觉得卫将军分析的是,于单虽然是落魄的太子,但此时如果我们公然扶持他登基有些欠妥,还不如让他接替或者与赵信一起,毕竟于单的一举一动都涉及边疆安稳。”

    两位大臣的话都已经说完了,刘彻开始深思熟虑,但这件事情已经没有退路:“可是朕已经将此情况让李蔡代为转达给了于单。”

    卫青听后笑了,因为他听若瑶讲了很多于单的事情:“陛下多虑了,于单只不过是一个十九岁的娃娃而已,而且受汉文化洗礼,陛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就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先拒绝便是,臣就不信于单还有这个胆量讨价还价。”

    “你的意思,资源随他调,但名分绝对不能给是吧?”刘彻再次确认。

    卫青站出来拱手应答:“是,至少目前不适合这样,对我们不利。”

    刘彻听后起身边走边思考,嘴巴不停的念叨:“涉及北疆的安稳,涉及北疆的安稳,涉及北疆的安稳,那就封他为涉安侯,统管北疆塞外的所有胡人降部,稳定大汉北疆安稳,至少在恢复内战损耗这几年,他于单必须派上用场。”

    “涉安侯。”卫青感觉刘彻这名字真是取得好。

    卫青的这招还别说,确实想得够远,既然是投降汉朝,就要以投降的程序来走,接受一个投降者引起的连锁反应远远比公然扶持一个匈奴国君小得多。

    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而站在汉朝的全局考虑,朝廷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完成削番的后续问题处置,以及战后经济恢复,不易大规模的外战。

    如果帮助于单建立政权,他成天想着夺回龙城,大汉北疆安稳如何办?

    而这件事情结束之后,卫青为了稳妥,还专门见了一面翁侯赵信。

    说实话,翁侯赵信确实不知道自己当初的举动会受到卫青的关注,在他看来,于单降汉了,也算是汉朝的人,自己也是汉人了,带着于单到受降城转转也没什么。

    可现在他知道错了,面对卫青的严肃批评,赵信跪地认错,生怕朝廷怀疑他有二心。

    “赵信,你要知道,白羊王、娄烦王不比你差,但本将军为何要将其全部歼灭,正是因为你,不然取代你的人大有人在。”卫青威胁道。

    赵信瑟瑟发抖:“是,是,小侯错了,下次一定注意。”


………………………………

第235章 太子归降

    次日,

    丞相李蔡带着于单回到了长安。

    对于刘彻压根儿也就没有放在眼里,只是准备了一道圣旨。

    相反,对于于单身边的女人啊芒,朝廷却以很高的规格给与了接待。

    毕竟这个啊芒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回归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啊芒当年所在的环境,就是被匈奴欺压的环境,汉景帝也是万般无奈才对匈奴实施和亲纳贡,而本来是太守之女有一个好未来的啊芒,却成了维护汉朝和平的牺牲品。

    刘彻当年对匈宣战,马邑之围后,汉朝的和亲公主被军臣单于狼刑处死。

    狼刑是匈奴贵族对待奴隶的一种残忍刑法,通俗的讲就是将人直接喂狼。

    啊芒被于单保了下来,才有了今天。

    刘彻看着躺下跪地磕头的啊芒,眼中饱含热泪,他很激动,快速走下台阶扶起啊芒说道:“起来吧,朕愧对你们,但你们要相信,将来一天,没有人可以低看我大汉。”

    啊芒非常欣慰的笑了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往日在匈奴所受的种种屈辱烟消云散,看着年轻的刘彻,再想到了当年年老的汉景帝,这是希望。

    “陛下,你可知道,汉人在匈奴所受的苦吗?堂堂的大汉公主到了龙城,就是军臣单于的奶妈,我们不敢抬头看贵族……”啊芒开始控诉匈奴的暴行。

    刘彻听后内心复杂,越听内心越不是滋味,暗暗发誓,一定要灭了这帮胡人。

    “回来了就好,啊芒听旨。”刘彻说完转身向龙椅走去:“你为大汉的稳定献出了甚多,朕深感欣慰,朕封你为二品诰命夫人。”

    啊芒顿时跪地:“陛下,啊芒不要什么封赏,只求陛下助于单重返龙城。”

    啊芒是一个有大仁的女子,在匈奴这么多年,亲眼所见匈奴底层部落的奴隶被贵族欺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常年教导于单,要救民于水火。

    在啊芒看来,如果于单登上大单于位置,第一条肯定就会废除奴隶制度,而后慢慢改善牧民的生活,最终以达到救民于水火的目的。

    要知道,其实在匈奴内部社会,贵族与奴隶族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大的,贵族始终压迫着奴隶族,就连汉人在匈奴人部族都跟奴隶一个级别。

    刘彻当然知道啊芒的意思,啊芒想成就于单一代贤君,救匈奴奴隶,可惜,站在汉朝的角度,刘彻是绝对不可能让于单重返龙城的,至少目前不行。

    匈奴欺压中原王朝已经百年,汉建国以来更是忍辱负重,以现在啊芒的意思,就是扶持于单成为国君,匈汉就可以友好和睦了?

    在刘彻看来这绝对不可能,匈汉这辈子都不可能做朋友,没有友谊。

    看着啊芒,刘彻又看了看堂下的丞相李蔡、御史大夫番系等人,缓缓起身道:“于单听旨,朕封你为涉安侯,统管所有胡人事务以及北疆受降城。”

    于单先是楞了一下,说好的是让他登基成大单于的,所以没有谢恩。

    “于单,还不谢恩?”卫青忽然板着脸问道。

    于单有些害怕了,他抬头看了看啊芒又看了看一脸杀气的卫青,哆哆嗦嗦的叩拜道:“于于于单谢,谢大汉天子恩典。”

    于单受封涉安侯,寓意统管边疆稳定的意思,其待遇也是一流,与当年翁侯赵信投降汉朝一样,赏赐了一座大宅子,以及五十多个仆人。

    不过这些仆人都不是善类,全都是丞相李蔡通过精挑细选的人物,主要用于监视。

    更大的福利还在后面。

    刘彻听闻于单对汉家女有兴趣,于是让丞相李蔡还专门在汉家的中层阶级为于单选了三位夫人,三位,可想福利之好,连赵信都没这么好的待遇。

    五日后,

    官员将三位汉家美人亲自带到了涉安侯府上,紧随其后的是卫青。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虽然于单拳头捏得非紧非紧,想将卫青千刀万剐,可惜……。

    “见到本将军不行礼吗?”卫青严肃的问道,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对敌人不会仁慈。

    于单牙关咬得有些颤抖,无助无奈充斥全身。

    若瑶见状上前就是一脚踹在于单的腿弯处,于单顿时就顺势跪在了地上。

    卫青缓缓的蹲了下来,看着一脸稚气的于单说道:“你不是想找本将军报仇吗?你得有资本呀,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谈条件。”

    卫青说完就转身向屋内走去,看着新配的仆人以及三个汉家美人笑笑道:“你只有依托河南地和现有降部才能拿回你的东西。”

    于单听后带着忐忑的心情缓缓的站了起来,一脸不服气的说道:“我一定会返回龙城。”说完,脖子上还鼓起了青筋,可想多坚定。

    卫青不削一笑,还是太嫩了,也发出了与若瑶相同的感叹,没有人支持,就这个娃娃,怎么可能是伊稚斜的对手?

    “涉安侯,我大汉的气候人文与你们匈奴完全不一样,你可要好好适应适应。”说完,卫青就开始传达刘彻的意思:“陛下已经恩准,你可以在长安自有活动,但不能出长安,更不能擅自去北疆,懂吗?”

    于单面无表情应答:“是!”

    见于单这般模样,卫青笑着摇了摇头就离开了侯府。

    “若瑶,让吴林和宋玉军立即做一个胡人北疆安置方案。”卫青边走就边就开始布置下一步的措施:“把那些不管是投降过来的胡人还是追随于单过来的胡人,全都安置到北疆长城一线,建立百里缓冲区,切记,向胡人发出的任何文书,都要以于单的名义。”

    胡人终究是胡人,内心骨子里就看不起汉人,如今被迫投降,骨子里也不怎么愿意接受汉人的管束,所以最终还是会对老主子的话上心。

    若瑶听后内心直感叹,卫青果然才是最狠的,对待敌人他从来就没有心软过。

    “那,那河南地哈王达部落怎么办?于单入关的时候,赵信还带来了哈王达的祝福。”若瑶感觉于单会不会依托河南地的匈奴人搞事。

    这事还真提醒了卫青:“转告丞相,少给河南地的胡人拨钱拨粮,要把资源全部向渔阳、右北平、代郡等边郡周边的胡邦倾斜,这样他们才会安心为大汉守边。”

    秦始皇依托砖瓦建立了万里长城,而刘彻却依托万千胡人建立了强大的战争缓冲区。


………………………………

第236章 艰难两年

    两年后……。

    削番确实把汉朝拖得够呛,也正如公孙弘之前说的,两三年内,汉朝最好是低调做人。

    为了稳定国内的形势,最终,刘彻在有些方面还是没能抵住诸侯王的反攻。

    例如,刘彻要将诸侯王手里的封地及所有权力收归中央,让诸侯王当闲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李蔡实施收权期间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各种反抗不断,最终,朝廷为了尽快稳住国内形势,防止在有外部进攻的情况下国内局势生变,刘彻还是保留了一半的刘姓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和封地,但相比之前诸侯王的势力已经大大的削弱了很多,对朝廷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

    特别是最终确定保留的七个诸侯王,还是像往常一样。

    而初登匈奴大单于的伊稚斜,为了赢得大部分匈奴贵族的支持,打着“复兴大匈奴帝国雄风”的口号,两年来,先后三次大规模派兵南下攻汉。

    第一次是元朔三年夏,伊稚斜命大将军柯尔金和前锋将军乌刺率骑兵五万对代郡、五丈原等边郡发动攻击,代郡城破,太守共友被杀,数千汉人被掳走。

    这也是伊稚斜登基以来对汉进攻的首次胜利,就这一次进攻,就让伊稚斜收割了包括左贤王在内的贵族支持,让左贤王也看到了匈奴未来的太阳。

    而在单于庭,伊稚斜靠着这场胜仗更是站稳了脚跟,龙城的贵族部落长老也开始怀疑,当初反对伊稚斜是不是错了。

    而伊稚斜更是此次胜仗为契机到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将冒顿单于祭为与昆仑神同频的伟大人物,匈奴民间的学习榜样也树立起来。

    让匈奴人只要提到冒顿就感到自豪和光荣。

    第二次是元朔三年秋,伊稚斜再命前锋将军乌刺率两万骑兵进攻雁门,但在胡人缓冲区的作用下,对汉的伤害不是很大,乌刺掳走了几千降汉的胡人。

    第三次是元朔四年春,伊稚斜命左贤王、右贤王和单于庭大将军柯尔金各出兵三万共计十万余人进攻代郡、定襄、上谷郡、右北平等边郡。

    从伊稚斜发动战争的频率可以看出,他在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急需胜仗来稳定自己在匈奴的地位,急需向匈奴高层贵族展示自己的正统。

    三次大的进攻,除了第一次北疆损失比较大一些外,后两次损失都不是很大。

    当然,这都得益于边疆强大的战争缓冲区,这些缓冲区的胡人也有近**万人之多。

    匈奴每一次南下进攻,首先就要经过汉朝在塞外区域设置的受降区域,所以这些降汉胡人也就成了汉朝的长城。

    李广作为北疆的最高的军事指挥者,每次都是胡人跟胡人打起来了,自己就出兵了。

    此时的塞外受降城的胡人部落也已经被匈奴兵马消耗殆尽,这堵人肉长城也即将垮塌,而伊稚斜侵汉的决心也异常坚定,一轮接着一轮进攻。

    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伊稚斜确实在遵守他对匈奴贵族们的承诺:恢复大匈奴冒顿时期的荣光。

    塞外缓冲区被匈奴人最终攻破了,边郡十三座受降城被匈奴人捣毁,一些之前受降的胡人也反应过来,他们被汉朝廷利用了。

    元朔四年春这场战斗打完之后,紧跟着秋天的时候,匈奴又卷土重来。

    左贤王兵分三路强力进攻右北平,右北平最终沦陷。

    这也是李广上任右北平太守以来第一次沦陷,但由于措施得当,人员伤亡不是很大。

    面对胡人的疯狂状态,面对李广的失利,刘彻再次将李广召回长安斥责。

    “太让朕失望了,在以胡治胡的情况下,居然还损失这样惨重?”刘彻说完就将一份战报摔在了地上,战报也滚落到了李广的跟前。

    李广这是第二次受到刘彻斥责了,第一次是元朔三年夏,匈奴进攻代郡,代郡城破,太守共友被杀,数千汉人被掳走,李广相当于被刘彻诫勉谈话。

    李广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身为臣子就是没做好。

    而在一旁的丞相李蔡却心疼李广,于是拱手道:“陛下,伊稚斜一年两次都是几万规模的大军南下,边郡的情况老臣……”

    “你不要为他辩解。”刘彻接过话茬有些气愤,随口就说道:“你就不能像卫青一样?他就从来没让朕失望过,太守都被杀了,这是何等的耻辱?”

    李广叩头:“老臣有罪!”

    刘彻对李广又爱又恨,就这样懒懒散散的对李广进行了一通批评和教育。

    面对匈奴一年两次万人规模的大进攻,刘彻内心的气已经快要爆发,他开始酝酿是不是要再次主动出兵压压匈奴人气焰才对。

    “丞相,如果朕要出兵该如何?”刘彻忽然问道。

    李蔡看了看李广,说实话,国内经过了两年的安稳度日相对来说可以了:“如果陛下要举全国之力打,恐怕,这件事还有难度。”

    刘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现在的形势又多了一些无奈:“听说他伊稚斜到处说要恢复冒顿时期的雄风?朕总感觉该压压他的嚣张气焰了。”

    “卫青现在在什么地方?”刘彻忽然问道。

    李蔡再一次看了看李广,而后拱手应答:“回陛下,与赵信在朔方。”

    “让他没事就回来吧。”刘彻有些失落。

    李蔡拱手应答:“喏!”

    ~~~~~~~~~~~~~~~~~~~~~

    走出建章宫,李蔡和李广就这样并列而行,李广也不说话。

    “兄长,边郡究竟怎么回事?为何你会被陛下斥责两次?”李蔡实在忍不住就问道。

    李广一脸无奈,站住脚看着李蔡:“并非广不努力,边郡的形势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蔡听后沉闷半响,对李广的未来他也失去了信心。

    “胡人终究是胡人,缓冲区毕竟是建在塞外,而且,而且四次进攻,全都是兵力过两万。”李广越说越感觉挺委屈的。

    李蔡还能说什么呢?因为他也知道刘彻偏心,从来都是亏待边郡将士,只看胜利不看艰辛,所以李蔡真没有什么要说的。


………………………………

第237章 壮大迹象

    卫青得到刘彻传召后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听完卫青对边郡战事的汇报后,刘彻想灭一灭伊稚斜嚣张气焰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但有一件事现在更棘手,那就是涉安侯于单。

    这两年,涉安侯于单和翁侯赵信确实很卖力,匈奴两年四次万人大军南下,他们都身处一线,特别是翁侯赵信,有组织有计划的协助李广抗击南下的胡人。

    但战争就是这样,他会催生一些不该有的东西。

    由于于单的身先士卒,降部拥护于单的人也越来越多,就连河南地的哈王达部落及翁侯赵信都听命于他,很多时候五丈原和朔方太守都说了不算。

    对于卫青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有一种失控的感觉。

    “陛下,此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河南地本来就是匈奴降部的聚居点,几年前我们也只是迁徙了两万汉民屯边,没有任何军队。”李蔡听完卫青的叙述后很担心:“如果,这群人起义自立,恐怕就麻烦了,请陛下尽快决断。”

    河南地又称河套地区,以前是匈奴进攻汉朝的桥头堡,这个地方万不能丢失:“卫青,你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理?需不需要派兵驻守?”

    卫青沉思一刻,而后站出来拱手道:“回陛下,派兵驻守价值不大,加之河套地区广漠,如果驻守,没有四万以上的兵力恐怕也是徒然。”

    刘彻听后有些焦虑,他担心的是另外的事情,那就是朔方城。

    朔方城自公孙弘开始就已经在建,他是汉朝目前来说第一浩大工程,投入的钱物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浩大的移民工程。

    当年,公孙弘反驳了刘彻所有再建的工程,最终敲定了这个朔方城,如今几年过来了,这些大量的投入如果因为内乱而前功尽弃就得不偿失了。

    朔方城。刘彻当年的考虑也是有根据。

    秦朝拿下河套地区后,就开始修筑富有中原特色的大型建筑,可冒顿夺回河套地区后又摧毁了这些建筑。

    河套地区面积非常庞大,资源丰富,要想控制这一区域,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