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副将-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林起身拱手说道:“谢,将军提醒,这是今早內侍送来的,陛下让你看看。”说完,就转身向楼下走去,还给正在晾晒衣服的若瑶打了个招呼。
卫青看着竹简,而后转脸又看向了楼下的若瑶……。
“若瑶,来,上来一下。”卫青喊道。
若瑶放下手里的衣物而后跑上阁楼,给自己倒上一杯茶问道:“没看我忙呀。”
卫青就这样死死的盯着若瑶,满脸好奇的将一块竹简递给若瑶:“来,你看看。”
若瑶半信半疑的接过竹简简单一阅:“哇,造反啦。”
卫青内心纳闷,如此镇定:“本将还记得,当初在去往龙城的路上救下你的时候,你就给本将说过,那个伊稚斜就是匈奴未来的单于,本将当时还不信。”
若瑶一脸神气的放下竹简,而后翻看另外一本竹简说道:“我当时也是猜的。”若瑶知道,卫青又在好奇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卫青听后一笑,拿起茶杯闵了闵:“一个小女子,一身的高超剑法,知道汉军的作战意图,知道伊稚斜谋反,还知道公孙弘,甚至知道赵信,猜的?”
卫青表面镇定,其实内心非常好奇,真的想知道这一切的一切。
若瑶思考片刻:“对呀,我是分析出来的,你不是经常教育李息、吴林他们吗?研究和分析就能预判,就能提前知道结果。”
“哦?”卫青将信将疑的选出一个竹简看起来问道:“那你分析分析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指的是匈奴方面,比如单于庭内的斗争。”
这问题很简单,若瑶在脑海里开始翻阅历史课本,伊稚斜登基后太子于单会投降汉朝,于是有模有样的说道:“军臣单于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绝对不是伊稚斜的对手,伊稚斜夺位,势必要杀了他,所以,这个儿子最终有两个选择。”
卫青就像凝固了一般,两个选择?于是冷静的问道:“哪两个选择?”
“一是寻求左贤王和右贤王的支持夺回龙城,其次,其次就是南下。”若瑶说完就想继续补充,应该第二条可能性大一些的时候,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
卫青也不知道若瑶是真分析的还是假分析的,但说出来的话倒与自己的想法接近,于是将手里的竹简递上:“如果再让你北出长城,愿否?”
若瑶一听就兴奋了起来:“怎么不愿意?愿意,真的愿意。”于是接过竹简。
卫青苦笑着摇了摇头:“匈奴太子于单通过赵信传回信息,于单愿意投降。”说完,卫青又有一种惬意感:“看来,当年赵信投降是投对了。”
若瑶郁闷,历史上的这人可是个墙头草:“将军,别把什么宝都押给他,这人不是好人。”若瑶就差要把赵信会复降匈奴的事情再强调一次了。
卫青听后慢慢的转过脸看着若瑶,不停放大的疑问促使着他嘴巴开始不断的想问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去吧,尽快回来。”
“将军放心,若瑶一定完成任务!”若瑶兴奋的端起卫青的茶就喝了下去。
………………………………
第225章 北去长城
“若瑶,此项任务务必完成。”卫青看着若瑶说道:“但,你也要注意安全。”
若瑶明白卫青的话,肯定是想到了沈葭的死,若瑶定了定神说道:“放心吧,本姑娘的命长着呢,以后还要随将军驰骋疆场为强汉而战。”
“若瑶,你,你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吗?”卫青坐下继续问道。
对于接受于单的投降若瑶轻轻一想就知道为什么,毕竟翁侯赵信已经有了一个蓝本,于是随口答道:“他将是朝廷扶持起来的匈奴最大反对派。”
卫青还是好奇的看着若瑶,要知道,全天下有这样见地的女子真找不到,可偏偏就被卫青给碰上了,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匈奴其实真的很强大,于单投降之后,我们要以河南地和漠南为平台直接建立南方匈奴政权与伊稚斜进行对立。”
“这招够狠,光靠打,无法彻底灭胡,只有将其颠覆或者分化,搞乱他们。”若瑶记得,在现代,这是米国百试不爽的招数,就靠扶持对他们有力的势力而后搞乱别人的国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次次奏效,百试不爽。
卫青听后笑了:“冒顿做梦也没想到,他死后,匈奴会成这个样子。”
若瑶能感觉到,卫青的笑是那么的无奈,是那么的苦涩,是那么的孤独,于是拱手行礼说道:“将军保重,此次北上将军就不用挂念若瑶,若瑶一定能平安归来。”
卫青的表情凝固了一般,有些失落,日久生情,若瑶再这么一走,这长平侯府恐怕真就冷清到点了,三个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去处,沈葭也走了。
“你,你知道为什么本将军一直将你带在身边吗?”卫青忽然有感而发。
若瑶吹着阁楼外吹来的风,秀发徐徐被吹起:“有缘吧!”
卫青淡淡一笑:“呵呵,也算是吧,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当你走进帐篷的那一刻,本将就感觉似曾相似,加之你又知道本将的作战意图,说实话,当时想杀了你。”
若瑶转身看着卫青一脸微笑:“可惜,王麒麟技不如人。”说完,若瑶开始凝视手里的八服:“将军,我一直搞不懂,陛下为何要把天子剑给我呢?”
若瑶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天子剑是何等之物,纵观历史,除了刘邦当年拜韩信为大将军时将剑赐予韩信,往后再无先例……。
卫青再次接过八服,剑确实是一把好剑:“陛下不是给你,而是给本将的。”
“那你为什么要让我的带着?”若瑶不解,这可是尚方宝剑耶。
卫青左手持剑右手抚摸剑刃,嘴巴喃喃问道:“你是想让本将军随时都带着八服在满朝百官面前走来走去,还是想让本将带着天子剑在陛下面前检阅三军?”
原来如此,若瑶大致揣摩明白了一点,看看这长平侯府就知道什么原因了,树大招风,试想卫青带着天子剑在陛下面前检阅三军是一个什么状态。
有些东西看似是好东西,可能最后会带来灾难,若瑶开始可怜卫青,这样一个伟大的将军,居然随时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是年轻对玩弄权力没底气?还是卫青的出生限制了他的发挥?不过有一点确实厉害,卫青够讲政治懂规矩。
若瑶的笑很迷人,卫青顿时有一种想开第二春的感觉……。
~~~~~~~~~~~~~~~~~~~~~~~~~~~~
第二天,若瑶在府内交办完一些事情后就准备北上,毕竟这件事很紧急,如果路上耽搁了,于单被人截杀了,那事情就麻烦了。
“罗德善,罗德善。”
罗德善的府邸不大,河南地的战斗让他得了一个小爵位,而林海棠也按照约定嫁给了他,这让一些曾经的兄弟很是羡慕,居然把林海棠都给抱回了家。
罗德善没有出来,出来的是林海棠,他已经不是皇后的侍女官了,现在在侯府准备相夫教子,但宫廷淬炼出来的那股气质还在。
“若姑娘,你怎么来了。”林海棠赶忙上前迎接。
若瑶那真是一脸不高兴:“老罗呢?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曾经的兄弟姐妹了,哎。”
林海棠赶忙打住:“这是哪里的话,来来来,他和霍去病出去了。”
“霍去病也来了?”若瑶惊讶,怎么在什么地方都能碰见他,于是一个健步就冲进了侯府,可环视一周后,什么都没有:“人呢?”
林海棠不慌不忙,这性格也是在宫内养成的:“估计马上要回来了吧。”
看着已经嫁人的林海棠,若瑶感慨,这两人也算是有缘分:“海棠姐,你是不是不准备回春福园了?”
林海棠起身给若瑶边奉茶边说道:“內侍规矩,女子,嫁了,就不能待在后宫了。”
两人就这样在院内叽叽歪歪了一阵,门口就走进来一老一小。
“姐姐!”霍去病那才叫一个兴奋:“你怎么来了?舅舅呢?”
罗德善见状傻乎乎的提着东西走来问道:“怎么?有要出去呀?”在罗德善的映像里,若瑶每一次找他,不是一起有任务,就是一起有任务。
若瑶:“这一次,将军说只让我一个人去,不能打扰你们新婚燕尔。”
林海棠见罗德善右手提着重东西于是赶忙上前帮忙,可最终被罗德善怜香惜玉了。
“你别羡慕呀。”霍去病见若瑶看着罗德善和林海棠于是说道:“我舅舅现在也一个人呢?你都是舅舅的私人护卫了,正名算了。”
若瑶惊愕,傻傻的看着霍去病,恍然大悟,这家伙已经十五岁了:“你,你这都说什么呀?什么正名?”
霍去病坏笑了一下:“舅妈走后,舅舅身边成天带的女人就你一个,外人可都看在眼里呀,就连陛下都这么想,你可别让大家失望哟,哈哈哈。”
“呀,你这臭小子,居然,居然……”若瑶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气归气,若瑶始终都在研究眼前这位十五岁的霍去病,后年,就是他出道的时候:“我给你说,别看你舅舅风光,背后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没事多回去看看他。”
霍去病:“你这一去得多久?”
若瑶:“多则两月,少则一月。”
………………………………
第226章 李广的忧伤
伊稚斜派出军队南下截杀可能南下降汉的太子于单这也在若瑶的预料之中。
所以到达右北平的时候,若瑶就马不停蹄的赶往李广的军营。
因为卫青告诉若瑶,于单派来送信的人现在正在匈汉边境汉军的营地。
夜晚的军营,到处都点燃了火把,让整个营地透亮透亮。
边关的风将火苗吹得东倒西歪。
若瑶骑着战马快速向军营而去,军营的大门缓缓打开……。
“李老将军在何处?”若瑶问李玄。
李玄其实也已经接到了李广的将令,说今晚必定有人从长安过来:“姑娘,老将军已经在帅帐等候多时,快请。”
若瑶将八服从左手换到右手,而后快速跟随李玄进入帅帐。
李广估计是累了,居然坐在帅椅上睡着了,头上昂嘴巴张的老大老大。
李玄不知道怎么办,他心疼李广,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每天在边关还这样卖力。
“姑娘,你看,你看可否等老将军醒来?”李玄问道。
若瑶也没办法,眉头紧锁的回答:“不能,事情紧急,如果迟了一步,于单恐怕就会遭遇不测,陛下会问罪的。”
李玄听后轻脚轻手的走到李广身边犹犹豫豫……。
若瑶最见不得这样畏手畏脚的举动,上前两步重重的将八服放在桌上:“李老将军。”
“啊,啊啊!”李广被惊醒了,还以为是敌军杀过来了,站起来左右看了看,见是若瑶站在对面,于是说道:“是你呀,什么时候到的。”
若瑶淡淡一笑:“才到,将军说让我来找你。”
李广摸了摸胡子,对李玄道:“快,把赵信送来的那个女的带来。”
“喏!”李玄应声而去。
李广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也很纠结,所以这之后就一直没有与若瑶说话,兄弟李蔡因渤海王一步登天封侯成为百官之首,而自己却还在这又冷又冷的北疆当司令。
所以,李广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他这一脉什么时候能复兴?
李广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傲气,更没有了之前龙城之战时那种目中无人,毕竟他已经被现实折磨得够惨,一次次希望燃起,又一次次的失落。
李广从李蔡走的时候情绪就已经低落到了谷底,他有的时候真的想不通,自己的付出远比别人多得多,可为何就得不到刘彻的重视。
如今六十,大汉朝十几个边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老了,仍然没有希望,就这样,一个公认的踏实能干的老头儿,继续着他的踏实能干。
若瑶知道李广现在的心情,李蔡刚当上丞相对他的打击确实很大。
“老将军,伊稚斜刚刚登上单于位置,为了在单于庭树立威信,恐怕过几日就会大举南下。”若瑶这是在找话题,同时也在提醒李广。
李广还是摸了摸胡子,白了若瑶一眼道:“这个就不用姑娘操心。”
李广说完仍然没有再说话。
看来李广的脾气确实已经被现实磨烂了,不得不说岁月真是把杀猪刀。
若瑶感觉,历史的记载还是对的,至少司马迁兴许是公平的,千年后的人们与刘彻一样,只看到了卫青和霍去病的辉煌,却不曾看见李广的艰辛。
就如现代,人们总是看到了一场又一场的辉煌成就,可谁又曾看到辉煌的背后?
“老将军真是年轻人的楷模。”若瑶见李广心情不爽,于是想拍拍马屁。
李广最听不得的就是这种拍马屁,要是李玄及其他人,肯定会怂一顿,可今天听若瑶这么一说,居然有那么一点点爽感,原来女孩子拍马屁这么香~~~~~~~~。
李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哎,姑娘这是在笑话老夫呀,老夫与卫青相比真是不算什么,卫青才是楷模才是。”
若瑶笑着上前两步继续道:“卫将军犹如大汉的长矛,而老将军就是大汉的铁盾,你身后的责任可比卫将军前面的责任重呀,你的身后是平安。”
李广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这是在赞扬呢?还是在挖苦?但若瑶有一句话说对了,李广非常喜欢这句话:“对,老夫身后就是平安,胡人休想闯过这堵长城!”
若瑶感叹,百年后的人们真的对李广不公,人无完人,李广在强汉的历史上注定只是一个争议。
就在这时,李玄带着一个女人从帅帐外面走来,李玄退后,女人进账,女人是匈奴人,叫啊芒,匈奴太子于单愿意投降汉朝的信息就是他传递给赵信的。
李广一脸黑包公对啊芒说道:“这就是朝廷派来的人,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
啊芒到李广军营后被保护了起来,始终没有给李广说任何意图,他就要等朝廷的人。
“不用说了,事不宜迟,马上动身。”若瑶知道所有的事情。
李广一脸茫然,啊芒到军营后说必须见到朝廷的人才说,现在朝廷的人到了,什么都没说就要走了:“去哪里?”
若瑶这才记起,李广对整件事情还不知情,毕竟啊芒之前找的是赵信,于是拱手道:“出关。”
“啊,出关?”李广不敢相信,就若瑶和啊芒两个人要出关,对面可是匈奴的地界:“究竟有何要事,老夫派李玄随队保护。”
若瑶恭敬的行礼:“谢老将军,末将奉命去找个人,只需要老将军随时接应便是。”
李广内心感叹,他几次与若瑶打交道了,这个女人,居然不输一个男人,确实让人佩服,但若瑶又是奉朝廷之命出关,所以也没多问:“一路小心。”
长城的大门打开,两匹战马飞奔而出。
李广站在长城城楼上看着消失在黑夜中的若瑶和啊芒。
“老将军,休息吧。”李玄再一次提醒。
李广没有说话,而是摸着胡须良久说道:“我李家的男儿连这女子都不如呀。”
李玄听后不服气:“老将军,这有点过了吧,卫青要不是……”
“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李广接过话茬说完就继续看着远处。
对卫青的观念,李广经过卫青这几次胜仗之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转变。
………………………………
第227章 来自于匈奴的誓言
匈奴龙城。
伊稚斜造反带给龙城的灾难还没有消除,全城都还在紧张。
伊稚斜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俯瞰龙城,这是他朝思暮想十几年的地方,他为此忍辱负重十几年的目标,这十几年来自己活得跟孙子一样。
终于实现了目标,伊稚斜有些激动,缓缓的向龙城的祭天台走去。
伊稚斜造反在单于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单于庭的人谁都没想到,但在左贤王和右贤王领域却似乎没什么震动,毕竟他们被汉朝牵制了。
单于庭震动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单于庭大将军科尔金也参与了造反,相当于是里应外合伊稚斜才拿下了龙城,否则伊稚斜也很困难。
伊稚斜在山岗上眺望远方,心中的豪气顿生,再也不用低头弯腰的站着了。
他站在祭天台上静静的看着土韩将一帮老臣解押过来。
“跪下,跪下,还不拜见大单于。”土韩猛的将一个匈奴老头踹翻在地。
被踹翻在地的老头就是军臣单于的相国,他已经七十三岁,军臣单于死后他正在忙着处理后事,结果就被科尔金软禁了起来。
当他再次出来的时候,龙城已经易主,站在面前的就已经是伊稚斜。
相国很有骨气,脖子僵硬气愤道:“伊稚斜,你昆仑神不会放过你的,你这恶魔,左贤王不会放过你的,还有,还有科尔金。”
伊稚斜听后忍不住笑,久违的骂声让他感到很亲切:“相国,左贤王连卫青都对付不过来,怎么会管单于庭的事情,相国想多啦,哈哈哈。”
伊稚斜虽然已经自己登上了大位,但相国一帮人呢毕竟是老臣,事情还没有那么简单。
“呸,奸贼!”相国向伊稚斜吐了一口唾沫。
伊稚斜没有生气,拍了拍灰说道:“只要相国及其贵族拥护,本单于既往不咎。”
“昆仑神不会放过你们的。”相国果然很烈,效忠军臣。
虽然伊稚斜自己控制了龙城,但单于庭的很多贵族部落还是不支持他,甚至有人集结起来准备夺回龙城,根本就得不到大对数人的支持。
面对相国的坚定,伊稚斜听后彻底怒了,他又是一脚将相国踹翻在地,大吼道:“军臣有什么好的,他就是个懦夫,我大匈奴帝国,居然还被汉人压着。”
“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就经历了龙城沦陷、漠南失利、河南地丢失的耻辱,他对得起冒顿大单于吗?”伊稚斜一把柠起相国继续吼。
相国虽然老了,但绝对还是有骨气,这绝对不是造反的理由,又一泡口水吐脸上。
伊稚斜疯了,虽然自己现在当了单于,但始终得不到贵族们的承认和支持,于是气愤的他拔出腰间的匕首就把相国的耳朵割了下来。
“呜呜呜……”
老相国疼得满地打滚撕心裂肺的吼叫让一旁的其他官员瑟瑟发抖。
“你们,你们听着。”伊稚斜左手拿着相国的耳朵,右手拿着匕首,恶狠狠的指着其他官员,右手的匕首在手里紧了又紧,在众官员面前晃动。
“我伊稚斜要重振大匈奴帝国雄风,我们是草原狼,是绝对不能让汉人占上风的,想想,当年冒顿大单于是多么的伟大,统一北方,脚踢汉人。”伊稚斜越说越激动。
面对伊稚斜的豪言壮志,有着草原狼血性的官员们似乎听进去了,对军臣单于在匈汉上的失利确实气愤。
旗帜,如果没有鲜明的旗帜,作为篡位登基上的伊稚斜肯定不会长久,迟早都会被这些贵族搞翻,所以伊稚斜打出了恢复大匈奴帝国的口号。
还别说,经过了汉朝的屡次深度打击之后,匈奴贵族对这种口号都富有感情,都在回望冒顿单于时期的辉煌,都在忆冒顿单于时期匈奴的狼性。
毕竟,冒顿单于时期就代表着匈奴。
安抚完军臣单于留下的一帮老臣,伊稚斜静静的谋划着如何来一次立威。
就在此时,图轮王巴特沟也带着人骑着马急急忙忙的向祭天台走来,看样子还狠急,图论王下马的时候还摔了一跤。
“单于,不好了,不好了。”图论王快速走到伊稚斜身边。
伊稚斜本来内心就烦,面对图论王的报忧更是有火气,怒气冲冲的问道:“什么事?”
图伦王看了看一旁正在捆绑人的土韩对伊稚斜说道:“于单跑了,没,没。”
“什么?”伊稚斜大惊,太子于单居然命这么大。
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伊稚斜专门派乌刺去狼居胥山截杀太子于单,可现在居然告诉他于单还跑了:“乌刺,真是个没用的东西,现在怎么办?”
面对伊稚斜的上火,图伦王也很无奈:“本来快要得手的,不料半路杀出两个贵族部落的人,所以,所以乌刺就被引开了。”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可知道于单跑出去的后果?”伊稚斜怒气冲冲。
图伦王当然知道事情意味着什么,本来现在伊稚斜就没坐稳单于宝座。
伊稚斜冷静一刻分析道:“跑?他能去哪儿?单于庭肯定不能待,就目前而言也没有哪个贵族敢收留他,无非两条路,一是寻求左右贤王的支持,夺回龙城,二是投降汉朝。”
“那,那怎么办?”图伦王头脑一片空白。
伊稚斜深深的吸了一口龙城的空气咬着牙说道:“让乌刺南下追击,一定不能让他活着,否则迟早出大问题。”
“我马上去办。”图伦王转身离开。
“回来。”伊稚斜继续道:“你,马上带着军臣单于那帮老臣去与左贤王和右贤王斡旋,把本单于的意思带到,愿一起恢复大匈奴帝国的雄风。”
“是。”图伦王快速离开。
真是走一个又来一个,图伦王走后,伊稚斜又远远的看见科尔金来了。
当初伊稚斜拉拢科尔金的许诺就是让其当右贤王,所以柯尔金才跟着伊稚斜反了军臣。
都是棘手的问题,可现在伊稚斜都害怕右贤王,更别说去谋右贤王的宝座了。
“哈哈哈,柯尔金拜见伊稚斜大单于。”柯尔金很懂事,一来就行跪拜之礼。
………………………………
第228章 政见不同
“左贤王,怎么办?于单在外面一直吵着要见你。”大祭司再次走进左贤王的帐篷,看着正在思考问题的左贤王汇报了于单的情况。
左贤王没有回应,而是继续思考。
伊稚斜的篡位让他没想到,毕竟他这个佣兵十万的左贤王都不敢篡位,只有几千人的伊稚斜居然就敢,现在太子于单就在外面,究竟是帮还是不帮。
左贤王对军臣单于其实也有不满,同样对军臣这些年匈奴的衰败不满。
左贤王呼韩特是冒顿的后人,所以他继承了冒顿的所有,就包括匈奴人应当矗立于世界的概念,从他这些年没事就侵汉边就可以看出,不是善类。
“左贤王!”大祭司再次提醒。
左贤王反应过来,他看着大祭司问道:“伊稚斜篡位你怎么看?”
大祭司沉思片刻昂首提醒拍了拍胸脯,寓意,他就服这样的人。
左贤王听懂了:“伊稚斜前几日派人传话过来,他希望本王支持他,说一定会让匈奴回到冒顿大单于时期,你说他真的是咱们匈奴初生的太阳?”
这里普及一下,左贤王为何不去争取单于宝座。
匈奴体制,大单于死后,膝下无儿子的,就必须是亲兄弟当单于,而军臣的亲兄弟就是伊稚斜,左贤王呼韩特是太子于单的表叔,也就是于单爷爷的儿子,隔了一辈。
所以,伊稚斜的事情也就可以看成是军臣的家事。
那么为什么伊稚斜会这样轻易的拿下龙城呢?除了单于庭大将军柯尔金的支持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龙城没有太子于单的势力。
而太子于单的母亲以及其他外戚贵族部落早就在龙城的时候被卫青端掉了,所以剩下的都是有关伊稚斜这辈的亲戚,龙城的权势其实是失衡的。
试想,如果汉朝皇后卫子夫、卫青外戚一脉被匈奴灭了,刘彻再一死,试问诸侯王们和太皇太后会不会安心的让刘据当皇帝?
通俗讲,太子于单的悲剧早在卫青打龙城的时候就已经埋下。
初不初生的太阳,大祭司不知道,但大祭司知道的就是,匈奴目前整体在走下坡路:“何不见见于单?看看他怎么说。”
左贤王也只能这样。
大祭司将于单带到了大帐之内,见左贤王坐在龙骨椅上,行礼道:“叔叔。”
“哈哈哈,于单呀,都长这么大了。”左贤王快速走下台阶仔细的观察。
于单单膝跪地:“叔叔,请帮我夺回龙城。”于单很沮丧,看样子这一路走来真是受了不少苦,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于单才十九岁,一脸稚气,那种贵族公子哥的气息还未消除,可以说还是一个孩子,身后没有母亲一脉的支持,显然在龙城是站不住脚的。
“起来吧于单。”左贤王扶起于单继续说道:“龙城的事情本王都知道了,不知你对我们大匈奴有如何想法?”左贤王很想听听于单的想法。
于单起身开始大谈自己的治国之道,这是他之前已经想好了的,只是还未登基就被伊稚斜抢了位置,所以这些治国之道也都付之一炬。
于单是一个十足的亲汉派,非常欣赏汉朝的文化,他的治国之策就是休养生息,尽量化解与邻国的矛盾,改善臣民的矛盾,借鉴大汉的先进经验。
于单的亲汉实际也是有原因的,于单很小的时候,汉景帝为了边疆平安,就将一位公主远嫁匈奴和亲,而这位汉家公主到龙城之后却沦为了保姆和工具。
于单也就在这位公主的熏陶下成长,可以说接受了很多汉文化的洗礼。
有其父必有其子,相比军臣单于,于单更让左贤王无法接受,至少军臣还有胆量和雄心,而这于单直接就是一个软骨头。
失望,确实是失望,左贤王暗自长叹一气。
于单还在一旁喋喋不休的阐述着自己的施政纲领,对于他目前而言只有一个办法能争取返回龙城,那就是争取更多的人支持自己。
“于单,本王问你,你的母亲和舅舅他们可都是被汉人掳走的,难道你就不恨?”左贤王一脸严肃的看着于单,他真搞不明白这孩子脑袋装了什么?
于单单膝跪地道:“恨,我一定要杀了卫青……。”
矛盾,真的是茅盾,一边是欣赏汉文化,想学汉,一边是掳母之仇,在于单这里居然能合理的区分开,左贤王失望至极:“孩子,我们草原狼是要有血性的。”
于单闵了闵嘴皮也很纠结……。
左贤王感到太可怕了,于单真要当了大单于还真不知道匈奴的未来怎样。
大祭司在一旁听后摇了摇头:“这都是当年那个汉朝和亲公主的杰作。”
经过大祭司的提醒,年迈的左贤王记起来了,于单在十一岁之前都是在汉朝和亲公主身边,也算是汉人教育出来的一个残次品,可惜了。
“于单,我们,我们是草原狼!”左贤王一脸严肃的看着于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