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副将-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诸侯王中也引起了地震,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很多参与造反的诸侯王都还在责怪淮南王刘安不顾及大局,怎么就先动手了呢?
特别是一些真有问题的诸侯王,朝廷让缴械投降待查?这不是等死吗?所以反了,还有一部分诸侯王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就稀里糊涂的反了。
变被动为主动,朝廷与其提心吊胆的防着和等着诸侯王反,还不如将他们逼反,而后一锅端,此计奏效,公孙弘也没有白死。
很多有问题的诸侯王由于害怕被查,最终被逼反,他们纷纷响应淮南王的号召,清君侧。也有很多诸侯王冷眼观看,看哪一方胜利了就倒向哪一边,还有诸侯国为了自保开始写揭发信,向朝廷说明,自己与公孙弘的死没有任何关系。
虽说举动各不同,但造反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卫青前期的军事部署得当,这些诸侯王带着自己的人马才刚走出自己的封地就被卫青部署的军事力量所压制。
毕竟,卫青的这张大网是满盘部署的:公孙敖、公孙贺遏楚国,宋玉军、郭昌遏广陵国,徐自为、卫步遏鲁国,杨仆、苏建遏制梁国,吴林遏制胶国、高密国。
若瑶、李息、罗德善、卫广遏制甾川国、淮南国及江都国。还有董宣旭率领的朝直营遏制广平国、河间国、中山国、淮阳国、九江国等,逼反这些诸侯王,一锅端掉。
而公孙弘给刘彻留下的建议也只有一个,既然《推恩令》已经在诸侯王的压力下二度被废,那么就不必再推行什么推恩令,直接上当年晁错提出的《削藩策》。
《削藩策》比《推恩令》狠十倍,他主张,所有诸侯国交出自治权和封地,只保留封号和食邑人数,朝廷每年按照规定发给钱物用于开销,就相当于把诸侯国全部弄成一个闲差摆设,也难怪当年的景帝会顶不住诸侯王的压力把晁错满门灭绝。
但这一次,刘彻决心采纳已故晁错的建议,武力削番,将其挨个歼灭。
~~~~~~~~~~~~~~~~~~~~~~~~~~~~~~~
内战已在大汉的各个地方打响,卫青坐镇长安指挥全国这盘大棋。
淮南、江都和菑川这个铁三角也很快被汉军分割,响应的诸侯王能与淮南王刘安合兵一处的只有江都王刘建的两万兵马。
而最困难的就是菑川王刘志,刚组织一万人出封地,就被汉军给盯上了,本来就左右摇摆的他不知道怎么办,等待刘欣传回淮南国的消息。
刘欣经过了三天的奔波,绕开了叛军与朝廷的交锋点,终于回到了菑川国。
此时,的刘志经过与丞相和大将军商议,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出兵,朝廷就不会放过我们,必须联合淮南王,于是决心南下与淮南王汇合。
“王上,王上!”菑川丞相惊恐的从军帐外跑来。
刘志转身坚定的问道:“怎么?朝廷进攻了?”
刘志很紧张,经过这几天的对峙,刘志已经缓过神来,朝廷其实对菑川已经采取了措施,菑川军队出境走什么地方,如何走,怎么围堵,早就有计划。
丞相慌慌张张:“不是,不是,是是郡主回来了。”
刘欣回来了,刘志就像看到了希望,要知道淮南的消息就是他救命的稻草:“在哪儿?欣儿,欣儿!”刘志快速跑出军帐。
刘欣一身泥土,带着几个军士从暗道回来的,一路非常艰辛,看见刘志她就忍不住哭了起来:“父王,呜呜呜,父王,呜呜呜!”
刘志上前扶起刘欣,焦急的问道:“女儿,你可回来了,父王,父王准备南下。”
“父王,投降朝廷吧。”刘欣哭诉着说道:“我们是打不过卫青的。”
刘志进退两难,将手里的剑刺进了一旁的树里无奈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朝廷恐怕现在都知道我刘志已经起兵,父王,父王不曾想朝廷的军队就在门口等着。”
刘欣起身将淮南的事情给刘志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介绍,特别是发生在公孙弘身上的事情,刘志听后的感觉不可思议,看来形势已经不容多考虑一刻。
面对刘志的无奈,刘欣也只能建议:“父王,咱们没有机会了,女儿不想看见菑川国血流成河,我相信公孙弘丞相肯定会保菑川国的。”
“他不是都已经死了吗?”刘志无奈的问道。
刘欣:“丞相是菑川人,他肯定不会希望菑川国血流成河,你就相信女儿吧,如果公孙丞相不想保我们,他绝对不会让若瑶来找我们并带话。”
最终,在刘欣的再三劝阻下,为了保住菑川国,刘志决心学七王之乱时期的梁王。
最终,刘志以最快的速度上书朝廷一封坚决拥护《削藩策》令,随时等候朝廷大员的检查,并上交国玺及大将军印,等候朝廷发落。
夜晚,菑川王刘志、郡主刘欣,携带国玺及大将军印来到李息的军中。
在李息看来,这是一场绝对性的成功。
“李将军,我父王从来没有想过要起兵造反,我父王起兵是决定南下消灭淮南王刘安的叛军。”刘欣见刘志不知道对李息说什么,于是上前挡着。
刘志一听,这理由不错:“对对对,李将军,本王听闻淮南王和江都王造反,所以才组织国内军民南下抗击叛军,还请将军……”
不管这是真是假,受降这是天大的事情,而后立即接管了菑川王刘志的军队。
夜晚,
菑川的威胁已经平息,就等着明日南下搞江都王和淮南王。
李息久久未休息,他始终看着桌案上菑川王的国玺。
晶莹透亮的玉,在火焰下有些刺眼。
………………………………
第217章 阵前决战
全国内战爆发,最为严重的地方还是淮南国。
若瑶、卫广、卫步率领周边郡州两万多守军与之对抗了十天。
这天,
卫广在淮南以北的地方打败了以淮南太子刘迁为主力的叛军。
而江都王刘建的军队仍然在淮南以南的方向拼死抵抗,而留守江都国老巢的太子刘斌此时已经沦为刀下之鬼,他至死都不明白,诸侯国的联盟为何败得那么快。
兵败的刘迁一路仓皇而逃,恰巧在淮南正城楼与正在攻城的卫步相遇。
“报,若姑娘,卫步没能擒住刘迁,差点差点……”
士兵的吞吞吐吐让若瑶已经猜到:“卫步怎么可能是刘陵的的对手?人呢?”
“在正门。”士兵禀报。
淮南叛军的防线已经被汉军收缩,至此只剩最后一道城门。
若瑶长叹一气,而后内心弱弱的发誓:一定要亲手宰了伍被和刘陵,为沈葭报仇。
“驾!”若瑶快速向正门而去。
此时的正门说句实话,也就只有一个刘陵守着,淮南国的大将军已经被若瑶斩于马下。
刘陵确实厉害,他从小就在军中长大,武功全部从军,不仅是能言善辩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女将,当年,若瑶在长安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已经料定这是对手。
此时的刘陵已经杀红了眼,可以说整个城门都是她在守。
见若瑶骑着高头大马而来,满脸是血的刘陵既无奈又气愤。
“哟,别傻傻的瞪着本姑娘,就喜欢你想干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若瑶调侃道。
刘陵骑着战马看了看城楼上的淮南王刘安,两人都想不通为何就十天,就败了。
按道理,战场应该杀伐果断才是,可若瑶现在就喜欢废话几句:“淮南王,别等了,实话告诉你,所有响应你们的诸侯王都已经被拦截了。”
淮南王刘安听后腿都软了,看来,他真的是在作死。
“你胡说八道。”刘陵挥刀怒指若瑶。
若瑶淡淡一笑,掷地有声的说道:“现在的天子,不是先帝,现在的掌军人,他不是周亚夫,是卫青,挡强汉者,只有一条路,死!”
淮南王刘安听后扶着城墙瘫软在地,叛军早已被卫青分割包围给灭掉了。
卫步早已想立功,如能攻下淮南国,当属头功一件,还能封侯拜将,于是大声对身后的士兵道:“准备攻城!”
“杀!”众军听令。
若瑶缓缓提起八服,将其抽出剑鞘,坚定的说道:“刘陵,本姑娘今天必须拿下你的人头,来祭奠沈夫人的在天之灵。”说完,就怒指刘陵。
“呀!”刘陵的战斗力爆表,直接就冲了过来。
两个女将就这样在城楼下大战了起来。
都说女人狠起让男人都怕,两人都是拼了命的在搏杀。
“呀!”刘陵挥刀而来,一阵刀风伴随地上的树叶横扫整个战场。
若瑶将手里的缰绳用力一勒,战马前蹄离地,躲过了这一致命的刀风。
若瑶纵身一跃,一剑划破长空,将刘陵打翻在地……。
刘陵最终怎么都没想到她的命运是这样的,她的一生更是坎坷的。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父亲给予的野心,她会像刘欣一样,做一个文文静静的美人。
可,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可能。
淮南王刘安从小就有一个当皇帝的梦,可惜,身边却没有让他能当皇帝的人。
刘安仗着自己的封地非常富庶,早年就开始与诸侯王谋反,只是当年在七王之乱的时候,他刘安没赶上趟而已。
为了实现自己强大的梦想,最后不得不重点来栽培自己的女儿。
在能言善辩上,刘安专门为刘陵找了一个师傅,在武功上,刘安就请了军中最好的剑客教刘陵,在打扮和气质上,他为刘陵请了之前在宫中任职的内侍。
而成年后的刘陵也没让刘安失望,以刘陵为首在长安开始了他十几年的密谋活动,不惜出卖玉体在长安广联官员,不顾满身疲惫行走在大汉的天下求取联盟,不顾北寒的危险与伊稚斜暗地勾结,都是刘陵的功劳。
“不要不甘心,一个小小的淮南岂是你刘陵可以撑起来的!”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战斗,刘陵受伤了,而若瑶也受伤了,但两人的决斗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刘陵确实心有不甘,也许是高估了自己,她用力撑着刀站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能言善辩以及满脸笑容,他怒吼道:“这天下,本来就是刘家的,不是他刘彻一家的。”
“还执迷不悟。”若瑶强忍左手的疼痛举剑。
刘陵同样咬着牙强忍剧痛站了起来:“本郡主不甘心!”
在刘陵看来,堂堂郡主在长安那是毫无尊严,为了笼络朝廷官员,他已经不知道与多少男人滚过床单,那种任凭各色各样的男人刁难,戏耍。
堂堂郡主生前无尊严,死也要死的有尊严,而此时的刘陵却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一直容忍她打骂,一直容忍她发小脾气的涂杰,但她不知道涂杰怎么死的。
带着遗憾和泪水,刘陵忽然将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本郡主,死都不会投降”说完,眼睛一闭脖子一扭,刘陵整个人就低头跪了下来。
刘陵自杀了,城楼上的刘安吓傻了,儿子也战死了,女儿也战死了,所有人都死了:“刘陵,刘陵呀,父王的好女儿呀。”刘安在城楼上悲痛的大喊。
死!没那么容易,沈葭的仇还没报呢!
顿时,整个战场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一般,叛军开始瑟瑟发抖慢慢后退,刘安的眼睛都瞪大了,他有一种不敢作声的感觉。
若瑶慢慢的走到刘陵的尸体面前,缓缓的扬起手里的八服,对天长叹:“夫人,若瑶无能,当初没能保护好你,如今,就用刘陵的人头来祭奠你。”
“不……”随着刘安在城楼上的悲情怒喊,若瑶砍下了刘陵的头。
一代绝色佳人就这样身首分离。
~~~~~~~~~~~~~~~~~~~~~~~~~~~~~~
长平侯府。
卫青与两位将军正在沙盘上下棋,他吃掉了两队人马,而后眼泪掉落。
两位将军心知拱手而去,没有安慰。
卫青起身走到作战室沈葭的牌位旁,拿出三炷香点上:“夫人,淮南城已破,若瑶正杀进淮南,夫人黄泉所知,即可安心去吧,来世,你还是本将军的夫人!”
………………………………
第218章 灭顶之灾
若瑶砍下了淮南郡主刘陵的脑袋,淮南城的守军顿时就全面崩溃。
大军攻入淮南城,江都王携残部往东撤离,淮南王刘安已经自杀,整个王族无一幸免,男人全部死,女子全部抓获,兵荒马乱,这些女人注定悲剧。
而让若瑶想不通和没想到的是,淮南国丞相伍被亲手点燃了整个淮南城,一时间大火冲天,损失惨重,基础设施得到大面积的毁坏。
淮南国土崩瓦解后,也就昭示着江都王刘建的末日来了。
卫广正面消灭了刘建的叛军,刘细君为了掩护刘建撤离,兵分两路最终被擒获,而刘建更不知道江都已经落入汉军之手,他的太子刘斌也已经被乱刀砍死。
当刘建率军打到城楼下的时候,却发现城楼上站着的居然是朝廷的人,最后又不得不率领大军继续北上。
刘细君被汉军擒获之后未来就注定悲剧了,他没有刘陵自杀的勇气。
由于造反是死罪,如果不死最终的结局也是被卖到什么地方,而进攻他们的汉军又大多是地方郡州的守军,他们也知道,所以刘细君被这些军士残忍凌辱。
战争,从来都只有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你们放开我,放开我。”
“哈哈哈,用铁链,用铁链捆,她会武功,她会武功。”
在淮南国的地牢里,关押了诸多被擒获和投降的叛军将领、家属等。
若瑶刚进地牢,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哀求,这就是刘细君。
透过牢房的铁门,隐约可以看见,五六个男人将刘细君按在地上,刘细君拼命的挣扎,撕心裂肺绝望的喊声在地牢回荡。
而在其他的牢房,大家都这样静静的看着这边的表演,似乎都已经麻木了,更没有任何想法说要去笑话刘细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也很悲惨。
“你们在干什么?”若瑶的护卫见状上前就开始咆哮。
几人见来了几个身穿红缨铠甲的人,顿时就哆哆嗦嗦的站了起来。
汉军为了把地方军和中央军分开,铠甲就是最好的标志,地方军基本都是银色铠甲,而朝廷的军队就是暗红色的。
若瑶面无表情的从人群中走出来,都不忍心看刘细君的惨状。
“呵呵,将军,你看,她犯的可是死罪,就,就就……”守军有些害怕,毕竟来者居然也是一个女将军,她肯定会同情刘细君的。
若瑶面无表情淡淡的说道:“滚!”
几人吓得当场提裤子就麻利儿向外跑去,其他护卫也跟着离开了牢房。
整个牢房鸦雀无声,至于关在牢里的那么多的犯人,若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是活不了多久的。
刘细君会武功,所以双手被锁上了牛大的铁链,比若瑶当初在草原为奴的时候都还大。
她眼睛虽然充满血丝,但眼神还是异常坚定。
若瑶缓缓的坐到一旁的凳子上:“成王败寇,你就认命吧。”
刘细君两眼泛着泪花咬着牙不甘心,但就是不知道说什么。
“哼!”若瑶再淡淡一笑:“和你与刘斌相处了半年多,说实话,你如果不是叛逆者就好了,也许,我们还是很好的姐妹。”
“要杀就杀,别这样对待我行吗?”这才一天的时间,刘细君就已经忍受不了战败的折磨了,这种折磨让她终身难忘,几乎崩溃。
若瑶记得,刘细君最终的归宿是大汉的公主,以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于是说道:“你不是说想当公主吗?未来的路还长,好好活着。”
“若瑶,若瑶。”刘细君看着若瑶离开的背影大声呼唤。
走出牢房的若瑶警告看守的将军,对刘细君好点,否则后果严重。
主要战场几天的时间就结束了,但全国的战场仍然在继续。
若瑶率领大军继续追击,而整个战场也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起兵造反的渤海王居然避开了汉军主力率领大军北上了。
北上!谁都知道,他这是要投奔匈奴的节奏。
为了防止内战引发外部压力,卫青紧急调动边防军将领李蔡南下。
李蔡是李广的兄弟,也是一个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干事的家伙。
渤海王在李蔡的打击下很快土崩瓦解。
~~~~~~~~~~~~~~~~~~~~~~~~~~~~~~~~~~~~~~~
“彻儿,这都是刘家子孙,你,你可要手下留情呀。”
“留情,他们造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朕留情,啊!”
在建章宫,刘彻正与王太后争吵,而在门口,几十个刘家宗亲低头不语。
这一次内战与其说是削番,还不如说是皇室成员的斗争。
全都涉及刘家的子孙,这对刘彻来说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年,汉景帝七王之乱后,景帝都只是处理了部分宗亲,以及收回了部分诸侯国的领土,再无其他措施,毕竟怕再次激起其他诸侯王的不满。
而这一次,刘彻都已经做到了这份上了,不狠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母后,此事朕已经决定,对这些乱臣绝不会手软。”刘彻很坚决。
门口的皇室宗亲听后纷纷下轨哭诉:“陛下,陛下!”
“朕不是故意要叔叔伯伯们的命,而是强汉必须走这条路,如果叔叔伯伯们不交权,我大汉就是一盘散沙,何以捏紧拳头一致对外。”刘彻大声教育。
宗亲们都怕了,纷纷伏地不敢抬头,他们都没想到,汉景帝没能止住他们,而刘彻却彻彻底底的制服了他们。
“朕不能忍受他们对朕有二心,更不能忍受他们对大汉有二心,渤海王率军北上,他想搞什么?想与匈奴汇合?还是想成为胡邦?”刘彻反复质问各位宗亲。
刘彻的质问反而将大家吓得伏地不敢抬头。
见一个一个都怕了,刘彻又放缓了声音道:“这是耻辱,耻辱,告诉司马迁,这一笔就不用记载了。”说完就放大了声音:“特别是诸侯王与北边的那不清不楚的关系,都不要再记,朕丢不起那人,大汉丢不起那国威,还是刘家人,惭愧。”
“诺!”内侍听后转身下去传召。
而司马迁早已在门口等候,其实他就是想来询问这件事情,而后好记载。
………………………………
第219章 怜香惜玉
内战火点还在全国各地燃烧,若瑶和卫广、卫步、罗德善转战南北擒拿漏网之鱼。
朝廷对诸侯王的这一突然袭击果然奏效。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战速决,让北边的匈奴还没反应过来,这边就已经结束了。
当匈奴反应过来准备接应诸侯国的造反时,却发现诸侯王都已经败了。
都是刘家的人,刘彻再三深思,淮南王、江都王、楚王、高密王、胶东王等所有家眷全部问罪,男的判刑充军,女的娼妓为奴。
而只要在查实中与匈奴有接触的诸侯王一律满门问罪,这是刘彻的底线,没有之一。
而这几天长安也出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
那就是浩浩荡荡的犯人押解进京和诸侯王进长安臣服的壮举。
廷尉府的衙门已经关不下这么多的宗亲犯人,就动用了丞相府、军营以及长安令等地的牢房,而那些投降待查的诸侯王更是低调得要命。
刘细君被押解到了廷尉府,可廷尉府实在关不下这么多的犯人,于是又转到了丞相府。
“张大人,又一批犯人送到。”门客徐飞跑进府里给正在核查人数的张汤汇报。
张汤头有些大了,公孙弘死了之后,丞相府没主心骨,而其他官员又不买张汤的账,所以让张汤有些事情也难办和郁闷。
张汤一直想往上谋,可原本以为公孙弘死了自己就好办了,可现在这些官员个个都看不惯他,于是气愤道:“迟早会让你们抬起眼睛来看本官。”
“大人,共一百二七人,是江都王刘建的家眷。”徐飞乐呵呵将廷尉府移送的表册递上:“你看,是关在长安令的牢房呢?还是关在禁卫军的地牢。”
张汤气愤的合起名册:“关个屁,长安令理都不理本官。”说完就转身向外面走去。
此时,江都国一百多的犯人依次带着铁链和枷锁跪在地上。
张汤本来就气愤,内心不舒服,扭了扭脖子上前就开始挨个踢打犯人。
“你们真是狗胆包天,居然敢造反。”
“真是的活腻了吗?啊!”
“好好的诸侯王不当,现在当阶下囚了吧,啊,爽吧!”
张汤这是在发泄,不管男女,只要他看不顺眼的就要上前拳打脚踢,因为他心中的苦闷无法向其他人诉说,几次升迁机会,几次都这样泡汤。
可当张汤发泄到刘细君身边的时候,他停了,因为他发现,这些犯人中居然还有这样国色天香的女子,更重要的是他与刘细君有一面之缘。
那是很久的事情,刘细君为了拉拢张汤,还与刘陵一起来拜访过张汤,那个时候的张汤就感觉这二位郡主果然是长得漂亮。
“郡主!”张汤很惊讶,但脸上却露出了可怕的笑容。
刘细君面无表情,他已经被折腾得麻木,对未来的路更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对眼前这位张大人也就没有理睬。
张汤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就如当初弄死张鸥一样,可以轻松弄死刘细君乃至任何人。
见刘细君没有理会自己,张汤倒还真的来了劲,转身走到徐飞面前,从徐飞手里拔出了剑,当场就将刘细君的一个家眷砍死。
刘细君这才吓的站了起来,气愤又如何,只能看着:“你……”
张汤笑了,他就是一个专治不服的人:“本官还以为你和那些官员一样不搭理呢。”
刘细君泪流满面,恳求道:“别对我的家人这样行吗?”
张汤咬牙一把上前掐住刘细君的脖子,将脸凑到刘细君的面前,甚至双方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张汤恶狠狠的说道:“造反都是满门抄斩,你还想让本官如何对他们?”
刘细君眼神充满绝望,只感觉快要窒息,但她倒还希望张汤将他掐死。
可掐到一半,张汤忽然笑着就松手了,而后手在刘细君脸上晃来晃去,有了非分之想。
这可是诸侯国的郡主呀,地位高贵。
“死罪,不过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张汤忽然放开了刘细君,心中的色心越来越大,想通过一些手段让刘细君活下来。
张汤目前来说是有这个便利和胆量的,因为公孙弘死了,丞相府目前是一个右丞在主持工作,没了公孙弘,他干很多事情就更便利。
刘细君一听转脸看着张汤,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要救家人和她自己。
“张大人,如果能保住我妹妹及他们一家的性命,我刘细君干什么都可以。”现在的这一百多个人都是刘细君妹妹家的人,至于太子刘斌家的人都已经死了。
张汤看向了一边另外一个女子,他同样被吓得瑟瑟发抖,但穿着还是彰显出他的高贵。
征服了一个郡主,张汤的内心顿时就开心起来,于是再一次用手去触碰刘细君的脸:“这可是你说的,那就委屈郡主了,哈哈哈哈。”
刘细君看着张汤那奸人的笑,忽然感觉张汤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张大人信守承诺,保住他们的命。”
“没问题。”张汤坚定的说道:“但这也要看郡主洛。”
刘细君双目紧闭,成王败寇就是这个样:“被郡主已经遭此厄运,你觉得还有余地吗?”说完,就睁开双眼看着张汤。
越来越迷人,越来越有成就感,张汤环视四周,见人多眼杂,于是轻轻的说道:“郡主一身疲劳,是不是改去洗洗了。”说完,就对身后的下人道:“来人,带郡主去沐浴更衣,本官要亲自审问。”
“诺!”下人连拖带拽的将刘细君带了下去。
看着刘细君被带走了,徐飞也兴奋起来:“哇,大人,这可是郡主耶,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看人的,今天落到这幅田地,哎……”
“哎什么哎,本官怜香惜玉有错吗?她应该高兴呀。”张汤心中的苦闷早已烟消云散。
徐飞摇了摇头道:“那,大人,你先去亲自审问,小的将他们全都带回去关起来。”
“好,办事厅利索!”张汤说完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下道:“女的,随便挑。”
“这样不好吧。”徐飞假装推辞。
张汤笑笑道:“哎,你不要就可惜了,造反的罪名很大,谁都救不了他们的。”
“那你刚才对郡主……”
“且,本官说的话你也信?”
“……”
………………………………
第220章 商量国事
自开始削番以来,内战就一直在卫青的掌控之中。
而这一战让卫青的角色再一次凸显,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削番归削番,但毕竟都是刘家子弟,就如王太后说的,不可能都杀了吧。
刘彻再三权衡之下,当即拍板削国二十二个,保留七个,这二十二个被削的诸侯国,封地和权力全部移交郡州,只保留封号和待遇。
就从此时起,这些诸侯国就实质上失去了自治的权力,连土地都上交朝廷。
而被保留的七个诸侯国,全都是景帝时期册封的诸侯王,大多也就是景帝的儿子们及叔叔伯伯刚册封的,为了人道主义,所以刘彻没有动这一块。
保留的,也不是说可以和以往一样为所欲为,保留下来的诸侯国虽对国家有自治权,但绝对没有军权,也就是哪怕是驻防的军队也必须由朝廷派驻。
刘彻:“你们可听懂了朕的话?”
众臣及诸侯王跪拜:“陛下圣明!”
刘彻再一次将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遍,堂下的诸侯王们个个都害怕。
虽然个个口头上都表示拥护,但刘彻还是看出了这些家伙内心的不悦,于是再次起身大声呵斥道:“你们也不要有什么怨言,都听了,从朕开始,后世之君不在封王,朕的儿子也不会封王,你们可以监督朕。”
此话一出,堂下的诸侯王确实心里平衡了些,于是高呼:“陛下圣明!”
见大家都好了,刘彻有些疲惫的向龙椅走去,而后坐下道:“你们都回去吧,记住,一年内完成所有交接,你们当好你们的闲王即可。”
一年内完成交接,这是正规的时间,在现代,一项改革从上到下落地没有一年也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