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尉看了看一旁的张鸥说道:“回丞相,没有,本来的计划就是晚上行动,可张大人说还是等天亮了再行动。”

    张鸥接过话茬说道:“对,昨晚天色已经很晚,本官让天亮才去抄家。”


………………………………

第170章 正面交锋

    公孙弘忽然感觉事情重大的同时,也感觉曙光来了。

    这件事情从韩安国熏香楼开始查,一直查到现在,隐藏在最高层的内鬼始终没有出现,

    宗正的权力就是朝廷直接联系各诸侯国的人和部门,这人被拉拢其危害相当大,诸侯国相互间联系得秘密进行,可他可以直接光明正大与诸侯国联系。

    一旦事情坐实,朝廷在诸侯国面前无秘密可保。

    “丞相,究竟出什么事了?”御史大夫张鸥关切的问道。

    公孙弘还不想把此事搞大,于是笑笑道:“没什么,去抄家吧。”说完就看着廷尉道:“把宗正给你的卷宗和帖子给本相。”

    廷尉应后,就从身边的人手里接过两个竹简递给公孙弘。

    “若瑶!”公孙弘转身又将竹简递给若瑶并说道:“走,回府。”

    “诺!”

    走出廷尉府,公孙弘当即就令人传令宋玉军,调动一批禁卫军包围宗正府。

    ~~~~~~~~~~~~~~~~~~~~~~~~~~~~~~

    “刘前勇拜见丞相。”公孙弘与若瑶一前一后进了宗正府,刘前勇与下属官员纷纷前来拜见,但显得都不是很自然。

    公孙弘将手里的拐杖拾到拾到,而后坐在了中堂之上:“宗正大人严重了,老夫自上任以来也没有过问过你宗正府的事情,今天特地来看看。”

    刘前勇忽然笑眯眯的上前道:“呵呵,是是是是,都是下官不对,应该主动汇报。”

    这是公孙弘上任以来第一次踏进宗正府。

    公孙弘虽然前期被冷落,但也算老臣,对宗正府的事情还算了解,在前任丞相薛泽时期,宗正府就偏离了航向,在诸侯国事务上逐步架空了薛泽。

    薛泽也是一个柔和派人物,不喜欢挑事,也不喜欢得罪人,面对宗正府的架空,他也懒得管,公孙弘为何现在忽然对宗正府感兴趣,就是因为公孙弘上任,所有府衙都拜了马头,就宗正府对丞相的上任不管不问,现在回想原来在搞事。

    见公孙弘没有说话,刘前勇与身后的官员对视,再看看弘身边的提剑侠女,于是乐呵呵的说道:“丞相,你是不是因为昨晚本官杀了杨东文的事……”

    “嗯,对对对。”公孙弘忽然记起来了,于是扭头看了看若瑶道:“若瑶,给他。”

    刘前勇接过自己送到廷尉府的文贴后拱手道:“回丞相,杨东文勾结渤海王,本官早已盯住了他,罪证一应俱全,本官一时之怒,所以……”

    “哦,所以你就杀了他是吧。”还没等公孙弘说话,一旁的若瑶就安耐不住了:“你说他勾结渤海王?会不会搞错了?会不会是其他王,比如江都王。”

    刘前勇听后为之一震,很尴尬的与身边官员对视道:“呵呵,姑娘说笑了,宗正府已经查过了,所有卷宗都在案,可以随时查阅。”

    若瑶听后冷笑,卷宗,谁都知道卷宗是可以造假的,特别是在古代,各种冤案又不是没有,居然把案卷搬出来。

    刘前勇见公孙弘还是没有说话,可能已经预料到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与身后一个官员对视后大声呵斥:“都下去吧。”

    “诺!”众官员纷纷转身。

    “站住。”公孙弘接过话茬,而后拄着拐杖慢慢的站了起来,走向人群,看着一位中年官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凶狠:“你,是什么职务?”

    中年官员显得很不自在,左右看了看,嘴巴微微颤动。

    刘前勇赶忙上前接过话茬道:“回丞相,他是府内都司空令的副手。”

    “都司空令何在?”公孙弘刨根问底,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都司空令快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而后拱手道:“下官在。”

    “你的副手?”公孙弘瞪着都司空令问道。

    都司空令与中年官员对视,脸上流露出一丝尴尬。

    “丞相大人,都是下官没有管理好,坏了规矩,像这样的小官不配在丞相面前班门弄斧。”说完,刘前勇再一次对中年官员呵斥:“滚。”

    “站住!”若瑶肯定知道这里面有原因,不然公孙弘不会这样问。

    此时的中年官员已经吓得两腿打颤,事情没那么简单了。

    其实九卿宗正刘前勇就是朝廷一直在查找的隐藏在最高层的内鬼,他早在薛泽时期就已经被淮南王策反,淮南王给他的许诺就是平分天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淮南王子女刘陵郡主已经与刘前勇之子睡在了一起,这让刘前勇更加坚信起事成功之后自己能在其中捞一杯羹,毕竟他姓刘,也是刘家的。

    至于杀害杨东文也是因为一起轮乱的信息。

    昨晚,城内一内鬼忽然传来情报,涉嫌与淮南王通气的杨东文被抓了,而刘前勇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杨东文是在为江都王卖命,至于为何传出他与淮南王卖命,不得而知。

    身为淮南王的准亲家,刘前勇为了防止杨东文败露,所以连夜找官员捏造了罪名,而后亲自上门结果了杨东文,因为他感觉朝廷现在被匈奴搞得焦头烂额,不会深纠。

    而此时,公孙弘也已经料定,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在多待一会儿恐怕就麻烦了。

    “呵呵呵,你也不要紧张,老夫就是看你年轻。”公孙弘说完就指着刘前勇等一杆子老官员道:“你看,你看看,这些人都已经半截土到脖子啦,宗正府还有你这样年轻的官员,老夫确实没想到,丞相府也是一样的,满府老家伙,呵呵呵。”

    公孙弘的话缓和了一些气愤,刚才还面目狰狞的官员们顿时也都笑开了花,特别是刘前勇,虽然笑容有些尴尬,但至少气氛对了。

    公孙弘边往外面走,边说道:“对,老夫其实就是想过来问问杨东文的事情,听廷尉说,你给人捏造了罪名,所以,老夫连一个下人都没带就急忙来见你。”

    “哦,呵呵,下官办事不力,立马就派人将案卷送到廷尉府。”刘前勇道。

    走出宗正府,公孙弘就与刘前勇道别,而刘前勇确实在外面只看见一顶轿子与四个抬轿人,他看着公孙弘上轿走了。

    “都司空令,快,把案卷再完善一下移交到廷尉府,真是吓死本官了。”刘前勇端起茶杯喝水。

    ~~~~~~~~~~~~~~~~~~~~~~~~~~~~~

    “若瑶,你在此等候宋玉军,老夫要立即进宫面圣。”公孙弘撩开轿子的窗帘对一旁骑马的若瑶继续道:“将宗正府所有人逮捕,一个都不要放过。”

    若瑶有些想不明白:“你什么都没问,怎么就断定是他们?”

    “淮南国特有的靴子老夫不可能忘记。”公孙弘坚定道。

    若瑶大惊,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哦,你是说那个中年官员根本就不是……”

    “对,记住了,逮捕之后先关在军营的牢房。”

    “诺!”若瑶缰绳一拉向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而公孙弘所乘坐的轿子也向另外一个巷子转去,而在这个巷子里,三十多名侍卫整装等待,他们在等待公孙弘的到来。


………………………………

第171章 被围殴咧

    宗正刘前勇的自乱阵脚最终露出了马脚,一直压在公孙弘心头的石头就像卸货的卡车,舒坦,在向刘彻请旨之后,公孙弘就将案件移交给了廷尉。

    至此,宗正刘前勇也成为朝廷拿下的第一个参与诸侯国谋反事情的最高官员。

    更让公孙弘不可思议的就是,由于管理和监督上的缺失,宗正刘前勇与诸侯国勾结还不只是个人那么简单,简直就是窝案,整个宗正府一半以上的人有牵涉。

    被逮捕的刘前勇很不服气,不肯交代任何事情,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因为他的儿子及相关家眷已经入淮南国,后事他也已经处理完毕,已经做好了事情败露的准备。

    最终,刘彻的处理也很武断和快捷。

    涉及的官员全部秘密斩首或发配,宗正府暂由丞相公孙弘直接代管,对外宣称,前宗正刘前勇另有重用,以此来敷衍各诸侯国。

    内鬼找出来了,下面就剩攘外了。

    两天之后的晚上,一直焦虑不安的丞相公孙弘和若瑶终于等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卫青回来了,而且只是两个人回来。

    “丞相,丞相。”卫青身穿铠甲快速向丞相府走去。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步伐,熟悉的外形,快一年了,若瑶这是第一次见到卫青,居然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想落泪的酸楚。

    “哎呀,我的卫将军,你可算回来了,满朝官员和陛下都盼着你呀。”公孙弘语气有些责备的意思,赶忙就上前道:“走走走,进宫。”

    卫青其实一路也不好过,正在巡边,却闻匈奴南下,于是组织上谷守军进行抵抗,所以这才回来晚了,而一路下来,他的心都在思考北疆战事。

    果然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堂堂一个标准立志的大美女站在面前居然能当什么都没看见,若瑶微微一笑喊道:“将军。”

    卫青站住脚,这才反应过来,若瑶还在,于是转身又回到了屋内,一脸深情的看着若瑶道:“哎,你好像没怎么变呀,呵呵。”

    “你还想若瑶如何变呢?变成男人?”若瑶开玩笑调侃。

    久不见面,两人居然就这样很尴尬的杵着。

    若瑶见卫青有些尴尬,于是问道:“夫人呢?”

    夫人!对卫青顿时记起来了,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情:“对对对,我与夫人在上谷分离,先行回长安,她正慢慢的赶回来,这兵荒马乱的,你前去接应。”

    “光你还不行。”公孙弘上前安排道:“你带上一个卫队,以防万一。”

    公孙弘是老臣,在这方面有经验,两军交战,危及军方人士家属的事情比比皆是。

    见若瑶一脸惊讶,卫青也来不及多说什么,只能双手拍了拍若瑶的肩膀道:“越来越像一个女将军了,哈哈哈哈,加油。”

    公孙弘见后叹气摇了摇头说道:“光加油不行呀,不能常伴将军左右始终不是个事。”说完就看着若瑶继续道:“去吧,和沈夫人勾兑勾兑感情,哈哈哈哈。”

    “丞相大爷。”若瑶从这语气中又听出让人郁闷的语言,还是嫁人。

    卫青现在哪里有心情撩妹子,北疆十万火急,得先灭火:“走吧,别让陛下等久了。”

    看着一老一少,一个搀扶着一个快步向府外走去,若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这是两个巨人,一个解决了内患,一个解决了外敌。

    一个将一生都捐献给了强汉事业,连自己家人都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一个回府连家门都还顾不上进,连儿子都顾不上看就又要北上抗敌。

    ~~~~~~~~~~~~~~~~~~~~~~~~~~

    “臣参见陛下。”卫青快速向建章宫走来,步伐和声音铿锵有力。

    刘彻日思夜想的卫青终于回来了,宋玉军、吴林等人已经陪刘彻各种研究。

    刘彻起身快步上前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回陛下,臣正准备动身南下回长安,就遇到右贤王进攻上谷郡,所以臣回来晚了。”卫青说完就很是愧疚,而后跪地道:“请陛下责罚。”

    “起来,起来。”刘彻赶忙上前搀扶,而后说道:“你知道现在情况有多危急吗?丞相刚刚才把朝廷中诸侯国的内鬼挖掉。”

    刘彻边说就边将卫青带到地图旁,三个大箩筐,每一个箩筐里堆满了竹简,刘彻随便拿起一个说道:“看看,看看,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卫青开始整理竹简,他必须要弄清事情的态势,通过半个多时辰的整理让卫青背心发凉,得出一个严峻的结论:大汉朝正在被群殴。

    这一次胡人南下,是匈奴军臣单于亲自组织和实施的报复性进攻。

    龙城沦陷之后,军臣单于一病不起,就在狼居胥山养病,而今病情好后刚返回龙城,就亲自策划了这场报复性进攻,这一次的进攻,匈奴是举全国之力在打。

    从堆积如山的战报中可以看出,左贤王呼韩特再次入侵渔阳郡,鲜卑入侵右北平,伊稚斜入侵代郡,白羊王、楼烦王入侵雁门郡,右闲王入侵上谷郡,休屠王入侵陇西郡,南越也乘火打劫进攻大汉南部,西羌袭扰边郡,狼烟四起,一时间尽被围殴。

    在场的文臣武将都知道,这是大汉朝开国以来第一次严重危机,就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几天时间,财狼虎豹都张大了嘴巴来啃汉朝。

    “陛下,诸侯国可有把握?”卫青对整个态势的思路已经很清晰,大敌当前,他能想到的与刘彻和公孙弘一样,诸侯国会不会乘机造反?毕竟先帝时期有教训。

    刘彻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也没把握,现在只能想办法稳住这些诸侯国,所以只清理了朝廷内鬼,如果谁要造反,真还没任何办法阻挡。

    “陛下,现在的形势可不比先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七王之乱无外部压力,与匈奴和平共处。”卫青也怕内外勾结,这样下去,朝廷可就真完蛋了。

    公孙弘见状上前一步道:“这个你放心,只要我们速战速决,诸侯国不敢如何,怕就怕此仗打成了与匈奴的拉锯战,一旦被拖个一年半载,就不好说了。”


………………………………

第172章 赵信作用

    公孙弘对战争的分析很准确,匈奴这一次来势汹汹,不仅举全国之力,而且还怂恿笼络了其他国家,打这一仗的原则就是速战速决,万不可被拖住。

    刘彻听完公孙弘的建议双目紧闭思考,速战速决谈何容易,汉景帝时期仅仅一个七王之乱周亚夫光打他们的主力就用了整整三个月,加上彻底剿灭花了半年。

    如果匈奴拖住了朝廷的精锐,诸侯国,特别是一心不想削番和施行推恩令的诸侯王肯定会反,即使不反的诸侯王也只会隔岸观火看热闹。

    “啪。”刘彻心急如焚,气愤的他又一次把桌案上的竹简打翻在地,并且大骂道:“连南越、鲜卑、乌恒、羌人这等邦都要出兵攻汉,我大汉威严何在?”

    面对刘彻的怒吼,文武大臣个个低头不语。

    国家危机就这样发生了,考验着建章宫的每一位在场大佬,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大汉的未来,同样,是刘彻新班底第二次应对这样的国家危机局面。

    就在大家等刘彻消火的时候,内侍前来禀报,翁侯赵信来了。

    在这次危机爆发之后,刚投降汉朝的翁侯赵信(被卫青擒获的孜然王鲍威尔)特别的忙,几乎朝廷所有的第一手情报都是赵信组织人员收集的。

    “宣!”刘彻闭着眼睛道。

    当赵信走进建章宫时惊呆了,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汉朝的军事中枢,磅礴大气的宫殿,这种气势在匈奴真的永远看不到。

    听说建章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能进建章宫的人都是汉朝军事中枢的牛人,就连李广都还没来建章宫几次,可见他的神圣。

    刘彻静静的坐在龙椅上,三十个大汉朝的核心人物纷纷站在地图前面商量什么,而他的眼神始终看着卫青,毕竟他是被卫青擒获的,发至内心的怕。

    “臣,赵信,拜见陛下。”赵信伏地叩拜。

    刘彻睁开双眼,起身道:“平身,来,你给大家通报一下你所掌握的情况。”

    赵信投降汉朝以来,可谓非常卖力的在刷存在感,为汉朝抗击匈奴入侵确实做了很多事情,而他召集的原来部落人就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人,只是失散的王庭未找到。

    赵信站在匈奴的角度对此次战争进行了一个分析,可谓非常全面和细致,让一些对赵信有看法的人都转变了想法和偏见,更让刘彻感觉,当初排除众意接受投降是对的。

    而刘彻对赵信的表现也更加欣赏,他感觉要打赢匈奴如果没有一个懂匈奴的人当参谋恐怕会很吃力,所以准许赵信参加朝会。

    由此就可以看出,刘彻已经完全信任了赵信。

    事情商议结束之后,刘彻叫住了卫青:“卫青,朕不妨实话告诉你,朕心里没底。”

    卫青能感觉到刘彻外表稳如老狗,内心慌一逼的造型,毕竟这是大汉开天辟地头一回,于是拱手道:“陛下雄心壮志,臣定当生死以赴。”

    刘彻重重的拍了一下卫青的肩膀道:“必须让大汉威严达天下!”

    卫青后退一步拱手拜道:“臣遵旨!”

    ~~~~~~~~~~~~~~~~~~~~~~~~~~

    走出建章宫的卫青又是孤独一人,其他将军们都集合准备召开作战会。

    “将军,将军!”若瑶在门口等候已久,他已召集了一队人马,由罗德善带队北上接应沈夫人,这是走前来请示卫青。

    卫青见若瑶,先是楞了一下,而后焦急上前问道:“你怎么还没走?”

    “我,呵呵,我就是想……”若瑶其实想多给卫青汇报一下这半年多自己干了些什么,最主要的是提醒卫青还是回府看看卫伉和霍去病。

    “哎呀。”卫青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本将马上就要召开作战会,你迅速北上,一定要确保夫人的安全。”说完,就直直的向太尉府的方向而去。

    看着卫青风风火火的走了,若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还看着干什么?快走吧。”罗德善牵着战马而来,提醒傻傻的若瑶。

    若瑶郁闷的转身与罗德善并列而行,准备北上接应。

    可两人刚转过一个街道的弯,就停了下来,若瑶开始见罗德善撒狗粮。

    只见林海棠带着两个侍女迎面而来,手里还带了什么东西。

    “你大爷的,让本姑娘走,你现在也走,不准见面。”若瑶调侃道。

    罗德善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的笑容带点羞涩:“那怎么行,不伤了人家的心?”

    若瑶:“……”

    去年,若瑶遵守承诺将林海棠介绍给了罗德善,可罗德善这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如若瑶预料,撩着撩着,罗德善就把林海棠撩没了。

    为了撮合两人,若瑶可没少想办法,对罗德善进行了各种教育,最后还是一个木脑袋,最终,若瑶又从林海棠入手做思想工作,最终还让沈夫人和卫皇后出面。

    最终的最终,林海棠开始倒追罗德善,但也提出了要求,两人成亲,男方必须封得爵位,这是林海棠对罗德善的最后要求。

    看着两人亲昵的样子,若瑶郁闷得很,上前调侃道:“哟,没看出来呀,进展还蛮顺利嘛,哎,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林海棠一听笑了,那种笑很迷人,若瑶记得,自打龙城王二狗死后,林海棠就一直没再笑过,看来这一次林海棠是发至内心的释怀了。

    罗德善确实是脸薄,面对若瑶的调侃居然挂不住尴尬起来。

    “行行行,别尴尬。”若瑶对尴尬的罗德善说道:“小半个时辰,速度,本姑娘可不会等你。”说完,就转身准备走。

    “若瑶。”林海棠叫住了若瑶,而后一脸笑意的说道:“谢谢你。”

    “谢我?谢我干什么?”若瑶不明白,爱情这东西都是你情我愿,谢什么?

    林海棠笑笑道:“他这人比较老实,以后你得多提醒他一下。”

    老实!哦,若瑶恍然大悟,原来林海棠喜欢老实巴交的人,可这种老实巴交的人在官场又混不出什么名堂。

    “放心吧,我跟罗德善将军是生死之交。”若瑶说完就看了看不说话的罗德善道:“不过呢,还是祝福你们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

    ……


………………………………

第173章 战斗分组

    若瑶和罗德善奉命北上接应沈夫人,而卫青却更加忙碌。

    西山营,是虎贲军的驻地,卫青讨论战法自然要到西山大营。

    夜晚的西山营寒风刺骨,将士们已在十天前就做好了北上准备,只等主将归巢。

    对于士兵来说,出征前他们是彻夜难眠,而是帅帐更是一片忙碌。

    吴林、宋玉军、李息、韩说、路博德、卫广、卫步等三十多个将军围坐在沙盘前。

    卫青坐在帅椅上看着下面激烈的争论久久思索。

    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拿出作战计划而后报刘彻定夺。

    但从讨论的情况看,武将们就是武将,能从宏观上筹划整个战事的将军很少,发表的都是针对谋一个地方的战术行动意见,相对成熟的也只有李息。

    李息在发表自己言论的时候还是能站在全国战局来通盘考虑,甚至还考虑到了国内的诸侯国,这在卫青看来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将才与帅才的差距也就此体现出来。

    “将军,末将有一个建议。”吴林听完大家的战术讨论后提出建议:“翁侯赵信曾经是匈奴人,何不将他请来一同研究?毕竟他熟悉匈奴人。”

    韩说一听吴林都把匈奴人搬出来了,顿时就不赞同:“不行,虎贲军乃大汉铁骑军,怎能让匈奴人参与进来?这是要告诉胡人,咱大汉没人是吧?”

    吴林郁闷,每次一提到胡人就有人站出来反对:“韩将军诧异,本将不是这个意思,赵信投降了我朝,而且陛下也已经让其在朝堂行走,听听他的意见未尝不可。”

    “反正本将军觉得欠妥。”韩说板着脸说完就对帅椅上的卫青禀报:“卫将军,你自己也可以试想一下,让一个匈奴人来给我们指点,这不是笑话吗?”

    “你!”吴林无奈。

    最终,在天即将大亮的时候,全军将士终于统一了思想,卫青最终确立了全线防御,重点突破的战法,北疆边郡的统一防御工作由李广担任,所有边郡的守军都归李广节制和统领,而后由卫青率虎贲军及民夫直接北上定点打击。

    而选择的对象就是一直盘踞在河南地的两大匈奴势力,白羊王和楼烦王,这两大势力是匈奴对汉作战的桥头堡,大部分胡人南下都要经白羊王和楼烦王领地。

    攻占了河南地,就等于切断了楼烦王和白羊王同单于庭的联系。

    而对内诸侯各国,由董宣旭负责,收缩两万兵力部署在长安城周围,遏制要道。

    在确定好作战计划之后,卫青就马不停蹄送往建章宫,而刘彻因战事还在与丞相交流。

    看来大家都是不眠的夜猫子,公孙弘都已经三天没上床睡觉了,可见压力多大。

    刘彻听完卫青的作战计划当即就拍板同意,并且由内侍拟旨令李广节制边郡所有守军,可以说,李广也走上了人生巅峰,军籍才三品,但却可调动六个边郡正规军和民兵高达八万之众,这在李广所统领的历史上也是创新高的。

    “陛下,两路大军,你看另外一路谁来领队。”卫青计划两路大军北上,分别从两个方向进攻,而正面出代郡牵制的人选尤为关键。

    卫青的抛出的问题倒还把刘彻问住了:“你觉得谁来当担主将?”

    卫青与公孙弘对视,可公孙弘似乎太困了,居然坐在椅子上闷起了瞌睡,于是只能建议:“陛下,臣觉得李息可以担当大任。”

    刘彻听后甚是满意,在卫青的带领下,一帮中年将才成长起来,内心不免曾了一些信心,于是道:“好,速速准备,北上退敌。”

    卫青坚定道:“陛下,臣时间也定好了,天亮即可北上。”

    刘彻听后内心除了激动还是激动,他偏头看了看门口,有一丝丝的泛白,于是起身走到卫青面前坚定道:“辛苦了,去吧。”

    “诺!”卫青战袍一挥转身向大殿外走去。

    卫青的步伐很坚定,背影却很沧桑,刘彻心中忐忑,转脸看着已经熟睡的公孙弘。

    内侍似乎懂了刘彻的意思,于是上前叫醒了公孙弘。

    “老臣有罪!”公孙弘反应过来,而后起身行礼,他甚至不知道刚才卫青来过。

    刘彻长长的叹了一气道:“丞相,准备准备,两个时辰后,卫青北上。”

    “啊?两个时辰?两万大军?”公孙弘有些惊讶,这太突然了。

    ~~~~~~~~~~~~~~~~~~~~~~~~~~~~~~~~~

    卫青走出建章宫直奔将军府。

    天空还只是泛着白,整个大地死气沉沉,所有人都还在梦乡。

    卫青看着将军府大门紧闭,而后翻墙进入,因为他不想打扰任何人,只想看看儿子。

    走进卧室,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还在睡觉,三儿子被卫子夫带着。

    看一眼足够,卫青帮两个儿子盖了盖被子,而后起身向院外走去。

    “站住,谁?”

    卫青刚才的动静已经惊动了下人,下人通知了管家,所以管家起身查看。

    一身战袍,手握汉剑,身材与卫青相识,管家问道:“将军?”

    “罗管家,睡觉去吧,本将只是回来看看,等会儿还得北上抗敌。”卫青说完就朝管家走来,清晰的脸庞这才出现在管家面前。

    已经快一年没见卫青了,管家忍不住激动居然鼻子酸酸的想哭,因为奴隶出生的卫青对这些下人确实太好了,一直当管家为自家人,没有一点官架子。

    “夫人呢?你,你刚回来吗?我马上安排人去做饭。”管家有些激动。

    卫青一把抓住罗管家的胳膊道:“不用,夫人估计三天就要回来,若瑶已经去接应了,帮本将照顾好伉儿和不疑,不要惊动其他人。”说完,就帮管家理了理身上披的大衣。

    “你,你就只是回来看一眼?”罗管家曾经也是一个军人,在战斗中负伤后被卫青点名当了管家,由于有伤在身,所以经常被卫伉欺负,当然,他早已把卫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卫青偏头再次看了看堂屋两个儿子睡觉的方向,沉稳片刻道:“去睡觉吧。”说完,卫青转身就向门口走去,直到消失在暗色之中。

    军人,就是这样。管家的思绪回到了年轻时代,出门守边十八年未回家,当他最后衣锦还乡时,家早已不是那个家,父母早已去世……。


………………………………

第174章 教场出征

    一声号角催征鼓,半卷锦旗出长安。

    长安城百姓还在睡梦中时,西山营与长安北教场早已是金戈铁马。

    李息率虎贲军前锋营已经出发半个时辰,卫青则率领另外一大队人马在长安北教场举行出征仪式,从北疆回来再到北上征战,卫青只在长安停留了几个时辰。

    受阅大军严阵以待,寒风让战旗哗哗直响,直击人心。

    将士们早已热血沸腾,只等天子一声令下。

    “吴林,所有军士全部骑上战马。”卫青反复在大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