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副将-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03章 大业构想
三天后,刘彻再一次因为丞相的事情召见卫青。
不得不说,卫青的头脑还是挺发达,从公孙弘的草棚回来之后,卫青没有急着去找刘彻,而是等着刘彻召见他,因为他知道刘彻会因为这件事召见他。
“臣参见陛下!”卫青带着若瑶上前与正在批阅奏章的刘彻请安。
刘彻闻声放下笔,刚才因批阅奏章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光,兴致勃勃的起身就向卫青走来:“卫青,朕坐了一上午,走,陪朕到外面走走。”
“诺!”卫青紧随其后。
刘彻和卫青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未央宫正门口,而后刘彻开始各种运动。
“卫青,你还记得朕之前问过你什么吗?”刘彻边运动边问道。
卫青当然记得,几天来,他也在等这个机会:“记得,陛下是要问丞相事?”
刘彻停止动作,脸上忽然就挂满了焦虑:“你觉得张汤如何?”
卫青知道,刘彻这是在提前给大家透风,丞相乃百官之首,任命前不先预热,是不行的,但卫青肯定赞成公孙弘:“陛下,恕臣直言,丞相不比御史大夫。”
“什么意思?”刘彻感觉卫青的话很有深意。
卫青拱手道:“陛下,丞相乃百官之首,必须是一位有治国之才且德高望重的稳健之人,张汤不是不行,臣觉得确实年轻了些。”
刘彻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朝廷现在有谁又能担任呢:“朕其实也有此担心,但放眼九卿之中,朕真的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他们不是软弱无能,就是只想霸占着位置养老,稍有动力的,就是拉帮结派的党羽之徒。”
刘彻说的这些担心,卫青已经想到,于是拱手建议道:“陛下,今天天气不错,何不让臣陪同陛下出宫走走,兴许还能遇到什么人呢?”
刘彻听罢此话就感觉卫青葫芦里在卖什么药,于是问道:“呵呵,卫青,是不是又想给朕一个惊喜?朕就知道你从来不会让朕失望!”
“陛下严重了,臣只是想陪陛下晒晒太阳。”卫青再次强调。
刘彻抬头看天,阳光确实刺眼,今天看来真的是一个外出的好时光:“好!”
卫青转身看着若瑶:“若瑶,即刻通知王麒麟,陛下要出宫。”
“诺!”
~~~~~~~~~~~~~~~~~~~~~~~~~~
刘彻选择了微服私访,在十个人的护卫下出了宫。
当然,看似十个人,其实可以顶几百人,你要相信有卫青在场,谁敢动刘彻。
按照自己的想法,卫青出长安后带着刘彻先是一路体验民情,而后一步一步的将刘彻带到了紫竹林。
站在草棚外,透过窗户,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头儿正教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听上去是那么亲切,刘彻貌似记起了这个人,于是想找卫青求证,可卫青不见了。
卫青其实是故意走开的,也许是为了避嫌,又或者其他。
“若瑶,他是不是那个菑川国的……”刘彻眉头紧锁就是记不起来。
若瑶淡淡一笑上前拱手道:“回陛下,公孙弘!”
刘彻猛然记起:“对对对,就是公孙弘,朕记起来了,他怎么开始教书了?”
若瑶内心郁闷,遇到这样的主子也算是当下人的倒霉,于是回禀道:“陛下,公孙弘不是教书的,他是朝廷官员,左内史!”
“啊!左内史?”刘彻还真不记得朝廷还有这么一个官员。
若瑶禀报:“全天下都是陛下的,不记得公孙弘也是自然,他就是陛下口中那个霸占着官位不作为却跑来教书的庸官。”
“你敢拿朕开涮。”刘彻板着脸瞪着若瑶道:“当年,朕稀得人才,昭告天下确实笼络了一些人才,可惜这么多年了,朕冷落了他们。”
看见公孙弘,刘彻就记起了当年登基时那满腔热血的推行新政的经历,可惜,最后在权贵们面前刘彻这个皇帝还是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人才们也死的死,伤的伤。
这时,羽林军统领王麒麟上前通报公孙弘。
公孙弘带着惊恐的眼神和表情快速从草棚走出,而后在院内行礼:“不知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万死,万死。”
刘彻在院内晃荡了一刻,没想到堂堂的左内史住的就是现在这样,在朝廷随便一个官,哪怕就是刘彻身边的一个侍从都比公孙弘强。
“爱卿起来吧!”刘彻上前搀扶,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爱卿!公孙弘和若瑶在这两个字中听出了什么。
刘彻坐在草棚的亭子处,若瑶和王麒麟在一旁伺候,见公孙弘两鬓斑白这样站着也不是办法,于是赐座,可公孙弘不坐。
“朕,还以为你们已经回去了呢。”刘彻对当年支持自己推行新政和改革的那帮人很有感情,毕竟那是刘彻的第一次。
公孙弘拱手回禀:“陛下,他们确实都回去了,燕国的、楚国的、渤海国的都回去了,唯独老夫这个菑川国还在朝中苟延残喘,随时为陛下候命。”
“那,爱卿为何不回菑川国?”刘彻端起茶杯闵了闵茶。
公孙弘一笑坦言:“当年推行新政和改革失败后,老夫就一直在等陛下召唤,老夫知道,迟早有一天,陛下还会东山再起。”
刘彻内心澎湃的同时,也感觉对不起当年这群智士,于是再一次赐座道:“你坐下。”见公孙弘坐下,刘彻继续道:“当初确实是朕对不住你们,朕没有顶住皇祖母的干涉,更没有顶住贵族们的压力,朕,确实让你们寒心了。”
“陛下严重了,推行新政失败只是生不逢时罢了,现在陛下当政,以现在全国的实际情况看,推行改革最佳。”公孙弘阐述道。
刘彻听后却有些为难和矛盾:“朕确实想大刀阔斧的再次推进改革,但你知道吗?匈奴人不会给朕更多的时间了,朝中庸官成群。”
公孙弘起身拱手坚定道:“陛下切莫气馁,正是因为匈奴人陛下才必须改革,否则,到时候内忧外患,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刘彻看着公孙弘问道:“你觉得改如何做?”
“陛下!”公孙弘坚定道:“要使人民信服,陛下只有做到业之、理得、有礼、爱之,才能使人民不争、不怨、不暴、亲上……。”
公孙弘结合是公羊学家,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论了很多治国之道,让刘彻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若瑶感叹,幸好穿越过来不想改变世界,就自己这智商……。
“那你觉得当前最紧要是要做什么?”刘彻问道。
公孙弘拱手献礼:“陛下,当前大汉内忧外患,朝廷庸官沉重,老夫觉得,当年主父偃所谏‘推恩令’势在必行,如果把诸侯国的事情摆不平,以后更麻烦了。”
此话深得刘彻意图,诸侯国确实是一块心病:“那要是推不动呢?”
“推不动就以武削之。”公孙弘说话不带一点犹豫。
……
………………………………
第104章 神秘面纱
今天可谓是刘彻最高兴的一天。
原因不只是发现了公孙弘还在长安,他还想视察西山。
在与公孙弘交谈之后,刘彻就忽然想起了卫青一直组建的虎贲军,一文一武强才是坐稳天下的根本,一直以来他都未见虎贲军的庐山真面目。
所以,刘彻就带着公孙弘、卫青、若瑶、王麒麟等人启程开拔西山虎贲军。
虎贲军是刘彻授意卫青组建的一支进攻型骑兵军团,共计两万人,所用战马、装备都是全国兵马最好,从组建到现在已经历时近六个月。
对于虎贲军和羽林军的组建,刘彻直接就没有插手,卫青全权负责,就连人事任命刘彻都只是在奏章上看看,毕竟刘彻日理千万机。
卫青一路下来向刘彻详细的汇报了虎贲军的训练、生活情况,刘彻听后龙颜大悦。
“卫青,骑兵军团的要义是快,不知道战斗力如何?”刘彻站在西山顶上看向营区,似乎因为没见多少士兵在训练,所以内心有些疑惑。
卫青看出了刘彻的心思,于是解释道:“陛下,按日子算,军士们今天都还在休息阶段,你别看大家都在洗衣服、嗮太阳、踢蹴鞠,只要一声将令迅速转换。”
“噢?”刘彻满脸好奇,还真想看看如何转换。
卫青拱手道:“请陛下稍等片刻。”说完扭头看向若瑶:“去,把吴林叫来。”
“诺!”若瑶转身骑马就向山下跑去。
刘彻吹着西山的风,远远的站在山顶观澜,忽然转身问道:“卫青,吴林是不是那个三品平南将军?”
“是的,陛下,他现在是臣在西山营的副将。”卫青解释道。
刘彻一听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副将挺多呀,那个若瑶没跟你在一起?”
卫青见怪不怪,刘彻每次见到卫青都会拿他跟若瑶说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卫青淡淡的一笑道:“陛下别在开玩笑了,若姑娘还小。”
刘彻继续调侃:“哦!朕懂了,你是想在她长大一些嘛!”
“……”
不到一会儿的时间,吴林就骑着战马带着人快速的向山坡而来。
“平南将军吴林参见陛下。”
“轻车将军公孙敖参见陛下。”
吴林和公孙敖前来见驾,但吴林被后面似乎背了一个一米五左右的长筒。
刘彻看着两位少壮派甚是高兴:“平身!”
“谢陛下!”两人起身后就把眼光投向了卫青,等待卫青的将令。
卫青紧了紧腰间的佩剑说道:“匈奴人南下,迎战!”
公孙敖听后楞了,大白天哪儿来的匈奴人?可吴林理解意图,军队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匈奴人南下,那就是要打仗了,于是拱手道:“诺!”
吴林走到山坡,取下背后那个一米五的长筒,而后用火点燃对准天空。
这就是现代的烟花,在古代,他就是传递信号最快的东西。
“碰……”
“碰……”
“碰……”
烟花三声巨响之后,真就成了那句话“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会”。
顿时,营区响起雷鸣般的战鼓声。
卫青训练军队尤其注重令行禁止,军令就是敌情,烟花一响表示敌人来临。
洗衣服的就地扔下衣服向营区跑去,嗮太阳的立马起身穿好战甲,踢蹴鞠的场地上早已空空荡荡,整个营区寂静如死。
刘彻有些懵了,什么都没有呀?与卫青对视后就再向前走了几步。
忽然,
从营区的各个要口奔出大量的骑兵,他们已经整装待发向集结场奔去。
一时间,整个西山营被金戈铁马包围,大量的骑兵成方队快速集结。
一望无际,铁蹄震耳,层土飞扬,俯瞰让人心潮澎湃。
“卫青,这反应速度够快呀!”刘彻激动的表扬,他以前视察过许多的军队,还没有哪一个军队能像这样在几刻钟完成作战准备的。
卫青上前道:“陛下,骑兵要义在于快,快的要义在于反应,虎贲军两万人的集体反应速度均可在小半个时辰完成,随走随战。”
听完卫青的诉说,刘彻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支重要的军队:“哎,真不知道董宣旭把朝直防卫营整顿得如何了?朕之前可听说这支军队只会做生意!”
“陛下,此一出动即可远征十天半个月。”卫青再一步解释。
就这么一小下下,两万大军就直接可以远征十天半个月,刘彻惊愕,以前的军队哪一次打仗不是粮草先行?打哪一仗屁股后面不跟随庞大的保障大军?
眼见为实,卫青这一次又没让他失望,对打赢匈奴心里更有底气。
“请陛下移驾教场。”卫青拱手指引。
刘彻高兴的与身后的公孙弘对视后激动道:“好!”
快反能力,是检验一个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指标,若瑶清晰的记得,在现代的军队中,如果是一级战备,军队从准备、集合到最后出动都必须在二十分钟完成。
再细节一点应该是紧急集合三分钟,包含拿物资、武器弹药等,作为古代的虎贲军有这样的快反能力,确实已经算得上是最牛掰的骑兵军团。
虎贲军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步步的揭开。
其实相比虎贲军的战斗力,还有一件事情刘彻最关心,那就是人。
虎贲军就目前而言,是国家层面的一个战略打击军团,其内部构成及人员配备都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刘彻最关心的还是虎贲军的这群战将。
虎贲军的用人,卫青之前都一一向刘彻进行了奏报,但都是名册上的名字,具体这支军队的人员构成,作为刘彻还真不知道。
刘彻与卫青、王麒麟、吴林、公孙敖等走在最前面。
若瑶却见公孙弘似乎走不动了,于是上前嬉皮笑脸道:“丞相大人,感觉如何?”
公孙弘顿时就来了精神,偏头看了一眼刘彻的背影道:“瞎喊,什么丞相?老夫走不动。”
“走不动怎得?还要让本姑娘背你不成?”若瑶这是故意调侃,因为她知道,上山时抬他的那几个军士已经走了,现在只得靠自己走了。
公孙弘面色苍老,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呵呵,就冲你刚才那四个字,走,老夫陪你走路,如何?”
若瑶内心嘀咕:不要脸!
………………………………
第105章 大汉战将
刘彻移驾教场检阅了这两万的新型骑兵。
而后,刘彻又在卫青的陪同下观摩了刺杀、备战、骑射、弩射、盾防等小队战术规定动作,每一项都让刘彻大开眼界,拍手直呼好。
特别是军团骑射,整齐的口令一令一发,黑压压的箭矢犹如雨点射向假设敌,箭靶区域的所有鸡鸭全部被射成了刺猬。
而后卫青又亲自上阵,来了一次大兵团骑兵列队阵法推进战的演示,两万骑兵在动中变换阵形对敌分割包围歼灭,整个场面气吞山河。
军事演练结束已经是太阳落山,整一天刘彻竟忘记了吃饭,心情还处于亢奋状态。
刘彻站在点将台,看着下面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大汉将士,内心震悦,不顾天色已晚和肚皮,依然要亲自接见各军的主将,因为他们是大汉的未来,是年轻派。
卫青作为虎贲军主将上前一步开始大声点将:
中军:吴林、公孙敖、卫广、李息、郭昌统中军一万;
前锋:苏建、公孙贺,统前锋营三千;
左翼军:宋玉军、李敢,统车骑军三千;
右翼军:徐自为、韩说,统骑兵三千;
后翼军:卫广、杨仆统骑兵三千;
卫青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将军走上点将台参见刘彻。
若瑶从各将军的面容可以看出,都是清一色的年轻派,而且这些名字太熟悉了,他们中的一大部分都将成为强汉路上的急先锋和中流砥柱,每一位将军后面都有着传奇般的色彩,从现在看,卫青确实是帅才系列。
见所有主将都走上了点将台,卫青转身也走到将军们中间,而后拱手道:“陛下,臣身后这些将军都是臣从全军乃至全国精心选调,有军中猛虎,也有功臣之后。”
“朕记得。”说完,刘彻上前一步指着韩说大声道:“你祖上是随高祖的开国功臣韩王信,你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孙子,还有你,李敢,你们都是我大汉的未来。
卫青挥洒披风,紧握腰间的佩剑而后单膝跪地大声道:“虎贲军,愿为陛下强汉霸业血洒疆场,随时等候陛下调遣!”
所有将军也纷纷的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强汉,强汉!”
刘彻内心的激动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站在国家层面讲,这是一支强汉希望之军,是大汉的未来,这是一支镇国军。
站在个人来讲,他总算有了一支是他自己抓起来的军队,今后再面对各诸侯国以及朝廷斗争纷杂的斗争,他至少可以挺直了腰板。
登基之初,刘彻兴致勃勃推动改革,最终却在贵族的压力面前低头了,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自己手里没有自己的兵马。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汉骑兵,刘彻对诸将军道:“诸将平身!”
众将:“谢陛下!”
检阅军队的意义就是向众军宣誓,你们属于谁?该听谁的?而且在古代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醒那些有野心的王公大臣,特别是诸侯王们,别作死。
今天的两大事情确实让刘彻龙颜大悦,一是得公孙弘,二是一睹虎贲军真容。
刘彻离开演习场向外走去。
只见霍去病从军中骑马向这边驰骋而来,还把王麒麟吓了一跳,以为是刺客。
霍去病人小胆子却大,直接就从马背上跃下,而后单膝跪地道:“羽林卫童军霍去病拜见陛下!”
刘彻对霍去病印象深刻,毕竟也是卫青的外甥,于是与卫青对视后就笑了。
“去病,退下!”卫青呵斥道。
霍去病不服气的抬头看着刘彻道:“陛下偏心。”
大家一听惊愕,谁敢这样对天子说话?但霍去病还真敢!
就在此时,公孙弘慢悠悠的走过来拱手道:“陛下,你确实应该去看看这支军队。”公孙弘知道这支军队的意义,羽林军这群娃娃兵就是大汉的第二梯队。
期门改羽林,羽林军就是天子的羽毛,刘彻一想,这支军队如果都不看的话,恐怕真就不对了,于是乐呵呵的说道:“平身,霍去病,带路!”
“诺!”霍去病喜出望外,麻利儿就向最前面跑去。
羽林军的童子军也已基本成型,总人数达八百人,平均年龄在八岁,是实打实从小培养的忠心部队,虽然年纪小,但军姿挺拔,虎虎生威。
刘彻同样询问了主将罗德善童子军的训练、生活情况。
就在刘彻想要离开的时候,霍去病再一次上前跪拜:“陛下,你还没有看我们的演练呢?”说完就扭头失望的看了看身后的侯旦等人。
“去病,现在太阳都落山了,陛下已经劳累一天。”卫青阻止。
霍去病不服气的说道:“这不公平。”
“你!罗德善!”卫青开始想让罗德善来处理霍去病。
刘彻却不然,兵有信心不能灭之,于是阻拦道:“好,朕今天就看看。”
“诺!”霍去病再次兴奋的跑进了队伍。
八百羽林卫一个期门剑阵看得刘彻思绪万千,这是卫青当年亲自创立的。
“霍去病,朕问你,手中的剑是用来干什么的?”刘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让卫青组建这支军队的初心,不是守卫皇宫,而是要羽林军成为汉的后备军。
霍去病坚定大声道:“诛,犯强汉者,守,天下太平!”
“这都是谁教你的?”刘彻听后甚是感动,他从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看到了未来。
霍去病道:“是舅舅教我们的。”
“好,哈哈哈。”刘彻听后大笑后转身就向外走去,并对身边的卫青道:“卫青,不错,你再一次超乎了朕的想象,你要记住朕给你说过的话,一定要让羽林卫在全军开枝散叶。”刘彻的意思还是想着加强中央集权。
卫青道:“陛下放心,臣一直都将这八百人当做后备军在锻造,等到虎贲军之后,这群羽林卫将是大汉的中流砥柱。”
一天的行程,让刘彻丝毫不感到疲惫,回到未央宫的他当场就兴致勃勃的颁布了一道圣旨,以天子的名义封吴林、公孙敖、卫广、李息、若瑶为卫青五大副将,也就是现代所称的总参谋长助理或副总长。
………………………………
第106章 遇到阻隔
刘彻一天之内干了两件事,涉及丞相和军队,朝野一片沸腾。
而这件事也传到了张汤的耳朵里,本来稳坐的丞相之位就这样换了人。
“听说陛下是卫青带过去的。”张鸥有些气馁的对张汤说道。
此时的张汤内心忐忑,丞相之位百官之首,多少人想触及都触及不到,为官最大的荣誉和成就就是登上百官之首,所以张汤内心气愤至极。
本来他那晚就已经找刘彻谈了话,而且刘彻也有意要栽培他。
“碰!”
张汤一拳重重的打在桌子上,弹飞了放在桌子上的茶水。
一旁的女下人赶忙上去收拾。
“滚!”张汤气愤道。
女下人吓得赶忙放下手里的杯子渣然后低头快速退出大堂。
“兄弟,这事你也别生气,应该还有转机,九卿之中总有人。”张鸥想着公孙弘毕竟已经年老,而且公孙弘就一个左内史,职位太低,不服众。
张汤感觉不会在变了,九卿之中尽是一些王公贵族的人脉,而刘彻的心思张汤懂,于是呆呆的摇了摇头道:“不会,丞相人选不会出自九卿。”
张鸥也感觉事情有些难办,但活动是必须,毕竟下面一个小官晋升都还的请朝廷管事的吃个饭才行,于是道:“你再去找一趟陛下吧。”
死马当作活马医,张汤也只能这样,于是轻声附耳给张鸥说了下一步计划。
~~~~~~~~~~~~~~~~~~~~~~~~~~~
“陛下,张鸥求见!”内侍推开建章宫大门见刘彻批阅奏章,于是轻声道。
刘彻兴致很高,放下笔满脸笑意道:“宣!”
“诺!”内侍转身出门。
张鸥快速走进大殿行礼:“臣张鸥参见陛下。”
“张鸥,来,朕刚才正在想你呢,你觉得丞相府的这三名官员如何处置?”刘彻就之前薛泽被罢免后,丞相府三人被查的事情问张鸥。
张鸥眉头都不奏一下道:“杀!”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刘彻说完就起身道。
“诺!”
寒暄完了,张鸥也该进入正题,于是带着试探性的口吻问道:“陛下,听说公孙弘年事已高,臣觉得是不是该让他回到菑川国。”
刘彻一听当场打住:“不不不,不回,此人朕还要重用!”
张鸥顺着刘彻的话问道:“陛下的意思,百官之首?”
刘彻听后定眼一看,廷尉也在九卿之列,现在又是御史大夫的候选人,刘彻也没有必要隐瞒,于是道:“不瞒你,朕觉得他有治国之才。”
刘彻承认了就好,张鸥也就可以大胆的议政:“陛下,臣觉得不妥,丞相之位位高权重,公孙弘只不过是菑川国派来长安的一名轻客,官职极小,担任丞相,臣觉得会在朝中引起非议,特别是本该是候选人的九卿。”
这件事刘彻还真没考虑过,按照祖制,丞相之选非富即贵,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封侯拜将者,白人选为丞相确实没有先例,而且如果选公孙弘当丞相,以汲黯为首的这些九卿们估计会不服,更不会支持他的工作,搞不好会死谏。
见刘彻在思考问题,张鸥趁热打铁继续道:“陛下,臣觉得张汤可以,陛下当初让他到丞相府历练就不是为了以后能为陛下左右吗?”
张鸥替张汤说话也是情理之中,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宋董两张四人就跟随左右,感情甚好,所以刘彻也没多想:“你说的这事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朕觉得公孙弘确实比张汤更能胜任丞相。”刘彻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其实张鸥和张汤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孙弘也算是刘彻最初的改革班底,只是那个时候改革失败,公孙弘还没怎么风光就被雪藏了。
~~~~~~~~~~~~~~~~~~~~~~~~~~~~~~~~~
朝廷里为了丞相之位正有一场明里暗里的斗争展开,而作为当事人的公孙弘却还在与若瑶两人吹牛逼,送菠菜。
公孙弘二十年前就被从菑川国当作谋士送到长安,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一次都没有回过菑川国,更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当然,原因不详。
“你这二十年为什么不回去啊?”若瑶拿着一个酒葫芦坐下。
公孙弘面无表情傻傻的看着桌子,可当他抬头看向若瑶时却笑了,若瑶冰清玉洁的脸上写满了笑容,就像一颗温暖的心。
若瑶感觉纳闷,要不是卫青刚才让她过来看看公孙弘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收拾,她怎么可能与这么一个二十年都不回家的老头儿坐在一起。
“你觉得丞相之位最终是老夫的吗?”公孙弘闵了闵酒水而后回味。
若瑶记得,历史上薛泽之后确实是公孙弘,于是再给酒杯满上道:“废话,不是你是谁?难道还有别人呀,明明惦记着,还满嘴的推辞,你太假了。”
公孙弘长长的输了一口气,而后用手指摆弄了一下若瑶放在桌上的八服道:“未必,今天,未央宫肯定不会安静,陛下这会儿兴许已经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公孙弘对于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刘彻有意,但朝廷毕竟不是刘彻一个人的,深知汉朝祖制的他知道三公人选必须在九卿里面产生。
而自己无德无望也没什么功劳,刘彻就是想让他当丞相都没有这个理由。
“姑娘,你能否帮老夫办个事?”公孙弘看着若瑶问道。
若瑶嘴巴一歪,酒壶一放道:“停,你现在是丞相大人,以后找你办事的人多。”
“老夫借你吉言,你过来。”公孙弘挥了挥手。
若瑶不从。
公孙弘笑笑道:“你们家将军可是力挺我公孙弘的。”
又把卫青搬了出来,于是无奈的坐下聆听。
公孙弘思考片刻道:“今天,朝廷之中肯定有人会找陛下说三道四,而在明天早朝,满朝文武肯定会对我公孙弘群起而攻之。”
“啊!”若瑶听后有些不敢相信,太不可思议了:“那怎么办?”
公孙弘瞪眼满脸自信的又一杯酒下肚道:“这样,老夫写了点东西,你交于陛下,兴许能解他心中之愁……”
………………………………
第107章 反对无效
次日,早朝。
整个朝廷还真像公孙弘预料的那样,一痛乌烟瘴气。
由于韩、薛、洪三人离开朝廷,卫青又在练兵备战,张鸥和张汤密谋各大臣集体反对公孙弘。
张鸥更是仗着自己是廷尉掌管律法的便利拉拢一些大臣站在自己这边。
而张汤也动员丞相府官员支持自己,甚至还有九卿大臣公然站出来反对。
“陛下,开国以来,丞相之位从来都是在九卿中选取,再不济也在王公侯爵中产生,公孙弘就一个左内史,恐难让天下信服,请陛下三思!”都尉汲黯站了出来。
汲黯,历史上也算是西汉的名臣,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但有一点刘彻对他极为不满,在匈奴和汉朝的关系上,这位“社稷之臣”居然和之前的三位三公大臣一样,主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