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谋:锦然倾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也要对他心死,以后就再也不会被伤着了。他与赵漳让拓跋照失去了最亲的人,如今又要杀了拓跋照。她曾因为他是自己的父亲,整日整夜地在他与拓跋照之间痛苦抉择。可现在她不会再犹豫了,拓跋照曾是她在李府唯一的阳光,又治好了母亲。而眼前这个叫作父亲的人,却只要他的丰功伟绩,要他与周氏的家。
李铮皱了皱眉,未曾见过谁挨了打还笑的这么开心。他多看李锦然一眼都觉得心烦,加快了步子回府。二夫人一行人也跟了进去,顷刻间门口只剩下她与看门的守卫。
李锦然看了一眼富丽堂皇的李府,忽然觉得浑身冰冷。此时已入秋,一阵风吹过带落了几片黄叶,不知怎的李锦然就想起落叶归根那个词。可她的根在李府,她却过得一点都不快乐。她缓缓地蹲了下去,双手抱膝低低地呜咽。
“对不起,我又来晚了!”清澈如水的声音从不远处传了过来,伴随着一道急急的勒马声。
李锦然眼泪迷蒙地抬起头去看,见赵澈依旧一袭白锦绣长袍,纵身跃下马,眉间隐隐地透着疼惜向她走来。她急忙从地上站了起来,明知道已来不及掩饰却还是故作无事般笑了笑。
赵澈见之,轻轻地一叹:“现在长阳满城皆知你与二哥的事,在李府门口到底不好说话,可愿意陪我走走?”
原本已渐渐平复下去的心因听见他这话,眼泪汹涌而落。他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说,她点了点头。
赵澈看了眼守卫,开口道:“今日我来这事,不要对任何人说起。”
守卫忙不迭地点头。
待赵澈与侍卫说完话,李锦然已向前走了几丈远。赵澈见她低垂着头孤单可怜,牵着马走快了几步将她追上,从怀里拿出在路上买的蜜饯递给她。
李锦然打开包好的蜜饯,捏了一颗含在嘴里。父亲都不要她,他越对自己好越觉得委屈,默默地吃着蜜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赵澈跟在她身后,实在不忍见她哭的如此伤心,故作惋惜地说道:“千里迢迢买来的蜜饯,原来这么难吃啊。”
李锦然在前小声嘀咕道:“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
赵澈神色越发温柔,笑道:“因为我喜欢你!”
李府朝前直走有大片桃树林。二人穿过桃树林时,李锦然闷闷地说道:“怎么就到秋天呢,又没看成桃花开。”
桃花一年一开,花期不短,李锦然却说又没看成,莫非是去年也没看到吗。赵澈只觉心中堵得慌,忽然将她紧紧地揽在怀中,轻声说道:“明年三月,我带你来看。”过了良久,李锦然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他意识到自己唐突了,欲放开怀中的她。她却环抱住他的腰,将头埋在他的胸膛里。
“别放开我,再抱我一会儿!”李锦然轻轻地说道。
赵澈揉了揉她的发,将她又拥入怀中,满是宠溺地说:“只要你说不放,我就一直不放。”李锦然抬手将眼里又流出的泪抹去。赵澈见之叹道:“怎么又哭了呢。”
“只有在你的面前,只有你能让我卸下所有的防备,我……”话未说完她颤抖着双肩又哭了出来。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需要被人安慰,需要一个肩膀。可赵澈每次出现,她都觉得从此后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她紧紧地环住他的腰,对他说道:“我与他们都是逢场作戏,做不得数的。”
赵澈柔声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李锦然忽然想起什么,从他的怀里探出头来,问道:“你身体好了吗?”
赵澈突然面色苍白,扶着桃树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李锦然急忙帮他在身后顺气,焦急地问道:“行医有没有跟你一起回来,身体没好为什么要回来。你明知道现在待在廓山是最安全的,本就身子弱,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办……”
这下不等李锦然将后面的话说下去,赵澈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将她再度拥入怀中,轻轻地吻上了她的唇,眼里的笑意都要溢了出来。见李锦然睁大眼睛看着他,他的心里只觉得欢喜极了。
李锦然看着他笑如春风的模样,哪里还有半点方才大病的状态。她一时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赵澈笑得更甚。她有些急了,正欲开口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听赵澈在她耳边轻声说道:“这招连你都骗的过,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李锦然又惊又喜,连连问道:“即是没这么严重的病,为何要装病呢?”
赵澈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再说下去,揉了揉她的脸,笑道:“傻丫头,等我能说的那天一定告诉你。”
李锦然忽然笑不出来了,倘若赵澈不装作一副病态,怕早就被赵漳与赵灏二人联合暗害了。她想到对皇位并不热衷的赵翰,为了保命也曾奋起反抗过。可为何赵澈却只一味地退让,不禁开口问道:“示弱不是长久之计,为什么不争一次呢?”
“因为你不喜欢啊。”赵澈看着她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道,“二哥对你的情义不比我少,可你没有答应与他在一起,难道不是因为他要夺下江山吗?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也知道你在怕什么,我不会让你再走你母亲曾经走过的老路。我要给你一片与世无争的净土,让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李锦然静静地抱着他,听见他的心跳一下一下地,竟然感到无比的安心。在父亲那里受的委屈,二夫人对她的阴谋算计,四夫人的死亡,兰芝与阿信的离开,紫鹃的背叛,曾经让她疼痛万分的事,现在都不再那么难过了。他要给她净土,无论多久她都等。
“等天下平定,世态安稳,我与你一起去廓山可好?”李锦然低着头,略微羞涩地说道。
赵澈没有回她,却将她更用力地揽在怀中。
梅苑里,孙氏焦急地站在门口等着李锦然。左等右等不见回来,担心她受了委屈,正要往李府的大门走去,便看见李铮与周氏伉俪情深地并肩朝她这边走来。她忽然忆起十几年前她身体有恙,周氏也如这般站在李铮的面前对她故作关心。那时她还不懂,竟以为她待自己好是因为她们是朋友。可她以心相待的朋友,却嫁给了自己的夫君,让她的孩子从小到大吃尽了苦头。
孙氏就这么一直看着她们越走越近,竟然挪不开步子。倒是李铮见她能站在梅苑的门口,露出了诧异之色,开口道:“既然好了就多走走,总在梅苑待着对身体也不好。”
“锦然呢?”孙氏略过李铮的关心,看向他道,“为什么她没有回来?”
李铮面不改色地说道:“她不懂事,我打了她,不知到哪里去了还没回来。”
“她是你的女儿,你就不怕她想不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听见李锦然挨打,她的心骤然变得疼痛不已。她捂住心口喘着气道,“你们这些年,就是这样待她的?”
“锦然不会想不开的,你不要操那么多的心,好好养病。”李铮来见她,以为能看见当年温婉贤惠的孙氏,而此刻她咄咄逼人的口吻令他心生不悦,不由眉头深皱了几分。
二夫人走到孙氏跟前,替她顺着气说道:“锦然这孩子有分寸,姐姐放心便是。”
难道李锦然有分寸就该挨打吗,这是什么道理。孙氏被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不停地咳嗽。李锦然远远地就听见一阵咳嗽声,急忙跑回梅苑。见到李铮冷眼看着母亲咳嗽不止,二夫人故作关心地拍着母亲的后背,她腾的一下火上心头,失了理智地冲到二夫人跟前将她一把推开。她扶着母亲在石桌边坐下,进屋倒了杯茶水给她,才又看向二夫人与李铮,冷笑道:“人既然已经看过,就请回吧。”
“你看看锦然这是什么态度!”李铮气急抬手就要再打李锦然。孙氏将李锦然护在身后,不冷不热地说道:“妹妹也说锦然是个懂分寸的孩子,她这般说话定是受了谁的委屈。以前我不保护她是因为我不知道,可以后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再让她受今天的这个气。”
“你病好后怎就这般不可理喻?”李铮放下扬在空中的手,颇为失望地说道。
“可我能站在这里,是锦然找人将我治好的。如今我的女儿挨了打受了委屈,做母亲的说几句话,你就觉得不可理喻,若今天的人换作承欢呢?”孙氏再不看李铮一眼,“锦然,送你父亲与二娘出梅苑。”
李铮气得面红耳赤,偏偏老夫人偏袒着孙氏。他冷哼了几声,与周氏一道出了门。
孙氏看着李锦然半边红肿的脸,眼里疼惜不已。李锦然嘿嘿地傻笑:“母亲,其实一点儿都不疼。”
孙氏将她的头按在自己的肩上,心里已作好了决定,轻声说道:“锦然,明日与我一起进宫可好?”
“见谁呀?”李锦然好奇地问道。
“皇太后。”孙氏道。
李锦然只觉心中十分温暖,她听闻早些年皇太后还在当皇后时,对母亲十分喜欢,后来因为母亲生了病,为此还惋惜了好一阵。如今母亲说要带她去见皇太后,怕不止叙旧这么简单。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若母亲肯帮她一把,二夫人离死期的日子就更近了。
翌日清晨,孙氏将一件绣着海棠的淡粉色长锦衣拿来让李锦然穿上。李锦然接过衣衫时心里苦涩良久,这些天孙氏在梅苑绣的原来是这件衣衫。她将长锦衣穿好后,抚摸着衣袖上的一滴血迹,忽然想起孙氏见到赵灏出神时的模样,晃神间孙氏已将她推到了铜镜前。
孙氏亲自为她梳妆挽发,拿朱砂在她唇间轻轻一点,笑道:“见了皇太后不要拘谨,她喜欢活泼的孩子。”
待妆点完毕,二人才出了李府。一路上孙氏又向李锦然说了很多关于皇太后的喜好,李锦然一一地在心里记下。走了一个多时辰,马车渐渐地停了下来。
皇宫守卫森严,担心皇宫不容易进,李锦然特意将赵澈的玉佩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却见孙氏从衣袖中拿出一封手信递给了守卫。只见守卫见了手信后立刻跪了下去,双手将信举过头顶呈给孙氏。
孙氏将信小心收好,带着李锦然入了皇宫。李锦然心里疑惑不少,海棠居已被纳兰信烧得精光,从海棠居拿来的东西皆被李锦然寻了一处安全的地方藏好。在清点海棠居搬出来的东西时,她未曾见过有这样一封能自由出入皇宫的信啊。她疑惑地看向孙氏。
孙氏见她对信的内容好奇不已,将信又递给李锦然看了看。李锦然才恍然大悟,当年皇太后与孙氏十分投缘,遂时常将孙氏召进宫中陪伴。守皇宫城门的守卫轮流守门,时不时地就要对她进行盘查,她为此向皇太后抱怨过。皇太后提笔写信一封,特令孙氏能随意进出皇宫,信上有皇太后的印章,也就难怪侍卫会下跪了。李锦然心下了然将信还给了孙氏,心里却为孙氏的遭遇暗叹不平。依照皇太后对孙氏的喜爱,再加之当年有孙家的帮衬,理当不会过得这样艰难才对。她侧过头看了眼孙氏温柔的眉眼,微微地叹了叹。在这个钩心斗角的世上,人善被人欺,越是不计较,反而失去的越多。
孙氏领着李锦然走过一道又一道人工精雕细琢的白玉桥,穿过姹紫嫣红的万花林,在一座牌匾上用金漆刻着华清宫的宫殿前停了下来。孙氏站在门口神情怅然,似是回忆起陈年旧事,李锦然轻轻地拉了下她的衣袖。孙氏站在她的面前,将她鬓发间有些歪斜的蝴蝶簪重新插好,语重心长地说道:“锦然,母亲的命本就不长,如今能开口说话已是老天给的恩赐。你且记住今天母亲跟你说的话,无论路有多难,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李锦然拥着孙氏向华清宫走去,笑着安慰她:“母亲,你命长着呢,锦然要带着你跟妹妹一起游山玩水,踏遍大好山河。”
孙氏还想再说什么,却见她眼里流露出对未来向往不已的神态,终究没有再说话。
守宫门的奴婢将二人引到霓裳门后,向站在门口一侧的老嬷嬷低着头说了几句。便见老嬷嬷忽然朝孙氏这边看过来,似是再三确定后,急急忙忙地朝门内跑了进去。不一会儿,老嬷嬷笑容满面地将二人请了进去。
霓裳门内地板光可鉴人,李锦然低垂着头与孙氏一起拜了下去:“参见太后娘娘。”
“起来,都起来,让哀家好好看看。”皇太后的看向地上所跪二人,语气隐隐透着些喜悦。
孙氏抬起头来迎上皇太后的目光。皇太后眼里流出疼惜,起身从榻上走了下来,扶起孙氏:“好了就好,有空常来坐坐。”
皇太后又看了眼跪在地上仍未起来的李锦然,见她穿着绣有海棠的淡粉长锦衣,不禁想起当年孙氏曾穿着一模一样的衣衫陪她饮茶论诗。阿湘与世无争、淡泊的性子她甚是喜欢。如今她却叫女儿穿成当年的模样来引自己的主意,怕过得也是不如意的。
“抬起头让哀家看看。”皇太后拄着雕凤手杖站在李锦然的面前叹道。
李锦然将头抬了起来,簪子因青丝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皇太后听这声音觉得耳熟,朝李锦然看过去,才发现她头上所戴的蝴蝶簪竟是自己送给皇孙赵澈之物。她疑惑地问道:“你可是李锦然?”
李锦然轻轻地点了点头,皇太后能认出她,必是因为赵澈送她的这支簪子。她将它戴上原本只是存了分侥幸,如今皇太后连名带姓地将她认出来,叫她心里暖了几分:“臣女不请自来,请太后娘娘不要怪罪。”然后又盈盈一拜。
看着李锦然的脸,皇太后恍惚了片刻,将她也扶了起来,让宫女赐坐奉茶。皇宫不比李府,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李锦然从未来过皇宫,许多规矩都不懂,故而小心谨慎。孙氏与皇太后相聊甚欢,李锦然只在一旁笑着附和。
提及当年事,皇太后忽然怅然伤感:“阿湘,老天终究待你不薄啊。你虽病了多年,可却还有两个女儿在身边。若是当年枟儿没有喝醉跌入湖中,月华就不会痴傻成癫,更不会亲手杀了刚满月的远儿,可怜他还那么小……”皇太后说到此老泪纵横,老嬷嬷亦是跟着落泪。
陈年往事李锦然隐隐知道一些,皇太后口中的赵枟正是前太子,月华为他的太子妃。曾闻二人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生有一子乳名为远儿,连正名还未来得及取,便突生变故。当年的皇太后甚是哀伤,在禅院诵经接连数月,再出来时青丝变白发。
纵然皇太后位高权重,却终究是失了儿孙的母亲。当今皇上待她再好,到底不是亲生的。李锦然看着泣不成声的皇太后,忽然觉得没有来时那么害怕了。她大着胆子走向皇太后,跪在她的身前将头贴在她的腿上,柔声说道:“听闻前太子殿下十分孝顺,无论多繁忙,总不忘与皇太后一同用膳。太子妃无意间得知皇太后爱喝莲叶羹,便偷偷地学着做,多次在御膳房为皇太后做莲叶羹……”
皇太后心中悲痛不已,想起短命的赵枟与月华,视线早已模糊起来,却感到有一双手替她擦去了眼泪。待她看清时,见李锦然一双清明的眼睛带着笑看着她说道:“太后娘娘,前太子殿下生前舍不得让您受委屈,仙逝后更不舍得让您不开心。您在这儿悲伤痛苦,殿下在天上看见了,心里定不会好受。”
李锦然面对着皇太后又跪了下去,说道:“臣女未曾来过宫中,倘若有失礼之处……”
“傻孩子,地上凉,怎说跪就跪了,真真儿跟阿湘当年一样。哀家免你不跪,快起来。”但凡在宫中的嫔妃皇子,未曾有人如李锦然这般说话,字字句句都让她感到温暖。她对孙氏又道:“这些年来,说到哀家心口的,除了阿湘就是你家这丫头啊。”
李锦然知皇太后是在夸她,腼腆地笑道:“若太后娘娘不嫌弃,锦然以后常来陪您解闷。”
皇太后甚是高兴,眼睛看向李锦然的腹部。李锦然忽然想到赵澈说她有了他孩子的话,脸刷地一下变得通红。皇太后只当她女儿家害羞也不戳破,看李锦然的眼神越发慈爱。
三人又聊了甚久,李锦然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知皇太后对诗词歌赋甚为喜爱,又与皇太后对诗填词,不动声色地输给她。孙氏在一旁偶接几句,眉眼皆是笑意。这让皇太后恍若回到旧时光,不知不觉竟过去了两个时辰。
皇太后知孙氏来意何为,却见她迟迟没有开口,知道她到底不是个能求人的性子,便派老嬷嬷去请皇上来华清宫一叙。孙氏身体微微一颤,李锦然回头去看她,却见她又恢复了平常模样。若她没有记错,母亲这是第二次因为皇上而失神了。李锦然有些好奇,却不敢问出口。
皇上未过多久便来了,孙氏与李锦然起身便要行跪拜之礼。就听皇上爽朗大笑:“快平身,能让母后开怀的人少之又少,朕自惭形秽,还望……”
皇上还未说完忽然止住,看着李锦然道:“你可是阿湘的女儿?”
李锦然笑道:“臣女正是。”
皇上看向李锦然身边的妇人,半晌问道:“你是阿湘?”
孙氏未答他,却温婉地说道:“算来咱们已十五年没有见了呢。十五年前我们还曾邀约对酌,如今我醒来后还想再见见故人。这些年来皇上过得可好?”
重遇昔日故友,皇上显得十分高兴,龙袍在身却毫无威严之气。他亲自斟酒一杯递给孙氏道:“知你生着病,朕多次让李铮寻医为你治病。如今见你病好,朕从心里高兴!”
孙氏接过酒杯正要饮下,却见李锦然从案桌边朝皇上跪了下去。
“实不相瞒,母亲尚未痊愈,大夫提醒锦然说母亲不能饮酒。若皇上怪罪,请责罚臣女……”李锦然手心里皆是汗。眼前的皇上乃前朝二皇子赵构,传言心狠手辣。先皇在世时,其部下将领李山因违抗他的命令,而被他施以车裂。永固八年,朝中大臣直言进谏,所提之事惹他不快,不日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打入大牢凌迟处死。她不敢再想,身体因害怕微微颤抖。
“该罚!”皇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李锦然半晌不敢说话。
孙氏心中不忍,再次端起酒杯,却被皇太后拦下。皇太后看了眼皇上,笑道:“皇上,锦然吓得不轻,这孩子心眼儿实着呢。”
皇上哈哈大笑:“还不起来,朕不过是想着罚你喝杯酒,怎吓成这样?”
李锦然急忙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看向皇上道:“臣女该罚。”说完又自罚三杯向皇上赔罪。
因是与皇上一起用膳,李锦然不敢再如之前那般随意,只听着三人聊着往事,才明白原来母亲孙氏竟与当今皇上和前太子都关系甚好。后来太子薨,当今皇上继位,昔日情谊才渐渐远去。
她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暗叹人生如戏也不过如此。曾以为母亲一生坎坷,听了前太子之事后,却觉得母亲还能陪着自己真是幸福。
膳毕,皇太后看向皇上笑道:“锦然这孩子,哀家越看越欢喜。”
皇上也跟着笑道:“朕看着也喜欢,莫不如收她做义女,以后来宫里陪母后,也省了那些繁文缛节,您看可好?”
皇太后道:“甚好!”
孙氏与李锦然回府后,身后跟着宣读圣旨的太监。李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跪拜接旨。太监宣读完毕,将圣旨递给李锦然。李锦然双手接过高声谢道:“谢主隆恩。”
一片跪拜在地上的人将太监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曾经在府上毫无地位的大小姐,如今被皇上收为义女,封为长乐郡主。赏黄金千两,还有一些连听都没听过的珍贵珠宝。随着太监宣旨,李府进进出出或端或抬的宫人有二三十人,将皇上的赏赐之物一一地放进了李府。数量繁多,让跪拜之人迷花了眼。
待太监回去后,二夫人周氏拉过李锦然的手,笑得十分不自在地说道:“当初就看你这孩子是个富贵命,如今越瞧越觉得是了。”
李铮倒是没有想到李锦然一夜之间能有如此地位,想到昨日气急时打的那巴掌,走上前叹道:“昨日为父下手重了些,你可会记恨在心?”
李锦然心里只觉讽刺无比,曾经她无权无势,他除了能利用到她时将她当作女儿,何曾对她好过?她拿着一颗真心去讨好他,希望他能为此多看她一眼,可他却一次次地叫她失望。她看着李铮脸上挂着的僵硬微笑,轻声说道:“是锦然的不对,不该说那样的话让父亲伤心。”李锦然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李锦然这般知书达理倒是让李铮不曾料到,他与李锦然平日就不怎么来往,昨天又打了她,一时间也不知要与李锦然说些什么,只叹了一声,与二夫人一道朝紫阳阁走去。众人见之,也自行散去。
李承欢站在原地看着李锦然,又看了眼满头银发的孙氏,笑道:“真以为做了长乐郡主就可以长乐吗,不过是个义女罢了。”
李承欢本就是个藏不住心思的人,李锦然知她还在因赵灏的事生气,却不能将实情告诉她,轻轻地叹道:“承欢,大姐是不会害你的,有朝一日你就会明白大姐说过的话,二殿下确实不适合你!”
李承欢没有再反驳她,只是扬了扬唇,步履翩然地离开了。李锦然看着她的背影,几日不见她竟离自己这样远了。
………………………………
第272章 :风雨欲来
李锦然被封为长乐郡主一事很快便昭告天下,她隐隐觉得不安,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孙氏这几日仍在锦绣的屋里刺绣看书。李锦然见她悠然自得,也不忍心打扰,又担心周氏会来梅苑惹她心中不快,故而留在梅苑陪伴着孙氏。
这一日李锦然正在花圃浇水除草,忽然被人从身后抱个满怀,瘦小的身体圈住她的腰。她的眼微微有些酸涩,放下手中的木桶,轻声说道:“母亲好了,总念叨着你呢。”
李锦绣朝门口的方向指了指:“他能跟我一起去吗?”
李锦然看着倚在门框的赵翰。他嘴角噙着一抹笑,好似世间只有李锦绣。李锦然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捉住李锦绣的手问道:“你想好了吗,四殿下见过母亲后,你就不能轻易反悔了。”
李锦绣重重地一点头,又急切地看向赵翰。赵翰走到她的身边笑道:“你先进去好不好,等我跟你姐姐说些事后,就去看大夫人。”
李锦绣小声咕哝了两句,一步三回头地往孙氏住的屋里走去。
待锦绣进屋之后,赵翰先前的温柔顷刻间消失不见,语气有些焦急地说道:“当初二哥不是与你情投意合,怎会娶了别的女人?你若做不了正妃,去了他的府上后必要过忍气吞声的日子,那苏悦城府极深……”
李锦然狡黠地看着他道:“若我图的是正妃之位,哪还有苏悦的这一天?”
李锦然的聪明才智赵翰是见识过的,何况赵灏认识李锦然在先,除非李锦然有意让这二人成婚,否则凭李锦然的心思,再有几个苏悦也不是里她的对手。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你若是喜欢二哥,又怎会让他娶了苏悦?”
李锦然朝他俏皮地眨了眨眼睛,转而说道:“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跟你说。今日待锦绣见过母亲后,明日便带着她寻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住一阵子吧,离长阳越远越好。”
赵翰面色有些僵硬,缓缓地说道:“这么快就要动手了吗?”
李锦然点点头,这些日子虽与母亲孙氏寸步不离,但赵澈每日飞鸽传书将长阳城里的风吹草动,事无巨细地告知于她。如今赵灏娶了苏悦,苏年必为他效命。太子赵漳又从西凉赶了回来,只差周良这一步棋了。若她猜得不错,这几日周良必有牢狱之灾。赵灏想要太子之位太久,如今就差这么一步,早就急坏了吧。她看着赵翰眉间的不安,宽慰地说道:“你且放心,只是太子失势,不会乱及后宫。”
赵翰点了点头,又道:“大夫人要不要与我们一起走?”
李锦然何尝不想孙氏与他们一起走,只是孙氏的身体才好,舟车劳顿会让她的病情复发。她不想母亲才好不久,又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故而苦涩地摇了摇头。
赵翰知她心中顾虑,正要开口劝慰,只听吱呀一声李锦绣从里面打开门,探出半个头朝他这边看来,语气欢快不已:“四殿下,母亲说要见见你,快来呀!”
“快去吧,锦绣等不及了呢!”李锦然一扫方才心中的阴霾开口道。只是在赵翰快离开她身边时,忽然抓住他的衣角,十分认真地说道:“请一定要待她好!”
“我在她在。”赵翰说完这四个字,便朝李锦绣走去。
李锦绣听不见她们二人所谈之事,好奇地问道:“四殿下,刚刚姐姐与你说什么了?”
赵翰笑而不语,只紧紧地牵住她的手。
李锦然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不觉间视线模糊一片。天下马上就要乱了,一向花言巧语的赵翰,没有向她表明他有多喜欢锦绣,却愿用生命来换她的安稳,这就足够了。为了锦绣,她也要让赵翰一世安稳。
一切都在李锦然的计划之内,赵翰看过孙氏后,隔日便带着李锦绣离开了长阳一路向南。沿途景色美丽至极,皆是锦绣心生向往之地。赵翰对锦绣,也算情深意切了。思及此,李锦然笑弯了眉。
赵翰离开后的几日,长阳城风平浪静,可李锦然却知道这不过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周氏时不时地带着李承欢来梅苑探望孙氏,说是探望却屡屡提及自己与李铮曾赏过的秀美山川,笑语晏晏间好似在宣告着孙氏这十五年来的失败。李锦然坐在孙氏的身旁,见她一脸倦色十分心疼,却知此时断然不是挑衅周氏的时机。才封为长乐郡主没有几日,倘若与周氏稍有不和的话传了出去,会被世人造谣说她仗势欺人。她心中忽然感到冰冷刺骨,为何长乐郡主如此高贵的身份给了她,非但没有为她带来好处,却成了处处牵制她的枷锁?她再看向母亲孙氏,见她眉间比病好之初又添了几分担忧,心中开始不安起来。
好在周氏见她二人默不作声觉得无趣,便带着李承欢离开了。李承欢在踏出门的那一刻,讽刺地看向李锦然。不知为什么,李锦然忽然觉得承欢不再是承欢,她变成了谁,也不晓得了。
一日,李锦然坐在院子的石桌前看着诗书,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咳嗽声。她侧目看过去,竟是许久都不曾见过的大哥。她将手中的诗卷放下,起身迎他。
他却一直站在门口不肯进来,眼眶通红。
她微微愣住,轻声问:“大哥,出什么事了么?”
曾经在她面前神采奕奕的大哥,此刻颓废不已,好似几日的时光就将他变得苍老了好几岁。张蔚然在李府备受疼爱,又受二殿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