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战隼-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探索战术这个方面来看,李战此时的角色是战术试飞员,他要把山区低空突防的极限飞出来,至少要无限接近极限,他的极限、战机的极限、战术使用的极限,可以理解为山区低空突防战术的包线。

    把包线飞出来,以后组训才能有天花板标准线,这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他飞得更低了。

    因为地球曲率的关系,雷达很难发现远距离上低高度的目标,那么,在27号雷达站出动了低空补盲雷达之后,更低的飞行高度还有意义吗?绝对是有的,别忘了山区背景。

    丛山峻岭就是最好的掩护,雷达同样也会接受到山体反射回去的雷达波束,将战机反射回去的波束混杂在山体的反射波束里,至少可以起到干扰雷达操作员的作用——你至少要进行判读。

    这就是李战要争取的时间。

    飞行速度越快越好,高度越低越好,这是向敌纵深突防打击的维二法则。

    李战一头扎进著名的无名峡谷后,27号雷达站就抓瞎了。他们的补盲雷达显然不能覆盖掉所有的盲区,对有山体遮挡的峡谷的探测更是艰难的。不过渠红波也有准备,在峡谷中段的山头部署了一台机动雷达车,探测的方向是朝下俯瞰峡谷的。这种极端的做法也是让李战给逼的。

    除此之外,渠红波还有杀手锏。

    天上灰蒙蒙的,峡谷里有一些轻雾,乱流比较多,李战不敢冒险,拿出了平生最谨慎的飞行态度来对待,非常规矩地操作着037号战机小心翼翼地避过前方的高峰,沿着崎岖的峡谷向西潜进。

    他把空速放在每小时三百公里的位置,给自己留了大概五十公里的余量,襟翼放在三的位置,保持发动机较高的转速,整个飞行风格非常的谨慎。李战的飞行风格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大胆以至于粗鲁、精确以至于精细,两个极端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呈现。

    从训练基地到二师,再到七十三师,他的风格一直没有改变。

    现在为了尽可能拿到最准确最客观的飞行参数,他必须让自己的每一个操作都是有据可循且具有普及意义的。你飞出一套除了你外只有少数飞行员才能掌握的办法,没有办法普及开去那是没有意义的。

    难点在于,李战既要考虑到操作的普及性,又要尽可能的把极限飞出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概念了,以至于他现在在考虑是否把五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余量给用掉,或者尽可能的把速度提起来。无论是追求快还是追求慢,都是极限,都是要飞出来的包线。

    最快和最慢都要飞出来,一如试飞员要把未定型的战机的最高空速和最低空速给飞出来。两种速度极限都与战机的气动布局息息相关,这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歼…7和歼…8系列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气动布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提出的要求。

    此时李战开的就是被诟病的不适合对地打击的歼…7,哪怕是使用了双三角翼的E型,她依然是以近距空战为主的型号。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反过来看,李战开着最不适合搞对地攻击的战机搞“228”课题研究,何尝不是对其他三代机部队的无言讽刺,尤其是那些自诩为王牌的歼击机师。再换个角度来看,空司把“228”课题放在七十三师,而不是放在更适合搞这个课题的三代机部队,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甚至七十三师讲三大世界性难题科目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大的“228”课题上报,空司也很快进行了批准。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李战虽然整天拉杆费长拉杆费短的,但他师从刘国坚,对空军的发展有自己独到和独特的观点,看问题常常能够一针见血,对空司决定把“228”课题放在73师101团里搞的原因,他同样有不同的看法。

    与他,与他的师父,与101团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同时也反映出了空司首长们举棋不定的心态,对是否能这么搞能不能搞出来是没有很大信心的,有一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

    否则,怎么解释把这么重要的课题放在破烂王师手里呢?

    李战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就更加的促使他坚定信心把“228”课题搞出来,并且搞出好的成果来。甚至他建议三个课题合为一个大课题,就存了让空司刮目相看的目的,当然前提是他能搞出来。

    牛皮吹得震天响没有用的,具体还是在落实上面。李战一直信奉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创未来。

    因此他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燃烧激情的飞行欲望,用最普通的操作把战机在极限作战环境里飞出极限战术动作来。

    在补盲雷达分队开始工作依然看不到目标后,负责具体指挥的渠红波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命令山顶的机动雷达车开启对无名峡谷的后段进行持续的搜索。李战只要进入后段,就肯定无所遁形了,而且后段是相对平直的一段,地形不利于掩护,除非你贴着峡谷下方的季节河的河面飞行。

    胜负就在一瞬间,错过了最佳的搜索时间,27号雷达站就会重蹈覆辙。在做了万全准备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再承受第二次失败了。因此,宁愿提前开启山顶处的机动雷达车把最要命的一段盲区给补上。

    渠红波抱着胳膊静静等待着发现目标的报告,他不相信如此天罗地网李战能逃过去。再说,他还有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祭出。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是越来越紧张的。

    此时,李战正在与峡谷里的乱流作斗争。距离依然干枯的河面大约百米左右,李战已经在一个无限接近极限的相对高度飞行了。他慢慢加速,空速从每小时三百公里线性地提升到了六百公里每小时,前方的山峰以更快的速度扑过来,高速飞行的战机受到乱流更大的影响。李战基本无法分神去注意周边的山顶是否有机动雷达车了,全副身心都投入在了操控战机当中,甚至在急转弯的时候遭遇了强气流稍显手忙脚乱。

    037号战机在峡谷里摇摇晃晃地飞行着,从外看过去,她常常在快要撞上前方山体的时候来一个急转弯,机腹挂架上的副油箱几乎要擦过山体,还没改平,前方又出现山峰,037号战机于是又手忙脚乱地向右急转,在峡谷之中画出了一个“S”型的飞行路线。

    最让人心惊胆战的是037号战机距离底下的枯涸的河流只有百余米!

    对于时速六百公里的战机来说,百余米只是零点零几秒的距离了。李战的操作动作如果有几毫秒的迟滞或者提前,就只有一个结果——机毁人亡。他的操作动作必须精准无比,整个过程绝对不能有任何一个动作偏差,更别说错误。

    再一次开回037号战机给予了李战很大的信心,他能够做到与037号战机合二为一,他熟悉她身上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寸铝合金每一颗铆钉,知道自己的操控动作通过液压传动系统传到她的指定部位这个过程的反应时间是多少,非常清楚她的高潮会在什么时候喷涌而出。

    没有这些打底,李战不可能敢在峡谷里以百余米的相对高度以每小时六百公里的速度狂奔!

    037号战机在嘶哑地叫唤着,她的机体正在接受重大考验。剧烈的机动下,机身发出让人牙酸的声音,哪怕李战明明知道机体的强度完全能够承受得住,也不免有些担心037号会散架。

    另一个方面则是有了挂载并且有副油箱,对战机的灵活性产生了一些影响,这无疑给李战增添了更多的难度。

    这大概是他最用心的一次飞行了,比使用歼…8FR在复杂气象下炸山那一次还要用心,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此时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六百公里!

    李战还要尝试提高空速,他要把极限飞出来。

    于是,当037号战机离弦的箭一般一头扎进无名峡谷的后段时,山顶的机动雷达车里的官兵全都傻眼了。

    速度这么快这是什么鬼?


………………………………

第158章 不要命了!

    看到目标了,可又如何呢?

    看到了打不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27号雷达站部署在山顶专门照射峡谷的机动雷达车清清楚楚地探测到了037号战机,可是面对一架以每小时近八百公里的空速距离河面百余米高度疾驰的战机,又有什么办法呢?

    渠红波在差不多三秒钟后就接到了山顶机动雷达车同步过来的目标参数,他整个人都疯了。

    “他疯了吗?不要命了!确认一下高度速度!”渠红波大惊失色大吼着道。

    身边的参谋非常确定地说道,“看得很清楚,高度速度没有错!”

    所有人都震惊了。

    百余米的飞行高度已经让人震惊了,他还是近八百公里的空速!都这样了还能活着?这是前所未见的奇观,也许只能用奇观来形容了。

    王东阳最先冷静下来,沉声说道,“搜索到了他但是没有办法模拟攻击,失败的还是咱们。”

    “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打到他!别说火控雷达能不能锁定,就算能完成锁定,他的高度也完全低于地空导弹的最小射高,根本没办法打到。”渠红波瞪着眼睛大声说道,“他是人吗?他是怎么做到的?太不可思议了!”

    可以想象赛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勉强能容下一台轿车的巷子里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狂奔。

    无名峡谷的后段相对平直,但左右却变窄了。最窄的地方,两侧山上的树林距离战机两侧的翼尖仅有二十余米。这是一个疯狂至极的距离了。李战握杆的手只要稍稍有一点颤抖,他就会撞到山上去。

    况且还有强气流!

    地空导弹有最小射高,哪怕是近程地空导弹,最小射高也超过了百米,基本不可能对飞行高度仅有百米的目标产生威胁。陆军部队的近程野战防空系统,比如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和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可以威胁到李战,但空军没有那个装备。

    实际上,就算是陆军部队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或者野战防空系统、高射炮什么,对空速近八百公里的战机能够产生的威胁也是极其有限的。

    低空突防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科目,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其次是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战区战术打击方面,一旦被敌人从低空突入纵深,己方基本上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高风险,高回报。

    李战此时不是低空突防,而是接近极限的山区超低空突防!

    说句难听的,此时如果出事,李战根本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就算跳出来也难逃一死。他提交的飞行申请里只是提到了尽可能在最低高度以尽可能大的空速飞行,薛向东批准了,师里也批准了,是因为谁都不可能认为会是现在这样的极限高度极限速度。谁能想象在山区峡谷里百余米的相对高度以每小时近八百公里的速度飞行是能够实现的?

    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事实,当这个事实血淋淋地呈现在了27号雷达站的官兵眼前的时候,他们不疯狂了才怪。

    留给27号雷达站的时间并不多,这么快的速度下,李战很快就能飞出峡谷,他一旦转向东南,就会出现在北库山脉的南侧,到了这个阶段,27号雷达站已经没有机会再进行锁定攻击了,只能等待李战拉起攻击的时候利用那短暂的一两分钟窗口时间。

    渠红波说,“副站长,唯一的希望是峡谷西边出口处的陆军野战防空部队了,我原以为不会用到这个杀手锏,至少我们之前的所有部署会产生一些效果,现在看来咱们面对的这个飞行员实力远超想象,我敢保证他不是101团的人,101团作弊了!”

    “马上询问一下101团飞行员的情况,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如果作弊,我立即请示站长找他们打官司!”王东阳指了指身边的参谋士官,道。

    参谋士官立即给北库场站打电话,得到的答复确凿无疑。

    “上次对抗后我们应该详细了解飞行员的情况的,你发现没有,这个飞行员的作战风格与上一次的很相像。”王东阳冷静地说道。

    渠红波摘了帽子抓着寸头说,“副站长,我现在是既担心他撞山也担心陆军的野战防空部队没法收拾他!七十三师的领导的胆子很大啊,居然让他做这么危险的飞行动作!”

    “具体情况对抗结束了再打听,你马上协调陆军野战防空部队。”王东阳指了指呈现在雷达显示屏上正在沿着无名峡谷后段快速移动的目标信号说。

    27号雷达站的合成化搞得很好,机动雷达车搜索到的信号几乎可以同步显示在指挥站这边的显示屏上,目标的具体参数也会实时的显示出来。这大概是空军雷达部队数据链的雏型了,未来也是要和三百师正在试验的真正的空军战术数据链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作战能力。

    可是,27号雷达站的目标参数没有办法实时传输到与他们配合作战的陆军野战防空部队那边去。各军种之间至今尚未有能够联合起来的三军战术数据链,并且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也不一定能过建设完善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战术数据链。

    相比看得见的装备更新换代,看不见的信息化建设其实更加的重要。要把所有的作战单元都整合起来,必须得依靠数据链系统。而建成属于自己的战略战术数据链系统,则需要完成最基础的建设——北斗卫星系统的全面建成。

    难道你要用美国佬的GPS来组网?

    渠红波的杀手锏是驻扎附近的陆军野战防空部队,是一个炮兵旅下面的地空导弹营,装备的是进口的“道尔”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具有很强的野战防空作战能力,也是陆军野战防空部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

    是杀手锏,同时也是最后一招。

    为了能得到道尔营的协助,渠红波多次跑过去协调,王东阳也跑了两趟,最后通过上级领导机关促成此事。道尔营埋伏在无名峡谷西侧的山口附近,等待着27号雷达站的通知。

    渠红波非常的不愿意用道尔营,一旦用到了这一招,说明27号雷达站已经黔驴技穷了,就算赢了也没有多少光彩可言。可是对于急于扳回一局的27号雷达站来说,哪怕是惨胜,也比再次失败强!

    道尔营所属的炮兵旅,乃至炮兵旅所属的集团军领导机关,实际上都很愿意和空军雷达部队试着搞一搞协同作战,这是他们的首次协同防空作战训练,为以后的联合作战积累一些经验,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道尔营很重视此次协同作战训练,直接整营拉过来,十几台发射车组成了一张火网,等待着李战的出现。道尔野战防空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导弹、雷达和制导集中在一个装甲平台上面,没有单独的发射车、雷达搜索车等。一部道尔车就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基础作战单元,机动灵活展开速度快甚至能够在行进间作战。除此之外就是指挥车和保障车以及运弹车,整个野战防空系统得到了高度的精简。

    最关键的是,道尔野战防空系统的理论最小射高仅有十米,导弹速度能达到2。5个马赫。

    李战除非钻地里去,否则一旦被道尔野战防空系统锁定,基本上是难逃一死的了——道尔野战防空系统过去的单发实弹射击毁伤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双发实弹射击毁伤率是百分之百!

    那就是一种专门对付低空高速、低空低速目标的野战近程防空系统!

    道尔营接到了27号雷达站的目标通报,十几个火控雷达不断的以山口为中心对外搜索,主要方向朝向了东北面的无名峡谷深处。道尔营的营长经验非常丰富,他没有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一起,而是把四个发射连摆成摆成了椭圆形,每个连相距十公里,以导弹最大射程十二公里来算,是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没有空白的防空火力网的。

    第一次和空军部队协同作战,陆军老大哥自然是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教小老弟做人的。

    渠红波那边把敌情向道尔营做了通报后,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唯有等待。部署在山顶的机动雷达车的搜索距离有限,此时也失去了目标。李战再一次显示在所有人的视线里。

    李战十分确定一点,就算被27号雷达站给发现了,与他们搭配作战的固定防空部队以及地空导弹部队也没有办法对他进行模拟攻击。

    在国土防空体系里面,空军地面防空部队主要针对的是大型的中高空目标,比如战机、导弹导弹等,是打入侵国土的飞行目标的。因此,固定防空导弹部队属于空军,中远程地空导弹部队属于空军,一些空军地空部队装备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目的是用来保护己方部队的,与陆军的使用原则有一些区别,而陆军则以近程防空装备为主,主要是野战防空、战场防空,是伴随地面作战部队作战的。

    因此,李战笃定,只要他能保持这个高度这个速度在峡谷里穿行甚至在大漠戈壁上飞行,27号雷达站就拿他没办法。

    他怎么也想不到27号雷达站居然会把陆军老大哥的道尔营给找来了!


………………………………

第159章 真打啊!

    “二连锁定目标,两发攻击!”

    037号歼…7e从山口里夹带着一股风,火箭一般冲出来。道尔营埋伏在山口正面的二连第一时间捕捉到了目标,火控雷达迅速完成锁定,发射长在报告的同时就摁下了发射按钮!

    道尔防空导弹的作战流程大致为目标搜索雷达捕捉到目标,随即向将目标信息传给制导雷达,制导雷达稳定跟踪目标后给出发射准备的信息,在五秒之内完成战车和导弹的功能检测。

    接收到发射指令后,弹上电源启动,起爆弹射器将导弹弹上大约二十米的空中,导弹点火加速飞向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制导雷达始终保持对目标的锁定跟踪。

    通常来说,从确认火控雷达锁定到发射导弹,整个过程不超过二十秒。

    目标肯定完蛋了,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

    两枚9m332防空导弹分别从两台战车的垂直发射筒里被起爆弹射器弹了出来,点火后根据转弯指令直扑向037号歼…7e。

    此时,不管是指挥车里的营长连长还是作战车里的成员,都并不知道他们要攻击的是一架有人驾驶的歼…7e,而不是无人靶机!

    李战有二十秒的时间。

    如果是他之前驾驶的037号战机,那么他连二十秒的时间都没有。四团这批歼…7e移交过来之前,是得到了一些改进的,航电方面基本比照g型进行了改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装了全向告警器。

    告警器蜂鸣的时候,李战差点被吓尿了。

    在他完全想象不到的情况下,突然被火控雷达锁定,这样的惊吓可想而知。恰恰,他原本就计划在处山口后向东转向,沿着北库山脉的东南侧继续做超低空飞行,如此就可以在进入大漠戈壁之前获得更多的掩护。

    此时,被火控雷达锁定后,他的思维根本跟不上条件反射的动作,下意识的操作动作做出来后,神经中枢才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得益于他过去一段时间里获得的战场下意识反应意识。

    如果是其他人,一定会按照正常的规避动作来操作,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是模拟攻击,并不会真的有导弹飞过来。如此一来便注定出大事了。

    战场下意识反应意识救了李战。

    他认为27号雷达站也许协调了地空导弹部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分队埋伏在了山口,直到他清楚地看到正前方大约八公里外出现了两枚拖着长长尾焰的导弹直扑过来,他才猛然意识到那绝对不是便携式防空导弹。

    那是什么鬼?

    不是模拟攻击而已吗?

    “我顶你个肺啊来真的啊!”李战下意识的破口大骂!

    道尔营锁定目标后两三秒,037号战机就发出了雷达告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战正在做加速飞行,并且稍稍上了一些高度,到导弹发射的大约二十秒时间里,李战的每一个操作动作的选择,其实从理论上都是逃不掉两枚3m332导弹的追杀的。

    此时,037号歼…7e在一千米的高度,速度八百多公里,恰好李战出山口后把油门杆推到了底,也就是说战机正在奋力加速。

    此时,两枚导弹距离李战约十公里。

    对于正在做加速运动并且最终会加速到两马赫以上的导弹来说,十公里的距离大约只需要用掉五秒的时间。

    双方是对向运动,并且都是斜向上。这是道尔导弹最舒服的攻击姿势了,却是目标战机最难以逃脱的飞行姿态。

    李战的第一个动作是打开了加力开关。

    第一个操作动作至关重要!

    哪怕你后面的所有操作动作都选择正确了,只要第一个动作错了,你同样没有生还的机会!

    按常理来说,在十公里的距离上遭遇导弹迎面来袭,飞行员应该立即掉头尽可能地拉开距离,采取耗尽来袭导弹能量的办法规避掉导弹。3m332导弹的最大有效作战距离大约是12公里。如果转向逃避是有很大机会能躲开的。

    问题在于,李战根本不知道来袭的导弹是道尔防空导弹,他也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距离上依靠目视判断出导弹的型号!

    战机掉头会损失掉大量的速度,不管你用任何可以实现掉头的机动动作。

    速度是一切,是活命的根本!

    能量决定一切!

    李战第二个动作是让战机呈现出垂直爬升的姿态,已经打开了加力燃烧室的037号歼…7e像是被人从高空用力拽了一把,在短短三秒的时间里,继续获得了六百多米的高度。

    此时,第一枚导弹已经快要进入杀伤距离。

    3m332导弹使用的是近炸引信,探测到目标进入了杀伤范围,引信启动引爆战斗部,利用预制碎片对目标进行杀伤。

    告警器蜂鸣的频率已经连成了一条线,和发动机剧烈的轰鸣声充斥满了座舱。李战猛地蹬舵压杆,战机机头猛然朝下同时疯狂地做滚筒机动,看上去就是有千万吨重一般翻滚着直线的向下掉。在短短的两秒钟内,037号战机掉了一千多米的高度。

    迫近了10个g的过载使得战机的机身结构发出了剧烈的呻吟,机翼表面出现了空气被超音速破开产生的雾状波动。战机的空速没有超过音速,但是李战翻滚的速度太快,翼尖的实际运动速度跨了音速!

    “营长!那是有人驾驶飞机!他在往下掉!”发射二连的连长终于发现不对劲了,瞬间冒了一身冷汗菊花紧缩,狂吼着报告,同时飞快地打开舱门爬到外面去,戴着耳麦往037号战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了037号战机疯狂的大过载机动。

    两枚导弹同时懵逼了,但是依然顽强地执行了制导雷达传输过来的指令,在发现目标向可逃逸区跑之后,导弹进行了急转弯,弹屁股向前跑,弹头顽强地向急剧往下掉的037号战机指过去。

    于是,两枚导弹都先后超过了设计可承受过载范围。

    3m332导弹可以承受最大30个g值的过载,037号战机不过逼近10个过载而已,怎么会超出了设计可承受范围呢?

    并不是简单对比计算的。

    一般来说,按照规定公式进行计算,目标如果达到10g的过载,导弹在迎头攻击的情况下要完全指向目标,需要承受200多个g的过载。

    尽管这是理论上的数据,但无论如何两枚导弹已经被引入了大大超出极限的大过载机动里面。于是,两枚3m332导弹没有悬念地空中解体了,战斗部继而同样没有悬念的在强大的撕裂力量的作用下爆炸了!

    “嗖~嗖~”

    道尔营的营长快要把眼球瞪裂了,破口大吼着:“哪个王八蛋打的!那是有人驾驶飞机!那不是靶机!不是靶机!全营解除作战状态!全营解除作战状态!王八蛋!全营解除作战状态!王八蛋!!!”

    第二波导弹按照作战程序打了出去。

    从发现是有人驾驶战机到发射二连的连长报告再到道尔营营长作出反应,其实也不过短短的二十多秒时间。在所有人都被完全不敢想象的一幕震傻的情况下,营长的脑袋也出现了那么好几秒的空白。

    而在这极短的时间里,被他们轮番攻击的037号战机已经用最大超过10个g的大过载翻滚俯冲甩爆了第一波两枚3m332导弹。

    此时,第二波导弹直奔已经接近地面的037号战机,忠实地执行了制导雷达的指令。尽管第二波导弹的发射车第一时间强行关闭了制导雷达,但是已经获取的目标数据已经传输到了导弹上面,在如此近的距离,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他们得到的通报是打的靶机,所有的准备和流程全部都是按照实弹打靶来进行的,哪个连哪台车先打,目标从次要方向过来又应该怎么打,全部都是有好几套预案的。

    能够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紧急停下来,客观地讲不能完全责怪道尔营。

    第二波导弹来袭,然而李战已经进入了失速状态,他最大的危险不是导弹,而是此时距离地面仅有五百米的高度,大约在导弹腾空的时候。

    他是在跨音速的情况下进入失速尾旋的。失速也好尾旋也罢,都是每一名飞行员必须要掌握解决技能的险情,甚至飞行员要放单飞必须要掌握改出的办法,可以说是基础的技能之一了。

    但是,失速尾旋有很多种。

    李战在跨音速滚转俯冲的状态下进入失速尾旋,是从来没有模拟过的非正常飞行姿态。

    副油箱、四个多管火箭发射器,全都好端端的在挂架上,李战想要抛掉,但是他非常清楚,此时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从雷达告警器发出警报的那一瞬间开始,他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必须绝对是精准而且是必要的。他必须要让战机的每一寸部位都完全的跟随着他的意志来动作,但凡有哪怕一点点的偏差,明年的今天就是他的忌日。

    他在仅仅五百米的高度进入失速尾旋,坠落不过三秒钟的时间,世界航空史上从未有过在这样的高度进入失速尾旋还能改出的成功案例。留给他的实际上只有两秒钟的时间,这是不可能完成改出动作的操作的。

    就算他能完成,战机存在回馈延迟,同样于事无补。

    应该考虑跳伞了!

    可是!

    如果跳伞,那么今天山区超低空突防所获得的一切飞行参数都将会不复存在!这样的结果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至少李战认为当前没有谁再能飞出这样的极限数据来!

    他硬生生的在两秒钟内完成了改出动作的操作,只有一次机会,做完了,希望寄托在037号战机身上。

    “老伙计,咱们一起回去!改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