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战隼-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战笑呵呵地说,“站长你这是什么话,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再说了,三台航发除雪车本来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做的。”
“不错不错,李战同志是好同志。”郑凯韵说道。
李战说,“拿航油来换。”
“嗯?”郑凯韵没听清楚。
李战说,“拿航油来换三台航发除雪车。”
顿时,郑凯韵被气到了,指着李战,“你小子在这等着我呢?报废航发我弄不来吗?要多少有多少,我也能搞出来。”
李战丝毫不担心,笑呵呵地说道,“你试试。”
郑凯韵就不说话了。
他们搞场道保障没问题,搞场站的其他保障也没问题,搞航发维修那就比较扯淡了,场站哪来专业人士,可是人家飞行团机务大队有一大堆。在飞行团这边简单的技术问题,对场站来说就是高技术难题,两眼一抹黑。
“要多少?”郑凯韵阴沉沉地问。
李战伸出一根手指头,“二十吨,就一次,以后再不会向你张嘴了。”
“你别太过分了,你就三台除雪车,要我二十吨油,太不讲理了吧!”郑凯韵的脸都黑了,“你以为航油是我说给你就能给你的吗,开了春轰炸机师要过来驻训,那帮油老虎不伺候好谁也没好日子过。”
李战说,“站长,开门见山好好说话好不好?区区二十吨航油就是轰六上天转两圈的事,你肯定有办法的。总之二十吨一克都不能少的,而且我还能帮你再改几台,以后你们场务保障的效率噌噌的就上去了。”
“十吨,只有十吨了。”郑凯韵说。
李战摇头,“二十吨,一克都不能少。”
闻言,郑凯韵皱起了眉头。二十吨航油说多不多,但也绝对不是小数目了。三两吨航油的话,他这边省点那边省点就出来了,二十吨这个口子不好补。关键在于除了“克扣”轰炸机师的航油,他没有其他途径多给李战拨付二十吨航油。
不过李战的话也有道理,轰…6那些油老虎上去一个中队随便转两圈就是几十吨几十吨地烧,让轰炸机师少飞一两个架次也不是不行,况且本来都是有一定的弹性的。
可是,郑凯韵不会轻易妥协,否则给李战缠上他还有好日子过?
这年头谁攒点家当都不容易不能随意挥霍的。
“十五吨。”
郑凯韵咬牙切齿地说道,“再多真没有了。你们101团的飞行要保障,轰炸机师的训练也要保障,况且人家算半个战略部队,孰轻孰重你这位同志要搞搞清楚。再者,师里已经批准了你的高强度飞行计划,现在又同意你搞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战训,这已经是这些年来最大的支持力度了,我们场站也绝不拖后腿。李大队长你就不要再为难我了。”
看见李战若有所思的样子,郑凯韵受到了鼓励,再接再厉地说道,“101团常驻本场的,以后机会多得是,这一次算我欠你个人情,以后有能帮得上的我一定没二话。”
“气象台晚间有了预测,凌晨六点左右气象标准就达到最低气象要求了,按照计划,狂魔大队参训战机是要紧急出动的。站长你看要不这样,航发除雪车也没换了,我们帮着场站清理跑道,你看怎么样?”李战请示道。
郑凯韵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不是意外,而是惊吓——场道保障的活让你们飞行团干了,还要场站干什么?这比挨处分还要严重。这是以退为进啊!
“李战你不要逼人太甚了。”郑凯韵强忍着怒火。
李战丝毫不以为意,道,“三十吨航油,一克也不能少。郑站长你神通广大,我相信你能解决的。”
“你真以为我没别的办法了!”郑凯韵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引来边上其余人侧目。
李战冷哼说,“那你拿出别的办法来。”
能吓唬住李战的上校怕是还没生出来,师长他都敢怼,你一个正团级站长实在是没有什么威慑力的。
“你!”郑凯韵指着李战,气得浑身发抖。
李战微微笑,“郑站长,一台航发除雪车换十吨航油,我说过,就这一次。你好好琢磨琢磨,这比生意做得来的,绝对划算,相信我没错。”
慢慢的,郑凯韵冷静下来了,继而是凝眉沉思,好一阵子后才试探地问道,“航发除雪车的研发成果归场站?”
“你可真敢想啊!”李战大吃一惊,道,“给你们也要有人信啊。研发成果当然是我们的,而且论功行赏,我们的请功材料早就做好了。”
他反而被气到笑了起来,指着已经跑远了的航发除雪车说,“你得了航发除雪车提高了场道保障的效率,这不就是工作成果了吗?你还想要研发成果,真敢想啊你!”
郑凯韵不得不认真琢磨起来。
他本来就不会因为李战的军衔低级别低而轻看,现在就更不会轻看了。实事求是地说,李战讲的都是事实,至少是能够解决他燃眉之急的。他也十分清楚,李战主动找他谈已经是很好的态度的,否则李战什么都不管,时间一到拉紧急出动,你场道没能按时保障好,责任就是你场站的。
关键在于,后勤保障干的就是这个工作,作战部队如果因为你后勤保障没到位而影响了作战能力,那可就不是通报批评那么简单了。
归根结底李战无私心。
二十吨变三十吨,郑凯韵反而没觉得没刚才那么难以接受了。今年的训练才展开,这里挤一挤那里匀一匀,半年总结把三十吨的缺口补齐也不是没可能。
韩红军和吴震在边上一个字不漏地听到了,都强忍着不要笑出来,也都才明白大队长为什么不担心航发除雪车的油耗问题了。
原来是有大客户的。
………………………………
第116章 男人就该开加力
除了答应之外,郑凯韵没别的选择,况且,平心而论是他占了便宜。这件工作搞好了,北库场站无疑是可以在开训不久就突了出来,为年终评选军事工作先进场站添了重要的一笔。
那就不是三十吨航油能换得来的了。
时隔近四个月,李战再一次披挂整齐。冬季飞行皮夹克、棉裤、飞行靴、飞行头盔、劳保手套,穿了这一身后,他会认为这将会是最帅的战机。
这凌晨五点半的飞行简报室。
其余二人是韩红军和李梓辛,与李战组成三机编队,是被批准进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的唯一编队了。在复杂气象条件的基础上,李战加了一个佛晓攻击。也就是佛晓时分出动奔袭,模拟对地攻击,返航再来个遭遇战,顺利完成就算是开了个好头。
李战看见韩红军和李梓辛坐在那里手脚无处安放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放单飞的时候,在飞行简报室里也是如此这般。
明明是同龄人,却因为多了一些独特的经历从而有了更老的心理年龄。
“能见度低,那么和夜航就没什么区别了。”李战走过去,在他们面前坐下来,两手放在两个膝盖上,说,“按照平时训练的来,注意气流注意云层,你们都可以做得很好。”
他这么一说两人反而更紧张了,笑容都有些僵硬。
搓了搓手,李战把白色的劳保手套戴上,道,“我先上去看情况,如果我觉得你们不适合上来,会让塔台进行通知。”
“大队长,我可以。”韩红军说。
李战笑了笑,道,“我选择你们是因为你们的水平在大队里是较高的,如果我认为实际气象环境超出了预期,不止你们,全大队除了我都应该不适合飞行。”
“李梓辛,你的夜航搞得最好,韩红军,你的飞行技术在新飞里最过硬,只要正常发挥,我看问题不大。”李战道。
韩红军是尴尬的,摁错减速伞按钮这样的低级错误发生在他身上,他也的确需要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来正名。
慢慢的,李战收起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问道,“你们知道空军飞行员和民航飞行员之间的区别吗?”
二人对视一眼,李梓辛回答,“我们是开战斗机的,民航飞行员是开客机的。”
韩红军想了想,回答,“除此之外,呃,民航飞行员的工资比我们的高。”
换个时候李战肯定会竖起大拇指表扬韩红军,但此时是临战时刻。
李战严肃地说道,“民航飞行员是飞行员,空军飞行员是飞行战斗员。我们不但是飞行员,而且是战斗员。或者说我们首先是战斗员,然后才是飞行员。飞行技术不能代表战斗力,但战斗意识绝对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飞行技术。”
“民航飞行员想着的是安全的把旅客送到目的地,安全起飞安全飞行安全降落。我们呢,是要打仗的,我们要把敌人击落,上了天只有两种结果,第一,凯旋归来着陆,第二,被击落。”
他指着天花板,道,“你们一定要记住,一旦上了天,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敌人击落,因为这么做才是保证自己不被击落的唯一办法。”
韩红军和李梓辛目光怔怔陷入了沉思。
这是对部队飞行员全新解析,他们从未听闻过如此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解释。从他们上航校到下部队,教员和中队长大队长强调着最多的就是安全。就像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首先保证飞行安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作战训练。几十年来的作训思维根深蒂固大家已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看似合理实则有违贴近实战训练的原则。
大概只有亲生经历了血与火才有如此深刻体会吧。
任何人上了战场,当你发现平时训练所学的几乎用不上,你将会痛恨所有曾经认为完全合理的训练方式,因为你将会面临死亡。
让他们稍稍消化了一下,李战沉声说,“这几天反反复复地对今天的作战训练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搞的准备都搞过了。说实话,我对此并不赞同。起飞后走什么高度走什么方向,到哪个点进入攻击航线,在哪个点脱离,这些都确定了下来。开着飞机沿着规划好的航线飞一圈,贴实战吗?如果遭遇敌机怎么办,如果遭遇地面防空火力怎么办。”
“比复杂气象更难克服的是人的思维坚冰。跑道上的积雪可以用航发尾焰来清除,思维坚冰要如何来清除呢?”李战似在问,也似自问。
韩红军和李梓辛终于明白了大队长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明白了他们此时此刻坐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各方面素质拔尖,还因为他们的作战思想在101团一直是被认为比较激进的。
然而和李战的相比,他们所谓的激进思想,依然是裹小脚一般保守。
李战站起来,说,“这是第一次,我允许你们按照计划来一次,体会体会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感觉。下一次可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明白!”二人站起来,异口同声答道。
黄色的警报声亮起,李战提起飞行头盔冲出去,韩红军和李梓辛冲了几步后猛地站住脚步——还没轮到他们。
李战爬上编号为洞幺的歼…7II,在丛大为的帮助下接上供氧系统和无线电,随即轻车熟路地检查已经处于开车状态的战机各系统状况。歼…7E的座舱已经很烂,歼…7II的简直没法看,但对李战来说却是最熟悉不过了。
与歼教…7的没有多大区别。
他闭着眼睛都能准确无比地触摸到任何按键。
确认正常,李战在丛大为递过来的交接单上签字,丛大为爬下登机梯,撤掉登机梯,发出可以关闭舱盖滑出的旗语,战机急切地滑出,速度比往常要快了不少。
101团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训练,全团上下各个相关的单位上阵的都是精兵强将,塔台指挥员是薛向东亲自操刀,杨锦山是他的副指挥员。
李战先上去摸清楚情况,飞他一两回,落地后接替薛向东的塔台指挥权,指挥韩红军和李梓辛进行训练。这是薛向东唯一能接受的方案了。
黎明前的天色越发黑得深沉,除了标识灯、场道示宽灯,飞行区并不更多灯光,如此飞行员反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跑道、滑行道、平行公路。李战能够明显感觉到起落架轮胎出溜滑的感觉,透过标识灯的亮光能够看到下起了细如雾的细雨。
小心而快速地进入了起飞位置,李战让战机保持着滑行状态,向塔台报告,“塔台,洞幺准备完毕,请求起飞,完毕。”
薛向东望着战机机身下方左红右绿的航灯,回复,“洞幺,检查好可以起飞,离地后向右爬升脱离,西边有厚云层,完毕!”
“明白,检查好起飞,离地右转爬升,完毕。”
李战推油门杆,打开了加力,在战机颤抖不已的时候松开刹车,01号歼…7II战斗机狂吼着喷口喷出蓝色的尾焰,朝着跑道另一头狂怒奔跑起来。
“嘿,还真费发动机啊,起个飞也开加力!”薛向东看见蓝色尾焰说道,轻轻一拳头砸在指挥台上。
众所周知开加力会缩短发动机寿命,
杨锦山指着在跑道上快速滑行的01号战机,道,“团长,这个还真不能怪他。本来就是紧急起飞,按照章程是要开加力的,起飞的时间越短越好,你看他刚才到达起飞位置后也没停下。”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杨锦山心里也直打鼓。以WP…7A实际一百多个小时的寿命,狂魔大队真的有可能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把仓库里的存货给消耗掉。账是很好算的,多开几次加力什么都没了。
薛向东就不再说什么了,实际上是被李战的传说给搞得有了心理阴影,神经线不可避免是紧张了一些,稍有风吹草动,草木皆兵也就不奇怪了。
旱地拔葱式起飞,歼…7II右转后大角度爬升,以近乎垂直的方式直刺有厚厚云层遮盖的夜空,发动机喷口喷射出来的蓝色尾焰长达数十米,产生大约一点五倍于正常推力的强大推力,推动着战机以每秒近一百五十米的速度爬高。
轻型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优势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干脆利落的动作给人手起刀落切黄瓜一般。
李战把时间掐得很准,从打开加力算起,一分半钟后他关闭了加力。理论上经过改进了的WP…7A涡喷发动机能够持续加力飞行三分钟,不过实际操作上出于节约发动机寿命的考虑,一般不会超过两分钟。此时并不需要大过载机动,李战一看高度表显示海拔高度已经有近八千米,他就果断关闭了家里。
喷口喷出来的尾焰恢复正常的橘黄色,长度也一下子缩短了不少,塔台再看不到已经进入云层飞行的01号战机。
穿过了云层上到了万米高空后,李战瞄准了北斗星持续爬升,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温度越来越低,以至于穿了夹克式皮质飞行服的李战都能感受到外面的冷意。
一万五千米,李战平飞,向塔台报告,“塔台,洞幺报告,高度,15000,航向360,空速在900,完毕。”
塔台里,薛向东松了口气,“塔台收到,洞幺,按照计划进行,完毕。”
“明白,按计划进行,完毕。”
8000…13000这个空域层是民航国际航路,8000以下云层厚乱流多,因此别无选择,只能拉到15000米这个高度。
在飞临领空线之前,李战根据塔台指示左转,进入了北库山脉。此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映在他的左脸上,他摆头看了看东方橘黄色的太阳,心情豁然开朗。
“塔台,我是洞幺,准备下高度攻击,完毕。”
………………………………
第117章 起飞容易降落难
从一万五千米的高空俯冲下来,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也能轻而易举地超过音速。李战享受着加速度的快感,密切关注着空速和高度。底下的北库山脉山脊高度三千米以上,最高峰海拔为四千三百多米。
实际上北库山脉最高峰和次高峰是重要的地标,李战很清楚主峰的位置。模拟目标就是该山峰,模拟攻击该山峰即完成对地攻击,随即脱离。那么明显的目标,非要挑出挑战性来的话,只能说如果蠢到极点,也许会撞山。
没有什么悬念,干脆利落的攻击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左转拉起脱离,李战压着高度在北库山脉之中低空飞行返航。
高高度攻击,低高度返航,标准的奔袭对地打击模式。如果换成SU…27、SU…30、歼…11或者歼10,玩这一手显然是舒适不过了。对强调高空高速灵活轻巧的专为近距空战而生的歼…7来说,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空军飞行员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歼…7II战斗机是首个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的歼…7改型,也是第一款具备了打霹雳弹、火箭弹的改型,尽管很多时候不知道把霹雳弹打到哪里去。
既然有这个能力,那就要把对应的战斗力挖出来。
诚然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01号战机从雷达上面消失,薛向东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高高吊了起来。
他叹口气说,“要是有预警机就好了。”
李战按照计划在群山之中低空飞行,利用山脉的遮挡和地球曲率来掩护自己返航,意味着会脱离雷达的探测范围。因为地球存在曲率,雷达难以探测低空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雷达搬到了飞机上,提高了雷达的基准高度,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大大增加,也更加的缜密,于是有了预警机。
“那玩意儿有,但配到咱们这边不知猴年马月。”杨锦山说,“三河抗洪他多次在山区里低空飞行,而且当时的天气比现在的还要恶劣,不会有问题的。”
“他当时开的歼侦八是怎么散架的?”薛向东皱眉问。
杨锦山说,“根据通报的调查报告,是使用强度超标了。八爷还是蛮结实的,可惜也耐不住那样高频率超负荷使用。满挂载开加力超音速飞行,还做大过载机动,当时那样的天气,总之什么都可能发生吧。”
“不到半年的新飞机就这么没了,还真是个败家子。”薛向东无奈摇头。
“团长,可他立了大功了。”杨锦山笑道,“当时三河的抗洪形势非常危急,中下游流域数千万人民群众面临着威胁。他飞了两个架次,冒着大风大雨对上游的自然湖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精准轰炸,炸开了一段山,把洪水给导引走了,中下游的抗洪压力一下子骤减。”
薛向东缓缓点头,“也是,人啊,果真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话说回来,要立大功,不付出点什么怎么行。相对于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区区一架歼侦八还真不算什么了。”
杨锦山忍不住笑道,“我听说那架歼侦八是厂家提供给二师试验的,一共提供了两架,部队并没有付款。”
愣了一下,薛向东哈哈大笑,“看来这小子有的不全是霉运嘛!”
尽管二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气氛,但不仅他们依然内心紧张以至于说话的时候显得漫不经心,塔台其余值班人员也是神情凝重目不斜视,尤其是雷达员,死死盯着显示屏都恨不得瞬移到李战身边替他拉杆上高度了。
可能最淡定的要算张源了吧。
为保障此次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他以技术副台长的身份来到塔台亲自值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他很清楚,就算有事李战也会安然无恙地飞回来,因此没什么可担心的。
想到这里,张源下意识的微微要笑了笑,这一幕恰好被薛向东看见,于是薛向东走过来,纳闷问道,“小张,天气怎么样了,你看起来很放松,是不是有好消息?”
正团喊副团小张,多少显得不合适。不过薛向东比张源大了十岁左右,叫张源小张似乎也没有不合适。总之在场的人听来没有谁觉得不合适的,张源自己也没有觉得不合适。
薛向东在101团乃至北库场站的威望太高了。
张源连忙回答,说,“天气会持续转好,不过今天差不多是维持不变的,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
“嗯,很好,你们气象部门的工作很重要的,能不能飞怎样飞,全看你们。”薛向东微微颌首道。
张源略苦涩笑,道,“薛团长,你不用担心,这种天气对李战来说真没有什么的。他在比这还要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飞行过,而且是多次,很有经验。”
“我是相信他的,否则不会支持他搞复杂气象作训。”薛向东言不由衷的样子很是憋屈。
“报告!洞幺出现了!”雷达员一声报告给所有人打入了振奋剂。
薛向东风一般过来站在了雷达员身后,杨锦山拿起送话器递给薛向东,后者呼叫李战,“洞幺洞幺,塔台呼叫,收到回答。”
“嗞嗞”的电磁干扰声中,李战的声音满镇定,道,“洞幺收到,雷达确认下我位置和姿态,我地平仪受干扰了,完毕。”
直读式陀螺地平仪在仪表台最显眼的中间位置,飞行员睁开眼睛就能看到那么直观。地平仪是指示机身俯仰和侧倾状态的仪表,极其重要。不管是二代机三代机乃至四代机,或者民航多么先进的客机,地平仪都是极其重要的指示装置。
不过,该装置的传感元件受到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是会产生较大误差值的。更何况,歼…7II所装备的地平仪其性能和可靠性已经不能和现在三代机上所装载的相比。
山区中磁场混乱,受到一些干扰很正常。
雷达员马上确认了01号战机的具体方位和姿态,薛向东向李战通报了相关的数据之后,指令道,“洞幺,保持航向高度,按计划返航,完毕。”
确认地平仪的确受到干扰出现了较大误差和滞后,李战不敢掉以轻心了。
他两侧看,能见度很低,这可不是好征兆了,他道,“塔台,我遭遇了大雾,申请上高度,完毕。”
“洞幺,上六千保持,到三十公里叫,完毕。”薛向东果然指令,他太高兴李战做了正确选择而不是一意孤行继续低空飞行。
“明白,上六千保持,三十公里好叫。”李战马上拉杆爬升。
山区大雾是战机杀手,能见度不足一公里,战机被团团雾气笼罩着,飞行员什么都看不见,可比乱流威胁多了。再加上地平仪因受到干扰而存在较大误差,一头扎山上去的几率直线飙升。
李战艺高人胆大不代表他脑子抽筋活得不耐烦。
再一次向上穿过云层上到六千,几乎是贴着云层的顶端飞行了,他四处看,没有看到三十公里地标小北库峰。所谓三十公里地标,是指当你到达该地标上空,距离北库场站为约三十公里。小北库峰是北库主峰东北方向的第二高峰次主峰,海拔高度四千米出头,也就是说,小北库峰的峰顶应该是冒出云层一些才对。
云层又发生了变化,遮盖住了小北库峰。
无奈之下,李战只能报告塔台后重新下高度,好在当他回到云层之下的时候,已经过了大雾区域。李战不断地和塔台沟通,确认自己的位置确认场站的位置。饶是他对本地区的地表地形滚瓜烂熟,在如此气象如此能见度下,也是近乎抓瞎的份。
李战不由的暗暗想着,一定要想办法搞个便携式定位装置,实在不行就买民用的GPS定位仪!
他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具体方位,有地标或者能看见地标的时候还好,可除此之外就是睁眼瞎了。
不是有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吗?
未来什么都会有的,可不是现在。至少开过歼…7和歼…8的李战很清楚,这两款机型上并无搭载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包括歼…8FR战术侦察机。必须要通过地面雷达来确认自己的方位,无论是前往作战空域还是返场,都离不开地面指挥所的引导。
可以这么说,上了天的歼…7II一旦失去和地面失去联系,那就是瞎了眼睛的苍蝇,只能乱几把飞。这就是雷达失去01号战机的踪迹后,薛向东等人如此紧张的原因。
进入了2010年的中国空军一些部队过得比常人想象中艰难。
看见了小北库峰后,李战马上进行了报告,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的盆地,地平仪恢复如常后,也就不担心会撞山了,哪怕他再一次进入了能见度极低的小雪天气之中。
李战足足转了三圈才看到跑道,好在气象台上安装的大功率探照灯的穿透力足够强,不然李战要找到机场还是要费一番工夫的。此时在云层之下,放眼望去一片灰蒙蒙,尽管已经不复起飞时的黑暗,能见度却依然的非常差。
“塔台,我下起落架了,准备三转弯。”李战报告道。
塔台里,薛向东看向观察员,那上等兵举着望远镜急急忙忙地找呀找,哆嗦着大声报告,“报告!我看不到起落架啊!”
薛向东猛地朝外看去,能见度估计一公里不到,能看见三转弯的01号战机航灯在闪烁,但是根本看不清楚起落架的状态。
“洞幺,我看不到你起落架,通场一次,注意高度速度。”薛向东果断下达了新的指令。
李战回答,“明白,通场一次。”
通场是为了让塔台确认的他起落架正常放下,这方面李战是不敢逞能的。或者说他心里多少有了一些阴影。
很稳当的通场,而且是尽量的靠近塔台,于是整架战机一览无遗了。
前后起落架都已经正常放下,薛向东松了口气,给李战下达了可以降落的指令,李战稍稍上了一点高度,掉个头回来,稳稳当当的着落。
夜航和低能见度气象下的训练,降落都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对这些二代老机来说。只要你找到机场看到跑道,一定程度上这个科目就算是及格的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有两大门槛,第一是从甲板上起飞,第二是降落在甲板上,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夜航,难度系数直线飙升。简单地说,能随心所欲在飞行甲板上起降的飞行员,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全军航空兵部队的一等一的王牌。
一路有惊无险,李战亲自操刀的雨雪大雾天气下的作战训练宣告成功。
………………………………
第118章 北指来电
天色又亮了一些,能见度却是没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过其他数据倒是趋于正常了。
低能见度环境下飞行很考验飞行员心理素质。
李战来到了塔台,准备亲自指挥韩红军和李梓辛的训练。
和薛向东、杨锦山就着航图重新调整了飞行路线,避开了山区的大雾区域,调整了进入和撤出的高度,总之一切按照稳妥的来。这些既是薛向东的意思也是李战的意思,李战没有盲目坚持他从严从难的原则,因为他刚刚切身体会到驾驶着老旧战机在等同气象条件下的真实处境。
连训练基地的歼教…7都比歼…7II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