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战隼-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机有仰角,在左倾约三十度的时候基本上无限逼近了飞行包线。李战使用了最简单粗暴也是最冒险的方式脱离了危险的境地,在距离地面三十多米的空中,他居然顺着战机左倾的趋势做了了滚筒爬升动作!
歼…11B的单边翼展都十几米了,远远看过去01号歼…11B的左翼翼尖几乎触碰到了地面。
而最让人抓狂的是,在他们看来,01号歼…11B是强烈的侧风吹翻了而不是李战顺着翻转的趋势做的滚筒。
01号歼…11本快速滚转着以约四十五度的仰角在大雨之中像是线膛炮打出去的炮弹一样射向厚厚云层遮盖住的高空。
“很棒,非常棒,拉杆小王子非常棒!”安德烈夫科斯基一口气松了下来,竖起两个大拇指激动地赞道。
方成河等人也被吓得有些出汗了,感慨着说,“安德烈夫上校,我们的飞行员基本都能够在恶劣天气下进行起降。”
这个话是没毛病的,恶劣天气也分等级,有些天气能有些天气不能。但是此时此刻说这个话别人下意识的认为其他飞行员都能够像拉杆小王子这样在此时此刻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起飞。
个中心思毛子上校没感悟出来,正如他们喜欢喝的伏特加,倒不如说是某种酒精,完全没有中国白酒包罗万象的味道。
李战全程加力爬升一直到上到了六千多米高度才穿透了云层,迎来了炙热的太阳光。云层上下无疑是两个世界,六千米以上的空域层气流趋于平稳,再往上到一万米就是最平稳的平流层了。不过他们只能在七千米以下活动,以上是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航路。
李战面临的困难还在后头,确切地说是他和唐磊磊的共同困难。他和唐磊磊两架作为攻击机群沿北库山脉向西突防,聂剑锋和韩红军两架协同俄军两架战机作为空中掩护分队和瓦西里驾驶的Su…35进行空战对抗模拟争夺制空权。
迅速与在高空盘旋等待的唐磊磊编队之后,马上接到了塔台下达的命令。
低空突防意味着要下到低空,面临着的是北库山脉更加复杂的气象条件。李战应该考虑是否选择从北库山脉的一侧进行突防,但上级给予的命令是要躲开Su…35的搜索。
也就是说,Su…35如果锁定了李战和唐磊磊,那么则意味着红军的进攻失败了。尽管是友好的协同性质的对抗演练,但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打赢。
行动开始的命令同时下达,李战带着唐磊磊一推杆一头扎进去了北库山脉之中。据称Su…35的新型机载雷达有极强的下视搜索能力。面对一种全新型号的战机李战不敢掉以轻心。
世界各国的大多数战机的优缺点、服役状况、装备数量等等这些信息是必须要掌握的。每一个月情报部门都会进行一次各类情报的通报,有时候是两次或者三次,通报的这里面内容很多,比如某国某型卫星什么时候要从哪里过境,建议部队要采取哪些措施,诸如此类。
Su…35的的历史太复杂了,而且有多种说法,连沈霍伊的人有时候也搞不清楚毛子在搞什么。
基层飞行员的了解就更有限且存在更大偏差了。
一开始李战以为Su…35是名噪一时以超机动能力一鸣惊人且因为只有一架原型机而被称为“孤独勇士”的711号Su…37,结果在确定Su…35无鸭翼之后才发现原来Su…35另有其机。
过去一段时间里,李战从胡文兵那边偶尔听说过几句与Su…35相关的话,无非是要采购这款战机,然后早就开始了的谈判现在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初和俄就采购Su…35战斗机进行谈判的时候国产四代机的首飞还没时间表呢,甚至上层根本就没有想到成洛马这么快就把四代机搞出来了。可见成洛马这一炮打得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结果就是空军对Su…35的兴趣就骤减了,有四代机了我要什么自行车。中方这边的兴趣骤减,苏霍伊就着急了,这不逮着机会就把原型机派过来现场演示还极力邀请能够代表广大基层飞行员的李战进行试驾,其目的不言而喻。
然而归根结底李战是不清楚Su…35的性能的。
因此他不得不采取保守战术。
而此时的保守战术就是冒险战术——你不知道对方的机载雷达性能那么你只能把最极限的能力发挥出来。瓦西里说Su…35的机载雷达有一百多公里的下视探测距离,甭管他是不是吹嘘此时此刻李战都必须当成是真的。
于是,他和唐磊磊一步到位扎进了北库山脉的峡谷里去了,干脆利落的从任何雷达的眼前消失了。
“咦?战没有起飞吗?我看不到他。”瓦西里在西边掉头之后打开了机载雷达,在三百公里外扫描一圈后发现少了两个目标,当即发出了良心拷问。
塔台里方成河等人不由的露出了微笑。
PS:打全名有问题吗?各位沙雕大队飞行员。
………………………………
假条
今天看了一天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历程看入迷了,请一天假。
………………………………
第361章 一不小心又创了个纪录
李战和唐磊磊自始自终都没有在瓦西里的雷达显示屏上面出现过,不但如此,地面所有的雷达也都没能探测到他们所驾驶的两架战机。后者是见怪不怪的了。以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要紧张一下子,比如27号雷达站,自从李战搞了他们一下,后面鹰隼大队又开始搞低空突防训练的高强度,一直到低空突防成为了鹰隼大队的成名绝招,地面雷达部队对于北库场站的战机时常失踪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前提是无线电联络没有中断。
俄方飞行员大多听不懂中方内部的无线电交流,而在联合通讯的时候双方使用的都是标准战术英语,瓦西里在知道李战不但起飞了而且还钻进了山区低空突防,他是怎么都难以置信。
他驾驶的Su…35战机尽管有着先进的作战决策系统辅助,可并不能也不会接入北库战术情报中心的端口,他只能通过塔台来获取最新的天气情况。结果就是低空的气象条件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最低作战气象,而且那还是山区。
瓦西里非常清楚要躲过Su…35战机新型机载雷达的探测绝非易事,至少他并不相信李战的双机编队是进入了北库山脉的峡谷——如此气象条件在山区峡谷里低空穿行与找死没有很大区别。
能见度不到五公里,对于空速动则数百公里每小时的战机来说,五公里的距离就是一眨眼之间,不但要求飞行员有极快速的反应能力,还对战机的性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可是实际上真的那么艰难吗?
李战和唐磊磊此时轻车熟路的样子是会让瓦西里等人吃惊的。能见度低不是问题,气流复杂不是问题,皆因对北库山脉峡谷再熟悉不过了——闭着眼睛都能飞过去。
据不完全统计,鹰隼大队穿越北库山脉峡谷的次数迄今为止超出一千三百余架次,人均穿越架次是四十多架次。越是骨干穿越的次数就越多。北库山脉是鹰隼大队的主要训练区域,长达五十多公里的北库峡谷则是重点训练区域。
就好比步兵部队在野外物色开辟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路线,五十多公里长的北库峡谷就是鹰隼大队乃至101旅飞行员们的“五公里武装越野”,是所有科目中最硬的训练科目。
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以穿越北库峡谷的成绩来论英雄。
当年驾驶歼…7乙型战机尚且能够在低气象条件下在北库峡谷跑出了好成绩,后面开低空飞行性能好一些的歼…7E甚至都躲过了道尔营的两批四枚导弹攻击,眼前这点情况对李战来说甚至都没有刚才的起飞困难。
唐磊磊也是一把好手,他们曾经多次在能见度比现在更差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过穿越北库峡谷低空突防训练。
以27号雷达站的几个对空警戒部门全程搜索不到。
以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空速在峡谷里穿行,两架战机画出了一道千曲百折的飞行路线。他们的最低飞行高度达到了二十余米,稍稍侧倾大一些翼尖就会戳在山上。
高空的模拟作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使用的是高度差空战对抗演练,因此唯一有看头的是打击分队的低空突防。恰恰打击分队这边做到了极致,完全的脱离了空地雷达的探测,以至于不管是塔台还是模拟蓝军的瓦西里都无法掌握打击分队的痕迹,也就无从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知道的。
塔台通报打击分队顺利完成了打击任务返场降落的时候,瓦西里和他的战友们还处于发懵状态——怎么就结束了呢?
难道中国佬弄虚作假了?
不管如何,瓦西里等人降落的时候天气大变,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变成了云开雾阳光普照。李战和唐磊磊降落的时候还是大风大雨,十几分钟后瓦西里等人降落的时候已经是风平雨停,叫人着实是哭笑不得。
战机归位,李战提着飞行头盔站在停机坪边上,面带微笑地等着瓦西里从Su…35上下来后迫不及待地大步走过来。
“战,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相信你们起飞并且执行了任务了。但你是怎么做到的?北库山区的气象条件已经超出可最低允许值,你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完全没有被雷达搜索到。”瓦西里语速很快的自相矛盾的说道。
李战看了眼身边的唐磊磊,笑着说,“上校,我们对北库峡谷很熟悉,非常非常熟悉,实际上那里是我们日常训练的路线,我们经常在夜间进行穿越峡谷训练,能见度不是问题,而我们的歼十一B有更好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在准确地形数据与飞行数据修正系统的辅助下,我们遇到的困难并不算多。”
“地形数据与飞行数据修正系统……”瓦西里低声念着这个明显生生造出来的专业词组。
李战笑着转移话题,说,“瓦西里上校,飞行参数晚上下午就能出来,届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分析讨论,我们很希望就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相关问题向你们进行学习啊。”
“一哥,记者来了。”唐磊磊摆头看了眼,低声说了一句。
李战向瓦西里告了个歉后对唐磊磊说,“你应付他们,我先撤。”
“明白。”
李战提着飞行头盔大步走了,绕过几架战机后,裴磊驾车过来接应,上了车就直奔内场,避开了记者的采访。和外军进行军事交流搞协同训练规模很小规格很低但是很重要,免不了要上七点整新闻的简讯的。
只不过李战依然还没有到抛头露面的时候。
回到内场解除了武装,李战跑去饭堂吃了个间餐后就直接去了飞参判读室。新型战机导出飞参的速度很快,李战还没到飞参数据已经从外场送了过来,技术参谋马上就开始了工作。下午双方要进行分析讨论,飞参数据的判读是重要的讨论依据。
李战就坐在航技科刘科长的办公室里等。
刘科长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牌子硬得很,四十多岁的人扛着大校军衔副师级,职务却只是个小科长。空军航空兵部队是技术性极强的军兵种,一堆一堆的校官大多还没职务。
一些步兵旅有三位正师级干部,除了旅长和政委,第三位是旅医院院长。101旅的正师级干部就多了,只不过有职务的就那么几位。
“小李,你起飞的录像要不要看看?”刘科长给李战倒了杯茶后战机点了烟抽起来。
李战老实不客气的拿刘科长的兰州也点了根,抽了一口有一些晕乎乎的感觉超爽,说,“看看看看,差点没飞起来了。”
就跟刘科长往摆在办公桌上的电脑显示屏那边去,刘科长打开了架设在塔台上的高清摄像仪拍摄的视频,笑呵呵的说,“你又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十分钟里的气象条件是绝对禁止飞行的,你真飞起来了。”
李战认真看着。
他的01号歼…11B像是喝了三斤半六十三度酒精后的汉子摇摇晃晃的在跑道上空十来米的高度机头朝着东北方向航向却是朝着正北飞行着,叫人看了都有冲过去扶住跑道的冲动。
突然一阵强侧风来袭,战机像遭遇了十二级海况的小舟一般向左翼倾斜,幅度瞬间超过了三十度眼看着就要突破飞行包线摔下来,可如同有强有力臂弯扶住一样愣是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
最后的场景就是01号歼…11B顺着趋势滚转着爬升远去了,只留下一道潇洒的残影在朦胧的天色之中逐渐隐去。
坐在座舱里是一个感觉,从外部视角去看又是一个感觉,李战看了之后都不由的屏气凝神一颗心高高的悬了起来。一如疾驰在山路上的汽车,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道路还九曲十八弯拢共就能容一个车行驶,开车的兴奋激动来劲,坐车的害怕得恨不得一个小时拉三回尿。
“惊险啊!”李战感叹着说。
刘科长叹了口气说道,“自从你来了我们的底限就在不断的被拉低,已经超出了大纲的最低要求了。”
“刘科,看你这话说的,不断突破极限才能进步啊。不过就今天的气象,还真吓我一身冷汗。”李战实诚地说。
刘科长说,“新旅长蛮有魄力。”
换个人的话,当时的情况肯定会让李战推迟起飞或者干脆取消掉。可是方成河却不,这位一线飞行员出身,干过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训练基地参谋长、师参谋长,半路上转政工干了师政治委员,两三年的光景平调过来担任旅长,纵观他的履历都是和飞行有关和作战有关,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干部。
01号歼…11B的座舱里坐着的是李战,因此方成河一点也没有犹豫,非要露一手让毛子们瞧瞧,而且他坚信李战一定可以,因为李战说他可以。
李战说可以做到的事情迄今为止还没有食言过。
这是方成河基于对李战的充分了解而形成的强大信任感,换个人绝对做不到,哪怕是牺牲了的薛向东都做不到给予李战完全的信任。
李战说,“方旅长也是个狠人。大家听说他在二师是干政委的都以为是政工干部了,实际上方旅长军事作战指挥经验以及飞行经验等等都在二师师长齐宏之上,正儿八经的老飞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刘科长显然不知,他们这些天天窝在室内搞技术分析的连接受小道消息的速度都比别人慢。
“科长,结果出来了,李大队长他们的。”有个戴眼镜的上尉送过来判读结果,笑着和李战打了个招呼。
李战经常往飞参判读室扎,早都和这边的人混熟了。
刘科长叼着烟浏览了一遍后递给李战,“与上次的时间查不太多,不到一分钟,但是综合分析下来可以确定你又飞了一个新标准出来了。”
好像大家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或者说已经麻木了。往前倒退两年,团里也好师里也罢,别说飞出超出大纲一倍的标准,就是搞了个大纲的优秀标准那都是起码给团嘉奖甚至师嘉奖的。
可是现在呢,飞出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是基本,想要嘉奖或者立功那得更高的标准。比如打地靶,你能把全部炮弹都打进靶圈里那才有吹嘘的资本,而这个标准已经倍于大纲要求的优秀标准了。
李战看了结果后,皱眉说道,“只是快了几十秒钟,算不上新标准。”
“你得把气象这方面的因素算进去。”刘科长拿过来气象台传来的天气数据递给李战,说,“北库峡谷的气象是这么多次穿越飞行以来最恶劣的。这种情况下你还能比以往最好的成绩快四十七秒,这个成绩非常好了。”
说的是从进入峡谷到出峡谷的飞行时间。峡谷的环境提出了很严格的研制,不是你想飞多快就飞多块。当初李战开歼…7E制定科目标准的时候做过极限飞行,结果在改装了Su…27之后,当时冒巨大危险飞出来的极限数据被Su…27轻轻松松地突破了。
今天李战又在这个基础上缩短了四十七秒。
四十七秒的意义非常大,意味着在作战中可以提前四十七秒展开攻击,也就多了四十七秒的主动时间。在以分钟作为计量单位的现代空战中,四十七秒也许就是影响一场战斗胜负的时间。
“唐磊磊的呢?他就在我后半球几公里的位置,非常近。”李战问。
技术上尉说,“唐中队的数据也很漂亮,只比你慢了十五秒。”
这一下李战高兴了,“也就是说我大队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鹰隼大队的飞行员们能力如何恐怕飞参判读室这里的人是最清楚的,他们隔三差五就要给鹰隼大队的飞参做判读分析,从开始到现在,飞行参数描绘出来的是一幅鹰隼大队成长的数据图,很震撼人心的不断向上向人机极限奋进的数据展示图。
因此他们也是最不会为鹰隼大队的优异表现感到诧异的,因为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满意了吧,你可以好好的向俄罗斯人吹嘘了。”刘科长笑道。
李战笑着说,“我还真的没怎么在意他们的感受,而且我也不太愿意把我们的真实战斗力暴露给外军。”
愣了一下,刘科长猛地一拍脑袋,“搞技术搞傻了。”
李战嘿嘿笑着把手里的报告递给刘科长,“报告要上会讨论分析的,所以,刘科,你再给出一份报告,按照大纲的标准来,合适一些的。”
刘科长瞬间明白了李战的意思,顿时呵呵笑,“包我身上。”
这才是李战着急忙活跑飞参判读室来的目的。
………………………………
第362章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讨论分析会当然只是形式,电视台的摄像机就架在那里,讨论内容就是比大胡话怎么简略怎么来,打发走采访组后双方谈的也是一些辞令性的对话。
中方不会拿实质性的战术出来讨论,俄方也不会,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历来的军事交流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谁都不会拿真的出来秀。表面上的武器装备甚至都有所保留,遑论部队的战术作战能力。
讨论分析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
上午十点出头大家就都来到了外场停机坪那里,接下来就是最轻松也是最后一个环节了——自由交流。无非就是你开开我的飞机我飞飞你的战机,每一次军事交流活动都少不了这样的活动。
俄军的Su…27UB和我方的歼…11BS已经准备好了,安德烈夫科斯基要试一试歼…11BS,我方开一开他们自用的Su…27双座战斗教练机,当然派出的是李战。每架战机都有后舱飞行员以防万一。我方派出的是聂剑锋,俄方派出的是瓦西里。
可见瓦西里不只是厂家试飞员这么简单,他在俄空军里一定还要不低的职务。
双方按照仪式交流握手,采访组的摄像机拍摄着高清相机拍摄着,都是今晚军事报道的素材。摄像师们都被告知拍到李大队长的时候一定要给模糊的远镜头。部队规矩多大家都知道因此不难理解。
瓦西里看过歼…11B的座舱,登机的时候不无羡慕地对李战说,“战,你们的苏两七航电系统比我们要先进很多,真的很厉害。”
“时代在发展,苏两七毕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而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歼十一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产品,前后有着二三十年的时间差,技术。asxs。高了很多,性能更加先进是必然的。”李战笑着说道。
瓦西里习惯性地忽略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词眼,扶着座舱边缘对迈腿坐进前舱的李战说,“你们的四代机很漂亮,有闪电二的影子,不知道与我们的苏五七相比如何。”
(F…22A,北约代号“闪电||”)
李战回头笑道,“很遗憾,我也仅在电视报道上见过四代机,不过我认为整体的作战性能是要比美国人的闪电要强悍的。”
几个月前包括李战在内的大部分中国空军飞行员是不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自从四代机出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来接受事实,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自信心越发强大了,普遍有强烈的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是属于中国人的,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李战笑着反问了一句,“哦,顺便问一下,瓦西里上校你认为苏五七是四代机吗?”
一句话把瓦西里给问住了。
Su…57是拍偏的Su…27,也许是准四代机,但绝不算真正的四代机。单单是隐身性能就把Su…57冠于四代机前缀的路给堵死了。
然而,尽管已经家道中落二十余年,可红色苏联那庞大的遗产当真就完全落伍了吗?Su…57真的如同甚嚣尘上的“Su…27加强版”评价那般不堪吗?
这些同样是要打一个疑问的。
至少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依然是我们所不及的,他们的整体设计能力也是我们暂时比不上的。
“也许我应该应聘到沈霍伊工作。”瓦西里坐在弹射座椅上一遍接上氧气面罩插上无线电借口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李战笑着说,“欢迎,甚至我可以提供帮助。”
当然是大好事,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我们都会敞开大门热烈欢迎。
几句闲话下来,塔台下达了准备起飞的命令。聂剑锋和安德烈夫科斯基驾驶的歼…11BS先起飞,李战操纵这架服役时间肯定超过十年的Su…27UB在滑行道一侧等候。
和已经拉进了仓库里等候拆解的Su…27UBK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座舱的成色要更加的糟糕。一个庞然大物曾经的辉煌历史似乎就在斑驳了的仪表台上。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就交给我吧。”
李战深深呼吸一口滑行到了起飞线,前方是爬升拉高的歼…11BS。
“战,你是老手,所以全程你来吧。”瓦西里说,干脆抱起了胳膊看起了风景来,想到什么似的,问,“战,他们叫你拉杆小王子,这是你的无线电代号吗,是什么意思?”
“喜欢开飞机的意思。”
李战笑道,“嗯,就是,瓦西里上校,我的驾驶风格比较激进,你要系好安全带,哈哈。”
“瓦西里是试飞员。”瓦西里也哈哈笑道,更加的放松了。
塔台指令下来,李战踩死刹车,随即狞笑着说了一句“献丑了”的同时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
三秒钟之后。
“轰!”
我的发?
应急救援分队的反应速度比座舱里的两个人都要快,李战和瓦西里还懵乎着的时候,消防车什么的就拉着急促的警笛声冲了过来,随即是塔台急促的呼叫:“李战你发动机着火了!”
前后不过两秒钟。
直到这个时候李战才把刚才战机突然的剧烈震动和塔台的呼叫联系起来,他的第一个动作是收油门第二个动作是打开了座舱盖。瓦西里也非常的沉着冷静,座舱盖打开后他马上向后看,只能看到发动机位置滚滚浓烟冒了出来。
登机梯车来得很快,连忙的架上去了。
李战不由分说的让瓦西里先下他随后再下,一直撤离到跑道边上的安全距离,看着消防车铺天盖地的往发动机舱那里喷泡沫水。李战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飞机是飞不回去了。
怎么就着火冒烟了呢?
而且还是两发。
仔细看了看,李战震惊地发现居然还出现了一些小爆炸。
毛子战机平时的维护保障工作干得也太糙了吧?我只是油门到底开个加力而已啊,很正常的紧急起飞动作啊!
不由的李战心里有些慌张了,毕竟开加力起飞是他的选择而不是上级要求的,本想给俄军的同行们露一手的,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咦不是,这不是我们的飞机,应该是俄军把后勤短板给露了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没理由起飞开个加力两发会爆炸起火的。
紧急处置速度非常快,比往常都要快很多。既是两军交流又是要动枪动炮的,各种预案齐全得很。不多时李战和瓦西里就被通勤车送回了内场,刚刚起飞的聂剑锋和安德烈夫科斯基也被紧急叫了回来。双方马上开始协商开始调查事故原因。这些却是飞行员办不上忙的了。
不管调查结果如何,俄军这架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废了是既成事实了。
当天晚上调查结果就出来了,方成河过来找李战,把调查报告递给依然是一头雾水的李战,说,“你开什么加力呢,他们的飞机在保养方面本来就要打一个折扣,你还搞这样激烈的动作。”
“旅长,只是开个加力而已,哪次紧急起飞不是这样干的?程序不就是这么要求的吗?”李战苦笑着摇头翻开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很详细,仅仅一个下午就做了这么多工作可见上级非常重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飞行员违规操纵导致的爆炸起火,责任就全在自己这边了。李战直接结论,顿时松了口气。
原来毛子那架Su…27UB的动力系统本身就有毛病,骤然大量供油的情况下隐患就冒出来继而形成了火灾,小爆炸则是因为混合气体引起的。归根结底是动力系统的检修保障没做到位。
“俄方认可了调查结果,更加详细的调查等上面的专业调查人员到了再展开。”方成河说。
李战松口气笑道,“这才符合逻辑,没理由开个加力就爆炸起火。得亏没起飞,如果起飞了再来这么一下谁受得了。”
“是啊,太危险了。”方成河叹气摇头,“俄军的装备保养的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们自己带了保障人员,用的是咱们的保障设备。”
李战说,“还有咱们事?”
“毕竟是在咱们这里出的事故。”方成河说,“上级的意思是给他们换两个发动机,修好了再让他们开会去。”
李战顿时无语了,苦着脸说,“不是我们的责任还赔他们发动机,我发动机都不够用呢。”
方成河说,“前面苏两七拆下来的不是有一部分还能用吗,一样的型号,你拿出两个来给他们换上。”
“旅长这不行啊。”李战皱着眉头。
这是方成河来找李战的目的。
鹰隼大队淘汰掉的那批Su…27拆下来的配件全部作为后备航材划入了大队自己的航材库里,包括发动机。Su…27的机体寿命到了,但是有好几个发动机的寿命还有不少,都是比较珍贵的航材。
方成河是可以直接下命令的,堂堂旅长用不着和一小小的大队长商量,但是李战不是一般的大队长。若是把关系搞成齐宏和李战那样,刚上任的方成河想要干点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都说你开飞机费发动机,我之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