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战隼-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抗虫害的时候,所有战机都是满油满挂载最大重量起飞,那开起来跟开百十吨重卡没什么区别。

    “洞两,情报交互系统开启了。”塔台多了个岗位——情报员,基本是张特担任,主要是维持北库战情交互中心和各个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通讯情报交互。

    老虎分队使用了手持式终端,与战机、地面中心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信息通讯链条。老虎分队通过该链条向战机发送目标方位参数,在机载雷达无法探测到地面目标的情况下,目标方位参数可以通过预置的方式由飞行员输入导弹导引头。

    如果出现空中目标就只能依靠地面雷达站引导战机进行攻击了,这是没有空中预警指挥平台的无奈之举。

    此次使用战术情报交互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对地实弹射击的顺利,空地协同作战情况下,对地攻击由老虎分队这边提供目标信息,因此需要畅通的空地通讯来进行保障。

    李战终于摆脱了卫星电话,一边开战斗机一边打手机的画面的确不太和谐。不过作为最后手段,李战和聂剑锋还是带上了卫星电话……

    “洞拐,接受目标信息。”薛向东得到张特的报告后,马上指令聂剑锋。

    聂剑锋操作着如同低配车加装的大尺寸彩色显示屏的战术情报交互系统终端,把模式调整到“作战”,开启了自动接受战术情报功能。很快,从老虎分队那边传来的目标信息就呈现在他的眼前。

    “确认目标信息,随时可以载入,完毕。”聂剑锋核对确认目标信息完整,向塔台报告。

    薛向东回答,“等候指令。洞两洞拐,调整航向270,高度8000,完毕。”

    “明白!”

    双机编队马上爬升,机头迅速指向正西,保持每小时九百公里的速度疾飞。

    半个小时后,李战报告,“塔台,我们进入四号地区了,雷达确认一下,完毕。”

    “雷达确认,继续保持,完毕。”薛向东看着雷达显示屏说。

    “洞两明白。”

    戴着氧气面罩的往下看,底下没有云层遮挡,能够看到一片贫瘠至金黄的土地,斑斑点点的阴影是光秃秃的山丘沟壑形成的,大量的天然洞穴分布其中,再有的就是一小片一下片的白点,那是山顶未消融的积雪。让人谈之色变的四号地区到了。

    严寒、酷暑、风沙、暴风雪、龙卷风,这些两极分化的天气都能够在四号地区遇上,因此被天气学家称为研究素材的宝库,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可怕之处远超四号公路途径的无人区。

    非必要人员绝不进入这片区域。除西边的边境线日常巡逻边控之外,过去许多年里部队基本不在这里进行训练。随着反恐形势的变化,武警部队开始挑战极限捶打部队极端天气地形下的作战能力,因此才慢慢把这里开辟为天然的练兵场。

    武警也蛮苦的。

    “洞拐,解散编队,我掩护你。”

    李战晃了晃翅膀,向左脱离编队后拉平持续上高度。

    “洞两,你上高度一万二,保持戒备,完毕。”薛向东命令道。

    因为部队要训练,这边的空域已经化为禁飞区了,民航的航线航路全部要绕过这里,且不能从西边进入。不然李战的导弹打出去打中谁真不好说。

    “洞两收到,高度一万二戒备,完毕。”

    李战迅速爬升到海高一万两千米高度,恢复平飞后开始放慢了空速继续向西飞为聂剑锋的攻击提供掩护。

    根据老虎分队的要求,聂剑锋准时进入攻击区域。

    薛向东一直在掐着时间,塔台的气氛非常的凝重。这是101旅第一次和陆军电侦部门武力侦察部队搞空地协同作战,与常规的空地协同作战有很大的区别。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几率极低,但低烈度小规模作战行动会越来越多。

    101旅注入了李战先进务实的作战理念,成为了军事改革的排头兵,方方面面都要力争走在前头。与地面小规模特种作战部队协同作战应该怎么打,如何支援地面低烈度小规模军事行动显然是必定要进行的全新科目。

    “洞拐,载入目标数据。”薛向东下达了指令。

    聂剑锋开始把战术情报交互终端显示出来的目标数据通过座舱的武器控制面板用手打的方式进行输入,耗费了不少时间。战术情报交互终端是后期粗暴加装的,没能和战机的航电系统融为一体,因此需要飞行员进行繁琐的手工输入。理想中的状态是一键输入——选定目标,确定,数据自动载入,摁下发射按钮,剩下的交给时间。

    “目标数据载入完毕,完毕。”聂剑锋报告。

    薛向东命令,“两发连射!”

    “两发连射!”聂剑锋摁下发射按钮,两枚防区外精确攻击弹药脱离挂架,火箭助推器工作,推动弹药向目标疾驰而去……


………………………………

第320章 最高速度飙起来(白银盟加更1/10)

    两枚防区外精确攻击弹药飞向目标,老虎分队很快反馈目标毁伤效果,聂剑锋转入空中待命。

    根据作战方案,空中打击清除了对地面分队威胁最大的目标后,地面分队继续执行解救任务。此时他们已经向关押飞行员的地点进行渗透。

    还没几分钟,老虎分队请求空中火力支援的信息再一次通过战术情报交互中心传到了聂剑锋这边来。这一次要打击的面目标,他决定使用五百公斤的制导炸弹。两枚该型炸弹的战斗部装药量达到了一吨……

    这是现役航弹中最大最重的一种,全部都是库存货。军工部门研制了制导套装,把这些大家伙无导的大家伙给改造成了具有惯性制导并且带一双小翅膀可以滑翔飞行的制导炸弹。

    “洞拐发射,洞拐两连发!”

    聂剑锋切换了弹药后,摁下发射摁钮,左翼那枚制导炸弹先脱离挂架,战机明显的猛地往左翼沉了沉,聂剑锋连忙蹬舵操杆保持战机姿态。制导炸弹自由落体往下掉几十米,折叠双翼展出,顿时提供了足够的升力,自由落体变成了滑翔飞行,在惯性制导系统的作用下向目标飞去。

    这个时候聂剑锋再扔下第二枚。

    两枚大家伙径直的往目标飞翔过去。打击面目标对精度的要求不高,比如打击敌军的兵营、固定雷达站、永固式防空阵地、电站、水库、油库等等固定面目标,要的是大威力炸弹,使用精确打击弹药不划算且效果不见得更好。

    聂剑锋往西飞了一会儿,能够看到远处地面扬起滚滚的浓烟。那里无疑是目标了,两枚重型炸弹命中了。

    老虎分队反馈回来的毁伤效果很不错,这让聂剑锋重重松了一口气。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航火是用来近距战场支援的,如果老虎分队需要的话。所以他还得滞空待命。

    聂剑锋判断,老虎分队还要请求火力支持。在有空中支持的情况下,任何一支地面部队的指挥员都绝对会优先选择请空中火力对目标进行摧毁。他们的任务是解救人质,渗透过程中要做到不暴露。打击敌人不是目的,把人救出来才是根本。解救任务比打击任务的难度系数要高得多。

    高空上,李战以固定间隔时间开启机载雷达扫描正西方向,为聂剑锋提供掩护。谁开雷达谁就是靶子,但要进行警戒就必须要开启雷达。战机打开机载雷达就好像黑暗中打开了手电筒一样,位置彻底暴露在敌军面前。这正是目的,蓝军起飞战机进行防空的话,首先看到的绝对是辐射源最大的李战,而雷达静默状态的聂剑锋可以从容的脱离战场或者继续对地打击。

    这是第一次执行掩护任务,李战不敢掉以轻心。

    实兵实弹对抗演练任务里面讲得很清楚,蓝军会起飞高性能靶机。部队行文通常直接简洁,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名词前面添加修饰词,如果出现修饰词说明这是一个要强调提醒注意的重点。

    高性能应该怎么理解?是有明确说明的——高性能意味着着比我军现役大部分战机都要先进。

    聂剑锋如果被蓝军的高性能靶机击落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虎分队显然进展颇为顺利,聂剑锋还有航火和机炮,但是二十分钟过去了老虎分队也没有请求火力支持。在燃油下降到规定返航值之前,聂剑锋还在滞空待命。

    “洞两!目标升空!准备发射!”塔台突然呼叫李战。

    李战浑身一震,马上回答:“洞两收到!”

    “高性能靶机一批两架!目标参数传输中!马上载入!”薛向东的声音非常的急促。

    李战的雷达什么都看不到。

    毫无疑问,目标在三百公里外,他的机载雷达根本够不着。目标参数显然是地面雷达站捕捉到并且传输过来的。如果没有战术情报交互系统,地面雷达捕捉到的目标信息只能依靠塔台指挥员口头进行通报和引导。现在李战可以从战术情报交互终端看到目标信息,一批两架。

    “洞两明白!载入目标数据!”李战迅速给导弹通电,把二目标的位置数据载入怪物空弹的导引头里。

    主被动联合制导导引头,同时具备红外制动、电视制导、指令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也就是说,尘世间没有什么飞行器是怪物导弹识别不了打不了的。

    “标准远射程序!标准远射程度!”薛向东下达了发射命令。

    李战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保持六百多公里每小时空速在一万两千米高空飞行的战机被踹了一脚似的猛然朝前奔,速度即将到达每小时九百公里的时候,李战接连把两枚怪物导弹发射了出去。

    “两发连射!两发连射!”

    战机轻快了不少,继续向前加速,不到十秒钟超过了音速。如果是以往的话,李战会关掉加力保持一倍多点音速飞行,等速度出现疲态了再开加力,如此反复交替做超音速飞行。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他整个人被压在座椅上承受着战机持续加速的过载,突然周遭安静了下来,于是他不用去看空速表都能知道已经超音速了——声音全被甩到了身后哪里还有噪音……

    亚音速飞行的时候耳边轰隆隆的,超音速飞行安静许多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通过机体传来的声音,比如风噪,比如发动机高工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这些是能听到的。战机向外界发出的声音,座舱里的飞行员是听不到的。李战喜欢飙超音速也有喜欢座舱安静一些这么一个次要因素。

    机载雷达持续工作着,开始那三十秒里李战还能从雷达显示屏里看到两个以高达五马赫速度飞行的怪物空弹,雷达波发射面积极少,然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理论上有最远一百五十公里探测距离的机载雷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空空导弹这一类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仅数十公里。

    很快李战的注意力就集中在飞行上了。

    一万两千米的高度,持续加力加速中的战机空速迅速飙升到一点八马赫,继而出现加速峰值,然后缓慢回落,但一直顽强的加速中。李战看到两翼极目之外的些许云朵居然在向后跑。往常同样距离的云是不动的,可见这一次飙极速所带来的全新的观感上的变化。

    su…27sk理论上的高空最大速度达到了二点三五马赫,那是两千八百公里每小时的高速了,可是那是无外挂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极速。现在翼下还有四枚空空导弹,李战不知道最终战机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速度。

    意外情况出现了,当规定的加力运行时间快到的时候,李战发现空速才爬到两千三百公里每小时,还不到二马赫。

    为了节约发动机寿命,能不开加力就不开加力,如果要开加力一定要按照规定时间来。运行时间超出了会加速消耗发动机的寿命。

    这也是大家说李战开飞机费发动机的原因——动不动就开加力飙超音速。

    李战犹豫了。

    我是保持加力呢还会先关掉再打开?

    思考了一秒钟,他决定什么也不干,保持发动机加力推进状态。

    机身颤抖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幅度也越来越大。李战没有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当初他开037号歼…7egg的时候,感觉飞机都要散架了抖动得操纵杆都开抓不住不也照样飙。他知道,飞机没那么不耐操。

    老毛子的东西粗糙是粗糙,但还算是皮实耐用。su…27sk就是战斗机中的ak…47,且能把玩一阵子也散不了。

    蓝军的防空阵地搜索雷达发现了李战,然后震惊地发现目标正在以一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速度狂飙。此时,02号su…27sk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两千五百公里每小时了!

    李战关掉了加力,因为他发现加速度已经基本没有了,再硬撑下去他很担心两发停车坐爱枫林晚。

    再一次,机翼下还挂着四枚空空导弹呢!

    鬼知道他是怎么在有挂载的情况下把速度飙到两马赫的!

    怪物导弹在卫星中继引导、地面站辅助引导下成功地看到了目标。那是两架模拟f…16布拉克战斗机的陆军模拟蓝军部队放飞的高性能靶机。他们在三百公里外的空域优哉游哉的巡弋,而且是在四号地区之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红军居然有射程高达三百公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

    当怪物空弹扑到三十多公里的位置且导引头的主动雷达开启确认目标信号完成锁定,模拟f…16布拉克战斗机的高性能靶机的雷达告警器奉命起来之后,他们先是不解,然而是惊恐。

    但是为时已晚了。

    怪物空弹的外部发动机脱落,主发动机点火启动,推动导弹迅速加速超过五马赫,继而第一级固体火箭脱离,第二级固体火箭点火,此时长达六米的怪物空弹居然变成了格斗导弹模样!

    能扛四十个g的过载,速度超过五马赫,距离拉近到了二十公里。

    尘世间没有任何飞行器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躲过怪物导弹的追杀了。

    李战紧赶慢赶终于也没赶上用机载雷达捕捉靶机,他也无法看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战场,只能在最后底线的位置放慢了速度,用机载雷达扫描前半球的空域——鬼影都没一个。

    说明靶机已经被击落了。

    这个结果让李战内心震撼不已。


………………………………

第320章 不是我左发故障(白银盟加更2/10)

    高性能靶机拥有几乎等同于模拟目标的性能,是很优秀的一款靶机。使用中距弹在中距离上进行狙杀,两发的命中率能过半就已经证明那是一款很优异的空空导弹。

    怪物空弹一发对一架居然全部打中了,而且是在三百公里外的超远距离上……

    李战猛地想起怪物空弹使用的是主被动引导模式,被动引导包括雷达辐射源引导,莫非是专门用来狙击敌方的预警机一类的重要空中目标的?

    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战场监视机、通讯中继机等等等等,这些空中目标被视为体系作战的支柱型目标,是空军作战的重要节点,一旦遭到打击,作战体系会遭到极大的破坏。

    如果是专门用力狙杀这些动辄躲在三四百公里外的大型空中目标的话,怪物空弹的性能倒也不算是过分。

    主要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二次点火技术太他妈牛逼了!那可是几十米长的航天火箭使用的技术啊!

    “洞两,我要俯冲攻击了,地面分队需要近距火力支援,完毕。”聂剑锋的呼叫把李战的思绪拉了回来。

    李战马上压坡度迅速下降高度,“洞两收到,我掩护你,完毕!”

    近距火力支援意味着聂剑锋要俯冲到低空使用航火或者机炮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地面分队急需火力压制敌人或者继续火力摧毁敌方目标的时候。

    老虎分队这个时候请求近距火力支援同时意味着他们已经和蓝军交上火了,就是不知道是否已经成功救出了飞行员。

    李战在三千米高度监视着空域掩护聂剑锋,后者看到了老虎分队指示的目标,开始俯冲传统手艺搞起来航空火箭弹一发发的射出去,不多时地面目标就陷入了一片火海。

    打中了什么鬼怎么还有殉爆了?

    聂剑锋来不及多想,确认最后一发航火出去之后,迅速拉起顺手就把加力给打开了。都是学李战的臭毛病,不开加力过不了日子。

    “洞拐快俯冲!俯冲!蓝军向你发射地空导弹了!”李战看见地面某处猛然冒出两点火光,非常的清晰,立马提醒聂剑锋。

    聂剑锋下意识的压杆,于是他翻了个错误。战机正在爬升中,猛然压杆很容易造成失速。不过他的反应不可谓不快,立马滚桶消耗掉俯仰角的能量,在失速边缘把战机救了回来,然后再一次紧急俯冲下到低空规避地空导弹。

    从这个一连串的动作能看出来,聂剑锋的实战经验还是欠缺了一些,遇突然情况处理不够顺畅。

    两发近程地空导弹在转弯追向聂剑锋的时候自爆了,看样子是性能不怎么的型号,十几个过载都扛不住。

    李战提着的那颗心放了下去,手上的动作却是没停的,压杆机头朝着出现火光的位置俯冲下去,一直俯冲到五百米,他切换机炮模式把全部三十毫米航炮弹均匀地撒在了那块灰蒙蒙的地面上。

    “轰!”

    巨大的爆炸声吓了李战一大跳,他赶紧的翻滚着转弯拉平,机腹差点就擦着某个较高的山包上的突出的岩石了。

    “老陆的模拟蓝军部队也够下本的,还放了炸药模拟命中效果,难为他们了。”李战忍不住说了一句。

    “塔台,我左发故障了,转速在掉,请求返航。”聂剑锋突然呼叫塔台。

    “洞两你怎么又故障?”薛向东没好气地说,都麻木了。

    李战冤枉道,“不是我左发故障,不是我!是洞拐!”

    薛向东猛地一愣,迅速回复,“洞拐马上返航!洞两你掩护!”

    “洞两明白!”李战调头寻找聂剑锋,很快在前面两点钟位置几百米高的位置看到了他,07号SU…27SK后面拖着一道黑烟。

    李战追上去仔细观察,呼叫聂剑锋,“洞拐,你左发在冒黑烟,赶紧检查一下是什么情况!”

    “转速在均匀往下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聂剑锋再一次启动了动力系统的自检程序,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故障。

    李战果断地说,“加油门上高度!”

    “明白,加油门上高度!”聂剑锋马上把油门杆推到底同时拉杆上高度。

    他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推进力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需要不断的蹬舵来保持直线飞行。

    李战想起了当时在二师他开歼…7E被雷劈发动机舱着火的那起险情,这里距离基地有几百公里,如果07号SU…27SK的发动机舱发生火灾,聂剑锋是无论如何都扛不到基地的。

    “洞拐,你还记得在二师我被雷劈发动机舱火灾那起险情吗?”李战沉声问道。

    塔台能够听到他们的对话,没有人因为这句话而发笑。要知道李战和聂剑锋可是在四号地区上空啊,要是坠机的话,老虎分队又有活干了。

    李战没有等聂剑锋回答,说道,“洞拐,我建议你关闭左发。”

    左发没有停车只是转速在均匀下降,说明发动机依然在工作,是能够产生推力的。如果因为关闭左发而造成无法返场降落,飞行员是要负责任的。要知道此时左发只是冒烟并没有起火!

    决定权在聂剑锋手里,他对他的座机拥有唯一的绝对控制权。民航班机遇险情的时候最了解飞机情况的是机长,如何处置机长有最高权限,地面管制部门不能越过机长。

    只要机长认为要备降,哪怕看上去只是个小故障,地面管制部门也要无条件批准备降程序。

    聂剑锋只考虑了两秒钟,他一边操作一边说,“塔台,我关闭左发,目前地高一千二,速度七百,完毕。”

    “洞拐保持航向,洞两注意观察,完毕。”薛向东沉着冷静,塔台其他岗位的值班人员也都非常的镇定。

    自从李战到了北库,险情故障什么的就多了起来。这并不是指李战的霉运体质给北库带来了霉运,而是因为训练强度大幅提升,飞得多了出问题的几率自然也就高了。

    当年李战开037号歼…7EGG,当时还是歼…7E,发动机舱遭雷劈的时候也是先冒烟带点小火星,后来才燃起明火的。事后李战仔细研究过,如果当时及时切断了燃油管路,是极有可能把明火扼杀在萌芽之中的。然而要命的是歼…7E是单发战机,切断了燃油管路意味着战机将失去动力变成砖头。

    因此这样的解决办法完全行不通。

    但是SU…27SK有两个发动机啊,关车一个还有一个,凭借一个发动机是完全能够飞回去的。双发战机的优势就在于此。之前在西南善良场站摔歼…10A,如果歼…10A有两个发动机李战也不至于先摔为敬。

    李战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双发战机的优势是多么的巨大。

    又下了一些高度并且靠近了一些,李战扫了一眼空速表,每小时四百多公里。显然,聂剑锋很谨慎,他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空中险情,所以把速度给控制住了。换成李战,他肯定是油门杆到底有多快飞多快回去。

    李战一直在观察着07号SU…27SK的飞行姿态和左发位置的情况,发现冒烟的情况得到了缓解,他说,“洞拐,左发冒烟量少了,是个好兆头,你稍稍提点速度,先出了四号地区再说。”

    “明白,你看好后面。”聂剑锋相信李战,毕竟李战是空军航空兵部队里的第一摔哥,遇空中险情处置险情这些都能写一本三百万字的专业书籍了。

    这个是李战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处置特等险情经验丰富。

    有李战在边上指导,聂剑锋迅速冷静下来,慢慢就觉得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嘛,不就是坏了个发动机,那不还有一个呢吗?不过他一想起方才俯冲打航火的时候蓝军那高射炮咚咚咚的场景就依然菊花发紧,以至于他甚至感觉后来突然而至的两枚地空导弹还没有高射炮吓人。

    实际上若不是李战提前发现了地空导弹打上来及时提醒他,能不能这么顺利规避掉且得存疑。

    李战频繁的向后看,担心有模拟蓝军的高性能靶机追上来。他倒是多虑了,模拟蓝军两架高性能靶机被他从三百公里外发射导弹击落给予了模拟蓝军部队极大的震撼,继而带来的是极大的恐惧,哪里还敢追击他。高性能靶机价值不菲的,加上配套的配件弹药保障设备什么的得一个亿美元。

    “塔台,我看到基地了,七公里好,完毕。”聂剑锋振奋地说。

    他们刚刚过了降落导航点,距离基地七公里,是战机降落最后一个导航点,在这个位置上能够看到基地那条修长的跑道和宽敞的外场了。

    “地风五米,风向三十度,洞两继续观察,洞拐先降落,完毕。”薛向东下达指令。

    07号SU…27SK摇摇晃晃的进入了降落航线,毕竟少了一条腿,走起路来摇晃是肯定的。

    “洞拐姿态保持住。”李战看摇摆的幅度有点大,提醒聂剑锋。

    小角度侧风,问题不大。

    李战一直在聂剑锋的左翼伴飞,他没有加入降落航线,而是在平行位置齐飞。07号SU…27SK有惊无险的着陆,李战沿着跑道左侧低空通场后,在跑道尽头拉起一些高度后调头回来再加入降落航线。

    应急救援分队已经在待命了,聂剑锋滑出跑道一停稳,消防车什么的一拥而上就往发动机舱位置喷,把所有起火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时,李战才慢悠悠的降落,带着四枚没有派上用场的空空导弹。


………………………………

《大国战隼》内幕披露——封推感言

    自2019年9月发书至今,战隼百万字了。

    满打满算五个月更新了一百万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是一个全所未有的高度,应当载入枪团史册。

    2018年9月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一个月写了四万多字,2019年11月也是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学习一个月,知道写了多少字吗,二十二万!

    你说应该不应该载入枪团史册?

    首先向兄弟姐妹们报告一下战隼的情况。去年例行聚会的时候我表了两个决心。第一是把欠下的五十万字换完,到今天已经还了一半,预计十月份还清债务,这个决心没什么问题了。第二个决心是战隼百万字时均订要破万,很遗憾,截止今日均订7500,与目标尚有三分之一的差距。不过大家知道,步枪没别的优点,就是有恒心能坚持,一天一点点进步,一定会有达成目标的那天。

    接着要说一说战隼这个书,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我把它定义为硬派现代军旅,与已故的《中国猎人》一样属于硬派。何为硬派?打个比方,它们是吉普212,是真的能爬山涉水的越野车,而另一些书则是SUV,城市多功能车。

    战隼这个书是在2018年猎人完本之后构思的,原本的名字叫《战隼》,我要写的就是战斗机飞行员成长的故事,尽量生活化一些的战斗飞行员的故事。恰好当时刮大国风,接受编辑建议冠予“大国”二字,更大气了一些。

    这个书源于一次与编辑聊天谈到《鹰掠九天》,编辑对该书赞誉颇多,我跑过去简单看了几章后跟编辑吹牛逼说我要写肯定比他写得好,大家都知道老步枪爱吹牛动不动就开火。然后编辑说那你写啊,你这么叼你写个看看啊,切。我火冒三丈然后说写不来,那玩意儿专业性太强,我一坐坦克打步枪机关枪四零火的你让我开飞机打飞机,做不到啊。油门在什么位置我都不知道,怎么写?靠往上搜索吗,那是不行的,我绝不做数据的搬运工。

    于是就搁置了。

    但这个人啊终究要为自己吹过的牛逼买单的。

    转机出现在2018年9月的鲁迅文学院培训中,同学中有一位转业的空军干部,级别蛮高,都是当兵的,喝了一个月的二锅头,聊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对我说,枪,你写,我来给你当技术顾问,于是他成了战隼的技术顾问。

    后面就进入了漫长的准备阶段。

    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真的潜心研究相关书籍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和技术顾问聊天。陆军和空军的差别蛮大,营区差别也蛮大,平时的工作训练更是截然不同。不过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比如军衔工资职务工资一日生活制度等等。少有目的的聊,最重要的是通过聊天把自己代入到空军场站的那个环境里去。干巴巴的数据是技术人员需要的,创作者需要的是意境。

    就这么的慢慢的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