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顾淳现在的官职,只能站在大门口喝一杯花,薛翰是白身,只能去吃流水席,如今靠刘念,居然混了进来。
刘念得意洋洋,道:“阿宁应该在府吧?”
“不一定吧?”顾淳猜测:“没见他迎客。”据他收到的消息,今天满朝文武几乎全都出动,一二品大员到的也不少,张勇肯定要陪重要的客人,按理说,张宁应该在门前迎客才对,可他们刚才进来,只见到老关。
“一定。”刘念自信满满。
薛翰已经落下一截,不敢开口,只是敬畏地看着两人猜测张宁的行踪。
“我说阿宁肯定在书房,你要不信,我们打赌,输了的醉仙楼请一顿好了。”刘念自从吃过一次醉仙楼后便念念不忘,却说不出醉仙楼哪里好。
“好,赌就赌。”顾淳一点不服输,道:“我猜阿宁一定进宫,没在府中。”
三人边说边去张宁所居的院子,进门就见张宁手执折扇坐在廊下,边喝着加冰的酸梅汤边摇扇子。
“我没说错吧?”刘念得意。他穿开档裤就和张宁玩在一块儿,张宁什么脾气他会不知道?这人哪,最烦迎来送往的事,一旦遇上这些事,肯定躲起来。
“没说错。”薛翰应声,对刘念又佩服一分,这人真是张宁的知交,能不佩服吗?
顾淳不解,道:“阿宁怎么在这儿?”
张宁笑道:“你们吵了一路吧?”
刘念和顾淳说话声挺大,离得老远他就听到了。他的院子离大堂和花厅挺远,大堂的再热闹,也传不到这儿,花厅的丝竹之声是传到了,却很小。
“他不信你在这儿。”刘念大大咧咧道,在张宁下首坐了。
顾淳不解,道:“你怎么在这儿?”
他自认为和张宁很熟了,说话也渐渐放得开,再说,张宁平时显得很好说话的样子,也让他的胆子大了一些。
“阿念不是说了吗?”张宁笑,道:“家父也对我这毛病无可奈何,只好随我去了。”今天是为他封爵而庆贺,张宁其实很想在人前风光一回,无奈记忆中原主不喜欢这种场面,为不在张勇面前露馅,他只好装作不喜热闹的样子,独自在这里发呆。
顾淳和薛翰都有些吃惊,心想,幸好你只需让他们害怕你即可,不需在乎他们的感受,要不然岂不得罪人?
刘念让清儿端酸梅汤来,道:“所以我才过来陪他嘛。”
以前但凡安乡伯府有喜事,都是刘念陪在张宁身边,而张宁一定是躲起来的。
“现在还有我们俩。”顾淳忙道。
“对对对,还有我们俩。”薛翰不甘落后道。
三人陪着张宁说话喝酒,倒也自有一番乐趣。
看看快到中午,张宁吩咐清儿做几个好菜端来,就见老关气喘吁吁跑来:“公子,快,快,陛下赐了一块玉佩。”
皇帝送礼,不管送的什么,都倍有面子。
张宁还没动作,薛翰的嘴已张得可以塞进一颗鸭蛋。
顾淳则站了起来,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把御赐的玉佩接下,佩在腰上。
刘念已连声催促:“快去,别让宫里的公公久等。”
“来的是谁?”张宁淡定问老关。
“贾公公,他说他也有薄礼。”老关眉飞色舞道。皇帝和太监都送礼,自家公子这面子够大呀。
张宁起身走了出来,后面刘念、顾淳、薛翰像小厮似的紧紧跟随。
贾小四已被张勇迎到大堂,香案也摆了起来了,来宾虽多,但鸦雀无声,只等正主儿到来,受了皇帝御赐的礼物。
贾小四小身板站得笔直,满面笑容和张勇说着话,并没有皇帝近侍的傲气,在场的官员们暗暗纳罕,这位贾公公也太好说话了吧?他平时不是这个样子啊。
张勇有些焦急,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是不停奉承这位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太监,生怕他不耐烦。
………………………………
第133章 皇帝的礼物
贾小四极会察言观色,发觉张勇有些紧张,道:“小张大人公务繁忙也是有的,伯爷不必在意。”
在场的官员有的由衷感叹:“难怪贾公公小小年纪便能和曹公公一争长短,确实会做人。”
有的则对张宁更加敬畏:“连贾公公都得看张大人脸色,何况我?”
大同的监军太监一向飞扬跋扈,张勇没少受他的气,对阉人有本能的畏惧,这时更加惶恐,道:“公公请稍待,老夫这就去叫犬子过来。”
“不用不用。”贾小四好脾气地道:“咱家就在这里等。”
张勇哪敢真让他等?急着亲自去找。两人一个转身要走,一个要拦着,相让不下,看得官员们目瞪口呆时,张宁来了。
“这是怎么了?”
“儿子,你可来了。”张勇如遇救星,接待贾小四,他很有压力,生怕一句话不慎,便给儿子惹来麻烦。
贾小四道:“恭喜张大人,咱家道贺来迟,别怪。”
张宁先向父亲点头回应,再对贾小四道:“有劳。”接着一一和在场的官员打起招呼。
官员们连道:“恭喜。”
一番热闹后,贾小四传皇帝口谕,再打开一个精美盒子,里面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他递上玉佩。
张宁接了,无声嘀咕:“我又不是女人,送我玉佩做什么?”
在场的官员们大夸张宁简在帝心,眼神却有些暧昧。张宁哪看不出来这些家伙的心思,故意问贾小四:“陛下怎么会送本官这个?”
玉佩这东西,是能随便送的吗?朱祁镇心思细密,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东西只能赏后宫嫔妃?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贾小四道:“陛下原想送一套文房四宝,临了又想大人日常只佩一块玉佩。这玉佩么,还总佩一会儿便取下来,有心送大人这个,大人也好轮换着戴不是?于是让取玉佩挑选,挑到一半,又觉不妥,还是咱家觉得,大人为人洒脱,不在乎这个,陛下想送什么便送什么。陛下才下了决心。”
皇帝亲自挑选送给张宁的礼物!在场的官员都听到贾小四一语带过的话,不由天雷滚滚。就算皇帝要凑个趣,赏张宁,也不用亲自挑选礼物,何况为赏什么费尽心思?
张宁在皇帝心里的份量可想而知!
有些本不想送礼,只是见人人都送,不得不随意敷衍的官员,后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张宁会不会去翻礼册?要是见自己送的礼太过普通,会不会挑自己的刺?
张勇则一脸疑惑地看儿子,他有两份俸禄,一份爵位,一份官位,名下又有商铺,收入在勋贵中算不错了。父子相依为命,他一向不在京中,府上婢仆不多,张宁一向不缺银子,为什么会戴同一块玉佩,以致皇帝以为他只有一块玉佩,决意赏他这个?
张宁哭笑不得,看来以后得多备几块轮流戴。一旦需要好运加持时,玉佩应该戴在那里才能发挥作用,还得好好想想。
“陛下有心了。”张宁道。
贾小四道:“不知这礼可合张大人心意?陛下说了,若这礼不合大人心意,大人要什么,尽管去内库挑选。”
内库是皇帝的小金库,朱祁镇这是自己掏腰包送的礼。
在场的官员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可以随意去国库挑选,这是多隆的的恩宠?
张勇也吓了一跳,知道儿子在皇帝面前吃得开,没想到和皇帝关系这么铁。
“请公公回复陛下,臣对这礼很满意。”张宁苦笑道,难不成真去开皇帝的内库?有些事得适可而止,不能给个颜色就开染坊。
贾小四装糊涂道:“大人满意就好,咱家这就回去复旨。告辞。”
“公公用完酒饭再去。”张勇抢着挽留,递过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里面是什么,在场众人自然无法知晓。
贾小四推辞不肯收,道:“伯爷不必客气。咱家就是不奉陛下口谕行事,也要来一趟的,至于酒饭嘛,那倒不用。”
“公公的礼,末将不敢受。”张勇把贾小四来的时候送的礼递了过去。
贾小四哪肯收?两人当着在场所有官员的面推让。张宁实在没敢看,道:“父亲,贾公公一片好意,我们就收下吧。”
“大人说得没错。”贾小四松了口气。他力气没张勇大,好几次差点被张勇推得站立不稳。他心甘情愿送礼,张勇这么搞法,倒弄得他很不好意思。
张宁从父亲手里接过两人推让的锦盒,没打开看,不知装的什么,招手叫在廊下侍候的小厮:“交给清儿吧。”
贾小四喜道:“张大人,伯爷,咱家告辞。”拱了拱手,没理会在场的官员,转身走了。
张勇抢着送出门,贾小四有些无奈,我希望张宁自己送,我有话跟他说呢。
贾小四说的是实话,朱祁镇不让他走一趟,他也要过来,因为他有事求张宁帮忙,宫里耳目众多,说话不方便。没想到张勇这一诚惶诚恐,白白浪费一次机会。
唉,看在他是张大人父亲的份上,不跟他计较吧。贾小四无声自语,要换作别人这样事事抢着来,他肯定得便在皇帝面前递话,让这人当不成副总兵。
京城勋贵多如狗,闲散的多了去了。
张勇毕恭毕敬送贾小四出门,张宁和在场的官员谦让一回,分主宾坐了,说起闲话。官员们奉承如潮,张宁但笑不语,众人正说得热闹,张勇送完贾小四回来了。
原主记忆里,张勇是一个喜欢在客人面前训斥孩子的父亲。张宁哪肯被当众落了面,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开大堂,走了出来。
转过庑廊,就见在大门口迎客的小厮迎面走来,道:“公子,杨首辅和杨阁老连廖诀而来,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
杨士奇和杨荣一起过来?
两人这一来,满朝文武除了杨溥,全都来齐了,自己的面子可真够大。张宁暗自吐槽,道:“顺便告诉老爷,我迎了出去。”
两人一块儿来,不会为了亲事吧?
………………………………
第134章 敲定
还真被张宁猜中了。
杨士奇得知张勇回京当晚便想请杨荣过府拜访,谁知却接到张勇的请柬,请柬上写明于三天后大宴宾客,庆贺张宁封爵。他便改变主意,决定到时邀杨荣一块儿过来,敲定亲事。
张勇之所以会派人送请柬给他,也是因为有说亲的由头在里边,要不然他一个伯爵、副总兵,怎么会给当朝首辅送请柬?
杨荣也收到,他是媒人,也在必请之例。
老仆久为门子,最懂迎来送往这些事。大门口站满了人,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哪能让双杨和他们混在一起?一边让小厮飞奔入内通报,一边为两人带路,引两人往大堂来。
张宁走到半路便遇上他们。
老仆自行到大门迎客,张宁和两人边走边聊,一起去了书房,路上遇到仆役,让他请张勇来书房。
大堂上的官员听说杨士奇和杨荣亲自到来,再次震撼,待得有人提及两家正在议亲,又恍然。不知谁小声嘀咕:“有个出色儿子就是好啊。”
连首辅这样的人家都上赶着结亲。
不知谁说了一句:“首辅算什么,张大人极有可能成为郡马呢。”
“什么?”
“不是说郑王瞧不上张大人吗?怎么可能结为亲家?”
“你说的是老黄历了,那是张大人未曾发迹时,如今张大人炙手可热,谁不想有这样一个乘龙快婿?”
“不知张大人会选谁?”
大堂上议论纷纷,书房里,张宁和杨士奇、杨荣分宾主而坐,小厮上了茶,张勇也赶到了。三人重新见了礼,张宁退到末座。
“伯爷在大同苦守,可真是劳苦功高。”杨士奇笑着奉承了一句。
张勇同样笑道:“当年幸亏老大人提议,末将才有去大同的机会,这份恩情,末将可一直铭记在心。”
听说本来要派顾兴祖去,后来还是杨士奇觉得张勇更合适一些。后来顾兴祖上下活动,终于谋了神枪营指挥使一职,这是后话。
杨士奇笑道:“些些小事,何须挂齿?”心里却暗呼侥幸,要是当年阻拦,孙女的亲事一定想都不用想了。
杨容儿对张宁十分动心,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张勇转头对张宁道:“当年你还小,为父为谋一份差事四处奔走,最后还是首辅大人慧识人,向陛下举荐了为父。”
其实就是在大同有副总兵的缺时,在条陈上写上张勇的名字。这还是四五年前的事,朱祁镇还小,国家大事全由三杨和太皇太后拿主意,杨士奇觉得张勇合适,他哪会有异议?于是张勇去了大同,一呆就是四五年。
你就没考虑过孩子的教养问题吗?张宁在心里吐槽完,向杨士奇道谢:“多谢大人。”
“不用客气。”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杨荣笑道:“你们俩就要成为亲家了,这么一点小事确实没必要再提。伯爷,张大人已经和你说过了吧?老夫可是借了你的名义,向东里提亲,东里也答应了。”
要是张勇反悔,他岂不是成了笑话?当媒人,也担着责任不是。
张勇起身正正衣帽,杨士里和杨荣不知他要干什么,就见他郑重向杨荣行了一礼:“多谢阁老大人成全,末将这里谢过。”
阁老为媒,这规格很高了。
杨荣抚须笑道:“老夫这就放心了。你远在大同,书信来往不便,老夫虽征得张大人同意,却有擅自作主之嫌。说实话,老夫可是担心得紧。”
担心什么,那就不用说了。
张勇道:“末将接到首辅大人的亲笔信,即刻回书答应这门亲事,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媒人人选,要不然早就请媒过门提亲了。阁老大人仗义,可是成全了末将了。”
他以为和杨士奇书信里说妥就行,压根就没想过媒人的事,哪里想到杨士奇让杨荣出面当媒人呢?
“看来我抢到美差了。”杨荣笑得极早畅快,道:“能给杨大人当媒人,老夫很荣幸啊。”
杨士奇笑道:“那是自然。”
有张勇这话,亲事总算真正敲定下来了。事实上,两人通了书信,也可以算定下了,只是杨士奇不肯让孙女受半点委屈,才要求走完流程。
张勇转头笑斥张宁道:“傻小子,还不上前见过岳祖父?”
杨士奇抚须微笑,一脸怡然自得,摆明了早就等张宁上前见礼。
张宁起身来到杨士奇面前,行礼道:“孙婿见过岳祖父大人。”
“快快起来。”杨士奇受了他的礼,待他要直起身才抢上扶起,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看不出啊,这么大年纪身手还这么敏捷。张宁暗暗吐槽,顺势起身。他身子还没站起,小厮在门外道:“老爷,公子,郑王来了。”
屋里有那么一息静得落针可闻。然后杨士奇的声音响起:“郑王来贺喜?”
小厮看了张勇一眼,见他没有阻止自己回话,便道:“是,郑王送了四色礼物。”
杨士奇和杨荣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狐疑和欣喜。狐疑自然是不相信郑王仅仅来贺喜,欣喜则是庆幸亲事已定,郑王就算亲自上门提亲,也迟了。
张勇满腹狐疑地道:“快请。亲家和阁老请到花厅用茶,阿宁陪我去迎郑王。”
藩王上门,礼数自然应该周到。
杨士奇和杨荣随小厮去茶厅,张宁和张勇则向大门口走去,张勇一边走,一边道:“阿宁,你说郑王会不会提起亲事?他要提起亲事,我就大声告诉他,你已说了首辅的孙女。”
这门亲事真让他脸上有光,不好好打郑王的脸都不行。
张宁道:“父亲就没想过为儿子同时结两门亲吗?”他想两个都娶好不好?
“结两门亲?怎么可能?”张勇怔忡了一下,道:“郡主不可能为妾,首辅的孙女同样不可以。儿子,你这么想,很危险啊,别搞不好两家都得罪了。”
万一杨士奇一气之下悔婚,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宁道:“不会的。郡主和杨家姑娘常在慈寿宫见面,两不虽没有深交,却彼此佩服。郑王和首辅不同意,自有她们劝解。”
还能这样?张勇忘记迈步,呆呆看着儿子。
………………………………
第135章 要脸子
那天,郑王从慈寿宫离开,还没想好怎么把女婿抢回来,便被拉去饮宴,继续醉生梦死的生活。
要不是百姓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去吃安乡伯府的流水席,安定郡主府的婢仆们当奇事谈论,被尿急起床的郑王听到,他还不知道张勇回京了。
张勇回京了,得趁这个机会把悠悠的亲事定下来。郑王赶紧换了衣服,坐马车赶过来。老仆请他稍等,让小厮入内通报,他不高兴地道:“孤来,是给安乡伯面子。”
他是谁?是奉诏进京的藩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小小的安乡伯大摆宴席,他肯亲临,那是给面子好吗?
老仆谦卑地道:“王爷请勿动气,我家老爷和公子很快就迎王爷入内奉茶。”又让帮忙迎客的小厮抬官帽椅过来,道:“王爷请坐。”
“让孤在这里坐,把孤当什么了?”郑王一指台阶上、大门口站着喝茶的送礼官员,一个个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官阶似的,都穿着官服呢,道:“你这奴才,让孤和这些人混在一起?”
“小的不敢。”老仆谦卑依旧,道:“王爷说笑了。”你不就想径直进去吗?宫里的公公都得在这儿等,何况你。
“你这奴才就是这个意思。孤打死你。”郑王抬腿就踹。他是来议亲的,哪能真把人家的老仆打死,不过做做样子,显得他不屑与那些四品以下的官员为伍。
他可是藩王,要传出去他到安乡伯府贺喜,和低级官员一起在大门口呆着,哪怕只呆一小会儿,也很没面子的。
老仆轻松避开,腰更弯,语气更卑微,道:“王气消消气,老爷和公子这就过来。”
“你这奴才就会糊弄孤。”郑王说着再次抬起腿,这次没踹过去,张勇和张宁到了。
张勇刚才被儿子说得一怔一怔的,这会儿脑子还没转过弯,反应慢了。张宁见郑王趾高气扬抬腿朝老仆踹去,顿时不乐意,道:“王爷腿下留情。”
张勇好多年没见过郑王了,两人身份悬殊,当年郑王没有就藩时,他也只远远见过,,并无交集,这时听到儿子的话,不由上下打量郑王两眼,见他趾高气扬,不免想起求亲被拒的事,顿时火冒三丈。你都拒绝亲事了,还来做什么?
郑王骂道:“你小子见了孤不行礼?”
孤好歹是你未来岳丈好吗?
张宁无奈道:“每次见王爷,王爷都是这么怒气冲冲。我说王爷,凡事看开些,别动不动就发火嘛。”
“你小子这是教训孤吗?”郑王瞪眼。要不是爱女钟情于他,孤管你是谁,肯定踹了再说。
张宁道:“不敢。只是本官两次见王爷,王爷不是动手,就是动脚,上次要打本官,这次要打仆役,这脾气也太大了些。”
“什么?你竟然挨打?”张勇一听儿子挨打,一下子冲到郑王面前,勉强行了一礼,道:“臣一向奉诏守大同,儿子留在京中,失去管教,若有冲撞王爷之处,还请王爷恕罪。”
虽然是陪罪的话,但语气很冲,跟吵架无异。
“这……”郑王一时不知怎么回答,过了两息,才道:“安乡伯,你不请孤入内饮酒吗?”不快快把孤迎进去坐了上首,就站在这里说话?
张勇道:“臣庙小哪敢迎王爷这么大一尊佛?王爷若要怪责犬子,臣愿代领罪责。”你想做什么,尽管说,老子接着就是。
你一介武夫怎么能不配合?郑王继续瞪眼。
张勇不甘示弱地瞪回去。
两人大眼瞪小眼,互瞪了几息,郑王一把推开张勇,袍袖一拂,大步走进门槛,看得在场的官员全都傻了眼。
安乡伯敢和郑王叫板不奇怪,人家的儿子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可郑王怎么不拂袖而去,而是进了人家的府门呢?
这剧情不对啊。
见两人杠上,张宁刚要上前打圆场,郑王出人意表的举动也让他很是不解。不解归不解,还是得跟上:“王爷,你有什么事?”
郑王回头看他一眼,道:“去书房说。”
书房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吗?那得是亲近之人才有资格进。张宁道:“请王爷花厅奉茶。父亲,你也一块儿去。”
张勇瞪眼道:“为父没空,你接待他好了。”老子才懒得看他的脸色。
郑王停步转身,道:“安乡伯,孤今天过来有事找你,你也一起来。”
“你说一起来就一起来?本官没空,这满堂宾客还等着本官去接待呢。”张勇丢下一句,跟着进大门去了,不过走的却不是甬道正中那条道,和郑王走的不同路。
这是当众不给孤面子啊。郑王气得直跺脚,眼看张勇越起越远,只好对张宁道:“让你父亲回来,孤有正事和他谈。”
你这一来就踹我府上的老仆,不是谈事的样子啊。张宁道:“王爷有什么事,跟下官说也一样。”
“不一样。这事你做不得住。”
我做不得主?什么事?张宁笑着打趣道:“不会为了郡主的事吧?”若真是这样,把父亲劝回来也未为不可。
“要不是为了郡主,孤会到你这里来吗?快去。”郑王喝道。老子这都亲自上门谈亲事了,你父亲还这么摆谱,真是岂有此理。
若真为了亲事,那倒可以。张宁喊一个路过的小厮:“快去请老爷回来。”又伸手做请:“王爷,这边请。”
“去书房。”郑王坚持。
去书房就去书房,有什么所谓。张宁随即扬声对去找张勇的小厮道:“请老爷到书房。”
“这还差不多。你比安乡伯聪明多了,难怪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出息。”郑王夸道。亲家虽然不怎么样,女婿还是不错的,这门亲事他结定了。
张宁道:“王爷,你夸我就夸我,不许辱及家父。”
“好好好,我不说。”郑王见张宁的不高兴全写在脸上,妥协道。
“这边请。”张宁当先引路,把郑王带到书房。
这间书房刚才杨士奇和杨荣曾在这里用过茶,敲定亲事,两人去花厅后,婢仆才收拾好。
………………………………
第136章 蛮不讲理
书房里,小厮已上了茶,郑王喝了两口,道:“你这茶不错,不过不如我时常喝的,待我回府派人给你送两斤过来。”
他进京时带了好多车东西,其中光是上好的茶叶就足足两车,除了送给朱祁镇和太皇太后以及几个留在京中的皇亲国戚,还剩不小。这是把张宁当女婿看待了,要不然不会提送茶叶的事。
张宁道:“王爷喝的什么茶?”
“龙井。全是清明前五天采摘的,除了贡茶,再没有更好的了。你这个原也不错,只是和我喝的相比,差了不少。”郑王放下茶盏道。
信你才有鬼了。清明前采摘的上等龙井数量极少,除了送进宫成为贡品,当地地方官大多会送给京中的大员,每人送的都不多,数量少嘛。
这些,张宁曾偶尔在历年的档案中看到。张宁没拆穿郑王,只是淡淡道:“上等的龙井是贡品,王爷就不怕逾越?”
要问藩王最怕什么,那就是被逾越了。一旦被指逾越,紧接而来的便皇帝非常严厉的处罚。张宁这话直指郑王的要命。
果然,郑王心下一凛,道:“孤自有分寸,不用你操心。”最怕你以此为由派人监视我。虽然现在我一举一动也受监视,但只要监视得不太紧,不太明显,我也就忍了。
监视也分很多种,要说郑王府以及护卫中没有锦衣卫密探,郑王是不信的,这都是你知我知大家知的事,只要不做得太明显,他又能怎么样?
“呵呵。”
张宁笑得郑王寒毛直竖,你小子可别真的派人监视我,或者胡乱给我安罪名。他心虚地道:“孤一向心系陛下,这茶嘛,也是送进宫后剩下的。”
这就怂了?张宁笑道:“王爷多心了,本官可什么都没说。”
“你什么都没说才可怕。我跟你说,孤今天过来是要谈郡主的亲事,以后你我就是翁婿了,你可不许在陛下跟前乱说话。”
“什么亲事?怎么你我就成翁婿了?王爷这话从何说起?”张宁装糊涂。
“令尊写信向孤求亲,孤这不是亲自过府答应这门亲事吗?亲事既成,你我就是翁婿了。难道你想娶郡主,却不想让孤这个岳父大人?”
“你说什么?”张勇不情不愿地过来,刚进门就听到他这么说,不由诧异地反问。
郑王道:“你来得正好,这会儿没有外人,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这门亲事,孤答应了。你就等着当郡主的老公公吧。”
“你答应了?”张勇反问。
“答应了啊。难不成你想反悔?”郑王理直气壮道。吩咐备车过来时他就想好了,就拿张勇曾经写信求亲说事,至于他拒绝的书信,呵呵,要是张勇会留到现才是傻子呢。
张勇拿不出他拒绝的信,亲事就成了。
“我反悔什么啊?王爷不是回信拒绝了吗?”张勇看了儿子一眼,还真让儿子盼着了,两家都上赶着答应亲事,就是不知道两家肯不肯同时嫁女,这谁为妻谁为妾的问题又很让人头疼。
“我什么时候回信拒绝?回信在哪里,安乡伯拿出来我看,可别是假的吧?”郑王估气愤状,完全不承认。
张勇哪见过这阵仗,呆了一下才道:“信……我撕了。”
当时看了回信,差点没气炸,他当场就撕得粉碎了,哪会留着?然后便到处寻摸,想尽快给儿子说一门合心意的亲事,没想到找了一圈,没找到配得上儿子的,也幸亏这样,儿子才说了杨首辅的孙女。
郑王哈哈笑了两声,道:“撕了?安乡伯,是完全没收到的拒绝的回信吧?孤奉诏进京,本想进京后再行当面议亲。你怎么能说孤拒绝呢?张宁这样的俊杰,正是乘龙快婿的人选,孤怎么会拒绝?安乡伯不要说笑。”
“……”这话说的,张勇都不知说什么好了。你没拒绝,你是要进京当面和我商议亲事,难道你有未卜先知之能,能提前知道我会递奏章请求休沐回京,陛下又恩准?
张勇并不清楚郑王回信拒绝在先,奉诏进京在后,要不然更是无语了。
“安乡伯,亲事已成,以后我们就是亲家了。”郑王见张勇目瞪口呆,赶紧敲定。
张勇想了想,决定说实话,道:“王爷,末将接到你的回信,你拒绝了。杨阁老为媒,说的是杨首辅的孙女,这门亲事嘛,末将已经答应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