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式进入工厂化时代。

    ()


………………………………

第二百三十七章 矿石工厂对兴安伯的影响

    兴安伯盯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匠人们,想要询问朱舜一料黏土多少银子,却又不好直接开口。

    兴安伯毕竟是长辈,作为一个长辈在晚辈面前,张嘴就是阿堵物,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这件事涉及的不是一两二两银子,是一万二万两白银,只要有一点纰漏,亲兄弟都有可能反目成仇。

    兴安伯看向了身边的两位好兄弟新宁伯和怀远侯,丝毫不畏惧东林党的两位勋贵,面对这个问题也是有些棘手。

    怀远侯都敢一脚踹飞正三品中枢重臣,现在也是哑口无言,活了大半辈子了,见识了太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反目成仇的例子了。

    兴安伯公子倒是一点也不在乎,大大咧咧的说道:“朱哥,你这个出产黏土的蒸汽工厂,能否给我家的黏土矿山建造一处。”

    “住口!”

    兴安伯听见长子说话了,心思放松了不少,不怕朱舜的价码高,就怕他不说话。

    可兴安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逆子张嘴就是索要这种奉为传家宝也不为过的黏土蒸汽工厂,脸色变了变,立即喝止了这个逆子。

    新宁伯和怀远侯两人的脸色也是微变,兴安伯公子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张嘴就要黏土蒸汽工厂。

    别说两人没有血亲关系,就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在这种真的把黏土变成泥土一样不要钱的黏土蒸汽工厂面前,也没了任何亲情可言。

    瓷器自古以来就是畅销海外的大宗货品,还排在瓷器、丝绸、茶叶三种大宗货物的首位。

    烧制瓷器的胚料黏土,变成了泥土价。

    这其中涉及的利益,怕是内阁宰辅们都会心动。

    朱舜的反应,再次让三位勋贵的脸色变了变。

    朱舜想也没想,说了一句字:“好。”

    好?

    两位伯爷一位侯爷笃定自己刚才一定是听错了,这可是黏土变泥土的蒸汽工厂。

    说送就送了?

    朱舜说了一句好,不是敷衍,也不是应付,叫来了一直跟在身边的黄掌案:“麻烦掌案,去把带头的李州桥叫来。”

    李州桥带着天才学子们正在测绘水道,争取在半个月以内敲定矿石蒸汽工厂的水塔运输系统。

    李州桥听到山长叫他,放下手里的测绘工具,小跑着过来,拍了拍盘领衣上的泥土,恭敬行礼道:“山长。”

    朱舜指了指身边的兴安伯公子,当场开始安排:“等到这里矿石蒸汽工厂建好,各种标准定下来以后,你带人去小伯爷家的黏土矿山,建造一座更加完善的工厂。”

    一般平明老百姓听说左前方站着一位小伯爷,早就受宠若惊的连忙行礼了,这可是京城里最煊赫上的那一拨权贵。

    只要能入了勋贵的法眼,这辈子吃喝不愁了。

    李州桥只是认真的看了一眼兴安伯公子,记下了他的长相,脚步匆匆的跑回去继续测绘了。

    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的李州桥,倒不是不在乎勋贵,听到山长说旁边那位是一位小伯爷,忍不住恭敬行礼,再说上几句奉承话,以便给小伯爷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他真的没有时间,测绘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在这里奉承。

    两位伯爷一位侯爷讶然于李州桥的不卑不亢,更想不到朱舜不仅真的答应了,还立即做出了安排。

    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混迹了大半辈子的三位勋贵,见惯了各种当面答应,却拖着迟迟不去办的两面三刀行径。

    朱舜的这份真实和真诚,在两位伯爷和一位侯爷心里留下了极深印象。

    让三位勋贵产生了与朱舜做买卖,不需要签订任何文书的可笑想法。

    但这份可笑,却让三位勋贵感受到了一种弥足珍贵。

    兴安伯没说任何感谢的言辞,沉默的骑上辽东大马回去了。

    兴安伯公子瞧见老爹没有说话,还以为自己又闯了什么祸,挠了挠头,说了一句朱哥我先走了,骑上辽东大马抢先一步回去。

    去找娘亲,装病!

    兴安伯公子回到自己住的耳房,从床底翻出来一堆用来装病的物什,还没等他准备好,瞧见老爹竟然站在门口。

    兴安伯公子‘噌’的一下跳了起来,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的说道:“爹。。。爹。。。来。。。来了。”

    放在往常,兴安伯看见长子竟敢欺骗长辈了,少不了一通毒打。

    兴安伯却是很反常的什么也没说,扬了扬手里的一壶京口老酒:“陪爹喝两杯。”

    兴安伯公子什么时候见到过老爹这个样子,当场就吓惨了,还以为老爹要把他这个纨绔子弟逐出家门。

    脸上没了半点血色,神色恍惚的跟着老爹走了出去,走到后苑的一方四角古亭里面。

    爷俩各有心事,只是一杯一杯的干喝酒。

    面前没有下酒菜,也没有任何的交流。

    喝到酒意微醺,脾气秉性像头倔驴的兴安伯倒是先开口说话了:“我儿,过去是爹错怪你了。”

    “这些年交的朋友不只有酒肉朋友,一个朱舜,胜过太多所谓的正人君子。”

    兴安伯公子听到老爹提到了朱哥,明白怎么回事了,惨白的脸色顿时满面红光,得意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朋友。”

    “爹,孩儿能够交到朱哥这个兄弟可不容易,想当初孩儿在北平火器总局。。。。。。。”

    知子莫若父,兴安伯岂会不知道自家长子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一件简单的小事都能吹的天花乱坠。

    这一点也正是兴安伯最为不满意的地方,总觉的长子这样缺少了一份沉稳和踏实。

    今天更为反常的是,过去听到长子说话就头疼的兴安伯,居然认认真真的听长子在那里胡乱吹嘘。

    还时不时的认真点头。

    兴安伯的夫人今天刚好不在府内,去京城的苏小小班戏园子听戏了。

    刚刚回到家里,心急如焚的贴身丫鬟就把老爷把少爷带走这件事,告诉了夫人。

    夫人顿时花容失色,提着百褶裙冲向了后苑。

    还没等她哭喊放下我儿,瞧见了做梦都不敢想的一幕。

    一直水火不容的爷俩。

    在四角古亭内,席地而坐。

    中间放了一壶酒。

    你一杯,我一盏,笑着喝酒。

    夫人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二十年来。

    父子二人,第一次促膝长谈。

    ()


………………………………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党要压价

    此时,在兴安伯府邸受到莫大折辱的顾侍郎,这么多年来第三次把自己一间破败祠堂内。

    这间坐落在一处幽深庭院内的破败祠堂,没有掌灯,一片漆黑。

    贾汉复以前一直很向往锁在幽深庭院里的祠堂,能够进入那间祠堂的学生,在座师的扶持下,最低也坐上了一方知府的要职。

    今天,贾汉复得偿所愿的顺着幽深小院,来到破败祠堂门口,浑身的汗毛直立,心底泛起一阵阵的恐惧感。

    贾汉复定了定心神,故作镇定的说道:“恩师,潮河岸边的两座矿山,学生私自做主给卖了,一共卖了三万两白银。”

    盘膝坐在黑暗里的顾侍郎,突然睁开了眼睛,褐斑老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清变化:“户部清吏司缺个正五品郎中,山东缺个从五品知州。”

    贾汉复心里的恐惧顿时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一股子欣然,自己的这个私自做主,果然对了恩师的胃口。

    不过。

    贾汉复的野心远远不止正五品郎中,或者一个从五品知州,他想借助座师的人脉成为庶吉士。

    庶吉士虽然没有品秩,只给一个七品待遇,却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是大明内阁辅臣的重要储备之一。

    所以又被称作储相。

    关于这笔银子怎么使用,贾汉复在肚子里已经打了很多腹稿,来的路上又听闻座师在兴安伯的府邸被折辱了,愈发的有把握了。

    贾汉复再次回想了一遍腹稿,智珠在握的说道:“恩师,学生准备以这笔银子为本钱,借贷十万两的子钱,从两京要冲的临清马头收购大量的瓷器。”

    “再把瓷器的价格往下压一压,只要能够压到一分银子十四只,不出三个月兴安伯府的祖产,必将彻底破落。”

    贾汉复说完这句话等了一盏茶功夫,座师迟迟没有回应,继续以掌握全局的口气说道:“朱舜几年来用一些无理手段赢了太多,估计现在对于东林党和晋商很是不屑一顾。”

    说到这里,贾汉复莫名的嗤笑一声:“他啊,太小瞧‘一统天下’四字了,这一次是东林党和晋商联手施压,已经给四聚所有的瓷器商贾打过招呼了。”

    “只需半年时间,兴安伯一定会亲自过来恳求恩师。”

    一片漆黑的破败祠堂内,还是没有任何声音。

    就在贾汉复以为座师莫不是被恶鬼给害了,里面传出了一道平静的声音:“一分银子十七只。”

    一分银子十七只!

    贾汉复听到这个数目,眼皮子忍不住跳了一下,价钱低到一分银子十四只已经在赔钱了,一分银子十六只就是目前所能承受的极限。

    座师竟然要把价钱压到一分银子十七只。

    看来在兴安伯府受到的折辱,让座师都等不到半年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兴安伯亲自过来低三下四的求他。

    如果真的把价钱压到一分银子十七只,确实可以让兴安伯府的祖产更快破落,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银子可就真的是花钱如流水了。

    却也是值得的,作为这一次庙算的主导者,最多一年,顾侍郎就能踩着朱舜的肩膀成为一部尚书。

    正是作为主导者,顾侍郎想要获得丰厚回报,就要把这个银子的大头给出了。

    顾侍郎府内已经没有多少现银了,对于顾侍郎来说一分银子都很重要,何况是三万两白银的巨款。

    贾汉复买卖矿山大赚的三万两白银,让已经干涸的顾侍郎府邸多了一池子清泉,顾侍郎才会给出郎中知州的要职。

    倘若真的压到一分银子十七只,万无一失是万无一失了,就是要把顾侍郎府邸的大部分祖产抵押出去了。

    贾汉复脸色阴晴不定的算计了很长时间,突然又嗤笑了一声,拍了一下脑袋,自嘲道:“真是想的太多了。”

    “一分银子十五只已经足够了,恩师再压到一分银子十七只,就算是朱舜发明了新式机械也破不了局了。”

    “朱舜过去发明的各种新式机械,不管是朱氏纺纱机还是水力钻床,最大的优势就是大批量出产。”

    “瓷器的成本在那里,再是大批量出产,价钱也降低不了多少,反倒是出产的越多赔的银子也就越多。”

    贾汉复看似是在自言自语的念叨,其实是在征询顾侍郎的意见,等了半柱香时间,漆黑的小祠堂内没有任何声音。

    贾汉复笑着离开了,看来座师认可了他的想法,也等他把瓷器的价钱压到一分银子十七只。

    万无一失的压垮兴安伯,踩着朱舜的肩膀往上爬。

    几天以后,因为顾侍郎主导这一次庙算的缘故,地位水涨船高的贾汉复邀请五大晋商的总管,居然全部到场了。

    晋商背后有着军头的影子,五大晋商的总管在一些参将游击那里都是座上宾,贾汉复心里的欣喜可想而知了,更加尝到了权利的滋味。

    贾汉复为了多争取一些银子,故意迟来了半柱香时间。

    五位总管帮助东家管理数以百计的店铺行当,用上一句日理万机毫不过分,能够抽出来时间过来已经很给面子,没想到竟然被人晾了这么长时间。

    常年笑眯眯的五张老脸,不免有些难看,有两位更是摆出了一张冷脸。

    作为参将游击座上宾的他们,什么时候受到过这样的折辱,不过想到贾汉复十有八九要高升了,背后的顾侍郎就要成为一部尚书了。

    只能强行忍了。

    半柱香过后,贾汉复慢悠悠的走进了雅间,也不说话,等着几位当他爹都足够的总管,主动给他敬酒。

    贾汉复这一番刻意的拿捏架子,果然奏效了,只用顾侍郎六成的祖产,就换来了足够支撑半年的银子。

    还是支撑一分银子十七只的消耗。

    有了这么低廉的价钱,朱舜又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大批量出产某种货物。

    最多四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摧毁兴安伯府的祖产,到那时兴安伯必然会去恳求东林党。

    大局已定了。

    ()


………………………………

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

    矿石蒸汽工厂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作为替代破碎机的蒸汽锤还未发明。

    火药民用化的文书,崇祯已经亲自审批送了过来,有了朝廷的文书,掌厂朱玉抽调一部分火药匠开始制作纸管火药。

    碾机已经改造好了,一台台碾机和配套的齿轮连杆,以及蒸汽机,通过水路运到了三家矿石蒸汽工厂。

    朱舜回到京师大学堂,准备亲自带着一批天才学子们攻克蒸汽锤。

    相隔一个多月,回到京师大学堂,让他没想到的是,蒸汽锤已经被六弟子毕明珪发明了。

    顺着游廊来到6号实验小院,6号实验小院改造的如同2号实验小院,整体大致就是一座蒸汽厂房。

    在蒸汽厂房角落建造了一间锅炉房,通过一根铁管把蒸汽输送到中间,中间摆放着一台蒸汽锤。

    蒸汽锤高约2m,由冲击体、砧座、汽缸、活塞杆、导向键构成。

    外观很像纽可门蒸汽机和瓦特蒸汽机的结合体。

    身穿一袭素色长衫的毕明珪,看见朱舜走进了6号实验小院,放下手里的改进图纸,走了过去:“恩师。”

    朱舜扶起行礼的毕明珪,径直走向了中间的蒸汽锤:“启动蒸汽锤。”

    6号实验小院还有一批天才学子,恭敬行礼过后,兴奋的站在旁边。

    这台蒸汽锤可是他们参与设计的,山长亲自过来观看了,心里抑制不住的出现了一抹子欣喜和兴奋。

    毕明珪示意一名天才学子去烧锅炉,随着锅炉房冒出一股股浓烟,蒸汽通过铁管输送到蒸汽锤的汽缸。

    在蒸汽的带动下,汽缸活塞带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冲击体,开始做上下往复运动。

    “嘭!”

    冲击体瞬间砸在砧座上,由于是坚硬的青石盘制作的砧座,没有刺耳的金属撞击声,只有一声沉闷的闷响。

    为了防止冲击体转动,设计了一种导向键,由导向键控制蒸汽锤的方向。

    蒸汽锤的使用演示过后,毕明珪拿出了一份报表交给了朱舜。

    朱舜接过来报表,开始查看蒸汽锤的各项数据。

    冲击体重量:8吨。

    冲程:1。5m。

    速度:40r/min。

    冲击力:48吨。

    朱舜看到48吨的冲击力,很满意这个数据,再是坚硬的矿石,在48吨力量的冲击下,也只能粉身碎骨了。

    速度也超过了朱舜的预料,达到了每分钟40次。

    现在还没研究出特种钢材,只是利用普通的钢铁锻造活塞连杆,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钢材的断裂。

    为了这个40次,毕明珪应该没少费脑子。

    蒸汽锤已经发明了,朱舜让人把设计图纸送到了陈衢手里,让他尽快打造出来一批蒸汽锤送到矿石蒸汽工厂。

    毕明珪发明的蒸汽锤,除了这种专门给矿石蒸汽工厂使用的重型蒸汽锤,还有一种轻型蒸汽锤。

    毕明珪引着朱舜来到厂房的另一边,这里也有一台蒸汽锤,只不过冲击体要小的多,只有0。5吨。

    打开锅炉房的送气阀,这台轻型蒸汽锤开始运转。

    轻型蒸汽锤让朱舜见识到了电动小马达式的运动。

    0。5吨重的蒸汽锤,在蒸汽的推动下,‘哒哒哒’不停的砸在砧座上,达到了惊人的100r/min。

    几乎就相当于一秒钟撞击两下,速度快到朱舜都快看不清蒸汽锤的形状了,留下了一连串的运动轨迹。

    这个才是蒸汽锤作为工业母机的真正作用。

    大明的工坊锻造任何甲胄武器,都要不停的敲打,这种敲打只能是由铁匠凭借自身的力量敲打,一分钟敲打四五次已经很快了。

    敲打一段时间,还要停下来休息。

    蒸汽锤不知疲倦也不用休息,只要锅炉房提供蒸汽,正能一直敲打下去,速度还达到了惊人的100r/min。

    还有关键的一点,锤子的重量。

    铁匠手里的锤子,最多不过几十斤。

    轻型蒸汽锤说是轻型,那是相比较重达8吨的重型蒸汽锤,冲击体0。5吨的重量,换算成斤。

    一千斤。

    一个几十斤,每分钟捶击四五次。

    一个上千斤,每分钟捶击一百次。

    蒸汽锤给锻造行业带来的变革,绝对是颠覆性的。

    有了蒸汽锤这种工业母机的发明,北平机械局锻造蒸汽机和各种新式机械的速度,又将提升一个台阶。

    朱舜手里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保守估计,三个月才能锻造一台的第二代蒸汽机,最多只需要一个月就能锻造好了。

    随着矿石蒸汽工厂的建立,蒸汽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有了蒸汽锤正好解决了蒸汽机锻造过慢的弊端。

    不只是蒸汽机,有了第一台人工锻造的蒸汽锤,通过这第一台蒸汽锤,以后锻造蒸汽锤的速度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了。

    这便是工业母机的作用。

    半个月过后。

    整体用水泥建造的石膏蒸汽工厂,正式竣工了。

    配套的水塔运输系统,火药爆破,蒸汽锤,碾机等设施也已经安装完毕。

    朱舜和三位勋贵,西法党人,以及一大批京师大学堂的天才学子,站在不远处的高坡上,观看大明第一家矿石工厂的首次运转。

    随着蒸汽机源源不断的抽水,水塔里河水通过第一出水口涌进了混凝土建造的水道。

    混凝土所用的砂子,朱舜让水泥厂的匠人直接就地取材,在潮河边建造了一家河砂工厂,利用遍地都是的河砂。

    随着河水汹涌的冲过去,一条波光粼粼的水流,划起了一道漂亮的弧线从水塔穿过矿石工厂,最后汇入潮河。

    爆破组经过一个半月的紧急摸索,已经初步掌握了定点爆破,经过测量计算出来的爆破点,埋好了大量的火药。

    爆破组的匠人全部撤到了安全距离,由爆破组管事亲手点燃了引线。

    “轰!轰!”

    随着一阵爆炸声过后,石膏矿山附近弥漫了大量的灰尘,矿山的山体上明显缺了一大块,大量的矿石落在山体下面。

    等到矿石坠落的差不多,上百名匠人带着藤帽,开始挑拣矿石,把石膏矿石通过水道运到水道下游的破碎组。

    两位伯爷和一位侯爷的家里,也有一些矿山,经常去巡查矿山的开采情况。

    匠人们一般都是用人力捶打,一点一点的开采矿石,什么时候见到过这样的开采方式。

    脑子里立刻浮现了朱舜说过的两个词。

    简单,粗暴。

    ()


………………………………

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

    石膏矿石在破碎组经过破碎,匠人们用麻袋打包,通过水道运到最后的碾机组。

    在磨盘的碾动下,石膏矿石最终碾磨成粉料,打包成一袋袋的石膏粉送到秤房称重。

    在水道运输系统的沟通下,爆破组,破碎组,碾机组,形成了一条快捷高效的石膏粉生产线。

    石膏粉在众人眼里,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源源不断的堆积在库房里面。

    由账房们珠算过账目,通过潮河运到下游的水泥厂。

    两位伯爷和一位侯爷看着这条石膏粉生产线,一时间竟是理屈词穷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这前所未见的一幕。

    只能用一句太快了吧,表示心里复杂的情绪。

    新宁伯稍微好一些,毕竟家里的蒸汽木材厂生产木材的速度,也是快到了令人头皮发麻的地步。

    但木头和石头是两种概念,石头的坚硬程度远远超过木头。

    矿石的开采,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一点一点的敲打,这是大明子民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到了朱舜手里,竟然成批量的一堆一堆出产。

    新宁伯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了,只觉的面前的场景,给他大半辈子形成的认知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怀远侯更是瞪大眼睛,在矿石蒸汽工厂里面跑来跑去,在这看看蒸汽锤是怎么破碎矿石,在那看看碾机是怎么把石块碾磨成粉料。

    要不是朱舜拦着他,怀远侯都要亲自去试上一把怎么爆破。

    爆破组最大的危险,不是爆破的过程,而是爆破以后矿石出现的松动。

    朱舜哪里敢让怀远侯去随时有可能掉下石块的矿山,赶紧让铁塔汉子拖住了怀远侯。

    在场所有人里,也就铁塔汉子能够拖住身材魁梧的怀远侯了。

    怀远侯前一段时间,瞧见朱舜身边的护卫这么虎背熊腰,饶有兴趣的切磋了几次。

    输惨了。

    知道打不过铁塔汉子,怀远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亲自爆破的念头。

    三座矿石蒸汽工厂是同时动工的,黏土蒸汽工厂和石灰石矿石工厂,也在今天正式投入生产了。

    兴安伯亲眼见识了朱舜曾经描述的场景,心里彻底放心了,准备找朱舜商量一二,能不能先把黏土蒸汽工厂的黏土提供给他。

    兴安伯矿山的黏土蒸汽工厂刚开始动工,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完不了工。

    兴安伯哪里还能再等一个多月的时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东林党和晋商,见到一分银子二十只瓷器的吃瘪表情。

    这一次,依旧是兴安伯还没有开口,朱舜主动提起了这茬:“伯爷,黏土蒸汽工厂生产的黏土,这个月全力供给伯爷的瓷器作坊。”

    “希望伯爷尽快把祖产重新建立起来吧。”

    兴安伯还是没有说些口头上的感谢,很亲昵的拍了拍朱舜这个晚辈的肩膀,骑上辽东大马急匆匆的赶了回去。

    新宁伯还要抽调大量的现银帮助兴安伯,也骑上辽东大马赶了回去。

    地位最高的怀远侯直接把银库的钥匙扔给了兴安伯,不舍得离开的继续待在这里,跑来跑去的观看吞吐出海量石膏料的蒸汽工厂。

    半个月后,立秋时节。

    兴安伯所在的黏土矿山附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片大片的圆窑,一直在附近游荡的几名家丁,赶紧把这个情况禀告给了贾汉复。

    正在家里练习飞白书的贾汉复,淡淡的笑了笑,继续拿着湖笔练字。

    兴安伯终于狗急跳墙了,借助新宁伯和怀远侯的银子,做困兽犹斗了。

    区区两位勋贵,银子能有东林党和晋商多?

    不要说所有的东林党和晋商了,五大晋商随便拉出来一位,都比他们俩的银子多。

    新宁伯和怀远侯这两年确实赚了不少的银子,但是时间太短,哪里比的上积攒了多年家业的五大晋商。

    一个月以后。

    京城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更加廉价的瓷器。

    一分银子二十只。

    贾汉复正躺在被窝里抱着小妾白日宣淫,听到管家在门外禀报的这个消息,脸色大变,当场就软了。

    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是否从此落下了病根,贾汉复胡乱穿了几件服饰,衣衫不整的冲了出去。

    贾汉复没去买卖瓷器的铺子,坐上轿子直奔兴安伯府的私窑。

    果不其然。

    贾汉复在私窑附近看到了熟悉的建筑,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建筑。

    朱家建造的蒸汽工厂。

    站在黄土地上的贾汉复,踉踉跄跄的倒退几步,差点跌倒。

    呆呆的看着那座蒸汽工厂。

    贾汉复第一时间冲过来,是想搞清楚一件事。

    一分银子二十只,究竟是兴安伯借助新宁伯和怀远侯的银子,准备死磕到底。

    还是朱舜这个灾星又搞出了什么幺蛾子,可以让瓷器的价钱降低到一分银子二十只。

    贾汉复在听闻一分银子二十只的一瞬间,心里就有了一种不祥的猜测,怕是朱舜这个灾星又出手了。

    毕竟一分银子二十只的价钱太低了,远远超过了任何官僚乡绅承受的极限。

    但以朱舜的灾星程度,一分银子二十只的价钱,不仅不赔钱,还很有可能赚钱。

    贾汉复呆呆站立了长达一炷香的时间,脑袋里乱糟糟的想了很多事情,深吸一口气说道:“去吏部。”

    瞧见了蒸汽工厂,贾汉复就知道自己的仕途完了。

    坑了那么多的东林党人和晋商,不仅自己要完,座师贵为正三品的中枢重臣也要完了。

    贾汉复哪里还有心情在这里待着,赶紧大难到头各自飞。

    贾汉复也早早的想好了退路,前往顺圣川东城担任知县。

    京城官场谁不知道刘汉儒是个石头都要榨出二两油的贪官,主动去顺圣川西城担任知县,一定是那里有很大的油水,莫不是发现了隐秘的金矿银矿。

    贾汉复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了大量的银子,送给吏部文选司郎中。

    文选司负责天下官员的调动,给他送银子,就是为了从文选司郎中这里得到顺圣川东城的知县一职。

    等到贾汉复安排好后路,带着一家老小去‘富饶’的顺圣川东城上任了。

    顾侍郎这才得知一分银子二十只瓷器这件事。

    ()


………………………………

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

    东林党得知了这个消息,很多东林党人和晋商吃不下饭了,为了这一次的庙算,这些东林党人和晋商可是出了不少的银子。

    本来一分银子十五只已经够了,顾侍郎非得提高到一分银子十七只,这让东林党人和晋商白白损失了大笔的银子。

    对于视银子如爹娘的东林党人,怎么受得了,纷纷去顾侍郎的府邸质问他。

    顾侍郎却是让人搬了一张黄花梨官帽椅,安之若素的坐在大门口,等着这群见利忘义的东林党成员和晋商的到来。

    顾侍郎看着面前一张张恼怒的脸容,真是一群实实在在的小人,自己得势的时候,这些人恨不得当孝子贤孙。

    现在刚刚有了一点失势的苗头,就过来口诛笔伐了,恨不得从顾府狠狠的撕下一块肉,弥补自己的损失。

    但顾侍郎损失的更多,倘若不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他堂堂一位正三品中枢重臣,一家老小都要搬到养济院去和那帮乞丐一起住了。

    等到人来的差不多了,顾侍郎压了压手掌:“诸位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