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大使,小的是都察院冯御使家的管事,请问大使什么时候贩卖大明龙王。。。。那个。。。蒸汽机。”

    “滚一边去,朱先生,在下是襄城伯府邸的管事,我家伯爷愿意出四百两银子买一台大明蒸汽机。”

    “襄城伯?呵,朱先生在下是永昌侯府的管家,我家侯爷愿意出四百五十两。”

    朱舜没有理睬这些达官显贵家的管事们,牵着小毛驴走进了北平机械局,迈过门槛,负责开门的两名初级钳工,‘砰’的一声又把大门给关上了。

    朱舜最近没时间管理北平机械局,张焘又去了西安府,便把过去自己还是匠头的时候就跟在身边的陈衢,临时提拔为工程师,负责管理三十名钳工。

    高级钳工一共六人,陈衢的年纪最小,其他几位高级钳工肯定不服气,朱舜就让他们打造蛋形汽缸,用真本事说话。

    陈衢也争气,没有辜负朱舜对他的期望,虽然比其他五位高级钳工都年轻,打造却比他们精密,也让五位高级钳工口服心服。

    陈衢为人比较踏实,是个肯下功夫钻研技术的人,大中午的其他几位高级钳工都去找地方午睡了。

    就他一个人带着自己手下的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还在匠作厂房内打造蒸汽机的零件,一点也不藏私的把技术教给其他人。

    陈衢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太知道没有饭吃的痛苦了,没有半点学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念头,只想着手下的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尽快成为高级钳工,这样也就能多挣一些银子。

    “老爷。”“老爷。”“老爷。”

    陈衢正在专心打造一个活塞汽缸,没有看见朱舜已经走到身后了,等到手下的钳工们打招呼,陈衢才反应过来。

    陈衢放下手里的台钳,恭恭敬敬行礼:“见过老爷。”

    朱舜拿起陈衢打造的半成品,仔细观察了几天,淡淡笑道:“陈衢你现在可以,手艺越来越好了,比我这个师父的手艺都要好了。”

    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们听到一句师父,看向陈衢的目光立刻就不一样了,心想陈头还真是低调,有这层关系竟然憋着不说。

    陈衢当初能进王恭厂,就是因为朱舜见他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去码头扛大包养活五个弟弟妹妹,索性就找张焘说了几句好话,让他进了王恭厂。

    进了王恭厂以后,又踏实能干,朱舜也就多教了他很多东西,算是半个师父。

    别人要是有这层关系,巴不得到处宣扬,让所有人都知道朱舜是他师父,陈衢却是一个字都没说。

    如果今天不是朱舜主动说出来,估计陈衢这辈子都不会说。

    陈衢咧嘴笑了笑,沉吟了片刻,突然说道:“老爷,经过我这些天的钻研,有了一个发现。”

    朱舜放下手里的活塞汽缸,看了过去。

    陈衢拿出一根尺子,开始测量活塞汽缸:“老爷,咱们这个活塞汽缸的直径是30。48厘米,真实的抽水量是91斤。”

    “前几天我突然奇想,如果把活塞汽缸扩大,是不是就能提高抽水量,就用陶土做了一个尝试。”

    “经过多次的尝试,发现扩大活塞汽缸的直径,其实不能提高抽水量。”

    “当然也有可能是活塞汽缸的直径不对,因为我只扩大到31厘米。”

    ()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

    “后来我想到如果把活塞汽缸缩小的话,会不会有所改变。”

    陈衢拿着测量好的数字给朱舜看,这个半成品活塞汽缸的大小,居然是缩小了一些。

    “果然,如果把活塞汽缸缩小到30。12厘米,提水量反而是增加了,增加到一百斤。”

    朱舜看着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陈衢,没想到自己还真的捡到了一个工程师。

    在朱舜的计划里,北平机械局以后会有一个个匠作车间,负责打造蒸汽机的蒸汽车间,负责打造纺纱机织布机的纺织车间。

    钳工就是一线工匠,负责管理这些工匠的工程师,也就是整个车间的负责人,要具备改良和改进机械的能力。

    工程师也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到了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这个等级,不仅要能改良改进,甚至还能自主发明。

    朱舜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北平机械局在草创阶段,就挖掘了一个具备工程师潜质的人才。

    朱舜想了想,问道:“你识字吗。”

    说到这个,陈衢臊的有些脸红,有点说不出口:“自学了一些,但是认识不多,大概一百多个。”

    朱舜点了点,没想到这小子给他惊喜越来越多了:“这个不妨事,你要是真想学字,以后可以跟着张先生学,回头我给他打个招呼。”

    陈衢听到自己可以跟着张焘学习认字,脸上终于出现了年轻人该有活力,惊喜道:“真的?”

    朱舜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继续努力,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转过身来问道:“你还没领初级工程师的月俸吧,以后每个月的月俸就按照初级工程师来领。”

    陈衢显然是被这个消息给惊住了,等到朱舜走出了匠作车间,他才反应过来恭敬行礼,脸上又哭又笑:“初级工程师每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

    “只要我省吃俭用,最多两年时间就能给二弟存够娶妻的钱。”

    陈衢抹了一把脸,干劲十足的又开始打造蒸汽机零件了,

    他不知道的是,为了奖励他对于活塞汽缸的改良,年关的时候,当众奖励了他二十两银子的巨款。

    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攒够了给二弟娶妻的钱,也刺激了其他所有的钳工,都更加卖力的做事了。

    朱舜在匠作车间转了一圈了,高级钳工们才在手下钳工的提醒下,急匆匆的跑向匠作车间,正好撞见了朱舜。

    朱舜也没说什么,中午确实是有吃饭休息的时间,也就是半柱香时辰,他们并没有违反规定。

    只是叫住他们,把改良过的活塞汽缸尺寸标注在各自的图纸上,就让他们离开了。

    朱舜走进坐北朝南的正堂,坐在镂纹官帽椅上想着怎么利用北平机械局来赚钱。

    赚钱的路子倒是有,可以把珍妮纺纱机分成两种型号,手摇式和水力式,当做商品卖出去。

    不过要改成弱化版,两种都要改成五十锭,估计就算是五十锭,也能让官僚乡绅和商贾们抢破脑袋。

    只是卖给是,暂时还没有想好,还有就是纺织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

    英格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倭国在近代的崛起,老美的南北战争,以及华夏的1978年改革,棉纺织业都是关键。

    为何?

    棉纺织业相比较其他重工业,形成规模比较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研究成本收回来,并且为国家创造巨额的财富。

    棉纺织一共有三个主要工序,第一是棉花的生产,第二是纱线的生产,第三是棉布的生产。

    第二道工序纱线的生产,已经发明了一次性纺出一百锭的珍妮纺纱机,算是初步进行了工业化。

    第三道工序棉布的生产,有了飞梭织布机,也算是初步进行了工业化。

    还剩下第一道工序棉花的生产,棉花的生产决定着棉花的价格。

    只有棉花的价格降下来了,再加上初步工业化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已经实现的量产化,才能完成廉价化的野望。

    对于棉花的生产怎么实现初步工业化,把棉花的价格降下来,朱舜在心里早就规划好了。

    净棉机。

    棉花的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也就是对于掺杂在棉花里面的杂质,进行梳理。

    这道工序非常的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梳理杂质。

    发明了净棉机,就可以用蒸汽机配合机械把棉花梳理干净,省去了人工成本,棉花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老百姓也能把棉花卖出更高的价格。

    这样一来,近代纺织体系就初步建立了,大明的棉纺织业实现了初步工业化。

    接下来就是要利用水泥,进行基建了。

    决定商品价格最大的成本,不是商品的本身价值,而是物流成本。

    孙子兵法曾经有个定量计算,要向一千里的地方运送一斤粮食,路途消耗达到惊人的十斤。

    物流成本就是1:10,也就是说一斤粮食,运到一千里以外,价格要涨到十一倍,这还只是一千里。

    朱舜心里早就规划好了一系列的战略大计,每一步该怎么走,都计算清楚了,所以这个朱氏水泥厂的水泥必须尽快研究出来。

    也就是现在没钱,倘若是银子足够,朱舜会立刻建造十座圆窑。

    就算是每个月烧掉两千两银子,一年烧掉两万多两银子,也要尽快把水泥研制出来。

    蒸汽火车和铁轨暂时是别想了,第一代蒸汽机还没彻底完善,不要说第三代蒸汽机高压蒸汽机了,更不要说蒸汽火车了。

    现在只能依靠简单快捷的水泥,对大明进行基建,在大明基建出完整的道路系统。

    大明如果没有完备的道路系统,朱舜就算是把大明的棉纺织实现了初步工业化,覆盖的范围正常来说只有顺天府,超出顺天府,棉布的价格又会上升。

    北直隶就是极限。

    这与任何的智力、谋划、庙算都没有关系,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当前的要务就是挣钱,研究净棉机,研究水泥。

    其次,是时候成立一个安保系统了,毕竟朱氏纺纱厂的珍妮纺织机和北平机械局的蒸汽机,在官僚乡绅眼里都是稀世珍宝。

    过去没有蒸汽机的时候,朱舜暂时没考虑这件事,现在有了能把矿脉变废为宝的蒸汽机,这件事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

    现在还没想好把珍妮纺织机卖给谁,赚钱计划要往后推一推了,那就先把安保问题给解决了。

    朱舜站起来准备离开平机械局,在临走以前又提醒了陈衢一遍,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骑上小毛驴路过门口的四方亭,达官显贵们的管事们又是一窝蜂的围了过来,不过看到朱舜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只能病怏怏的回去蹲着,等着张焘回来。

    骑驴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朱舜看了一眼干裂的平野,远处有一片下田,前几天还是干裂的状态,现在地头的水堰里竟然有水了。

    很多老百姓一家老小全部出动,手忙脚乱的用水桶快速挑水,浇在干裂的田地里。

    前往王恭局的这一路,上田和中田没有一个人影,下田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到处都是挑水的老百姓。

    来到王恭局,朱舜把小毛驴的缰绳扔给了行礼的军士,顺着青砖小道,穿过仪门,来到了王恭局的公廨。

    掌厂朱玉正在公廨里处理公务,听见动静,抬头看了一眼,惊喜道:“兄长,你怎么来了。”

    说完这句话,掌厂朱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大哥是王恭局的大使,怎么不能来,只是大哥好几个月没来了,他才有那样的反应。

    朱舜坐在紫檀官帽椅上,接过掌厂朱玉亲自端过来的官窑青瓷茶壶和斗彩茶杯,仔细打量了几眼王恭局的官署。

    过去光秃秃的白墙上,挂上了字画,墙角也摆上了胆瓶,里面插着一枝芍药花。

    朱舜倒了一杯茶水,尝了一口,竟然是松江府的岕片茶,笑道:“老七可以啊,兄长几个月没来,王恭局的官署衙门焕然一新了。”

    掌厂朱玉摸了摸鼻子,拘谨的笑道:“这可不是我买的,全是那些权贵子弟为了求购一支燧发线膛枪送过来的,不收就是不给他们面子。”

    “兄长,我现在才知道当官真不容易,收了就是贪污,不收就是不给面子得罪人,索性就把这些礼品放在王恭局了,就当是为王恭局添砖加瓦了。”

    “万一哪天朝廷查下来,也没什么可说的。”

    朱舜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幼弟越来越会当官了:“后装线膛枪打造的怎么样了。”

    掌厂朱玉走了出去,没过多久又推开镂纹木门,走进了公廨,把手里的一个长条盒子递了过去:“好在这段时间永定河里没水了,火枪厂只能停止滑膛枪的打造。”

    “我就找了几名信得过的匠头,加班加点的打造这种后装线膛枪,目前打造出来三十二支,锥型子弹一千多颗。”

    朱舜打开长条盒子,仔细检查后装线膛枪,尤其是闭锁。

    闭锁是用来封死药室的装置,如果漏气的话,轻了会造成后装线膛枪的火力不足,严重了有可能发生炸膛。

    朱舜掀开闭锁检查了好几遍,总的来说手艺还不错,算是一支合格的后装线膛枪:“后装线膛枪打造的还可以,就是锥型子弹少了点。

    “平均下来,每只枪才有三十多发子弹。”

    朱舜把手里后装线膛枪放进盒子里,让掌厂朱玉收起来:“价格多少?”

    提到价格,掌厂朱玉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兄长你也知道,按照工部批给王恭局的铁料木料打造火枪,一支燧发线膛枪的造价就达到了二十五两二钱银子。”

    “咱们摆在火器总局的卖价更高,五十两一支。”

    “后来我按照兄长交代的,去了几家勋贵的矿场和木料场,自己购买铁料木料打造咱们的后装线膛枪,结果。。。。。。。。”

    掌厂朱玉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清单,都过去这么久了,唇红齿白的俊美脸容还有一丝震惊:“结果只要二两一钱四分银子。”

    “这和二十五两二钱银子相比,比工部的零头还要少。”

    朱舜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里面的猫腻在自己担任王恭厂大使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想必王承恩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朝廷里的官僚关系,盘根交错,错综复杂,尤其是工部不知道涉及多少人的利益,估计就连皇亲国戚都掺杂在里面。

    如果不能出现一位张居正那般的政治奇才,可以为大明王朝延续国祚的瑚琏之器,想要治理贪腐,难比登天。

    朱舜让掌厂朱玉自己去采买铁料木料,就是为了让他看清官场的一些脉络,现在看到了,目的也达到了:“行了,去把胡瞎子和杨秃子叫来吧。”

    掌厂朱玉到底是年轻,估计现在心里还有着改变官场风气的野望,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看到兄长脸上的平静,只能是出去把王恭局的两位总旗叫过来。

    两人还没走进来,朱舜就听见到边疆汉子所特有的爽朗笑声。

    胡瞎子拎着一个陶瓮,先一步走了进来,哈哈笑道:“朱大使是不是又想吃俺老胡的吴兴连带鲊了,巧了,刚好还剩一瓮。”

    杨秃子暗骂了一句真他娘的会拍马屁,这边刚骂完胡瞎子,赶紧又换成了满脸的堆笑:“朱大使放心,按照你的要求,年前从灾民里挑选的一批年轻人,已经操练的差不多了。”

    朱舜早在建立朱氏纺纱厂的时候,就考虑到安保问题了,只不过当时一来有王恭厂的驻军护卫,二来训练一支合格的安保队员,很是烧钱,只能暂时搁置。

    去年正好发生了一场大灾,到处都是灾民,正好给朱舜提供了优良的兵源,现在不挑选过期作废,就让胡瞎子和杨秃子挑选了一批合格的安保队员。

    至于为什么让胡瞎子和杨秃子挑选,因为他们俩一个是拔尖的夜不收,一个是拔尖的塘骑。

    大明的这两个兵种,除了使用的是冷兵器以外,完全就是两个特种兵,甚至比后世的特种兵还要强大。

    还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冷兵器,却能深入敌人腹地,并且顽强的活下来。

    不过朱舜却不只是训练特种兵那么简单,他要训练一支更为强大的兵种。

    狙击部队。

    ()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击小队

    拿破仑时期,英格兰就凭借线膛枪建立了一支狙击部队,拿破仑在这支绿夹克狙击军团面前,吃尽了苦头。

    半岛战役中,一名普通的绿夹克士兵甚至在三百米外狙击了一名法兰西将军。

    这支世界上第一支正规的成建制的狙击部队,使用的是贝克步枪,是一种用皮革包裹子弹契入膛线的线膛枪。

    朱舜手上有更为先进的后装线膛枪,还有锥型子弹,建立一支大明的绿夹克狙击部队,肯定是可行的。

    有了后装线膛枪和锥型子弹,还有达到冷兵器巅峰的侦查兵种夜不收和塘骑,帮助训练。

    朱舜忍不住笑着说了一句:“画面太美,都不敢看。”

    狙击手的挑选和一般士兵差别很大,第一要求的不是身体素质,第一是智力,要聪明,数学要好。

    首先可以目测出双方的距离,然后根据风力、地心引力、温度、湿度等等条件,计算出子弹所需要的弹道弧度,确定枪口的角度。

    其次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潜藏和伪装能力等等,剩下的几点倒是和大明的夜不收、塘骑有着大同小异的相似。

    朱舜跟着胡瞎子和杨秃子来到王恭局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这座山没遭到女真鞑子的毒害,山上长满了松树。

    从一条干涸的河床上走过去,在山脚看见了一个山坳。

    山坳里有二十名青年,正在跟着百户朱忠义练习枪法,使用的只是一般的滑膛枪。

    胡瞎子瞧着一枪命中靶子的百户朱忠义,羡慕道:“老朱不愧是关宁铁骑第一神射手,使用滑膛枪还能命中箭靶。”

    “难怪当初他被挑选进入关宁铁骑,曹总兵气的好几天没和袁督师说话,我要是这个本事,估计也能让曹总兵当个宝贝护起来。”

    杨秃子斜撇了他一眼,习惯性的拿话噎他:“你也不差,谁不知道你小子的侦查能力,在所有的夜不收里是最强的。”

    “也不知道你小子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明明前面连个毛都没有,你非得回去禀报有伏兵,结果二十几里外的河堤下面,还真的有一支伏兵。”

    “因为这事老子这一小旗的塘骑,没少被把总破口大骂,说我们全是草包,我一直就想问你,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

    胡瞎子不留痕迹的瞧了一眼朱舜,嘿嘿笑道道:“运气运气。”

    一次还有可能是运气,十次有八次猜中,这就是本事了。

    胡瞎子觉察到朱舜对这件事感兴趣,突然破口大骂:“你小子好意思说老子,谁不知道你是塘骑里最厉害的憋气王八。”

    “一般的辽东军士三天不喝水,就会被渴死,你小子可倒好,像个王八一样可以六天六夜不吃不喝。”

    “曾经为了射杀一名女真牛录额真,藏在一棵老松树上六天六夜,最后用弓弩一箭射死了他。”

    朱舜听着他俩在那看似互骂,其实是在相互吹捧的骂骂咧咧,感觉有些好笑,也明白他俩的意思。

    估计是听说花了五十两银子聘请张焘,这两个家伙眼红了,反正上面没人这辈子也没什么希望升官了,还不如给朱家当个护卫,起码能多挣些银子,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朱舜也有这方面的意思,胡瞎子和杨秃子都是在寒苦辽东,一刀一箭培养出来的顶尖夜不收和塘骑,只要再掌握了狙击技巧,绝对是超一流的狙击手。

    朱舜却不准备现在说,先晾一晾这两个家伙,让他们俩着急着急还是挺有意思的。

    果然,一顿吹捧过后,两人都是支着耳朵在听朱舜的反应,等了半天,就是没等到他说半句话。

    朱舜反而是加快脚步,走了过去,走到了百户朱忠义身边。

    胡瞎子不免埋怨了一句:“都怨你小子,刚才把话说的太没水平了,老子当年宰了几个女真鞑子你怎么不说,非得说什么侦查能力。”

    杨秃子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破口大骂:“滚你个蛋,你还说我是王八,你没听戏文里说,现在都讲究大战个三天三夜或者几十回合。”

    “你说你非得说我藏了六天,像个小人一样偷袭别人,估摸着就是这句话,才让朱大使没啥表示,怪你还差不多。”

    没说两句两人就吵起来了,要不是百户朱忠义在这里,肯定当场打起来。

    朱舜来到临时开辟的校场,二十名青年全部放下了手里的滑膛枪,满脸狂热的看着朱舜,颇有点宗教份子看着真主的意思。

    去年数百万人没有饭吃的时候,是面前这位相貌堂堂的活菩萨,给了他们活路。

    不仅让他们自己有口饭吃,还让娘亲去朱氏纺纱厂做工,可以挣很多银子。

    要知道现在能够进入月俸极高的朱氏纺纱厂可是身份的象征,穿着朱氏纺纱厂的工作服出去,都会招来很多老百姓羡慕的目光,自动高人一等。

    老爹也能在王恭局有一份临时的搬运活计,再加上他们自己还有一份很不错的月俸,不仅没像其他灾民那样,瘦的皮包骨头,家里五六口人全部都能吃饱,吃的还是干的。

    每过三四个月还能吃上一顿肉!

    这是他们几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大明的各种苛捐杂税那么重,能够吃饱就不错了。

    早在去年,朱舜根据自己以前的枪法师父教给他的狙击心得,编写了一本狙击手训练手册,交给了二叔。

    里面涉及射击、观察、目测距离、伪装和隐蔽、潜行等等各种苛刻准则,再根据胡瞎子和杨秃子从生死线上搏杀来的经验,严格训练这群预备狙击手。

    朱舜从校场旁边的木架子上,拿起一块汗巾,递给了二叔:“二叔,训练的怎么样了?”

    百户朱忠义接过来汗巾,咧嘴一笑,没有说话,做了一个进攻的战术手语。

    二十人迅速分成五个小队,四人一组,每一组由狙击手、观察员、两名火力掩护员构成,跑到远处的空旷地带开始演习。

    朱舜从二叔手里接过来一只千里镜,透过千里镜观察狙击小队的演习,看着只能进行演习的狙击小队,突然想到了六弟朱铁。

    也不知道他在辽东怎么样了。

    ()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国系列·关羽

    每当日落之时,朱铁都会背着那支三国系列·关羽,站在锦州城的屋顶,静静看着这座曾经属于大明的边城。

    朱铁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执拗的性子,把那支后装狙击枪磨练的极其精湛,在这座到处都是女真人和投降汉人的锦州城。

    朱铁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

    锦州城作为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扼守辽西走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屡次被女真鞑子攻克,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

    女真人在辽东地区所向披靡,唯一能够和他们正面抗衡的,只有关宁铁骑了。

    但自从皇太极建立了重军,天底下第一支正规成建制的炮兵部队,不到万不得已,关宁铁骑不会出动,因为面对重军伤亡太大了。

    好在还有曹文诏的部队,凭借品质优良的线膛燧发枪,拉回一点优势,不过非常有限。

    毕竟曹文诏手下的那点军士,对于整个辽东战局来说,杯水车薪。

    大明的锦州城,从此变成了女真鞑子的锦州城。

    面对所向披靡的女真鞑子,朱铁扛着这支原始的后装狙击枪,时常沉默寡言的穿梭在锦州城的断壁残垣之间,开始了对女真鞑子的一场屠戮。

    就像当初的辽东之屠,虐杀一百多万大明子民,京畿之屠,虐杀数十万大明子民。

    朱铁要用背后的那支后装狙击枪,为大明的百万冤魂讨债。

    大明对女真鞑子的仇恨,根本不需要多说,早已刻在骨髓血液里。

    背着这支后装狙击枪,朱铁潜伏在屋顶,躲藏在断壁后面,隐匿在残垣里面,成为了女真鞑子闻风丧胆的阴灵。

    朱铁翻开口袋里的一本手册,这是大哥交给他的一本狙击手训练手册,虽然他真的可以做到倒背如流了,每天还是要拿出来认真研读。

    里面详细写着狙击手要在不同的天候、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各种极限般的狙击训练,并且详实的记录在射击纪录卡上。

    了解枪械性能和误差的关系,不断的修正枪口角度,直到目测出距离便能立即狙杀。

    合上狙击手册,朱铁检查完锥型子弹的数量,最后清洁一遍后装狙击枪,在这个寒冷的雨夜,潜入了黑暗之中。

    等到朱铁回到自己居住的那座靖边墩,已经快要天亮了,甲长和其余戍卒还在呼呼大睡,不知道这名浑身湿漉漉的少年,在狙击手册上记录了一个数字。

    九十九。

    朱铁换上一身干净的鸳鸯战袄,躺在铺着稻草的土炕上,呼吸渐渐平稳。

    清晨,甲长和其他戍卒醒过来,瞧着还没醒的朱铁,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偷偷的把那支新式火器给拿走了。

    他们已经有好些日子没去大兴堡赌钱了,这支新式火器应该可以换不少钱,到时候又可以痛痛快快的赌一把了。

    几个呼吸过后,朱铁突然惊醒,看着身边消失的后装狙击枪,以他超强的心理素质,还是出现了慌乱。

    那是大哥亲手打造的东西。

    朱铁迅速看向了整天游手好闲的甲长和其他几名兵油子,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平淡的眼神,却让甲长和兵油子们吓的后退了几步。

    甲长和兵油子们忍不住自嘲的笑了,一个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软蛋,有什么好怕的。

    甲长色厉内荏的呵斥道:“看什么看,再看老子打死你。”

    其他六七名兵油子也是拍着腰刀,咋咋呼呼的吓唬朱铁,然后让他去把茅坑里的粪给挑出墩子外面。

    朱铁没有说话,站起来走向了墩子的茅坑,把粪桶用扁担挑出了墩子。

    甲长和兵油子们看着朱铁还是那个好欺负的软蛋,不禁为自己刚才后退的行为,感到可笑。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又聚在一起,很有兴致的玩起了马吊牌,等到明天去大兴堡赌钱。

    朱铁挑完粪桶,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躺在床上继续睡觉了。

    半夜。

    墩子里的甲长和兵油子们全都呼呼大睡的时候,有个人,突然睁开了双眼。

    朱铁从自己那个破旧小土炕上爬了起来,拔出腰刀,走向对面铺着一层狗皮獐子皮的温暖大炕。

    站在大炕前,静静看着甲长和七名兵油子。

    朱铁在过来以前,老爹交代他一定要和墩子里的老兵处好关系,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一个老好人,这样就不会被欺负了。

    但他做牙人的那一套,怎么会在险恶的边疆适用。

    反而是越软弱越被欺负,就连大哥给他的唯一念想,都被偷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