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从怀里拿出来一封手书,交给了朱舜:“圣旨是没有,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内阁宰辅们不会同意。”
“下达了圣旨,也会被内阁宰辅们封还,不过皇上写了一份手书给你,也盖上了皇上的私章,这个白纸黑字足够了吧。”
朱舜接过来手书,认真的看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了收了起来:“这种事堵不如疏。”
“就算咱们不卖的话,王公公你觉的京城的权贵们,家里就没有了?”
“王恭厂的贴厂佥书这些年依靠卖这些东西,可是没少捞钱,让他们偷偷贩卖,咱们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卖。”
“起码不费一分银子,每年能为朝廷铸造三万支以上的燧发枪。”
军饷军费一直是朝廷花钱的大头,如果真的像朱舜说的那样,可就为朝廷减少了一大笔开支。
朝廷现在到处都是用钱的项,又很缺钱,只是能给朝廷节省一大笔开支这一项,崇祯就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对朝廷的稳固造成一定威胁,也就造成了,总好过财政崩溃丢了天下。
王承恩重重点头,递给朱舜一个就算咱家死了,也要保住你的眼神,起身离开了这里:“放手去干,宫里有咱家顶着。”
“别的不敢说,枕边风一项,朱掌厂尽管放心,谁敢吹枕边风,咱家就让他知道知道我王承恩,怎么从一个小太监爬到司礼监的。”
这件事牵扯太大,王承恩敢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一番话,就是担心一封手书还是不能让朱舜放心,给朱舜吃一颗定心丸。
朱舜看着王承恩离开的背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等足够抄家灭族的言论,亲兄弟都不敢相互吐露。
王承恩竟然是敢当着几名太监,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极大的违背了王承恩谨慎的原则,这也是他在无数阴谋诡计的大浪中,始终屹立不倒的根本。
朱舜心里清楚,王承恩这不是为了他,是为了大明王朝:“难怪大明灭亡的时候,满朝文武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着崇祯,吊死在煤山上。”
白纸黑字的手书拿到了,还意外得到了王承恩的许诺,那件事就要开始筹办了。
朱舜走进存放线膛燧发枪的仓库,从里面取出来几支线膛燧发枪,喊来了一名匠头:“你去找张大使,就说借他几名雕銮匠,鎏金匠,锡匠。”
王恭厂的贴厂佥书不听使唤,这些匠头可都是朱舜一手提拔上来的,接到朱舜的命令,就像是接到了圣旨一样,赶紧就去办了。
………………………………
第五十九章 挑选铺子
这些工匠到了王恭厂,朱舜把这些工匠带进匠作间,吩咐给他们一些事情,就出去了。
京城的灯市在琉璃厂,买卖骨董要去城隍庙市,棋盘街是京城百货云集的地方。
要想买貂皮、玉石、药材这些高档商品,就要去东安门的内市。
朱舜现在可以乘坐轿子了,但他没钱养轿夫,只能穿着那身鹌鹑补子官服,徒步走到了东安门的内市。
走进东安门内市,朱舜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周围的低矮商铺,全部变成了重檐脊兽的楼宇。
青石大道也变的十分的宽敞,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轿子,在这里比比皆是,行人的穿戴也不用多说了,全是一水的蜀锦苏绣。
朱舜身上的官服在琉璃厂棋盘街这些地方,还能撑撑场面,在这里就真的成了一个乡下来的土财主。
说是土财主也差不了,朱舜的家产现在可是有两台珍妮纺纱机了。
朱舜随便扫了一眼,就看见了不少贩卖天下第一之物的铺子,监书、内酒、端砚、徽墨等等。
这要是在其他地方,这等铺子绝对占据街市的核心位置,在这里随处可见。
朱舜来这里不为别的,过来挑选一个铺子,挑选的条件有两点,第一地方要大,第二位置要显眼。
在这里逛了一炷香时间,朱舜又回到了东安门内市的入口,选定了入口的一家贩卖吴纸的铺子。
说是铺子,其实是一家前店后院的大宅子,朱舜目测了一下,少说也有七八亩地。
在京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占据这么大的一块地盘,看来这家铺子的东家身份不简单。
再不简单,朱舜也不担心,因为他的东家可是大明天子。
朱舜迈过门槛走进铺子,一股清新的纸香扑面而来,里面的摆设,也不像其他商铺那样,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货物。
这里更像是一间书房,只有七八个黄花梨书架,书架旁边摆放着胆瓶,插着一株株桂花。
堂倌瞧见有人来了,赶紧迎了过去,瞧见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脸上的热情依然不见减少:“官爷里面请。”
“咱们这里的熟宣可都是上等货,蝉衣、冷金、桃红虎皮全部都要,不知道官爷想要什么。”
东安门内市的堂倌都受过严格的训练,不会出现狗眼看人低的情况,谁知道哪位少爷头脑发热了,会不会来个乔装打扮。
经过严格训练的堂倌,察言观色的本事基本上都还算不错,也会一些试探技巧,说出的这几种上等熟宣,就是为了试探朱舜。
朱舜懒的理睬他,四处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对于这里很满意。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碰到装逼打脸的剧情,可惜了。
朱舜走到窗口,坐在了窗口的太师椅上,旁边正好有几名士子在品鉴名为薛涛笺的熟宣。
看着这几名士子的高兴劲,朱舜忍不住说了一句:“有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那几名士子正准备买上一刀薛涛笺,听到朱舜嘴里的这句话,比女人还白嫩的脸瞬间就红了,狠狠的瞪了朱舜一眼,冷哼一声拂袖离开了这里。
站在旁边伺候堂倌,脸色当场就黑了,眼看这几位士子就要掏钱了,没想到被这位给搅黄了。
这名堂倌心里恨不得暴打朱舜一顿,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走到别的地方去伺候了。
朱舜一直在观察堂倌的反应,见他都这样了还不生气,满意的点了点头。
店铺不错,店里的活计也不错,朱舜招了招手,喊来一名堂倌:“去把你们掌柜的叫来。”
没过多久,一名穿着绸缎的掌柜走了过来,拱手道:“官爷,有什么吩咐。”
朱舜轻轻跺了跺地面,认真的说道:“这间铺子我要了。”
掌柜和堂倌们听到这句话,差点没笑喷了,从哪冒出来的一个愣头青,竟敢说出这么大言不惭的一句话:“官爷,你可知道这间铺子的东家是谁?”
掌柜的想了想,既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说出这么一番话,肯定是不知道了,无奈的解释道:“官爷你还是赶紧走吧,这间铺子的东家可是福王。”
“福王世子更是京城第一公子,要是被福王世子知道了,官爷肯定是要吃苦头的。”
朱舜倒是知道这个京城第一公子,叫做京城第一败家子应该更准确,拿下这间铺子的下一步,正好要去找这位京城第一败家子。
现在刚好一举两得了。
………………………………
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败家子
朱舜知道以自己身上的这层皮,是不可能让掌柜信服的,别说自己了,就是六部尚书来了都没用。
万历年间有一桩国本之争的公案,福王就是主角之一,当年皇位差点传给了福王。
皇室子弟也有远近亲疏的分别,福王做为亲皇叔,可以说是大明最有权势的王爷了。
不过朱舜可不是一个人来了,喊了一声道:“两位公公,就这里了。”
铺子门口突然走过来两个人,掌柜和堂倌们瞧了一眼两腿就开始哆嗦,居然是两名东厂番子。
不过这两名东厂番子还没有装腔作势的走进来,就被人一脚踹翻了,还听见一声嘟囔。
“哪来的两条阉狗,竟然敢挡本世子的路,真是活腻歪了。”
朱舜有些无语的看着这一幕。
还没等两名东厂番子站起来,那名号称本世子的少爷,竟然从他们俩的身上踩了过去。
一名年轻少爷,头戴金缕交脚幞头,身穿宝相花裙袄,腰缠玉带,脚踩蟒纹靴,走进了吴纸铺子。
论起嚣张程度,东厂番子号称第二,锦衣卫都不敢号称第一,今天见了这名骚包的年轻人,两名东厂番子竟然像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唯唯诺诺的站在旁边。
看到这身衣服,再看到两名东厂番子的反应,朱舜不用猜也知道这位是谁了,应该就是福王世子了。
掌柜赶紧给朱舜打了一个眼色,又给堂倌们递去了一个严厉的眼神,让他们不许说出刚才的事情。
福王世子走进来,直接从黄花梨书架上拿了一刀熟宣,就是刚才那几名士子考虑了很久都没买的薛涛笺,价格极其昂贵。
一刀就要六十两银子。
福王世子拿着薛涛笺就往后院走,嘴里还絮絮叨叨:“江阴河豚是不错,就是吃多了容易闹肚子,好在家里还有一间卖纸的铺子,要不然就惨了。”
这可是清流名士们最为追捧的薛涛笺,谁要是家里有一刀,都是要广邀好友过来品鉴。
福王世子竟然是拿来当擦屁股纸,这要是被清流名士们知道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痛心疾首的破口大骂了。
过了有半柱香时间,福王世子走了出来,又是随手拿来几张熟宣,擦了擦手上的水珠:“喂,说的就是你们俩,赶紧滚开,别挡本世子的路。”
两名东厂番子赶紧让开了。
朱舜还准备去找他,现在正好碰见这位了,主动说道:“小王爷等等。”
朱舜这一声小王爷,可是把掌柜吓的不轻,好不容易蒙混过去了,怎么又招惹这个二世祖了。
福王世子转过脸来,挑了挑眉毛:“小兄弟,你有什么事?”
朱舜指了指这间日进斗金的铺子,平静的说道:“一千两,这个铺子我买了。”
福王世子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朱舜,瞅着那件鹌鹑补子官服,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万两?还是十万两?
就在这里的所有人猜测价格的时候。
朱舜突然笑了,从怀里掏出来一钱银子,‘啪’的一声拍在了黄花梨桌子上:“一钱银子,就这么定了。”
一钱银子?
掌柜和堂倌们的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敢和这个二世祖犯浑,真是嫌命长了。
两名东厂番子更是做好了替朱舜收尸的准备,敢耍京城第一败家子,内阁首辅的儿子也不顶用,更何况区区一个从九品小官。
福王世子拧了拧脑袋,一步步的走了过去,本来想居高临下的俯视朱舜,尴尬的发现没有朱舜的个头高。
只能换成平视朱舜,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
一直躲在暗处保护朱舜的东厂小档头,就是那名当初替朱舜传达消息的东厂番子,因为有功已经提拔为小档头的他,苦笑一声,只能从暗处走了出来。
整个天下,敢招惹这个二世祖的权贵子弟,不超过一手之数,朱舜肯定不在这个行列里面,希望福王世子手下留情才好。
千万别把朱舜直接扔到永定河里面,打个残废就行了。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朱舜要面临一场灭顶之灾的时候,福王世子猛的一拍大腿,热络的揽住了朱舜的肩膀:“兄弟,还是你懂我啊。”
“我叫朱由崧,不知道你叫啥。”
朱舜顺杆往上爬的揽住了福王世子的肩膀,笑着说道:“朱舜。”
福王世子再次拍了一下大腿:“呦呵,咱们还是本家,五百年前说不定还是一家哩。”
“咱们可说定了,一钱银子就一钱银子,不能再高了。”
福王世子拿起一钱银子,脸上笑出了褶子,屁颠屁颠的离开了吴纸铺子。
朱舜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
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
有了大明天子在后面撑腰,朱舜办理照执地契自然是一路畅通,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办好了。
工部营缮司的一名主事,下午带着一大批工匠赶了过来,按照朱舜的指示开始改造吴纸铺子。
吴纸铺子的东西全部给福王府送过去了,包括里面的一些黄花梨桌椅板凳也都是送了过去,只留了掌柜和堂倌。
吴纸铺子一共有三层,以及很大的后院,铺子一楼放置了一排排的杉木货架,样式不需要什么花纹,也不需要漆彩,怎么结实怎么来。
东安门内市的铺子,已经多少年没有变动了,冷不丁的有铺子在大兴土木,还是在东安门内市的入口,引起了很多达官显贵的注意。
纷纷猜测这间铺子卖什么东西,猜的都是一些古玩字画,或者是一些貂皮玉石。
半个月以后,就在铺子改造的差不多了,达官显贵们看不懂了,甚至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别家的铺子门口,放置的镇宅都是一些石狮子石狻猊,再奢侈一些的,放着两只三彩大花瓶。
这间铺子可倒好,居然在门口放置了两门红夷大炮。
看着那两门黑洞洞的大炮,许多上了年纪的达官显贵们都不敢从门口过了,要么从小巷子绕进来,要么从另一侧进入东安门内市。
朱舜站在铺子门口,看着街道上慌张的达官显贵,十分的满意。
凡是今天刚来东安门内市的达官显贵,基本上都是吓的一个踉跄,差点跌倒,上了年纪的都不敢从这里过了。
却也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全部都是狎妓携妾的围过来,兴致勃勃的看着。
男人天生就对刀剑甲胄和鸟铳大炮感兴趣,平时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购买鸟铳,但是这种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却是没有机会见到。
现在突然冒出来两门红夷大炮,还是明目张胆的摆在闹市,必然会吸引一大批达官显贵家的少爷。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朱舜拉住牌匾上的红绸子,用力往下一拽,铺子的名字出现在众多少爷的视野里。
北平火器总局。
朱舜轻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起,本店开始售卖各种火器,喜欢打猎的各位少爷,欢迎来本店消费。”
话音落下,脸色古怪的掌柜亲自点燃了一条红色编炮,随着一连串的‘噼里啪啦’炸响。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正式开张了。
朱舜让堂倌们打开火器总局的大门,一支支泛着精铁黑光的鸟铳,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排排的木架上。
火器局里面的场景给门口的少爷们,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些擎鹰遛狗的少爷们,平时也就在私底下把玩过去那种粗制滥造的鸟铳,什么时候见过这种精良的鸟铳。
通体光滑,没有一丝缝隙,简直就是浑然天成。
朱舜做出了一个请的动作,这群平时最注意风度的少爷们,呼啦啦的全部冲了进去。
当他们想要拿起精良鸟铳的时候,发现每个货架旁边都有两名军士,披挂罩甲,手持燧发枪,目光凌厉的盯着他们。
近在眼前,又不能把玩,让这些少爷们本来就瘙痒难耐的心情,更加的燥热了。
这个时候,铺子里的堂倌们及时出现了,站在货架旁边看着这群过去需要仰视的大人物,自豪的介绍起来。
“各位少爷要想把玩,需要先付下定金。”
“院子后面有靶场,免费让各位少爷们试验三发,三发以后就需要各位少爷掏钱了。”
少爷们正在发愁怎么才能把玩精良鸟铳,听说院子后面有靶场,哪里还等得及,纷纷冲到柜台把一两定金给付了。
后院只留了一排精舍,其余乱七八糟的假山、竹林、古井等等,全部推成了平地,建造成了一处真人射击的靶场。
私藏铠甲可是杀头的大罪,这里却摆放着两排八瓣铁尖盔、红衣罩甲、硬底战靴,看的这些少爷们口水都流出来了。
守在甲胄旁边的彪悍军士,足足十人,每名彪悍军士都按着雁翎刀,准备随时拔刀。
朱舜看着迈不动步子的少爷们,也没去介绍用途,提醒了一句:“各位少爷们还是赶紧试枪吧。”
少爷们听到火器总局东家的催促,只能恋恋不舍的去试枪,靶场内很快就弥漫起了一股硝烟的味道。
三发哪里过瘾,这些少爷们都是花钱如流水的货色,一发弹药才一两银子,在这里玩了一下午,直到天黑了这才不情不愿的回去了。
不过都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一般鸟铳打上十几枪就要换新的了,防止炸膛把手给炸伤了,这里的鸟铳打上二十多枪了,还是一点事没有。
一些在旁边眼巴巴望着的晋商少爷和东林党少爷,记下了这个优点,回去禀报了老爹。
朱舜目送这些少爷们离开,目光深邃,回头望了一眼北平火器总局的牌匾,迈步离开了。
………………………………
第六十二章 第三台珍妮机
朱舜回到王恭厂的公廨发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朱氏纺纱厂要扩张,只有扩张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银子,以供研究蒸汽机。
建立新式学堂也要钱,蒸汽机船更不要说了,一个吞银子的无底洞。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只能一步一步的去建设,从正式在大明登场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
手头上目前只有两台珍妮纺纱机,朱舜也想一次性研究出蒸汽机、蒸汽机船、蒸汽火车等等很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东西。
可惜条件不允许,银子没有,新式学员也没有。
朱舜只能闷着头在公廨里编书,先把教材编写出来,新式学堂的草台班子就好搭建了。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开始,往后就可以根据这个开始,一步一步的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月底。
三叔朱忠礼拎着一斤猪肉,哼着昆曲走回了院子,女真大军还在城外围着,切断了京城与城外的物资供应。
猪肉已经由一钱八分银子一斤,暴涨到了四钱银子一斤,赶上过去鹅肉的价格了。
手摇式珍妮纺纱机虽说不如水力纺纱机,去掉各种成本,这个月还是赚了三十两银子,三叔朱忠礼分了六两银子,剩下的全部交给朱舜了。
手里有钱了,三叔朱忠礼买了两石多糙米,剩下的钱就只够买一斤猪肉的了,要不然还想沽半斤酒。
朱舜在七八天以前就开始打造第三台手摇式珍妮纺纱机了,等到月底纱线卖了钱,把钱交给军器局的张大使,便把手摇式珍妮纺纱机带了回来。
朱舜正在院子里指挥着几个弟弟,安装手摇式珍妮纺纱机,听到那声来来回回就那两句的昆曲,知道三叔回来了。
看向后门,三叔果然从后门走了进来:“舜儿,第三台纺纱机怎么样了。”
朱舜走过去摇了两下,手摇式珍妮纺纱机转了起来,三叔朱忠礼瞧见纺纱机转动了,喜滋滋的晃了晃手里的猪肉:“上次做糖窝窝的白糖还剩下不少。”
“今天三叔亲自下厨,给你们做一顿东坡肉。”
朱舜家里一共十三口人,每个月粮食就要吃掉几百斤,现在粮食的价格又这么高,朱氏纺纱厂赚的钱还要用来打造新的珍妮纺纱机。
朱舜已经好久没吃肉了,听到有东坡肉吃,下意识咽了一口口水。
晚上准备大吃一顿的朱舜,不知道东林党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借助北平火器总局这件事弹劾他。
吏部尚书所在的崇国寺茶舍,本是一处清静修心之地,现在却成了菜市口。
许多东林党成员正在谨慎的讨论,怎么弹劾朱舜,从哪里入手,具体怎么去实施。
东林党已经在朱舜身上连续吃了三次大亏了,不得不谨慎对待,生怕又被朱舜的奇技淫巧给坑一把。
东林党成员的观点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谋划,不过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
绝对不参与任何赌局了,尤其是和朱舜有关的赌局。
………………………………
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机
家里的事情处理妥当,朱舜去了一趟东安门内市,看看北平火器总局的火器卖的怎么样了。
仅仅过去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北平火器总局有了很极端的变化,刚开业的火爆场面不见了,拥挤在门口争相购买精良鸟铳的场面也没了。
放置着两门红夷大炮的门口,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就连旁边和对面的几家生意很好的铺子,也关门了。
掌柜这几天急的上火,嘴角都起泡了,堂倌们在铺子里不停的走来走去,听见门口有脚步声,一群堂倌们慌忙全部围了过去,堆出了一张笑脸。
看见来的人是东家朱舜,全部失望的退了回去。
朱舜走进东安门内市就发现北平火器总局的不对劲,也没去询问,只是坐在枣木太师椅上,静静品茶。
也不知怎么回事,朱舜没有说任何一句安慰的话。
就是在那里静静的品茶。
掌柜和堂倌们的心中似乎响起了山寺钟声,洗去了几天来的焦躁,慢慢的心平气和了。
朱舜放下手里的茶杯,平静道:“焦掌柜,发生了什么事。”
焦掌柜拿起青花瓷茶壶,亲自给朱舜添了一杯茶,有些难以启齿的说道:“东家,你可不知道,咱们店里出大事了。”
“前两天咱们北平火器总局的火器卖疯了,可以说是东安门内市最抢手的货物,那些有钱的少爷哪一个不是买上十支八支鸟铳,拿回去把玩。”
“可是就在昨天,这些少爷们又是争抢着来到店里,把那些买走的鸟铳全部退了回来。”
“退掉了鸟铳以后,咱们店里就像是有鼠疫一样,一个个差点连滚带爬的冲了出去。”
“这些天别说是跑到北平火器总局来买东西了,就是东安门内市都不来了。”
“这让东安门内市的不少掌柜,都对咱们产生了怨恨,说是影响了他们的生意。”
焦掌柜的话还没说完,堂倌们一起走了过来,搓了搓手干笑道:“这个,东家啊,我老家出了点事,我想告假回家看看。”
“东家,我老家也有事,也想回去看看。”
“我也是,我也是。”
朱舜平静的看着这群落井下石的堂倌们,静静喝茶。
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接待他的那名堂倌没有说话,脸色变幻不定的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朱舜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平静的问了一句:“各家店铺的堂倌,月钱是多少。”
焦掌柜不明白朱舜这是什么意思,老实的回答道:“基本上都在二钱五分银子左右,火器局的堂倌月钱算是最高的了,每月三钱银子。”
朱舜点了点头,平静道:“你们可以走了。”
这些堂倌从一些人嘴里知道了一些小道消息,巴不得离开这个比鼠疫还可怕的北平火器总局,只是这个月也干了几天了,想要结了这几天的月钱再走。
一个个站在朱舜面前,还是不停的搓手。
朱舜太知道这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喊了一个人的名字:“杨秃子。”
杨秃子也是总旗朱忠义手下的五名小旗之一,过去在边军的职务和胡瞎子差不多,只不过胡瞎子的夜不收是步军,杨秃子的塘骑是侦查骑军。
杨秃子以前也不叫杨秃子,后来在一次与八旗兵交战的时候,被八旗兵一刀削去了头皮,再也长不出了头发,就被人嘲笑为杨秃子。
不过杨秃子却不觉的秃子是嘲笑,反倒是引以为豪,因为那一次他一对三,亲手宰了那三名凶悍的八旗兵。
凭借战功,杨秃子在边军爬到了总旗的位置,就因为他有一个杀良冒功的坏习惯,赶出了边军。
只不过,他杀的良,全部都是女真妇孺、蒙古妇孺,从来没杀过任何一名大明妇孺。
杨秃子早就注意到这边的情况了,忍住一刀宰了这群小人的冲动,舔了舔嘴唇,按着雁翎刀走了过去。
刚迈开两步,这些过惯了安稳日子杀鸡都不敢的堂倌们,哪里承受的住杨秃子这等凶人身上的烽火狼烟气息。
立刻是鸟兽散了,真的是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北平火器总局。
杨秃子只能郁闷的退了回去,就这样的货色还敢欺主,浪费老子的感情。
朱舜看向那名唯一没有走的堂倌,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堂倌正在看着门外,显然也有离开这里的想法,听到朱舜的问话,咬了咬牙说道:“小的姓孙,没有名字,在家里排行老大,都叫我孙大。”
堂倌本来还以为朱舜要赏他银子,说完这句话,却没见朱舜掏出一个子,垂头丧气的走回了货架旁边,心里却在哀嚎:早知道就和他们一起走了。
朱舜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堂倌高兴的跪下来给朱舜磕头:“焦掌柜,我看孙大还不错,平时没事的时候,让他跟在你后面学学算账。”
堂倌‘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欣喜不已的说道:“多谢东家的恩典。”
朱舜挥了挥手,让所有人都退下了。
一个人静静的坐着,静静的品茶。
朱舜是一个冷静到可怕的人,按照他过去的所长的说法,就是一个天生的战略科学家。
无论遇见什么事情,总能从那错综复杂的谜团里,一点一点的抽丝剥茧,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
朱舜慢慢闭上了眼睛,手指轻敲桌面。
第一,北平火器总局前后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差,一定有人在背后操纵着京城的舆论风向。
第二,能有这么大能量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东林党,一个是晋商,还有就是京城名士。
这三方分别代表着官僚,乡绅,清流。
第三,能在短时间内,发动这么大的人脉关系,让整个京城的权贵少爷们都对北平火器总局恐惧。
答案就很显而易见了,只有把持了朝政的东林党了。
所用的借口也很简单,私藏火器者,斩立决。
而且以那帮东林党把党争当做家常便饭,时时刻刻都在勾心斗角的性格,应该这两天都在琢磨怎么弹劾自己吧。
东林党在大明王朝那是何等的庞然大物,就算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得知东林党的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早就崩溃了。
朱舜睁开双眼,却是笑了。
“希望你们不要让我等太久。”
………………………………
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绝户计
朱舜敢说这句话,最大的依仗便是城外的还没走的八旗兵。
大寒时节已经到来,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的女真人,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走,还在城外耗着。
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