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银子没问题,想要让他们吃苦,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不会想着为大明做哪怕一点实事。
朱舜拍了拍胡长命的肩膀,笑了笑说道:“能带走多少人那是你的本事,本侯不会过问。”
“真的?”胡长命惊喜的喊了一句,太过惊喜了声音变的很高,却又不敢相信:“侯爷可是侯爷,比大丈夫还要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堆钉,可不许反悔。”
朱舜没有回答胡长命,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胡长命的肩膀,离开了北平机械局,还要去找杨百岁谈谈。
是时候成立一个基建分局了。
胡长命得到侯爷想要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的‘圣旨’,差点乐疯了,有了侯爷的这道‘圣旨’回去以后就好给兄弟们说这件事了。
拉住一名路过这里的徒弟,让他把机械匠们都喊过来,转身走进北平机械总局的一处匠作间。
好兄弟赵大喜拿着扳手、钳子等工具正在修理蒸汽机的安全阀。
赵大喜听见身后的动静也没回头,毫不见外的说道:“蒜苗家里有事回去了,过来搭把手。”
蒜苗是跟在赵大喜身后的徒弟,乡野百姓没读过多少书,也为了让孩子好生养,一般都给孩子取个贱名。
胡长命走过去轻轻踢了一脚兄弟撅着的屁股,瞧着骂骂咧咧转过了头来的兄弟,咧嘴笑道:“给你一个报答侯爷的机会,干不干。”
听到能够报答侯爷的大恩,赵大喜脸上的表情就真的像他名字一样了,大喜:“真的?你小子要是敢骗我,明天我就给你爹说那半瓶酒是你喝的。”
每次提到老爹的半瓶酒,胡长命脸上的神色一般都会有些僵硬,今天一点变化也没有:“再敢胡咧咧也不会拿这件事说笑。”
“就问你敢不敢干。”
赵大喜停下了收拾工具的动作,挺直了腰板,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你个响马是不是在骂人,这话说的,难道我是西门庆那样不讲信义的小人不成。”
胡长命是京畿人被骂了一句响马,瞪着眼说道:“你个胯骂谁,这次是去延绥镇就问你敢不敢。”
赵大喜是山东人,相比较风靡大明的《三国通俗演义》更喜欢描绘山东水泊梁山的《忠义水浒传》,猛的拍了一下桌子:“不就是延绥镇,老子早就想一双砂锅大的拳头打死蒙古鞑子了。”
胡长命知道这小子最喜欢的是武松,经常把自己比作武松,是虽说身材上和武松有很大差距,但有着山东大汉的义气。
担心兄弟是为了义气才去的延绥镇,胡长命赶紧拦了一句:“大喜,那可是吐口唾沫都能冻成冰的边关,按照那帮子文人的文绉绉说法就是苦寒之地。”
“吃没吃,喝没喝,还有经常有蒙古鞑子过来袭击,小命随时都有可能没了。”
赵大喜没有继续骂自家兄弟,沉默了片刻,答非所问的说道:“兄弟你也是军户家的孩子,应该很清楚从辽东退下来的残疾士兵有什么下场。”
“那帮子文人可不会关心残疾士兵的死活,只关心能从这些残疾士兵的抚恤里搂多少银子,没了朝廷给的抚恤,残疾军士能活几天?”
“上了战场就要拿着刀枪和建奴面对面的厮杀,不是所有士兵都是神机营的士兵,站的很远点燃红夷大炮就行了。”
“你应该清楚,大明战死的士兵能有二三成死在战场就不错了,剩下七八成的士兵都是因为残疾死在家里。”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
在战场上打仗除非一刀劈中喉咙、心脏、脑袋这些要害,一般很难当场死亡,大部分都是伤残。
数目众多的伤残军士没能死在战场上,反倒是死在了老家,这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情,在大明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赵大喜瞧见胡长命也沉默了,陆陆续续走进来的机械匠们也沉默了,脸容上突然出现了笑容,很是灿烂的笑容:“这一切从崇祯二年开始发生改变。”
“自从工业侯掌管了王恭厂,做的第一件事招募大量残疾士兵当个护卫,工业侯每次都说是看中了辽东老卒的悍勇。”
“京畿的军户们谁不知道工业侯这是为了给残疾士兵一条活路,后来开办了蒸汽工厂更加变本加厉了,挑选纺妇都是先挑选那些遗孀,或者是没了双腿双手的残疾士兵家人,让妇人们可以挣来银子养活整个家,不用再去做暗门子生意。”
变本加厉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胡长命这些军户家的机械匠听来,却是那么美好的一个词。
赵大喜的声音突然激动了起来:“我爹就是没了双腿,要不是工业侯把我娘招进了蒸汽纺织厂,我娘也会去。”
“我更不可能成为管吃管住月钱一两的高级机械匠了,早就成了大户家里的长工,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了。”
北平机械总局的年轻机械匠们都是忍不住灿烂的笑了,笑着笑着有人哭了,想起来自己以前悲惨的遭遇。
哭着哭着又笑了,高兴现在每天都能吃饱的好日子,时不时的还能吃肉。
胡长命抬起头看着满脸笑容的机械匠们,大声喊道:“侯爷说了,明天去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愿意去的先去找老爷们中断文契。”
这句话刚落下,匠作间内‘呼啦’没了人影,胡长命笑骂了一句跑这么快抢屎吃,他自己也赶紧跑去找陈天衢了。
傍晚。
工人会馆。
朱舜坐在会首公舍内正在翻看三弟子焦勖送来的报表,看了一眼‘啪嗒’‘啪嗒’不停转动的西洋自鸣钟,已经五点了,心想胡长命应该过来禀报情况了。
门外出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等到铁塔汉子放他们进来,等到的不是胡长命,反倒是工人协会的大部分工厂主。
还没等朱舜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官职最高的黄掌案开口说话看了,苦笑着说道:“侯爷想要支持延绥镇我们很理解,但是没必要把蒸汽工厂里所有的机械匠全都派过去。”
“这些机械匠要是都走了,咱们的蒸汽工厂就要关门了。”
“侯爷一定要慎重考虑,顺天府这块根基咱们得来不易,延绥镇的工业革命能否成功还是一码事,不能因小失大。”
这一切朱舜早就有了一些预料,估摸着最少可以喊走二三十人,毕竟胡长命和杨百岁是最早的两个机械匠。
放在后世都有可能成为机械匠祖师爷,顺天府各大蒸汽工厂的机械匠大部分都是两人的徒子徒孙,喊走二三十人应该没问题。
朱舜在分析这件事的时候,习惯性加入了尽可能全面的变量,边关的苦寒、京畿的锦绣、舍不得父母妻儿等等。
没想到胡长命这小子这么有本事,把顺天府所有蒸汽工厂的机械匠全都拐走了。
“侯爷!侯爷!”
这个时候外面刚好传来了嘿笑声,胡长命见到工厂主老爷们一起扎堆在这里,他这个长工不仅没有半点对老爷们的畏惧,还强行挤到了最前面。
黄掌案等工厂主们看向了胡长命,他反倒是回瞪了一眼,嚷嚷道:“侯爷,小的给他们说了是侯爷的命令。”
“他们还不信,侯爷一定要给小的作证。”
朱舜瞧见胡长命这么的胆气十足,面对这么多工厂主老爷们一点也不怯场,更加放心他去担任延绥机械学院院长了。
延绥机械学院的院长不是一般的院长,那可是一处位于边关的院长。
工厂主们听完这句话全都转头看向了朱舜,不同于看向胡长命的没好气,看向朱舜的目光有些祈求。
朱舜放下手里的报表,扫了一眼还在那瞪眼的胡长命:“边关的苦寒天气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住,挑选三十个身强力壮的跟过去。”
顺天府的大大小小蒸汽工厂加起来几十家,这还不算蒸汽磨坊和洗煤厂,机械匠少说也有几百人。
从几百人降到了三十人,胡长命哪能乐意,但是在不乐意也只能这样了。
胡长命对谁都敢耍横,县尊在这里他也敢瞪上几眼,唯独在工业侯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只能狠狠的瞪了几眼工厂主们赶紧去挑选了。
可不能再让这些工厂主们使绊子了。
工厂主们在顺天府的势力很大,大到已经能够收拾官僚乡绅了,但是势力再大也镇不住胡长命,所有工厂主们加在一起也没朱舜一个眼神有用,没有办法只能过来求朱舜了。
事情解决了,工厂主们也要赶着回家用更高的月钱留住机械匠,拱了拱手赶紧离开了这里。
工厂主们前脚刚走,杨百岁匆忙走进了会首公舍,抹了一把脑袋上的汗水说道:“侯爷可不能偏心,听说老胡那小子要去支援西北了,学生也要去。”
“这一次学生要是落了后,以后还不知道怎么被那小子嘲讽。”
铁塔汉子刚把杨百岁放进去就郁闷了,这还是苦寒的边关吗!
在那种苦寒并且危机四伏的地方,就算是以他的武艺都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活下来,这些人怎么一个比一个不要命,争着抢着要去边关,不知道还以为是去江南享福。
朱舜示意杨百岁先坐下,在黄花梨书案上抽出了一份文契扔给了杨百岁:“你确实也要去边关,这是建立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的文契。”
“签字画押。。。。。。。。”
还没说完,杨百岁赶紧把手指按在印泥上,在文契末尾按下了手印。
瞧他那争抢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一处京城四进府邸的地契。
灯笔
………………………………
第四百七十三章 铅室法
在文契上按好手印,杨百岁小心的放在怀里,拱了拱手赶紧离开了这里,还要赶着去挑选大明三边基建总局的骨干。
朱舜拿起那份三弟子焦勖送来的报表,回到工业之城的侯府继续看,明天去潮河边的硫酸实验室。
因为经过焦勖和京师大学堂学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实现硫酸的量产了。
硫酸的作用实在太多了,作为化工之母可以用来造纸漂白,用来制作染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化肥中的硫酸铵。
产生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是制备无烟火药的前提条件之一。
第二天。
朱舜带着铁塔汉子等几名随从来到了硫酸实验室,京师大学堂的化工学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时间紧迫的跑来跑去。
年纪轻轻的就开始秃顶,有些化工学子问好的时候,牙齿酸掉了好几颗。
好在有了橡胶和生漆制作的防化服,极大的缓解了硫酸对化工学子们的损害,这让朱舜放心了不少。
朱舜穿戴一身橡胶生漆防化服来到院长公舍,得知焦勖不在这里就让一名化工学子带着去硫酸工厂。
硫酸工厂位于下风河段,远离村庄和县城,尽量避免飘散的酸气危害到大明百姓和耕牛。
距离硫酸工厂的还有三里,搭建了一处凉棚,两名残疾军士背着燧发滑膛铳站在里面,防止大明老百姓和牲畜靠近。
要不是私自设立关口违背大明律法,焦勖都准备让人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设立一个关口了。
设立不了关口,只能让残疾军士背着燧发滑膛铳在这里挡着。
朱舜经常在七个弟子的实验室走动,两名残疾军士认出了他,赶紧行了一个军礼,一直目送朱舜踩着覆盖一层积雪的土路消失。
自从洗煤厂成立以后,这些残疾军士们都能分到一些廉价的中煤,分不到也无妨,反正廉价到一分银子一担,基本上都能用的起。
朱舜路过凉棚的时候,扫了一眼两名军士,面色红润的穿着厚实棉布冬袄,身边的火塘上方煮着热水,对于焦勖的安排还算满意。
走了没多久就见到了硫酸工厂的高大水泥墙,走到硫酸工厂门口,守门的两名残疾军士是硫酸实验室的老人了也认识朱舜,赶紧行了军礼。
朱舜点了点头,走进门口的工作间拿了一套备用的防化服穿在身上,走进了空旷的硫酸工厂。
根据报表里的介绍,实现硫酸量产化的制备方法叫做铅室法,直接在经过硬化的地面进行制备,不需要修筑车间。
硫酸工厂里除了一些必要的仓库和公舍,没有一处车间,却有很多比二层楼阁还要高大的建筑。
有圆形大烟囱一样的建筑,也有四四方方的高大建筑。
焦勖穿着防化服正站这些建筑的旁边,抬头看向建筑的顶端,检测铅室法的各种参数。
朱舜走到焦勖的旁边,焦勖和京师大学堂化工学子们都没发现,还在专心的记录着各种参数。
朱舜没去打造焦勖,抬头看了过去,看着大明再次矗立的一种工业化杰作。
密封的高大圆形烟囱是脱硝塔,方形建筑是铅室。
铅室法会分解出潮湿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混合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这过程中生成的70%浓度稀硫酸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必须要用一种防腐蚀材料。
以工业派在大明创造的现有工业化条件,最好用的只有铅了,那些方形反应室就是用铅建造,也是铅室法名称的由来。
在铅室的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和成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酸雾,这是一种气溶胶状态的细微颗粒。
凝聚成液体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足够的反应空间容纳更多的硫酸雾,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必须要及时的散热,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就要增大铅室的表面积。
所以铅室修筑的比较高大。
脱硝塔为了给铅室提供足够的原料,修筑的体积也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个最佳体积。
脱硝塔和铅室旁边还修筑了一座焚硫炉,三个建筑全都是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
一名化工学子走过去把硝石加入了焚硫炉内,进行热分解,制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
还有一名化工学子站在旁边,盯着高温计,观测混合气体的温度。
朱舜站在远处看着两名化工学子靠的那么近,几乎就是贴着焚硫炉站着了,对于他们为了大明科技进步无视化工危害的行为,肃然起敬。
虽说他们是一群年轻人,比朱舜的年纪小很多。
虽说他们是朱舜弟子的弟子,从朱舜这里传承的知识。
虽然他们的地位很低下,在官僚乡绅眼里只是一群下贱的百姓孩子。
但他们不顾生命安危也要为大明建立化工体系的风险精神,此时在朱舜心里其实已经不比孙传庭曹文诏等人差了。
只不过一个在战场,一个在都不知道敌人是谁的战场。
观测温度的化工学子每隔一盏茶时间,就报出一个温度:“360,410,470,320。。。。。。。。”
这么高的温度,这么化学危险品,焦勖居然还敢带着化工学子们站那么近,几乎是相当于拿命来填大明的化工体系。
不是建了,而是一个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的形容,填。
一堆人命一堆人命的填进去。
朱舜叹了一口气,这次回去一定要再提高化工学子们的月钱,一个月五百两都不多,毕竟很多卖国的晋商和东林党一顿饭都能吃五百两银子。
报出温度以后,还有一名化工学子通过增加或则减少柴薪控制温度,始终要保持在300~500温氏度之间。
300~500温氏度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进入脱硝塔,在脱硝塔内与含硝硫酸接触。
在高温的作用下,含硝硫酸里的氮氧化物会得到充的脱除。
分解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和水蒸气的混合体,浮向脱硝塔的顶端,依次通过耐腐蚀的铅室。
………………………………
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对于大明的经济价值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和水蒸气的混合体,这几种气体在通过铅室的过程中,二氧化硫会得到充分的氧化变成硫酸。
高浓度硫酸就制备成功了。
由于铅室法还没彻底确定参数,暂时没有招募工人,几名化工学子拿着硫酸罐亲自密封硫酸,在上面标注浓度、生产日期、生产工厂。
朱舜看着这么简陋的硫酸量产化生产方式,心里已经不能用高兴来形容了,差点没忍住放声狂笑。
铅室法虽然很简陋,一个焚硫炉,一些硝石,几座铅室,就可以大批量制备硫酸了。
但这是在大明,在还是小农经济手工生产的明朝,意味着大明可以大批量生产化工产品了。
这个意义太重大了,重大到朱舜走过去主动把手按在了焦勖脑袋上,笑道:“明天为师让你四弟送来三个,嗯,送来十个东风火箭,咱们一起庆祝庆祝。”
焦勖木讷的脸容听到十枚东风火箭,脸上顿时冒出了一股子狂热,周围的化工学子们脸上的神情也是十分的狂热。
本来还想着怎么从大明军火公司求来一枚东风火箭,庆祝一番,没想到山长直接送了十枚,那可是整整十枚东风火箭,要是一起燃放不知道该有多壮观。
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不知道有多壮观,满清八旗、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有不知所踪的李自成,对这种壮观场面深有体会。
不过平白无故燃放十枚东风火箭的奢靡行为,要是被大明第一败家二世祖福王世子知道了,肯定心疼的直跺脚。
倘若是被曹文诏知道了,这位曾经因为丢了一个铜钱心疼好几天的辽东边将,只会咧嘴一笑,笑着说上一句十枚是不是有些少。
如今的曹文诏可是过着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阔绰日子,被人称为辽东第一大户,麾下军士被成为锦衣玉食老爷兵。
在朱舜看来一百枚东风火箭都是不够的,硫酸可以成立工厂以后,化工体系就可以开辟出很多财路了。
大明的丝绸布料行当这么兴盛,所带来的染料行当也是十分的兴盛,有了硫酸就可以成立染料工厂。
那些官僚乡绅的手工染料作坊,在染料工厂面前只会被摧枯拉朽的击溃,没有半点还手的余地。
接下来可以让焦勖研究染料配方了,尽快把硫酸的经济价值发挥出来,赚来大量银子的同时,也为工业派全面覆盖大明的各行各业添砖加瓦。
染料的配方需要研究,有一样同样赚钱的行当却不需要研究,直接就能使用。
造纸。
造纸的量产化需要的是三酸两碱里的烧碱,硫酸对量产化没有作用,却能对纸浆漂白。
利用化学制浆技术生产出的白纸,是真正的白色纸张,而不是灰白的吴纸。
只要能生产出来这种利用化工手段制作的白纸,必然风靡大明官僚乡绅阶层,成为供不应求的文房四宝之一。
对于工业派来说的意义重大,终于有一种工业产品能从官僚乡绅手里赚来银子了。
朱舜对于造纸很重视,带着焦勖离开了弥漫大量化学有害气体的硫酸厂,来到五里外的一座宅子。
这座宅子远在五里外,是为了减弱化学有害气体对焦勖等人危害,为了这件事焦勖一个不怎么喜欢与别人交谈的闷葫芦,没少去找李州桥争论。
宅子距离硫酸工厂足足有五里,焦勖等人把时间看的多金贵,每天走路的时间要耗费一炷香,来回就是两炷香,怎么可能会容忍这件事。
逼的焦勖一个见了恩师都不怎么说话的人,没少趁着不能实验的晚上去找李州桥理论,有几次这帮子平时杀鸡都不敢的化工学子,差点和李州桥还有基建学子们打起来。
焦勖有他的理由,李州桥也有自己的坚持,作为京师大学堂基建方面的第一人,又肩负这基建署署政的重任。
李州桥不论修筑的是工厂,还是宅子,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不能害了人命。
因为这件事,焦勖和李州桥两人的矛盾在工业派闹的很大,朱舜听说了只是笑了笑,没再理睬这件事。
焦勖要是没有这样的执拗,就不会只用了几年时间在大明建立了化工体系,实现了化工之母硫酸的工业化量产。
李州桥要是没有执拗,就不会克服那么多困难,用那么短的时间修筑了工业之城、洗煤厂、纺纱厂等众多水泥建筑。
修筑两个字说来简单,里面涉及太多东西,由于是使用一种新的建筑原料,李州桥祖上传下来的很多学识都不能用了,需要推翻研究出新的学识。
朱舜每一次安排给李州桥的时间又紧迫,对于基建学子们来说,一天睡四炷香时间都是一件遥望不可及的事情。
李州桥从来没有叫苦叫累,一次次克服各种困难,每一次都没让朱舜失望。
朱舜希望看到焦勖和李州桥,或者是说京师大学堂学子,乃至以后所有的大明科学家们为了自己的坚持去争论,也就没管那件事。
以后也不用管了,硫酸工厂的铅室法已经研究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对铅室法进行一些细节方面修缮了。
焦勖已经不需要留在这里,明天就要回化工实验室了,建立三酸两碱的硝酸实验室。
焦勖走进简陋的大堂,给恩师倒了一杯水,木讷的站在旁边也不说话。
朱舜也不在意,他又不是一个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反倒是喜欢焦勖这种只做事实不去到处吹嘘的人:“硝酸实验室的事情先放一放。”
“尽快把纸张漂白和染料配方研究出来,有了配方为师会先让焦老哥建立造纸厂,到时焦家每年赚的银子不会比宋家差多少。”
焦勖从来没忤逆过师长,听到恩师说先把硝酸实验室的事情放一放,顿时急了,又不敢开口反驳恩师,只能站在原地干着急。
朱舜瞧见弟子急的抓耳挠腮,笑了笑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灯笔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厂
恩师让他说话了,焦勖当初敢和李州桥打架的胆子不知道去哪了,支支吾吾的说道:“恩师,那个。。。。那个。。。。徒儿不想研究什么配方。”
“恩师你看。。。你看。。。交给张白镴怎么样。”
在弟子期盼的眼神里,朱舜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确实是为师欠缺考虑了,京师大学堂的化工体系不像以前了全靠你一个人在那撑着,还有更多的人才。”
“不能凡事都让你大包大揽了,以后只需要进行战略性的前瞻研究,至于衍生品你自己做主交给谁。”
焦勖木讷的脸容出现了一股子惊喜,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轻易的说服了恩师,还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
焦勖再怎么聪颖,没有怎么接触过人情世故的他在朱舜面前还是个孩子,只要是个孩子就希望长辈不把他当成孩子。
朱舜让他全权处理这件事,在焦勖看来恩师已经不把他当小孩子看了,而是一个及冠。
朱舜看见三弟子木讷的脸上难得出现的笑容,心情也很不错,交代了一句便离开了:“这件事你自己斟酌。”
“为师还要去找来李州桥让他开始大规模修筑铅室,就不在这里陪你了。”
几天后。
李州桥亲自带着一支基建队来到了硫酸厂,这是大明第一基建总局自从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修筑生产高危化工产品的建筑,对于大明第一基建总局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
是个挑战的同时,也是个机遇,只要能把修筑硫酸厂的各种困难克服了,大明第一基建总局的基建能力又会提高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经验,说不定还能载入京师大学堂学子们的书本里。
虽说不管是化工学子,还是基建学子们都没有资格进入东林党那些文人写的青史,但能够进入京师大学堂学子们的书本里,也算是另一种青史留名了。
不是可能,朱舜已经决定等大明第一家化工厂修筑成功,当做经典例子写进基建学子们的书本里。
毕竟这一次的挑战真的很大,朱舜都放下手头的事情,亲自过来盯着了。
地面硬化、排水系统、管道安装等等方面,大明第一基建总局通过修筑大凌河堡、工业之城、各种工厂已经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倒是不用担心。
当前需要克服的是高危害化学物质的泄露和爆炸,以及发生了爆炸,怎么把危险降到最低。
为了解决这些事情,李州桥带着基建署的学子们又开始每天只睡三炷香了,只为了尽快把图纸方案定下来。
朱舜在这过程中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硫酸不是易燃物,但是当硫酸与金属发生反应后会释放氢气。”
“当初在朝堂上坑东林党那件事你们也知道,就是因为稀硫酸和铁发生了置换反应。”
“释放的氢气达到一定浓度,很有可能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还很大。”
朱舜为了更好的让基建署学子们理解威力有多大,想了想说道:“二十罐硫酸释放出来氢气如果产生爆炸,威力不亚于红夷大炮了。”
基建学子们有很多没去过大明军火公司的靶场,也不清楚红夷大炮的具体威力,但他们知道红夷大炮是大明最厉害的一种火器了,也是击败建奴的唯一依仗。
基建学子们为了准确确定仓库的高度,已经见过硫酸陶罐,二十个硫酸罐爆炸的威力就会像一门红夷大炮。
一个仓库里少说也会储存上千个硫酸罐,一起爆炸的威力。。。。。。。。
基建学子们全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虽然简陋的倒座房内烧着炉子,比刮着寒风的空旷工厂暖和很多。
这一次的图纸方案修改次数是最多的,比起大凌河堡的图纸还要多,毕竟硫酸厂一旦发生爆炸或者泄露,工厂里的工人基本上不会有人生还。
爆炸了还好,一死百了,要是泄露了就要遭罪了,郎中们可不会诊治受到高危化学品侵害的工人,只能等死了。
硫酸厂的建立也让朱舜对于医疗体系的建立更加迫切了,别的不说,先建立实验室把一些简单的抗生素研制出来。
不知不觉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到了立春时节。
就在立春时节的第二天,终于把图纸方案给敲定了。
首先是仓库一样要保持通风和阴凉,为了防止硫酸厂下风口的老百姓受到危害,朱舜找到黄掌案把方圆十里内的土地都给买了。
官僚乡绅们听说是工业侯要买田地,直接狮子大开口把一亩地一二两的劣田,涨到十五两银子,毕竟谁都知道工业派的工厂就是一座座宝源局。
工厂主们个个都是腰缠万贯,作为主导这一切的工业侯朱舜,肯定富可敌国了。
朱舜还没怎么样,着实把黄掌案气的不轻,这不是在说他黄掌案没有能力,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