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李承训-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瞧见李世民的目光,长孙无忌便是心里清楚。李世民的打算是什么,组织了一下语言,长孙无忌便是开口了:“如今陛下年迈,大唐的第二任皇帝只能从四个人里面选出来,第一太子李建成,第二楚霸王李承训,第三秦王李世民,第四就是这个远在太原的齐王李元吉。”

    “齐王兵马不足以争雄,困守在晋阳而太子李建成,与王爷都一样,在河北大地大打出手。”长孙无忌顿了一下,重新组织了一下措辞,才对着李世民叙述道:“现阶段我们与太子是弱势的一方,双方都是为了辛苦求存,所以属下认为应当与太子和谈。”

    “和谈”

    咀嚼了一句,李世民陷入了考虑。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不考虑其影响,如今大战开始了这么长时间,你突然跑去告诉太子你需要和谈。

    别说李建成是大唐的太子了,一举一动代表着大唐。哪怕是随便在小山沟里走出来的少年也不会相信,和谈根本就是一个空想。特别是就算太子李建成想要支持和谈,这一场战争其背后的意义大于大。

    意气奋发的挎着极地自信,带领十万大军只是为了攻破河北军,占领整个河北。结果却没有想到,这一场战争打着打着居然僵持了下来,不管是太子李建成还是自己都无法速战速决。

    “嗯”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半响,思考了一番之后便是对着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关于李承训的调停大军已经到了潼关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天下,变得人人知晓的。

    “这件事,谁去”

    虽然是询问,但是李世民的眸子直接是顶住了房玄龄。很显然,李世民选择了房玄龄,因为房玄龄口才了的,是他麾下最为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

    而且这个人还需要足够聪明,能够随机应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身份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次和谈的顺利进行。在李世民的手下里,这样的人才不多,也就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三个人。

    通过各种思考,自己与长孙无忌还有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这个时刻,只有将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交给房玄龄来解决。

    “属下推荐玄龄去”

    就在李世民思考着该如何开口的时候,长孙无忌仿佛已经看到了李世民的苦恼,转头盯着李世民道。直接,简单直白的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直接解除了李世民的难为情,长孙无忌不愧是大唐好员工。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在心里暗赞了一声其的眼光,便是盯着房玄龄道:“铺机推荐先生去,不知爱卿愿意去吗”

    “属下去”

    房玄龄没有过多的思考,直接在李世民的目光下做出了决定。房玄龄知道,李世民刚才的问话不过是在象征性的征集自己的意见,而是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未完待续。

    。。。
………………………………

第318章 嫡长子的担当

    北方的战争牵动人心,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亦或者是楚霸王李承训,唐皇李渊都是为之关注。?‘

    太极宫。

    李渊翻看着张淑德递上来的情报信息,虎目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杀机,无奈,愤怒,各种表情都有。李渊双手死死的捏着纸条,青筋外露。

    对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李渊在心里无限的谴责,沉默了半分钟,李渊眸子里闪过一道坚毅转头对着张淑德道:“淑德,传朕旨意让楚霸王立刻进京,朕有要事想商。”

    “是,陛下!”

    目光从张淑德离开的身影上收回,李渊终于是下定了决心。既然他没有能力参与,调停这件事。那么便让楚霸王上,李渊这个时候想要与楚霸王签订血盟,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交给李承训。

    坐镇太极殿的李渊却是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与孙子对于皇位的迫切简直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一副尽在手中握的感觉,李渊却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纯粹是引狼入室,根本就没有起到如狼吞虎的作用。

    这个时候,各方势力都在关注这场事件的变化。??。?‘突然听到李世民撤军的消息,则引起一大群人的惊呼。因为这事情弄的太反常了,战意高涨,摆出一副不拿下河北不罢休气势的李世民居然挂起了免战牌。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核弹在中原九州响起,令各大势力为之侧目。就在这个时候身处河北的李建成也是接到了薛万彻传递而来的军报,太子行辕,李建成一个人拿着军报,脸上带着凝重。

    “赵声,将韦挺与王圭给孤找来!”拿着消息,李建成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好将目光转向了门口紧紧护卫自己的护卫长赵声。既然他拿不定主意,只好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了。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句从三国之后流传到了今日。熟读诸子的李建成自然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哪怕是王圭与韦挺都不是诸葛亮那般的大才,妖孽之人,却也名动天下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纵然这两个人不能比诸葛孔明,但是这一刻李建成要的并不是能够帮他在这个世间占据一地。封王列土的大才。他只是想要知道下一步怎么走而已,本来以太子李建成的智商,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点化,自己就可以想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韦挺与王圭联袂而至。走进太子行辕对着李建成恭敬的行了一礼道:“臣韦挺,王圭参见太子!”

    “两位爱卿,随便坐!”

    看到韦挺两个人走进太子行辕,李建成挥了挥手算是知道了他们的见礼。w?ww。‘等到两个人坐下来之后,李建成眸子里爆出一抹光芒,看着两个人道:“孤今日召集尔等前来是因为河北大战有结果传来,大战进行了三天三夜,损失惨重。”

    “就在昨日秦王李世民下令全军后撤,双方军队开始了休整。”李建成看着两位心腹爱将说道,因为他想要知道李世民为什么会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

    情报里面说的很明白。秦王李世民撤军之时正是山东军攻势正猛之时,按照一般道理,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撤军的。应该趁着如此大好良机,利用一鼓作气的道理一下子攻破自己的军队。

    李世民作为一个兵家大家,绝对不会对于这样的常识而无动于衷。李建成看着韦挺与王圭一字一顿道:“秦王李世民在战况僵持之中,占据上风。却突然撤军后退,这里面是不是有阴谋诡计还未可知,所以孤召集两位前来就是为了商讨一下这件事情。”

    李建成的话掷地有声,让韦挺二人心里生出了一丝不解。因为李世民的举动太过于异常了,一点也不符合他一个大兵家的基本素质。

    房间内几个人都沉默着。揣摩秦王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的潜在意思。毫无疑问,李世民这一手彻底的让李建成等人迷茫了。一个兵家大家,却做了一件明显与兵法要旨不符合的举动。

    这样的举动,故意的意味太重了。所以才让这几个当世大才。无法把握。

    “王爷,根据情报来看,这一场战争的伤亡应该两军都不相上下。”韦挺抬起头,眸子里闪烁着精明,盯着李建成道:“这也就是说,在这三天三夜里面。我们的军队与秦王的军队相同比例死亡,如此大规模的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实力的锐减。”

    “臣认为,秦王撤军的一个方面肯定是受不了这种伤亡,才会挂出免战牌的。”韦挺听着李建成一字一顿的说道,显然韦挺也是看到了李世民兄弟二人的困境,势力不足,实力不够。

    “嗯!”

    李建成点了点头,认可了韦挺的说法。在他想来这也许真的是一种可疑的动机,李建成眸子里闪烁了片刻,便是有所了解。到最后他抬起头盯着王圭道:“王卿家可有别的高论?”

    虽然韦挺的话算是一种解释,但是这种解释还没有强大到让李建成就那么认为的地步。这一时刻询问王圭,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心里安慰。

    王圭凝目,对于太子李建成的想法他心里自然是洞若观火,十分的了解。闻言便是立马的抬起了头,直直的盯着李建成道:“回禀太子,臣觉得韦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是秦王李世民用兵百战百胜,从无败绩这也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

    “所以我们需要小心秦王李世民的阴谋,这一次军队撤退未必就不是秦王的一个阴谋。”对于李世民奸诈如狐的这一点,无论是李建成还是其麾下的人选都深有体会。

    所以他们对上李世民总是小心翼翼,一点也不敢太过于放肆。对于狡猾的李世民,李建成等人还是决定应该慎重对待。

    “韦挺,你与王圭交接一下,随后随孤去军中!”李建成在综合了几个人的意见之后,终于是有了决定。自己亲自前往军中,面对这一切。

    这种不再掌控的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李建成十分的不喜欢。像他这种嫡子还是长子的人来说,是上帝的宠儿。天生就要比别人占有优势,哪怕是父母死后,分的家产也要比别人多。

    这是他们嫡长子的优势,却也是他们的悲哀。现在风口浪尖就注定了要与其他弟弟交手,唯有不断磨砺,才有可能登上最高点。这便是嫡长子的义务,继承家业,引领着一个家族走向繁荣昌盛。

    这种责任时时随身,每一分每一秒的都在鞭策着自己。让他没有童年,没有快乐,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李建成在王圭等人离开之后,看着北方的天空久久无语。

    (未完待续。)

    。。。
………………………………

第319章 猜测

    脑海里翻滚的思绪,犹如海里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om李建成眸子闪烁着精光,他想到了三天前,就在自己与李世民开战的当天,颉利派遣使者南下,想要与自己作一笔交易。

    交易的内容让李建成十分的眼热与躁动,只是因为这份合约的条件太好了,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原九州,大唐天下有想法的人,都不会拒绝。

    但是,李建成拒绝了!

    如果不拒绝,大唐的皇位非他莫属。就算楚霸王在南方**一国,自己也能够在北方立一国,君临半壁江山。如果自己联合颉利,行动迅,处于南方的楚霸王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机会。

    只是李建成心里清楚,这件事情他不能做。不然他就是大唐的罪人,民族的叛徒。自己的那个最有出息的儿子,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楚霸王李承训对于异族人的痛恨,他比谁都要清楚。

    李建成虽然没有接受颉利的条件,但是他不能保证是否有其他人接受了这个条件没有。一家人知道一家人事,对于他的几位弟弟,李建成也是有所了解。

    无论是秦王李世民,还是齐王李元吉都野心不小。?。?‘目光都是紧紧的盯着长安的那张椅子,恨不得立即将李渊赶下台来。野心勃勃,这就给颉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李世民与李元吉都属于家贼,是十分难防的。特别是颉利接受整个******,势力大增。任何一方得到颉利的支持与帮助,就可以在瞬息之间变化大唐的国运。这也是李建成最为头疼与担忧的所在。

    正是为了防止颉利突然率领兵马南下,在这一场与李世民的争锋中,李建成才会派遣薛万彻前去。而自己却留在了这里,没有参加这一次的交锋,也许这一次之后他会全军覆没,但是李建成绝对不会感到遗憾。

    看着北方的云彩,在慢慢变幻。李建成的心情也是忽好忽坏,想起刚才与韦挺等人的讨论。李建成眸子里爆出一捋光芒喃喃自语道:“二弟,最好别是你,不然别说大唐皇位了,孤连大唐秦王都不会让你舒服的坐!”

    李建成这一刻在怀疑。他怀疑李世民。

    …………

    李建成十分的怀疑自己的二弟,从小一起长大,让他对于秦王李世民的十分的了解。李世民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大的人,对于这样的机会十有**是不会放过的。

    与韦挺两个人带着三万人的护卫。李建成便是匆匆朝着薛万彻的军营而去了,之所以会带三万大军。乃是李建成怕在路上遭遇到李世民或者颉利的伏击。其实李建成之所以派遣魏征南下,联络楚霸王,其中最大的本意便是为了节制颉利。

    中原这花花江山,如今已经落入了他们李家手中。作为李唐皇室的嫡长子,有理由更有义务维护与捍卫这一切。这一刻的李建成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气息,仿佛佛家大能通天绝地,悟出了最后的大道一般。

    承担起了属于每一个李唐皇室子弟的责任,捍卫大唐帝国的完整。

    “报告王爷,长安有圣旨传来!”

    就在李承训与李孝恭两个吃过了饭,待在家里休息。翻看着太公兵法的时候却是听到了门口李一的声音。

    “进来吧!”

    听到李一的声音。李承训便是抬头一看门外开口说道。因为李承训心里清楚,只要李一的声音出现就一定会代表着有重大的事情生。

    咯吱!

    房门被打开,随之关上,李一已经走进了房间。走到李承训的身边,将手里暗藏的圣旨,递给了楚霸王李承训。就在楚霸王接手的瞬间退到了一旁,他心里清楚这个时候的李承训是不需要被打扰的。

    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所以李一识趣的选择了不打扰,李承训接过圣旨,仔仔细细的翻看了李渊送过来的圣旨。眼睛便眯了起来。圣旨上说要让李承训立刻来到长安太极殿,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甚至于李渊不放心,怕李承训不来。特意的透露出了与天下,皇位有关。拿着圣旨李承训沉默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绝对不容忽视。沉默了一下,李承训便是挥了挥手,挥退了一旁的李一。

    这件事情乃是大唐皇位的较量,别的人真心的难以插手。李承训心里知道,这种事情谁插手。谁不得好过。毕竟皇位的继承太过的残酷,时时刻刻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一旦有大臣提前站队,成功了万人之上,若是失败了则是万劫不复。这也是李承训挥退李一的根本原因,他作为大唐皇室的一分子,可以说是避无可避,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其中了。

    自己的心腹,能不参合就不要参合的为好。李承训一个人在房间里呆,思考着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牵扯到皇位,这件事情就变得敏感,不好处理了起来。

    这个时候哪怕是自己在不知道怎么办,都不能随意的向别的事情一样,召集裴矩,百里挑一等人前来磋商。李承训的眸子里闪烁着迷茫,双目走神的盯着地图上长安的位置,思考着李渊的打算。

    甚至于,李承训曾经换位思考了一下,就是没有弄懂李渊的意图。

    “皇爷爷你到底想要干嘛呢?”在嘴里呢喃了一句,李承训扪心自问。身处于李渊的位置,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大唐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难道是?”

    突然间楚霸王心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可能。那便是李渊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对付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李承训眸子里闪烁出一道精芒,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想的很有可能。

    因为李渊作为一名皇帝,对于他的权力使用却存在各种障碍。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还有楚霸王李承训,齐王李元吉都是一种阻碍,是大唐皇权的最大威胁。

    “只是皇爷爷,你觉得本王是那么好利用的吗?”李承训的眸子里闪烁着精芒,对着窗外一字一顿的道。

    (未完待续。)

    。。。
………………………………

第320章 李孝恭献潼关

    天下关注,天下虽然已经被李唐一统,但是前隋后裔,各路反王的肆虐留下的混乱依旧影响着大唐的安危。。?‘他们的实力自然是与如今的李唐朝廷不能相提并论了。

    弱小的他们蛰伏在华夏九州的山沟沟里面,等待着大唐的风吹草动。他们心里清楚,凭借他们当前的力量是无法动摇这个新建的庞大帝国的。为今之计只有联络天下英雄,只要是不服气李唐的都可以取得联络。

    大家共同举事!

    这些人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也是非常通透的了解到了大唐内部的消息,与势力分歧。毫无疑问,在这些人的内线已经进去了大唐的朝廷,对于李唐的一切决议都是了如指掌。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李渊还是除李承训之外的其他人都是没有在意。对他们来说,当初天下多乱,那么多的势力,自己李家都能逆势而上,在诸多群雄间取得这大好河山。

    那便说明李家就是真龙天子,远远不是躲藏在山沟沟里面的小虾米能够比拟的。对于李渊等人的想法李承训不置可否,认为这是错误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取得天下的成就感让李渊等人迷醉。忘记了自己当初什么都不是,在群雄逐鹿的时候弱小的本心。开始变得自大了起来,虽然楚霸王有所察觉,但是他并没有说出来。

    这个世界说真话是十分伤感情的,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做事做人的最中庸之道。李承训眸子里闪烁着夺目的精光,看着其他的几个人,心里决定了要前往长安。

    只要潼关在其手中,到时候进可攻,退了守。在先天上就已经立在了不败之地,李承训打算前往长安,除了这一次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保障之外,还有一点,那便是他对李渊的打算有些想法。。?‘

    局势不由人。如今楚霸王再也不是那个小孩子了。他的身边汇聚着一大群人,作为国社党党魁,李承训很有必要为他手底下的这些人负责。就算是这个天下他不争也得争,不然的话。只要不是他上位他的势力就必须要缩减。

    国社党,国防军,党卫军都必将面临着清洗。对于这一点,李承训虽然没有想太多,但是却也早就这样了。到了他的这个帝位。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向前走了,谁不走,谁死的更快一点。

    无论是李渊还是太子李建成或者李世民获胜,没有一个人能够容忍一只战斗力彪悍,却不听自己掌控的军队于势力存在。这是不能允许的,一个霸者,一个上位者绝对不愿意存在的。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避免不了清洗,国社党,党卫军。国防军那是李承训能够在南方作威作福,无人能治的最大凭仗。出现这样的情况,李承训接受不了,所以这一次他必须要去长安,与唐皇李渊达成一致的意见。

    最后造成这一次北上的目标,踏足河北。

    “王叔,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还是不用送了,侄儿这就去了!”

    “驾!”

    李承训对着送出潼关城的李孝恭开口说道,这一次去长安他并不会带着全部的军队。从李孝恭手里他接管了潼关。这一次前往长安,只是带了五万人,一个军的力量。

    李孝恭看着远去的大军,虎目里面闪烁过一抹兴奋与凝重。这一次他将潼关交给楚霸王。就代表着作用李唐皇室的一员,他赵郡王李孝恭站队了,选择的是楚霸王李承训。w?ww。‘

    这位一人双王的皇太孙!

    李孝恭的兴奋是楚霸王对他说的全部计划,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一个巨大的战场。作为一名将军中的将军,李孝恭向往战场。向往建功立业。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最后蜕变成一名天下著名的元帅。

    这是李孝恭的心里想法,也是为什么在这些人里面选择李承训的最大原因。想要实现这个理想,成为一名让后人为之敬仰的统帅,不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一名值得信赖的君主。

    通过对于李世民几个人的观察,最终李孝恭选择了李承训。因为结合每一个人的迹史,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当初楚霸王还不是楚霸王,那个时候的李承训还是封号武安王。

    从那时候起两个人仿佛宿命一般的纠缠在了一起,当初他也许是出于特殊的感情,赠给了楚霸王一百死士。正是因为一百死士让两个人结缘,李孝恭还记得当初他们共同的承诺出兵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看着李承训离去,官道之上只留下了一道尘土。李孝恭沉默了片刻,便是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转身走进了潼关,这一次他知道楚霸王进入长安一定是有所打算,不然的话,李承训是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说的就是楚霸王这种人。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以李承训这般雄厚的实力,他是不需要如此低调的。凭借百万大军,暂停南镇,放任吐蕃继续壮大,他就可以挥军北上,以绝对的军事势力,让李渊等人俯称臣。

    但是楚霸王他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第一个将矛头对准大唐内部,反而是出兵异族,为大唐开阔更大的土地。

    开疆扩土。

    这是一个神圣的事情,自古以来,不仅是帝王热衷于开疆扩土,就连每一个军人,每一个士兵都是这样的想法。

    作为军人之中的楷模,李孝恭骨子里也迫切的想要提军出征异族。建立赫赫功勋,流传世间。所以他义无反顾的选择的楚霸王,甚至于在一切都未明之时,将手中的潼关直接交给了楚霸王。

    潼关是长安的门户,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李孝恭对于潼关的地势心知肚明,只要楚霸王掌握这里,就可以不惧李渊的任何威胁了。五万大军镇守潼关,直接就是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埋下了一颗炸弹。

    这便是李孝恭的打算,潼关是长安最后的屏障。一旦潼关失守,兵锋随时就可以直抵长安城下。只要楚霸王掌控潼关城,就可以凭借京杭大运河,以及南方海军之优势,运党卫军与国防军北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保障,才将楚霸王内心深处的最后一抹担忧打消。最后合计了一下,带着五万大军前往长安了。

    ……

    长安。

    没有出乎意料之外,就在李承训前脚刚到长安城外,后脚就接到了李渊的圣旨。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件事。那便是大军进城多有不便,皇祖母万贵妃十分的想念自己,让自己立马进宫,以慰相思之苦。

    “李一,与城外安营扎寨,随后跟随本王进城!”楚霸王心里清楚能够让自己带领着五万大军到来,这就是李渊的底线。这个时候哪怕是在怎么样,李渊都不会放自己进城。

    明白这一点的李承训,也就没有多做挣扎。凡事都有一个度,无论是谁迈出了那一步,就会面临着灾难。李承训只是带着要做十八骑进了长安城,他没有先去拜访李渊,而是来到了淑芳宫。

    既然李渊打着万贵妃思念自己的幌子,那么李承训不介意让他变成真的。来到淑芳宫外,安排燕云十八骑守着,李承训自己一个人踏进了宫殿。

    “皇祖母,训儿来看你了!”

    走进殿门,李承训就开口了。这里毕竟是女子闺房所在地,自己必须要有所守礼。免得撞见了不该看的,两个人都尴尬。

    李承训现在殿门口,看着一如既往的淑芳宫,嘴里微微一笑。他心里清楚,自从皇后死后,万贵妃就是后宫之主,虽然没有其名,却有其实。

    李渊的后宫一切事务都是由万贵妃打理,可以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就在李承训思考的瞬间,万贵妃便是走了出来,看着李承训眼眶红。

    “训儿,你想死皇祖母了!”一句轻轻的呢喃,万贵妃一把抱住了李承训。紧紧的,仿佛要将他融进身体。从万贵妃的举动中,李承训感受到了一份依赖和眷恋。(未完待续。)

    。。。
………………………………

第321章不除不快

    时间犹如东流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c?om不得不说,万贵妃对于李承训是十分上心的,在淑芳殿内对楚霸王说了很多的贴心话。

    显然万贵妃是把李承训当做了最亲的人,以后得依靠。

    “皇祖母,皇爷爷召集训儿进宫相必有要事相商,孙儿先行一步了,明日训儿在来看望皇祖母。”两个人嘘寒问暖了一番,李承训便是站起身来说出了告辞的话。

    “嗯,训儿你去吧,做事情不必顾及皇祖母,放手去做就是了,到时候皇祖母为你撑腰。”站在淑芳宫门口,万贵妃这样对着起身打算离去的楚霸王说道。

    “训儿知道了!”

    李承训闻言眸子里闪烁出一抹精芒,在抬头之际快隐去。他离开的脚步没有受到一丝的阻碍,在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在深宫之中的女人,对于权力与政治的嗅觉灵敏无比。

    万贵妃从李承训回来这一句话里面就嗅到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她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了这样的话。因为见惯了后宫之内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她心里清楚,想要保持在后宫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扶持楚霸王上位,当初李渊将李承训过继于李智云这一脉,就是为了给万贵妃养老。

    只有楚霸王登上皇位,整个大唐后宫还是由她说了算。因为李承训没有父母,只剩下她一个皇祖母算是最亲的人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万贵妃才会在今日说出了这样的话,摆明车马的要支持李承训。

    这对于如今还是李渊做主的大唐,还是李渊妃子的万贵妃是极其危险的。可是万贵妃还是这样做了,义无反顾的做了。这就好比赌博,输了啥都没有了,赢了就会得到巨大的报酬。

    看着楚霸王离去的背影出了会神,万贵妃便是回到了淑芳宫。刚回到淑芳宫,万贵妃的气质为之一变。没有了刚才与楚霸王李承训待在一起的温暖,浑身上下满是冰冷。

    “来人?”

    一声冰冷的声音在淑芳宫响起,冷漠而又不容置疑。万贵妃这时候那还有一丝一毫的慈爱,完全就是一个女强人的架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