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李承训-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李承训的一句话让她怦然心动。那便是南下江都,为杨广收尸。建立坟墓,为其守墓,尽一尽作为人妇的责任。只是她满心欢喜的跟着李承训南下,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机会踏足江都。对于外面的乱战,她虽然没有刻意的打听,却也听到了不少消息。
这一等就是三年,多少个日夜的过去。好在这一次,她终于是等到了李承训的承诺了。萧后看着眼前已经成长的越发英武的少年王爷,深深的看了一眼之后道:“如此。有劳王爷了”
“恩”
看着转身离去的李承训,萧后心里清楚这个少年王爷已经不再是当初她第一次见到的那个少年了。当初那个在内外交困下,依然选择带自己北上长安,理由只是战争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应该远离的少年王爷,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些日子,萧后也是知道了李承训的成长与发展。自然是明白刚刚离去的少年手里到底拥有着多么强大的实力,他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少年,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上位者了。
……
三日时间在匆匆之中过去,李承训带着党卫军的一个团。与燕云十八骑在紧紧护卫下,轻装简从的出发了。这一次北上江都,李承训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他的第一次发迹正好也是江都。
李承训还能够记得,当初年仅七岁的他。在杨广一张圣旨之下,带领着几百死士就敢悍然南下。在大家还伺的情况下,一举多得传国玉玺,挟持杨广,与李密北上长安。那是他打响在隋唐年间的第一炮,也可以说是他雄心壮志的开始。
李承训看着不断接近的江都郡。眼眸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些故去的人和事。李承训还记得,那一年李密作为天下最强大的反王势力的自信与霸道,那一年宇文化及还没有死,还在杨广麾下被重用。那一年杨广虽然被困江都,却也是有着一代帝皇的雄风。
那一年李承训带着传国玉玺与萧后北上长安,那一年他收的绝世猛将尉迟敬德,那一年在这个江都,尉迟敬德获得天下第一猛将的头衔。那一年在就这里,李承训遇到了他的偶像,杨广。
他们曾真诚的详谈,时隔三年,故人已去,物是人非。不过李承训还记得当初在江都对杨广的承诺,一,照顾好萧后,二,聚华夏九州之铁铸以碑,为杨广书写功德。三年时间过去了,李承训做到了第一条,还没有做到第二条。
“王爷到了”
李一的声音淡淡的传来,打断了李承训的回忆。看着近在咫尺的江都城,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道:“派人前去交涉,让刘仁轨前来”
“是”
本来李承训打算带着人进去就可以了,但是李承训一想到自己此刻不过是带了一个团的力量而已。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必将是自己后悔莫测的。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李承训还是到了最终改变了注意,让李一前去交涉,让刘仁轨前来接人。
这并不是矫情,而是不断成长之后的睿智。江都这地方,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城内是怎么样的情况,李承训也不知道。一旦贸然进入,遇见抵抗份子,如果是有李子通的死士存在,突下杀手怎么办?
所以李承训才决定让自己最熟知的刘仁轨前来接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发生的意外了。
“王爷交涉好了,刘总长随后就到”李一打马而回,朝着李承训低声汇报道。
“恩,我们等吧”
目光闪烁了一下,李承训便是如此的回答道。只是李承训嘴上如此说,但是目光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江都。因为这里有着他最初,最美好的回忆。
李承训认为自己的一切开始都是从这一座城池开始,从杨广当初的那一份圣旨开始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切,他就不会再初期得到李渊的大力支持,更加不会遇到正在当山贼的尉迟敬德。
这一切,都在最后成了他崛起的无上资本。李承训看着两百步外的江都郡,叹了叹气道:“江都久违了,本王再一次的踏足了这里,不过。不同的是当初本王封号武安,而如今却是楚霸王”未完待续。
ps: 新的一年了,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求支持
………………………………
第194章 隋唐风水不好
“卑职刘仁轨,见过王爷”
不多时江都城恩大门大开,刘仁轨与王蓬伟两个人为首,带领着麾下众人便是从城门之内,鱼贯而出。江都郡外,众人一行行的站立。对着李承训深色一肃,爬塔一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啪踏”
面对这些前线有功的战士,李承训神色一整,也是踏前一步回了一个同样标准的军礼。对于这些人是必须要尊重的,这些人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在流血牺牲。李承训目光闪烁精芒,看着整齐划一的众人,凝重的道:“兄弟们,辛苦了”
“卑职们,不辛苦”
“进城”
一行人在刘仁轨的带领下朝着郡守府走去,今时今日的江都郡又是另一种景象,没有了杨广还在之时的那份繁华。历经宇文化及,李子通,等人的战火摧残。如今的江都郡繁华不再,留下的只是残破与萧条。
刚刚到达郡守府,萧后便是提出了自己想要一个人去看看的想法。李承训想了想便是点头同意了,因为是这样的,他知道萧后肯定是因为见到江都,见到这座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睹物思人,想念杨广了。
李承训并不是不识趣的人,他没有反驳这个想法。只是暗自隐晦的提点到了萧后务必保证安全的想法,便是放任其离去了。他知道这个时候萧后睹物思人必定是想要找到一个自己与杨广都留下最深回忆的地方,一个人静静的回忆去了。
这个时候,并不适合一同前往
萧后离开之后,李承训便是在刘仁轨,王鹏伟的陪同下参观了一下这座隋炀帝最后逗留了的地方。途中李承训目光如炬的看着刘仁轨道:“仁轨,你这一次跨海出击,一路还曾顺利否?”
对于刘仁轨的跨海行动,他可是关心已久。因为这件事关乎他以后得大政方针,不得不关心。所以李承训对于跨海出击这件事自从得到情报之后就一直给于了高度重视。
“哎。回王爷的话,卑职比去并不是太过于顺利。大海的不可估摸。海风的随时性,都是卑职起初估计失误的。”刘仁轨跟着李承训缓缓前行,将自己在于大海之中的一切遭遇都一一说了出来。
关于刘仁轨所说的这些事,李承训都早就有所预料。大海的不可估摸。并不是轻易就可以战胜的。李承训点了点头之后,思考了一下道:“仁轨,在那广阔无际的大海之上,有着远比眼前这片中原大地还要辽阔的疆域。”
“这些都需要海军去寻找,去探索去征战”李承训目光闪烁着。仿佛看到了后世的甲午海战一样,目光之中闪烁过一抹恻然:“在中原逐鹿,水军就可以纵横长江黄河,根本就不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武力财力去打造五牙巨舰。你也知道本王之所以建立海军,就是为了大海之外的领土。”
“哪里有着黄金,有着猛火油,还有各种各样的珠宝。”李承训的双眸之间仿佛倒映出了未来的很多事情,李承训语气萧瑟的道:“等到天下一统,就需要强大的人力来支持国家的建设,出征海外就可以掠夺奴隶资源来供我们发展。所以说再未来你的海军都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李承训想了想之后。便对着刘仁轨道:“那这样吧,在这江都成立大唐海军军官学校,本王亲任校长,由你兼任教育长来负责学校的建设和培育人才”
“是卑职一定竭尽全力去办这件事情的”刘仁轨从这一段话里面能够嗅出李承训对于海军这个军队的看重,要知道迄今为止,在李承训的麾下乃是只有一个一个军校,那便是帝洲军校。而今天李承训确实从新建立了一个海军军官学校。不用多余的话,这一举动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作为海军总长,面对上司的大力支持自然是感到了兴奋。这样的情况下,刘仁轨心里很是得意。他觉得自己这一次跨海出击的举动并没有做错。对于那一万海军健儿,五牙巨舰的毁灭的愧疚心里也是慢慢的减轻了起来。
“王军长,江都作为将来北伐的桥头堡,也是防守北方势力的重要屏障。这里的安全本王就交给你了”李承训说完刘仁轨之后,便是对着同样在旁边的王鹏伟说道。因为在突然间他有了一个想法,那便是以王鹏伟麾下的十万陆军,以及刘仁轨的海军来防守江都,大力发展海军。
王鹏伟并不是傻子,自然能够从这番话里面嗅出一些可以然来。李承训如此说。很显然他便是有心让自己驻守江都。作为一名军官,一名毕业于帝洲军校的军官,他自然也是期望自己能够独自领军,牧守一方。
镇守一方,这是一个武将的最大荣耀。作为士兵之中的士兵,王鹏伟岂能不想。想到这里,语气里面流露出一抹热切对着李承训道:“是王爷,卑职一定誓死守卫江都”
“什么死不死的,对自己有点信心,”李承训看了一眼王鹏伟之后,语气霸道的道:“本王千辛万苦建立的国防军可不是用来让你失败的,凭借国防军的强大战力以及帝洲军校的培育,你如果还守不住江都。”
“那么,本王就需要考虑换人了”李承训低声说了一声之后,便是朝着当年杨广被杀的地方走了过去。
……
本来也是凭借国防军的纪律严明,经历过战争的铁血洗礼。王鹏伟要是还守不住江都,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便是王鹏伟是白痴,没有丝毫的军事才能。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承训也就开始要怀疑帝洲军校的教学质量了,三年交出来一个废物,可不是李承训想要的。
琼花殿。
这是杨广最爱待的地方,当初这个殿里,到处都是琼花。然而正是在这里杨广结束了其注定充满争议的一生,这个从王子之身,以次子之辈晋升为太子,最后成为皇帝的奇男子,就是在这个地方烟消云散的。
琼花殿内,李承训静静的看着这里的一切,眸光微微闪烁。李承训突然间发现,隋唐风水不利嫡长
杨勇为嫡为长,被废
身死
李建成为嫡为长,被杀
身死
李承乾为嫡为长,被废
身死
不得不说这隋末唐初的风水当真是一个大大的问题,要说吧,这个时代道家,玄门中人,大名鼎鼎有如袁天罡,李淳风等等,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可以说华夏大地发生的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隋末唐初。
一,得位之易
清代文学家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 同样的他的下一任李渊同样得位很容易,而且两位都于前朝有着或多或少的姻亲关系。李渊得位之易也是令人发指,凭借弱小的实力,一年之内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兼并战争。
二,太子得死
隋太子杨勇,被废被杀。被弟弟将全家干掉了。同样的文武双全的李建成这位唐太子也没有逃离这个被杀得死的怪圈,就连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是一样。可以说是隋唐风水对于太子不利,当上太子就得死
三,嫡长不兴
杨广以次子之身杀大哥全家而登上隋太子之位,李世民以次子杀李建成全家而登上唐太子之位,李治也是以次子之身登上的太子之位。不同的是他大哥在他之前就被李世民干掉了。
四,女人强悍
杨坚之妻的强势,令一国之主居然不敢纳妃。长孙无垢的贤明,房玄龄家里的悍妇,高阳公主出轨门,武则天的杀子,可以说是精彩绝伦,纵观历朝历代,就没有了这样的奇葩存在。
这便是隋末唐初,一个奇葩的时代,一群奇葩的人。未完待续。
………………………………
第195章 以帝王之礼葬之
隋唐时代的风水不管是利不利嫡,利不利长,都与李承训没有关系。因为李承训与嫡长毫无关系,不管是怎么说都轮不到他。
在琼花殿里感叹了一番,便是回去了。李承训并不想住在这里,因为这里不仅是自己偶像所住的地方,还是他身死的地方。死过人的地方,住下来可是很膈应的。哪怕这个人是你的偶像,与一代帝皇。
在刘仁轨准备好的宫殿内,李承训等人观看着歌舞,吃着美味佳肴,喝着刺客,不亦乐乎。与其说是这是一场欢迎倒不如说是庆功宴,李承训借花献佛,来了这么一出绝妙的戏码。
因为这些人都是自己麾下拿命来博的军人,李承训在战争之时被林士弘拖住,没有办法前来这里劳军。那么这个时候就借这个机会来弥补,所以导致所有人都是其乐融融。
李承训随着在喝着刺客,满脸的笑容但是他却没有忘记自己北上江都的原因和目的。祭奠杨广,完成对于萧皇后的承诺。宴会结束之后,李承训便是带着燕云十八骑来到了下榻的地方准备安寝。
踏进宫殿的瞬间,李承训转头看着李一道:“去打听一下城中人员,了解一下杨广的坟墓所在地,明日随本王前去祭拜一下吧”
“是,王爷”
一夜无话,睡得十分安稳的李承训一觉睡到了天亮。一番梳洗之后,李承训便是带着燕云十八骑出发了。 当时杨广被令狐行达缢死之后,由身边的妃子陈氏和宫女拆除床板做了个小棺材摆放杨广遗体,葬在了江都行宫的流珠堂中。后举行丧礼,将其移葬在吴公台下。
吴公台。
当李承训率领着燕云十八骑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人提前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广的正妻萧皇后。当然了这一点,李承训并没有多看,毕竟人家思念亡夫。本就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己虽然此刻是一个王爷,江都的实际领袖。但是对于亡国之人的怜悯,还是有的。只是看着眼前这五尺见方的小坟堆,李承训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当真是人走茶凉啊
大隋帝国,一代帝皇的坟墓就是眼前这个连一般富贵之人的坟墓都不如。李承训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了世事变迁,的沧海桑田。如果大隋帝国没有灭亡,那么谁敢给杨广这样的帝墓。
没有
绝对没有
不管是皇室本身亦或者天下百姓,都不会答应。看着长着杂草的坟墓李承训不得不感叹。人死如灯灭的世事无奈。不过李承训并没有打扰一旁的萧皇后,从李一手里结过祭奠亡魂用的冥香,恭敬的拜了三拜,然后将冥香插在了墓前,转身离开了。
吴公台下的隋炀帝墓,凄惨无比,根本就不配与他千古二帝的身份。试想当年,蜀汉后主刘阿斗何等的懦弱,无能。有着扶不起的刘阿斗之称的他都有很大的坟墓,有着祠堂受后人香火祭拜。
脑海里面想过这些东西。李承训就为杨广感到了深深的不值。也就是在这一刻,李承训有了重新埋葬杨广的想法。像这种对于历史有功,干了伟业的人就应该受到后人的祭拜。
“李一,通知刘仁轨,王蓬伟,江都郡郡守,萧皇后,前来琼花殿议事”李承训想到了就打算去做。他相对于后世子孙留下一种信仰,只要是对于这个国家的功劳的人都应该受到供奉。只要时间一久,这些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就会形成一股信仰。
使得我华夏民族更加的具有生命力,一直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这些东西到最后它就会自动在历史长河里面得到检验,一如美国的自由与冒险。日本的武士道一样都会很根植与民族的灵魂深处,代代相传。
“是”
李一转身离去,对着此刻还在江都的文武大臣下达了通知。李承训知道这便是一个开始,一个自己对杨广名声翻案的开始。在李承训的想法里自己获得政权,得到天下都完全可以凭借政绩与势力来得到。
根本就没有必要对于前朝之人进行无所不用其极的抹黑,李承训的思想里虽然有些腹黑。有着阴谋诡计,但是对于取得天下,他更加的倾向于光明正大的来争夺。
这样一来,无论最后谁得到了天下,都不会出现说你得国不正,得位不正的说法。李承训认为李唐后世皇室争斗频繁,大量的皇室子弟死在了内斗之中,就是因为他们的先祖李世民来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杀兄,弑弟,囚父,灭侄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李世民在位期间如何的粉饰自己,修改记录。都不能掩盖这些血一样的事实,也就导致了后辈儿孙们的效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总是存在缺憾的道理。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不愿意被触碰的一面,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想正视。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彻底的正视了解一个人。
而不是将其的一方面无限的放大,以其罪恶掩盖功绩。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的人是别有用心的。
琼花殿内。
王鹏伟,刘仁轨,林一诺,萧皇后,李承训等大家都在,围在一起看着李承训没有说话。在他们想来既然李承训找他们前来,必定是有着很重要的事情,他们需要做的便是洗耳恭听。
感受到实在没有人愿意开口,打破气氛的死寂。李承训不得已之下看着一眼等待的几人道:“今日,本王召集各位前来没有别的意思,主要是想听听各位对于前隋皇帝杨广的看法”
李承训是不得不这么说,凡事都讲究顺序,讲究因果。李承训明白想要提出重修杨广墓,这不仅需要得到萧皇后的首肯,还需要自己麾下得力干将们的支持。主要是各路反王为了使得他们的野心起义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刻意的夸大抹黑了杨广。
使得杨广在此刻的时下百姓眼中的形象极其的片面,众口铄金,李承训知道想要纠正时下百姓的观点太困难了,近乎于不可能。所以李承训也没有办法,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流传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果不其然,李承训话出顿时有许多人徒然色变。刘仁轨眼神隐晦的看了一眼萧皇后之后,心里暗自嘀咕这王爷不是坑人吗?萧皇后就在其中,还有谁敢说杨广的不是
想要玩不是这样子的
几人的神色与刘仁轨一样,并无其他。可以看出萧后的出现确实让他们忌讳颇多,不过关于这一点李承训还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不管杨广生前如何,但是此刻杨广确确实实的是死了。
在华夏,死者为大不管以前如何,就算是与杨广有着再大的仇恨都随着杨广的死亡烟消云散。所以让他们说杨广,确实有点难为他们了。眼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李承训只好赤膊上阵了,此事由他而起,自然而然的是由他而结束。
目光一肃然,从在座的每一个人脸上划过最后停在了萧后的脸上,目光顿了顿道:“本王之所以在此刻将各位聚在琼花殿,是因为今天早上本王带着燕云十八骑祭拜了一下隋帝杨广。”
“当时萧皇后也是在场,吴公台下隋帝墓当真是荒芜之极其规格根本就不是一国之君所该有的,在本王看来这是对其的不尊重”李承训的深色一变对着几个人继续道,一点也不在乎底下几个人的深色变化。
“本王,以及你们都是在杨广统治时期出生,可以说我等都是杨广之臣,作为大汉民族的一国之君,那样的坟墓简直就是让先人蒙羞”李承训目光闪烁着精芒,看着刘仁轨几个人道:“一国之君,就应该享受最高规模的国葬”
“王爷是要打算从葬杨广?”刘仁轨率先问出了声,因为李承训的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的智障都可以理解,和嗅到李承训的想法。听到刘仁轨问出了他们大家共同的问题,其余几个人不由得倾耳来听。
特别是萧皇后,表现的更加是明显。作为杨广的正妻,曾经的国母。萧皇后也是觉得杨广的坟墓真心的太寒酸了,一点也彰显不出帝王之气。心里早就打算有机会了帮杨广找一个好一点的墓地埋葬。
“恩”
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便是重重点头,算是承认了刘仁轨的猜想。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李承训便是看着几个人一字一顿的开口道:“杨广生前作为一国之君,当前的坟墓规格太小,也显得太寒酸了,本王打算择日,重新对杨广进行下葬,以帝王之礼葬之”未完待续。
………………………………
第196章 曰大
ps: 求月票,求推荐
李承训开口将基调定了下来,既然其余的众人都没有意见,一直的沉默着,李承训便是将之当做了默认。解决了杨广重新下葬的事情,李承训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将另外的一件事情提上了台面。
李承训目光一动,看着林一诺道:“此事本王就交给林郡守了,务必要办的妥妥当当。同时可以让国防军对于你进行协助林郡守有信心完成吗?”
听到李承训的直接点将,林一诺目光隐晦的闪烁了一下之后,站起来保证道:“请王爷放心,臣下绝对尽心尽力,保证帝墓的修建”
“恩如此甚好”
听到林一诺的保证李承训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算是接过了这个话头。也同时代表着这件事情的结束,李承训端起桌上的茶水,轻轻的抿了一口,想了想道:“迁坟下葬之事就这么定了,本王会在随后让袁天罡前来江都一趟,主持这个迁坟仪式”
“老身,替陛下拜谢王爷大恩”就在李承训话音刚落的瞬间,在座一旁的萧皇后便是站了起来,对着李承训福了一个万福道谢。虽然萧皇后不知道李承训这样做的目的,虽然她猜测这样做必然是有着绝大的必要。
但是萧后还是选择的拜谢李承训,因为这件事情,迄今为止只有一个李承训再做。不管他的目的为何,不管他的动机何在,但是重修帝墓这件事情的好处终究是自己夫君得到了。对于此刻已经不在是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的皇后的她来说,这就够了。
“皇后无须多礼,陛下文武双全,他的功绩必将会被后世之人所传唱”李承训伸出左手对着萧皇后,在半空之中虚扶了一下道。李承训对于这个传奇的女人,很是佩服,更加上自己带着他一路走来也是对其谋算不少。心里有着一丝丝的过意不去。
所以一直以来李承训对于萧皇后都是很客气等待,从来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失礼的地方。因为李承训认为这是自己欠她的,自己虽然通过一些举动让的萧后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没有了颠沛流离,但是也是让她从此以后都是一个人青灯黄卷相伴。了此残生,没有了作为女人的快乐。
李承训虚扶起了萧皇后之后,目光一转便是对着众人道:“时间紧迫,就不需要通知帝洲了,各位接下来商讨一下对于杨广的谥号吧”
听到李承训这句话。所有都肃穆了起来。因为这件事是一件神圣无比的事情,李承训看着众人陷入了沉思,嘴角掀起了一抹微笑,心里流淌过了关于谥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李承训知道这个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王爷,卑职觉得炀字必将合适,”刘仁轨思考了半天之后,对着李承训说道。听到刘仁轨的话李承训一阵苦笑,自己今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杨广避过这个隋炀帝的溢号,岂不料自己麾下的重臣第一个开口就是炀字。
刘仁轨感觉到李承训的目光之中恩疑问,沉思了一下开口道:“ 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正好适合杨广的所作所为”
“恩,”李承训点了点头道:“还有吗?”
“王爷,臣下觉得 “厉”比较适合隋帝杨广。”李承训听到这个字顿时感觉自己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凌乱了。李承训严重怀疑林一诺这个家伙是不是和杨广有仇,而且还是那种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个类型的。
“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这个溢号比之炀字更加的不好。李承训一阵无奈之后便将目光看向了还没有发言的王鹏伟哪里,期待着王鹏伟能够给于他一个不同的答案。
只是王鹏伟并没有感受到李承训目光之中的神思,让他失望了。先说王鹏伟,他感受到李承训投射而来的目光之后,便是开口将自己想到的报了出来道:“王爷,纵观杨广一生,其所作所为不过一个荒字而已,卑职认为荒字就好”
“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
王鹏伟三个人所想到的溢号让萧后的脸色不住的变化,要知道萧后出身皇室之后,宦官之家,自然是饱读诗书,清楚的知道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乱而不损 曰灵 ,好内远礼 曰炀。杀戮无辜 曰厉 ,不悔前过 曰戾 。
怙威肆行 曰丑, 壅遏不通 曰幽 。
可以说这三个人所想的就没有一个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