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李承训-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充电!
李承训终于意识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自己从来都没有多读书,到了这一刻终于是有些智短了。这个时候的古人脑瓜子可是绝不是后世人可以比的,正所谓玩啥的精啥。便是这个道理。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李承训便伸手拿出了一本书来翻着一看赫然写着左传二字,乃是春秋之时左丘明所作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记载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着重记载了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李承训的脑海里闪过关于左传的记忆,目光一闪随之翻开了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李承训看着这第一篇,目光微微闪烁有所悟。他感觉到了这本书确实是个现在的自己,这种关于斗争的书能够让自己的格局,着眼点都变得宽阔起来。慢慢的让自己成长,能够在第一时间顿悟别人的计谋陷阱。
左传,资治通鉴,韩非子!
李承训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学习的不是什么治国之术,也不是什么率领士兵纵横沙场的无上谋略与武艺。他真正需要的是权、求、势。作为一名上位者。只需要懂得权术势,懂得使用赏与罚,就可以坐拥天下高枕无忧了。
上位者,不需治国。无需将兵。只要善于用人即可。
突然间李承训觉得以前自己的方向有了点错误,错过了壮大自己的最佳时机。在长安之内,教授皇子王孙的老夫子都是整个华夏最顶级的人才,就这样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李承训居然无知的生生错过。
作为一名王者。无需征战沙场。这一刻李承训便决定了以后自己绝对不会轻易带兵出战,而是将这一切的机会留给自己麾下的将领们。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到了这一刻李承训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也就是在这一刻,李承训才真正的了解了何为至尊王者之道。
“王爷,有人求见!”
门口李一突然开口道,看书看的正在入迷有所悟的李承训心下有些不高兴。但是对于李一他是极其的看重,也就强忍着没有发怒。轻轻的合上左传,放下书,转头深吸了一口气道:“李一。什么人求见?”
李承训实在有一点想不通,李一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同寻常的举止。按理来说一般人的求见,都会挡回去了事。可是这一次深知此事的李一却反常的没有阻拦,反而前来汇报,这便说明来者绝不简单。
“回王爷的话,来者自称是岑家的人!”李一听出了李承训的愤怒,但是对于这件事他也是没有办法。本来他知道李承训正在看书,想要推脱了过去的,但是正好遇上了百里挑一这个政务院的院长。是百里挑一吩咐自己前来汇报王爷的,他说这件事情很重要。
“岑家的人!”李承训听到李一的回答。喃喃自语一声心下一惊。因为这江南岑家绝对不简单,据李承训所知,大唐贞观年间,天下有些关陇士族。山东士族,江南士族,三大士族。具体又被称为五望七姓,关中四姓,江南八姓。
这岑家便是江南士族的领头羊,李承训目光之中闪烁过一抹精光。随后沉默片刻。便是对着李一道:“去,将来者请进来!”
“是!”
李承训这是打算在书房内亲自接见这位江南的地头蛇,他想要看看来者有个意图。李承训看着书房,随及一笑喊道:“绿衣,将本王珍藏的上好的,雨前狮峰拿来,本王要招待贵客!”
“是,王爷这就来!”
“山野之人岑文本见过王爷!”就在李承训刚吩咐完绿衣之时,便是听到了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李承训闻言目光一顿,看向了来者,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道:“起来吧!在本王这里无需多礼!”
“谢王爷!”
来者年纪轻轻,面容俊秀。端是不凡!李承训目光幽深的看了一眼岑文本,伸出左手指着身边的座位道:“岑先生坐吧!”等到岑文本坐下来随之便开口道:“岑先生次来找本王所谓何事?还清岑先生明言!”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李承训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因为李承训心里深深的清楚眼前坐着的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奇才。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后迁居江陵,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
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先不说岑文本陪葬昭陵这一殊荣,李承训可是清楚的知道李世民曾经认命岑文本为尚书令的。纵观贞观一朝文武百官都是一些出类拔萃之人,但是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房玄龄都没有担任尚书令,反而是岑文本这个家伙。
由此可见岑文本之才有多深,要知道大唐之初的尚书令由于是李世民担任,导致这个尚书令的位置极其的独特。到了贞观一朝,空悬十数年,最终被李世民授予岑文本。
更让李承训清楚认识到岑文本能力的是电视剧上那个机智如妖的谋士,那个支持李恪与长孙无忌相斗不落下风的妖孽谋士。李承训自从来到这个隋末乱世,得知自己与李世民是死敌之后最想得到的人表示岑文本与许敬宗。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有能力与长孙无忌一决高下的人物,岑文本的阳谋,许敬宗的阴谋。都是让李承训渴望的,特别是经过今天的顿悟,李承训明白自己在智谋方面的短板,故此看着岑文本李承训的目光里有些一些迫切。
目光一闪心下笑道:“岑文本既然你送上门来了,本王就却之不恭了!”本来也是李承训曾经寻访岑文本与许敬宗不得,这当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被李承训赤果果的目光看的有些不自然的岑文本,期期艾艾的朝着李承训道:“久闻霸王威名,家父派遣在下前来是打算与王爷麾下求一官职!”
简单,直白,大气!
这便是李承训对岑文本的父亲的评价,听到岑文本这么直白的话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看着岑文本有些不可思议。沉默了一会对着岑文本道:“不瞒岑先生,本王麾下缺少才学之士,特别是岑先生这样的大才!”
“岑先生能够不嫌弃本王这间庙小,本王自然甘之如饴!”李承训话锋一转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岑文本道:“先生应当知晓本王重开科举,建立学校之事,本王有些难以理解你岑家为何还会选择本王?”
面对李承训的疑问,岑文本面色不改。目光一整对着李承训肃然答道:“纵观天下乱局,求一安稳之地何其难也!天下反王势力众多,但是能够取其天下,问鼎九五的却不多。而霸王所在的李唐却是其中之一!”
岑文本目光幽深,看着李承训目光有点玩味:“而李唐之内无论是国主李渊,还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霸王你,甚至于齐王李元吉都是一时之选。家父认为取得天下者,必是李唐也!而李唐之内,家父更加看重霸王!”
“看重本王?”李承训听到岑文本的话,暗惊。他感觉这岑文本之父太过于犀利了,简直犹如穿越者拥有金手指一样能够看穿历史的层层迷雾。目光闪烁了一下,压下心底的惊讶:“为什么?”
岑文本好像知道李承训就会有次一问似的,隐晦的笑了一下道:“在这长江以南,无论是杜伏威,还是李子通,萧铣都不过是目光短浅之辈,他们之中没有人可以阻挡王爷的步伐不是吗?”
“哈哈哈哈……”
对于岑文本的说法李承训很感兴趣,对于岑文本这个人他自然是非常的欢迎加入,想通这一点之后,李承训站起身来伸出右手对着岑文本道:“本王代表国社党欢迎岑先生的加入!”(未完待续。)
………………………………
第146章 刀兵欲起
岑文本的前来让李承训的实力猛然大增,江南士族的效忠也是彻底解决了李承训的后顾之忧。七郡之地不论是军转干,还是江南士族的人纷纷加入,瞬间稳如磐石。
有了江南士族的加入,李承训的休养生息的计划自然是需要改变了。李承训心里清楚李唐取得的天下时间非常短暂,从李渊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攻取长安为基本,再到彻底统一天下仅仅用了四年不到时间。
这是一个短暂到极点的数字,试想一下自古得国者从来都没有李唐这般迅速。所以李承训必须要加快了解放江南的计划。不然待到北方完成一统,而自己坐守的南方依然各自为政,那么这辈子自己都将不会再有君临天下的机会。
想明白这一点的李承训打算出兵下余杭,图谋林士宏的豫章。完成最初的扩张,有了这个想法的李承训自然不会闲下来。躲在书房里研究着军事地图而沉思,毕竟军队的调动肯定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必须天时地利人和都要俱全。
特别是现在李承训的头顶上悬着李渊这把盖世宝剑,容不得李承训有一点的马虎。特别是远在长安的政局之中这有着李世民与李建成两兄弟,可以说现在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李承训目光有些幽深的看了一眼长安的方向,吐出了一口浊气,叹息了一声。此刻的李渊只不过是乱世之中的一方豪强而已,算不上权势滔天。所以李建成兄弟等人的矛盾还不太明显,也远远的没有激化。但是李承训清楚,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等到李渊君临天下,李建成彻底掌控朝堂,坐拥太子六率。
李世民攻下洛阳,成为天策上将,掌控全**队之后。这一切的矛盾才会彻底的办法。李承训已经入局根本就不可能半路退出,甚至于李承训也不愿意退出。所以李承训就必须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组建一个势力团体。一个强大到李世民,李建成,李渊都要忌惮的力量。
只有这样李承训才能凭借手中强大的力量来弥补自己先天上的不足,化不可能为可能。踏上那一步。李承训虽然现在身份有所改变,渐渐的也成长为一个军人政治家,但是李承训做事最终的思考方法自然还是根深蒂固的军人作风。
壮大势力,最好的办法便是战争了!
李承训重新坐了下来,打量着地图微微有些出神。时间就在这样的沉默之中一点一滴的流逝。最后李承训终于是下定决心出兵余杭,虎视豫章林士宏。
……
参谋本部。
杜如晦,李靖,徐世绩,王兼都在。他们听到李承训的传唤便是知道,这个年幼的王爷又坐不住了。当然了除了王兼之外,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一点的抵触心理,反而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军人,就当马革裹尸过!
他们的宿命就是在战场流血牺牲,在他们选择成为一名军人的时候都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想到了死亡。特别是李靖等人都是参加了无数场战争的猛人,对于这一点看的比任何人都要通透。
“王爷到!”
随着门口警卫的一声吆喝,杜如晦等人赶紧站起来,一个立正对着缓步踏入参谋本部的李承训行了一个军礼道:“卑职见过王爷!”
“免礼,坐!”
“是!”
看到这一幕李承训脸上的神色虽然由于控制没有丝毫的变化之外,内心深处早已经笑了个欢乐。这一幕自然不是李承训的原创,还是盗窃后世国民党将领见到蒋公的那一幕。这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在于李承训看来这场面很是威武壮观,能够很好的显示一个军队的良好军事素养!
正因为如此李承训便是将这一套彻底的搬到了这里,李承训目光闪烁着看了杜如晦等人一眼。心下一笑却是走到了参谋本部里面特制的巨大地图道:“各位,如今我方势力稳固,国防军也整训完毕,却是时候到了开疆扩土的时候了。诸位都是军方的大佬,现在讨论一下寻找计划!”
“打那里,怎么打!”
听到李承训如此直白的话众人们脸上的神色变化各有不同,徐世绩等人的一脸喜色,而杜如晦与王兼则是一脸的忧色。李承训看着众人善变的脸色一愣,便是知道王兼与扶绥图肯定有些话说。甚至于不满意出兵之事。
“王爷,先前不是已经做好规划,一直到武德四年,我军都不会有太大的军事行动吗?”杜如晦这样问了一声李承训之后,双眸忧色更重道:“据卑职所闻,政务院人手不足,根本就无法支持军方的大规模行动!”
说完杜如晦一脸忧色的看着李承训,显然是不同意李承训出兵的意向。只是到底地位不同,君臣有别。杜如晦也没我说的太过于直白,反对之色表达的必较隐晦。但是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代大才,自然将杜如晦话里的意思听的清清楚楚。
对于杜如晦的反对李承训早走意料,毕竟杜如晦天生对于政治敏感自然能够察觉到如今李承训治下文武比例失衡的这个问题。于是便在这里提出了反对。对于杜如晦这种忧国忧民关心国社党成长的忠臣,李承训依然是极其愿意见到的。
毕竟自古帝皇爱忠臣,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对于杜如晦反对自己李承训没有丝毫的反感,反而心中大加赞赏。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再也不是由着李承训的性子,乾纲独断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便是需要李承训的解释来给众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堵不如疏!
这个道理李承训还是明白的,这个时候的李承训抬起头看着杜如晦目光闪烁了下道:“克明,虽然本王曾经有言一直到武德四年初,军队都不会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加上当时政务院刚刚成立,需要人才前来支持。”
“而且就在那个时候不论是本王率军攻打吴郡,还是药师率军攻打李子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基本上来说当时的战略目标完成的很好,除了没有打下江都之外,其余战略目标进皆实现。导致本王麾下一下子就多了六郡之地,导致官员匮乏,本王迫不得已才发出求贤令!”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承训目光一闪道:“但是此刻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当初党卫军陆军第二军得到了战争的洗礼,堪称强兵!”(未完待续。)
………………………………
第147章 余杭
“装甲第一军也得到了历练,但是作为将来国防的重中之重,国防军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这非常不合格!”李承训的目光清冷,语气淡然。``し听不出喜怒哀乐,就那样的解释着杜如晦提出的问题。
“可是王爷,这都不是问题。根基牢固才是王道!”听到李承训的解释杜如晦虽然也觉得有道理之外,却也感觉到了一点问题。因为李承训的解释有点牵强附会,因为就凭借这点问题根本就不足以令李承训决定出兵。
李承训目光幽深的看着杜如晦,内心深处满是无奈。就在这一刻李承训有一种臣下太过于聪明执着了不是什么好事的感悟。也在同时李承训知道了为什么历朝历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贪官污吏的原因了,因为贪官污吏,狗腿子是不会如此不智的。
他们都是察言观色的个中高手,以主公的意志为他们的意志。李承训看着杜如晦有些无奈,自己既然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摆在了明面上商讨,就不能行使乾纲独断的无上特技。只能按照寻常步骤,慢慢的来。
看着地图,想着杜如晦的话,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指着地图道:“克明药师大家请看这里!”
“余杭!”
杜如晦看着李承训的手指低声细语道,其余众人看着李承训的手指也是有所不解,这余杭到底怎么了,值得李承训如此关照重视。不错。李承训指着的就是余杭。看着几个人茫然的神色李承训便是指着地图开口道:“余杭乃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只要本王拿下余杭。就代表着坐拥大运河的江南段。”
“到时候派遣海军麾下内陆舰队,就可以完成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的封锁。到时候凭借我海军的强大实力纵横与长江之上就可以杜绝任何一个势力南下!”李承训这一次的神色有些凝重,犀利郑重的目光划过再座的每一个人道:“只要控制江南段大运河,最后掌控长江,我军就可以拥有进犯中原的主动权。所以攻取余杭是必须的!”
听到了李承训的语气和解释他们自然明白,李承训想要攻下余杭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凭借他们的影响根本就无法让李承训放下。所以作为臣下的他们看到反对不了只能对于此事谋划出策了。
其实正如杜如晦心中所想的一样。李承训这样的热衷于攻下余杭纯粹是为了应对如今咄咄逼人的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两。要知道李二是一个诛兄弟与玄武门外,绝子侄与承乾殿内,囚亲父于太极宫内的狠辣之辈。
虎毒尚且不食子!
但是在李世民的履历之中就有晚年杀子的案底,所以李承乾极其的不放心这哥三。李承训布置这一切都是为了活命,如果运气好就可以率兵北上干掉李世民,君临天下,创立一个赫赫大世。就算事有不济,自己也可以划江而治,坐拥半壁天下。
甚至于连半壁江山也没有。也可以带劲麾下文武,军队出海随便找一个岛屿称王称霸,了此一生。所以说这一切,无论是结果如此。攻取余杭都是重中之重。
“如今,还有人有不同意见就说出来,”李承训目光闪烁着冰冷的神色:“过了这个档口,一切都得以本王军令行事!”
“卑职,毫无意见,请王爷下令!”
李承乾看着站的笔直的众人,目光一肃喝道:“杜如晦?”
“卑职到!”
“命令。参谋本部立刻做出攻取余杭的具体军事计划!”
“是!”
“徐世绩?”
“卑职到!”
“命令,有你率领党卫军陆军第二军,出兵余杭!一切与参谋本部计划为准,但是本王准许你临机决断!”
“是!”
“尉迟敬德?”
“卑职到!”
“立刻整顿装甲第一军,与国防军,三日之后随本王南下豫章!”
“李靖?”
“卑职到!”
“本王离去之后关于帝洲防务由你负责,务必保证大本营的安全!”
“是!”
李承训安顿完军事布置任务,这才将目光看向了自从会议开始,始终一言不发的王兼的身上,顿了一下,沉默了片刻道:“舅舅,不知府库之财够本王出兵否?”
王兼看到轮了一圈之后终于轮到自己的时候,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由于曼陀罗烟,兰州烟的大兴与市,商务部有着大量的富余,供十五万大军旷日持久的战争两年没有问题!”
听到财政问题的宽裕,李承乾心里的最后一块石头才彻底落地。就在李承训打算下令离开的时候。李靖的声音不紧不慢的响了起来:“王爷,国防军,党卫军陆军第二军,装甲第一军尽数出征,帝洲兵力匮乏,总部空虚却是一大祸事也!”
听到李靖的话,李承训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李靖的话。随及李承训也是发现自己放弃了总部,反而一次性的将兵力外调,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内部空虚,无兵可守,这确实是容易上演后院失火的惨剧。
李承训想了想,自己刚才因为这般下命令是因为出兵作战,不论是下余杭。还是图谋豫章都需要这样多的兵力作为铺垫,以至于忘记了帝洲总兵力也不过是十五万的事实。于是李承训直接对着李靖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由药师你,招兵五万,以帝洲军校内的军官特训班人员为框架,组建国防军第二军,负责守卫帝洲!”
“是!”
“大家都散了吧,各准备各的,三日之后三军齐出,横扫江南!”
“是!”
……
书房。
李承训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良久以后叫道:“来人!”
“请王爷吩咐!”
在书房的隐蔽处走出一个黑衣人对着李承训恭敬的道,李承训闭着眼睛想了想道:“去,查一下这个林士弘!”
“是!”
大业十二年,鄱阳人操师乞率先起兵反隋,林士弘积极响应,很快成为义军的中坚力量。操师乞率军攻陷豫章郡,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
十一月,隋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林士弘替代他统帅部众。林士弘与刘子翊在彭蠡湖交战,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兵力达到十余万人。
十二月初十日,林士弘据守虔州,自称南越王。不久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任命同党王戎为司空。林士弘又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来响应林士弘。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广大地域都为林士弘所据有。
武德元年十二月,方与县的贼帅张善安袭击并攻陷庐江郡,于是渡江,在豫章归附林士弘。林士弘怀疑他,让他在南塘上扎营。张善安因此怀恨林士弘,就袭击并打败林士弘,烧毁豫章郡的外城而去。林士弘迁居南康。退保余干县。但仍然尚有豫章,南昌、虔州、循州、潮州等数州之地。
武德一年,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归附林士弘。武德二年,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沈宝彻杀死隋朝的州官,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
看着盖世太保传来的关于林士弘的资料,李承训目光闪烁其词。他发现这些反王们的履历大都一个样,就如同形容刘玄德的一样,那人不甚好读书,喜好结交天下豪杰!按照盖世太保的资料里面这个林士弘当真是不错,坐拥数州之地,当时一个劲敌。
南越王,楚帝!
李承训看着资料嘴角掀起一抹冷笑:“若是赵佗或者项羽,本王还有可能退避三舍。但是你林士弘还没有这个本事!”这一次李承训是打定主意要取得九江,临州,南康,庐陵,宜春,豫章,南昌、虔州、循州、潮州、苍梧、高凉、珠崖、番禺,广州,新洲等地。
只要占据这十六郡就可以说是李承训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到时候整个江南的汉族反抗势力也就只剩下了萧铣一个人,到时候只要自己政治军事,两面进攻,必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攻陷江陵,完成江南的一统。
只要完成江南的统一,李承训就有了空闲时间来完成江南的经济建设和昆明,濮部的铁血统一。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李承训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的,抱着不杀是祸害,杀了到干净的想法,李承训势必会用铁血的手段统一昆明与濮部。
甚至于李承训都会用铁血的手段处置江南之内的反对声音,利用高压,恐怖的手段统治人民来完成自己心目中的霸业。携带江南的富饶,开拓江南,让江南成为自己麾下最重要的粮仓,来供应接下来旷日持久的战争。
吐蕃,党项,海南,台湾,琉球这一切他都是必须收取回来的。利用党卫军与国防军的强大的战力,以及日益革新的技术,完成一代天骄的霸业,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如同浩瀚版图的帝国。(未完待续。(。))
………………………………
第148章 出兵庐陵
交代百里挑一等人关于帝洲的军政要务之后,李承训便是带着国防军与装甲第一军出发了。这一次李承训除了带着尉迟敬德之外,没有带着李靖或者杜如晦。这是因为他打算历练,历练自己,一切为了对决李世民而做准备。
更何况男儿向往沙场也是一种原因,也再一次的导致了李承训这一次带兵南下攻打林士弘。李承训骑在马上与尉迟敬德在军中闲聊,关于这一次的战争李承训也想问问尉迟敬德的打算。
毕竟尉迟敬德对于骑兵用法有些独特的见解,于是李承训目光一动看了一眼尉迟敬德道:“敬德,对于攻打林士弘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本来骑马观望着军队的尉迟敬德听到李承训的问话一愣,因为在他的认识中这种军事机密必定是李承训一人得知,除非到了关键时刻,绝对不可轻言的东西。如今李承训居然会问自己。
不得不说古人的思想真的很让人难以想象,古代人对于军事方面永远都是由军事长官直接拍板决定。一起出征的大小武将不过是只需要执行命令的人员而已,这也是古代军中对于个人能力极其重视的原因。
纵观华夏历史英雄人物对于军中的影响太大了,项羽,甚至于尉迟敬德这些猛将,或者韩信,白起等智将。都是可以一言决一场战争的胜败,百万大军的生死。在李承训看来古人对于个人魅力与个人能力太过于看重了。
俗语有言:三个臭皮匠,不论是党卫军还是国防军,李承训的麾下就装甲第一军这一直骑兵。
李承训要的不是占地为王。只要统一江南,打下基础他肯定是要北上中原,试问九鼎之轻重的。所以骑兵是北上中原驰骋天下一大利器,李承训不愿意也不想在这里白白折损骑兵这一宝贝疙瘩。
目光一闪而逝,李承训便是想到了更加深远的问题。骑兵这一大利器,犹如后世的炮兵一样,堪称战争之神。由于南方多水,不利于骑兵冲锋。这也就导致了南方势力,骑兵羸弱的局势。
而想要一统天下。骑兵是必须的。这也就导致了以北统南易,而由南统北难的历史轨迹出现。李承训心里想到这些,也是有些唏嘘。
“驾”
李承训对于这一次的攻打林士弘自然而然有些独特的见解,再说了他问尉迟敬德不过是锻炼,培训尉迟敬德善于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真的想要从尉迟这里得到攻打的计划。对于这一次的战争。李承训心里其实并不想带尉迟敬德南下,而是打算让刘仁轨跟自己出来。
但是事不遂人愿,接到李承训的军令之后,刘仁轨便是当场赶到了霸王殿,与李承训详细的谈了一番。到这个时候李承训还记得年轻的海军总长的意气奋发。和拒绝执行命令的坚决。
刘仁轨一句海军刚刚成立,还没有经历过训练,根本就是一群穿上盔甲的百姓而已,根本就无法应付眼前的战争。李承训此刻让他带着海军出战根本就是让海军儿郎们去送死。
面对于刘仁轨的据理力争,李承训也是无可奈何。面对这个年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