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李承训-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海郡。

    此刻这座隋杨帝下令建立的雄城,已然易主。李承训率领着麾下文武,在慕容顺撤离之后,接管西海郡。进入西海郡内,李承训并没有刻意的去做什么,而是下令杜如晦张榜安民,打好长干的基础。

    处理完了一些琐碎,李承训麾下呼延莛与蒙辰的比试也提上了日程。作为乞活军将来的两大支柱,李承训必须使尽全力的让他们没有矛盾,最好相处融洽。

    郡守府军校场。

    燕云十八骑维持秩序,闲杂人等早已被清除了出去。李承训,袁天罡,裴矩,杜如晦都在。当然了两位比试的主角也在,呼延莛目光里散发着炙热,能够与蒙恬后人一战,却是他的荣耀。

    呼延莛深吸一口气对着李承训点了点头,转而看着蒙辰尊敬的道:“蒙兄弟,请吧”呼延莛语气里的尊敬不假掩饰,大家都听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呼延莛尊敬的不是蒙辰本人而是蒙辰的先祖,华夏第一战神蒙恬。

    感激于呼延莛对于蒙恬的尊敬,蒙辰目光同样是看着李承训点了点头,随即迈步走上了比武场。虽然作为同殿之臣,抬头不见低头见,蒙辰不愿意于呼延莛交手,以免伤了和气。

    但是蒙恬同样是蒙辰最崇拜的人,传承于蒙氏的热血还不曾熄灭。向前快走两步,随即站定对着呼延莛一拱手道:“呼延将军乃是突厥第一勇士,想必手底下功夫不凡。蒙辰不才,愿领教一二”

    事已至此,李承训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阻止。甚至于李承训根本就不想阻止,因为有时候暴力是处理这种问题最佳最有效的手段。李承训看着呼延莛与蒙辰,顿了一下说道:“两位都是本汗麾下的大才,乃是本汗驰骋天下的凭仗,今日比试点到为止”

    这是一种制衡,一旦两人其中的一个失手,将另一人重伤。或者说两个人到时候两败俱伤。这一切都是李承训的损失,对于接下来参与吐谷浑改朝换代的军事行动,大大的不利。更重要的两人一旦出现失手,就以为着两个人之间不能和平共处。

    基于这一切的缘故。李承训在两人刚刚登上比武场便限制了发生交恶的可能。只要是点到为止的比试,不论谁输谁赢,李承训都可以凭借自己主公的名义给于协调,使之相处的很愉快。

    将帅失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大忌。

    李承训不得不考虑这一点。听到了李承训的吩咐,两人皆是点头称是。蒙辰手执一把天戈,呼延莛手持弯刀,两个人开始了较量。刀起,戈落,不懂之人看的热血沸腾,但是在李承训眼里这比试危险重重,甚至于蒙辰有两次差点被呼延立劈,呼延莛有两次差点被蒙辰洞穿。

    裴矩,杜如晦看的精精有味。李承训看的提心吊胆。而场中两人,却是打的热火朝天。到了呼延莛与蒙辰这种层次,想寻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简直太难了。蒙辰还好点,党卫军下尉迟敬德,单雄信都可以与他相较高下。而呼延莛可就没有那种待遇了,他是突厥草原上雄鹰,无人是其对手。

    他早就渴望这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酣畅淋漓的战斗了。故此两人是越打越来劲儿,根本忘记了这是比试。而开始了生死相博。

    李承训在场外越看越不对劲,朝着两人大喊道:“住手”同时怕两人控制不住力道或者打的红了眼而收不了手,“嗖”的一声,藏于小腿的三菱军刺便是甩手而出。

    “铛”

    三兵相交。火星四溅。由于三菱军刺的突如其来,呼延莛两人也是停了下来。气吁嘘嘘的彼此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严重看到了一丝凝重。蒙辰两个人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短时间内,不进行生死之战根本就不能分出胜负。

    最让两人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是,这把诡异的兵器射来的方向只有李承训一个人可以做到。一直以为李承训不会武功的两个人。心里充满了震撼。能够一击得手,在他们两个人兵器相撞,气力削减至最弱的时候出手,眼力劲儿可谓是相当的高明。

    “今日比试就到此为止,本汗不想节外生枝”李承训此刻左手无力,值得对着两位斗牛下达了命令。

    看着自己麾下重要将领都在,李承训心里一动,对你众人点头道:“本汗决定明日前往折城,西海郡的所有事情就交与诸位了”李承训想了想对着蒙辰道:“本汗走后,由蒙辰担任乞活军帅,同时党卫军步兵第一,二,三,四师都会前往西海郡,到时合并四师为党卫军陆军第一军,由裴矩担任军长,同时节制诸军”

    “是,谨遵大汗瑜令”

    “天罡,克明,陈墨,即刻收拾行装随本汗前往折城”李承训吩咐完裴矩等人,安顿好了西海郡的政务军务,转头朝着袁天罡与杜如晦道。

    ……

    三日之后。

    李承训一行人,昼夜兼行,终于在三日之后赶到了折城。郡守府内,李承训与李靖相对而坐,相互了解着情况。李靖听到李承训的诉说心里也是充满了惊讶,虽然对于李承训就是乞活可汗的事情有所猜测,但是却也没有亲耳听到来的震撼。

    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显得越发智慧的李靖,爽朗一笑道:“药师不愧是当代用兵大家,用兵手段当是相当不凡。这灭秦之战,打的漂亮”自己当了一把甩手掌柜,对于李靖这个功臣李承训是不吝夸奖的。

    “王爷在怉罕郡才是让人想不到的意外之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才是兵道核心”李靖也少见的恭维了一把李承训。随之将狄知逊携带家眷前来的消息以及自己对于狄知逊的安排告诉了李承训。

    “狄知逊?”

    李承训听到这个名字却是有点懵,当初自己千般万般的邀请这丫的就是不来。现在自己不邀请了,却偏偏跑来了。李承训眉头一动,想到李承乾的死,以及狄孝绪的官职,李承训心里确实明白了。

    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对着李靖笑道:“药师此举乃是恰当不过了,狄知逊就安排在那里吧磨练磨练才堪大用”随之李承训对着李靖凝重严肃的道:“药师,本王打算合并步兵第一,二,三,四师,为陆军第一军,由本王的老师裴矩仁军长,节制蒙辰与呼延莛率领的乞活军。”

    见李靖没有说话,李承训虽然觉得自己如此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心下也是有些愧疚。看着李靖,沉思了片刻道:“西秦的降卒,分编为步兵第五,六,七师,同时在折城征兵五万成立步兵第八师,骑兵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分别成立陆军第二军,由药师你任军长,成立装甲第一军,本王亲自担任军长”

    “是,谢王爷厚爱”

    李靖知道这是李承训对于他的肯定和补偿,不然的话一般人岂能轻易掌控一军呢如今李承训麾下也只有裴矩,蒙辰与自己各领一军而已,剩下的徐世绩,单雄信,尉迟敬德,方子达都还是师长而已。

    “药师,军队扩充事宜由你与克明负责,希望你们不要让本王失望就好”

    ……

    和李承训猜测的一样,李承乾前脚刚到折城安排完了扩军事宜,后脚张淑德就到了折城。

    大开中门,李承训亲自带人前去城门口迎接张淑德。两人本就是熟知,一见面便话题不断。李承乾隐晦塞了三腚黄金于张淑德,笑问道:“张公公,此次前来折城可是……?”

    “王爷,陛下的意思都在圣旨上写着呢,是对王爷以及麾下将士的封赏”张淑德是一个人精儿,自然而然明白李承训在李渊心中的地位,故此李承训想要问什么,张淑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圣旨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靖等人听到圣旨到,便是俯拜了下来,只有李承训一直站着没有动。张淑德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满,想要李承训这个楚霸王行礼,那是不可能的。

    张淑德一扫众人,打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楚霸王率军平定陇西之地,麾下将士功不可没,朕决定封李靖为光禄骠骑将军,官四品,食俸一千石,加封尉迟敬德为游击将军,食八百石……钦此”

    “臣等谢陛下”由李承训一把将圣旨接到手里,对着张淑德问道:“张公公,皇爷爷有什么口喻没有?”李承训不相信李渊派遣张淑德起来会仅仅是为了封赏李靖等人。要知道张淑德可是李渊的第一近侍,身份不同。封赏李靖等人随便派个人就可以了,完全用不着张淑德。

    果然。

    听到李承训的问话,张淑德打量了一眼周围,转头对着李承训说道:“殿下,陛下有令让你班师回朝,有重要任务交给你呢”未完待续。
………………………………

第120章 悉事皆自决

    长安。

    李承训丢下李靖带着党卫军陆军第二军,先行南下长安。对于李渊的封赏,他一笑而过。毕竟不是对于李靖等人来说,李渊的封赏远远不及手中的军队来的重要。

    实权永远都比虚名,更让人喜欢

    李承训给于李靖等人的都是武人梦寐以求的的东西,他们自然十分的忠诚于李承训。将装甲第一军驻扎在,长安城南,原来党卫军的营地之后李承训便回到了王府。他需要收拾一番之后,等候李渊的招见。

    此刻装甲第一军的军营外,何方探子横行。五万骑兵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目,毕竟骑兵不同于步兵,随便拉开壮丁,穿上盔甲拿上兵器,就是个兵了。骑兵的训练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作为心有天下的势力,自然而然对于骑兵的渴求,无以复加。

    李承训并没有专门设置人员阻拦别人的窥探,甚至于李承训这一次都是专门的。如今装甲第一军除了原来的骑兵第一师足够精锐之外,其余补充的兵源不过是西秦军的降卒。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其情况可想而知。

    这便是李承训的目的,他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他的军队训练不足,空有精锐之名。来减轻李渊以及李世民等人的忌惮。李承训心里清楚只有示敌以弱,让敌人麻痹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今只有他势力不堪一击,才能让李渊放下戒心,能够让李承训率领装甲第一军,以及党卫陆军第二军南下楚地,寻找莫须有的隋帝宝藏。

    不谋一时者,不足谋一域

    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发展,李承训已经成长了起来。不再是那个只凭个人喜好来做事的少年,也不再是凡事都用杀伐解决的特种兵王,而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李承训对于自己的定位便是军人政治家,一如拿破仑。一如蒋介石。

    在于李承训看来,所谓的军人政治家便是有着政治眼光,懂得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军人。军人政治家,先是军人。后才是政治家。军人政治家拥有着军人的果断和铁血同时还有政治家的腹黑和无耻。

    隋末乱世已经进来的如火如荼,李承训也完成了自己的蜕变。经历了古代战争的铁血洗礼,懂得作为上位者手段和权术。这一年,李承训十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

    来到王府李承训在绿衣的伺候下洗漱了一番。换上一身月白色的儒衫。便带着燕云十八骑来到了皇城门前,打算前去向李渊和万贵妃请安。站在壮阔,雄伟的玄武门前面,李承训驻足良久,目光闪烁了一下道:“玄武门,一个传说中的地方啊今世你是否还会在这世上大放光彩呢”

    李承训清楚自己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东西,作为变数的他自然明白有了他的一系列改变,玄武门事变是否会发生,已经成了悬念。亮出李渊给于的入宫令牌,李承训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李渊的住所。

    太极宫。

    李渊正在安然的看书。此刻李渊虽然在看书但是心里确实有点不平静。此刻他已经知道了李承训到达长安的消息,虽然李承训确实为自己长脸,一举击败西秦国,解除了陇西之地的威胁。是自己最宠爱的孙子,但是更因为如此李渊才如此的纠结。

    作为上位者的他清楚,虽然没有明面上答应秦王的要求,派遣李承训南下江都寻找隋帝宝藏,但是李渊骗不了自己,在其内心深处他已经默认了,答应了。要不然此番他就不会接受李轨的臣服。而招令李承训班师回朝。

    对于李承训的能力,李渊没有一丝的的质疑。前一次李承训应杨广之召,南下江都,能够在众势力间夺取传国玉玺北上。着实出了李渊的意料之外。而且李承训不论是出征还是办事都是膛亮无比,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渊心里惊喜和顾虑共存。

    惊喜于自己的孙子能够有出息,顾虑同样也是如此。这便是一个上位者和爷爷之间的矛盾,在李渊的心里,李承训太惊艳了,一如李世民。这样一来就会使的太子一系出现问题。臣强主弱,会出大事。

    真正让李渊顾虑的是李承训不是李建成的嫡子,而是庶子。要不然当初在李承训显露出头角之时,就不会将其过继于楚哀王李智云,来绝了李承训的念想,断绝了太子家中的内乱。就在这一刻,李渊有着感慨。如果李承训是太子嫡子,这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皇爷爷,孙儿李承训班师回朝,特来请安”就在李渊思绪乱飞之时,李承训终于是在打发了李渊的护卫,在太极宫的门口,开了口。

    “嗯?”李渊被打断思绪顿时一愣,随即目光幽深的闪烁了一下抬起头道:“进来吧,朕正要找你呢”

    “咯吱”

    “孙儿参见皇爷爷,皇爷爷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训推开门以后随之轻掩,朝前三步走之后便是跪拜道。滚滚马屁送上,来拍李渊的马屁。

    李渊目光炯炯的盯着李承训,轻而易见此刻的李承训比之以前,瘦了不少,也长高了。对于这个自己最喜爱的孙子,李渊并不吝啬笑容。李渊看着李承训笑道:“训儿,和皇爷爷间何需如此多礼,起来吧”

    “谢皇爷爷”

    李承训自然不会把李渊此刻的话当真,除了李承训傻了。华夏大地讲究礼多人不怪,作为贵族出身的李渊怎么会不注重礼仪呢。更何况李渊作为大唐之主,更是需要注重这些,来作为天下万民的表率,统帅群臣。

    屁股决定脑袋

    李渊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其不可能让寻常百姓家那样,享受天伦之乐。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你无限权利,自然而然就要失去一些东西,如此才能平衡。要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十全十美。

    李渊对于李承训的固执,摇了摇头,但是从其的眼神里李承训还是看出了一丝满意。李渊放下手中的书,对着李承训询问道:“训儿可是曾去进宫向你皇祖母请安?”

    “孙儿安顿好兵马,便来向皇爷爷汇报,还未曾前去看望皇祖母”李承训目光一动,虽然他没有想出李渊这一句话的意思,但是他还是思索了一下选择了实话实说。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长安场内,有着李渊的多少个探子。

    ……

    李承训将此次出征的事情对于李渊做了一个汇报,然后目光堪堪的看着李渊等待着李渊的点评。毕竟只有得到了认可,李承训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好处。

    “训儿,此事却是做的不错,朕稍后会派人前去接受陇西之地的”李渊眉头一皱,对于李承训的这般说法也是微微惊讶,对于李承训能够轻易放下辛苦打下来的地盘,确实难能可贵。

    李渊此刻看着李承训的目光之内,满意之色越发的浓厚。神色变化大是满意。李承训却是不知正是自己的这一番话,让李渊原本到口的话有些说不出口来。毕竟李渊的做法,在李渊自己看来确实有着过河拆桥的嫌疑。

    虽然不知道李渊为何欲言又止,李承训想起张淑德对于自己的提点,心头猛然一亮,便是猜测出来了李渊的纠结和忌讳。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对着李渊躬身行了一礼道:“启禀皇爷爷,孙儿在折城时,听张公公说皇爷爷要孙儿南下长安,有重要人物委派?”

    神色一怔,李渊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费劲的开不可口的话题,却让李承训突兀的问了出来。到了这个时候,李渊脸色一变,深吸了一口气道:“前些日子有传言,隋帝宝藏与传国玉玺得一可得天下,朕欲派人南下寻访,寻思训儿乃是李唐皇室之内唯一熟悉江都的人,故此想派遣训儿南下江都不知训儿意见如何?”

    “当然是好啊,没看到本王都急不可耐了吗”李承训在心底里吼道,看着李渊神色不属的表情,顿时明白了李渊为何今日会对自己表现得如此厚爱了。

    当真是应了那句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李承训看着李渊心里笑道,李渊当真不愧是此道大家。这一手玩的相当漂亮,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回道:“孙儿一切以皇爷爷命是从”

    李渊对于李承训的回答相当满意,看向李承训的目光也越发和善。本来李渊都做好了李承训拒绝了,毕竟李世民等人就是明晃晃的例子。李渊也清楚南下江都代表了什么,代表着李承训的出局。

    这对于一个有志于天下的王者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看着李承训坚定的脸庞,李渊心里确实闪过一丝愧疚。神色一闪,对你的李承训道:“既然训儿不反对,此事就定下了,三日之后训儿便启程南下吧”顿了一下补充道:“朕允许你带领你麾下军队尽数南下,在楚地一切事物有你自决,朕不插手”未完待续。
………………………………

第121章 十万大军下丹阳

    李承训南回长安,消息在片刻时间流传到了整个长安城。装甲第一军的入城,动静太大,纵使李承训一再强调低调也无法掩饰五万骑兵带来的震撼。

    而且。李承训这一次班师回朝,还是以胜利的姿态。如此一来,更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忠心的拥护。就在这一时间李承训在长安百姓心中地位大涨,在百姓眼里楚霸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着前故霸王之资,战神之态。

    不论是强将还是弱兵,走卒,达官贵人,他们都有着人类同有的天性,他们热衷于强者,特别是这乱世。只有强者才能庇护一方,只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才能保证一方子民的安全。

    如今李承训便是如此

    与李渊交谈一番,得到了三日之后南下楚地的命令之后,李承训并没有回府,而是朝着淑芳殿走去。对于自己这位便宜皇祖母,李承训一直抱着绝大的敬意。

    ……

    东宫,灯火通明。齐王府也是如此,唯独秦王府内,此刻却是有写反常。李世民怒气冲天,杀机弥漫。更不得点齐兵马,将李承训的楚王府杀一个鸡犬不留,来为爱子陪葬。

    秦王府书房。

    没有多余的人,只有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两个人。除了李世民满脸怒气之外,长孙无忌脸色凝重。深深的看了一眼暴怒接近临界点的李世民,苦涩一笑道:“秦王,不可”

    这四个字犹如万钧之重,长孙无忌说出来之后竟是犹如虚脱了一般。李承乾是他的亲外甥,他也心疼,只是他从李世民的眼神里看到了决绝。由不得他不阻止,因为他知道,一旦他不阻止甚至于加一推波助澜,今后的李唐就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地。

    “为何?他杀我爱子,此仇不报。我李世民誓不为人”李世民本来对于这个聪慧的长子抱有绝大的期望,可是如今生生的被李承训坏了他的期望。更不论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了。

    “秦王,楚霸王身边有着燕云十八骑随时护卫,请问王爷你有几成把握可以得手?”

    长孙无忌目光幽深看着李世民。不等回答再一次的质问道:“如今长安城内已经被两次刺杀搞得草木皆兵,如今城内不知有多少陛下的探子时刻控制着一切可疑踪迹”

    “更何况秦王你此刻有能力凭借一己之力对抗陛下与楚霸王,太子,齐王的联手一击吗?”

    “更别说长安城内驻扎着楚霸王的五万骑兵,如此我们拿什么去报仇?”

    长孙无忌连续的四个马不停蹄的质问。让怒火攻心的李世民冷静了下来,重新找到了那份平静和智慧。此刻平静下来的李世民立马感觉到了自己的鲁莽,朝着长孙无忌一点头道:“此事却是本王太过于意气用事了,多亏了无忌的点解了”

    “那依无忌来,此事该如何办?”李世民清楚的知道自己虽然冷静了下,但是因为李承乾的死,自己面对李承训总是不能平静下来,也是失去了那份智慧,只得询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阴笑一声,目光之内尽是冰冷。看着李世民道:“此事就此作罢吧,秦王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察觉到了李世民疑惑的目光,长孙无忌,隐晦的看了一眼周边,对着李世民低声道:“只要秦王你荣登九五,楚霸王的生死不过是秦王的一句话而已”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却是是长于阴谋。这一手当真是犀利无比,透过一切问题的干扰直接窥及本质。李唐内部一切的纷争皆因龙椅而起,自当是由龙椅而息。

    不说这些。

    楚王府也是一般。李承训从万贵妃那里回来之后,便是让陈墨召集萧瑀,杜如晦,袁天罡前来仪事。自身却是朝着萧皇后居住的院落走去。李承训还记得自从当初带着萧皇后北归之后两者再也没有见过面。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李承训也是已经快十岁了。这一次南下江都,最好还是跟萧皇后打一声招呼为好。三步并作两步,由于李承训是王府之主,行走在内院倒是没有人阻拦。

    “杨夫人,小王求见。不知可否一见?”李承训语气恭敬,并没有多余的话。上一次说出的你是本王的女人不过是当时的一句不经大脑的话而已,李承训从来就没有当真过。

    “咯吱”

    门应声而来,四目相对。李承训从来没有想到再一次见到萧后会是这样的一幕,褪去当初的皇后盛装,穿上粗布麻衣的萧后有着一股子返璞归真的宁静。朱唇轻启:“霸王,无须多礼,请进吧”

    进入房间两人相对而坐,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看着萧皇后道:“此次本王应陛下之召,南下江都。不知夫人是否前往?”

    “本宫已是亡国之人,天地之大,各处还能去?”萧后语气死气沉沉,充满了萧瑟之感。李承训目光一动:“夫人,听本王一句,作为陛下的皇后,夫人有责任收敛陛下尸骨,将之埋葬”

    沉默。

    良久。

    “如此,那妾身就随霸王南下吧”萧后语气充满了伤感,萧瑟的叹息道:“陛下就让臣妾为你在做最后一件事吧”

    ……

    搞定了萧后,李承训便朝着书房走去。如今距离出发也只有最后一天了,李靖率领的党卫军第二军也是在第二日便到达了长安。

    书房内。

    李靖,杜如晦,袁天罡,陈墨,尉迟敬德,单雄信,狄知逊,百里挑一,方子达,李太保,李青楼,王兼都在。这是李承训的班底,也是他接下来凭之纵横天下,开拓南方的凭障。

    “王爷”

    “嗯,都坐吧”李承训目光扫过众人,心下微微一笑道。随之看着百里挑一与杜如晦等人道:“克明你们参谋本部立即做出作战计划,本王这一次的目标是丹阳郡”

    “是,王爷”

    随后李承训目光便看到了李靖为首的军官团,淡淡一笑道:“药师自今日起由你担任前敌总指挥,负责攻伐丹阳郡的诸多事宜记着借助大运河之力,争取一战功成”

    “是,王爷”李靖心里很兴奋,他清楚,这一次可是指挥十万军队攻伐丹阳。作为一名将军,领兵十万当不枉此生。

    吩咐完攻城事宜,李承训的目光便是看到了楚王府的大管家,自己的嫡亲舅舅王兼的脸上,嘴角掀起一抹笑容道:“舅舅,此去南方,必然是有大战发生,本王没有多余的要求,舅舅只需要保证十万大军的盔甲,兵器,粮草的充足就可以了。免得延误战机”

    “是,王爷”

    三日时至。

    李承训领兵南下,李渊,李世民,李建成都在城楼上观看,几人看着李承训率军越走越远,心中的感觉确实各有不同。站在城楼的他们此刻并没有发现,李承训南下楚地代表着什么。

    特别是李渊的那道手喻,如果他们可以看见未来的话,一定放下心中的小九九拼命的阻拦李承训南下江都。

    可惜他们不是穿越者,没有如此的金手指。

    十万大军,装甲第一军在前,党卫军陆军第二军在后,牢牢的拥护着李承训等人南下。这一次南下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带着十万大军南下,而是国社党集体的南迁。虽然在北方依然留有一部分力量,但是那些除了极其隐秘的之外,还有就是乞活军与党卫军陆军第一军。

    李青楼,李太保,纷纷派遣得力手下将各部门的机密文件,档案小心的转移离开。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看着南方豪气万丈,这一次离开长安可以说是困龙升天,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就将现身隋末乱世。

    这一次再也没有别人的牵制,可以凭自己心中所想来建设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大唐。十万大军南下丹阳,李承训要的就是这种破釜沉舟的锋锐之势,一举拿下第一块地盘,这个后世称之为六朝古都的丹阳郡。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求收藏,求支持
………………………………

第122章 租借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 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南京亦或者说是金陵,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是中国王气最盛的地方,也是死气云集之地。定都南京的朝代没有一个是长久的,这一切便犹如一个加注于南京头上的枷锁,让南京在辉煌中充斥着诡异。

    此刻领军南下的李承训,便是将目光定在了这里。南京作为一个诸侯王的王都,已经很完美了。李承训征用船队,经大运河南下,当真是千帆过尽,兵峰直指。

    “药师,此战你有几分把握?”李承训沉思良久,依然还是忍不住内心的不安,朝着李靖询问道。这不怪李承训,而是这一战对与如今的李承训太重要了。

    李渊旨意一下,李承训便只能直面南下,绝对不可以倒退。如今摆在李承训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奋勇南下,直取南京,打下一郡作为立脚之地。不然就算是有青楼的无双财力支持,十万军心也会涣散。

    “王爷,胜算不大,六成不到”李靖目光闪烁着凝重,显然他对这一场战争并不是十分的看好。因为对于李靖这类人,极其的自负,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自蔑的话来。

    除非事情当真是不可控,才会如此。闻言李承训心里也是一惊,显然李靖的六成不到却是触动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