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世璟有样学样,也对着自己名义上的祖先拜了拜,随后,王氏揭开蒙在玄明德灵位上的红布,领着玄世璟走到跟前,说道:“璟儿,跪下。”
玄世璟闻言,安安静静的照着王氏的话做。
王氏的手轻柔的抚摸着玄明德的灵位,眼中有泪光闪现:“明德,你看,璟儿越长越大,越来越聪明,气度神韵像极了当年的你。”
玄世璟跪在灵位前,低着头,自己出生以后,这三年,每年王氏都会在腊八节祭祖的时候来跟玄明德的灵位说上几句话,平日里王氏是不敢来的,怕触景伤情,但是一旦看到,总会忍不住的暗自伤心。
“我们有没有来晚啊?”祠堂门口传来李氏的声音,却没有进来,钟子朔将他们拦在了门口。
“钟管家,你拦我们作甚?”
王氏擦干眼泪,走出祠堂,看着玄临道夫妇,一脸的冰冷:“临道你跟我进来。”
玄临道唯唯诺诺的点了点头,跟着王氏走进了祠堂,留下一脸尴尬的李氏。
玄临道进了祠堂,屈膝想要跪在中间的蒲团上,王氏开口说道:“临道是你旁系子弟,跪右边。”
玄临道尴尬的挪了挪位置,跪在了右边的蒲团上,接过王氏递过来的香,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起身将香插进香炉。
“临道,你既然已经选择入赘李家,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先前我跟你说过,这是你最后一次拜祭宗祀,之后,你便不是玄家的人了。”
“表嫂,我”
“你也不必多说,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怎么走,也是你的事情,毕竟你是明德的表弟,你与明德的血缘之亲谁也抹不掉,但是,明德已经去了,现在侯府就只有我跟璟儿相依为命,这次不管你们是怀着什么目的来的长安、来的侯府,我都希望你们好自为之。”王氏神情有些悲伤。
“其实,表嫂,我是想让世清来认祖归宗,改回玄姓的。”玄临道说道。
跪在一旁的玄世璟听了玄临道的话,不禁好奇,让李世清改回姓玄?玄临道不是入赘了李家吗?
………………………………
第二十二章:标点符号
王氏也被玄临道的话弄的有些疑惑,当即问道:“你不是已经入赘李家,世清也姓了李,为何又要改回来。”
玄临道想将李世清的姓氏改回,王氏心里自然是愿意的,毕竟是玄氏一族的骨血。
“这。。”玄临道只顾低着头,不知该如何说起。
王氏见玄临道不说话,低了低头,笑了笑,将玄世璟叫了过来:“世璟,你过来。”
玄世璟听到王氏在叫自己,便起身走到王氏身边:“母亲。”
王氏拍了拍玄世璟的肩膀,目光落在玄临道的身上:“你想世清重归族谱,璟儿现在是玄氏的大家长,这件事情,得问过他的意见。”
“世璟。。”玄临道希冀的看向玄世璟。
原来这就是玄临道,自己名义上的表叔,玄世璟内心无比的失望,畏畏缩缩、惧内、养子不教,这就是玄世璟对玄临道的第一印象。
玄临道想要李世清重回族谱,玄世璟还真要好好考虑考虑,李世清他也见过了,小小年纪,嚣张跋扈,虽说年龄小可塑性还是很大的,但是,玄世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放在李世清身上,自从发现宣威侯府已经穷的底儿掉之后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才能在大唐赚到钱,还不让人怀疑到自己的事情上。
“此事重大,我要好好考虑一下,今日天色也不早了,祭祖之事就先到这里吧。”玄世璟说道:“母亲,我先回书房了,晚饭让珑儿给我送到书房就好。”说完便独自转身出去,却在祠堂门口被李氏拦下。
“想必这就是宣威小侯爷了。”李氏见玄世璟只有四岁,在她的潜意识里,一个小孩儿而已:“我们来府上也这么长时间了,第一次见到小侯爷呢,怎么也没见小侯爷来看看您表叔表婶啊。”
玄世璟心里觉得有些好笑,自己这表婶,跟后世的那些小市民还真有的一拼,虽说心里觉得没必要生气,但是脸上还是一脸的不悦:“哦?表婶?不知表婶在此拦住本侯,意欲何为,本侯记得,表叔表婶一家,在山西之时,对我母亲颇有怨怼呢。”
李氏闻言,脸上有些挂不住,尴尬的笑道:“侄儿这是哪里话,以前的事儿都过去了,还提它做什么。”
“对啊,过去就过去了,所以,表婶,让一让,本侯要回房了。”玄世璟板着脸,越过李氏,回到了书房。
玄世璟刚走不久,便有下人跑到祠堂门口找钟子朔,说是陛下到了,钟子朔连忙走进祠堂告诉王氏。
“陛下驾到~~”随着内侍的高唱,李世民一身鱼龙白服,头戴黑色笼纱文士帽,龙行虎步走了进来,两个内侍跟在他的身后,随行的侍卫都被他留在了侯府的大门口。
王氏等人连忙上前行礼。
“妾身见过陛下。”
李世民虚手一扶,说到:“不必多礼,今日我来这侯府,不是皇帝,就是想以朋友的身份来拜祭一下明德。”
“是。”王氏应了一声,起身让开。
李世民斜了一眼跪在旁边的玄临道夫妇,没说什么,便走进了祠堂。
玄临道夫妇来长安住在侯府李世民岂会不知?当年二贤庄的一些事情李世民隐约也是知道些内情的,心中本就对此二人不喜,但这终究是侯府的家事,外人不便插手,否则当年此二人在二贤庄的作为,李世民也不会放任不管,毕竟是跟自己亲近的袍泽的遗孀,岂能让人欺负了去。
李世民进了祠堂,将身边的两个内侍打发了出来,独自一人呆在祠堂,就那样坐在蒲团上,看着玄明德的灵位。
因为李世民还在祠堂,外面的人自然也要站在祠堂外面陪着,玄临道和李氏见大唐的皇帝陛下竟然亲自来拜祭玄明德,心里让李世清认祖归宗的想法更是热切了许多。
良久,李世民才从祠堂里走出来,神色看上去有些疲惫,看向王氏:“璟儿呢?”
“回陛下,璟儿在书房,妾身这就让人把他叫来。”王氏说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不必了,朕去一趟便是,这里的书房是朕以前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想想还真是有些怀念。”说罢,带着两个内侍便轻车熟路的向书房走去。
书房中的玄世璟正专心研究着他的赚钱大业,听到房间门被打开的声音,抬头望去,看到李世民领着两个内侍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应。
“小臣不知陛下前来,有失远迎,望陛下赎罪。”玄世璟走到李世民身前,躬身行礼。到大唐这么长时间,别的可能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对于礼仪,玄世璟在王氏的教导下,分毫不曾欠缺。
“璟儿不必多礼,今天朕是来祭拜你父亲的,听你母亲说你在书房,朕也有些怀念,要知道,这书房,以前可是朕的啊。”李世民笑着说道,越过玄世璟,走到书案前,发现了玄世璟放在书案前的《春秋》,脸上露出一抹惊讶:“璟儿在读《春秋》?”
“闲来无事,便翻看了一下。”玄世璟答道。
李世民顺手翻开了这本大学,却发现书中句子之间多了一些圆点圆圈,心里只是以为玄世璟在闲着没事在书上写写画画,但是通篇翻阅下来,确是发现整本书都被画成这个样子。
“璟儿,你在书上,画的都是些什么?”李世民翻开一页,对着玄世璟。
“额。。陛下,那是小臣做的标记,用来断句的,这书房中的书本,凡是小臣读过的,都有这种标记。”
“断句用的?”李世民眼睛一亮:“你来给朕好好解释一下这些标记。”
玄世璟上前指着书上的符号说道:“陛下,您看这个实心的,带着小尾巴的,叫做逗号,这个表示这一整句话没有完,用来断开一句话,这个小圆圈叫做句号,表示一句话的完结,这个点,则是顿号,顿号和逗号是一样的,也是表示语句的停顿,多用于断词。”玄世璟翻了两页,找到一个叹号的标注,指着它说道:“这个则是叹号,用来表示语句的感叹。”
给李二陛下挑了几个最常用的标点符号解释了一番,见李二陛下思索的认真,玄世璟便安静的站在一边。
李世民按照玄世璟的解释,赌了两页,发现果真语句之间通常无比,抑扬顿挫之感较为明显,惊喜的说道:“世璟,你这个标点符号是个好东西啊。”
稚子启蒙之事,先生在学堂教导的,首先就是这断句了,如今有了这标点符号,学生们便不用再苦受断句之苦,一句话的含义,若是因为断错了句字,意思便截然不同了,若是这标点符号普及开来,天下多少学子将因此受益,李世民想想就有些激动。
“璟儿,这本书朕就先带回去了,朕交给你个任务,将你所说的标点符号都整理出来,汇编成册,然后交给朕。”李世民灼灼的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点头,随后眼珠子一转,笑着问道:“陛下,有赏吗?”
李世民哑然失笑,手中的书本往桌子上一敲:“你这小子,好好的一件做学问的事,让你这么一说,落的这般俗气,这可算得上是教化万民的好事,你还来跟朕讨赏,若不是你年幼,朕真想揍你一顿解解气,一点都没遗传你父亲的那份风度。”
玄世璟撇了撇嘴,这在大唐,怎么说也算的上是专利了吧,自己费劲巴力的整出一套标点符号,结果连专利费都拿不到,暗自腹诽李二陛下的小气,脸上却是带着笑容:“陛下说的是。”
“行了,天色也晚了,朕要回宫了,璟儿,今日你真是让朕大吃一惊啊。”李世民拿起案上的《春秋》,带着两个内侍,大笑而去。
………………………………
第二十三章:帝后夜话
看着李世民离开的身影,玄世璟呆立在原地,原来大唐没有标点符号?我这就给创造了出来?甩了甩脑袋,不再去想这些事情,继续坐下思考。
李世民回到宫中,在太极殿里,手里翻看着从玄世璟那里带回来的《春秋》一书,一边看,一边踱着步子,贴身的内侍就跟着李世民在他的身后转来转去。
李世民合上手中的书本,轻声叫了一句:“德义。”
德义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礼:“奴婢在。”
“摆驾立政殿。”
“诺。”德义倒退三步,转过身走到大殿门口:“陛下有旨,摆驾立政殿~~”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正坐在书案前,怀里坐着才刚刚三岁的李治,贴身丫鬟媛儿立在一旁,小心的伺候着两位主子。
一宫女从殿外走了进来,福身道:“娘娘,陛下朝这边来了。”77
媛儿上前扶长孙皇后起身,长孙皇后走到殿中央,说道:“既是陛下来了,那咱们就出去迎接一下。”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哈,观音婢,你我夫妻之间还讲什么虚礼。。哦?稚奴也在。”李世民一进门,便看见还伏在书案上未来得及起身的李治。
李治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走到李世民身前,躬身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免礼。”李世民笑呵呵的摸了摸李治的小脑袋。
“陛下今日田猎都不曾如此开心,怎么去了一趟宣威侯府回来就这么高兴?”长孙皇后自然是发现李世民的心情大好,遂出声问道。
“朕去宣威侯府,拜祭明德之后见了璟儿,璟儿还真是给了朕一大惊喜啊。”李世民笑着走进殿中,走到书案前,坐了下来。
长孙皇后吩咐侍女将李治带到乳母那里,随后跟随着李世民,也来到书案旁边坐下。吩咐侍女取个怀炉,给李世民暖暖手,又吩咐媛儿去小厨房煮些热汤。
长孙皇后说道:“不知这璟儿给了陛下什么惊喜?”
李世民哈哈一笑,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怀炉,将拿手中的《春秋》递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接过李世民手中的书本,一看,这就是一本普通的《春秋》嘛,随意翻看了两夜,除了字句间有一些符号之外,确实很普通。
合了书本,长孙皇后抬起头来看向李世民:“陛下说的惊喜,可是这书上所画的符号?”
“哈哈,观音婢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慧。”李世民毫不吝啬的夸奖。
长孙皇后轻轻一笑,这哪儿是聪慧,只不过自己翻阅这本书的时候见李世民的目光一直落在这些奇怪的符号上罢了。
在这后宫之中,长孙皇后若是没有一点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也不会稳坐这后宫的宝座,李世民对她一生的挚爱,爱的可不光是她十二岁跟着他风风雨雨的走过这么多年,李世民是爱她懂他。
“陛下,臣妾可不是聪慧,臣妾也是猜想出来的,这明明是一本普通的《春秋》,陛下却待它如此不同,臣妾略一翻看,发现除了上面这些奇怪的符号,这本书与其它书籍并无不同,所以就猜想,这玄机就出在这些符号上。”长孙皇后微笑道。
“确实。”李世民点头:“观音婢,你可还记得,朕年少的时候在学堂,先生教授的最基本的、最多的是什么?”
“陛下难道忘了?臣妾可也是入过学堂的呢,起初,先生教授的最多的当然是识文断句”说到这里,长孙皇后好像明白了什么,再次低头翻看起手上这本《春秋》。
默默的读了两页,长孙皇后严重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抬起头来看向李世民:“陛下,这是璟儿所创?”
李世民点了点头:“正是,起初朕明白这些符号时的惊讶,可不亚于观音婢你啊。”
“陛下,有了这些符号,我大唐学子启蒙之时便轻松了许多啊。”长孙皇后聪颖如此,怎会不知道这标点符号的作用。
“是啊,以往读书,难就难在这断句之上,要知道一句话,若是断句不当,这其中的含义可就是天差地别了。”李世民说道。
长孙皇后将手中的书放到案上,问道:“陛下,璟儿平日里,读《春秋》?”
“是啊,说是闲来无事,便翻阅一些。”李世民说道:“朕看这书中的断句,并无错误,想来已经是读过了。璟儿如此聪慧,明德后继有人啊。不过璟儿这小子,跟他父亲是不同的,一副小滑头的样子,观音婢,你猜,今日朕在侯府拿走这本书的时候,璟儿说了什么?”说到此处,李世民苦笑,脸上颇有无奈。
“哦?看陛下这样子,璟儿是说了什么话,惹陛下生气了?”一边说,一边起身。
媛儿将熬好的汤端了出来,长孙皇后接了过来,回到书案边,将盛着热汤的碗端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长孙皇后手中的热汤,轻泯一口:“那小子竟然跟朕讨赏,好好的一件教化万民的功德之事,让这小子一开口,怎么听怎么让人生气,观音婢,你说说,璟儿这小子,是不是掉钱眼里去了。”李世民有些牢骚,只能在长孙皇后面前一吐为快:“今天在皇家猎场,璟儿向你我进献那松花蛋的时候,明明是自己府上腌制的,结果跟改口就跟朕说这事长安城西市善品坊买来的,白白让朕给他宣扬了一番。”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捂嘴轻笑道:“陛下,璟儿还是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明德那份气度,陛下对璟儿的要求,过高了,你看璟儿现在才四岁,就能熟读《春秋》,陛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李世民叹了口气:“也是啊,朕对于璟儿,期望甚高啊,毕竟他是明德唯一的子嗣。”说到这里,李世民也不禁一阵感慨。
长孙皇后没有出声,她知道,李世民是在想念玄明德,李世民与玄明德还有天策府的一干臣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她能够理解,尤其是玄明德,本来隐退归乡,但是却听闻二郎有难,千里迢迢的赶来长安相助,没想到,这一来,便再也回不去了。
“观音婢,年底了,朕也忙于朝政,承乾一直在朕身边,朕倒是知道,不知青雀和稚奴,近来如何啊。”李世民问道。
“青雀一直呆在武德殿,整日里读书练舞,甚是上进,说到稚奴,最近一直跟着臣妾,在这立政殿中学着读书写字。”长孙皇后说:“说到这里,陛下,臣妾倒是想到了,璟儿过了年也四岁了,与稚奴年纪也是相仿,不若过了年,让璟儿进宫来,着名师教导,同稚奴一起去弘文馆听学如何?璟儿老是这样闷在府中也不是什么好事,虽说书读的多,但是总要有名师教导他明事理不是。”
李世民认同的点了点头:“观音婢说的甚是,这件事便由你去操办,明日朕要在太极殿召见几位大臣,好好商讨一番这标点符号的事情,毕竟,这是我大唐的莘莘学子们的福音啊。”
………………………………
第二十四章:除夕夜宴(上)
转眼间就到了除夕,在大唐是叫做岁除的,同后世一样,这一天晚上要燃放爆杆,此时的大唐是没有烟花爆竹的,只能买一些竹子,带回来点火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一天的晚上要通宵守岁,前两年都是王氏和玄世璟两个人,到了后半夜,玄世璟就扛不住,睡过去了,结果守岁就成了王氏的事情。
前世的玄世璟觉得自从长大以后,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不是说生活上如何,而是缺少了小时候的那种“年味儿”,来到大唐的玄世璟,决定重新找回那种久违的感觉,毕竟,现在仍旧是他的童年。
书房里,玄世璟将钟子朔、珑儿、高峻,还有几个侯府的管事儿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打算让众人过个不同以往的年。
玄世璟将一张写好的采办单子递给钟子朔。
“钟叔,去市集上将我所列的东西都采买回来,今年晚上守岁,召集府上的人,咱们都好好热闹热闹。”
钟子朔接了过来,有些犹豫的说道:“小侯爷,晚上一起守岁,毕竟身份有别,不好吧。。”
玄世璟摆了摆手:“钟叔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瞧这往年,都是我娘跟我两个人,还不到半夜,我就睡着了,两个人守岁,孤零零的多没意思,过年嘛,咱不就是图个喜庆,图个乐呵嘛,钟叔你也是江湖出身,什么时候也喜欢这些俗套了,侯府的人都是自家人,大过年的自家人聚一聚不算什么。”
见玄世璟如此说,钟子朔也只能照办。
“珑儿,一会儿咱俩去厨房,今晚的夜宴,咱俩亲自操刀,高峻,你去安排一下,府里的杂役丫鬟们晚宴前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大过年的,也该放个假什么的了,有亲戚的想要去走亲戚的,多发些利钱,不出府的,晚上就一起来,让人把议事房收拾出来,今晚咱就在那里办这个宴会。”玄世璟说道。
议事房是原先秦王天策府众臣处理政事聚集的地方,自从秦王府改成了侯府,那里便闲置了下来,议事房是间很大的屋子,比侯府的大厅都大上三分,用来开侯府的年会,再合适不过了。
“侯爷,议事房里面什么都没有,都空置好几年了。”高峻说道。
“那就打扫出来,多放几个炭炉,把屋子里弄的暖和点,地上都铺上毯子。”玄世璟吩咐道。
“是。”高峻点了点头。
“对了,爆杆都买了吗?”玄世璟看向钟子朔。
“侯爷放心,这些在年前都办妥了。”钟子朔说道。
“嗯,好,都去准备吧,珑儿,你随我来。”玄世璟站了起来。
日落时分,长安城里已经断断续续的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燃烧爆杆的声音,宣威侯府里也是热热闹闹的,杂役们忙前忙后准备着今晚盛大的晚宴。
厨房里,玄世璟指挥着珑儿和一个厨子做晚宴和守岁的吃食。
“小侯爷,这些鸡胸骨上面又没有多少肉,你用它来做什么啊?”珑儿端着一盆已经收拾好了用刀剁开的鸡胸骨问道。
“这个要弄些面粉,加调料加水将面粉搅拌成糊,裹在这些鸡胸骨上面,用油炸一下,炸熟之后撒上香料,就能吃了。”玄世璟踩在小板凳上,手里正用竹签串着羊肉。
“哦,好的。”珑儿照着玄世璟的话,开始勾兑面粉。
玄世璟已经串好了一大盆的羊肉串,吩咐厨子拿到架子上烤熟,所谓的烧烤架,也是玄世璟想出来的,先前吩咐府上的人找个工匠融了一个颇大的长方形的铜器,里面烧上木炭,做成了简易的烧烤架。
下午的时候,钟子朔便去药铺,将玄世璟所列的一些香料买了一大袋子回来,刚开始,钟子朔还不知道什么是孜然,玄世璟觉得,无孜然,不烧烤啊,便带着珑儿又跑了一趟药店,让掌柜的拿出所有的香料,一个个的辨认。
原来孜然在这里被叫做安息茴香,都是粗加工,远没有后世孜然粉那样细致,玄世璟只能买一包回去自己加工。
将这些香料都磨成粉,玄世璟这次可真是下了血本了,整顿饭最贵的就是香料了,其次就是一些瓜果蔬菜,大唐的种植技术还没发展起来,冬天能吃的蔬菜简直就是屈指可数。
玄世璟看着忙碌的珑儿和厨子,这才发现,菜根本还不够啊,瞅了瞅裹鸡胸骨剩下的面粉,又看了看篮子里的蘑菇,得,又一个菜,炸蘑菇。
玄世璟可算是将油炸食品提前带到大唐来了,既然是油炸,那可以做的东西就多了,萝卜素丸子先炸上一大盆,这东西冬天保存的时间长,放个五六日也放不坏,茄子,现在应该叫做昆仑紫瓜,炸上些茄盒。
一旦寻思出一种做法,只要有食材,能做的都给做出来。
玄世璟自己肯定是动不了手,只能在一旁剥几头大蒜,捣些蒜泥,油炸蘑菇蘸着蒜泥,简直人间美味。
羊肉串有了,牛肉串、蒜瓣肉也要有啊,牛在大唐是不能轻易宰杀的,但是不代表吃不到牛肉,自从突厥被大唐打残之后,草原上的牛便有一大部分进入了大唐,这些牛,驯化不了不能耕地的,就成了边军以及富户家的食物。玄世璟弄完蒜汁之后又开始串肉串,这才想起来,可以把这简易的烧烤架搬到议事房里啊。
“王二,羊肉串别烤了,赶紧把烤炉的碳火先停一停,一会儿让人把烤炉直接搬过去,肉串这东西现烤现吃就成。”玄世璟赶紧阻止厨子烤肉串:“去把蘑菇洗了,撕成条,裹上盆里剩下的面,炸熟。”
“好嘞。”王二应了一声,将烤炉上还未完全烤熟的羊肉串悉数撤了下来,开始忙活着炸蘑菇。
珑儿已经将鸡胸骨炸好,倒在了一个木制的托盘中,按照玄世璟的吩咐,撒上胡椒粉和孜然粉,霎时间,香味弥漫在整个厨房之内。
“小侯爷,真香啊。”珑儿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玄世璟笑了笑,要是现在能酿造出啤酒,这才叫完美。
肉串。。吃烧烤怎么能没有花生毛豆呢?
“珑儿,府上有花生和毛豆吗?”玄世璟问道。
“小侯爷,什么是花生、毛豆啊?”珑儿不解。
难道唐朝没有花生?对了,花生原产于北美,哥伦布现在还没发现新大陆呢。
“花生没有,毛豆总该有吧,就是未成熟的黄豆,带皮的。”玄世璟知道大唐是种植黄豆的,不然厨房的盆子里也不会泡着黄豆芽。
“侯爷,这黄豆未成熟,摘它做甚?现在还在地里长着呢,庄户门都会在秋天收了庄家之后种一茬黄豆,司农监的大人们说,种黄豆能养地。”
“马上找人,出去摘一些回来,就近去庄户家买一些也可以,贵一点没关系。”玄世璟说道。
“哦。。”珑儿傻傻的点了点头,走出厨房,拉了个杂役,将这件事情吩咐了下去。
厨房这边忙的热火朝天,议事房这边,高峻也指挥着杂役们将议事房整理的井井有条,按照玄世璟说的,整个房间的东西都搬了出去,彻头彻尾的打扫了一遍,地上铺上厚厚的毯子,下午加急定制的长长的矮木桌放在整个房间的中央,木桌做的非常大,侯府人不多,上上下下总共二十多个人,足够坐的开。
房间的四角,巨大的炭盆里的炭火正旺,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一进来就感觉无比的舒服,为了屋内不留碳气,玄世璟还特别吩咐高峻找了几根粗大的毛竹,打通了竹节,架在炭盆上房,从窗户通向屋外。
玄世璟和侯府的仆役们忙里忙外,而王氏则是在屋子里,同她的贴身丫鬟,准备着晚上将要发给府里人的红包,红包这个词是玄世璟教给王氏的,早在腊月中旬,府里置办年货的时候就采买了一些红绸,王氏用红绸做了些锦囊,此时这些锦囊正摆放在案上,旁边还散乱的堆放着一些铜钱。
“没想到璟儿的善品坊,还真给侯府带来了不小的收益,现在满长安的勋贵,隔三差五的便遣人到善品坊买些松花蛋回去吃。”王氏感慨的说道。
“是啊夫人,要奴婢说啊,这就叫做好人有好报,咱侯府平日里善待庄户,您看,这不,侯爷出去一趟,便有了这做松花蛋的方子。”王氏的丫鬟小吉一边拾掇着锦囊一边说道:“今年咱侯府发的红包,可比往年厚实了不少呢。”
王氏粲然一笑:“是啊,今年年底,侯府宽裕了,府上的人也要跟着沾光才是。”说着,王氏开始往这些红色的锦囊中塞铜钱,然后放到铺着红布的托盘里。
………………………………
第二十五章:除夕夜宴(中)
“小吉,厨房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王氏问道。
“夫人放心,珑儿在那看着呢,小侯爷不会出事的。”
“哎呀,这个璟儿啊,跟他爹一个样子,喜欢弄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脑子里净些新鲜想法,看来,今年的除岁夜,可要比往年热闹许多啊。”王氏感慨的说道。
“是啊,夫人,您瞧瞧,府上的下人们都乐坏了,干起活来都比往日勤快许多。”小吉笑道:“夫人,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去议事房看看吧。”小吉早已忍不住,想要早些过去看看,看看这议事房被布置成什么样子,毕竟像玄世璟这样,将所有人聚在一起守岁,这在大唐还是第一次。
“小丫头,你自己着急着想去看,还要拉上我。”王氏笑着,点了点小吉的脑袋。
“哎呀,夫人,难道您就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嘛?”小吉撅着小嘴,看着王氏。
“好,好,走,端上这些东西,咱们去议事房。”王氏心里也对今年玄世璟操办的除岁夜有些期许和期待。
侯府里到处都挂满了红灯笼,天一黑就点上了,此时的侯府被红色的灯光笼罩在一片热烈的氛围内,让人看着就觉得喜庆。
王氏和小吉穿过回廊,远远的就看到了议事房,议事房门口挂着两个巨大的红灯笼,里面燃着婴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