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护卫应声道。

    护卫便去李二陛下的书房了,王禹则是直接去了书院的牌坊门口。

    来俊臣在马车上等的有些不耐烦了,干脆直接坐在了马车的车架上。

    远远看着走来一人,他以为是护卫回来了,走的近了,才看到是王禹。

    来俊臣在封后大典的当天也在宫中,所以他是见过王禹的,认得出来王禹。

    当时他就对王禹留心了。

    “原来是御史中丞来大人驾临书院,有失远迎,还望赎罪。”王禹笑呵呵的拱手上前打招呼。

    “王统领客气了。”来俊臣皮笑肉不笑的回应道,也从马车上下来了,两人走近,面对面站着。

    “不知来大人到书院来找在下,有何要事?”王禹问道。

    “王统领,难不成咱们要站在这里说话?”来俊臣反问道。

    这书院,真是好大的排场,人来了,竟然连这大门都进不去。

    “倒是在下疏忽了,来大人还是随在下先到里面的会客室坐一坐吧,至于马车,还是留在外头的好。”王禹笑道。

    “那好,请王统领带路。”来俊臣说道,随后对自己的家仆说道:“侯在外头。”

    “是,老爷。”来俊臣的家仆应声。

    李二陛下的书房之中,护卫将来俊臣到书院的消息告诉了李二陛下。

    “确定是他?”李二陛下问道。

    “那驾马车的车夫是如此说的,那坐在马车里的人,穿的官服,也的确是御史中丞的官服。”护卫说道。

    “嗯,我知道了,退下吧。”李二陛下说道。

    “是。”护卫应声而去。

    现在王禹应该已经跟来俊臣见面了,就让王禹自己去应付去吧,王禹在百骑司之中这么多年,不至于连一个来俊臣都应付不了。

    李二陛下对以往自己身边儿的百骑司的统领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人是他挑选出来做统领的,他能不了解吗?

    书院的会客室就在距离牌坊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房子,房门临街,就跟庄子市集上的店铺一样,门口挂着会客室,只是里面的装饰,十分清新淡雅。

    “大人请坐。”

    “统领请。”

    两人客套了一番,而后在会客室之中各自坐下了。

    “大人的来意,可以告诉在下了吗?”王禹问道。

    “自然。”来俊臣笑道:“是关于钱庄案的。”

    “钱庄案?”王禹皱了皱眉头,思索了一番说道:“在下现如今已经不是百骑司的统领了,钱庄的案子也早就已经将所有证据呈交上去了。”

    。m。


………………………………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扯皮

    “但是钱庄案子的事儿,王统领是全程参与其中啊,有一些细节问题,本官还想要知道,这次本官要处理的是郑家参与钱庄案的事儿,要知道郑家在长安城,与先前王家在琅琊是不一样的,长安城王家抄家,还是陛下亲自下的旨,若是想要动郑家,没有足够的认证物证,还有案子的细节,本官也不好禀明陛下,陛下如何下旨啊。”来俊臣解释着:“只有给足了证据,案情方方面面都明朗,陛下才不会为难,王统领你说是不是?”

    “来大人说的是。”王禹笑了笑。

    来俊臣的这弯子,绕的可真是足够远的,竟然拿着郑家顶在前头,来打听消息,若是自己不说的话,岂不是成了阻碍他查探案子的真相了?到时候一个维护郑家的帽子再扣到自己的头上,那就有意思了,但是若是自己仔细说的话,势必会牵扯到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牵扯到百骑司的人,因为,这案子,可是百骑司在暗地里去查的,到时候来俊臣要找人去举证,还不是去找百骑司的人?紧接着继续顺藤摸瓜,摸索清楚百骑司的架构。。。。。。。

    这个来俊臣,在这方面,是个人物。

    “那。。。。。。。可否请王统领,仔细的说说这方面的事儿?”来俊臣问道。

    “这。。。。。。。其实这案子是从开年开始查,到现在为止,已经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案子涉及到了这么多官员,整个大唐,各个州府,都有官员牵扯进去,当中的细节太多了,其实在下也早就记不清楚了,来大人可以想想,这大半年当中,有多少官员栽在了这件事儿上,一桩桩一件件的案子累积起来又有多少,在下也不是什么神人,哪儿能什么都记得住呢?”王禹笑道:“当初封后大典那天,来大人应该也在场吧?”

    来俊臣点了点头。

    “来大人既然在场,应当看到陛下让内侍们抬过去的箱子了,那箱子之中,满满当当的都是涉案的卷宗,还有证据,若是来大人,那一大箱子的卷宗案册,还都不是自己所记载的,来大人可能记得住?”王禹问道。

    来俊臣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这。。。。本官的确是没有那么好的记性。”来俊臣说道。

    “所以,来大人到书院这边找在下,想让在下回忆,实在是难为在下了。”王禹说道:“而且,这案子,是底下的人在查,查到之后,便将消息交给了齐国公,齐国公整理之后,呈交给朝廷,而在下,只是尽统领职责,指挥调度而已。”

    身为百骑司的人,不仅仅会办事儿,也会和稀泥。

    “那郑家涉钱庄案,具体是谁查的呢?”来俊臣问道。

    这才是来俊臣想要问的。

    郑家在长安,而百骑司查郑家,动用的,肯定就是百骑司留在长安的人。

    “来大人,在下已经不是百骑司的统领了。”王禹笑着说道。

    言外之意就是,百骑司的事儿,他已经完全不负责了,当然,离开百骑司之后,百骑司的消息,他也不能透漏。

    “这个本官自然知道,但是事关钱庄案啊王统领。”来俊臣说道。

    “郑家涉及钱庄案的事儿,陛下交给了来大人您,关于这个,大人您应该去宫中跟陛下要关于郑家的卷宗啊,卷宗之中所记载的,足够仔细,肯定比在下口述的要仔细的多,而且白纸黑字的写着,比在下的话更有分量不是?”王禹笑道:“我一人所说,不足以为证啊。”

    不管来俊臣怎么说,王禹自己的口风是把的严严实实的,来俊臣跟王禹坐在一块儿时间也不短了,但就是没有撬开王禹的嘴。

    看来,想要从王禹口中知道关于百骑司的事儿,还得花费点儿别的心思。

    关于百骑司,来俊臣能够想到的,就只有王禹了,因为除却王禹之外,不仅仅是来俊臣,几乎是所有官员,对百骑司,都不了解。

    不过,先前百骑司副统领贪污案在长安城的圈子里闹开了,只是那位副统领,坟头草都老高了,死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来俊臣扯了扯嘴角,脸上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从一开始,王禹就是在敷衍自己,亏得他专程大老远的到书院这边儿来。

    “王统领说的也是。”来俊臣也只能如此回应了。

    “实在是遗憾啊,其实在下若是能帮来大人的话,在下是十分乐意的,只是,实在是爱莫能助啊。”王禹无奈的笑了笑:“所以就只能给来大人出出主意了。”

    “本官能够理解,能够理解。”来俊臣笑道:“既然这样的话,本官也就不在这边儿多耽搁了,时间也不早了,本官还要早早的赶回长安,处理郑家的案子,就不与王统领在这儿多叙了。”

    “好好,来大人忙,在下送送来大人。”王禹站起身来笑着说道。

    来俊臣也站起了身子。

    王禹将来俊臣送到了书院的牌坊外,与来俊臣道别之后,来俊臣乘坐着马车离开了书院这边儿,王禹目送着来俊臣离开。

    回长安城的马车上,来俊臣心中越是琢磨,心中便越是对王禹生出的不满越多。

    “这个王禹,留在书院里,也是个威胁。”来俊臣自己自言自语的说道:“与其让他在书院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手伸到长安来,对我产生威胁,倒不如,想个办法除了他。”

    王禹是前百骑司的统领,虽然人不在百骑司了,但是估计陛下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将人安排到庄子上的书院之中,肯定也是想要保他。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得想个办法了,名正言顺的,让王禹消失,即便是陛下问起,也有足够的理由去回应。

    这样的话,那就得在王禹身上,好好的下一些功夫了,最好,王禹能跟郑家扯上关系。

    关于百骑司,来俊臣可是在长安城里打听过了,不过他知道的,仅仅是以前没有传出来的消息而已。

    比如说,前百骑司副统领的事儿。

    。m。
………………………………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苦差事

    前百骑司副统领因为涉及贪污受贿,被处死了,陛下是绝对不允许百骑司之中出现什么“不干净”的人的,虽然王禹已经不是了,但是恐怕陛下也不会允许王禹参与到什么事儿当中。

    那这样的话,就好办了啊。

    如此的话,就能利用一下郑家的案子。

    这郑家的案子,还真是方便了他不少呢。

    来俊臣自己在马车之中摸索着自己下颌上的胡须想着,想着想着,脸上的笑容就露出来了。

    来俊臣想到了百骑司的人会盯着自己,但是他没想到,他在琅琊的时候,就已经被百骑司给盯上了,回到洛阳之后,还被李承乾吩咐百骑司特意盯着他。

    现在,他就已经活在百骑司的监视之下了。

    来俊臣回到了长安城,回到了署衙里。

    王弘义见到来俊臣回了府衙之后,赶紧迎出门口,脸上挂上了谄媚的笑容。

    “大人,您回来了。”王弘义说道:“大人此行,可还顺利?”

    来俊臣亲自去庄子上,王弘义是知道的,他还知道来俊臣是去干什么的。

    他是来俊臣的亲信,与来俊臣是一丘之貉,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俊臣要想办法摸清楚百骑司的底细,对他来说,也是好事儿,像他们在这样的人,是不能被百骑司给查的清清楚楚的,不然的话,肯定没有活路。

    现在的确是荣华富贵加身,但是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得罪人的,尤其是来俊臣干的这些事儿,多招人恨呐。

    王弘义一边儿跟着来俊臣要享受仕途上的便利,另外,心里也要不断的为自己的将来盘算着,总不能真的等到那时候再做打算吧?那可就晚了。

    “不顺利啊。”来俊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说道:“那个王禹,不识时务,而且,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啊。”

    “大人,那王禹已经不再是百骑司的统领了,现在不过是庄子上书院里的一个小小的护卫而已,大人难不成也拿他没办法?”王弘义问道。

    “小小的护卫?你怕是不知道庄子上的书院是个什么地方!”来俊臣没好气的说道:“文学院之中,有太上皇坐镇,他是书院的护卫头子,说白了,还是太上皇身边儿的护卫,能随便动他吗?”

    “那倒是不能。。。。。。不过,大人,也不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啊。”王弘义笑道。

    “哦?你有办法?”来俊臣停下了脚步,转过头来看向了王弘义,他倒想要听听,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

    “大人,您看,若是太上皇保着王禹的话,咱们自然没有办法从王禹口中得知什么,但若是王禹自己本身犯了什么事儿,陛下和太上皇不能保他呢?”王弘义说道。

    “王禹犯事儿?”来俊臣仔细的咀嚼着这句话当中的意思。

    摸索着自己的胡须,眯缝着眼睛。

    王弘义一说,来俊臣心里就明白了王弘义这是什么意思了。

    这种事儿他们在琅琊的时候不是干过吗?现在再干一次也没什么不是?

    不过,王禹现在可不是什么罪人,想要找出他的破绽,给他往头上安排罪名,可得谨慎一些,不然的话,不等百骑司监视自己找出自己的破绽,就因为这个,自己也会失去陛下的信任,打碎现在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

    “既然如此的话,关于王禹的事儿,你就看着去办吧。”来俊臣说道“本官只等结果。”

    王弘义万万没想到,这事儿一来二去的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这摆明不是件什么好差事。

    办的好了,也就得过且过,办的不好了,将来肯定会因为这事儿,自己就成了来俊臣的替罪羊。

    但是现如今,他与来俊臣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他上了来俊臣的船,现在是下不来的,所以来俊臣让他去做,他就只能按照来俊臣说的去做了。

    “是。”王弘义应声。

    事情安排下去了,来俊臣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对了,最近这两天,郑家有没有什么动静?”来俊臣问道。

    “回大人的话,郑家一直在想办法将人送出长安城去,但是因为有咱们的人守着,所以一个都跑不掉。”王弘义说道。

    “嗯,那就好。”来俊臣说道:“把他们看严实了,两日之后,咱们就得好好的会一会郑家了。”

    “大人,倒是郑家的人,说想要见见大人,说是给大人准备了一些土特产,想要送给大人。”王弘义说道。

    来俊臣闻言,哈哈一笑。

    这个郑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还想着这些事儿呢。

    郑家一直住在长安,哪儿来的什么土特产,长安的土特产?他怎么不知道长安城有什么土特产啊?无非就是想要送礼罢了,想用钱疏通他这边儿,然后给郑家留一道后门,或者说,留郑家一个活口。

    “回了他们,本官住在长安城,什么特产府中没有?还是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在宅子里,好好想想自己的罪名,也省的到时候遭罪不是?少想些有的没的。”来俊臣说道。

    虽说财帛动人心,但是有的钱不该收,来俊臣就不会收,若是收了郑家的好处,一来怕朝廷知道,二来,真要是给郑家放出去那么一两个活口,往后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活下来的郑家人万一回来找人报仇,难不成自己还要整天活在心惊胆战之中?

    所以,郑家的人不能放,给多少钱,都不能放。

    别弄到最后,有命收钱,没命花钱。

    来俊臣是酷吏,不是贪官,贪官只是他酷吏的附带而已,他这种人,拿着自己的命还是很宝贵的,不会因为钱财,送了命去。

    在来俊臣的眼中,钱财是比不上前途的。

    有了前途,还怕没有钱财吗?若是有朝一日,位极人臣,多少钱财得不来?甚至连带着自己家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收了郑家的好处,那他所想的一切,就全都是浮云,会随风而去的。

    。乐文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郑氏一族下狱

    现在的来俊臣,不管是办什么事儿,只要交代下去,总会有人替他去做的,就像他想要给王禹安排什么罪名一样,王弘义作为来俊臣的下属,就要跑前跑后的帮着他去把这件事儿给办了。

    至于郑家,自从郑家的案子被交给来俊臣之后,整个郑家都在长安城各方人的眼皮子底下,就算是想要翻腾出什么浪花儿来,不过也是雷声大雨点儿小而已,再者说,郑家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他们是翻身不得了,而且,往日里与郑家关系不错的人家,现在都巴不得躲着郑家呢。

    摆明了谁沾染谁倒霉。

    从庄子上回来的次日,来俊臣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郑家的案子了,有一句话王禹说的倒是不错,所有有关钱庄案子的资料,全都在李承乾的手中。

    因此,宫中早朝过后,来俊臣就进了宫,去了宣政殿,跟李承乾禀报了这回事儿,而后跟李承乾讨要关于钱庄案子的卷宗。

    只要是为了案子,来俊臣捉摸着,自己表现的越是热忱,陛下对他就会越是另眼相看。

    至少在朝堂上,他表现出来的可是一个能臣的模样,能去审理案件,能为陛下分忧,这一点儿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背地里的那些事儿,都说是背地里的事儿了,谁还会拿到明面儿上去说?就应该悄悄的说,摆在明面儿上,这算什么?

    “看到爱卿为此事如此操劳,朕心甚慰啊。”李承乾如是说道。

    表面上,李承乾依旧对来俊臣“寄予厚望”,并且“委以重任”,但是实际上,李承乾心里是越来越忌惮来俊臣了。

    李承乾也知道来俊臣去庄子上找王禹的事儿,但是他也只是知道而已,任由着来俊臣去折腾,他什么都没说,也没有派人去询问王禹来俊臣找他去做什么。

    就算猜也能才出来,来俊臣找王禹是去做什么的。

    想要找王禹的人不少,目的跟来俊臣一样,但是他们行动没有来俊臣快,来俊臣做了第一个。

    “承蒙陛下看重,臣不敢懈怠。”来俊臣拱手应声道。

    李承乾的表情,他偷偷看过,从李承乾的表情上来看,是看不出什么的,因此,来俊臣心里是既兴奋又紧张,还有一丝忐忑。

    毕竟他让王弘义做的,可是污蔑前百骑司统领的事儿,而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陛下也没有反应,是否就是说明,现在百骑司的目光,还没有盯在自己的身上?得趁着这段时间,赶紧做事才行。

    来俊臣心中打定了主意,他的仕途升迁,他在长安真正的立足在高官勋贵圈子里,就从拿王禹开刀下手。

    “如此甚好,听闻爱卿在中秋节前的时候,并未对郑家开始彻查,让郑家,安安稳稳的过完了中秋节,这一点,朕很喜欢,这样,朕也能将这案子,安心的让爱卿去查了,有什么需要朕这边支持的,爱卿尽管开口便是,这钱庄的案子,关乎国本,最是应当严查,爱卿放手去做即可。”李承乾说道。

    “臣,遵旨。”来俊臣拱手应声道。

    他心里已经乐开花了,没想到自己一念之仁,让郑家安安稳稳的过个中秋节,都让陛下对自己刮目相看,果然人的这个运气要是来了,怎么都挡不住。

    来俊臣觉得,现在,就是自己运气来的时候,更是要好好的把握住这个机遇了。

    来俊臣出了皇宫,放眼望去四周,长安城的景色,比往日什么时候都要好看。

    人的心情好,自然看什么都好看了。

    现在,来俊臣在长安城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署衙,专门用来办理郑家的案子,回到署衙之后,他让手底下的人在牢房之中准备了专门的刑房,将他在琅琊所用过的刑具,在长安城重新打造了一套,放在了刑房之中,这些东西,就是他将来准备对付郑家人用的。

    这件案子,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在长安城百官百僚眼底下,办的更要漂漂亮亮的。

    来俊臣已经想到,自己的升迁这么快,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朝堂之中已经开始有人对自己阴阳怪气了。

    既然不服自己,那就让他们害怕吧,只有害怕了,他们才不会多嘴。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来俊臣都把郑家的案子当成自己更进一步的突破口了。

    在玄世璟在庄子上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的时候,长安城又是一番天翻地覆。

    郑家的人被抓了。

    来俊臣带着皇帝的旨意,直接到郑家,下旨,抓人,一气呵成。

    来俊臣准备的牢房派上了用途,郑家府邸之中也仅仅剩下了四十余口人,全都被关在了牢房之中,从上到下,老少也无放过。

    在郑家感觉到自家要出事儿的时候,就已经放走了一批下人,因此,郑家宅子里的人,并不多,四十多口人,正房偏房的少爷小姐,都在其中,原本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如今都成了狼狈不堪的阶下囚。

    而郑家也终于见到了来俊臣,只是是在来俊臣去抓人的时候才见到了他,他们所准备的一屋子的金银珠宝,显然已经没了用处。

    那些钱财,来俊臣倒是没有动,直接全都上缴到了户部,让户部的官员前来清点查看,随后贴上封条,搬进了国库之中。

    “来大人,像您这般做事,不给自己留一丝后路,还真是少见啊。”郑家家主在牢房之中看到来俊臣之后,说了这样的话。

    来俊臣闻言,只是一笑:“本官奉陛下旨意,秉公执法,不知错在何处啊?”

    “大人并没有错,只是,做事太不留余地罢了。”郑家家主说道。

    话说道这里,来俊臣也就不跟郑家家主打什么暗语了,直言道:“你说的,是之前你托人捎话给本官,说想要见本官的事儿吧?”

    “你既然已经知道,难不成,当初就没想过要来郑家,听听我寻你,到底是什么事儿吗?”郑家家主问道。

    。乐文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手握资本

    “这并不难猜想。”来俊臣笑道:“尤其是本官带人查封了你们郑家库房的时候,那些金银珠宝,应该是为本官准备的吧?”

    “没错。”郑家家主说道:“如今看来,大人也是无福消受啊,毕竟,都已经被户部给搬走了。”

    来俊臣呵呵一笑。

    “本官既然猜想到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在去郑家抓人之前,本官就已经想到了你们郑家想要做什么了,本官虽然为官清贫,但是,也并非是什么钱都收,什么事儿都做的,你们郑家的钱,对于本官来说,更是烫手的山芋,本官为什么要去接呢?”

    “此话何解?”郑家家主问道。

    “郑大人糊涂啊,且看看你们郑家的处境吧,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现在谁跟郑家沾染上,谁就要倒霉,平日里与郑家走的近的人,现在可还想着郑家?郑大人去求人的时候,他们可曾露面过?”

    这世上,人情这回事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郑大人想做的事儿,他们清楚,本官自然也清楚,本官与他们一样,也不想与你们郑家沾染上关系,本官在长安城做一小吏,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出头了,怎么会因为你们郑家,而断送了本官大好的前途呢?”来俊臣说道。

    “只要大人肯手下留情,这件事,并非没有回寰的余地。”郑家家主说道。

    “回寰的余地?”来俊臣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笑容:“如何回寰?王家是个什么下场,郑大人不会不知道吧?你们郑家做的事儿,不是与王家一样吗?郑大人凭什么觉得,郑家的下场,就会比王家要好呢?”

    “王家是被朝廷打了个措手不及啊。”郑家家主说道:“但是郑家不同啊,郑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郑家手里,也有与朝廷谈判的条件,来大人不会真的以为,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仅仅是因为,世家中人,为官者甚多的原因吧?”

    来俊臣在发家之前,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出身赌棍家庭,见过一些世面,但是没有见过大世面,对于世家,也仅仅是在为官的时候,知道一二。

    来俊臣所知道的,不过是世家的表皮而已。

    若是世家仅仅就因为家里为官者甚多的话,是支撑不起一个家族的,世家之大,盘根错节。

    听到郑家家主的这几句话,来俊臣没由来的心里有点儿发慌,但是转念一想,郑家都已经落得如此地步了,手中还能有什么谈判的条件?现如今的局势,不就是陛下默许的吗?

    想到这些,来俊臣的心中也稍稍安定了一些,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来事到如今,郑大人还是不死心啊。”

    “死心了,命可就没了。”郑家家主说道:“我要见陛下。”

    来俊臣闻言,皱了眉头,久久不曾舒缓。

    “早前郑大人有这么多时间,为何不见,非要等到今天?”来俊臣问道:“而且,不管郑大人有什么话,跟本官说,本官必定将郑大人的话,一字不差的传到陛下那里,郑大人也就不必费这功夫了不是?”

    “跟你说?”郑家家主轻笑道:“怕你这小小的侍御史,不够资格。”

    这是赤果果的嘲讽,来俊臣的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了,逐渐的消失。

    “那,咱们就走着瞧吧,你今日说的话,本官也会告知于陛下,本官不做这个小人,到时候,咱们就看结果如何,本官拭目以待。”来俊臣冷声说道。

    他也觉得,世家大族的事儿,怕是不会这么简单,而郑家家主说的话,估计也是有几分真假,至于真假几成,日后再辨就是了,反正郑家的人都已经落在了他的手里,还怕从他们口中撬不出什么东西吗?现在不着急对他们用刑,来俊臣也只是在担心百骑司的事儿,至少在前头,办事儿的时候,可得顾忌着自己的羽毛,在旁人眼中无所谓,但是在陛下眼中,必须是一个有手段,能干的能臣形象。

    来俊臣离开了牢房,走在路上,思来想去,他决定进宫一趟。

    这会儿的来俊臣,办事儿还是一板一眼的,很认真的。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往宫中跑的这么勤快。

    庄子上,玄世璟在文学院,他是被李二陛下给叫过去的。

    “郑家的事儿,你知道了吧?”李二陛下问道。

    虽然现在他人在书院之中,但是外头的消息,李二陛下还是都知道的。

    “儿臣知道。”玄世璟说道。

    “以玄家如今的地位,应当是知道世家大族之所以屹立千百年,并不仅仅是因为为官者甚多的原因,因此,郑家的事儿,你如何看待?”李二陛下问道。

    世家大族从百年前甚至一千年前,传家到现在,要是仅仅靠着做官的话,也不会让朝廷这般忌惮,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不单单是人才、书籍,有甚者,他们手中掌握着矿产,在战乱年代,朝廷不作为的时候,掌握着盐铁。

    盐,人想要活下去,缺少不了的东西。

    铁,军队想要发展起来,不可或缺的东西。

    有这两样东西,就相当于抓住了命脉。

    世家手中,大部分都掌握着这些东西,在隋末到贞观年间的时候朝廷是没有盐专税的,只是收了市税,也就是说,商人可以卖盐,朝廷收取赋税,这样的好处就在于,百姓用盐,会十分方便,若是朝廷收了盐的专卖全,发盐令的话,虽然对国库有益,能够增加朝廷收益,可是不利于推广,不利于百姓,前隋和大唐武德和贞观年间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想要利于百姓,所以才如此,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世家,又岂会对这样一块儿肥肉视而不见?

    因此,不少世家都会插手这些生意,因为不愁销路。

    今天李二陛下把玄世璟叫过来,就是因为郑家手里,有这样的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