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大人今日精神不佳啊,可是昨夜未休息好?”
“昨夜因为思虑繁多,一夜未眠,有些疲惫罢了。”孙耀庭也只能这么回应,虽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但是也是断然不敢道出实情的。
“孙大人今日,恐有大灾啊。”身后幽幽的一句话,让孙耀庭一瞬间汗毛倒立。回过身去看向那说话的人。
“李道长此言当真?”孙耀庭神色之中难言恐慌,若是此事仅牵扯他一人,他也就认栽了,关键是牵扯了一大帮朝中大臣。万一暴露出来,自己倒了台,恐怕他的家人也不会好过。
“贫道虽擅相天,但这相面也是略通一二,孙大人今日这面相。怕是悬了。”来人正是李淳风,现任太史令一职,今日也是偶尔来上早朝,却发现孙耀庭已经不是印堂发黑如此简单,孙耀庭的印堂,已经黑的快要反光了,照到谁谁倒霉的架势了。
“渠已成,水已到,如何解。”李淳风字字珠玑。
虽然李淳风说的在别人眼里是含糊无比,但是孙耀庭心里已经是门儿清了。重要的证据已经被人抓在了手里,如何去解?
孙耀庭此时的心已经沉到了海底,若是说先前还抱着一丝希望,在听到李淳风的断言之后,便已经绝望了。
在大唐,别的和尚道士给你算命,你可信可不信,但是有两人,无论是相人还是相天,都是一语成机。那边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袁天罡擅长相面,而李淳风则是擅长相天。
未容孙耀庭多想,太极殿中的太监已经走到殿门。提醒众臣工早朝开始。
文臣武将按部就班分为两列,鱼贯而入。
李二陛下高坐在龙椅之上,等着众位大臣奏事,见无人出列,便开口道:“今日诸位爱卿可是无事奏禀”
文臣武将各自看向四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都是在官场上浸yin多年的老油子,自然是察觉今天的气氛非同寻常,四下观望之后,原本打算请奏一些事情的大臣很是识趣的闭上了嘴。
“兵部左侍郎孙爱卿。”李二陛下的声音蓦然见传入孙耀庭的耳中,孙耀庭心里咯噔一下,但仍旧是强装着淡定出列。
“臣在。”
“朕听说昨晚上你府上遭了贼,今天早上金吾卫营来禀报朕,昨天夜里,你府上的人闹得长安鸡飞狗跳,孙爱卿可是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李二陛下的语气不咸不淡,让孙耀庭猜不出他话中的意思,但即便如此,孙耀庭的心里依旧是七上八下,心里也将自己府上那些个蠢材骂了一遍,这不是添乱吗。
“回陛下,微臣府上昨日夜间确实来了几个小毛贼,也没丢什么重要东西,府上的下人太过小题大做了,微臣定会回去好生惩戒。”孙耀庭也只能拱手解释,希望李二陛下赶紧结束这话题。
“可是朕收到的消息,孙爱卿府上丢的东西,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啊,孙爱卿可知道东城有个叫做周六的货郎?”李二陛下从御案上拿起一本奏折,打开粗略的翻看了一下。
这句话落在孙耀庭的耳中犹如平地惊雷,咔嚓一声就劈在了他的身上,让他说不出话来。不仅仅是孙耀庭,朝堂之上还有几个与货郎周六有往来的大臣,背后都出了一身冷汗。
货郎周六虽然说在这群人中见不是个什么重要的人物,但是却是各个府上与李元景来往的一条重要的纽带,也是一个重要的传递消息的途径,知道的东西也不少,现在陛下提起周六,那一定是周六已经出了事,极可能是落在了谁的手里,万一周六供出什么,这些人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孙爱卿,为何不语啊,朕今天早上接到一份折子,是关于孙爱卿的,还有一份署名为货郎周六的供状,也是提到了孙爱卿。”李二陛下放下折子,拿起一份供状。
那份奏折还有那张供状都是玄世璟差府上的人一大早送进宫来的,今天玄世璟依旧没有来上朝,而是带着侯府一大帮子人去庄子上郊游去了,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懒得掺和,有了确切的证据,这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他也没必要跑到朝堂上去盯着,沦为众矢之的。
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保持沉默一些为好,面的树大招风,李二陛下接到他的折子却不见他的人,自然会明白他心中所想,所以不会提这个折子的来源就是玄世璟。
孙耀庭的额头已经隐隐冒出汗水,却不知如何作答。
“陛下臣微臣”孙耀庭咽了口口水,想起在太极殿台阶下李淳风说的那句话:渠已成,水已到,如何解?
孙耀庭心下一横,跪倒在地:“微臣知罪。”
事到如今,有什么罪名,倒不如全揽在自己身上,由自己一力承担,保全其余的人,说不定念在这个情分上,自己的家人还能够得到善待。
(未完待续。)
………………………………
第八十章:罪名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孙爱卿自己跟诸位爱卿说说是怎么回事吧。”李二陛下风轻云淡的将手里的状纸往御案上一放,这轻轻的一下,却是重重的擂在了某些大臣的心上,他们心中忐忑,唯恐那货郎周六的供词中,牵扯到自己,同时,心中也在暗自思量,李二陛下手中的那份折子和供词,到底是谁呈上去的。
立在朝臣中间的戴胄,手里拿着勿板,心中却在想着这折子定是玄世璟递上去的,玄世璟在大理寺探查过兵部的资料,今天一大早,大理寺昨夜值守的官吏就派人来府上禀报说昨夜里玄世璟在大理寺的刑狱审问了一男子。
这男子,就是货郎周六吧。
戴胄原本想用鹿山书院的案子牵扯住玄世璟,没想到竟然短短一天,玄世璟就对孙耀庭下了手,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戴胄的本意是不想让玄世璟去拨弄现在已经很平静的朝堂了,没想到最终还是没有绊住他,不过经过这件事儿之后,戴胄倒是对玄世璟另眼相看了。
两天就抓住了孙耀庭重要的证据整理成折子递给了陛下,这说明这年仅十四岁的东山侯的能力很是强悍啊,现在的戴胄倒是对鹿山书院的案子隐隐有些期待了,期待玄世璟的出色表现。
“臣失察,以致石城诸多将士死于吐蕃人手中。”一时间,孙耀庭心思千回百转,若是货郎周六供出了其余的联络人,陛下不可能仅揪着自己不放啊,更何况,陛下手中好像没有府里丢失的那些书信,这是怎么一回事?想出了这些,孙耀庭现在只能将自己咬死在石城这件事上。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还有吗?”李二陛下的声音清清楚楚的传入了孙耀庭的耳中。
还有,还有什么,孙耀庭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跪在地上伏着身子。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太极殿中安静之计,良久,才听到李二陛下悠悠的开口。
“孙爱卿,听到朕的话了吗?”李二陛下的声音陡然间严肃起来:“既然你不说,朕替你来说。据货郎周六招供,十年前对东山侯下毒,可是你指派于他!石城兵部的折子,也是你故意授意下面隐瞒不报的吧,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府中下人飞扬跋扈,仗势欺人!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兵部左侍郎孙耀庭!”李二陛下将折子拿起,狠狠的掷在了孙耀庭的面前。
李二陛下所说的这些事情,都是玄世璟写在折子里的。开篇就提到了十年前自己莫名其妙中毒的事儿,说此事货郎周六勾结侯府上的丫鬟给自己投毒,背后主使就是孙耀庭,至于孙耀庭背后是否有人,那就看李二陛下自己的想象力了,反正玄世璟在折子里也就“随口”一提。
至于孙耀庭收受贿赂的事,那些书信里全都写着呢,货郎周六一直往孙府跑,偶尔送的“货”,就是了。府上下人飞扬跋扈,昨晚上孙府的人在长安城闹的鸡飞狗跳都被金吾卫捅到李二陛下那里了,若是平时,出了这样的事情。李二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关键是今天早上收到这份折子和这份供状,李二陛下当场就明白了孙府为何这么闹腾了,岂能不怒。
原本还有朝臣打算站出来帮着孙耀庭辩解一番,但是听到李二陛下说十年前东山侯玄世璟中毒一事是孙耀庭在背后指使,便又沉默了下去。虽然一些武德旧臣心中对于玄明德好感缺缺,但是他这根独苗玄世璟在陛下眼里却是个宝贝,动不得,虽然心里明白孙耀庭这是替荆王殿下背了黑锅,但是这帮人还是选择了沉默,不沉默又能如何?难不成还要将李元景供出来不成?
“微臣知罪。”孙耀庭伏地叩拜,心中知道,不可能再狡辩下去了,这份奏折里写了这么多事,定然都是从那些书信中得知的,再狡辩下去,逼得那人将书信拿出来,恐怕在座的不少人,都逃不了一个欺君罔上,结党营私的罪名。
“说说吧,是谁在背后指使你做这些事的。”李二陛下揉了揉额头,当初放任玄世璟去查就该想到这个结果了,单是一个孙耀庭,是没有胆子扣压下石城这么重要的折子的,大唐凡有贻误军情者,必定当斩,孙耀庭为何肯冒这么大的险,若说他身后无人,李二陛下是不信的。
“臣背后无人,这都是臣一人所做,臣是一时糊涂,万望陛下开恩。”孙耀庭跪伏在地上恳求着,他从一个寒门学子一直到今天兵部左侍郎的位子,虽不能说是位极人臣,但也算得上是达官显贵了,这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孙耀庭心中明了,虽然不甘心这样的结果,但是仍旧抱着侥幸的心态,希望李二陛下能法外开恩,饶他一命。
“戴胄。”李二陛下看向站在下面的戴胄:“谋害勋贵,贻误军机,贪赃枉法,御下不严,如何定罪。”
戴胄手持着勿板出列:“回禀陛下,仅谋害勋贵,贻误军机两罪,便可定死罪”
“陛下,开恩啊,求陛下开恩!”孙耀庭跪在殿中不断恳求。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孙耀庭,你难倒还要袒护你背后之人?”李二陛下看着跪在下面的孙耀庭,双目中透出危险的光芒。
孙耀庭沉默了,若是供出李元景,陛下可能会饶他一命,但是却也免不了发配岭南的命运,若是如此,自己府上那一家人,又该如何在长安城中生存下去,若是自己一力承担,便是逃不掉一死,只希望李元景能看在这份情谊上,照顾好他的家人。
稳了稳心神,孙耀庭做出了决定,叩首说道:“陛下,无论是十多年前下毒谋害东山侯也好,此次石城贻误军机也罢,皆臣一人之过也。”
高坐在殿首的李二陛下一看孙耀庭那绝决的神色,便知道他是打算一力扛下来了,看来他背后这人,身份不简单呐,可是从玄世璟的折子中竟然看不出一丁点蛛丝马迹,仅能看出这奏折中“随意”写的一笔,却又让人浮想联翩,看来此事还需派百骑司去查探一番,现在孙耀庭认了石城的折子是他故意压下去的,这可是涉及到了军国大事,不得不谨慎了。
“先将孙耀庭收押大理寺,戴胄择日审理此案。”打定主意让百骑司去查探,李二陛下也不再步步紧逼着孙耀庭让他去说背后的主使人,等百骑司查探出来,那这一切,便会有了结果:“今日起,卢承庆升任兵部左侍郎,杨弘礼出任兵部右侍郎。”
朝堂之上,转瞬间,一个朝廷四品大员被一撸到底,而此时这件事情的推动者玄世璟,整打着哈欠陪着自家母亲王氏坐在马车里,后面带着一行人,往自己封地的庄子上赶去。
(未完待续。)
………………………………
第八十一章:庄子上的景色
秋高气爽,不知是天气好的原因还是暂时了却一桩心事的原因,这一路上,玄世璟是瞅啥啥顺眼,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困顿,昨晚睡的太晚。
“璟儿,你若是困了,就先睡一会儿吧。”路上,马车里王氏见玄世璟时不时的打个哈欠,目光关切的望着玄世璟。
“没事,扛的住,娘,我可是十多年没到庄子上来了,如今咱们府上的庄子,肯定变了模样了吧。”玄世璟望向窗外的景色,不禁感慨。
“娘也不曾见过,只是听你钟叔说,这些年庄子上的变化挺大,咱府上在庄子上也重新修了院子,是魏王殿下亲自过来给监督建造的,听说院子建的挺不错的,只是,一直没有人进去住罢了,平日里就留几个杂役在那里做些打扫的活计,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你走之前庄子上开挖的那条河道现在已经完工了,现在庄户们再灌溉农田就不必去别处挑水了,听说,庄户们可都很感激你这个家主呢。”
“虽说互不相识,但是既然是咱们封地的子民,就应该善待,娘,儿子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家里头的人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玄世璟感慨,经历的这么多事情,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原点。
“璟儿,你今日不去上朝可无碍?”王氏看向玄世璟,今天早上玄世璟光是派人把奏折送进宫,接着就让珑儿高峻他们带着府上的下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来郊游。
“娘你放心吧,朝堂那边没问题的,我筹划了这么多天,断然是不会让孙耀庭有翻身的机会,更何况现在敌人在明,咱在暗,我不现身朝堂,就不会暴漏这事是咱们在背后查,矛头就不会指向咱们侯府。”玄世璟解释道:“所以现在。咱么就该吃就吃,该玩就玩。”
王氏听了玄世璟的话,思索了一番,的确如玄世璟所说。若是不现身,也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至少同孙耀庭一样的那些大臣们不会无端来找麻烦,对付一个还尚可,若是对付一群。侯府可没那么大能耐。
“璟儿你将事情都算在了孙耀庭的头上,那李元景那边,你打算怎么办?”
“李元景的事情很复杂,娘,从高源拿到手的那本账本上面可以肯定,李元景对于那个位子还是有觊觎之心的,只不过那本账本的记载仅是贞观初年间,那时候若是他有这心思其实也不足为奇,但是现在,孩儿不敢确定。不过,从他授意孙耀庭隐瞒石城之事想要借机扰乱陇西,从而达到安插人手控制陇西的意图来看,有八成的可能,他还没有放弃,所以,对于李元景,还是要谨慎一些,最重要的是要收集足够的证据,能够让陛下坚定的证据。”玄世璟说道:“不过现在因为孙耀庭的事情。恐怕李元景会更加的小心谨慎,不知为什么,现在听说李元景手里很是缺钱,连手底下的玄武搂都要出售了。”
“缺钱?”王氏沉吟一会儿:“难不成他暗地里在招兵买马筹建军队?”
太平盛世下耗费巨大的。只有军队这一项了。
“这个暂时不好下定论,反正已经盯上他了,这是条大鱼,所以,线要放的长一些。”玄世璟笑道:“好了,娘。咱是出来玩的,那些个国家大事,咱就甭跟着糙心了先。”
侯府的队伍,前面是玄世璟和王氏乘坐的马车,石虎在前面驾车,王氏的贴身婢女小欢还有侍女小吉也坐在车架上面,大管家钟子朔还有珑儿和高峻骑着马跟在后面,一行人往庄子上走去。
秋天的庄子上漫山遍野都是丰收的景象,地里的小麦都已经收割完毕,捆成一捆一捆的放在田垄上,地里的人们忙活着将这捆好的小麦堆到独轮车上再推回去,放到庄子上的谷场。
远远的望过去,田里忙活着的人们,无一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今年是个丰收年,风调雨顺,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户们,就是最大的盼头了,秋天收获的这批粮食,交了租子剩下的,就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虽说东山县地处平原,但还是偶有几个小山丘,马车停下,玄世璟扶着王氏下了马车,现在这日子正是青草肥沃的时候,还不到秋冬交际青黄不接的时日,脚踩在草地上,软软的,甚是舒适。
走到一个山丘上,站的高了一些,就能看到大半个庄子的面貌,新修的河道弯弯曲曲绕过整个庄子,又汇集到河中,东山县的土质据工部官员说,不必非要修建直来直去的河道,就算是弯道,也不会淤积太多沙土。
说白了,就是土质不易流失,现在的关中平原,远不及后世开发的那么厉害,长安城周围仍有大片的森林草地,就单说东山县这片地方,除却了农田,其余的地方仍是青葱一片的草地。
新修的河道两岸都栽了桃树,长了好几年,树干也粗壮了起来,听说栽桃树这主意还是李泰给出的,真看不出来那家伙还是个文青。
说是陪着王氏出来散散步,赏赏景色,其实玄世璟就是想让王氏走出侯府透透气,别说在这毫无娱乐项目可言的大唐,就是在后世,在家里好几年不出门,那也受不了啊。
出来一走动,王氏果真整个人看上去都清爽了不少,让玄世璟诧异的是,王氏竟然对农桑非常感兴趣,带着玄世璟就到了庄户们的田地里。
田里的庄户们上次见到王氏和玄世璟的时候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玄世璟还小,逢年过节给庄户们分发东西都是王氏出面代劳,虽说这十年过去,但是王氏变化并不大,所以庄户们还是能认出来的,但是玄世璟,十多年过去,个子也长高了,模样变化也很大,庄户们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
看见王氏带着一行人过来,庄户们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向她打招呼。
“夫人好,钟管家好。”
王氏笑呵呵的回应了几句,指着玄世璟说笑道:“这是璟儿,前些日子刚从昆仑回来,变了模样,大家伙都认不得了吧。”
“草民见过小侯爷。”庄户们一听说这就是侯府的当家侯爷,连忙行礼。
“诸位都不要客气了,我不在的这些年,也多亏了庄子上的诸位照应府上了。”玄世璟连忙将这些人扶起,若是十多年前,确实庄子上一直是在照应侯府,但是这十年过来,冯浩都是想方设法的从钱堆手里抠钱来建设庄子了。
客套过后,王氏便带着玄世璟在地里溜达,一边走着,一边跟玄世璟讲解一些庄稼的事情。
玄世璟倒是没想到自家娘亲竟然对庄稼这么熟悉,她不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大小姐吗?
(未完待续。)
………………………………
第八十二章:玄家的故事
“娘?你怎么对这些东西这么熟悉?”玄世璟还是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璟儿只知道娘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岂不知,隋末之时天下大乱,娘的祖籍在江淮,当时江淮一带因在隋朝时,算是富足,正因如此,那些反王们为了给他们的军队凑齐足够的军资,一遍又一遍的剥削当地的百姓,大户更为惨淡,后来,你外公的生意就破了产,家里的男丁都被抓去充了军,你舅舅躲过了当年炀帝征高丽,却死在了这场祸乱中,一家子妇孺为了活下去,只能在别些大户家里租些地来耕种,也是那时候,娘亲我就整天跟着你外公外婆下地干活,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一年多,你外公病倒了,没钱治,也就去世了,后来整个中原烽火狼烟,我跟你外婆就被抓到军中,在军中做些活计,你外婆不堪军中劳累,行军途中暴毙,只剩下了我一人,当时我就在军中女扮男装,也不做后勤了,就跟着上战场,也是那时候,认识了你的父亲。”
虽然现在自家娘亲说的风轻云淡,但是在当年那样的一个环境下,身为一个女子,能跟着军队上了战场,那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了,也需要逆天的气运。
“那娘,您和我爹,是怎么认识的?”
听到玄世璟的这个问题,王氏陷入了回忆,脸上露出的笑容,是玄世璟从未见过的,叫做幸福的笑容。
“那是在李子通的军队里,当年李子通与杜伏威决裂之后进据海陵,后自称为楚王,随后便起了建国号自立的心思,的确,他也这么做了,那时候在军中,你父亲不过是个小小的伍长,我就在他的行伍之中。军中都是些粗鄙的军汉,十天半个月的不洗澡也是正常,但是娘怎么说也是个女子,就在一天晚上偷偷跑出军营到营地附近的湖中洗澡之时。却正好被你父亲撞见。”说及此处,王氏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复说道:“你父亲知道了我女子的身份之后,经常对我另加照顾。后来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军队溃散,你父亲就带着他的几个部下一齐投奔了二贤庄。”
怪不得,若是没有人特别的去照顾,怎么可能女扮男装在军中混迹这么久,没想到自己这辈子的父母竟然是在这种情况下相识相爱的,也算得上是一对患难夫妻了。
“娘亲,听表叔话里话外,玄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的人家,我父亲为何会在李子通的军中?”玄世璟问道。隋末年代,若是普通的小门小户,像是王氏家里哪样,在那个年代早就成了各路反王眼中的肥肉了,但是听说,那时候玄临道还在玄家,过的是大少爷般的生活,为什么自己的父亲玄明德,却在反王的军队里做个小小的伍长呢?
“这就要从你父亲的身世说起了。”王氏说道:“其实你父亲本不姓玄,他的来历。他自己也不曾提起过,他是玄家收养的养子,公公一系,乃是玄家嫡子。但是公公成亲多年,膝下却无一子一女,看过好多个名医,都没什么办法,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玄家就对公公这一系颇有微词,可是嫡系的地位却动摇不得,在一个冬天,公公和婆婆外出寻医的途中,发现饿晕在路边的你父亲,便带了回去,得知你父亲在这世上无亲无故之后,便认作了养子,那时候你的父亲才**岁,在玄家生活了十几年,却从未被玄家认可,族中些许长老对于公公没有亲生子嗣一事早就颇有微词,就想着将宗祀传给你表叔玄临道一家子,虽说有长老这么提议,但是更多的人仍旧认为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坚持反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能是那些长老还对公公抱着希望吧,再后来,公公因为子嗣的事情,忧郁成疾,很快便缠绵病榻,故去了,婆婆也一道跟着殉了情,没了公公的庇护,你父亲便被赶出了玄家,辗转便投了军,后来的事情你大概也知道,先是在二贤庄,后来到了瓦岗寨,再后来便是跟着当今陛下东征西讨,到了大唐定鼎的时候,玄家已经在战火中变得支离破碎,你父亲便迎了玄家的宗祀,四时八节的供奉着,这也是玄临道为什么一直在跟你父亲争抢的原因,你父亲并不是玄家的血脉,其实说白了,若是玄临道但凡有一点出息,这宗祀我也不会把持在手中不还给他,供奉玄家的宗祀,一直是你爷爷和你父亲的心愿,所以璟儿啊,你一定要记住,不管你父亲原本是谁,姓什么,但是他心中认定自己是姓玄的,你也是,你是玄家的孩子。”
玄世璟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难怪玄临道这么多年一直孜孜不倦的抢夺着家产,抢夺这玄家的宗祀,原来就是因为父亲是玄家的养子而并不是玄家根正苗红的血脉。
现在的侯府相对于玄临道来说确实没有这个资格去供奉玄家的宗祀,但是当初玄明德去迎玄家的宗祀之时并没有遭到反对,这就说明那些玄家的人认可了玄明德,而且这是玄世璟爷爷的心愿,所以玄世璟要守住这两代人的心愿。
但是从道理上来说,玄临道又确实比玄世璟更有资格供奉玄氏宗祀。
一行人走着走着,便走出了田垄,走到了庄子上侯府的院子前。
封地上新修建的院子是五进五阔的大院子,虽比不得长安城里的侯府庄重大气,但也是占了十几亩地,假山花园,小桥流水,一应俱全,看得出当初修建的时候确实用了不少心思,这院子比之长安城的府邸多了一丝欢快,一丝惬意,也是,这院子本就是夏日用来避暑的地方,修建的定然要令人身心舒畅一些。
在长安城压抑的太久,偶尔来这院子小住一番倒也不错。
钟子朔走在玄世璟和王氏的身旁,进了院子,一边走一边给玄世璟讲解着。
“小侯爷,这个院子,也是魏王殿下当初一起督建的,听说这院子的图纸,都是找了长安城最好的几个工匠研究出来的,这院子光是盖就盖了两年多呢,现在里面只有后院的几件房子拾掇利索了,其余的都还空着呢,等小侯爷您回来定个主意。”
看得出来,这些年,李泰对侯府确实是非常的上心,这让玄世璟心中甚是感激,看来一定要找个机会,好好请个客,当面跟李泰道声谢谢。
“娘,要不今晚咱就在这边住下吧。”玄世璟提议。(未完待续。)
………………………………
第八十三章:陪伴
王氏闻言,摇了摇头,笑道:“这院子仅是建造完了而已,里面的东西都没置办齐全,住不得人的,璟儿,你现在怎么说也是大理寺的少卿,就算陛下不介意,你也不可怠慢。”
“是,娘你就放心吧,孩儿心中有数的,前两天戴胄把鹿山书院的案子给孩儿,无非就是想拖住孩儿不去查探孙耀庭的事情罢了,不然也不会来的这么巧,一个都过去了大半个月都破不了的悬案,交给孩儿这样一个刚到大理寺上任的官员,他这心思,显而易见嘛。”
“那这案子,璟儿你打算怎么办?”王氏问道。
玄世璟:“查啊,既然案子都交到儿子手里了,那就给他查查,也对得起陛下给的这头衔了,娘,鹿山书院的案子您听说过吗?”
“这个娘听说了,是书院丢了钱是吧。”王氏说道。
“没错,京兆尹府去查了一段时间,说是牵扯到的学生太多,无从下手,那段时间正好萧瑀先生在书院讲学,很多书院的先生都带着学生过去了,京兆尹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这案子移交给了大理寺。”玄世璟说:“可是那天我跟钱堆聊的时候,就说起这书院学生交的学费的问题,若是要将这些钱全都偷走,单凭人力,不可能无声无息的就将钱移出书院。”
王氏:“璟儿是怀疑内贼所为?”
“没错,可是这点京兆府为何就不知声呢?”
“此事璟儿倒不必介怀,尽管去查便是,你的上头还有戴胄,这件案子戴大人既然交派给了你,无论你查出什么,都有戴大人会替你处理。“王氏宽慰道。
现在的玄世璟,因为长安复杂的环境,总是考虑的太多,这种谨慎的性子。让王氏既是欣慰,又是心疼。
玄世璟听了王氏的话,点点头,没错。此事就算查出来,背后还有戴胄兜着,戴胄兜不住,大不了就再麻烦一下李二陛下,只不过是一桩小小的失窃案。自己又何必束手束脚的顾虑太多呢,看来这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