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万万不可!”河边麻吕一听李承乾说这个,反应比先前更为激烈。

    島根県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在倭国最大的岛屿上,要是把那里割让给了唐军,那以后倭国还有险可守吗?

    虽然现在也没有,但若是真把那个地方给了大唐,那么大唐便可以随时通过那里攻打倭国,让倭国一点儿反应的余地都没有,島根県离着飞鸟实在是太近了。

    飞鸟是什么地方?是如今倭国的治所,是他们天皇所在的地方,把离着飞鸟这么近的一块地方给唐军,这不是就在自家门口挖个大坑给自己吗?出门一不小心就能掉坑里了,不管唐军是否有动作,坑就在那里,只深不浅,唐军就会如同一柄利刃一样,一直架在倭国的脖子上,让倭国动弹不得。

    而且,现如今的島根県可是整个倭国的产银重地,要是把这么个宝地给了大唐,倭国往后百年都喘息不过来。

    “使者的意思是,这事儿没得谈了?”李承乾问道:“本宫劝使者还是多想想,现在整个九州岛都在大唐的控制下,与你们的島根県也不过是隔海相望而已,若是大唐想要的话,只要关于两国战争的问题不何谈,那么大唐与倭国之间依旧是在开战,那么我大唐的二十万水师向你们本土治所挥进,想要拿下島根県,也不是不可以吧?”

    大唐的水师哪儿有这么多,整个熊津的兵力加起来也才二十万左右,李承乾号称大唐二十万水师,也不过是吓唬河边麻吕,但若是河边麻吕真的相信了,大唐需要通过战争拿到倭国的银矿,这样的话,大唐的水师也不是凑不起二十万来。

    现在刘仁愿和刘仁轨所带领的登州水师和卑沙城水师不就已经十数万了吗?大不了再从扬州调兵。

    扬州那边可是大唐水师的重要基地呢,毕竟是要沟通大唐南北海运漕运的地方。

    “我要见大唐的皇帝陛下!”河边麻吕见李承乾这么说,他现在已经不想跟这位大唐太子再谈下去了,这个太子,根本就是个无赖,从先前他们来到大唐,关于和谈的事情,他就一直拖着,一直拖到现在,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倭国的九州岛尽数被大唐夺去,现在又想要在倭国本土最大的地盘上要上一个县,而且,这个县离着飞鸟这么近,这个县境内还有倭国最大的银矿。

    “现如今大唐所有的事情都是本宫在处理,使者还是好好想想本宫的提议吧,若是再过些时候,大唐的水师拿下了島根県,那么,大唐可以一点儿都没有与倭国再商谈的必要了。”李承乾说道:“现在做决定,至少你们倭国还能拿回九州岛不是吗?”

    李承乾的话几乎是给了河边麻吕会心一击。

    毕竟人家说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啊。

    河边麻吕与身边的两个使节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李承乾,这个决定太过重大了,重大到他们三个作为倭国的使节,已经不能在这方面做决定了。

    “殿下,外臣请求大唐与倭国之间的战争暂且搁置,至于殿下所提之事,实在是太过重大,外臣三人决定不了,还需要传信回倭国,由我们天皇陛下做决定。”河边麻吕说道。

    “这没关系,反正你们在长安待的时间也不短了,也不差这一个月两个月的。”李承乾笑道:“至于你们停战的请求,本宫可以答应你们,本宫会派人送信给刘将军,让他暂且停止对倭国的进攻。”

    “多谢殿下。”河边麻吕叩首说道。

    “留给你们的时间可不多了。”李承乾说道,随后看向玄世璟:“玄卿,送信的事情,就由你走一趟三省吧。”

    玄世璟拱了拱手,应声道:“臣遵旨。”

    大唐朝廷发出去的诏书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也是分不同的等级的,就比如刘仁轨往长安送信,八百里加急跑死人跑死马,八百里,这是最高的等级,而朝廷往外送信也是如此,最高八百里加急。

    其次便是六百里,四百里,两百里。

    当然,为了防止河边麻吕拖延之间,这回大唐长安这边往外送消息,肯定不会再用八百里加急了,就让消息在路上慢慢走就是了,也让那些倭国人知道知道什么叫紧张。

    李承乾如此对玄世璟说,玄世璟自然明白这当中的意思,所以也是回应了李承乾。

    能求得大唐与倭国之间短暂的和平,河边麻吕心里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往后的事儿如何,还犹未可知呢,若是消息送到了飞鸟,天皇陛下不同意大唐的提议,是不是大唐还要继续攻打倭国,现在大唐西面与吐蕃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大唐从吐蕃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更是灭了新罗,新罗举国的财富都落入了大唐的口袋之中,接下来大唐有足够的精力来调兵遣将对付倭国。。。。。。

    离开宣政殿的时候,河边麻吕想了许多,但是回过神来,他觉得,除却赶紧给飞鸟那边送信之外,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找机会见一见这个玄世璟了。

    听说大唐的皇帝陛下很是重用这个晋阳郡公,如今看来,连大唐的太子殿下都很倚重他,不然宣政殿之中,也就不会仅仅就只有玄世璟这一个大臣了。

    要是能走走这位大臣的路子,大唐与倭国之间的谈判,是不是会轻松简单一些?或者,无需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李承乾知道河边麻吕这么想的话,那肯定很乐意把谈判的事情交给玄世璟去做,倭国的人与玄世璟谈,怕不是觉得李承乾要的东西太少了。。。。。。。

    河边麻吕和另外两个倭国使节离开之后,李承乾也没有和玄世璟立即离开宣政殿去见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

    “消息的事儿,打算怎么给?”李承乾看向玄世璟问道。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自给自足,以战养战

    “百里传递,让消息慢慢在路上走着,反正咱们不着急,熊津那边,程将军和吴王殿下现在在金城,整个新罗都在熊津的掌控之中,粮草什么的就不用发愁了,从金城到倭国,也不说太远,让水师补给就是了,我倒是觉得,现在水师也不会太缺粮草,整个九州岛可不小呢,而且,咱们也没有要留着九州岛的意思。”玄世璟说道。

    以战养战,大军在外,想要吃饱肚子不挨饿,就只能这么做,就像侵华战争的时候,那些倭国人在中原大地上所做的事情一样,相比起他们,大唐的军队仁慈的简直就像是上帝、天使、佛祖一样。

    如同玄世璟所说的那样,刘仁愿和刘仁轨两支水师队伍在九州岛上现在过的可滋润着呢,九州岛上的守兵对上大唐的水师将士,不管在哪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或许先前优势是有的,但是随着刘仁轨拿下了整个太宰府之后,大唐水师在九州岛上站稳了脚,他们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如今的倭国穷啊,哪儿能与富的流油的大唐相比较,战争打的不就是钱吗?除了钱,就是军队的人,大唐不管是在钱方面,还是在人方面,都不是倭国能比的,所以两支水师队伍以太宰府为根据地,直接横扫九州岛,将九州岛纳入囊中,而后在九州岛上征收军队的补给。

    这片儿地方连倭国自己都没来的及征收税款呢,这下全便宜了大唐水师了。

    在朝廷明确的旨意还没有下来的时候,水师这边也不会做的太过分,至少也不会让九州岛上的平民百姓活活饿死,至于那些倭国的战俘,全都去开垦荒地,拉去种地,谁知道大唐水师要在这里驻扎多长时间,时间一长,自给自足才是长久之道。

    从金城或者是詹罗岛往这边运送大军的补给,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太麻烦,仅仅是路上的消耗,就是一大笔粮草。

    而如今九州岛上的百姓见唐军虽然从他们手中征收了粮草,但是并没有饿死他们的打算,所以现在这些百姓还安定的很,并且,见到了唐军在让战俘种地,开垦荒地,心中也是稍微放心一些,虽然那些战俘之中有这些百姓的家人,但是至少命没有被唐军收割去,做的也不过只是种地的活计而已。

    这一切,都还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刘仁轨是沙场老将了,拿下地盘该怎么处置,该如何治理,他心中也有数。

    唐军的水师在九州岛上,大部队依旧是驻扎在太宰府,一边准备粮草补给,一边训练兵士,时刻都在齐明天皇的眼皮子底下磨刀,就是要让她看到,让整个倭国害怕。

    不害怕的话,大唐要什么东西,他们又怎么会痛痛快快的给呢?

    刘仁轨和刘仁愿兵合一处,现在整天最大的事儿就是吓唬倭国,吓唬齐明天皇。

    不管你老实不老实,我这边儿都磨着刀子呢。

    “说的也是,不过暂时的休整,对于咱们的水师将士来说,也是件好事。”李承乾说道:“毕竟仗已经打了这么久了,也该歇息一番了,九州岛在刘仁轨和刘仁愿的控制之下,这就是咱们的筹码,咱们的优势。”

    “没错,倭国那边,反正路呢,已经给他们了,如何选择如何走,就看他们了。”玄世璟说道。

    事到如今,这个形势之下,大唐对島根県的银矿是志在必得了,就算是倭国不同意,也挡不住大唐水师的步伐。

    其实要一个县而把整个岛还给他们,玄世璟也是想到了后世的事儿,鹰酱在岛国不是有军事驻地吗?

    这一招何不拿来给大唐使用?大唐不要倭国的岛,就要一个县,那个县,离着金城很近,可以作为大唐在倭国的军事基地,反正银矿到手之后肯定是要开矿的,也需要军队在那里驻扎,这样对于大唐也好。

    大唐实在没必要去要一个亚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夹缝之中的这么一片儿地,要是真归了大唐,以后朝廷这边就等着出钱赈灾吧。

    天天都在地震,虽然大多是感觉不出来的小地震,但是大地震也有啊,要让朝廷一直到赔钱吗?

    赔钱玩意儿,大唐不要,要矿就好了。

    玄世璟没有那么宏远的规划,说要规划到几百年之后,或者是上千年之后,顾好眼前就好,眼前,大唐就想要矿。

    “倭国银矿的事情好几年前就提出来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李承乾唏嘘道。

    “人心不足蛇吞象,还不是他们自己作死,要是他们不主动招惹大唐,大唐想要拿下这座矿,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呢,现在好了,直接打过去,简单明了。”玄世璟笑道。

    齐明天皇这个老女人年纪越大越膨胀,而且还贪图享受,这样的一个人,新罗一给点儿好处,给画个大饼,她就能上钩,膨胀到想要从大唐手中拿好处,这下好了,把自己玩儿进去了。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玄世璟暗中示意李承乾可以让百骑司的人在难波做点儿事情,那就是帮着齐明天皇复辟。

    大事儿做不成,但是小事儿还是能做成的,比如在齐明天皇与中大兄皇子的斗争之中,百骑司就可以做根搅屎棍子,使劲儿的坑中大兄皇子。

    这么多年的观察,了解了齐明天皇,现在针对起这个老女人来,果然得心应手。

    玄世璟可不会承认他老谋深算或者是腹黑,这都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的基本操作。

    “那你觉得,他们的齐明天皇答应这件事儿的几率有几成?”李承乾问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这不知道:“可能,五五开吧,要么,齐明天皇是打心底里畏惧与大唐交战,割块儿肉,疼上好几年,赶紧息事宁人,要么,就是咱们真把他们逼到一定的地步,反而把他们的骨气给逼出来了,要与大唐继续打下去。”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孤立无援

    “那要是倭国选择打下去呢?”李承乾问道。

    “那就打啊。”玄世璟说道:“直到拿下島根県为止。”

    要知道后世島根県开银矿,一开可是开了上百年,仅仅是那一座银矿,量产最高的时候,是占据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量产的。

    天朝自诩地大物博,但是这么容易开采且产量这么大的银矿,现在可没有,即便是有这样规模的银矿,也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所能够开采到的,只能作为储备资源。

    反正玄世璟的意思就是,自家家的东西,都留给子孙后代,至于现在,大唐有这个能力,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别的地方弄进自家,既然知道了倭国有这样一座银矿,而且已经快要到手了,哪儿有放弃的道理。

    西边吐蕃大定,东面整个新罗地盘也都被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倭国还能求谁去?

    可以说现在四下已经没有能够支援倭国的国家了。

    整个河北道,辽东,与倭国隔海相望的还是北方一些部族,比如说靺鞨部,虞娄部,这些部族现在可都是依附于大唐,包括倭国北面的岛屿,也就是后世北方的库页岛,现在上头居住着的是依附于大唐的窟说部。

    倭国就算是想求援,都没人会帮他们,帮他们,就是得罪大唐,这事儿还是倭国率先挑起来的,大唐是反击,现在打不过人家了也是活该,没人会说大唐的不好。

    关于倭国银矿的事情本就是玄世璟最先与李二陛下提起,现在这场战争在背后的决策者是李承乾,李承乾算是从李二陛下那里继承了这个意愿,要拿到那座银矿为大唐所用。

    现在这个问题李承乾问玄世璟,玄世璟的态度也是相当坚决,借着这个机会,必须要将倭国的这座银矿给拿下来,拿下来,大唐则受益无穷。

    若是拿不下来,那大唐水师在倭国征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就算是打了水漂了。

    “如今朝中大臣大多都在上书劝谏本宫,见好就收。”李承乾说道。

    “殿下未曾与他们说过银矿的事儿?”玄世璟问道。

    “仅仅三省的几个重臣知道,而叫嚣的,大多都是御史台的,还有一些别的地方的大臣。”李承乾说道。

    “只要三省的几位大人明白这当中的门道,他们不反对殿下如此做就足够了,等到事情结束之后,那些叫嚣的人自然也就明白殿下的用心了。”玄世璟说道。

    关于银山的事儿,还是暂且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若是知道了,估计和钱庄的事情结局一样,还是要被世家插手。

    现在皇室对于钱庄虽然掌控在手中,但是也免不了被世家渗入,皇室虽然没有动作,但是对于钱庄里外,都看的严实着呢,至于那些世家做了什么事儿,在背后耍什么手段,从钱庄弄了多少好处去,李承乾心里的小本本都记着呢,百骑司的人从东西两线撤回来之后,也没有在长安多留,而是分散在了大唐的各个地方。

    发展钱庄,是为了大唐的经济,而大唐对倭国如此逼迫,也是为了大唐的经济着想,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二陛下,对此都这般看重,又怎么会放任世家继续为所欲为呢?

    “现在也是多说无益,走吧,咱们先去找父皇和母后商议羊毛的事儿。”李承乾可还没有忘记玄世璟在见倭国使节之前提出的问题呢。

    要是羊毛的事情处置的得当,那么大唐北方的草原,将再无忧患,如同玄世璟所说的那样,北方草原的命脉,将会牢牢的掌控在大唐的手中。

    “好。”玄世璟点了点头。

    两人从宣政殿之中出来,直奔了后宫长孙皇后居住的宫殿。

    待宫殿外的太监禀报过后,李承乾和玄世璟见到了长孙皇后,果然,在长孙皇后的殿中,也见到了李二陛下。

    “臣见过陛下,见过皇后娘娘。”玄世璟拱手行礼。

    “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都是自家人,无需客套了。”李二陛下说道:“难得璟儿从安北都护府回来之后,还记得来见朕和皇后。”

    这话说的。。。。。。玄世璟倒是也想见李二陛下,可是李二陛下不是不见外臣嘛,朝中一切事务,都交给了李承乾,整个大唐都知道了,玄世璟再来请见李二陛下,这算什么?

    当然,玄世璟除却是大唐臣子之外,可还是天家女婿呢。

    “父皇、母后,今日小璟来宫中,让孩儿带着来见父皇和母后,也是有一件事,想要请母后帮忙。”李承乾与玄世璟相视一眼之后开口说道。

    “让本宫帮忙?”长孙皇后看了看坐在自己身旁的李二陛下,有些不解的问道:“帮什么忙?”

    “小璟,你来说吧。”李承乾看向玄世璟。

    玄世璟点了点头,将方才在宣政殿之中跟李承乾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若是此事真能成,则大唐北境无忧矣。”李二陛下眯着眼睛抚着自己的胡须说道:“观音婢,不妨试试。”

    这事儿由长孙皇后出面,即便是失败了,对长孙皇后来说,没有什么坏处,但是成功了,对大唐的好处是巨大的,而且,工学院的学生已经试验成功了,失败的几率,几乎没有了,只要有足够的羊毛,推广到整个大唐,不是难事。

    “嗯,臣妾听陛下的。”长孙皇后说道。

    “另外,关于这个已经改进的织布机,现在有多少人知道?”李二陛下问道。

    事关大唐,而且李承乾和玄世璟也都找到后宫之中了,李二陛下也顾不得许多,问起了这件事的详细消息。

    “暂时就只有工学院的学生在知道,改进过的织布机现在也在工学院之中。”玄世璟说道。

    “能否控制不外传?”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若是这门买卖专门交给皇室来做的话,可以倒是可以,但是以羊毛为原料的成品想要覆盖整个大唐,让大唐百姓都能用得上,仅仅凭借着皇室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玄世璟说道。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国母代言

    玄世璟明白李二陛下想什么,无非就是怕被改进过的织布机传出去,传到草原上,那么草原上的那些部族完全可以不依靠大唐,因为有了机器,他们自己也能做,成品还能反过来倾销到大唐境内,赚足了钱财,这样的话,大唐可就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但若是这种改进过的织布机被草原上的部族得去呢?”李二陛下问道。

    “民间的商人觉得这桩买卖有巨大的利润可以赚取的话,这门买卖,他们就不会让胡人插手。”玄世璟说道:“毕竟,若是胡人插手之后,他们可就赚不到钱财了。”

    “你的意思是,大唐的商人,不会让胡人做这笔买卖?”李二陛下问道。

    “正是,被改进过的织布机是属于工学院的,即便是织布机要往外卖,也是工学院在往外卖,卖给谁,不卖给谁,工学院还是能控制的住的,而且,每一批机器卖出去之后,都会做个登记,买主,数量,即便是胡人通过一些渠道买到了织布机,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会不会用的问题,即便是会用,那么第二个问题,他们的东西能够卖到大唐吗?大唐的商人允许他们抢他们的买卖吗?最能吃掉这些东西的是大唐,而不是草原上的胡人。”玄世璟说道。

    大唐的消费市场可不是草原上的胡人能够比较的。

    大唐有这一批改进的织布机,从草原上得来原料,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最先供应大唐内部,也就是内销,至于草原上的人,想要把东西卖到大唐,那也要看看大唐买不买账,大唐的商人允不允许草原上的胡人侵蚀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就算最不好的结果出来了,不是还有朝廷吗?朝廷可以做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外来加税之类的,一旦对他们加税,那他们的价格肯定要上去,而大唐本土的商人没有这样的担忧,价格稳定,百姓们肯定要选便宜的。

    反正,这织布机改良之后,可不是用来便宜胡人的。

    听到玄世璟这般说,李二陛下也就稍微放心了。

    “如此的话,就试着去做吧。”李二陛下说道。

    “多谢陛下,多谢皇后娘娘。”玄世璟拱手道。

    “要本宫出力的话,璟儿你可想好了要给本宫什么好处?”长孙皇后笑着看向玄世璟问道。

    这个问题。。。。。。。话说回来,这个事儿做好了,对大唐可是有大好处的吧?怎么还要好处?

    虽然这么想,但是玄世璟可不敢这么反驳长孙皇后。

    “要不,工学院那边免费为皇后娘娘提供二十台改进过后的织布机?”玄世璟试探着说道。

    “二十台?璟儿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气了?”长孙皇后说道。

    “皇后娘娘有所不知啊。”玄世璟开启了自己倒苦水的模式:“一样新的东西被学生研究出来,上报给工部,工部那边给的赏钱,也就十几贯,这十几贯钱够做什么的?连买材料的钱都不够,所以书院里的学生做研究,买材料,包括学生研究东西研究出成果,全都是书院自己掏腰包在往上填,前期买材料就是一大笔花费,成果出来之后,对学生的奖赏最少也是几百贯,总不能让学生们废寝忘食鼓捣出来成果之后,毫无所获吧?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真的弄出来对百姓有好处,对大唐有好处的东西,书院从来不吝奖赏,就说这织布机改良之后对大唐的好处,陛下和皇后娘娘觉得,值多少钱?”

    玄世璟这么一问,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都答不出来。

    毫无疑问,织布机改良之后,对于大唐来说,在对待草原上来说,这是无价之宝,其价值不可估量。

    这样一件东西,从学生手中买过来,要花费多少钱?谁也说不出个价钱来。

    “诚然,这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也不尽相同,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年头,不管是什么事情,付出的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学生付出了,肯定是要得到的,而书院付出了,也不能做赔钱买卖不是?”玄世璟说道:“所以这事儿,还真不是臣小气,二十台改良过的织布机,可不是个小价钱呐。”

    说起来,不管玄世璟如何在帝后面前狡辩,即便是他说的都有道理,都是正理,但说起来,书院这边还是赚的,且不说以后卖改良过的织布机能得来的钱财,就是让长孙皇后给织布机代言,负责推广这事儿,二十台改良过后的织布机,实在是太值了。

    后世做广告请明星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这年头,手工业大多都是妇女在做,整个大唐女人地位最高的是谁?长孙皇后!

    这种国民度可不是后世的那些小明星能够相比的,这可是国母啊。

    国母劝农桑,有了名声,还有了真正的实惠,虽然这改良过后的织布机不算是农桑,但也是手工行业,能促进大唐手工行业的繁荣兴盛了,也是功德一件。

    “歪理一大堆。”长孙皇后没好气的说道。

    “是是是。”玄世璟连连应声:“皇后娘娘,如今这工学院,可还是魏王殿下在打理,是魏王名下的学院呢,您就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做赔钱买卖?”

    魏王李泰,那可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呐,跟他这个女婿兴致可不一样。

    一个女婿半个儿,李泰可是真正的儿子。

    “这小子,观音婢,你是说不过他的,想要从这小子手中占便宜可不容易。”李二陛下听玄世璟这般说,哈哈一笑,劝说长孙皇后还是接受事实吧,占不到便宜的,能白得二十台改良过后的织布机已经算是不错了。

    “陛下说的是,这小子,从小就精细,还油嘴滑舌的,不过,倒也真是有本事。”长孙皇后说道:“好,就依你说的,二十台改良过后的织布机,尽快送到皇庄去。”

    “是。”玄世璟拱手应声道。

    皇室在长安城郊有一处皇庄,那皇庄原本管的是天家的农耕,每年春天的时候,皇庄的作用就出来了,现在二十台改良过后的织布机送到哪里去,估计皇庄要成为长孙皇后的作坊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被秀了一脸

    至于地点为什么是皇庄那边,一年到头皇庄那边的活儿并不多,整个皇庄也就管理天家的那一亩三分地的农作物而已,至于皇庄的人手,大多都是宫中出去的,比如说宫里年龄大了的宫女,出宫之中没有地方可去,长孙皇后就将她们都安排在皇庄那边,干些养蚕织布的活儿。

    正好皇庄那边有这样一批人手,改造过后的织布机送到皇庄去,就让从宫里出去的那些年纪大的宫女去做这活计,也算是给了她们能够吃饭的差事。

    获利肯定还是皇家的,到最后进入内务府,但是这些做手工活计的,可是根据利润多少,有足够的月俸的。

    而且,改良过后的织布机在皇庄,织造出成品,获利之后,皇庄那边的规模一定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能够吸纳更多宫里的老人,这样宫中也不必为人事安排而费脑筋了。

    宫中有些人,十几岁的时候就进了皇宫当差,当他们在离开皇宫之后,都已经年纪大了,嫁人都困难,至于养活自己,在宫中这么多年,除却伺候人之外,他们或许什么都不会,在宫中做事这么长时间,积攒下来的钱财,又能养活他们多长时间,一旦钱财用完了,又没有能赚钱的手段,下场可想而知了。

    所以有时候宫中的人喜欢收点儿小贿赂,大家都是见怪不怪的。

    愿意出手给的,那也是有求于人,更不会说什么了。

    只要长孙皇后肯出面为这改良过后的织布机来做个榜样,那么织布机所织造出来的东西,百姓就能够迅速的接受,至少在今年冬天之前,就会有相当数量的百姓能够用上羊毛织造出来的东西,经过一个冬天,这些百姓就知道这玩意儿的好了,而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唐的市场就这样被打开了。

    “九月初八的事儿,承乾与你说过了吗?”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突然提起这个,玄世璟有些诧异,但还是点了点头。

    “往后,大唐就交给承乾了,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朕这一代人,乱世见过,沙场见过,太平也见过,但是走到今天这一步,终究是年纪大了,老了,与其步履蹒跚,倒不如换上干干脆脆的年轻人来。”李二陛下感慨道。

    这样的一个帝王在玄世璟面前感慨,让人能够感觉到英雄迟暮的那种悲凉,只是看着李二陛下仍旧坚挺的身姿,这样的悲凉,却是被冲淡了不少。

    帝王之中,还真难得有像李二陛下这样在权利方面提得起放的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