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玄世璟收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李靖已经带领着军队到了陇西,吐蕃还没有动,李靖带兵到陇西,打的是巡防边塞的名头,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但是有这么个名头在,能够遮掩许多东西,而且,这么大大方方的带兵过去,也多多少少能震慑突厥。
毕竟当初吐蕃可是在这位大唐军神的手中吃了大亏的,现在,这位军神大爷又带着手底下的军队到边塞来遛弯儿了,吐蕃的那些贵族能不紧张吗?
至于东面可就热闹多了,薛仁贵已经领兵跟高句丽和百济的叛军对上了,因为对对方的行动消息了如指掌,到现在位置,大大小小打了十多次,薛仁贵未尝一败,差不多也将这两股叛军打的底儿掉了,接下来就等着新罗和倭国的兵忍不住踏足熊津了。
一旦他们踏入熊津的地界儿内,薛仁贵将毫不客气的对他们展开攻击,连派遣使者提醒都不带提醒的。
边界就在那里安安静静的不动弹,新罗或者倭国的兵踏过来,那就是侵犯大唐的领土,不打等着过年?
程处默和李恪也带着兵从长安到了熊津,与薛仁贵兵和一处了,正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而刘仁愿的水师,也已经驻扎在了卑沙城,下一步就是要去汉州附近的港口,水师到了汉州港口的话,便是进可攻,退可守了,直面新罗的军队。
草原上依旧没有动静,而东面打得如火如荼,大唐在熊津与新罗和倭国开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吐蕃人的耳中,这会儿吐蕃人才知道,军神大爷带着十几万大军多边疆来是来干什么的了。
感情不是遛弯儿,是要来遛他们来了。
但是即便如此,吐蕃的那些贵族还是起了心思,如今吐蕃内部,松赞干布的孙子坐在赞普的位子上,超过七成的吐蕃贵族觉得这个位子不应该由这样一个小孩儿来做,当中五成的人都要推举松赞干布的那个庶子来做这个赞普,当然这当中也不乏那个庶子在吐蕃经营多年的结果。
原本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之后,赞普的位子会落在他身上的,但是自己的那个爹,还是觉得自己庶子的身份配不上那个位子,就将那个位子给了自己的侄子,那个屁大点儿的孩子。
就那个孩子坐在赞普的位子上,朝政大权还不是落在禄东赞这样一个外人的手里?
眼见着吐蕃内部的矛盾越演越烈,禄东赞还是决定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虽然现在在陇西吐蕃与大唐边界领军的是大唐军神李靖,但是与大唐打一打,总比吐蕃人在自家打得你死我活的,造成吐蕃内乱,时政动荡不堪要好得多吧?
通过战争,消耗掉一部分贵族,剩下的,再慢慢收拾。
这就是禄东赞所想的。
因此,当松赞干布的庶子找上禄东赞的时候,禄东赞要求他亲自带兵与大唐打,要是这场战争,大胜而归,这就证明,他的确有能力领导整个吐蕃,那皆时,由他来做赞普,禄东赞这个大相也不会反对,但若是输了,就老老实实的辅佐他的侄子,也就是松赞干布的孙子,现在吐蕃的新赞普。
禄东赞都这么说了,那也就只能如此了,再这么僵持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因此,支持这个庶子上位的贵族们就兴奋了。
虽然对面是大唐的军神,但是仗也不是不能打,反正大唐人打不到高原上来,他们在这一点上,就已经是极大的优势了。
所以就一个字:打!
打完了,然后顺理成章的拿下赞普的位子,让现在的小屁孩儿赞普赶紧腾地方。
所以,陇西那边与吐蕃接壤的地方,打起来了。
打是打了,但是与大唐以往和吐蕃打仗的形式一样,依旧是双方年来我往的拉扯,吐蕃人变得更谨慎了,李靖只能静待时机。
就在双方僵持着的时候,李靖打算继续试一试引蛇出洞的法子,与刘仁轨商议之后,由刘仁轨上书朝廷,奏请李承乾。
问题就出在刘仁轨的这一道奏折上面,刘仁轨的奏折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朝中的一位与刘仁轨有诸多过节的大臣,李敬玄。
李敬玄在朝中时任中书令,当刘仁轨的折子被递上去之后,在早朝的时候,朝堂诸公讨论刘仁轨的这封奏折的可行性,李敬玄便又站了出来。
依旧是反驳刘仁轨的奏折。
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两人总是意见相左,两人总是对着干,也正是如此,时间长了,玄世璟才怀疑这李敬玄是不是对刘仁轨有意思,而刘仁轨又是个妥妥的直男,不从李敬玄,所以李敬玄才变本加厉?
当然,这只是内心不怎么纯洁的一个假想而已,两个半截身子都要进土的老男人,能擦出什么火花来。
但是李敬玄在朝中大肆反对刘仁轨的事儿,还是传到了在前线战场的刘仁轨的耳朵里去了。
于是,刘仁轨营帐之中的桌子翻在了地上,桌子上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九百八十五章:你行你上
“这个李敬玄,整天就知道跟我作对,若是寻常时候,也就罢了,现在大唐东面西面都在打仗,他还在朝堂上不消停,还要反驳我!”刘仁轨怒道:“本将就纳闷儿了,本将什么时候得罪过这混账东西了!”
这次的折子送到含元殿之中,折子上所写的事情,可不是他一个人决定下来的,这当中还有李靖的意思,若是这折子由李靖上的话,李敬玄断然不会这么反驳的。
也就是说,李敬玄就是冲着他刘仁轨来的。
所以,此时的刘仁轨大为恼火。
打仗的事儿,李敬玄竟然也要搀和上一把,真是把他给能耐了啊,能耐大了去了,一个文人,不好好的在朝堂上理政,还来批驳前线的奏折,不知道前线战场瞬息万变吗?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打仗的时候,连陛下都不敢随意指挥什么,他倒是在含元殿嘚啵嘚啵没完没了了,整得跟他多能耐似的。
可厉害死他了。
“将军息怒。”刘仁轨营帐之中的副将说道。
“息怒?本将军的怒火熄不了。”刘仁轨说道。
刘仁轨心里的火气的确已经到了熄不了的地步了,若是李敬玄现在站在他面前,他指不定就敢抽出刀来一刀把他活劈了。
他已经容忍李敬玄很长时间了,在朝中的时候,两人若是争执,也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吵一吵也无妨,吵着吵着,办法就出来了,但是现在呢?是在打仗。
以前刘仁轨打仗的时候,李敬玄就老是喜欢在朝堂之上,给他背后捅刀子,现在刘仁轨的确是不能忍了。
叔叔忍了,婶婶也忍不了。
“既然他这么能耐,就让他来打这个仗!”刘仁轨自顾自的说着,便走到了书案旁边,坐了下来,提笔写奏折。
不多时,奏折上的墨迹干涸之后,刘仁轨便派四百里加急直接送到长安城去了。
“将军,这么做,不妥吧?这可是临阵换将啊,而且。。。。。。。”
“没有什么不妥,他不是喜欢指手画脚吗?他不是喜欢研究打仗吗?别光研究,让他来!让他到陇西来,地方让给他,让他来,尽情的发挥,老子要请调到东面去,离着他远远的,越远越好,老子不待见他!”
说道最后,刘仁轨连粗口都爆出来了。
虽然在长安城这么多年,但是好歹也是军队里出来的将军,领兵打仗升官发财的,骨子里的暴脾气还是有的,真的被李敬玄给挑起火气来了,他管呢。
干脆到东面去带水师,离着他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至于李敬玄到陇西来带兵是个什么后果,管它呢,反正有李靖在,李靖看着,吃不了大亏。
很快,刘仁轨的另外一封奏折也送到了李承乾的书案上,依旧是在含元殿朝会的时候,李承乾将刘仁轨的奏折给拿了出来。
其实里程掐对于李敬玄的这种做法,心里也是恶心的很,前线将军在那边打仗,情况如何,只有人家自己知道,他们这些人,身在长安,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去观察,那就少说两句话就是了,李敬玄这也是犯了大忌。
而刘仁轨的这封奏折,也让李承乾心中积蓄的对李敬玄的不满,爆发了出来。
看到了没,因为你的质疑,你的啰嗦,在前线打仗的人不乐意了,都特么的怪你!
“方才临安读的,是陇西前线刘仁轨将军的折子,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李承乾目光扫视过含元殿之中的大臣们,出言问道。
“殿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反常的是,程咬金率先站了出来。
程咬金一辈子打了这么多的仗,深知临阵换将的坏处,而且,李敬玄就是个文人,在朝中处理处理朝政还成,哪儿能去带兵打仗?
“臣附议。”长孙无忌说道。
“李敬玄,你觉得,刘仁轨将军奏折之中所言如何?”李承乾问道:“既然李中书觉得刘仁轨将军上一封奏折之中所言之事不妥,欠缺考虑,那么,就由李中书亲自到陇西去带兵,打这一场,如何?”
李敬玄闻言,连忙推辞:“殿下,不可。”
“仁轨须本宫,本宫亦行之,卿何辞?”李承乾无视了程咬金和长孙无忌的话,面带微笑的看着李敬玄说道。
“殿下,还请三思。”朝中又有大臣站出来劝谏道。
“此事无需三思,就按刘仁轨说的办,李敬玄即日起,出发前往陇西,代替刘仁轨在陇西的职位,另外,三省拟旨,刘仁轨调派前往卑沙城,掌管原卑沙城水师。”
刘仁轨调派到熊津去,掌管卑沙城的水师,这与刘仁愿之间并不矛盾,只是将几万水师从刘仁愿手中分派了出来而已,刘仁愿前往熊津,是带的登州水师过去的,登州水师,才是刘仁愿的部下。
朝会退下之后,含元殿之中的大臣纷纷离开,只是走在宫中,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太子李承乾这次下的旨意。
这简直是胡闹。
让一个不同兵事的李敬玄去陇西,代替老将刘仁轨的位子,这不是胡闹是什么,临阵换将,谁不知道这是大忌?偏偏李承乾还这么做了,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朝会退去之后,长孙无忌想要去后宫见李二陛下,但是却是被李二陛下派出来的太监给拒绝了。
既然这一次是要让太子全权处理,那李二陛下就已经选择了相信太子,相信太子能肩挑起大唐,所以,不管怎么样,李二陛下是不会插手的。
“陛下,真的不打算管管承乾?”长孙皇后问道。
长孙皇后也知道,李承乾这么做是不对的,很有可能导致陇西那边战事失利。
“观音婢,你以为承乾他就没有自己的打算?”李二陛下笑道:“这小子若是没有把握堵住这个窟窿,他也不敢这么做,倒是朕小看了他,这小子,还真有一套。”
“承乾有办法?”长孙皇后楞道:“明明那李敬玄是个文人,从来没有带过兵,这一下子到陇西。。。。。。。”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九百八十六章:李恪的歪打正着
“观音婢可知道,大唐东西一起打仗,但是为什么还要在安北都护府,驻军十万?”李二陛下笑呵呵的问道。
“不是说,为了防范草原上的动静吗?而且,若是东面和西面若是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安北都护府的位置,也能迅速的扑过去。”说道这里,长孙皇后明白了,原来李承乾是想要动用安北都护府的兵力来堵这个漏洞。
“但是为了一个李敬玄,值得吗?”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笑道:“无所谓值不值得,观音婢,朕也是从战场上一路打出来的,深知将领在战场上所面对的形势,那是瞬息万变,朝堂之上,只要做到明白前线的情况,知道前线在做什么就是了,而不是站在含元殿,对着前面打仗的人指手画脚,先前刘仁轨上的奏折所言之事,只是在如实禀报朝中,并不是向朝中问计,若是打仗要靠着朝堂上的人来指导他怎么做,那他也就不是将军了,可是折子上来之后,李敬玄是如何表现的?李敬玄这是犯了大忌,承乾这是要敲打李敬玄,而且,也是在杀鸡儆猴,若是放任如此的话,往后想要插手战事的文臣,可就不止李敬玄这么一个了。”
李二陛下已经料想到了李敬玄带兵会失利,但是也是在可控范围之中,玄世璟会让安北都护府那边直接补上去,至于安北都护府分出去的兵,万一草原上有什么动静的话,玄世璟身边的那两个人也不是吃素的。
铁勒部就在草原上,而阿史那·思摩的族人就在长城内,离着安北都护府,疾行的话,不过半天的时间,阿史那·思摩的那些族人,只要给他们盔甲和兵刃,那他们就是大唐合格的府兵,甚至要比府兵更强一些。
李二陛下所想的一些东西,当初李承乾是没想到的,只是李恪提出来之后,李承乾应允了,这算是歪打正着了,若是玄世璟身边换两个其它的将领的话,可能就没有这么一个便利了。
安北都护府,明面上是十万大军,但是在草原上也有铁杆儿的支持者啊,那就是铁勒部。
铁勒部离着薛延陀比较近,若是算起来的话,到陇西,铁勒离着陇西刘仁轨的部队可比安北都护府这边离着近。
听到李二陛下如此解释,长孙皇后也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她的这个长子的成长,还真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看到承乾这么做,朕也能放心的将大唐交给他了。”李二陛下欣慰道:“朕也算是看开了,虽然朕是天子,但是朕无非也就是个普通人而已,到了这把年纪,也怕死,因为怕死,所以曾经妄想过求长生,只不过那些东西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朕打算,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因为朕想要看看,大唐到底能够走到哪一步。”
“陛下是真龙天子,洪福齐天,自然是长寿的,所以啊,陛下也就无需瞎寻思了。”长孙皇后笑道:“往后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即便是承乾有什么做的不妥当的地方,陛下还在呢,走不到歪路上去。”
这宫中,也就只有长孙皇后敢跟李二陛下这么说话吧?说李二陛下是自己瞎寻思。
“说的也是,等这次的事情完了之后啊,咱们就搬到长安城外的皇庄上去住上一段时间,也过过闲云野鹤的日子,看璟儿那小子整天在自己的庄子上,不喜欢到长安城来,朕也纳闷儿,那种日子,当真如此吸引人?”李二陛下笑道。
“是否吸引人臣妾不知道,但是陛下不是早前到东山县庄子上去过吗?”长孙皇后笑道:“不过陛下想要到皇庄上住,过过闲散日子,妾身还是挺期待的。”
寻常人都向往富贵日子,位高权重,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
但是真正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向往的都是闲云野鹤的日子。
这是两个极端,当然,你足够有钱,那才能闲云野鹤,寻常百姓家,谁闲云野鹤了?巴不得把云化成雨浇灌庄稼,把鹤砍了,给家里添顿肉呢。
退朝之后,李承乾回到了含元殿,如同李二陛下所料想的那般,李承乾给玄世璟写了一封信,告诉了玄世璟他的打算,让玄世璟密切注意李敬玄到了陇西那边儿的动静,而后又给李靖写了一封密信,两封信件,四百里加急,送了两人各自手中。
给李靖的信中也解释了这次的事情,李承乾希望李靖也能理解吧。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身在前线的统帅,都应该能切身的体会到,自己在这儿动脑子打仗,为了想办法想策略,头发一掉一大把,而朝堂上的文臣,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指手画脚,反驳前线将领的感觉。
放谁身上都会觉得不爽快。
刘仁轨如愿以偿的等到了调派他的诏书,等李敬玄到了军中之后,他就能带着自己的副将去熊津那边儿了,从陇西到熊津的卑沙城,动大唐的最西面走到最东面,紧赶慢赶也得一个月的功夫。
玄世璟收到了李承乾的信,从信中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刘仁轨与李敬玄不对头这事儿他早就知道了,当年打高句丽的时候,刘仁轨就是带水师登陆作战,那个时候李敬玄在长安城就没闲着,弄得刘仁轨一个头两个大,他与刘仁轨见面的时候,刘仁轨还跟他抱怨这事儿来着,到现在,两人之间的恩怨,终于爆发了,却是爆发在军中,爆发在了战场上。
“玄公,何事叹息啊?”契苾何力看着玄世璟的脸色有些不对劲,出言问道。
“朝中的事情,陇西那边,临阵换将。”玄世璟说道,随后将李敬玄在背后捅刘仁轨的事儿告诉了两人。
两人听完之后,脸上都露出了不忿的表情,他们都不觉得这次的事情是刘仁轨的错,他们也觉得,可能刘仁轨上那道奏折就是发发牢骚,但是太子殿下却是真的将李敬玄给换上去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九百八十七章:做黄雀
当然,他们也不敢说是太子李承乾的错,虽然心里是这么认为的,觉得太子这次的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轻易的就临阵换将,这对行军打仗来说,可是大忌,刘仁轨在前线发发牢骚,送了折子上去,算是吓唬吓唬李敬玄,朝中将这折子压下来,警告一番就是了,但是真这么做了,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都知道,李敬玄就是个文臣,根本就不是个能打仗的料,现在吐蕃那边已经集结了大军往边界上去了,这时候把李敬玄送到陇西去领军作战,岂不是给了吐蕃人机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的旨意已经下发下来了,没法儿收回。
“那太子殿下是什么意思?”阿史那·思摩看向玄世璟问道。
“殿下料到了李敬玄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但是此次这般安排,也是非这样不可,目的就是警告朝中,将军在外带兵打仗,朝中的文臣不了解前线情况,少对人家指手画脚,所以这算是杀鸡儆猴,李敬玄就成了这只鸡。”玄世璟说道。
能够预料的到,李敬玄带兵打仗,定然会失利,等李敬玄再次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就是他被贬谪出长安城的时候了,至于什么时候能再回到中央去,这就不知道了,有可能三五年,有可能一辈子。
李敬玄虽然只是针对刘仁轨,但是但凡是个能领兵的,都不喜欢这样的人,自己辛辛苦苦领兵在外,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上战场打仗,你在背后逼逼叨逼逼叨的说这不行那不行,你行你来。
刘仁轨就这么爆发了,李承乾也满足了刘仁轨的请求,李敬玄既然这么厉害,这么能说,那他肯定有打赢吐蕃的办法,那就让他上,一旦战事出现失利,那就回来,然后收拾收拾东西,老老实实的滚出长安城吧。
“可是,这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吧?”契苾何力说道。
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就是怕代价太大,所以太子殿下这不就把信提前送来了,告诉咱们这事儿了。”
“殿下是想让安北都护府这边出手填补李敬玄的窟窿。”阿史那·思摩说道:“这样的话,都护府这边,就要分兵前往陇西了。”
“那都护府这边的兵力,够吗?”契苾何力说道:“虽然现在东面战事平稳,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没有万一。”玄世璟笑道:“刘仁轨已经去了熊津,接管卑沙城水师去了,刘仁轨到了东面,无疑东面的局面将会更加安稳,东面战争的天秤,又会向大唐这边倾斜一些啊。”
刘仁轨的老本行就是带水师打仗,或许让他在熊津那边对付新罗和倭国,比他留在陇西玩的会更溜,至于陇西与吐蕃的边界处,只要有李靖,那就一个字,稳,至少大战场上不会输,至于小战场,那玄世璟就不敢保证了,毕竟刘仁轨离开之后,他原先带领的部众,都是由李敬玄接管的。
而,李敬玄是个文臣,是个妥妥的读书人。
“那西面。。。。。。玄公又打算如何做?”契苾何力问道。
“将军的部族居住的地方不就是在草原上吗?”玄世璟笑道:“我没记错的话,应该离着薛延陀很近吧?”
契苾何力点了点头。
“那就很好了。”玄世璟笑道:“这样的话,草原上这边的动静,就交给将军了,还请将军即日启程,回铁勒。”
玄世璟是要让契苾何力回铁勒,让整个铁勒部看住草原上,一旦有动静,就需要铁勒部出兵,先拖上一段时间,给唐军反应的时间,至于阿史那·思摩,留在安北都护福领军,李敬玄那边,玄世璟打算亲自带人去填这个窟窿,当然,他不能去的太早,也不能去的太晚,时机要算得准,怎么说也得等李敬玄吃亏之后再出现救援。
到时候李承乾将李敬玄派出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李敬玄是万难在朝堂上待下去了。
李承乾对李敬玄有不满,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朝堂上插嘴反对刘仁轨的事儿,还有一件事就是因为李敬玄娶妻的问题,李敬玄三次娶妻,妻子都是是身山东士族,李敬玄在朝堂上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势力大了,胆子也就大了,胆子大了,就像对朝中的事情指手画脚,手都要伸到军中去了。
偏偏这一次,大唐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之后,李承乾不允许出任何差错,所以李敬玄就要倒霉了,借着这个机会,李承乾要好好收拾收拾李敬玄,让他知道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这朝堂上,到底谁说话的分量重。
这次李敬玄还真是一头撞到铁板上去了,非得头破血流不可。
三省的圣旨下发下来之后,李敬玄也只能收拾好东西,迎着头皮到陇西来了,他对于军中之事,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身边儿也没个熟悉的副将,所以到了军中,几乎是寸步难行了。
玄世璟率领着安北都护府的三万大军离开了都护府,朝着陇西李敬玄所在部出发,行军速度不快,但是力求做到最隐蔽,因为要掩人耳目,不仅仅不能让吐蕃人知道玄世璟已经带兵离开安北都护府,还要瞒住李敬玄。
不然一切计划就全打乱了。
要是现在玄世璟就领兵出现在李敬玄面前的话,那及相当于给溺水的李敬玄送了一条滚木过去,李敬玄能不牢牢的抓住?
玄世璟不想在这个时候做老好人,去救李敬玄,如今的局面,都是李敬玄自己一个人造成的,后果也是活该由他自己承受。
大唐军中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消息即便是有心要捂着,也捂不住,大唐能够往其它的国家派遣斥候,那其它国家的斥候也就能渗入到大唐的领土,所以刘仁轨被李敬玄替代的消息,也就传到了吐蕃。
禄东赞和一帮亲善芒松芒赞,也就是现如今的小赞普的大臣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也从探子那里得知了唐军临阵换将的消息。
………………………………
第九百八十八章:不战而退李敬玄
“唐军这一次是怎么了,怎么好好的就忽然临阵换将呢?这可不像是唐军的风格啊。”禄东赞说道。
“大相,说不定,这此唐军换上来的将领,比先前的那个刘仁轨,还要更厉害一些呢?”有人说道。
禄东赞点了点头:“说不定是如此,但是最近这一年来,大唐都是太子李承乾在把持着朝政,而不是李世民,这决定,也不像是李世民能做出来的,说不定这当中,还有什么其它的隐情,不管怎么说,虽然打仗的不是咱们,咱们还是多注意一些为好。”
禄东赞的性格是比较小心谨慎的,但是事实证明,有时候这样的性子,还不如简单直白来得好一些,就比如在这件事情上。
事实也根本不像是他们想的那样,换上来的李敬玄,别说对比刘仁愿了,连军中的一个小小的副将都不如,一个像李敬玄这样单纯的文臣,到了军中,就是个草包将军。
而另一边的贡松贡赞和自己的一帮臣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喜过望。
临阵换将,不仅仅是在中原说是兵家大忌,在任何地方的军中都是如此,贡松贡赞就没有这么多的顾忌了,得知大唐那边把刘仁轨给换下去了,又换了一个新的将领到军中,高兴的不得了,连夜将自己手底下的贵族召集了起来,打算针对这位新上任的将军李敬玄做些什么事儿,要给唐军送一份大礼。
贡松贡赞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没有想这么多,反而就撞上了。
想着要针对李敬玄,吐蕃那边的军队也就这么做了,打听清楚李敬玄部坐在的位置之后,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打一打李敬玄。
而此时的玄世璟,也已经带兵来到了河西这边,在一座小城的周围驻扎了下来,这里离着李敬玄所部已经不远了,急行军的话,约莫一个时辰就能到,所以,玄世璟停了下来,将军中的所有斥候都撒了出去,然后静观其变。
吐蕃人知道了刘仁轨已经被替换下去的话,一定会来针对李敬玄的,若是换成玄世璟坐在吐蕃人的位子上的话,他也会这么做。
李敬玄的消息不难打听,只要稍微派人在大唐境内打听打听是否有这样一个厉害的将军就能知道了,大唐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大唐军中有这样一个大将军。
这次玄世璟要做一回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陇西这边,正愁没什么办法把吐蕃人从高原上给引下来呢,李敬玄就要来当一回小白鼠。
正当玄世璟在营帐之中想着怎么对付吐蕃人呢,外面斥候就回来了,将消息送到了玄世璟的手上。
“将军,已经发现了吐蕃大军的动静,吐蕃集结了十万大军,正往河西这边扑过来。”斥候说道。
“他们行军速度如何?多久能到达河西这边?”玄世璟问道。
“速度很快,估计是想要李靖将军那边反应不过来,然后突袭河西。”斥候说道:“以如今的速度,大概再有三天的时间就能到达河西附近了。”
大军的行军速度不管怎么提升,永远都赶不上一人双马的斥候,但是即便如此,斥候在路上往回跑也是需要时间的,在探听到了吐蕃大军的消息到他回到营地这边将消息送回来,也是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预估的话,只有三天。
玄世璟看了看桌子上铺着的地图,若是两军交战的话,最后可能的战场,便是青海了。
玄世璟想着,便立即提笔,给李靖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