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说,铅。

    用陶土很简单,但是用铅的话,技术方面的难度增加了可不是一点半点儿,但是无疑,用铅制成的活字,比陶土烧制出来的要好用,印刷出来的字迹也更加清晰,清晰到让人感动。

    “很显然,虽然铅字做起来麻烦,但是比陶土烧制出来的字,更耐用,制作成本高,淘换率低。”李泰看着桌子上放着的陶土字和铅字样品说道。

    “我是更倾向于铅字了。”玄世璟说道:“方方正正的,比陶土烧制出来的要整齐一些,印刷成书的话,效果就能看出来了。”玄世璟说道:“以前的雕版用的是木头,木头作为材料,也可以试试。”

    李泰点了点头,陶土烧制最为省钱,木头雕刻,为中等,质量最好的铅字,最贵,但是也最耐用。

    “这样的话,书籍的印刷是用什么样的活板,就取决于那些印刷商人了。”李泰说道:“到最后,价格也取决于他们。”

    “铅活字的话,书院这边可以做几套,反正太子殿下专门拨调了钱款,一套送进宫中,宫中不是也有专门印制书籍的地方吗?”玄世璟说道:“在这方面,宫中可以出些力气,另外一套留在工学院,至于剩下的,魏王殿下,有没有兴趣开一间印刷坊?”

    “你的意思是让本王来?”李泰指着自己问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是啊,有钱赚,而且,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好事,不然你以为,太子殿下为什么会这么上心这件事儿?”

    “为什么是我?”李泰无奈笑问道。

    这活字印刷引发出来的东西,李泰也能猜测得到,至于人选为什么是他,李泰觉得,他人好好的在王府里坐着,结果一口大锅就砸他背上了。

    “谁让你府上有文学馆。”玄世璟说道:“不过这件事的不好的地方,我也知道,世家们要发难,估计除却朝堂上太子那边,接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你这个协助的王爷了。”

    “好吧,活字印刷的事情,即便是本王不接管,这利益也会落在旁人手中,而这东西是学院这边弄出来的,本王怎么都是躲不过的,既然这样,干脆把这点儿利益吃进本王自己的口袋里。”李泰说道。


………………………………

第九百六十七章:活字

    “嗯,就是这个道理。”玄世璟说道:“而且,事情也不会像咱们想像的这么糟糕,还有其它呢。”

    “什么其它?”李泰问道。

    “活字印刷的技术,铅字是给殿下你了,不是还有木字和泥字嘛,长安城的商人多如牛毛,干这行的书铺也有,到时候,印刷作坊也不仅仅是你魏王殿下一个人,若是世家针对此事发难,他们要把整个长安城,甚至是整个关中的印刷作坊都给连根拔起?是真不怕天下读书人唾骂他们?”

    “说的也是,这么说来,反正利益这一块儿,是不会有人动了。”李泰笑道。

    这也算是一点儿好事儿吧。

    天下熙熙攘攘,为名为利,这样一件事,名利都占了,他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身为皇室中人,本就不会与世家站在同一处的,又怕什么得罪人。

    自己的皇兄亲,还是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世家亲?

    “对了,作坊开起来之后,先给庄子上的书院印上几批书,急用。”玄世璟笑道。

    既然有这门路,何不给书院找些便利,也方便方便书院的学生,这样一来,最先受益的,就是庄子上还在读书的学生了,因为读书的成本可就降下来了,虽然对于书院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家里来说,还是能省则省的。

    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这笔钱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庄子上的书院,有多少学生啊。

    “你啊。。。。。。”李泰见玄世璟又想到庄子上的书院去了,无奈一笑,说道:“成,以后作坊起来了,不管什么时候,都先尽着你书院那边,不过这活字的费用,作坊那边就无需给工学院了吧?”

    “这些东西可都是工学院的学生不辞辛劳弄出来的,你堂堂一个王爷,忍心克扣人家这点儿钱财?”玄世璟反问道。

    李泰摆了摆手:“得,本王就应该拿了东西直接走,就不跟你提这事儿,还能省下一笔银子呢。”

    “那殿下您可想多了,好歹您是工学院的院长啊,怎么能损公肥私呢?这可是拿着学生们的成果去赚钱,这钱您赚得要是觉得踏实的话,那就不用出这钱。”玄世璟笑道。

    李泰笑了笑,这点儿钱,他堂堂一个魏王还是出的起的,方才与玄世璟,两人之间也不过是些玩笑话罢了。

    “一开始原以为你提出来的这个活字印刷会有多难呢。”李泰笑道:“这么一试验,也不说难,只是为何前人未曾想到呢?”

    “缺少探知的精神啊。”玄世璟说道:“再就是朝廷不重视。”

    对于这个,工学院的学生已经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了,只是不管是思维还是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书院的学生一代一代的进来,一代一代的离开,前人为后人打下基础,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一边巩固一边开拓,这才是工学院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单纯的只是为大唐培养优秀的工匠。

    其实中原大地的百姓,从来都不曾停止前进过,至少在明朝,他们都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只是后来满清入关之后,一步错,步步错,一直到西方的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

    可笑的是当权者在被大炮惊醒之后,仍旧以为这是在做梦呢,觉得自家国祚绵长。

    “朝廷不重视?”李泰问道。

    “是啊,你觉得,朝廷重视工匠吗?重视工匠们弄出来的东西吗?”玄世璟笑道:“朝廷对于工匠的奖赏制度,王爷不会不知道吧?”

    李泰点了点头:“这我知道。”

    “所以呢?民间的工匠,费劲巴力的弄出新的东西,少则三五年,多则耗费一生的功夫,有的甚至要几代人的传承,弄出来之后,朝廷的反应呢?十几两银子就给打发了,若殿下是工匠,殿下觉得,甘心吗?划算吗?”玄世璟说道:“殿下在工学院也有几年的功夫了,工学院之中的工匠如何,外面的工匠如何,一对比,就知道了,工学院的学生在研究出有用的新的东西之后,学院的奖赏如何,殿下也知道,所以相比较起来,高下立断。”

    工匠的技术得不到重视,这就是朝廷的锅,说什么士农工商,人家原本提出这个概念,是囊括天下百姓的,并不是要给人排个等级,结果后人曲解成这个模样,也是醉人。

    “这个问题以前早就说过了,现在又这般直观的展现在咱们眼前,朝廷也的确该反省了,尤其是工部,像个吸血的虫子一样,一开始是吸工匠的血,现在有了工学院,又开始吸工学院的血,但是没办法,工学院不属于朝廷,没办法给工匠职位,所以工部的诸多名头,对于工匠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玄世璟无奈笑道。

    工部向工学院的工匠伸出橄榄枝,给官职,给钱财,虽然到了工部,钱财可能没有在工学院里赚得多,但是多少工匠都奔着官职去了,因为可以光宗耀祖,有个好名头,一旦衣锦还乡,那就是村儿里一颗耀眼的星星啊。

    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窗户有纸,炕有席,宁愿肚子受委屈,不让面子过不去。

    这是多少人的内心写照?

    工学院钱多,工部有官职,钱少,但是工学院的人,还是大多选了工部,要让自己的面子上过得去。

    “那现在这种情况,有得改吗?”李泰问道。

    “殿下是工学院的院长啊,自己想。”玄世璟说道:“往后我还忙着呢。”

    什么事儿都指望着他来,那他还不得累死,工学院存在的时间比庄子上的书院都要久,发展也是日益成熟,玄世璟早就放手了,没道理一把抓,他也忙活不过来,而且,这不大唐东面西面都不太平嘛,玄世璟哪儿来这么多闲工夫给李泰出主意。

    李泰这人又不傻,就是懒。

    不然能这么富态吗?

    “得,我知道你这个公爷是个大忙人,不麻烦你了,反正以后,你有的是要用着工学院的地方,到时候,哼哼。”李泰不怀好意的看着玄世璟笑道。


………………………………

第九百六十八章:迫在眉睫的战争

    “算了,不就是办法嘛,等我想到了派人给你送信。”玄世璟无奈说道。

    别说,要是大唐真要打仗,工学院这边,得出不少力气,至于工部那边,虽然工匠大多数也是工学院出去的,但是玄世璟不太想跟那边的人打交道。

    去了之后人家跟你打官腔,这谁受得了,寻常时候也就罢了,万一真打起来,有扯皮的功夫还不如多干点儿别的事儿。

    李泰这个小心眼儿啊。。。。。。。

    玄世璟理解了李二陛下的意思,三省的几位大臣也明白了李二陛下的意思,李承乾自己也知道他父皇的意思,好歹是父子,所以有些事情,外人不可道也,人家父子心里清楚。

    所以,即便是玄世璟回到庄子上之后,长安城这边,关于吐蕃还有熊津和倭国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送到了玄世璟的手中。

    这样的意思很明显了,那就是太子需要玄世璟的帮助。

    李承乾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在没有李二陛下插手的情况下面对这样的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还有可能是东面西面一起开打,同时对付三个国家。

    新罗虽小,但是不可小觑啊,这些年跟在大唐后面屁颠儿屁颠儿的,发展的也不错,尤其是大唐平高句丽和百济的时候,新罗就在一边儿跟着吃肉喝汤呢。

    玄世璟觉得,新罗这就是吃饱了撑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胆子肥了,敢觊觎熊津的地方了。

    这一点玄世璟倒是真没想这么多,他没有想过,现在新罗国内一片升平,人多,地方小,想要发展,却是三面环海,不盯着熊津的地方还能盯着哪儿,倭国?还不如着眼熊津呢。

    所以,新罗发展起来了,想要扩地盘,就一定会与大唐有摩擦,就如同第二个高句丽一样。

    不然先前高句丽四百五十万的人口就靠着岛上那点儿地方养活?所以高句丽才不断的侵蚀大唐的领土。

    从源源不断的消息来看,新罗和倭国已经是穿一条裤子了,那位齐明天皇已经解决掉了国内的争端,野心膨胀之下,也想对大唐动动刀子了。

    那位女天皇能够复辟成功,一个中大兄皇子对于她来说,也就不值得一提了,否则,她又怎么会重新坐在天皇的位子上,而不是中大兄皇子继位呢?

    松赞干布死了之后,吐蕃的内部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早先禄东赞还有借口拖着,说等到松赞干布的葬礼结束,新的赞普继位的事宜结束之后一切再谈,现在拖着的借口也没有了,想要转移矛盾,就只能打仗了,借着打仗,将那些反对他的吐蕃贵族全都送到战场上去,至于他们是死是活,禄东赞就不管了,一方面借着打仗把他的政敌都给弄死弄残废,一边从战争之中获取利益,等到他在当中捞够了好处不想打的时候,再派人到大唐求和,将一切祸事的起源都丢在那些战败的贵族身上。

    说白了就是甩锅。

    好处也有了,锅也有人背了,禄东赞也是好算计。

    “玄公,听说新罗和倭国已经开始调动兵马了。”刘仁愿说道。

    刘仁愿也被李承乾召见进宫嘱咐了一些事情,临出宫之前,李承乾还告诉刘仁愿,若是有什么需要商议的,可以去找玄世璟。

    “但是始终还没打起来不是吗?”玄世璟说道:“人家再怎么动,没打起来,咱们这边都不能有什么太激烈的反应。”

    说实话,有时候玄世璟还真讨厌“师出有名”这四个字了,明明人家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大唐这边,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得偷偷摸摸的在暗中进行,不然就是“有失大国风范”。

    “那应该如何应对呢?”刘仁愿问道。

    刘仁愿现在虽然在朝中,但是在半个月之前,他的位子又被调动了,人在朝中,但是调派到了兵部,依旧是掌管水师。

    “熊津那边,薛仁贵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肯定会做出防范的,至于水师这边,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时刻准备着,等着太子殿下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开拔。”玄世璟说道:“一切都只能防范,而且,这场战争正式的任命都还没有下来,三省那边虽然在讨论,但是没有明确的旨意下发,咱们能做的,也不多。”

    一切都只是商议,玄世璟与李承乾不断的商议,李承乾与朝臣商议,兵部这边,与刘仁愿商议,刘仁愿与玄世璟商议。

    若是现在玄世璟人在长安,保不齐他在道政坊的宅子,每天都要迎接兵部的客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一代的将领到了现在这年头,以他们的年纪,断然是不能再领兵出征了,就像程咬金一样,这都多少岁了,一把老骨头,再上战场,那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大唐是真的没有人了。

    年轻一代的将领,能拿得出手的,就这么几个,玄世璟又是当中的佼佼者。

    当然,若是侯君集想要加入到这个行列,那侯君集肯定是辈儿大的。

    但是要用侯君集,可要谨慎了,那可是个有“前科”的,即便是太子的老丈人,太子想要启用侯君集,那三省的大佬们也不会同意。

    “对了,三省那边,商议出什么来了吗?”玄世璟问道。

    因为有李二陛下的暗示,所以三省的朝臣们对于这件事情,一改往日的作风,变得勤快团结起来了。

    要是这个节骨眼上不帮太子,小心往后太子记仇。

    “倒是有些眉目了,不过也只是提名,玄公自然在当中,还有卢国公的大公子,程处默将军,也有提议吴王殿下的,再就是军中其它的一些年轻人,虽然房遗爱大人现在在户部,但是此次的提名之中,也有他,毕竟当初也是从军中出来的,而且房遗爱大人本身,其实也算是武人。”

    也算是军中一脉,只是这话刘仁愿不好明着说。

    “就这些?”玄世璟问道。

    “还有刘仁轨大人。”刘仁愿说道。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九百六十九章:半夜急召

    第九百六十九章:半夜急召 (第1/1页)

    “刘仁轨?”玄世璟一愣。

    刘仁轨在平定了高句丽的战争之后高升,而后被调到了朝廷中央做官,往后不管军中的大事小事,就再也没有让刘仁轨去插手了,这么冷不丁的,又把刘仁轨给放出来了?

    并不说刘仁轨这人没能耐,相反,刘仁轨这人能耐很大,至少在军中,带兵打仗,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员将领,帅才,但是刘仁轨这人吧,有点儿小心眼儿。

    这在军中可不是什么好毛病啊。

    刘仁轨的圆滑,一点儿都不像是军中出来的汉子,倒是更像朝堂里那些推诿扯皮的老狐狸,这也是玄世璟单纯就军人的眼光去看,看不上刘仁轨的缘故。

    不过,刘仁轨的圆滑也没错,在朝为官,为什么不能圆滑?不圆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玄公为何如此惊诧?”刘仁愿问道。

    刘仁轨的军事才能也不差,不但不差,反而可以说是他们这些人当中,打仗最有经验的一个了,当然厉不厉害,他与玄世璟之间也没法对比,但是刘仁愿觉得,除却玄世璟之外,在三省给出的提议名单之中,刘仁轨是能够拔头筹的。

    “没什么,只是刘仁轨大人在长安也闲了几年了,突然说要带兵出征,有些惊奇而已。”玄世璟笑道。

    说是闲散,但是还真没闲着,把精力都放在跟李敬玄的斗争上面了。

    刘仁轨回到长安之后,便一路走到了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原本与李敬玄之间就谁也看不上谁,原先是李敬玄压着刘仁轨一头,现在好了,两人都在朝堂上,这斗的那叫一个旗鼓相当啊,这要是搁在后世,那些小姑娘们都能脑补出三四百万字的长篇耽美来。

    但是玄世璟知道,他们两个之间,就是单纯的看不上,跟耽美没关系。

    搅基那也得发生在有颜值有才华的两个人身上,至于刘仁轨和李敬玄。。。。。。。玄世璟只觉得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刘仁愿和玄世璟两人曾经一同出征过台州,拿下了台州,所以两人之间也是有这样一份情谊在的,不然刘仁愿也不会这么大大咧咧的来找玄世璟商议这些事儿,现如今的刘仁愿在朝中,还是属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子,但是玄世璟就不一样了,虽然官职被削了,爵位还在呢,往后官职总会回来的,但是现在在大唐想要拿爵位可不容易,所以大唐的爵位含金量也是越来越高了。

    大唐开国时期,李渊分出去的爵位可不少,那时候爵位不值钱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朝廷不会再轻易的把爵位给封出去,不但不会封出去,反而开国时期分出去的爵位,因为种种理由,收回来不少,再加上那些年纪大的去世的,朝廷也没再表示说让他们家里的子孙世袭下去。

    若是个公爷,那到了儿子就成了侯爷,那些什么伯爷之类的,基本上传个一两代,也就没了,加上万一再犯点儿什么事儿,朝廷直接就给收回来了。

    而反观玄世璟,他的爵位,不但不会降,而且,还会继续往上走。

    刘仁愿也是借着与玄世璟有这么一份情谊的时机,要为自己找棵树靠着了。

    人在朝中啊,不是说不结党营私就能够按照你的心意来了。。。。。。

    玄世璟从刘仁轨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三省内部的消息,这些消息也只是三省的官员在讨论而已,再没有定下来之前,他们也不会上书李承乾,告诉李承乾这些,所以玄世璟是没有办法从李承乾那里知道这些消息的,但是他可以从李承乾那里知道更详细的关于东面和西面的消息。

    李承乾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调集物资的事情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往陇西和熊津这两个地方大规模的运送粮草,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从这看来,李承乾也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打,而且是两线作战了。

    李承乾这般信心满满,也让朝臣们心里有底气,有了底气,做事的劲儿就足,若是李承乾都没底气,朝中恐怕就是气氛低迷了,这样的话,那还打什么仗?

    李承乾一个人打了鸡血,整个朝堂都会跟着沸腾,因为他是领头的,李二陛下不参与,他就是最高的权力者。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不仅仅适用军中,还适用朝堂。

    玄世璟的书房之中已经挂上了两幅大的地图,一副是陇西和吐蕃的,一副是熊津和倭国的,随着李承乾送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这两幅地图上被玄世璟所标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消息都标注在地图上,看上去也能更直观的理解。

    是夜,玄世璟在自己的房间里抱着晋阳正睡的安稳,房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上,将玄世璟给吵醒了过来。

    “夫君。。。。。。”晋阳也是半梦半醒的。

    玄世璟拍了拍晋阳的后辈,起身披上了衣服。

    走到房间门口,打开了房门。

    外头站着的是常乐,今儿个晚上正好是常乐在府上值守。

    “怎么了?”玄世璟问道。

    “公爷,宫里来人了,说殿下急召,让您现在立马就去宫中。”常乐说道。

    “现在?大半夜的?”玄世璟问道。

    “嗯,来人说越快越好。”常乐说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嗯,好,你去准备吧,我收拾收拾,咱们马上动身。”

    “是!”常乐应声道。

    常乐作为玄世璟身边的护卫,肯定是要跟着一同去长安的。

    玄世璟回了房间之中,这会儿晋阳也清醒了过来,坐在床上,看着玄世璟。

    “夫君,出什么事了?”晋阳问道。

    “太子殿下急召,让我立即去宫中,我自己估摸着,应该是熊津那边新罗和倭国,或者是西面吐蕃有动静了。”玄世璟说道。

    大唐现在的情况,晋阳也是知道了,随时都有可能起刀兵,所以玄世璟解释过之后,晋阳也赶紧起身,帮着玄世璟穿戴衣服。

    “若是有什么消息的话,给妾身回个信,也好让妾身和家里放心。”临行之前,晋阳嘱咐道。

    “嗯。”玄世璟点头应声。

    阅读网址:m。


………………………………

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议事

    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议事 (第1/1页)

    玄世璟收拾妥当之后,便和常乐一同,骑着马,借着天上月亮洒下来的银辉,匆匆忙忙的朝着长安的方向赶去。

    到了长安的时候,天还没亮,这会儿长安城的城门都还没有开,玄世璟和常乐两人干脆绕过了长安城,直接到了龙首原,从北面的重玄门进大明宫,因为有李承乾的急诏,所以重玄门的守门兵士验过了令牌之后,就将大门打开了,玄世璟和常乐直接骑着马进了大明宫之中。

    虽然是深夜,但是整个宣政殿之中却是灯火通明,到了宣政殿外的时候,玄世璟才下马,而宣政殿外的空地上也有不少马车候着。

    看来,李承乾不仅仅是召见了玄世璟一个人,只是玄世璟人在庄子上,赶到这里的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常乐在外头等着,玄世璟则是进了宣政殿,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坐在上首,两侧则是安置了不少桌案软榻,而三省的一干朝臣们都聚集在了殿中,不仅仅有三省的重臣,还有之前刘仁愿与玄世璟说过的三省提名的武将,包括刘仁愿在当中,都在殿中。

    “臣,拜见太子殿下。”玄世璟走进殿中,拱手行礼。

    “玄卿无需多礼,入座吧。”李承乾说道。

    玄世璟的座位在殿中末座,毕竟他的官职品级摆在那里了,而在宣政殿之中的大多朝臣,不管资历还是品级,都在玄世璟之上,所以,即便是李承乾想将玄世璟安排在自己的下首也不可能。

    “这么晚将诸位爱卿召见到宫中来,先前已经说过了,玄卿才刚到,所以,本宫再说一边,熊津那边已经起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扯旗起兵,想要复国,新罗在暗中支持,与倭国联络,共同参与其中,想要在这场战事之中获取好处,先前因为得到消息及时,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毕竟熊津那边兵力有限,如今熊津那边,面对的是内忧外患,因此,朝廷决定,增兵熊津。”李承乾说道。

    “吐蕃那边可有消息?”玄世璟问道。

    “暂且还没动,但是熊津那边一旦打起来,吐蕃就会紧随其后,兵犯大唐。”李承乾说道。

    “大唐与吐蕃结姻亲之好,这才短短几年的功夫,吐蕃就敢生出如此不臣之心,现在臣下算是明白了,当初为何玄公会如此厌恶这桩婚事。”崔仁师无奈笑道。

    吐蕃如此,着实让人恶心啊。

    一边儿享受着大唐的优待,一边儿还想要从大唐身上劫掠。

    “现在崔大人能够看清楚这些狼子野心的东西也不晚啊。”玄世璟笑道。

    难得三省之中还有开明的人,玄世璟以为,三省之中的宰相们,都是些腐儒呢。

    不过若都是些这样的人,大唐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贞观初年的那些大臣大多都已经淘换了一批了,但是能进入三省之中,又哪儿来的庸人?

    “既然吐蕃那边还没有动,就肯定是要先安排熊津这边吧?”玄世璟问道。

    从庄子上到长安城,当中这段时间,估计在这宣政殿之中,李承乾都已经与这些朝臣们商议过了,所以玄世璟干脆就直接问结果。

    “没错。”李承乾说道:“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在熊津待了这么多年了,因此,经过商讨之后,熊津那边依旧是以薛仁贵为首,任命薛仁贵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吴王李恪为副总管,程处默为前军。”

    把李恪和程处默放到熊津,这估计是出李承乾的手笔,不过也没有超过三省大臣们的预计,本来这两人就在名单当中,所以现在正式的任命下来,他们也没有反对。

    “刘仁愿与苏定方,带领水师,由登州北上,协同卑沙城水师,共同作战。”李承乾说道。

    “此次大唐将士出征人数几何?”玄世璟又问道。

    李承乾将目光看向了兵部。

    李靖说道:“加上熊津的驻军,总共二十万大军。”

    “那若是吐蕃那边有动静呢?陇西那边能够集结的军队,加上长安这边集结的军队,能有多少人?”玄世璟问道。

    吐蕃不动,就如同一块巨石一样,一直悬在大唐的头顶上,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这样的情况,还不如一开始就让石头落地,而后想办法怎么阻止这块巨石向前滚动。

    未知的才是最让人害怕的,万一吐蕃冷不丁的趁着大唐在东面与高句丽还有百济的余孽加上新罗和倭国这四处实力纠缠的时候,在背后捅一刀,也是够受的。

    “陇西原本就有十五万府兵,一旦吐蕃有动静,短时间内便能迅速集结起来,长安这边,能够派遣的不多,三万。”李靖说道。

    在李靖看来,东面战场的局势比西面要复杂的多,至少西面就只有一个吐蕃,而东面,可是四处势力的纠缠,而且还有水陆之分,而西面呢?全都是地面上的军队,步卒、骑兵,这样就兵种上来说,单纯一些。

    十八万的军队,够用。

    玄世璟点了点头,他的想法倒是与李靖有些不谋而合,在人数上,西面这边,不必在多,打吐蕃,难度不在人数上,而是大唐的将士们打不到吐蕃本土的高原上,因为没有专门训练过,应对高原反应,军中九成的将士是应付不过来的。

    上一次李靖打吐蕃,将吐蕃的军队都给引了下来,这才一波收了个大的,过了一把瘾,但是同样的计策,吐蕃人还会上第二次当吗?

    所以就西面来说,打起来,可能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得了的,或者说,根本打不起大规模的仗来。

    兵部的意思也是明显要将精力暂且先放在东面,这样做也没错。

    东面二十万,西面十八万,一旦运转起来,这军中的后勤供应,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啊。

    “臣觉得,兵部关于兵力上的划分,没有什么问题。”玄世璟说道:“若是西面打起来呢?不知诸位大人,可商议出合适的人选了?”

    阅读网址:m。


………………………………

第一百八十九章:荀攸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