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君每次行事,总有自己的理由,还是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晋阳笑道:“夫君既然要去,妾身定是全力支持夫君,只是夫君莫要忘了答应妾身的,一定要平安回来,夫君不仅仅是大唐的官员,大唐的公爷,更是妾身的夫君,妾身的驸马。”

    玄世璟点点头:“夫君从未对兕子失信过,对不对,好了,放松,兕子若是无事,倒不如在这书房里,与为夫一同研究这些东西,好歹兕子也是为夫的贤内助,不名副其实怎么能成?”

    “好,妾身就陪着夫君一起。”晋阳说道。

    至于账房里的事儿,就让账房先生忙去吧,玄家年前的确库房里的钱财不多,那只是相对于往年的玄家来说,如今的玄家,虽然玄世璟心里知道玄家库房钱财不多,但实际上,与长安城大多数勋贵相比较,玄家还是有钱的。

    比方说,寻常富人家三个库房,玄家十个,用完了六个,这不还四个嘛。

    只是看上去,库房空空如也罢了。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不知不觉时光便从指缝间溜走了,庄子上这边,玄世璟该安排的也都安排好了,家里这边也都说好了,庄子上这边,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家里只要有晋阳在,便一切安好。

    清晨,玄家大宅门口马车便已经准备好了,玄世璟在前厅用早饭,常乐和高峻则是在院子里等候玄世璟,等到玄世璟用完早饭之后,一行人便出了玄家大宅,到了大门口。

    晋阳和秦冰月一左一右的站在老夫人王氏身边,秦冰月还抱着孩子。

    临行之际,宅子里的人都来为玄世璟送行,毕竟此次前往长安,便会直接从长安那边出发。

    “娘,儿子这一走,最少也是一年半载的功夫,儿子不在的时候,您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子。”玄世璟说道,随后看向晋阳和秦冰月:“你们二人也是,在家里好好照顾自己,尤其是冰月,还要看着孩子。”

    “家里的事倒不必担心,倒是璟儿你啊,在外头要照顾好自己,高峻、常乐,这从长安到泉州,再到琉球,一路上要照顾好公爷。”王氏说道:“老身拜托你们二人了。”

    “不敢,老夫人放心,我们二人一定照顾好公爷。”高峻说道。

    高峻是打玄世璟小时候就跟在他身边的“老人”了,高峻承诺了,王氏也放心了。

    玄世璟与自己的妻妾深情对视一番,然后走上前,从秦冰月怀中抱过女儿,仔仔细细的看了自己的女儿良久。

    他要记住自己女儿现在的模样,等到再回来,女儿可就变了模样了。

    将女儿交给秦冰月,玄世璟对着王氏拱手躬身庄重的行了一礼,随后转过身去,便上了马车。

    高峻和常乐也对着众人拱手行礼,之后坐在了马车的前车架上。

    马车之中多是为玄世璟准备的行礼,只带了一些必须要带着的东西,其余的都可以在路上置办,因此,前往长安的,就只有一辆马车,马车上的三个人。

    这天一大早,刘仁愿也早起准备充足,直接从长安城的东门出城,在丹凤门前等候,等着玄世璟到皇宫门口,与玄世璟一同进宫去见李二陛下。

    早在半个月前,三省便已经将圣旨送到了玄世璟的家里,那是诏封玄世璟为泉州经略使的圣旨,随着圣旨的下发,朝中多数人也知道玄世璟要与刘仁愿去泉州,再去琉球的事儿了。

    只是他们却是想不到琉球有什么好东西值得这般大动干戈。

    “刘将军来的早啊。”远远的玄世璟在马车里掀开马车的车窗帘就看到刘仁愿在丹凤门前站着了,马车临近的时候,玄世璟才出声打招呼。

    刘仁愿拱了拱手:“下官只是住在长安,离着这边比较近罢了。”

    马车停下,高峻和常乐从车架上跳了下来,玄世璟掀开车门帘,躬着身子从马车的车厢里走出来,踩着矮凳下了马车。

    往常玄世璟进宫,都是穿着官服,只是今日是来辞行的,因此也就换了便装,刘仁愿倒是还穿着官服,神色也显得有些拘谨。

    “刘将军,咱们一同前往吧。”玄世璟说道。

    “下官在此,就是为了等候玄公。”

    此时朝会应该已经结束了,两人一同进了丹凤门,从含元殿侧廊走到后面,直接到了李二陛下所在的紫宸殿。

    紫宸殿外的小太监见到玄世璟和刘仁愿,直接将两人请进了殿内,李二陛下知道今日是玄世璟与刘仁愿启程的日子,定然会来进宫辞行,因此也就提前吩咐门口的小黄门,两人来了不必通报,直接带进来就是。

    “臣玄世璟参见陛下。”

    “臣刘仁愿参见陛下。”

    “免礼。”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来,看向两人:“是来向朕辞行的?”

    “正是。”玄世璟拱手应声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嗯,一个月了,准备的也差不多了,此行意义重大,你们二人心里也明白,你们是带着朕的期许前往琉球的,还是那句话,莫要让朕失望。”
………………………………

第五百四十八章:出发

    “是,臣定不负陛下所托。”玄世璟与刘仁愿拱手回应道。

    “璟儿,此次前往泉州,刘仁愿将军给你做副手,所以说起来,你肩膀上的担子更重啊。”李二陛下说道:“所以朕在圣旨之中也说明,到了泉州之后,当地官员会尽力配合与你,只要能给的,要什么给什么,许多事情,就看这一趟了。”

    玄世璟郑重的点了点头。

    李二陛下所说的这许多事情,便是当初在紫宸殿偏殿之中,他与李二陛下描绘的大唐的美好的未来,自然,那样的未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但是停在原地,只是向往,只是观望而不走出第一步,那永远只是个向往,只是个未来,而不会变成现实。

    如今,玄世璟就要带着李二陛下的期望,大胆的迈出这第一步了。

    与李二陛下辞行,听过李二陛下的教诲,玄世璟与刘仁愿也就离开了皇宫,丹凤门之前停着两辆马车,另一辆是刘仁愿的,刘仁愿也带了随从,比玄世璟要多一些,大多都是骑马护卫在马车周围的,毕竟是军中的将领,身边还是有几个信得过的副手的。

    两人上了马车之后,队伍便沿着官道,缓缓的朝着蒲州出发。

    在蒲州,有玄家新打造出来的海船,蒲州那边已经准备完毕,路上用的东西都已经在蒲州当地采办过了,装箱放在了船上,在蒲州上了船,接下来的行程就会惬意许多。

    从蒲州到洛阳,再到扬州,这个过程,就是给玄世璟适应长时间水面上的生活的过程。

    一路舟车劳顿,玄世璟与刘仁愿终于到了蒲州,乘坐马车长时间赶路的滋味儿的确不好受,还不如坐船,好歹坐船不用享受那种颠簸的感觉。

    蒲州临近黄河,玄家造海船的地点就选在黄河的一处港口,造好之后直接下水,在水面上飘着,玄世璟与刘仁愿到了蒲州之后,也是直奔这边而来。

    东西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到了之后几乎可以直接坐船走人。

    马车停在河边,玄世璟这才近距离的看到自家的第一艘海上商船。

    这是一艘“海鹘”,若是用在军中,这就是一种战船,这种船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翼,可助其船,即便是海上风浪再大,也不会发生侧翻的情况。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这放在海上,就是战船的配置。

    这种船抗风浪性能强,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在江河或海上作战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不过商船与战船还是有不同的,虽然是战船的模样,但是船上的配置,却是标准的商船的配置,只不过是借助了海鹘的骨骼外貌罢了,重要的是在海面上的抗风浪抗打击,这才是船最需要的。

    除此之外,玄家海商的护卫也在这附近集合了起来,玄世璟到了之后,招呼了一声,他们便在河边聚集了起来。

    “刘将军,您看是现在立即出发,还是在此地休息几天?”玄世璟看向身边儿站着的刘仁愿问道。

    “即便是出海,也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玄公,咱们还是尽早出发吧,等到了泉州,说不定还要停留一段时间等候合适的天气呢。”刘仁愿说道。

    刘仁愿做事,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反正到了船上再休息都是一样,船在黄河的河面上,顺流而下,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地方,也没多大风浪,不似在海上,因此即便是在船上休息,这么大的船,稳的很,与陆地上也没什么太大差别了。

    “好,就按刘将军说的办。”玄世璟说道。

    常乐去吩咐船员登船准备去了,而高峻则是和刘仁愿的人一起,开始将马车上的东西搬到船上,好在东西不多,来来回回两三趟就都搬完了,搬完之后,船上那边也准备好了,玄世璟和刘仁愿也就登了船。

    站在岸边看黄河与站在船前方的甲板上看黄河,感觉是不一样的。

    随着玄世璟的一声令下,玄家的这艘船也拔锚起航,顺着河水,朝着洛阳的方向行进。

    等到船到了洛阳,补给一番,就能直接再往扬州去了。

    如今这个天气,在河面上行驶的确平稳的很,玄世璟站在甲板上几乎感觉不到船身的飘摇,自然这也与船本身的构造有关。

    看来那莫商的确是个人才啊,放在工学院整天和那些学生们建造画舫实在是太浪费了,等到这一趟从琉球回来之后,一定得建议李二陛下好好的发展大唐的水师。

    等到了将来,谁能制霸大海,就能制霸天下,就能拥有数不尽的财富,玄世璟希望大唐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

    “玄公,感觉如何?”玄世璟站在船上看黄河风景的时候,刘仁愿从后面走过来,走到玄世璟的身侧,倚在了船侧的女墙上。

    “风平浪静,一切都好,内河始终是内河,不比海上。”玄世璟说道。

    “倒是忘了,玄公曾经是坐过海船的。”刘仁愿说道。

    当初在平壤城,李二陛下下旨玄世璟能够提前回长安的时候,玄世璟便和苏定方一起,坐船到登州的,自然是经历过大海的,玄世璟也没有旁人想象中那么娇贵。

    “说起这海面上航行、行军,南方与北方也是不一样的。”刘仁愿说道:“从扬州再往南,海面上时常有暴风雨,只能希望到时候老天爷给面子吧,不然仅仅是在泉州,说不定就要等上好些时日。”

    这一点玄世璟倒是知道,琉球虽然是个宝地,但是一到了夏天,动不动就是暴雨和台风,南方沿海地区台风也不少,北方倒是很少见,因此,南北方海面上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从登州到白江口,毕竟是个海湾,而难免沿海,可是真真正正的暴露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面前,连个遮挡都没有。

    如今的条件,在南方航行,一旦遇上暴风雨,出危险的可能还是很大的,等到了泉州的时候,约莫也是四五月了
………………………………

第五百四十九章:扩张

    “即便是到了泉州,能不能立即就出发前往琉球,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这口饭吃啊。”玄世笑道。

    现如今玄世才深深的体会到这个时代看天吃饭的这种心情,原先是庄子上的庄户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活命,后来庄子上挖了这么大一人工湖,可以不用太过顾忌老天爷的脸色,但是如今是要出海,还是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若是到了泉州,一连几个月,海面上都是刮风下雨的,那玄世这些人就要在泉州停留几个月,等到海面上天气好了,风平浪静了再出发。

    船到了海面上,一切看天,这不是在庄子上,也不是挖个湖这么简单的事儿。

    所以说玄世还要在泉州当地找个经验丰富的渔民,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人出发前往琉球,说不定带上这么几个人,到时候就是保命的本钱。

    在自然面前,不分贫贱,一样都是命,老天爷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公爷,又或者是普通的渔民。

    “是啊,海面上不必河道,也不比内陆。”刘仁愿附和道:“况且此次还是在没有详细航行资料的情况下前往琉球,一切看运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想这么多,做了该做的,其余的做不成的,人力无法企及的,想也没用。”玄世笑道:“不过此行,倒是能让我好好的了解了解大唐水师,这几年水师发展的快啊,等到将来,水师对大唐,可是有大作用的。”

    “听公爷您这意思,将来水师有仗要打?”刘仁愿问道。

    他是军人,行伍出身,一说道这个脑子里想的,自然就是打仗的事儿。

    当兵打仗吃皇粮博功名,这就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有仗打,他们这些人才有用武之地,朝廷才会看重,在朝廷之中说话才有分量,否则,就是个被人指使的命,所以做将军的,当元帅的,都是希望有仗打的。

    如今大唐太平盛世,想要打仗,这仗哪儿是说有就有,说打就打的。

    更别说现如今国库那个样子,拿什么打?

    “水师的仗会有的,更多的是为大唐开拓新的领域,在开拓的过程中,免不得动刀动枪,流血和战争。”玄世笑道:“所以刘将军你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啊。”

    扩张与殖民,伴随着的就是战争与血腥,不要妄图说什么和平扩张,金三角伴随着多少黑人的血泪,日不落帝国之下藏着多少阴暗与肮脏。

    大唐想要扩张,想要屹立在世界的巅峰,想要富,就要去寻找那些金银遍地的地方,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又或者说,人也算是一种资源。

    或许这样的扩张,会让大唐的水师背负上千古骂名,但是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看你如何粉饰她了。

    提起日不落帝国,大多都会感叹它当年是如何辉煌,是一种怎样的鼎盛,谁会去说它背后有多少血泪,有多少肮脏呢?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去研究它背后的血泪肮脏的,也只是少数罢了。

    将来的大唐也是如此,提起大唐,除却李二陛下继位之前的那点儿破事儿之外,更多的是肯定贞观之治的成果,与文景之治放在一起,并称汉唐盛世。

    可怜的杨坚,努力了一辈子,还不是被人所忽略,所遗忘,儿子没教好,怨谁?

    “若是真能如此,总比一直在军中闲着要好。”刘仁愿说道。

    从军做武将的人,都有一颗热忱的心,身上的血都是热的,只是久经朝堂之后,血也就慢慢的凉了下来,心也是如此。

    “总的来说,大唐的水师,还有很大的发展的余地,大唐之外,也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水师去闯。”玄世说道。

    “看来玄公的理想和志愿,都很远大啊。”刘仁愿靠在女墙上,转过头来看着玄世说道。

    玄世笑了笑,刘仁愿说的也没错,但是玄世更希望,这是大唐的理想,大唐人的志愿,仅仅他和李二陛下两个人一腔热血想做这个想做那个,没有旁人理解,没有旁人支持,什么都做不成。

    有刘仁愿在一旁陪同,这趟行程也不会太孤单了,刘仁愿这人虽然直,但是在一些看法上,他与玄世却是出奇的雷同,两人闲来无事站在甲板上看着黄河的风景,聊聊天,也挺好的。

    大唐水师想要走出国门,想要去开拓更广泛的天地,肯定要有一个头脑清楚的明白人,而玄世则希望这个明白人就是刘仁愿。

    水师出身的将领,而且经过这次合作,玄世与刘仁愿之间的关系就能更进一步,两人聊天的过程当中,玄世也觉得刘仁愿不是个食古不化的人,这样的人带水师,只要朝堂不出问题,大唐水师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

    至于刘仁轨,同样是水师将领出身,如今留在长安老老实实的做文职,李二陛下既然将他调回长安,给他个文职,不再让他带水师,这当中总是有能说的过去的道理的。

    刘仁轨好声名,往后水师扩张的事情,却往往是要抛弃声名,说白了就是去当刽子手,刘仁轨做不来,所以玄世也看清楚了这一点。

    这也是李二陛下推荐刘仁愿跟随玄世南下之后,玄世回到庄子上,才想到这当中还有这么个关节的。

    李二陛下不愧是李二陛下啊。

    在黄河上一连飘了好几天,终于到达了洛阳地界。

    若是当年没有玄世的干预,不知这洛阳是否还会不会成为大唐的东都

    玄家的这艘商船是以“海鹘”战船为原形打造的,外表跟战船几乎一模一样,这样的一艘船停靠在洛阳地界的港口,引来了不少人的侧目。

    众人皆以为是大唐的战船停靠在了这边,船停在这里,与旁边的商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船下锚,玄世和刘仁愿两人带着常乐和高峻,从船上走了下来。
………………………………

第五百五十章:西苑

    到了洛阳地界,要在洛阳停留两天,在洛阳这边采办些东西放到船上,才能再出发,所以玄世和刘仁愿要在洛阳找个地方住下,等到后天甚至大后天,才能再次登船顺着运河前往扬州。

    从洛阳直接到扬州,中间所要花费的时间可比从蒲州到洛阳要多的多,而中途船不会靠岸,所以要采办的东西也不少。

    这些事情都是由船上玄家的船员护卫去做的,玄世和刘仁愿只需要在洛阳城下榻,然后等消息就是了。

    洛阳城繁华了几百年,虽然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但仍旧屹立在这里,古朴的城墙,如今还能看到城墙上战争所留下的痕迹。

    洛阳的商客僧侣来来往往,场面丝毫不比长安差多少,反而不少僧侣相比于长安更倾向于洛阳。

    谁让当年长安出来玄世这么个杀神来着,对寺庙里的和尚那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寺庙说查抄就查抄,和尚说遣散就遣散,这股风气一直波及到长安周边方圆百里,倒是洛阳这边,没有什么打动静。

    或许朝廷当初没有注意到洛阳这边吧,反正,该来的迟早要来的。

    即便是和尚,无证上岗,朝廷也不允许,只是还没有查到洛阳这边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洛阳这边几乎快要成了僧侣避祸的地方了,不过总的说起来,洛阳这边虽然朝廷管的不严,但是论起富商勋贵的数量,洛阳是比不上长安的,也正是如此,洛阳这边寺庙的油水,也是不如长安的。

    若非长安那年出事,这些僧侣第一首选,还是要去长安。

    只是他们胆子小,现在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跑到洛阳这边了。

    马车是在黄河边上租赁的,一行人,租了两辆马车,玄世与刘仁愿还有高峻同乘一辆马车,常乐则是和刘仁愿的两个随从同乘一辆马车。

    马车沿着官道,缓缓的行驶到了洛阳城城门口,北门进了洛阳城。

    宽阔而古朴的街道,街道沿途尽是商铺,街上行人往来不绝,虽然也是繁华,但是相比于长安来说,还是差了那么一丝韵味。

    若长安是威严,那么洛阳这边便是明朗而富丽了。

    洛阳最出名的便是牡丹花了,可惜玄世与刘仁愿来的有些早了,看不到洛阳牡丹花开的最漂亮,最茂盛的时刻了。

    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便是洛阳赏牡丹最好的日子,只是玄世和刘仁愿都是公务在身,即便也就差个十天半个月,也不可能在洛阳停留这么长时间。

    玄世正想着这事儿呢,坐在对面的刘仁愿也提起洛阳的牡丹花的事情了。

    “早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洛阳这边的牡丹花久负盛名,如今来到洛阳,不知道是否有幸一睹。”刘仁愿说道。

    玄世笑了笑:“天不遂人愿啊,咱俩来早了。”

    “早了?”刘仁愿诧异。

    “牡丹花的确是在四月就开始盛开不错,但也是要到四月中旬左右,所以说,咱俩来早了。”

    “原来如此。”刘仁愿微微摇头:“可惜了,还想着在洛阳城停留这两天,闲来无事,说不定能去洛阳的西苑看看牡丹花呢。”

    说起洛阳的西苑,那还是隋炀帝营建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又称会通苑,北至邙山,南抵伊阕,西周围二百余里。

    玄世听说过西苑的大名,但是却从来没有亲自去看过西苑是怎样一种盛景,那可是隋炀帝建造的啊。

    这回倒是有机会了,在洛阳城这两天,倒不如过去走走看看。

    “即便没有牡丹花,去西苑走走看看也不错。”玄世说道:“毕竟是当年隋炀帝下令建造的皇家园林,还从未去见过呢。”

    刘仁愿点点头,也算是同意了玄世的提议。

    当初西内苑可不是寻常人能够进的去的,大唐定鼎之后,西内苑才逐步开放,起初也只是对官员勋贵开放,后来才在特定的时日,对寻常百姓开放。

    以玄世和刘仁愿的身份,想要进西苑,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的西内苑管理的可不如以前严格了,身处洛阳的文人骚客,也经常趁着天儿好,在西苑之中举办个文会,诗会什么的,结合西苑的景致,气氛甚是文雅。

    几人先是在洛阳城内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又在城内的酒楼,品尝了一番洛阳的特色,酒足饭饱之后,才出发去了西苑。

    西苑南部是一个水深数丈,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上建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余尺,相隔三百步,山上错落有致的亭台月观,内置机关,或升或降,时隐时现。

    自然,现在里面的机关也无人掌控,景色就一直定在那里罢了,以往都是皇帝来西苑游玩,才专门安排人在里面掌控机关,寻常时候,显然没有这个必要。

    谁敢跟皇帝争这个待遇?那不是厕所里打灯笼么。

    西苑北面是一条蜿蜒盘亘的大水龙,名为龙鳞渠,依地形高低而曲折跌宕,流入湖中,遂与南部连为一体。十六宫院面渠而建,里面殿堂楼阁,构造精巧,壮观华丽;外面则是流水潺潺,飞桥静卧其上,过桥百步后,即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微风吹过,杨柳轻扬,修竹摇曳,曲折小径,奇花异石,亭台楼榭,隐藏其间。

    “不得不说,隋炀帝在享受方面,无人能及啊。”玄世说道。

    隋炀帝的享受也是他的生活态度,但是他的享受却是建立在了百姓的血泪之上,不但不值得提倡,还要被人批判千古,从这点来看,若真不介意身后骂名,杨广自己活出自己的态度,也是人生赢家了。

    “听闻隋炀帝对西苑非常满意,频频游幸,尤其是喜欢在月朗星稀之夜,领上宫女数千,骑马踏月游玩,诗兴大发之下,遂作《清夜游曲》,令宫女马上奏之,也是别有一番情趣。”刘仁愿说道。

    看不出来,刘仁愿对当年杨广的这些八卦也感兴趣,这倒是出乎了玄世的意料。
………………………………

第五百五十二章:白骨

    也能理解为什么他对打仗这回事儿没什么别的看法与感觉,自古以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打不打仗,苦的从来不是他们这些世家勋贵。

    好在大唐水师若是出海为大唐开辟新的天地,苦的不是大唐百姓,顶多是水师辛苦一些罢了,倒霉的,也只是那些未曾被开发的富饶之地的原住民罢了。

    这样的话,玄世心里的罪恶感,也能减轻一些,若人必须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那在玄世心中,大唐的子民永远是在第一位的,为了大唐子民的日子过的好,为了大唐的强盛,即便是这份强盛这份繁荣建立在别人的鲜血骨肉之上,也在所不惜。

    否则,干脆就不要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兴盛。

    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是一国功成。

    在洛阳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白天的时候,玄世和刘仁愿带着高峻和常乐在长安城中逛了一圈,既然来到洛阳,不见识见识洛阳城怎么行。

    到了下午用过午饭的时候,玄家的人到客栈送信,说船上的东西都已经采买完毕,今天下午就可以出发了。

    玄世与刘仁愿商议之后,决定下午就离开洛阳,乘船出发。

    马车行驶过洛阳城的街道,出了城门,玄世坐在马车之中掀起车窗帘,看了一眼渐行渐远的洛阳城城墙。

    “再次经过洛阳的时候,应该就是从泉州回来的时候了吧。”玄世说道:“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识到与此时不同的洛阳。”

    “会的,若是公爷喜欢,咱们回来的时候,在洛阳停靠几天就是了。”刘仁愿说道。

    洛阳这个地方从地图上来看,临近黄河港口,还是链接运河的重要转折点,走水路到长安必须要经过的地方,从洛阳到郑州,再从郑州转道运河之内,运河连通黄河与卞水,沿着卞水顺流而下进入淮水,从楚州开始,才进入那条工程浩大青史留名的运河。

    华夏古时三项伟大工程,长城、坎儿井、京杭大运河。

    历史的教科书冠冕堂皇的给这条运河冠以诸多称呼、荣誉,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谁又能想到当年为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河,用了多少时间,动用了多少徭役,这条河的河底,埋没了多少尸骨。

    说起京杭大运河,都知道,这是隋朝修建的,甚至有人将隋朝灭亡的原因归咎到这条河上,其实不然,起初开凿运河的不是隋朝,而是春秋时期,吴国为了伐齐国而开凿,到了隋朝的时候,在原有的河道上大幅度扩修,贯通至洛阳城而且连通涿郡,成了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自然,当中出力最多的,还是隋朝,形成于隋朝,而发展于唐宋。

    玄世站在船上,看着广阔的运河河面,不管杨广是出于什么目的大肆动用徭役修这条运河,那都已经是前朝的事儿了,别人不是杨广,即便是揣测,也不一定是杨广心里百分百的想法,所以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无需追究,重要的是眼前,眼前的这条运河,是隋朝留给大唐唯一的好东西。

    “这是一条黄金水道啊。”玄世笑道:“大唐发展的这么快,也离不开这条水路。”

    “这条运河?”刘仁愿问道,不等玄世回答,他点点头:“是啊,贯通南北,古往今来这么大的工程,除却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之外,无人能媲美吧。”

    “没错,别看前两年龙首原上修建新宫,一下子就征用了十五万徭役,跟这运河比起来,过家家而已。”玄世说道:“前隋的时候,中原大地多少人,大业五年,全国九百零七万户,按照每户五口人统计,四千五百多万人,唐初呢?就剩下两百万户,一千万人,即便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