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大部商人都不会反对,剩下的一小撮以世家为首是詹的商人,如何抵的过大潮流,而且朝堂上的世家,还有皇室和忠于大唐的忠臣压着呢。

    若是对商人的政策改革,这势必是一场能够掀起风暴的改革,即便是国库没钱,也能办成的事儿,一旦办成了,不出一年,修建新宫之前国库是什么样子,一年之后,国库又会恢复到那个样子,再往后,若是没有掏家底儿的事儿,国库只会越来越充盈。

    而先前玄世璟所为李二陛下描绘的大唐景色,就是一件掏家底儿的事儿。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儿。

    “嗯,这倒不错,商人趋利,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心里明白。”李二陛下抚须说道:“暂且不说商人的事,你说大唐如今对百姓所用的租庸调税制,越是往后,对大唐损害越大,这是怎么一回事?”

    商人的事情不急于一时,如今大唐仍旧是以农户为本,税收也是以农户的税收为主要来源,这一点毋庸置疑,商人的事情要改,但是不能本末倒置,要先将“本”顾忌好,才能再顾及其它。

    “承袭了北朝以来对赋役制的改进,租调负担比前代略有减轻,并订有水旱灾减课办法;在服役与纳绢之间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好处,但是,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这是死板,大唐成立初年,农户们有大量的自耕地,大唐租庸调也是建立在均田制上面的,陛下可还记得几年前查抄长安周围寺庙的事情?”玄世璟问道。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

    “仅仅是寺庙名下,便查抄出这么多的土地,那勋贵名下的土地呢?”玄世璟问道:“想想大唐初年的时候,农户名下有多少地,到了现在,农户名下还剩下多少地,若是户部对此有个统计,二者一比较,可见一斑。”

    现在大唐土地兼并的问题有,但还没有太过明显,当然,只是肉眼可见的部分差距没有那么明显,除却户部之外,吏部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去吏部查查长安周围的这些勋贵,原本封地有多少,现在兼并了土地之后,又有多少。

    封地范围是不变的,但是可以通过土地的兼并,让实际范围不断往外扩大,比如说玄世璟的封地就是东山县,可若是玄世璟将东山县边缘周围的土地,都买下来呢?

    千万不要小看了世族勋贵的贪心,为了家族万年,他们什么事儿都能干的出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正直的圣人。

    往后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大唐大量的农户便会破产逃亡,或者沦为地主家的佃户,介时均田制就会崩溃,而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成为农户不堪忍受的沉重负担,与他们的土地占有情况已经不相适应,贫富的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陛下以为如何?”玄世璟说道。

    “的确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提起前些年查抄长安城寺庙的事情,李二陛下仍旧历历在目,账本送到他面前,连他这个皇帝,也都被寺庙的私产所震惊,那么多的土地财富,藏于寺庙,推此及彼,寺庙的地是哪儿来的?别人送的,谁送的?平民百姓的地是一家子的活路,谁会把自家活命的本钱送出去,除却百姓之外,那就是入寺庙为僧的人了,原先他们也是普通百姓,进了寺庙,成了和尚,地也就送给寺庙了,再者,就是有钱的富户和勋贵世族了。

    而他们的地又是哪儿来的呢?皇帝封的?皇帝的封地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送人的东西。

    所以说,土地兼并的问题,早就有了,不仅仅是大唐有,前朝也有,只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被正视过,也从来没有被解决过。

    “你可有什么良策?”李二陛下看向玄世璟问道。
………………………………

第五百三十九章:琉球

    玄世璟摇摇头:“术业有专攻,此事臣暂时只是发现了当中的不足,至于方法,臣还没理出个头绪来。”

    李二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嗯,即便是这样,也比没有发现当中的问题要好许多,至少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往后可以根据其问题,制定相应的办法,只是就你提出的商户的问题,实在是难办啊。”

    这个问题的难办不在于民间,而是在于朝堂的阻力,大唐步入贞观朝已经二十几年了,好在在这二十几年内,皇帝手中的权利与说话的重量不断的增加,而那些守旧的老世族老勋贵,则是逐渐的被淘汰出大唐的权利中心。

    但是即便如此,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眼前的问题不在别的,就在于国府没钱,没钱就没底气。”玄世璟说道:“所以臣给陛下上奏折,想与陛下说的是如何赚钱的事儿。”

    “哦?赚钱?你要替国府赚钱?”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点头:“正是,以国府现有的钱为资本,利用水师、海运,为大唐赚钱,陛下,一条丝绸之路为大唐带来了多少东西,富足了多少人?只是这条丝绸之路要穿越茫茫沙漠,一个不谨慎,就会死在沙漠里,如今大唐水师羽翼丰满,何不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李二陛下抚着自己的胡须:“大唐水师如今虽然已经羽翼丰满,但是最多,也只是在三韩之地还有与倭国之间往来航行,再着就是南北航运,自登州,到扬州,再往南,便是广州等地方,除此之外,也就没有确切的海图了。”

    “无论是前往三韩之地也好,往倭国也好,一开始都是没有的,都是后来开辟出来的。”玄世璟说道:“陛下可否将纸笔借臣一用?”

    李二陛下点点头。

    偏殿的书案上备着纸笔,玄世璟将纸张铺开,提笔蘸墨,在纸上画起了地图。

    如今大唐现存的地图,有大唐全境,还有西域十六国,加上北面三韩之地,如今一大半地方已经归了大唐,归置在熊津都护府的范围内,再往南就是新罗,往东是倭国,倭国往东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个即便大唐的船队没有往那边走过,玄世璟也是知道的。

    往南,广州再往南,南诏六国,东南方向还有个琉球,早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就被发现了,那个时候叫做夷州,当时孙权曾经派遣过船队前往那边。

    而这么多年过去,琉球那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玄世璟的第一目标,就是放在琉球。

    “现如今大唐的船队,还不支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壮举,所以,臣的第一目标,便是这里。”玄世璟指着琉球岛的位置说道:“古夷州,如今的琉球。”

    “这琉球岛上多是未曾开化的化外之民,有什么值得兴师动众的?”李二陛下不解的问道。

    “陛下,这琉球岛可是个宝岛啊。”玄世璟笑道。

    那时候从小玄世璟就从书本上知道,那是祖国的宝岛。

    “隋炀帝曾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琉球,只是那两个人未曾发现这琉球的好处而已。”玄世璟说道:“琉球岛相对与大唐的国土来说,虽然地方小,但是却是物产丰饶,这样一块宝地,被那些化外之民占着,实在是浪费啊,且不说别的,这岛上的矿产就不少,金、银、铜、煤,都未曾开采过,若是水师占据了这琉球,那里就是我大唐第二个国库,随用随取的国库。”

    除此之外,那里还有宝石,比如说金刚石,也就是钻石,这玩意儿西域的商人带到长安城里贩卖,价钱炒到天高,还被许多人所追捧,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石头,其实都是些矿石,只是因为颜色好看,就被人当成了宝石,比如说金红石和独居石。

    以现如今的水师,完全可以从泉州港口出发,前往琉球。

    这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宝库。

    玄世璟如此一说,李二陛下也是心动了,奈何心动?还不是穷怕了,当初的李二陛下可真是从穷时候过来的,最穷的时候国库里头都能跑马了。

    因此,总的来说,李二陛下也是个财迷。

    “那你觉得,此事若是去做,谁合适?”李二陛下问道。

    大唐的水师船队往琉球去,而现在琉球岛上还有原住民呢,到了那边,双方碰撞之下,战争一触即发,所以这一趟,还是要当成去打仗的,之后一回生二回熟,大唐控制琉球,也就顺理成章了。

    “陛下心里中意谁?”玄世璟反问道。

    “少与朕打马虎眼,朕问你呢。”李二陛下又将皮球给踢了回来。

    玄世璟皱着眉头想了想:“要不,刘仁轨大人?”

    当初玄世璟平定高句丽和百济的时候,刘仁轨便是率领市水师与其水陆协作,共同作战,因此玄世璟对于水师统领最了解的,就是刘仁轨了。

    反正这次若是去,还是要去打仗嘛,打仗的话,刘仁轨没问题。

    “自刘仁轨从高句丽回来之后,朕便给了他个文官,如今再让他执掌水师”

    一听这个,玄世璟就明白了,这是李二陛下在傲娇了。

    刘仁轨这人,打仗没毛病,为官也是圆滑,但是他这个人有个缺点,那就是心眼儿小。

    “刘仁愿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刘仁愿的年纪比刘仁轨要大上一些,仅仅是听名字,还以为是哥儿俩呢,但实际上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名字什么的,只是个巧合罢了。

    刘仁愿这人玄世璟也听说过,也是带水师的,既然李二陛下中意他,玄世璟也不好坚持用刘仁轨了,就让刘仁轨继续在长安待着吧,反正以刘仁轨的才能,迟早有出头的一天,不急于一时。

    “陛下有人选就好。”玄世璟说道。

    不过琉球虽然离着近,但也不是说去就能去的,船队到了泉州,在离开泉州之前,可要做足了准备,琉球岛上好东西虽然多,但是也得有命拿才行。
………………………………

第五百四十章:刘仁愿

    琉球,化外之地,且不说岛上还有原住民,便是自然环境,与南诏六国也没什么两样,丛木众多,瘴气横生,想要在那个地方发财,也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行。

    而这一趟,想要走好了,玄世璟也要跟着一起去才行。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的,风险越大,机遇越大,前往琉球,就是这么个理儿。

    “如此一来,船队前往琉球的事,要尽快商定下来才行啊。”李二陛下说道,随后冲着殿外喊道:“德义。”

    侯在偏殿门口的德义听到李二陛下的声音之后,走进殿中。

    “老奴在。”

    “传旨,着刘仁愿立即进宫面圣。”

    “诺。”德义应声道。

    原本刘仁愿是留在登州的,年前过年的时候回了长安,在长安住了一段日子,本是打算五月的时候再动身前往登州的,这会儿倒是正好赶上了,也难怪乎李二陛下在这件事上中意刘仁愿呢。

    “璟儿你这一道奏折,着实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啊。”李二陛下笑道:“今日你与朕之间的谈话,让人充满干劲。”

    玄世璟笑着拱了拱手:“臣只是尽了臣下的本分而已。”

    “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此事事关重大,朕要择日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商人的事情,暂且押后,大唐水师到琉球一事,朕全权委派给你,朕会下旨,着封你为泉州经略使,朕的国库,大唐未来的经略,就全看你这一次了。”李二陛下说道。

    这一次若是成了,振奋人心,而且还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再往后,事情自然会顺利,若是不成,恐怕再来第二次,就不会有这么顺利了,一次不成,便会被朝中众人打上徒耗国驽的标签,再想来一次,难上加难,不但要面临未知的环境,还要顶住来自朝中的压力。

    所以此行,一定要成功!

    而玄世璟对琉球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现如今的琉球可不是曾经玄世璟所见过的宝岛,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玄世璟担任泉州经略使,只要刘仁愿准备妥当,两人就要动身去泉州,开始这次的行程,完成大唐再一次的扩张。

    现如今的琉球,还是个“无主之地”呢。

    玄世璟留在了紫宸殿的偏殿之中,与李二陛下一同等候着刘仁愿的到来。不到半个时辰,刘仁愿便到了紫宸殿,身上的盔甲都没来的及换,只是在宫门口将武器交给了御林军,便来到了这里,还未进偏殿,玄世璟就听到了他身上的甲胄碰撞发出的声音。

    刘仁愿进了偏殿,来到李二陛下面前,躬身拱手行礼。

    “臣刘仁愿参见陛下。”

    朝着李二陛下行礼之后,还朝着玄世璟这边拱了拱手,玄世璟亦是拱手回礼。

    “今日这内殿之中,只有朕与你们两人,无需多礼。”李二陛下说道:“今日这般着急将你唤来,也是有件要事与你相商。”

    “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刘仁愿拱手应道。

    这是玄世璟第一次与刘仁愿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之前两人同殿,也只是朝会的时候,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中间还隔着好几根大殿里的柱子呢。

    这一接触,玄世璟就发现同时武将出身,刘仁愿与刘仁轨的不同。

    两人名字相近,又都是武将,巧的是还都是掌管水师,难免被人拿来比较一番,玄世璟也不例外。

    刘仁愿给玄世璟的第一印象就是直,军中汉子的耿直,而刘仁轨则是多了些为官的圆滑,这是让玄世璟印象最为深刻且突出的一点。

    李二陛下听得刘仁愿的话,摆了摆手:“无需你万死不辞,看这个。”

    李二陛下将玄世璟画出来的图纸递给刘仁愿。

    “知道这里吗?”李二陛下的手指只在了琉球上面。

    “琉球,古夷州。”刘仁愿说道。

    身为水师的统帅,刘仁愿不会对此没有了解,古籍之中对这里有记载,他也看过。

    “没错,琉球,方才晋阳郡公与朕提及此处,说这里是个好地方啊,是一个能成为我大唐第二个国库的地方。”李二陛下说道:“朕也无需瞒你,大唐如今国库也已经见了底儿了,这是晋阳郡公给朕提出来的一条发财的路子,朕打算试试。”

    李二陛下如此说,刘仁愿便知道,这是要动用他手底下的水师了,而目标,就是琉球。

    “朕已经着封晋阳郡公为泉州经略使,刘仁愿,你作为经略副使,协同晋阳郡公。”李二陛下说道:“朕对这件事,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你们二人,不要让朕失望。”

    “是。”玄世璟和刘仁愿一同拱手应声。

    将刘仁愿叫进宫来,不是要与他商议该如何做,只是要通知他一声罢了,让他配合玄世璟,将这件事办好,办漂亮了。

    至于具体该如何做,李二陛下的意思是要刘仁愿听玄世璟的话。

    事已至此,两人也就无需留在宫中了,李二陛下现在就玄世璟与他说的话,还要好好咀嚼一番,想想别的问题,比如现如今大唐租庸调的制度,均田制的制度,想办法将玄世璟所提出来的那些不好的地方,给改过来。

    这是个费时费力还费心的事儿,但却又是不得不处理好的事儿,这也是国本,与其将来逼不得已去改,不如现在趁着没有动摇根本的时候,祛除这块顽疾。

    玄世璟是与刘仁愿一同离开紫宸殿的,走在宫中,玄世璟与刘仁愿稍微聊了两句,算是彼此熟悉一番,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人是要在一起共事的。

    “刘将军,此事虽然陛下说是让刘将军协同于我,但是对于水师来说,我只是个门外汉,许多事情,还要刘将军多多操心,尤其是关于泉州港口到琉球这片海域的资料,这是重中之重。”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与刘仁愿说话很是随和,因此刘仁愿觉得,玄世璟也不是个难以相处的人,若是能顺利共事,是再好不过了。

    原本还觉得玄世璟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位高权重,还领过兵,灭过国,会是个盛气凌人的年轻人呢。
………………………………

第五百四十一章:造船

    如今走到一起,观其言谈举止,倒是与他想象中相差甚远。

    “玄公放心,下官回去之后,就着手收集整理关于琉球周围海域的资料。”刘仁愿说道。

    玄世点点头:“嗯,这些事情在长安的时候做好,毕竟长安这边,总的来说,收集资料还是比较轻松的,等到了泉州之后,再找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好好打听打听那里的情况,除此之外,船上还不能少了大夫和药材,这些我来张罗,刘将军就负责管好水师的事情就好。”

    “方才在殿中,刘将军也见到了,陛下对此次的事情甚是看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大唐的国库现在就是驴粪球表面光,这一趟去琉球,可能还关乎到大唐以后的朝局啊。”玄世说道。

    “此行一切但凭玄公做主,下官定尽心竭力辅助玄公。”刘仁愿说道。

    陛下这般着急将自己召见进宫,受封泉州经略副使的位子,还让玄世带领此次的行动,加上在紫宸殿偏殿之中说的话,都足以表明陛下对此行的看重。

    甚至连国库的情况都告诉自己这个武人了

    刘仁愿也清楚的知道,这次的事情是玄世提出来的,要怎么做,玄世心里有数,自己只需要听从玄世的吩咐就足够了,无需争功,该有的都会有的。

    就像当初玄世去辽东的时候,平定了高句丽的时候,跟在玄世周围的那些人,不也都升官发财了吗?回想那时候,玄世可从来没有与他们争抢过功劳。

    刘仁愿虽然直,但不是个傻子。

    当然,这也是玄世愿意看到的结果,虽然会多操心一些,但总比来一个喜欢跟自己对着干的家伙要强的多。

    原先还担心刘仁愿的性子会太过耿直,如今看来,也不是个不会来事儿的人,如此的话,倒是轻松多了,而玄世也不会让刘仁愿白白跟着他忙前忙后的,此番去泉州,水师前往琉球,当中好处众多,玄世也不会吝啬。

    这次前往琉球,自然不会仅仅只给国库赚钱,玄世既然去了,那也要为玄家捞些好处才是,而玄世捞好处,也是在李二陛下的默许范围之内的,毕竟玄世这一趟又出人又出力的,不得好处也说不过去。

    玄家是有钱,但是在玄世的“败家子”行为之下,玄家钱再多,也不够往庄子上扔的,看看这两年的庄子上吧,一口气盖了学院里这么多房子,盖房子还是次要,一座书院,投入进去的钱可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地皮,更多的是软设施,否则空有房子又有什么用,一座也就罢了,庄子上,三座书院并行,这就很烧钱了,玄家即使再财大气粗,也经不住长此以往的折腾,好在今年没什么大动静了,也实在是府上如今能够动用的钱财不多,玄世没法儿折腾了。

    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所以这次前往琉球,玄世也是要为自己家里赚钱。

    刘仁愿带领的朝廷的水师,是为朝廷赚钱的,玄世自然不能公器私用,所以,玄家也要有船。

    玄家想要船,那就简单多了,长安城不还有一座工学院吗?

    出了丹凤门,玄世便与刘仁愿分开了,刘仁愿要回去着手准备水师的航行资料以及在路上所耗费的物资,这些都要上报给兵部,由兵部批文,反正这事儿已经有了陛下的准许,兵部那边也拦不住,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而玄世则是骑着马直接奔了长安城道政坊,他要去工学院走一趟。

    现在才刚刚开春,内陆河面上的冰也才刚刚化开,即便是想要到泉州去,也得一个月之后了,这一个月的时间,就是留给玄世准备的时间。

    玄世进了工学院之后直接去了工学院的后院,也就是临近玄武湖那一面,工学院研究造船的工匠都聚集在那里。

    “这边的负责人是谁?本公要见人。”玄世对着周围的木匠说道。

    “公爷且稍侯,小的这就去支会一声。”

    玄世是直接来到他们干活的地方,这里一片儿全是造船的工匠,有足有二十几个人,已经建造好的画舫都停在大闸门的一侧,等待客人过来交钱然后将船开走。

    玄世想要的,可不是这样只能在内陆湖之中游弋的画舫,他要的是海船,真真正正皮糙肉厚抗造的海船。

    “公爷且到这边先喝口茶水。”

    玄世在这边站着,他们也无心工作,所以要先将金主伺候好了再说,玄世对于他们来说,可是给饭吃的大恩人。

    玄世点点头,跟着木匠来到一处亭子之中,在木凳上坐了下来,亭子之中的木桌上有热腾腾的茶水,应该是工匠口渴的时候用来喝的茶水,玄世也不嫌弃,拿起一个茶杯摆正,为自己倒了杯茶水。

    不多时,一约莫六十多岁的老者走到玄世面前,拱手行礼。

    “小老儿参见公爷。”

    玄世起身,将老者扶起:“无需多礼,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

    “小老儿姓莫,贱名一个商字。”莫商说道。

    “莫老,好,这边造船的事情,都是莫老在主持是吧?”玄世问道。

    莫商点点头:“正是。”

    “本公来过这工学院几次,见到咱们这边造船,大多都是供应城中以及周边的河船与画舫,不知老人家是否通晓如何造海船?”玄世问道:“能够经得起风浪的海船,能够远航的海船。”

    莫商是工学院从扬州青来的老师傅,在工学院之中带学徒,主要就是教导他们建造船只的,扬州本就临近长江,由长江而下,便能入海,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莫商打造的最多的,就是海船。

    海船与内陆的河船还有湖中的画舫是不一样的,只有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带的起一个队伍,去建造海船,玄世想着工学院之中有这样的人才,所以才直奔着工学院过来了。

    “公爷想要建造海船?”莫商问道:“倒不是不可以。只是”
………………………………

第五百四十二章:船员

    “只是什么?”玄世问道。

    “只是这边条件有限,即便是有人手有材料,没有足够的地方啊。”莫商说道:“公爷想要建造海船,恐怕还要换地方。”

    “依照莫老您看,换到哪里合适?”玄世问道。

    海船要经得起风浪,船体打,吃水深,显然工学院这边虽然临近玄武湖,但是条件不行。

    莫商仔细思索一番,抬起头说道:“蒲州。”

    “蒲州。”玄世皱眉,长安离着蒲州,可是二百多里地呢,不过蒲州离着黄河近,海船在蒲州造成,直接下黄河,沿着黄河就能到洛阳,顺着黄河直接入海也好,或者走运河也好,都能到泉州。

    “若是今日便启程,到达蒲州之后开始造船,莫老,这一艘海船,多久才能造好?”玄世问道。

    莫商抚须道:“人手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倒也快,不知公爷要什么时候用?”

    “一个月之后本公就会离开长安,前往泉州。”玄世说道。

    “来的及。”莫商说道:“一会儿小老儿便招呼人收拾行李,前往蒲州,至于蒲州那边”

    “我来安排。”玄世明白莫商的意思。

    莫商拱了拱手:“好,那事不宜迟,小老儿这就去安排人。”

    玄世点点头。

    造船的工匠是有了,接下来还要安排别的,玄世出了工学院,朝着玄武楼而去。

    既然是为自家里捎带着赚点儿钱,那怎么说也就不能碰朝廷的人手,所以说人手还要自己安排,好在时间都来的及。

    玄家有商队,不仅仅有往西走的商队,连海上的商队都有,只是规模不大,想要跟随海船出海,且不说人如何,在船方面就没有这个条件。

    玄家的商队出海,走的几乎都是沿着陆地的海绵,离着沿海的陆地距离近,风浪也不说大,但是如今要前往琉球,这个距离,比登州到卑沙城还要远,而且迄今为止,这条航线走过的次数屈指可数,资料也不完全,在前隋的时候走过三次,但是玄世也不知道前隋航海的资料是否保存完全,若是有完全的资料,自然不必担心中途出什么差错,若是资料都丢失了,那就只能靠着有经验的渔民还有水师摸索着前进了。

    到了玄武楼,问清楚钱堆是否在玄武楼之后,玄世便上了五楼,顺便让伙计告诉钱堆,让钱堆去五楼见他。

    玄武楼的五楼作为玄世的“办公室”,已经有好长一阵子时间没有动用过了,寻常时候也只是偶尔珑儿得了空,亲自上来打扫一番罢了。

    坐在厚实的椅子上,玄世的眉头紧紧锁住,不知在思量什么。

    钱堆得了伙计的消息之后,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上了五楼。

    “属下见过公爷。”钱堆拱手行礼。

    “坐。”玄世示意钱堆在自己对面坐下。

    等到钱堆坐下之后,玄世这才开口。

    “现在有一桩大买卖。”玄世说道:“我需要调集咱们商队之中有航海经验的护卫。”

    钱堆点了点头:“不知公爷要多少人,属下好去安排。”

    玄世估摸着,一个月的时间,蒲州那边若是造船,顶多只能造出一艘海船来。

    “一艘海船上的船员就够了,我已经让工学院的工匠动身去蒲州了,在蒲州建造一艘咱们商队专用的海船,海船一旦建造好,就跟我一同去泉州,再由泉州,转道琉球。”玄世说道。

    “琉球?公爷您要亲自去琉球?”钱堆问道。

    玄世点点头:“没错,这一趟去,即便咱们商队只有一艘海船,东西带回来,在长安城售卖出去,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比商队大老远的横穿沙漠贯通东西要划算的多。”

    钱堆点点头,自家公爷的眼光就从来没有错过,因此对玄世所说的赚钱的事儿,他是完全相信的。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还有,工学院的人现在已经收拾东西要前往蒲州了,蒲州那边场地和材料的事情还要你帮着给安排,一个月之后,我就要从长安城出发了,所以,人和船都要准备好,与我随行。”玄世说道。

    钱堆点了点头,只要有钱,蒲州那边的场地和材料都不是问题,即便是再在蒲州当地招募些工匠也不是问题。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是钱搞不定的事情,前期投入虽然大,但是从琉球回来之后,收获的也是多,没有舍哪有得。

    “公爷那属下立即修书一封通知下面的人,安排好人手,直接到蒲州等候。”钱堆说道。

    一条海船上配备多少人要看那船的大小了,总之先让人去蒲州等着,等船造好的时候再安排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