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东上阁李二陛下的寝宫,将李二陛下的身体状况瞒的死死的,长孙皇后下令,任何人都不得往外传,否则严惩不贷。

    无论是传出去还是不传出去,时间长了,朝中的官员总会多想一些,所以才会造成人心不安。

    朝堂上的浮躁,也是压在繁忙的政事之下,虽说监国的是太子,但是李承乾的岁数也不小了,从李二陛下登基之后他就是太子,就跟在李二陛下身边儿学着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帝王,即便现在坐在太极殿中,处理起政事,也是游刃有余。

    李承乾坐朝监国,李泰也一改懒散的习惯,每天早上穿好朝服,进宫上朝,李恪从城外的玄甲军军营之中回到了长安城,与李泰一样,天天上朝。

    两位备受李二陛下器重的王爷在陛下不在的时候上朝辅佐太子,也有坐镇朝堂的意思,无论如何,即便是李二陛下已经好几天没有出现在群臣眼前,都不能乱。

    大乱子倒是出不了,就是有些人喜欢瞎打听宫里的事儿,喜欢闲着没事儿搅浑水。

    到了次日下午的时候,常乐驾着马车回到了庄子上的玄家大宅,跟着常乐回来的就只有孙思邈,晋阳还要在宫中住上几日,或许她要亲眼看到李二陛下的身体情况好转,才能放心下来吧。

    往常李二陛下这病也不是没犯过,但是哪一次都没有像这次一样,来的这么凶猛,让李二陛下直接好几天都不能露面。

    孙思邈到来,玄世得到消息后连忙出门迎接。

    说来孙思邈与玄世也算得上是一家人了,但是玄世还是没办法把这么个药王当成自家大爷(大伯)看待啊。

    “孙道长,好久不见。”玄世拱手行礼道。

    “玄公客气了。”孙思邈笑着回应。

    “孙道长既然来了,今晚便在府上住下吧,正好,母亲也经常念叨您,您与母亲,也许久未曾见过面了。”玄世说道。

    孙思邈点了点头,没有拒绝玄世的提议,他也知道,玄世专程派人去长安将自己接到庄子上,肯定是有事要找自己。

    晚饭前,玄世的母亲一直与孙思邈在前厅之中聊天叙旧,晚上吃完饭,玄世这才和孙思邈一同到了书房。

    书房之中,两人在书案前对坐,府上的丫鬟将茶水端到门口,站在门口的常乐结果茶水,进了书房,将茶水放在了书案上,这才起身离开,之后便一直守在书房外面。

    玄世和孙思邈要谈论的,可是当今天子的身体状况。

    “玄公有话不妨直说。”两人落座之后,孙思邈对着玄世说道。

    “现在陛下的身体如何?”玄世问道:“陛下的病是老毛病了,现在兕子在宫中陪着,这几天我也一直在翻看府上的医术,想要找个法子”

    说着,玄世摇了摇头。

    “有些棘手。”

    孙思邈闻言,也是叹息一声:“贫道说实话,陛下的病,只能养,治不了,贫道离开皇宫之前也知道了,晋阳公主要在宫中伴驾,以进孝道,未曾想玄公在府上,也关心着陛下的病情。”

    “我与兕子不同,毕竟我只是个驸马,别说整日留宿宫中了,进宫太勤快,都会遭人病垢,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后辈,想要尽一份力。”玄世说道。

    “贫道也说过,陛下的病,只能靠调理靠养,不宜太过操劳,若是放在别人身上也就罢了,但是毕竟陛下是大唐天子,国事繁忙,何来不操劳之说?”孙思邈说道:“所以,无论是贫道为陛下诊治,还是宫中的御医为陛下诊治,结果都是一样的。”

    “平日里,不能用药吗?”玄世问道。

    关于李二陛下的药,这才是玄世所关注的,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将给李二陛下治病的药,交给李淳风,让李淳风送给李二陛下,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目的是一样的,只是程序复杂了一些,至于李二陛下怎么想,无所谓了。

    “可以,这些就看陛下自己的意思了。”孙思邈说道:“不过,即便是药,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贫道在宫中为陛下诊治,针灸过后,还放了血。”

    都已经要用放血这种办法来压制痛苦了,这回李二陛下病的还真是不轻。

    这不禁让玄世想起了李渊李二陛下以后不会像先皇李渊那样,直接瘫在床榻上吧,对于李二陛下这么骄傲的一个人,得是多大的痛苦。

    “让常乐将孙道长接过来,就是想与孙道长研究研究,看看有没有可能为陛下调制出针对陛下病情的新药,而且,此药,还另有他用。”玄世说道。

    对于孙思邈,玄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毕竟孙思邈虽然是个大夫,但也是道门中人,此事涉及道门,涉及李淳风,孙思邈知道也无妨,毕竟也是件好事,对道门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此事一成,道门在大唐的地位,将不再是那些外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能够撼动的。
………………………………

第四百七十章:发展才是硬道理

    “想法是好的,但是毕竟是在欺骗陛下,你就不怕陛下知道了,降罪于你?此乃欺君之罪。”孙思邈说道。

    “哪儿能管这么多啊。”玄世无奈道。

    谁知道贞观朝还有多少年啊,能瞒一年是一年,也不是玄世心眼儿坏咒李二陛下死,他所知道的事实就是如此,贞观朝就只有二十多年,二十一还是二十二来着,武媚娘的事儿出了,李治的事儿出了,长孙皇后虽然没死,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没丢,但是李二陛下的身体状况摆在那里不得不让玄世不去胡思乱想。

    “药倒不是没有,但是需精心调配,不可鲁莽。”孙思邈说道。

    这件事儿没坏处,若说有,也不是对李二陛下,最大的坏处就是玄世担着风险,既然他自己执意要这么做,那孙思邈帮他一把倒也无妨了。

    “道长这几日不妨留在庄子上,专心为陛下调配药材。”玄世说道:“晚辈在想,道长这一身医术,道长不敢自称学究天人,但是在整个大唐,也是数一数二的,道长就没想过,培养一批学生?”

    “如何没想过,但是这么多年了,留在身边的,也还是那两个徒弟而已,医术在好,在士族眼中,终究是贱业,读书识字的多都一心想要入朝为官,更不可能学医了。”孙思邈说道:“寻常人家的孩子,读书认字都是困难,又如何学医?去研读医书?靠着贫道教导?没有经年累月的积攒,贫道可不敢轻易将人放出去行医,平白误了旁人性命。”

    孙思邈的考虑也是很周全的,学医不是没有,但是多数人跟在孙思邈身边,吃不了那份哭,大都半途而废了,结果留到最后的,就仨,一个是已经出师的大徒弟,另外两个还跟在孙思邈身边儿做学徒呢,也不知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

    “道长说的是,道长觉得,庄子上书院中的这些孩子如何?”玄世问道:“若是他们当中有人肯学,道长可愿教?”

    “书院的学生?你书院里的学生,将来不去参加大考吗?”孙思邈问道。

    玄世摇了摇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书做官的,不适合的,在书院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也都会读书识字了,看医书,不成问题,只看道长愿不愿意教导了。”

    “若是肯学,那就是件好事,贫道乐意之至。”孙思邈应答道。

    “那就好,书院到现在,也已经整整一年了,看书院中孩子们的变化,结果是喜人的,若是道长有耐心,且再等一年,这一年当中,便由晚辈来在书院周围,筹划医学分院之事,介时,道长可就有学生要教导,恐怕就不似现在这般清闲了。”

    “还是刚才那句话,若真如此,乐意之至。”孙思邈说道。

    孙思邈乐意将自己的医术、经验,甚至是被很多大夫视之如珍宝的药方传下去,传播出去,否则,他也不会耗尽一生心血,成书《千金方》了。

    玄世将孙思邈留在庄子上几天,现在尚且无妨,至于常驻在庄子上,也只有等书院逐渐成型之后才能够办到。

    在庄子上的这段时间,玄世经常到书院之中,关于书院,他也想了许多,现在书院的规模很小,有萧和高士廉两位先生暂且能够管的过来,书院若是贸然扩大,两位先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但若是止步不前,与玄世的初心不符,所以玄世打算,先将书院的硬件规模扩大再说。

    以萧和高士廉两人的人脉,再拉拢一些先生过来,不成问题,人来了,总要先有地方安置才是,不能像高士廉和萧这样,人都要来了,庄子上才着急忙慌的给人准备住处。

    庄子上的庄户家里虽说出了徭役去了龙首原,但是不代表家里没人了,玄世最不缺的,就是钱,花钱雇人就是了,至于材料,现在龙首原以及整个关中的材料运转正常,也不缺这么点儿东西,不然的话,朝廷建造宫殿,材料都紧着朝廷用,长安城的人若想盖个房子,还要等到新宫建成之后再说不成?

    只要玄世要用,断然没有缺少材料的道理,毕竟为了新宫的事儿,这长安城的材料商人,玄世几乎见了个遍。

    关于书院的想法,逐渐成型,之前玄世也想过,大唐从来不缺少人才,不缺少各方面的人才,或者换个说法,不仅仅是大唐,中原从来不缺少人才,为什么皇朝却总是由盛而衰,到了最后,曾经处于世界巅峰的中原大地,却被西方的那些国家反超,这是为什么?

    玄世记得他似乎在哪儿看到过这个结论,原因是缺少思考,缺少哲学的目光去看待世界。

    既然没有,那就培养!

    如今书院有了雏形,玄世的“野心”也就可以借着这个小小的书院,继续滋养,发展、壮大。

    一切以现在的这个小书院为根基,逐步扩展。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陛下的药了。”玄世说道:“书院的事情,离不了朝廷的支持,否则,也只是独木难支罢了。”

    孙思邈点点头,即便是玄世不说,他也会为李二陛下配置出合适的药材,只是这次不同了,要将药材,做成“仙丹”才行。

    庄子上的东西不必长安城少,即便是孙思邈要为李二陛下配药,庄子上的药铺也能满足孙思邈的要求,孙思邈便在玄家大宅住下了,玄家的下人每天都会来往庄子上的药铺,为孙思邈买回些药材。玄家大宅中的下人,庄子上的人都是认得的,这两三天之内,买了这么多药回去,庄子上的人还以为玄家谁生病了呢,出去买药的小厮解释了一番之后,这才平息了风波。

    孙神仙需要药材,要多少都不算多。

    玄世这两天多数时间都与孙思邈在一块儿,孙思邈研究药材药理,玄世则是继续翻书,只是这次翻书,已经比较有针对性了。
………………………………

第四百七十一章:药

    孙思邈行医多年,对于药材药理已经研究的很是透彻了,但即便是他,在针对李二陛下的病,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一连好几天,玄世都与孙思邈在府上干这事儿,终于,将这药丸给弄出来了。

    玄世拿着手上的药瓶:“接下来,就该将这药和药方,交给李淳风道长了。”

    “虽然药是配出来了,但是若想有成效,需要长期服用,放能压制陛下病情。”孙思邈说道:“以陛下的习惯,长期用药”

    “只要是李道长给陛下的,便无妨。”玄世笑道:“说假话最容易相信,便是七成真,三分假。”

    孙思邈点点头,药他配出来了,交给玄世之后,玄世想怎么用,那是他的事了。

    玄世带着药和药方去了长安,去了太史局。

    李淳风仍旧在观星台当“仙人”,只是他这位“仙人”低调惯了,没什么人注意他而已。

    玄世上了观星台,见到了李淳风。

    “李道长可听说了,那方士已经被陛下送出宫了。”玄世走到李淳风身边,跪坐下来。

    “贫道已经听宫中的人说起过了,还要恭喜玄公,目的达成了。”李淳风笑道。

    玄世笑着摇摇头,不可置否。李淳风说他的目的达到了,这话也没错,因为,他本来就是冲着那方士来的。

    “那方士虽然离开了皇宫,但也只是暂时的,有一个,往后谁敢保证没有第二个呢?”玄世笑道:“倒是道长,换了一身衣服,果然看上去仙儿多了。”

    “托侯爷的福了,贫道倒是能看出来,那方士到观星台见到贫道的时候,也是诧异了一下。”李淳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说道:“如此说来,侯爷的办法还是有用的。”

    “既然穿着好看,那道长以后就这般穿着吧。”玄世说着,拿出了孙思邈配出的药丸和药方:“李道长也精通岐黄之术,不如看看这个。”

    将药丸和药方接过来,李淳风将药方展开,仔细看了一遍,而另一只手上的药瓶,里面装着的想必就是已经做出来的药丸了。

    “这是治疗风疾的药方。”李淳风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玄公是要贫道将这药交给陛下?玄公为何不自己去呢?”

    “连药方都给道长了,难道道长还不明白这当中的意思?”玄世问道。

    “玄公的意思是要贫道以后按照这个药方为陛下配药,然后”

    “心照不宣。”玄世说道。

    李淳风点点头:“好吧,贫道知道了。”

    说罢,便将药方和药丸收了起来,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也难怪乎玄世说心照不宣了。

    玄世从太史局离开之后,便回了道政坊了,他打算在道政坊住上几日,等过几天晋阳从宫中出来之后,再一同回庄子上,而且这几天也不是没事做,怎么说也要去龙首原上走一趟,还有三个倭国人的事情,也不能再拖着了,毕竟还要赚人家的银子。

    两年之内,大唐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准备要休养生息了,而倭国,虽然对着人家的银子流口水,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现在也在进步,尤其是孝德天皇上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这个时候对付倭国,还不是时候。

    玄世听说,这位天皇的身体好像不太好,也不是个长命的,否则也不会让那位宝女王重新登上那个位子,等到宝女王复辟的时候,倭国的乱局,才会开始,那个时候再找个借口插手倭国,就容易多了。

    一个坚固的堡垒,和一个摇摇欲坠的危房,哪个更容易推到,显而易见。

    现在暂时放任之,先将这三个倭国人利用起来再说。

    次日,李淳风带着药去了东上阁李二陛下的寝宫,经过孙思邈为李二陛下针灸放血之后,李二陛下的身体好多了,至少不像以往那样只能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也能接见几位朝中的重臣了,再修养两天,差不多就能重新回到太极殿了。

    “陛下,李淳风道长求见。”德义在李二陛下耳边轻声说道。

    “让他进来吧。”

    “诺。”

    李淳风若是没有要事,一般不会主动来见自己,李二陛下想着,既然来了,见一见也无妨。

    李淳风一袭白袍,衣袂飘飘,进入李二陛下的寝宫,来到李二陛下面前,拱手行礼。

    “臣参见陛下。”

    李二陛下见到这样子的李淳风,愣了愣神,随后笑道:“道长免礼,有些时日未曾见过道长,道长倒是更加神采奕奕了,想来,观星台也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李淳风笑了笑,不可置否,随后说道:“臣今日来拜见陛下,是有东西要送给陛下。”

    “哦?什么东西?”李二陛下问道。

    李淳风将丹药拿了出来,双手递了上去,德义走上前,将李淳风手上的丹药接过来,送到了李二陛下手上。

    “此丹药对陛下身体有益,一日三次,一次两粒。”李淳风说道。

    “这是药?”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若说是药,那便是药,只是,陛下若是服用此丹药,其余的药,怕是要停下了。“李淳风说道。

    李淳风一说,李二陛下自己在心里就开始琢磨李淳风说的话,难不成这药,还有什么别的妙处不成?想到这里,李二陛下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李淳风,眼前的李淳风,与以往见到的老实道士模样的李淳风,大有不同啊。

    若外来的方士不得李二陛下信任,说的过去,但是李淳风,李二陛下还是知道他的本事的。

    难不成,这丹药之中,还另有文章不成?

    “朕知道了。”李二陛下说道。

    “如此,贫道告退”李淳风拱手行礼。

    药已经带给李二陛下了,李淳风也没多说话,只是说了一句这药对李二陛下的身体有好处,剩下的,李二陛下信也好,不信也罢,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

    说话是门艺术,李淳风的话,让李二陛下对这药,有了无限瞎想,李淳风不多说,剩下的,全看李二陛下怎么想。

    这不过是普通的治疗风疾的丹药罢了
………………………………

第四百七十二章:声名再起

    这不过是普通的治疗风疾的丹药罢了李淳风故意说的引人遐想,模棱两可,且不多言,毕竟,言多必失。

    而且,这么说的话,以后就算是陛下知道真相,也无话可说,一切都是他自己遐想出来的,李淳风可没说过这是什么特别的药丸。

    至于让李二陛下停掉御医开的其它的药,也是为了避免药性冲突,李二陛下若是坚持长期服用这药,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效果,也只是治疗他本身的风疾而已,除此之外,李淳风还会回去调配一些调理身体的补药送给李二陛下,两者结合,效果便显著了。

    不过是药三分毒,用药用量,还是要好好掌握好的,李二陛下这是沉疴旧疾,往常也吃了不少药

    李淳风离开了东上阁李二陛下的寝殿,回了观星台,他从太史局出来,到李二陛下的寝宫,一路上不少宫人都见到了李淳风的身影,与以往穿着朴素的道士打扮不同,谁也未曾见过这样一个道骨仙风的李淳风,因此,宫中纷纷传开,说李淳风在太史局观星台得道成仙什么的。

    三人成虎,李淳风的事儿在宫里越传越邪乎,李淳风倒是自己回了太史局,住进了观星台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外面关于他的事情传的是沸沸扬扬。

    一直到第三天,便有长安城的勋贵派人来给他递帖子。

    “师傅,这已经是第三张请帖了,还要回了吗?”小道童问道。

    “谁家的?”李淳风问道。

    “刑部尚书,张大人。”小道童看了帖子下方的落款,回应道。

    “回了吧。”李淳风说道:“此人派人来送帖子,一律回了。”

    刑部尚书张大人,全名叫张亮,出了名的喜好豢养术士,研修丹道,除却宠信术士之外,还养了五百假子,长安城中,愿意与这位张大人来往的可不多,树大招风,张亮的这五百个儿子,可不仅仅是招风这么简单了,说不定哪天,招风就变成了招祸。

    因此,李淳风拒绝与张亮来往,也是正常,不但这次拒绝,以后来一次拒绝一次,没坏处的。

    “再有人来送帖子,便说为师闭关了。”李淳风嘱咐道。

    “是。”道童应声,随后带着帖子下了楼,将张亮差遣过来的人回拒了。

    帖子被退回来,张亮派过来的下人的脸色不太好看,只是与道童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帖子离开了太史局,回去将此事告诉自家老爷。

    张家大宅,张亮坐在厅中,听着下人回报说李淳风拒了他的帖子,道童还说李淳风闭关什么的,明眼人都能猜测出来,这不过是拒绝别人的借口罢了,刚从陛下那里回来,就开始闭关?

    “李道长一定是在考验本官的耐心和诚心,无妨,明日再去送帖子就是了,实在不行,本官亲自登门拜访也无妨。”张亮的心情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对于李淳风,仍旧是兴致勃勃。

    “老爷,咱们府上也有不少高人,您何必非要见李淳风道长呢?”管家不解问道。

    “李道长与那些方士可不一样啊。”张亮提到李淳风,眼神里全是向往:“那是真正的高人。”

    “老爷,之前宫中不是还有一位高人嘛,听说已经出宫了,现在不知道在何处呢。”管家说道。

    “不知道就派人去找,本官也听说了,听说是王玄策从西域带回来的高人,既然不在宫中了,那就请到咱们府上来。”张亮说道:“此事尽快安排人去做。”

    “是,老奴晓得了。”管家应声道。

    天竺来的方士被从宫中赶了出来,王玄策才得到消息,心里也纳闷儿,好端端的怎么就给赶出来了,千方百计的设法在宫中打听,才听到一点儿风头,吓得王玄策坐都坐不稳了,赶紧吩咐府上的下人套好马车,准备去东山县。

    这件事儿陛下或许不会再提起了,但是那个天杀的方士,把晋阳郡公给得罪了,虽然不知道人家是什么态度,但是王玄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登门拜访一番,若是人家生气了,也得赔个不是,虽然事儿不是他犯的,但是人可是他从天竺带回来的。

    被李二陛下赶出来的方士在李安俨府上住下了,一住就是好几日,李安俨听到长安城中的风声,说是张亮府上在找这位方士,心里头一合计。

    张亮刑部尚书,郧国公,在朝中也是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

    现在李安俨正在为李治招兵买马,既然这位张大人喜欢方士,正好自己手上也有这么一位“人物”,倒不如用那方士来拉拢张亮,听说张亮十分宠信府上的方士,若是能从此下手,拉拢张亮,不在话下,这样一来,李治这边,便又多一位重量人物支持李治。

    想到此处,李安俨在外面事情也不顾得做了,连忙回到府上,在自己府上的院子中找到那位方士,将事情说给那方士听。

    只要有天大的好处,这方士不在乎服侍的是一位皇帝还是一位大人,对他来说,都一样,只要有荣华富贵。

    而李安俨说的这位大人,似乎在朝中也是个大人物,不然也不会被封国公,而且,帮着李安俨成事,也就是帮了九皇子李治,将来李治若是上位,自己的好处可比单纯的炼丹人要多的多。

    “怎样,大师这是答应了?”李安俨问道。

    “若是能帮助李公子和九皇子,贫僧便应下这差事,承蒙李公子收留,贫僧在李公子府上逗留多日,也该自食其力了。”方士说道。

    “大师肯助我与九皇子成事,将来定然不会亏待了大师。”李安俨先为这方士画下了一块大饼,借着说道:“这样的话,一会儿我便去拜访张大人,大师且在府上稍侯。”

    “如此甚好。”方士应声道。

    让府上的下人准备拜帖,李安俨亲自去拜访张亮。

    此次拜访,自然不能将这方士一起带过去,否则就像是自己上门上赶着给张亮送人一样这也太不值钱了。
………………………………

第四百七十三章:张亮

    李安俨上门,主要是先试探张亮一番,随后再表示现在那方士正在自己府上,自己先与张亮示好,再以方士“诱”之,往后方士住进了张亮的府上,有的是时间给张亮吹“耳边风”。

    张亮此人痴迷此道在长安也是有名了,先前李安俨未曾往他身上想,现在他自己送上门来,倒是个意外之喜了,对于张亮这人,李安俨是志在必得。

    这是李安俨接触的第一个手上还握着一小部分兵权的人,对于李治要说,即便兵权不多,但仍旧是至关重要。

    “老爷,李安俨公子前来拜访。”管家拿了李安俨的名刺来到厅中,双手递给了张亮。

    张亮拿过名刺,随意翻看看一番,皱眉道:“他来作甚?”

    “听李公子说,听到老爷您在长安城中打听天竺方士的事儿,这才来拜访您的,老奴估摸着,应该是跟那位天竺的大师有关系吧。”管家说道。

    张亮想了想,管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让他进来吧。”张亮说道。

    张亮是有些看不起李安俨的,毕竟李安俨现在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散官,没有丝毫权柄在手,还是个从东宫被刷下来的官员。

    人要是好好的,能被从东宫赶出来?

    李安俨在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前厅,见到了张亮。

    “下官李安俨,见过郧国公。”李安俨站在张亮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

    “李大人无需多礼,请坐。”张亮说道:“李大人来本官府上,所为何事啊?”

    李安俨在张亮的下首坐下,笑了笑说道:“下官在长安城,无意间得知郧国公正在派人打听那天竺来的方士的消息,下官正好知道,便来张公府上,拜会张公。”

    “你知道那位大师的下落?”张亮眼睛一亮,果然是为这事儿来的,没想到人刚派出去不久就有收获,看来自己与这位大师,还是很有缘分的。

    “这位大师,恰巧就在下官府上居住。”李安俨说道。

    “在你府上?”张亮问道:“所以你是来”

    “下官虽然对此道也有兴趣,但是既然郧国公这般急切寻找这位大师,下官断然没有藏私之礼,特来告知郧国公。”李安俨说道。

    “那大师可跟随李大人一同过来了?”张亮问道,有了消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位大师。

    李安俨摇摇头:“还未曾,下官与大师说起此事,大师说,他出宫,遇到下官,住进下官府上,这边是缘分,听大师的意思,好像”

    说道这里,李安俨的话语显得有些吞吞吐吐不好开口的样子,脸上露出一番纠结之色。

    “怎么了?李大人有话还请直说。”张亮说道。

    “这位大师是位高人,喜欢一切随缘,若是郧国公见到这位大师,万一大师觉得与郧国公无缘或者说,郧国公心意不诚,下官怕是没办法劝说那位大师来郧国公府上”

    张亮一听,释然一笑:“本官还以为是什么,不就是诚意嘛,本官有!李大人,那位大师在李大人府上住了也有好几日了,李大人可有什么能够指点本官的?”

    李安俨闻言,连忙摆手:“不敢不敢,郧国公切莫说指点这等话,下官担待不起,只是这诚意嘛郧国公若是能亲自到下官府上去接大师,这便是十足的诚意了,大师虽说万事从缘,但是这缘分,也是事在人为嘛,郧国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张亮连连点头,笑道:“不错,李大人说的是,就是这个理,李大人回去之后帮本官给大师带个话,便说本官在家中,沐浴斋戒,明日一早,便去李大人府上,亲自接大师来郧国公府。”

    “如此,下官就先回去,提前告知大师一声,也好劝劝大师,让大师提前有个准备。”李安俨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