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现在只是一桩小事罢了,但是李承乾身为太子,无论做什么,都要谨慎再三,即便朝中没有针对他弄出什么风浪,但是毕竟还要顾忌李二陛下那边,若是李二陛下不高兴,他这太子的位子一样坐不稳。

    “好。”玄世璟说道。

    如同高士廉所说的,这当中的利弊,李承乾回去之后自然会权衡清楚,书院背后有玄世璟这大财主,以后的的发展不可限量,这么大一好处落在李承乾面前,他不会不心动。

    将来李承乾若是继位,那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入了朝,做了官,那就是新帝的嫡系了,李承乾需要新贵来与朝中的老贵族形成对抗,否则他日李承乾坐了皇帝,也不过是被关中世家捆绑住手脚罢了。

    十年,二十年,这时间听上去很长,但是却又如同白驹过隙,玄世璟对于书院的规划是宏远的,甚至可能不是一代而功。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明德书院是整个东山县,整个玄家的百年大计!

    大唐官家不重视书院,朝廷的勋贵们也不可能让皇家重视民间的书院,因为一旦民间的人才大量涌入朝堂,那勋贵的势力就要被这些人所稀释,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而玄家没有这个顾虑,玄世璟勉强担得起“高瞻远瞩”这四个字,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整个玄家都理解玄世璟为何这么看重书院。

    没有什么门第能够持续千百年久盛不衰的,即便是现在这些勋贵这么极力的维持自己的地位,这般阻止各种朝堂新的势力崛起,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不如看开一些。

    只是玄世璟即便将这些话说出来,有谁会信?

    玄世璟自己都不觉得玄家会兴盛过几百年。。。。。若说如今这天下最强盛的家族,那就是李唐皇室了,可是历史上的李唐皇室强盛了几代?更何况那些高门大户了,所以说,目光长远些是没错,但是好歹也要目所能及啊,活在当下啊,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谁会知道?所以这一辈千打算万打算,又能打算多久?时间的长河又会有多少变化?

    有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一辈的能为他们奠定根基,但是却不能管他们一辈子。

    宫中的家宴结束之后,玄世璟是一个人回去的,晋阳留在了皇宫之中,至少要在宫中住上十天半个月的,玄世璟就自己先回了道政坊的公主府,等到明天再回庄子上。

    在长安玄世璟还有件事儿要办,那就是去见阎家兄弟,再去龙首原上走一趟,毕竟李二陛下让他督建新宫,至少要了解一下现在的进度。

    万事开头难,如今修建新宫,也正是开头的时候。

    龙首原上的徭役中秋节停工一天之后再次回到了龙首原上,围着永安宫开始修建地面,虽然没有具体的图纸,但是工部已经将大致的范围给规划出来了,新宫殿的修建就在这范围之内。

    玄世璟先去了龙首原,之后才去了工部。

    白天的时候,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都在工部,两人合计着绘制新宫的图纸,因此玄世璟一到工部,便有工部的官员引着玄世璟去见两人。

    工部因为之前压价商人一事,负责此事的两人被李二陛下罢了官,虽说原因没有往外说,但是既然是罢官,这当中的门道,旁人心里恐怕也已经跟明镜儿似的了。

    直到玄世璟进门的时候,兄弟两个还伏在桌案上勾勒着线条呢。

    “两位大人。”玄世璟进了房间,见两人这般专注,不得不出声提醒两人。

    这时候兄弟两个才抬起头来,见到玄世璟进来了,连忙拱手:“玄公。”

    “两位大人。”玄世璟拱手还礼,他与阎立德一级,都是正三品,但是玄世璟的爵位却是比阎立德要高,所以阎家兄弟见到玄世璟,是要行礼的。

    “今日到工部来,也是想要看看图纸进行的怎么样了。”玄世璟说明了来意。

    阎立德笑了笑:“这些日子我与家弟一直在研究这新宫殿的图纸,再有两天时间,就能拿出第二套图纸了。”

    “第二套?难不成第一套图纸不合陛下的心意吗?”玄世璟问道。

    他也没想到阎家兄弟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但是看兄弟两人的面色,的确这些日子也没有怠慢这件事儿,俩人的脸色都蜡黄了,估计是经常熬夜的缘故。

    阎立德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只是两套图纸送到陛下面前,好歹有个选择,毕竟新宫不是件小事儿,耗费如此多的民力,而这图纸,又是重中之重,不容半点儿差池。”
………………………………

第四百一十七章:新宫图纸

    “两位大人辛苦了。”玄世璟拱手道。

    阎立德笑了笑:“虽说我和立本一直在绘制新宫的图纸,但是也听说了,陛下让玄公督建新宫的事,前两天工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让玄公费心了。”

    玄世璟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此事陛下也已经处理过了,这事儿就揭过去吧,本来还以为两位大人的图纸要等到年后才能出来,没想到能提前这么多,如今新宫材料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一大半,看来龙首原那边很快就能开工,这进度在无意之间就提升了很多啊。”

    “新宫之事事关重大,陛下十分看重,所以我等自然不敢怠慢,这往后,在新宫建造方面还要与玄公共事,若是工部这边有什么不稳妥的,还要玄公多多提点一番才是。”阎立德笑道。

    玄世璟笑了笑说道:“这督建之名,也不过是个名头罢了,若是只走走过场,咱们都皆大欢喜,毕竟我也是个懒汉,图纸定下来之后,龙首原那边就能动工了,两位大人也就腾出手来了,像前些日子那样的事,自然有两位大人处理,只要工部和户部不出什么差错,那新宫的修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玄世璟今天到工部来见阎家兄弟,也是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关于修建新宫的事儿,玄世璟懂得不如他们多,所以也不会去插手胡乱指挥,一切照常来,还是工部和户部协调指挥,玄世璟作壁上观,不插手,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他想办法。

    玄世璟的做法便是典型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也是个怕麻烦的人,至于户部和工部的事儿,他也不愿意把自己搅闹进去。

    督建督建,只要新宫建造没问题,其余的事儿,只要不涉及玄世璟本身,他乐得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为官之道。

    “好说,好说。”阎立德笑道。

    先前因为某些公布官员的事儿,玄世璟被李二陛下急招进了皇宫,对于玄世璟没有在陛下面前添油加醋将他们兄弟两个也扯进去的行为,阎立德很是感激,至少让他明白了玄世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后,阎立德将玄世璟拉到书桌前,将新宫的图纸展示给了玄世璟。

    在将近两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玄世璟没有机会去一睹大明宫的风采,而现如今,大明宫的图纸,却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而大明宫,也将要在自己的见证下落成。

    虽然没有见过后世的事物,但是复原出来的效果图他还是见过的,也绝对不是阎立德所给他看的这一副。

    “很是精致,但是大气不足。”玄世璟看完第一幅规划出来的图纸说道。

    旁边的阎立本自从玄世璟进来之后,一直伏在书案上作画,接待玄世璟的一直都是阎立德,而听了玄世璟说出来的话之后,眼睛一亮,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玄公也是如此觉得?”

    “新宫既然修建,一步到位最好,这幅图纸,很好,没有别的短处,唯一一点,就是,太小。”玄世璟说道。

    阎立德也点点头:“这第一幅图纸,也是考虑到国库的支出,所以在绘制的时候,有些缩手缩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与家弟,才决定要绘制第二幅,侯爷这边请。”

    说着,阎立德将玄世璟请到了阎立本的书案旁,书案上放着的纸张,正是还未绘制完的第二幅图纸。

    玄世璟看了看,这第二幅图纸比第一幅要强很多,至少在宫殿群的面积上,便比第一幅大出一倍有余。

    前中后三大主殿,原本的永安殿规模最小,放在了中间,前面是规模最大的主殿,而后面则是中等规模的后殿。这样一来,永安殿不用动,直接改个名字就能用,而且永安殿外的广场,地基都是现成的,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修建最大的主殿,省了不少功夫,但永安宫外的墙,肯定是要拆除的。

    “这是我与家弟绘制的第二幅图纸,只是这图纸尚未画完,但是就从已经绘制完毕的图纸来看,若是按照这规模修建新宫。。。。。没有三年之功,是建不成的。”阎立德说道。

    “无妨,也不必担心府库。”玄世璟笑道,大唐的国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富裕过。

    从辽东往长安运送了多少东西,玄世璟心里有数,便仅仅是两场战争,灭两国,所得钱财便足以支持新宫的修建了。

    当年侯君集贪污不成,从高唱运回长安的财货悉数充了国库,到现在为止,朝廷也没有什么大花费,国库能没钱吗?

    若是国库没钱,户部早就跳出来反对李二陛下修建新宫了,什么理由他们都不会听从,就一句话,没钱。

    国库没钱,户部的官员在朝堂上就没底气,就没话语权,所以说,户部的官员一个比一个抠门,若是国库不足以支持修建新宫,户部绝对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好,如此,我与家弟便加紧将这第二幅图纸绘制出来,争取早日送进宫里呈献给陛下。”阎立德说道。

    若是这第二幅图纸能成,那阎家兄弟这一辈子,也是脸上有光了。

    宫殿建筑之美,与绘制在纸张上的画作是不同的,后者给人以意境,而前者,则是身临其境的震撼。

    玄世璟出了工部,便直接和随从回了东山县庄子上,中秋节过了,庄子上书院的课程也安排好了,既然玄世璟与高士廉说了要在书院教书,那他决计不能失言,长安城中无论多大的事儿,对于玄世璟来说都是小事儿,而书院的事儿,无论多小的事儿,都是大事。

    书院才刚刚开始打根基,若是根基打不好,那书院再发展,也没多大前途了,既然玄世璟已经为了书院付出了不少,那就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

    高士廉给玄世璟定的课程时间是在八月十七的下午,一整个下午的时间都归玄世璟。
………………………………

第四百一十八章:玄世璟的第一堂课

    而玄世璟的第一节课,不是要对他们讲什么未来,讲什么诗书,也不是为他们讲什么大道理。

    很简单,玄世璟要带他们出去见识见识,而让这些庄户家的孩子涨见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都带到长安城去,若说涨见识,没有什么地方比长安城更加合适了。

    东山县离着长安城不算近,也不算远,有六十多里地,即便是玄世璟骑着快马一路狂奔,也得一个多时辰,而这些孩子打从出生开始,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庄子,即便是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父母要去长安城置换些东西,他们也没有机会跟着去,因为从庄子上到长安城,步行的话,一走就是一天,要在长安城住上一晚上,那时候庄子上的人没什么钱,即便是去长安城,也是各种省吃俭用,能在遮风避雨的地方凑合着睡一晚上就绝对不会去住客栈,这种情况下哪儿会带着自家的孩子去受这个苦。

    而现在玄世璟就是要让这些孩子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而要让七十多个孩子去长安城,肯定不能让这些孩子走着去。

    因此八月十六当天下午玄世璟接到了书院那边的安排之后就着手准备了,让常乐去找二十辆马车,明天中午的时候到书院门口接人。

    有马车作代步,前往长安城,可就方便多了。

    至于驾车的车夫就不必了,书院之中的这些孩子几乎是天生的车把式,在庄子上谁家有个牛车马车,都会相互借,家里农忙的时候,这些孩子都是帮着家里驾车的。

    而且学院之中,君子六艺,暂时没有条件去教习骑射,但是驾车还是会教导的,十二三岁的娃娃,掌控马车,十分熟练。

    晚上,玄世璟在书房里开始琢磨明天的行程,手中的毛笔在纸上不断的写写画画,而秦冰月则是跪坐在玄世璟的身边,为他裁纸磨墨。

    佳人相伴,红袖添香,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场景。

    “冰月,你说,明天下午带着那帮孩子去长安,两个时辰之内,能逛多少地方?”玄世璟问道。

    “有些地方暂时不适合那些孩子去,而且,去了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这里可以排除掉了。”秦冰月说道。

    秦冰月指的是辅政坊等长安城中的达官显贵们住的地方,都是在皇城附近,秦冰月说这里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没有道理。

    “若是夫君想让这些孩子开开眼界,最好的地方便是东西两市,再就是太液池、昭国坊等地方。”秦冰月说道:“长安城很繁华,但是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东西两市了,两市之中,人群熙攘,各国商贩来来往往,整个长安城,最新奇的东西,都在两市了。”

    玄世璟闻言,点点头:“倒也不错,这东西两市,才是长安城的精华啊。”

    “不过在此之前,妾身觉得,夫君带着那些孩子入长安城,最好是先去道政坊走一遭,这么多人,若是走散一个,也能找个地方集合起来。”秦冰月说道。

    秦冰月是女儿家,心思细腻,这等小事都能考虑妥当,不是玄世璟这么一个大男人能比的。

    “嗯,说的没错,不过为了保险一些,我打算让高峻和常乐也一同前往,多个人多个帮手,加上你说的,只要这些孩子认得道政坊,即便是走散了,只要会开口说话,打听到道政坊,到最后在道政坊集合,也算万无一失。”玄世璟说道。

    庄子上的庄户将孩子托付给了书院,玄世璟给这些孩子上课,作为他们的师长,也有这个责任去保护这些孩子。

    “夫君,这天色也不造了,明日的事情也是劳心劳力,夫君还是早些休息吧。”秦冰月说道:“妾身先回房给夫君收拾房间。”

    说着,秦冰月起身,玄世璟也跟着起身,笑道:“一同回房。”

    秦冰月见到玄世璟脸上的笑容,脸色微红,无声地点了点头。

    熄了书房的灯,玄世璟提着灯笼,与秦冰月一道回了房间。

    次日中午吃过饭,玄世璟出了大宅,高峻和常乐已经在大宅门外等候了,马车先行去了书院,两人还带了几个锦衣卫,打算一同陪着玄世璟前往长安。

    玄世璟突然觉得,自己带着这么多孩子去长安,有点儿旅游的意思,而他,就像是导游一样。

    堂堂的晋阳郡公,给庄子上的孩子们去当导游。

    想到这里,玄世璟也忍不住笑了。

    “侯爷在笑什么?”高峻凑到常乐身边儿低声问道。

    “肯定是满意咱们准备的周全。”常乐笑道:“想想侯爷一个人照看七十多个小屁孩儿,多辛苦,即便是咱们两人从旁边帮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咱们带来这十多个锦衣卫兄弟,在长安行动,也方便多了。”

    “说的有理。”高峻点头,认同了常乐的说法。

    玄世璟站在大宅门口的台阶上,对着下面站着的十多个人说道:“庄子上书院里的孩子都是咱们庄子上的未来,所以我也是要尽力的培养他们,这次的行程,是我定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带着这些孩子出去见识见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堂课,对于你们锦衣卫来说,这是个严峻的任务,既然锦衣卫也要跟上,那就不要让一个孩子走散,这任务,你们有没有信心完美的完成它!”

    “有!”

    听到玄世璟的话,门外站着的锦衣卫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神侯府训练的时候,个个都站直了身子,神色严肃的回应玄世璟。

    “很好,所有人,跑步前往书院,出发!”

    玄世璟一声令下,锦衣卫列好队伍,朝着书院前进。

    从玄家大宅到书院路程不算近,但是对于这些训练有素,身体素质强硬的锦衣卫来说,这都不算事儿。

    玄世璟坐上马车,高峻跳上马车的车架,为玄世璟驾车,至于常乐,则是去带锦衣卫的队伍了。

    这些锦衣卫从平壤城回来之后,在庄子上就一直无所事事,偶尔在庄子上巡逻一番,除此之外也就闲散了下来,如今好不容易有任务了,也顺带着活动活动筋骨。
………………………………

第四百一十九章:长安一日游

    高士廉和萧瑀也算是见识过不少东西了,两人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是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像玄世璟这般教学上课的人,带着庄子上的孩子专门腾出半天的时间来去游览长安城。

    虽然行为比较破格,但是仔细想想玄世璟所说的话,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书院的这些孩子暂且没有去行万里路的条件,去长安城走一遭也不错。

    无论是萧瑀还是高士廉,都不是死读书的书袋子,若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在大唐身居高位这么多年。

    玄世璟的马车来到书院的门口的时候,二十多辆马车已经整装待发,学生们都聚集在书院门口,还有一些想要见萧瑀和高士廉的读书人,在书院门口张望,见到书院的学生都在门口等着,纷纷好奇,想要找个书院里的学生打听消息,可是书院里的那些孩子完全不跟他们说话,只是自己三五成群的在一起。

    都是庄户家的孩子,而这些读书人个个衣着光鲜,这些孩子也不敢与他们打交道,从这里也能看出这些孩子老实巴交的性格了。

    高士廉和萧瑀没有出现,而书院外面只是站了几个锦衣卫在维持秩序罢了,将想要上前的书生给打发回去。

    今天是他们主子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可不能出了什么差错。

    在众人的期待之下,玄世璟的马车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帘中,马车在书院门口找了地方停下,玄世璟从马车的车厢里走出来,站在前面的车架上,扫视过众人。

    “所有书院的学生,现在分组上马车,年纪大一点的负责驾驶马车,咱们现在立刻向长安城出发。

    “是!”学院的学生们纷纷拱手应声。

    随后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分组,二十多辆马车载着七十多个学生还有玄世璟的护卫朝着长安城出发了。

    从东山县到长安城来往的人不少,毕竟东山县的东山湖有港口,不少来往长安的货商都会选择在东山湖旁边租个仓库作为中转点,随后再运往长安。

    这东山县的仓库地皮可是比长安城的要便宜多了,这些精打细算的商人自然是会过日子的,也清楚怎么做比较合适。

    在长安城和东山县之间来往的人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架势,事儿多辆马车,驾车的大多都是些半大娃娃,马车上还有护卫,奇怪的是这些大人护卫竟然允许这些半大娃娃驾车。

    直到看到走在后头的玄世璟的马车,玄世璟的马车上带着玄家印记,只要是在庄子上过活的人,都认得玄家的马车。

    见到玄世璟的马车之后心里也释然了,昨儿个就听庄子上的庄户说,今儿个玄公要给书院的孩子们上课,如今一见,不少人倒是对玄世璟上的课感兴趣了。

    马车车队浩浩荡荡的朝着长安城出发,来往的行人都在给马车让路。

    走了一个半时辰,车队顺利的到达了长安城,到了朱雀门前。

    朱雀门前的守卫见到这么多马车,也是一愣,连忙拦下马车检查询问。

    玄世璟让常乐带了自己的腰牌去让守城的人放行,见到玄世璟的令牌之后,马车这才顺利的进入了长安城。

    马车直接奔着道政坊去了,他们要在道政坊将马车停下,随后再步行前往东市,由东市向西市行进。

    逛完了东西两市时间也就差不多了,众人再回道政坊,乘坐马车回庄子上。

    这一来一回占用了不少时间,所以留给这些孩子逛长安城的时间并不多。

    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来长安城,从朱雀门进了长安城走在长安城的朱雀大道上的时候,坐在马车里的孩子就忍不住掀开窗帘朝着外面看去。

    长安城是繁华的,即便东山县庄子上发展到了那样的地步,仍旧比不上长安城的繁华。

    东山县地段好,商人多,但也只是个中转点,东山县市集上那种地方多的也是过去消费的达官显贵,但始终圈子太小。

    但是长安城是不一样的,长安城是整个大唐的中心,玄世璟也知道,这如今的长安城,可以说是整个亚洲的中心城市,其繁华自然不是一般地方能够比拟的。

    这会儿的罗马估计还是个小城邦吧。

    “长安城竟然有这么多人,太繁华了,咱们庄子上都没有这么热闹。”马车里的孩子说道。

    “这长安城可是大唐的国都,听说长安城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还有外国来的呢。”另一个孩子回应道。

    “这次咱们来,岂不是能够见到传说中黄头发蓝眼睛的人?”

    “是啊,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呢。”

    锦衣卫坐在马车前面的车架上,听着车厢里的孩子天真的言语,脸上不由得挂了一丝微笑,若不是公爷,或许这些孩子现在别说来长安城逛逛了,恐怕还在庄子上,跟着他们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吧。

    庄子上的一座书院,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或许他们的将来,会比自己更加的辉煌呢。

    锦衣卫的拳脚功夫再怎么高,那也只是粗俗的武人罢了,但是这些孩子不一样,都是读书出身的,将来参加春闱考试,中了进士,在朝廷之中做官,可比自己锦衣卫的身份值钱多了。

    若是锦衣卫愿意,玄世璟也乐意他们在军中某个职位,以他们的才识和身手,做个副将、校尉什么的都没问题,就像是东山县庄子上的那五百府兵一样。

    可是他们不愿意,因为他们的命,都是玄明德给的,他们这一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报答玄家。

    而玄世璟似乎也明白了,当初看三国的时候于禁说的那句话: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极为看重情谊的,更何况是活命之恩。

    马车到了道政坊,跟坊正打过招呼之后便进了道政坊。

    能够容纳下这二十辆马车的地方就只有玄世璟和晋阳在道政坊的那座宅子了。
………………………………

第四百二十章:很久之前的对头

    安置好马车,玄世璟和锦衣卫一同,带着这些孩子前往东市。

    道政坊离着东市十分近,因为道政坊旁边就是玄武湖,玄武湖旁边就是玄家的产业玄武楼。正好就位于东市旁边。

    七十多个孩子的队伍可不小,玄世璟打头领着他们,是几个锦衣卫护卫在队伍的两边,从道政坊的坊门走了出去。

    这样的队伍走在街上,也引得不少人侧目。

    这些孩子是什么身份?怎么在长安城逛个街身边儿都有这么多五大三粗的护卫跟着?

    锦衣卫回到东山县庄子上之后就再也没有穿过官服,穿的都是玄家护卫的衣服,所以现在走在街上,没有人认得出这是曾经名动长安的锦衣卫。

    一边走着,玄世璟一边为这些孩子解释沿途遇到的东西。

    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这般繁华的长安城,有不尽的好奇心,一路上不断的问这问那,旁边的锦衣卫一边看护着这些孩子一边为他们讲解。

    有些地方他们虽然没有体验过,但是身为锦衣卫,他们在打听消息的时候,早就把长安城摸了个透彻。

    不然当初从神侯府搬运进皇宫的那些庞大的资料都是哪儿来的?

    东市应该说是长安城最繁华的地方,各国往来的商人都在这边聚集,至于西市,则是长安城或者说是大唐本土的商人聚集在西市,安家立业。

    若是东西两市相对比的话,东市显得比西市高档一些,毕竟是大宗货物交易还有娱乐的地方,至于西市,现在的西市也只是长安百姓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至于昭国坊,原本聚集着不少工匠,但是自从工学院开张之后,昭国坊的工匠就少了很多,现在加上龙首原那边修建新宫,这昭国坊内的工匠更是看不到一个了,全都被调派到龙首原上去了。

    高士廉应该都将他那天说的话与这些学生说过了,若是实在不适合读书,两年之后没有通过考试的,他们可以选择进入道政坊的工学院,玄世璟觉得逛完了东西两市之后回到道政坊,让他们进工学院参观一番。

    即便是读书没有天赋的孩子也无需害怕,将来进了工学院,一样有个出路,若是实在连工学院都带不动的孩子,那玄世璟是真的没办法了,读过书,识几个字,总能在庄子上找个好工作过下去的。

    人生不只有读书,还有过日子,读书的目的,除却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之外,在这年头,更重要的是过日子!

    玄世璟很久没有在长安城这么走动了,他也没有穿的多么华丽,既然是作为这些孩子的先生,所以今天玄世璟穿了一身汝袍,跟普通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却能看出来,他玄世璟,就是这些孩子的领头人,就是这些孩子的先生。

    西市之中,斗鸡遛狗的勋贵子弟也不少,毕竟有不少闲着没事儿干而且还好这一口的。

    这些孩子第一次到长安城,边走边看,免不得一个不注意就冲撞了这些纨绔子弟,但是只要锦衣卫好好说话,解释一番,那些人也不会与这些孩子计较,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小心眼儿的。

    而这小心眼儿的,与玄世璟还算是故人。

    “我当这是谁呢,这不是玄大公爷吗?怎么,打完仗回来没得个正儿八经的官做做,改带孩子了?”杜荷站在玄世璟对面,一脸的讥讽。

    这些年玄世璟与杜荷再也没有了什么来往,甚至都没怎么见过面,但杜荷毕竟也是李二陛下的女婿,在皇宫之中的家宴上,还是能够看到的,不过两人从玄世璟小时候就不对盘,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两人一直没有什么交集。

    但是今天却是在西市上遇到了。

    如今的杜荷已经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了,玄世璟也长大了,杜荷的脸也沧桑了不少。

    杜荷从来不是什么正经的人,即便是娶了公主,依旧是那幅德行,听说他夫人已经跟他分府了,因此杜荷更是放飞了自我,整日拿着他爹留给他的遗产在长安城中跟一帮狐朋狗友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