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三个也喜欢跟“这样的”人合作。

    “那这学费,你们三人,什么时候能凑起来呢?”玄世璟笑问道。

    “这”三人犹豫了,这跟家里要钱的信现在还在半路呢。

    玄世璟拿过桌子的盒子,打开,看到里面的确放了一枚玉佩,而且质地还十分不错,在倭国被当成传家宝的确绰绰有余。

    “这样,这块玉佩本侯就先不收了,长安有个地方叫做当铺,能够将之前的东西换成银钱,这是本侯给你们指的一条路,顺便说一声,本侯的庄子,明天就会开工了。”玄世璟说着,将那块玉佩推给了藤间:“如此,本侯就耽搁三位了,等三位将学费凑齐的时候,本侯便拱手将这建造资料,送到三位手。”

    藤间三人面面相觑,到最终,还是逃不过要先交钱的事实,只是玄世璟这事儿办的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将玉佩退还给了自己,也却是是给他们指了一条路。

    “那我们三人就先告辞了,明日再来拜会侯爷。”藤间站起身来躬身说道。

    “嗯,明日下午,本侯在家里等候你们三人。”玄世璟说道。

    明天午,他要进宫跟李二陛下说说高士廉的事儿,既然高士廉自己都已经答应了,这事儿可得趁热打铁,将李二陛下那边儿摆平才是。

    送走了三个倭国人,玄世璟回了书房。

    这两天看蜀中的资料,的确从中发现了不少事儿,只是这些事儿跟前隋乱党完全没什么关系罢了。

    算了,反正现在也是临近年关了,就算他们要闹事,最早也是要等明年春天,等明年春天,让高源亲自去蜀中走一趟就是了。

    一午的时间,玄世璟也不见晋阳回来,怎么去一趟工学院给耽搁了这么久?

    玄世璟起身,拿起自己的大氅披在了身,出了门,就朝着隔壁的工学院走去。

    走了不到半刻钟,就到了工学院的大门口,门房认出是玄世璟,这才从腰间拿出钥匙将大门打开。

    “现在工学院大白天的都锁门了?”玄世璟问道。

    门房咧嘴一笑:“侯爷不是说不能让倭国人混进来嘛,反正平常除却送材料的人之外,也没什么人出入了,干脆将门锁,若是谁要出入,得有学院的管事们写的条子才行。”
………………………………

第二百三十四章:规划

    玄世璟一愣,得,什么狗屁全日制管理,特娘的倒回千年,还不是汉人的老祖宗想出来的招儿,关键是这想出来,还是用来防倭国人了,真tam的有意思。

    当个笑话一乐,玄世璟继续朝着工学院的办公楼走去。

    在走廊见到一工匠,玄世璟问清楚了晋阳的所在,随后直奔着会议室去了。

    人在会议室,想来是在商量什么了。

    会议室中,晋阳坐在首,下边两排都是工学院建筑院的工匠,偌大的长桌摆放着东山县的地形图。

    自从工学院成立之后,东山县的所有工程都是工学院一手包办,侯府也是省心省力,只需要掏钱就行了,所以现如今的工学院中,也放着东山县最详细的地形图。

    “殿下,以小人看来,这学堂就应该放在东面的半山坡,远离庄子的坊市,而用来居住的民宅,需要与庄子的庄户门的住宅聚在一起。”一年过半百的老工匠说道:“这样一来,学堂离着热闹的地方远,将来的学生们也能安心的念书,不受干扰,将民宅凑在一起,一是庄户门住在一起,又是相互帮衬方便,二来,庄子的庄户不零散,若是将来庄子还要建造什么,也方便规划。”

    这些工匠从建造道政坊,一直到被划归到工学院当中,第一个学会的词就是规划,所谓规划,便是将有限的东西利用出无限的可能,尤其是在土地的利用方面,这些工匠一个个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我倒是觉得,既然这些宅子是给娘子关归来的老兵居住的,应该建造在庄子的军营附近。”另一工匠说道。

    玄世璟站在会议室外面,就听到里面的工匠们在讨论建造地点的事儿。

    估摸着就是因为这事儿,所以才把晋阳给拖在工学院离开不得吧。

    玄世璟推门走了进去。

    听到门口的动静,房间中的工匠纷纷看向门口,见是玄世璟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都无需多礼,坐吧。”玄世璟按了按手。

    玄世璟走到晋阳旁边,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方才听诸位讨论这学院和民宅建造在什么地方,本侯大致的听了一下。”玄世璟说道:“本侯倒是同意将学堂建造在山坡,毕竟是个僻静的地方,至于这用来居住的宅子,就按照这位老师傅说的,建造在民宅附近吧,人本来就是群居性的,虽说是些退下来的老兵,但也是些普通人,需要与邻里交往,而且,他们现在也已经不是大唐的士兵了,也是到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玄世璟拉过那幅地图,看了看,他们所说的东山县的小山丘他是知道的,如今东山县最空旷的就是那个地方了,离着庄子有点儿远,但是也远不到哪儿去,步行小半个时辰,这样一来,需要建造一些宿舍了,即便是庄子的孩子愿意步行回家,也要有备无患不是。

    学堂和那些老兵的宅子可以定下来,剩下的,便是给高士廉居住的地方了,玄世璟左右看了看,离着东山县的市集不远处,倒是可以建造这么一处院子,按照高士廉的要求,不必太大,但是玄世璟也不想弄的太寒酸,怎么说也得三进三出。

    这地方一来离着市集不远,而来,离着侯府大宅不远,是个很好的位置,即便是到庄子庄户群居的地方,距离也不说远些,很是有人气儿,若是高士廉住在此处,倒也是方便了,至于学堂那边,玄世璟从宅子里派遣一辆马车每天早晚接送他便是了。

    “在这里要建造一所三进三出的宅子,是给未来学堂的先生住的,这宅子无论是格局还是布置,都要清雅一些。”玄世璟说道:“具体怎么来,你们来做。”

    “是。”在座的工匠纷纷应声。

    “明日你们便带人去庄子勘察,择吉日动工,今日傍晚,钱会送到工学院这边,采买原料,人力物力,全权交由你们,人最好从庄子找,找庄子的庄户,如今农闲,都在家里,也给庄子的农户送口饭吃。”

    “是。”

    “本侯也知道,冬日里动工十分困难,但是本侯希望诸位多多用心,因为来年春天,学堂就要招收学生,本侯也不想耽搁他们,诸位家里若是有想到了年纪想学的孩子,也可送到东山县来,此次与学堂一同建造的,还要有一批校舍。”

    玄世璟向来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心里既然有了这个念头了,现在条件也有了,剩下的,便是与时间赛跑了,不然这个冬天趁机会让高士廉退下来,真的就宅在府养老?

    听到玄世璟这么一说,在座的这些工匠眼睛纷纷一亮。

    能让自家孩子读书啊,他们这些工籍的人从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敢问侯爷,学堂招收的学子,年龄几何?”其中一个工匠问道。

    玄世璟看向晋阳:“这年纪怎么定才好?”

    “夫君问我?”晋阳疑惑的指了指自己问道。

    “是啊,在这方面倒是有些难处了,如今暂且就高士廉一个教导先生,这年龄段也分不开,有些犯难。”玄世璟说道。

    “早年在宫中,幼童蒙学,三岁便可教导识字,至于外面倒是不知道了,而且夫君总不能让高大人去做蒙学的事儿吧。”晋阳说道。

    “这倒是疏忽了,其实教导庄子的孩子,普通的夫子教导蒙学也足够了,这回倒是请了尊大神啊。”说到这儿,玄世璟显得有些尴尬。

    “夫君也无需如此,当初在宫中的时候,高大人教导的不也是一帮孩子吗,而且这句读之事,现如今可简单了许多,不都是夫君当年玩耍出来的功劳嘛。”

    当初标点符号一事,玄世璟说是玩耍出来的,这说法还真被人接受了。

    “如此的话,就招收九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吧,这么一批孩子,从蒙学到精通儒学再到百家,这一批学子由高大人和我一手带出来,还真是期待将来他们的发展呐。”玄世璟笑道。
………………………………

第二百三十五章:学堂的事儿

    “夫君也要教学生?”晋阳好奇的问道。

    “怎么?不成吗?”玄世璟笑道。

    晋阳摇了摇头:“不是,只是夫君的年纪,还真不像是个夫子的模样呢。”

    “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读了书,都能到朝堂上做官的,读书,也只是为自己的将来谋个更好的出路罢了,人这一辈子,出路也不仅仅只是做官不是,就拿国子监来说吧,教导学生,他们的目标,就是做官,每年都能出来这么多学生,可是朝廷每年都能用得上这么多人吗?那那些做不了官的,家里条件又不好的呢?该何去何从?”

    读了书,不甘心与工商这两行“贱业”,只能到别的官员麾下去做个刀笔吏之类的文职,也只是人家的私人秘书罢了,没有朝廷的官身,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若是实在是有过人之处,遇到个心好的主家,说不定还有机会出仕为官,就如同当初的马周一样。

    马周是有真才实学,缺少的只是机遇,而国子监的学生,机遇从来不会缺少,因为任教国子监的,都是朝廷有告身的官员,算是与朝廷搭的上边儿,所以,国子监的学生,看重的,便是个人的真才实学,看你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在朝廷之中博取一个官身。

    而玄世璟在庄子上开设学堂,想要教导的,并不只是读书识字明礼,他所追求的,是让学生除却脱离了读书,入朝,做官这个圈子,放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走到哪儿,都是人人抢手的人才。

    “夫君这么一说,妾身也是期待起来了呢,夫君行事,向来都是与众不同的,且看将来夫君的学生,会是何等的人才吧。”晋阳捂嘴轻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玄世璟与晋阳说起学堂学生的事情,下面许多工匠都在侧耳倾听着,这么说来,若是自家孩子去了侯爷开设的学堂,不但能够拜在高士廉大人的门下,岂不是也算是侯爷的门生?这可了不得。

    在场的工匠都知道,东山侯未来的成就也远远不止一个侯爷这么简单,若是自家孩子沾上了侯府的关系,那将来的前途,可谓是无法估量啊。

    “侯爷,您开设的这学堂,我们这些工匠家的孩子,当真能够进得去?”当中有工匠问道。

    玄世璟点点头:“自然,不过在招进学堂之前,需要先经过一场考试,招收九到十三岁的孩子,过了考试,即可入学,现在招生也仅仅是面向东山县的庄子上和咱们工学院之中。”

    “敢问侯爷,侯爷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学生?”

    “自然要等学堂建好了,装修好了,最早也得明年春天吧,离着过年可不远了,而且冬天动工,工期本就长,莫要着急。”玄世璟说道。

    这下这些工匠对于建造学堂的事情就更加上心了,若说之前建造这工学院是尽心尽力,为了自己的前途,那在东山县庄子上建造学堂,就是为了自家孩子,必须竭心竭力才是,这一大把年纪了,干了一辈子,为的不就是自己膝下的几个娃娃吗?

    “侯爷放心,庄子上学堂的事情,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争取早日完工。”

    “时间不要着急,重要的是建造这些房子的质量,本侯不希望因为赶时间,而在质量上出什么问题。”玄世璟说道:“无论是钱财,还是材料,侯府这边定然不会短缺。”

    玄世璟说着,看向自己左手边的老者:“这位老师傅,这次东山县庄子动工之事,便由这位老师傅全权带领,工人的调用,工钱材料的记载,也全由您来掌控,本侯和内室就等着明年春天看到庄子上盖好的房子了。”

    “是。”那老者应声道。

    庄子上动工的事情商定完毕,玄世璟想起来,还要用学院里建造房屋的资料去忽悠那三个倭国的遣唐使呢,还得让这些工匠整理出一份资料才是。

    “老师傅,还有件事儿要麻烦您。”玄世璟说道。

    “不敢不敢,侯爷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便是。”老者说道。

    “关于建造房屋的一些技巧,工序等等,需要老师傅全都写出来,最好是能在明日晌午之前,送到隔壁公主府去。”玄世璟说道。

    “这。。。。。这就有些复杂了。”老者说道:“建造房屋虽然简单,但是不到一天之内全都写出来。。。。。。这。。。。。。”

    “无妨,尽量去写,能写多少写多少,明日晌午先送过一部分来。”玄世璟说道:“另外,详细的谢谢关于道政坊这些房屋建造的细节,本侯有大用。”

    “是。”老者应下了。

    长安城中九成的房屋都是木头建造的,而用石头建造出来的房子,也就道政坊独一份儿,玄世璟要给倭国人的,就是这用石头建造房屋的技术。

    倭国是个好地方啊,若是将整个道政坊有样学样的在倭国建造起来,两层、三层、四层,喜欢研究发明的倭国人,再盖上个五层六层的。

    而这样的房子,玄世璟对他们也有的吹嘘啊,这房子,结实啊。

    想要盖?从大唐进口水泥吧,要多少有多少,用来建造城池也没关系。

    反正大唐已经有了炸药。

    工学院之中,玄世璟心里盘算着怎么给这三个倭国人最满意的“答卷”,而此时的三个倭国人则是凑在一起,在典客属当中翻箱倒柜的找自己值钱的东西,一趟趟的往当铺之中跑。

    除却家传的玉佩,还有带来的宝刀,甚至连同行同伴那里也都去借过了,可谓是要砸锅卖铁了。

    “藤间君,你们现在,很缺钱吗?”同样是住在典客属之中的其他人目睹了藤间三人四处筹钱的过程,不由得好奇。

    “唉,之前不是想去工学院来着吗?从大人那里借了五千两银子,结果打了水漂,如今要去国子监,总不能还厚着脸皮去大人那里说,让大人帮忙打点吧?只能我们仨自己凑钱了。”

    不得不说,这三人之间,最聪明的就是这个藤间了,连应对同伴的借口都已经想好了。
………………………………

第二百三十六章:凑钱

    “说的也是呢。”对于藤间的话,同行的人也是比较赞同:“这样,我这里还有些闲下来的钱财,你若是需要,就先拿去用吧。”

    “唉?真的吗?”藤间眼睛一亮。

    “嗯,大家都是漂洋过海来到大唐的同伴,自然要相互帮衬,而且藤间君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即便是现在还不了,回国之后还也是可以的。”那人说道。

    “十分感谢!”藤间站在原地对着借给自己钱的同伴深深的鞠了一躬:“麻生君放心,我已经写信送回国内,很快家里就会将银子送过来了。”

    有了麻生的帮忙,藤间的箱子里又多了一笔钱财。

    到了晚上,三人聚集在了一起,将凑起来的钱财数了数。

    “按照大唐的钱财来说,还不到一万贯。”藤间说道:“不知道这个数目,东山侯会不会满意。”

    “那也没办法了,咱们三人来大唐的时候没想到会与这位侯爷有这般合作,带的钱财也不多。。。。。。”三下说道:“大不了这些钱财作为第一批先送过去,往后陆陆续续的,咱们再筹钱也不迟。”

    “三下君说的没错。”井上说道:“最重要的是先稳住与这位侯爷的合作,等到明年春天,家里将钱送过来,咱们就不用这么愁了。”

    藤间沉吟了一声,点点头:“嗯,也只能这般了,现在咱们在钱财这方面,已经是山穷水尽了。”

    若非遣唐使在大唐有些不一样的待遇,这三人恐怕日后连吃饭住宿的钱都没有了。

    等入了国子监,他们三人可以在国子监吃住,这又能省下一笔钱。

    “两位,苦日子是暂时的,等到将来咱们赚到了钱,这长安城的繁华与富饶,咱们就能够尽情的享受了。”三下说道。

    “三下君说的没错。”

    …………………………………………………

    上午的时候,玄世璟一觉睡到大天亮,起床之后洗漱了一番,换上衣服,用过早饭之后就骑着马去了宫中。

    避开了早朝,玄世璟直接去了甘露殿等候李二陛下。

    反正李二陛下下朝之后肯定是先去立政殿,在立政殿停留一会儿之后就回回到甘露殿处理一整天的政务,玄世璟只要老老实实的在甘露殿守株待兔就是了。

    甘露殿门口的小黄门见到玄世璟朝着甘露殿走来,也是疑惑,现在还是上早朝的功夫呢,这东山侯怎么不去上朝,反而跑甘露殿来了?

    “参见侯爷。”

    玄世璟到甘露殿门口的时候,小黄门赶紧拱手躬身行礼。

    “这位小相公不必多礼,想来陛下现在还在太极殿吧?”玄世璟问道。

    “正是。”

    “哦,那如此的话,这大冷天的,本侯就不在门口等了,先进去,就在门后面而,躲躲风寒,顺便等着陛下过来。”玄世璟说道。

    “哦,侯爷请。”小黄门为玄世璟推开甘露殿的大门。

    只是在甘露殿大门后面门口处等候还是允许的,毕竟这大冬天的,在外面而站着可不好受。

    “小相公也别在外面站着,还是进来的好,要不然这偌大的甘露殿里就本侯一人,可不太好呢。”玄世璟笑道。

    “是。”小黄门应声,也进了甘露殿。

    这样以来,两人在这空荡荡的甘露殿中,也是为了避嫌,毕竟这甘露殿可是李二陛下办公的地方,若是玄世璟真一个人在里面,那才叫说不清道不明呢。

    在甘露殿中等了良久,才听到外面的脚步声,玄世璟和小黄门两人赶紧走出甘露殿,摆好阵势迎接李二陛下。

    “这两天你进宫倒是挺勤快。”李二陛下一边进甘露殿一边说道:“别愣着了,赶紧进来,别以为你在这殿中取暖的事儿朕不知道。”

    这宫中果然四处都是李二陛下耳目。

    “朕听说你在甘露殿等着,连皇后那里都没去,下了朝就直接过来了,说吧,来见朕又是有什么要紧事儿?”李二陛下在上首坐了下来问道。

    “回陛下,臣是想,跟陛下商量商量。。。。。。让高士廉大人致仕的事儿。”玄世璟拱手说道。

    “什么?”李二陛下看向玄世璟:“你再说一遍,朕好像没听清楚。”

    玄世璟深吸一口气,说道:“臣是说,请陛下放高士廉大人致仕。”

    “怎么好端端的,说起这事儿了。”李二陛下问道:“高士廉是否致仕,又与你有何关系。。。。。。”

    “这。。。。。。”玄世璟尴尬的笑了笑:“说来惭愧,臣昨儿个不是跟陛下说臣要在庄子上开学堂嘛,一时之间找不到先生,就想起来当年臣小时候在宫中上弘文馆的时候,那时候弘文馆的先生正是高大人,臣昨日里去探望高大人,发现高大人这身体的确是大不如从前了,听闻早在两年前高大人就上奏请求致仕,致仕陛下没有同意罢了。”

    “于是你就来找朕了?”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天可怜鉴,高大人的身体陛下想来心中也有数,这朝堂之中的事情着实让人劳心劳力,而高大人现在的身体情况若是再在朝堂上耽搁下去,恐怕。。。。。。”玄世璟叹息一声:“陛下忍心吗?”

    李二陛下一愣,这两年高士廉的身体隔三差五的大病小病,他自己也是知道的,只是朝中诸多事务,放走一个高士廉,得多少人才能补回来?

    但是眼睁睁的看着高士廉累死在朝堂上,玄世璟说的也没错,他实在是于心不忍。

    “陛下,臣让高大人去庄子上教书,其实也是让高大人到庄子上调养身体,顺便教书罢了,不会累着高大人,而且,也是在为大唐培养人才,即便高大人不在朝堂上,依旧在为大唐尽心尽力啊。”玄世璟见李二陛下表情松动,赶紧趁热打铁。

    “说的轻巧,如今高士廉可是太子太傅,兼领门下省事务,走了一个高士廉,这空出来的位子怎么办?”李二陛下问道。

    “朝中这么多有识之士,陛下再提拔一个也无妨啊,但是高大人的身体修养,可是刻不容缓啊,臣也是学过医的,也能看出来,高大人的身子若是再不好好调养,就怕。。。。。。”
………………………………

第二百三十七章:致仕

    “就怕什么”李二陛下问道。番茄……‘。…f‘

    “就怕油尽灯枯啊。”玄世声音低沉了下来。

    李二陛下沉默了,之前高士廉告病在家修养的时候李二陛下让太医院的太医去高士廉府上给高士廉看过,太医也说,高士廉的身体一直在损耗,建议其原理朝政好生修养。

    只是李二陛下一直下不了决心让高士廉这样一个肱骨之臣从朝堂上退下来。

    如今玄世也这么说,说的比太医要严重多了

    油尽灯枯多可怕的一个词。

    李二陛下无力的挥了挥手:“罢了,你先回去吧,这事儿,朕准了,让朕好好缓缓。”

    “是。”玄世拱手告退。

    现在的李二陛下心情是复杂的,眼见着当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臣子,一个个去世的去世,老的老,退的退。

    他自己呢?是不是也老了?

    少顷,端着一摞奏折走了进来,将奏折放在了李二陛下的御案上。

    “陛下,这些都是今日朝臣们刚刚呈奏上来的折子。”德义轻声说道。

    “嗯。”李二陛下点点头,揉了揉脑袋,突然,手上的动作顿了顿,随后开始在德义拿来的这些折子之中翻找了起来。

    “果然啊啊”李二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李二陛下翻找出来的折子,赫然是高士廉地上来请求致仕的折子,折子有些厚,李二陛下翻开,一页一页的仔细的看着。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舅,也算是李二陛下的舅舅了,从武德九年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二陛下正担任雍州牧,两人的君臣缘分就在那个时候定下了。

    武德九年的时候,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陛下与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出了玄武门这事儿的时候,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从贞观元年到现在,任职安州,转益州,赴蜀地,任劳任怨,做到如今这个地位,拥有了如今的声望

    “高士廉涉猎古今,必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这样一个人,朕着实不舍得放他离开朝堂啊。”李二陛下叹息道:“只是,相对于此,朕更不舍让他命陨在这繁杂的公务之上。”

    说罢,提起御笔,在高士廉的奏折上批了一个大大的“准”字,加盖了自己的印章。

    随后想了想,又在奏折之上龙飞凤舞的写了一段话,墨干之后,合上奏折,递给德义。

    “送去中书省,让中书省的人拟旨下发吧。”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双手接过李二陛下手中的奏折,朝着甘露殿外走去。

    “美人白发,英雄迟暮,终究,谁都有这么一天啊。”李二陛下的目光变得逐渐的深邃了起来:“而朕,还能看着这天下多久呢?”

    下午的时候,三个倭国人带着他们的‘学费’到了道政坊,拜会了玄世,而中午的时候,工学院那边儿也将那老师傅写出来的东西送到了公主府。

    马车停在公主府的门口,三个倭国人从马车上下来,开始往公主府中搬箱子。

    一万贯铜钱规规整整的放在五个箱子里,三个人跑了五趟才将这些箱子搬进公主府的大厅之中。

    “五口箱子”玄世看着摆在面前的箱子:“这箱子看上去,不大啊”

    玄世此话一出,藤间老脸一红。

    “侯爷,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三人真的是尽力了,真的是恨不能将身上穿的衣服都去当铺里当了,只能凑到这么多了,剩下的最迟来年春天,一定补上。”藤间说道。

    玄世掀开箱子,箱子里的铜钱装的倒是满满当当,就是数量上,不尽人意。玄世打眼一瞧,不过万贯。

    “万贯”玄世站在原地略微沉吟:“不尽如人意啊,三位,本侯的这些资料,在三位眼里,价值几何呢?”玄世清笑问道。

    玄世的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资料,都是晌午那会儿,工学院派人送过来的。

    “侯爷的意思我们明白,只是现在我们三人实在是吃紧,要不这样,我们三人以六万贯的价钱买下这份资料余下的钱,等到明年”

    “八万,八万贯,本侯等到明年。”玄世说道:“本侯也不怕你们食言,因为,本侯有这个实力,所以无所畏惧。”

    藤间三人相识一眼,咬咬牙,答应了玄世的条件。

    “很好。”玄世将这些资料递给了藤间:“余下的七万贯,本侯等来年开春,但是这些资料,本侯也不会一次**付,这些东西汇编起来,也需要时间,三位明白吧?”

    藤间点点头:“明白了。”

    藤间明白的意思便是,什么时候钱到齐了,资料才能汇编完成。

    这买卖做的,双方可是一点儿亏都不肯吃。

    一份资料卖了八万贯,也就玄世敢这般心黑了。

    “工学院的好东西还有很多,诸位,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本侯十分期待明年咱们之间的合作。”玄世笑道。

    “会的。”藤间笑着回应道。

    “对了,还有一事,听闻你们倭国人的姓氏起源,是根据自己的出生地点来的是吗?”玄世问道。

    若是这样,藤间和井上这姓氏虽说不咋地,但好歹也正常,只是这个三下耐人寻味

    他爹三下,于是有了他这,很强。

    “这差不多吧。”藤间不知该如何向玄世解释自己国家看似简单却也不简单的姓氏,所以也只能敷衍过去。

    至于三下什么的只能说玄世的想象力不要太丰富。

    倭国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

    也可以说,其实倭国取氏很是随意,但是没有随意到玄世想的那种地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