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小侯爷您东山县的封地地势平坦,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打口水井是容易一些,可若是灌溉农田,水井就不方便了,这去年大大小小的旱灾,可是苦了庄子上的农户,所以今年就计划,将这条河中的水,引到咱庄子上来。”钟子朔说道。

    “既然这样,光开凿河道也没用啊,这样,过两天太子和魏王会送过一批钱财,把这些钱全都投到庄子上,等过了春耕,农闲的时候,先在上游修个大的蓄水池,然后再凿开河道,这样即使再遇到旱灾,也不至于让田里的庄家没水。”玄世璟明白一个稳定的水源对于依靠种田生存的农户有多重要,既然封地里没有河流,那就人工开凿,都是自家庄子上的人,用着也方便,更何况这也是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再每天多多少少的给发些工钱,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钟叔,你抽空找人去庄子上走一趟,将此事告诉庄户门,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若是同意,那这事儿就定下来,过了春咱就开始动工,作坊和凿河一起运作。”玄世璟说道。

    “小侯爷,这样一来,动静是不是太大了点,又要凿河,又要开作坊……”钟子朔有些迟疑。

    “都是为了庄户们好啊,年前去了一趟庄子上,侯爷我感触很深啊,钟叔,你看看那些农户们,他们都是我大唐最朴实,最善良的子民,可是你看看,他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他们的家主,自然是要多多为他们着想,钱的事儿咱不必担心,善品坊那边也逐渐的走上正轨,到时候再弄些东西跟松花蛋一起卖就是,以后咱侯府赚钱的买卖会有,钱也会赚,但是赚钱可以放在以后,庄户门的生计才是最重要的。”想起年前在庄子上看到的景象,玄世璟不禁一阵唏嘘。

    钟子朔认真的点了点头:“侯爷说的是,现在庄户门应该都在家过年,明日我便差人去庄子上走一趟,顺便去看看有什么地方适合建造造纸坊。”

    玄世璟将地图扒拉到自己面前,对着自己封地那片儿地方一阵研究,发现确实附近有条河,还是条大河,只不过不曾从自己封地内流过而已。

    “钟叔,咱庄子上的那个宅子离这条河近吗?”玄世璟问道。

    “侯爷是想把咱府上在庄子上的宅子作为造纸坊?这万万不可啊小侯爷。”钟子朔连连摆手反对。

    “为什么?钟叔你看那宅子,住人已经是不肯能了,只能修缮一下作为作坊了,反正封地上地方有的是,以后再盖一座宅子不就是了嘛。”玄世璟说道:“现在咱们把钱主要都投在凿河上面,造纸作坊这边能省则省。”

    “既然这样,那要请示一下夫人的意思了。”关于庄子上的宅子,这算是一件大事了,钟子朔也拿不定主意,只能先去问问王氏的意思了。

    “那行,这事儿就先这么着,对了,咱府上不还有三个刺客吗?别让他们闲着,扔庄子上让他们去帮着凿河道去。”玄世璟低着头看着地图说道。

    “是,小侯爷。”钟子朔笑着应了,见玄世璟没了后文,说道:“小侯爷,若是没有别的事情,那我就先下去了。”

    “哦,好,钟叔去忙吧。”玄世璟抬起头来,目送着钟子朔出了书房。

    “钱啊!”玄世璟感慨了一声:“总是不够花。”

    看来还得想些法子赚钱才是,开凿河道也算是个大工程了,更何况还要在上游修个蓄水池,这相当于是个人工湖啊,花费可就大了去了,对于现在的侯府来说,这就是个无底洞,还不知道要填多少钱。

    “小侯爷。”珑儿搬着一沓书从里屋走了出来:“《汉书》找着了。”

    玄世璟连忙将地图收起来,将书案空出,珑儿将手上的书籍放在书案上。

    “这么多?”玄世璟看着书案上摆放的两沓书籍,不禁傻眼。

    “小侯爷,我刚翻看了一下,这都是前几年新誊写出来的,当然,其中还有后来人们添加的注解什么的,所以会多一些,这《汉书》分为前汉书和后汉书,既然蔡侯是东汉时期的人,应该会记载在后汉书中。”珑儿掰着手指思索着说道。

    玄世璟惊奇的看着珑儿,竟然还知道前汉书和后汉书的分别,还真是小看了这丫头。

    “珑儿,你懂的还挺多的嘛。”

    “那是,小侯爷,珑儿小时候在二贤庄的时候,也一起跟着庄子上的孩子们上过私塾呢!一直到夫人怀您的时候,珑儿这才跟着夫人一起来了长安。”珑儿笑着跪坐在书案的另一侧:“不光是珑儿,就连高峻还有钱堆以及二贤庄其它的年轻人,都上过好些年的私塾呢。”
………………………………

第四十二章:李泰再访侯府

    不得不承认,玄世璟觉得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自己府上这一群人,都是人才啊,看看咱这贴身小侍女,十四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啊。

    这也让玄世璟对那个自己从来都没去过的二贤庄越发的好奇了,看过《隋唐演义》才知道的二贤庄,没想到成了自家的门下,听珑儿这么一说,玄世璟感觉这二贤庄倒是变的不像是以往绿林道上的总瓢把子,倒是有点从良的意味,不过也是,贞观盛世已经拉开帷幕,若是二贤庄还像以往一样,李二陛下眼睛里可揉不得这种沙子。

    “那正好,珑儿,来,坐对面,跟我一起找找看,刚才我跟钟叔说的话想必你也听到了,来年咱庄子上要修蓄水池,要凿挖河道,投到这上面的银钱可是少不了,这造纸作坊早成一天,咱手里的银钱也能顶得住一天。”玄世璟翻开一本书籍一边翻找,一边对珑儿说。

    珑儿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不再多问,拿起桌子上的书籍帮着玄世璟一起翻找。

    查找这些资料什么的是最为无聊的,本来昨儿个晚上玄世璟就没有休息好,现在端着书本更是哈欠连天,看向书本的眼神都是直愣愣的,到最后,脑袋都开始往书案上磕了。

    玄世璟现在这样子珑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放下书籍对着玄世璟说道:“小侯爷,你要是困了就先睡一会儿吧,这些事情交给珑儿来做就好。”

    玄世璟也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合上书籍,说道:“行,那你继续找这,我先趴下眯一会儿。”说完便趴在案上睡了过去。

    珑儿看着趴在案上睡觉的玄世璟不禁露出笑容,自家小侯爷有时候真不像个小孩子,谁家的小孩子会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操心着给家里赚钱,给庄户门拨钱去蓄水凿河的;可是有的时候,自家侯爷确实就是一个小孩子。

    珑儿轻轻的起身,拿过放在一边的厚绒外衣,轻轻的披在了玄世璟的身上,随后活动了一下四肢,伸了个懒腰,又坐在了玄世璟的对面,继续翻看这汉书,连续翻看两本之后,再翻开第三本时,珑儿眼睛赫然一亮。

    开篇写着这么几个大字:后汉书宦官列传。

    仔细的查看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蔡伦传》,看过之后,珑儿一副泄了气的模样,将书往桌子上一摊,叹了口气,无他,只是书中记载关于造纸的实在是太笼统了。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玄世璟,珑儿微微的有些失落,侯爷对于造纸怀着这么大的期盼,结果忙活了大半天,就才找到这么点资料……

    珑儿起身,小心翼翼的将玄世璟抱了起来,抱进了书房里屋的榻上,今儿晚上只能让玄世璟睡在这里了,外面天冷,万一抱着出去受了风寒,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将书房的窗户稍微打开意思缝隙,走一走屋子里面的碳气,珑儿又将火盆里的炭火烧的更旺一些,走到外间,熄了蜡烛,珑儿也在外间的榻上和衣而睡了。

    次日一早,玄世璟刚开始早饭,小吉就风风火火的跑进了后院。

    “小侯爷,小侯爷~~~”一边跑,一边大喊着寻找玄世璟的身影。

    玄世璟拿起一张馅饼,走出客厅的大门,站在门前,看着火急火燎的往这边跑的小吉:“慢点,咱家还没着火呢。”说完,咬了一口手中的馅饼。

    小吉一路小跑跑到玄世璟的身前,由于跑的太急,停下好一会儿,还在呼哧呼哧的直喘气。

    “瞧瞧你,找什么急嘛,慢慢的,先歇会儿再说,鬼子进村了?”玄世璟调侃道。

    小吉捋了捋胸前,顺了口气,咽了口唾沫,说道:“小侯爷,魏王殿下来了。”

    “谁?”玄世璟艰难的将口中的馅饼咽了下去:“魏王?李泰?”

    小吉点头。

    来送钱的?玄世璟眼睛之中散发出闪闪的光芒,倒是把小吉下了一跳。

    “赶紧请到前面大厅,好茶好水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玄世璟吩咐道:“珑儿,吩咐下去将这早饭收了吧,不吃了,我去见见魏王,说不定会有什么收获。”

    “是,小侯爷。”珑儿应道。

    早上起来玄世璟就看到昨天珑儿找出的后汉书之中关于蔡伦改进纸张的那点描述了,实在是太少了,玄世璟可没忘了,昨天李泰在府上可答应过他,要帮忙找一些关于造纸的典籍什么的,李泰虽然年少,但是好歹也算的上是博学多识了,若是有他帮忙,定会事半功倍的。

    一脸淡然的微笑,迎着初生的朝阳,金色的光辉洒在玄世璟小小的身躯上,在珑儿眼中,平白多添了一些圣洁,像是天上下凡来的小仙人一样。珑儿摇摇头,再看玄世璟脸上的微笑,明明就是一只小狐狸,自己怎么能错看成什么仙人。

    玄世璟面带微笑的走进了前院的大厅,冲着李泰拱手行礼。

    “见过魏王殿下。”

    “世璟不必多礼。”李泰上前将玄世璟服气:“今日我来,一是给你送过昨日许诺与你的钱财,二来,自然就是你那造纸的事情了,说到此事,我倒是有一不情之请了。”李泰在玄世璟面前并没有自成本王,亦或是孤,而是自称为我,如此平易近人的李泰,倒是让玄世璟再次刷新了对李泰的印象。

    “殿下请讲。”玄世璟看向李泰,心里纳闷,李泰这是有什么事儿要找自己办?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希望造纸的作坊建成之后,能够让我亲自参与这新纸的制作。”李泰说道。

    玄世璟一愣,李泰要亲自造纸?虽然疑惑,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李泰相对于自己来说可算是个文化人了,笑着回道:“求之不得啊,只是世璟不明白,为什么殿下要屈尊降贵,亲自去研发这新纸呢?”
………………………………

第四十三章:免费劳力

    李泰笑着说道:“世璟,昨日从你府上回去之后,我闲着没事儿干就想了想,昨天下午在你家后花园里大哥跟我说的几句话,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整日里在武德殿中埋头苦读,虽说书本上的东西学了不少,但是总归都是空谈,我想多出来实践一下,而且,世璟弟弟也启发了我。”

    “哦?愿闻其详。”不得不说,李泰的思想觉悟还真是高。

    “昨日里世璟说改进纸张的时候说过,咱们一直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确实是对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东西虽好,但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关于纸张方面,世璟想去改进,想去创造,所以我也想亲自去参与,结合现实中的事情,来印证书上所学的东西。”李泰说道。

    玄世璟现在很佩服李泰,有思想,有觉悟啊,而且还是个学霸。

    “魏王殿下说的对啊,毕竟实践出真知啊。”玄世璟说道,突然闹中一闪,李泰这个文学青年历史上好像编撰过一本书籍啊,《括地志》不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吗,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地理学家了啊。

    本着人才尽用原则的玄世璟当下有了主意,看看眼前的李泰,过完年也就十三岁了吧,心里又有些犹豫,这算是童工吧。

    玄世璟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好意思的,但是转念一想,人家好歹是魏王千岁,手底下怎么说也有十几号人吧……

    “魏王殿下,我这里还有一件事,不知殿下是否感兴趣。”玄世璟眯着眼睛笑着看向李泰。

    李泰心中一突,这是什么表情,怎么感觉心里毛毛的,但还是开口说道:“世璟有何事啊?”

    “也不是什么大事,殿下不是想行万里路嘛,正好世璟封地庄子上有件事。说不定殿下可以参与一下。”玄世璟说道。

    “哦?除了造纸之外,还有何事?”李泰问道。

    “不知殿下对于地理水利方面了解如何?”

    李泰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倒是比造纸上了解的多一些,但也只能说是尚可。”

    了解就好办,李泰再加上庄子上有经验的庄户,这河道、人工湖什么的就妥妥的了,到时候再请个专家过去,此事就这么敲定了,再者说了,李泰那武德殿里的侍读、夫子什么的也不是泛泛之辈啊,这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免费劳力,能省下不少开支呢。

    “是这样的,殿下,今年开春春耕之后呢,世璟庄子上打算凿渠引水,并在上游修建一个蓄水池,一来方便庄户门灌溉农田,而来就是造纸坊靠近水源会方便许多。”玄世璟对着李泰说道。

    “世璟的意思是让我参与开凿河道和修建蓄水池?”李泰眼睛一亮,看向玄世璟。

    玄世璟轻轻的点了点头:“正是,殿下虽说年纪尚轻,但是胜在博学多识,介时配合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这不正是殿下想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李泰本来心中没底,若是造纸作坊的事情也就罢了,毕竟造纸是考验的一个人的学时,再加上工匠们在一旁掠阵,对于他来说并非难事,若是开凿河道,就不单单是读过书就可以了,地势的走向,土质的软硬以及各种,李泰心中自然是没有底,但是又实在不想浪费这么一个机会,平日里闷要么是闷在武德殿里读书,要么就是在御花园里瞎溜达,长孙皇后对李泰的管教也甚是严厉,若是说帮着玄世璟庄子上开凿河道,也许长孙皇后能够同意李泰时不时的往外跑,又听了玄世璟的话,李泰觉得自己揽下这事儿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即点了点头,应下了。

    “既然世璟庄子上有需要,那我帮一下世璟也无妨。”

    “那就有劳殿下了”玄世璟向李泰拱手一揖。

    “世璟无需客气,说白了我还要谢谢你呢。”李泰笑着说道:“对了,昨日里许给你的钱财就在前院放着,钟管家吩咐人给挪到你府上的库房里头去了,虽是不多,但也是我跟大哥的一番心意,正好世璟弟弟庄子上又要凿河又要开造纸作坊,若是日后有需要,尽管差人来跟我说就好,我武德殿那边的吃穿用度比大哥那边要多一些,省出些钱财了也没什么问题。”

    听李泰这么说,玄世璟内心触动也是挺大,虽说之前李泰对于自己的态度不好,但也是上一辈的恩怨,如今他心结已解,对于玄世璟,也是同李承乾对他一样,毫无保留的好,至于为什么这么认为,玄世璟觉得现在的自己可没有什么值得收买或者是值得利用的价值。

    “多谢殿下,钱财方面倒是不必担心,只要造纸作坊开起来,新的造纸工艺一旦研发出来,定然是要取代现在所用的硬黄纸,殿下也是读书人,自然是明白这纸张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玄世璟说道。

    “这是自然,不过世璟,这纸张的价格……”李泰看向玄世璟。

    “殿下放心,定然不会太贵,毕竟,这也是一件造福万民的事,若是卖的贵了,让陛下知道,世璟的屁股可就要遭殃了。”玄世璟笑着说道:“不过这新纸还未出来之前,一切也只是空谈,倒是还有一事世璟要跟殿下说明。”

    “请说。”说了这么久,李泰的也有些口渴,端起桌子上的杯子,饮了一口清水。

    “魏王殿下和太子殿下送来的钱财世璟可不能白要,就当做是二位入了股,他日盈利之后,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给二位殿下分红的。”玄世璟说道。

    “这倒不必,我与大哥相助世璟,并未曾想要什么回报。”李泰放下杯子说道。

    “殿下也不要忙着拒绝,世璟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殿下成人之后可是要自己开府的,到时候花销可不是一般的大,倒不如趁现在多攒点私房钱,退一万步来讲,若是日后真的盈利,二位殿下也可以改善一下宫中的用度,殿下也知道,陛下和皇后娘娘一向节俭,这几年我大唐国库空虚,娘娘只有每逢盛日之时才锦衣华服,若是二位殿下能够自给自足顺便帮内务府充实一下府库,这也未尝不是尽了孝道。”
………………………………

第四十四章:长安大,居之不易

    李泰心里这才定了下来,玄世璟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说道:“既然世璟如此,那我也就不再推辞了,回去之后我便禀明父皇,讨一个可以随时出宫的恩旨。”

    李泰如此的积极倒是让玄世璟有些错愕,这家伙不会是为了随时能出宫才这么积极的吧?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还是点了点头。

    送走了李泰,玄世璟去找了钟子朔。

    “钟叔,今日魏王殿下带来了多少银钱?”玄世璟问道。

    “小侯爷,我目测了一下,约莫着有五百贯。”钟子朔说道:“不过这魏王殿下怎么会带这么多银钱过来?”

    “这是昨天我跟魏王和太子谈的,咱家的造纸作坊,我打算拉魏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入股。”玄世璟说道:“这也算是朝中有人好办事了,钟叔你想,现在长安城大大小小的生意,哪家背后没个勋贵撑腰,咱要是贸然插手,以现在侯府的状态,明里暗里都不会好过,倒不如有太子和魏王二人的名头,也能起到一丝威慑的作用。”

    钟子朔不可否认的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侯府开始在长安城里边做生意,无论是什么生意,都会多多少少的触及到勋贵们的利益,明面上他们知道这些生意是侯府,不会说什么,但是背地里整些有的没的,这倒是让人烦心。

    钟子朔是江湖出身,若是论生意上的这些道道,他知之甚少,这也是无论玄世璟做什么他也不会多说什么的原因之一,只是凭借着一些经验,偶尔提出一些不妥的地方,所以玄世璟在开尚品坊的时候,便从山西调来了钱堆,现在看来,人手还是不够用,看玄世璟的样子,日后府上定然不会只有尚品坊和造纸作坊这两个产业,这几年来,钟子朔也是差不多将玄世璟摸透,自家这个小侯爷确实是个敢想敢做的主儿,操持家业方面,一点都不像是个四岁的孩子。

    “那小侯爷,魏王殿下送来的那些钱……”

    “开春全都投到庄子上,用来开挖河道。”玄世璟说道:“钟叔,您大约估摸着,咱庄子上挖河道能用多少银钱?”

    钟子朔摇了摇头:“这个我还真不懂,得专门找人估算一下,不过我觉得,这五百贯也大差不差了,咱用的都是咱庄子上的自己人,工钱方面没有什么顾虑,想必咱庄子上的农户也不会收侯爷给的工钱。”

    “这是为何?”玄世璟不解。

    “这河道又不是给府上挖的,说白了其实这件事儿也是庄户门的事儿,待到河水引到咱们庄子上的时候,受惠的还是他们不是,他们肯定不好意思拿侯府的钱啊,再者说了,东山县是您的封地,您是有权征徭役的,所以,这工钱小侯爷就可以省了。”钟子朔说道。

    玄世璟恍然大悟,虽说如此,但是现在就着玄世璟手上能挪用的钱财来看,还是略显不足,好在凿挖河道是个长期的工程,至少中间还有时间可供玄世璟缓和。

    看来还是思考不周啊,玄世璟感叹,光一味的灵光一闪想出要开造纸作坊这么一会事儿,风风火火的就去落实,却没有顾全到府上的大局,看来以后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还要找钟叔问一下府上的情况,现在倒好,弄的玄世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毕竟造纸的事已经跟李泰还有李承乾说过,而李泰更是要亲自到作坊里帮忙。

    “唉~还是太年轻啊。”玄世璟感慨。

    玄世璟的一句话将钟子朔说的满头雾水,小侯爷这是怎么了?

    “小侯爷何故如此感慨啊?”钟子朔问道。

    “啊?哦,我是在感慨,若是我再长大一些,或许府上就会过的更好,庄户门也会跟着过活的更好啊。”玄世璟说道。

    “原来如此,小侯爷不必着急,一切都要慢慢来,这不,府上已经开始越来越好了吗?小侯爷也会越长越大不是吗?”钟子朔笑着看向玄世璟。

    玄世璟微笑着点头:“钟叔说的不错,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正好,我这还有一件事儿钟叔帮我办了吧。”

    “何事?”

    “出了正月我便要入宫进学,不知道要准备什么,劳烦钟叔帮忙准备一下,也省的到时候麻烦。”玄世璟说道。

    “这我还真不知道,待我一会儿去见夫人问问吧,到时候一定给小侯爷准备好。”

    “那就有劳钟叔了。”

    钟子朔微笑道:“应该的,对了小侯爷,今日您还要去翼国公府上走一趟,我已经吩咐高峻套好马车等着小侯爷了,一会儿小侯爷便带着珑儿出发吧。”

    玄世璟一拍脑袋,差点把这事儿忘了,虽说年前都走动过,但是过了年还是要再去府上拜访的,年前是送年礼,而年后就是去拜会祝福的。

    “好,我知道了,我一会儿就带着珑儿出发,对了,今天是翼国公府上,明日就是卢国公府上了吧?还有牛伯伯府上,还有其它人家吗?”印象中,与侯府关系比较亲密的也就只有这么三家了。

    “正是,若是说其它勋贵府上,河间郡王、谯国公、萧宰相…。。只不过自从玄大哥走了之后,与府上来往不如从前了。”钟子朔一一细数着。

    “毕竟礼数还是要尽到的。”玄世璟思索一会儿:“有了,此事就一并在秦伯伯府上解决了便好,钟叔,你派人去秦伯伯府上传个话,就说今日秦府的午宴由咱这边操办,让秦伯伯将程伯伯、牛伯伯还有河间王、谯国公、萧宰相以及跟咱家关系不错的长辈都请到秦府,咱们为这些长辈们准备一顿大餐以表敬意,省的也挨家去跑了,更何况还有些不知道该不该去的不是吗。”

    “这倒可行!”钟子朔说道:“好,那侯爷与珑儿姑娘去准备,我再派几个人过去打打下手,我这就安排人去传话,高峻那一辆马车肯定是不够用了,我再去安排一辆牛车。”

    “恩,就这么定了。”
………………………………

第四十五章:父与子

    “小侯爷,那珑儿下去准备准备。”珑儿站在玄世璟身后说道。

    “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叫上几个家丁,我跟你一起去厨房看看。”

    带着珑儿到了厨房,玄世璟四下打量了一番,府上过年准备的东西都挺齐全,倒也不麻烦,更何况,翼国公府上厨房里的吃食也不比侯府少多少。

    “珑儿,吩咐下去,咱府上这些炊具都带上,其它的就带一些咱府上自己做的就成,今儿个的午宴,恐怕还要麻烦你,对了,厨子老王夫妻俩也一起跟着去秦伯伯家,到时候也不能让你自个儿在那忙活。”玄世璟吩咐道。

    “是,小侯爷。”珑儿应道。

    吩咐府上的家丁将厨房里能用到的东西都搬到了已经套好的牛车上,玄世璟和珑儿坐上了高峻驾的马车,而厨子和他媳妇儿则是跟着坐在后面的牛车上,一行人前往秦府。

    皇宫,因为是正月里,朝臣们都放了假,这个放假只是指着不用每日来宫里上朝议事,而政事上的处理确是少不了的,也正是如此,大唐的朝政还是在正常的运转,二李二陛下也比平日里更闲暇。

    立政殿里,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正坐在榻上博弈,棋盘上两条黑白分明的大龙正厮杀的难解难分,再看李二陛下和皇后,始终都是面带微笑,神色轻松自然,仿佛棋盘上紧张的局势与执子者毫无相关。

    李二陛下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热气腾腾的参汤,咂了咂嘴,看向长孙皇后:“观音婢,听说今日青雀带了一车的钱财去了世璟的府上,你说,他这是去做什么了?”

    长孙皇后施然一笑:“这倒是难住臣妾了,陛下也知道,之前青雀与璟儿之间的关系可未曾亲近过,这一下子连续两天都往璟儿府上跑,臣妾也觉得纳闷儿呢,不过陛下若是真想知道,又何必在这问臣妾呢?”

    李二哈哈一笑,放下手里的参汤,复而拿起一枚黑子,放到棋盘中央,感慨道:“观音婢啊,朕发现,自从朕登基做了这皇帝之后,是越来越不了解朕的这些孩子了。”

    “陛下这是说的哪里的话。”长孙皇后见李二如此,连忙止住:“这老话儿不是都说,知子莫若父嘛。”

    “自朕登基之后,日日忙于朝政,就算是承乾与朕在一起,朕也不过是关系一下他的学业,说一些国事,更不用说是青雀还有恪儿了,说来平日里这些孩子们都是观音婢你在管教着,也着实辛苦你了。”

    “这都是臣妾该做的,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大唐之主,必定不能像寻常百姓家的父亲一样去照顾孩子们,承乾、恪儿、青雀他们都理解的。”长孙皇后宽慰着李二陛下。

    “德义。”李二唤了一声。

    “奴婢在。”德义躬身上前。

    “召白泽入宫,朕有事问他。”李二陛下吩咐道。

    “诺。”德义应声,随后出了立政殿,召见陛下暗卫之事,要由德义亲自去做。

    “陛下还是忍不住好奇不是?”长孙皇后打趣道。

    “是啊,平日里对于孩子们想做什么,朕都了如指掌,只不过在这次,还真是超出了朕的意料,所以,朕倒是想知道,青雀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李二陛下笑着说道。

    “娘娘,魏王殿下求见。”媛儿走上前来福身道。

    “还真是说谁谁来啊。”长孙皇后对着李二陛下粲然一笑,随后转过头来看向媛儿:“快请进来吧。”

    “是。”媛儿应道。

    “媛儿。”李二陛下开口叫住媛儿。

    “陛下还有何吩咐?”媛儿转过身对着李二行了一礼。

    “你让人追上德义,告诉他朕吩咐他的事不用办了,朕直接问青雀就好。”李二说道。

    “是。”媛儿领命之后转身离去。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李泰走进立政殿,对着李二和长孙皇后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