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爷放心,除却那些盔甲兵器和铜钱,其余的都运出来了。”珑儿说道。
“那便好。”听到珑儿说东西都运出来了,玄世璟这才松了口气,东西是不能再放在神侯府了,如今神侯府的人只需要负责守好那些铜钱和盔甲武器便是,此事既然将李承乾拉了进来,就断不能害了人家。
………………………………
第二百五十章:大考将近
自古君心难测,玄世璟比谁都了解,即便是李二陛下,也跳不出这个圈儿,所以,还是有备无患比较放心。
“侯爷,陛下真的会派人去神侯府查探?”珑儿问道。
玄世璟笑着点了点头:“一定会的。”随后叹息一声:“就算不会,有备无患,此事已经将太子殿下牵扯进来,所以更要万分谨慎。”
珑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对了,太子殿下说过,近日来前往常州就任的一些官员在途径东郊猎场的时候被袭击,这帮贼人也未伤其性命,只是一顿拳打脚踢就又给放回来了,这事儿你可听到过什么风声?”玄世璟问道。
“这道没有,不过在咱们这儿吃饭的不少人都在议论,说有官员出城没几个时辰,便又灰头土脸的折返回来,倒是让长安城中的人好一顿吃猜测呢,难不成那些人就是在东郊猎场被贼人打了之后放回来的?”珑儿惊奇道。
“不离十,如今太子殿下向陛下请命,接受了这件案子,但是太子毕竟是储君,不可能都在宫外查案,所以下午的时候,太子殿下将此事托付给了我。”玄世璟说道。
“那侯爷可是应下了?”
玄世璟点了点头:“没错,这未尝不是咱们神侯府的一个机会。”说道这里,玄世璟笑了笑:“咱们神侯府里的锦衣卫的能耐,不比百骑司里头的人差多少,等一切都步入正轨,侯爷我还得给他们好好上上课呢。”
玄世璟也懒得说,如今李二陛下的百骑司,就跟那过街的老鼠似的,长安城里头的人没人愿意待见,不过这一切也都是因果轮回,当年也是因为李二陛下刚刚坐上那位子,长安城里有异心者不知几何,百骑司这才应运而生。
如今,玄世璟创建的神侯府,可不打算走百骑司那种模式,百骑司让人厌恶,而玄世璟的锦衣卫,将来是要人敬仰的,是让宵小害怕的。
“侯爷是想将东郊猎场的案子,作为咱们神侯府的开门红?”珑儿问道。
“正是,白天的时候,太子殿下给出了一个猜想,我倒是觉得这个猜想有些道理,那便是在东郊猎场行凶的,是绿林中人。”玄世璟说道。
“缘何如此怀疑?”珑儿不解。
“当时我随着太子殿下还有他带出来的侍卫在东郊猎场里面查探了良久,一丝蛛丝马迹都没有现,若是有人藏身在东郊的猎场之中,这积雪初融,断然不可能一点儿痕迹都没留下,八成的可能便是,这些人根本就没在猎场里面藏身。”玄世璟摸着下巴分析道:“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周遭的百姓也没个反应,这更是不寻常,所以,我猜测,这作案之人,大口可能不是本地人,而是外来的生人,所以周遭的百姓才没有看在眼中去注意他们,毕竟长安城这么大,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光是那些番邦人还有胡商,每日里从过灞桥而出的便不知几何,若是周遭的熟人作案,动作前必有反常,而这些反常,不可能瞒过这么多人的眼睛。”
“况且,若是本地人,在天子脚下殴打朝廷命官,这不是自己作死吗?”玄世璟笑道。
“如果真的是绿林道上的人,那还好办些,只要让钱叔休书一封往各路当家的手里,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的。”珑儿说道:“侯爷刚刚也说,出事的,都是要去常州及其附近上任的官员,那这些作案的人,会不会来自那边呢?”
“很有可能,所以,现在常州那边,也要着人去打听,明日我便尽早让房遗爱整理出那些被打了的官员的名单,然后着人在常州摸清楚他们的底细,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疑点。”玄世璟说道。
珑儿点了点头:“那明日我便去与钱叔商量给道上的各个当家的写信的事儿。”
次日一早,早朝之上,众臣唱礼过后,吏部的尚书起头,朝会上谈论起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开春大考之事。
原本科举大考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可惜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唯剩下明经、进士两科,是为重中之重。
这大考,玄世璟回来之后倒是了解过一些,若说取明经、进士两科所选拔出来的尽是些书呆子,也不尽然,进士考考的是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的则是时务策与经义,无论考哪一个,都绕不开这时务策。
说到底,都是些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可是大唐百姓真正需要的,是这些个大道理吗?百姓们只关心四时农耕,怎么能吃饱穿暖,怎么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想到此处,玄世璟低下头,嘴角露出一抹讽刺的笑容,纵观千载历史,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为了百姓制造出更省时省力的工具的匠人受人尊崇的,也没见过那些个将玉米、花生、番茄等作物带到中原的人扬名
真是莫名的悲哀好歹后世还有李先生和袁先生。
这个时候的大唐,还没有武举这一说,所以在说到科举大考的时候,尽是文官在议论纷纷的商议着策略,而武将们,这是眼观鼻,鼻观口的在一边儿悄无声息的站着。
每次赶上春季大考,过了上元将要开春都是这么一番景象,也见怪不怪了。
科举大考,对于考生们来说,或许是一次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对于朝廷来说,是选贤任能的好机会,而对于世家来说,诸方能够拉拢的人,又要多出一些,而对于礼部和吏部来说,那就是无休止的忙碌,考场的安排,考生告身的检查,最为重要的便是考卷的试题。
当然,大考之前忙碌的也不只是礼部和礼部,大理寺也逃不过这么一遭,到了大考的时候,整个长安城的巡查,也要严上三分。
如今玄世璟鲜少去大理寺了,一般都是下了早朝之后要么呆在玄武楼,要么就在神侯府带着。
神侯府成立时日尚早,也有些事情,还需玄世璟去操持,比如说牢房中的那个密室,玄世璟打算再暗中着人扩建一番,将那密室做成神侯府存放档案的地方。
这边玄世璟走神想着神侯府的事情,而朝堂上,正为今年大考的主考官而商议。
………………………………
第二百五十一章:主考官
原本常科的考试最终是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来这一差事就落在了礼部侍郎的身上,再后来,超朝中的大臣们便看中了这其中的门道,这主考官员,也就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了。
说白了就是提前套关系了。
一般来说大唐的考生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徒,一种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经过层层的筛选留下来的,才有资格参加吏部的选拔官员的考试,这些生徒和乡贡被分到考场之上,等经过了吏部的选试才会被委派官职,而没有考中的考生,也就只能先去节度使手底下担任幕僚了。
所以这选试的主考官,是非常吃香的一个职位,虽说世家看不起寒门考生,但毕竟也是一条人脉不是,多一点总一少一些要好的多,更何况如今朝堂上,寒门官员的地位也较之前高了那么一点点,只要做了主考官,那与考生之间,便多了这么一个门生的名分,虽然比不上师徒关系来的这么牢靠,但是一般考中的官员,还是会顾念这名分的,这也是为何朝堂上这么多世家官员盯着这个主考官的位子的原因。
“启奏陛下。”正在玄世璟愣神之际,朝堂上文官当中一名官员手持着勿板走了出来:“微臣以为,这历来选试过后,都是由吏部来安排之后的事情,因此,臣以为,春闱主考一事,应由尚书右仆射高大人担任。”
此人口中的高大人,便是如今正就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
此提议一出,先前支持长孙无忌的朝臣们便哑口无言,众人皆知,这高士廉乃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当年兄妹两人父母双亡,正是被高士廉一手养大的,有这层关系在,如何再去争?
李二陛下的目光落在了高士廉的身上,对于这个提议,李二陛下也是心动的,原因无它,自是因为高士廉涉猎古今,必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这几句话,便是李二陛下对高士廉的评语。
就任主考官一事,单单是高士廉当官无党朋这一条,就足以让李二陛下信任。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臣年事已高,恐有力不从心”
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众人以为这事儿能够尘埃落定的时候,高士廉自己站出来将这香饽饽给推了出去。
“舅舅过谦了。”李二陛下也没想到高士廉会站出来推脱:“若是舅舅担心,那今年吏部的选试,便友萧爱卿与舅舅共同主考便是了。”
萧瑀和高士廉一样,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若说高士廉是涉猎古今,难不改节,那萧瑀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萧瑀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就是因为这耿直的性子,没少得罪李二陛下,头顶上宰相的位子也是来来回回走了四五次了,估计他自个儿也知道,被贬出去,过两年仍旧可以卷土重来了。
李二陛下悬了这么两位德高望重且在朝着算得上是孤臣的人来主考今年的春闱,朝堂上的世家子们也看出了些许端倪,陛下这是想要绕过世家啊。
李二陛下拍了板,两位选试的主考官也定了下来,这朝会到此,也就结束了。
下了早朝,玄世璟也混在人群之中出了太极殿,刚刚走下台阶,便听到程咬金走在李孝恭和尉迟恭身后,唉声叹气。
春闱一出,朝中武将的存在感,更是少得可怜了。
“璟儿,你过来。”
玄世璟正在前面放满了脚步等着几位老国公,便听得后面李孝恭喊自己。
连忙折身返回几位国公的身边,拱手行礼:“王爷寻小子,何事啊?”
“今儿个朝堂上讨论大考一事,你有什么想法?”李孝恭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
“这”这问题玄世璟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今儿个早朝上的情况玄世璟站在底下看的一清二楚,整个早朝,武将们除却上朝唱礼只是喊了这么一嗓子之外,就再也没说过话了
“有什么就说什么,别婆婆妈妈的。”程咬金最是见不得别人说话吞吞吐吐的,那感觉就想猫爪子闹心一样,让人不痛快。
尤其是在一竿子武将腹中都甚感憋屈的时候。
“的确,早朝的时候小侄该看的都看到了,不该看的,差不多也都看到了,现在小侄因为神侯府的指挥使一职,怎么说也算得上半个武侯了,既然文官有春闱,为何武将不能有武举呢?”玄世璟说道。
“武举?”牛进达一直半合着的双眼陡然间睁开,眼中映出些不一样的神采。
“是啊,武举。”玄世璟说道。
原本武举应该是现如今李二陛下后宫里的某位腹黑小萝莉开始实行的,现在玄世璟不过是让武举提前这么几十年问世罢了。
没必要大刀阔斧,只要做到润物无声便是了,玄世璟之所作所为世家之所以忍受,那是因为李二陛下还有一众武将们对玄世璟的态度,况且玄世璟迄今为止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一旦玄世璟若是想试图插手春闱的话,那世家便不会如此好说话了。
不过玄世璟也没打算搀和进去,何必呢?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过了今年,玄世璟不过十五的虚岁,还有大把的时光,人最后的胜利,无非就是比谁活的时日久。
“详细说来听听。”程咬金自个儿咀嚼了半天武举俩字,似乎是有了收获。
,眼中都露出了些许落寞,是啊,自己这些人算是一辈人,可是这大唐的下一代呢?“文官有春闱,武将也该有武举,容小子说句不好听的话,几位伯伯算是同一代的沙场宿将,看如今朝堂之中,成气候的武将几何?”玄世璟问道。
几位国公爷相视一眼(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二章:暗卫的结果
看了看玄世璟,想到了柴令武,李崇义还有程处默等人,这算是武将集团的第二代了,现在正在军中担任要职的尚还有侯君集苏定方张亮等人,年纪算得上正值壮年,而现在所谓的这些武将集团的官二代们,程处默从军中回来在长安打算修养一阵子,李崇义过了年也出了长安回到就职的地方,柴令武在右武卫营中历练,好在还有个秦英,过了年已经被送到陇右的军中去了。
正所谓穷文富武,能够读的起兵书练得起骑射的,大多都是些富人家的良家子,想想朝堂上的那些世家,牛进达几乎有些绝望的摇了摇头。
文臣出自世家,若是武将渐渐的也要从世家当中选拔,那朝堂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自己这些沙场宿将当年跟着李二陛下造反,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百姓不再被压迫,能够有饭吃,有衣服穿吗?若是到最终结果仍旧挑不出世家这个怪圈,那他们所做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在场的这些老将都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其实所谓世家,也是个无解的难题,就玄世璟所想,反正一直到了清朝,世家都是存在的,不过是新老交替,日新月异罢了,而现如今能做的,便是逐渐的开始推进这新老交替的速度,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大展宏图,也让出身世家的某些酒囊饭袋赶紧腾位子。
年前东宫属官一事便是世家子弟尸位素餐最好的佐证。
“明日有空,来老夫府上一趟。”程咬金说罢,甩了甩袍袖,便迈着八字步离开了太极殿。
程咬金一走,剩下的几个老将也跟着离开了,只剩下玄世璟一人,站在那里。
程咬金明日邀请玄世璟过府,估计是要听听这武举具体的章程了,十有**,听完这章程,便会向李二陛下上奏。
无事起波澜啊,不过这对于大唐来说,也不是件坏事。
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抹笑意,玄世璟也迈着步子离开了宫城。
先是回了侯府,换下了那一身茄子似的官袍,穿上了常服,便去了神侯府。
下了朝的李二陛下依旧带着德义移驾到了甘露殿。
“德义,昨晚上出去的暗卫可传回了消息?”李二陛下问道。
“回陛下,消息传回来了,神侯府牢房戒备十分森严,暗卫到了后半夜才借着送饭的由头进了牢房里面,只是也就一会儿的功夫,就被牢房里的锦衣卫撵出来了。”德义躬着身子说道。
“哦?那可探听回了什么消息?”李二陛下走到御案前,一撩衣摆,盘膝坐了下来。
“暗卫探听回来的消息,两间牢房之中,一间堆放这武器铠甲,一间堆放着太子殿下所说的那些废钱,别的,就没看见了。”德义说道。
“也罢,璟儿那孩子,真以为朕这么好糊弄,当年杨玄感领兵时候所搜集的财货,岂止三万铜钱和三百盔甲?”李二陛下笑道:“杨玄感当年围攻洛阳兵败,手底下仍旧有近卫五百余人,带着其弟杨积善逃至葭芦戍,让杨积善杀了他,真想,原本杨玄感是想将杨素旧宅中的东西都留给杨积善的,配合剩下的那五百亲卫,好歹也能自保,延续杨家门庭,可是杨积善在杀了杨玄感之后,想自行了断却没死成,现在联系这批财货一想,杨玄感留给杨积善准备延续门庭的东西,又怎么会只有区区三万铜钱呢?”
“陛下的意思是东西还有,只是都在东山侯手里头?”德义说道。
“没错,不过东西既然是璟儿给弄出来的,让他自己留着也无妨,朕知道璟儿手底下的那个钱堆可是个生财的能手,璟儿并不缺钱,所以朕倒是想知道,璟儿他留下这笔钱财,想要做什么。”李二陛下笑道。
因为之前李二陛下见过钱堆,所以百骑司也就查探了钱堆的身份消息,这一查才知道,钱堆在长安还有个外号,叫财神爷,倒是没辱没了他爹给他起的这个名字。
这也恰恰反应出来,东山侯府的家底儿是如何的殷实。
“陛下就不担心?”德义小心翼翼的问道。
“哈哈,无妨,此事,十有**,太子也是知道的。”李二陛下笑道:“******着璟儿对朕隐瞒此事,将朕的目光吸引在那些铠甲兵器还有那三万铜钱上,到不知璟儿是如何说服太子的。”
“住在鸿胪寺的那帮吐蕃人有神动静没?”李二陛下拿起案上备好的热茶,轻饮一口问道。
“未见有鸿胪卿上奏。”德义说道。
“如此啊,年前朝中还商议吐蕃与我大唐和亲之事,想必那些人在等朕的消息吧。”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说道。
如今的大唐虽说国富民强,但是对上吐蕃,却是有那么有几分的无力感。
和亲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仅仅就是牺牲掉一个公主或者是宗室女,但是对于李二陛下这等雄才大略的人来说,和亲虽说利大于弊,但总归是带有几分憋屈的。
“着江夏王李道宗入宫见朕。”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了一声,随后离开去着小黄门去江夏王府上传信去了。
果然一开春,要忙的事情很多,且件件都不是小事啊,李二陛下放下茶碗,拿起案上的奏折开始批阅。
神侯府,玄世璟刚坐下不久,守在大门处的锦衣卫便送来一封书信,说是东宫派人送来的。
定是李承乾的信件无疑了,玄世璟接过信件。
皱着眉头将这封信读完,玄世璟叹息一声,这皇家,倒是一点儿亏都不吃。
无奈的笑了笑,对着站在堂下等候的锦衣卫说道:“去玄武楼,让钱堆带着马车过来处理牢房里的那三万余贯废钱。”
“是。”那锦衣卫应了一声,随后转身离开。
神侯府中除却玄世璟,变剩下了一干锦衣卫,珑儿和钱堆在玄武搂,而高峻和常乐则是去了东郊猎场,一个带着三宝去了猎场之中,一个带着人在周边的庄子走访。
现如今,李承乾答应玄世璟的事情已经办妥了,而玄世璟答应李承乾要帮忙查办的案子,自然也要行动起来。(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三张:投到神侯府的行卷
下午,就在钱堆带着玄武楼的伙计过来将牢房里头的那些废钱都装箱的时候,李承乾也带着东宫太子六率的兵卒到了神侯府,目的自然是为了那三百多福铠甲兵器。
“怎么?殿下这是要将这些东西弄到东宫去?”玄世璟见来人当中,没有一个是兵部的官员,全都是东宫中人,所以才有此一问。
“我东宫哪儿容得下这些东西,孤昨日里给父皇建议,说将这些东西,送到甘露殿和立政殿,从羽林军之中挑出三百人,日后再多加训练,专门拱卫父皇母后。”李承乾说道。
闻言,玄世璟也不在多说什么,李承乾这一举动,实在是多余,宫中藏在暗中的供奉还有暗卫,比之殿前的羽林军,不知要强到多少去,现在大唐四海升平,改过去的坑坑洼洼也早就过去了,往后有挺长一段太平的日子,谁又会闲的没事儿去触李二陛下的龙须。
不过说来这三百羽林军倒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玄世璟内心苦笑一声,至少日后谁家不长脑袋的想要逼宫,就得想想这三百羽林卫所发挥出的力量了。
那些铠甲和神兵配合在一起,本就是百里挑一的羽林卫再加以训练,那就是战阵上的杀人机器了。
“小璟,这些废钱都让钱堆拉走,打算如何处理?”李承乾摆着一副明知故问的样子,在玄世璟面前想要探听口风,毕竟这钱是交给钱堆了,可是自家父皇并没有下旨让钱堆开炉。
也就是说,若是钱堆为了处理这批废钱开了冶炼炉,也算得上是触犯了大唐律例了。
“还能怎么办?一会儿全拉着去工部,没有熔炉,也只能向朝廷借了,难不成还要私起炉灶不成。”玄世璟没好气的说道,就知道,李二陛下这是在故意膈应自己。
明明顺带着一句话的事儿,结果弄的现在要钱堆舔着脸去工部看那些官员的脸色求着借熔炉,这让玄世璟很是郁闷。
总而言之,这批铜货出来,一件能卖上一千贯,也只给李承乾八百,李二陛下过来膈应人也就罢了,你李承乾还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反正这差事最后不是神侯府在李二陛下面前交代。
李承乾自然不知道,自己一句打趣的话,两成的钱货就被玄世璟给克扣了。
“你府上人呢?怎么没见你那俩贴身护卫?”李承乾四处望了望,往日一直护卫在玄世璟身侧的高峻和常乐都不在,连石虎也没了踪影。
“高峻和常乐去查探你说的那件案子去了,至于石虎,和怀玉兄长一起去陇西了。”玄世璟吸了吸鼻子说道。
这两天的天气有点儿忽冷忽热的意思了,弄的玄世璟似乎有点儿风寒的症状,最近鼻子老是有些不通气,看来还得找时间去孙应那里瞧瞧去,赶紧让他给开服药。
不过这也证明,长安城的春天,快要到了
牢房里的钱财和盔甲兵器都有了处理的法子,全部运走之后,神侯府的锦衣卫们这才送了一口气,神侯府内的气氛也不复往日的压抑,变的轻松了许多。
只是玄世璟刚刚在神侯府的大厅里头坐下歇会儿,一名锦衣卫便走进大厅,手中拿着一卷文章走了进来。
“侯爷,门外有个年轻人,前来咱们神侯府投卷。”那锦衣卫躬身走到玄世璟身前,双手将那卷文章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放下手中的茶碗,接过锦衣卫受伤的试卷,不解的说道:“投卷?你是说神侯府门前来了个年轻人,要投卷?”玄世璟再三确认。
“正是。”锦衣卫回应道。
大唐取士,也不仅仅有科举大考这么一条路,除却世家自己在自己家族的影响下入仕的,还有一些良家子,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们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能够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不过玄世璟没想到的是,竟然会有人到神侯府来投卷。
玄世璟带着八分诧异和两分的好奇,缓缓的打开了那张试卷。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手龙飞凤舞,豪放不羁的行书。
皱着眉头往下看完,文章是普通的文章,不过若说普通,还真是侮辱了普通两个字,这通篇文章若是中规中矩的来讲,简直就是不堪入目了,不过倒是意外的合了玄世璟的口味,因为文章中所写的,不是那些侃侃而谈的治国大道,而是一些十分普通的事情,关于衙门之中章程吏治,顺带着,夸耀了自己的武艺一番,以及各种临危不乱。
譬如,在玄武湖画舫上救了某位侯爷的事情,也被自豪的写在了这行卷之上。
落款便是,长安赵元帅。
说起来赵元帅这人的性情还真是比较对玄世璟的口味的,单单是在玄武湖画舫上的表现,便足以让玄世璟刮目想看,且这行卷之中所些的一些事情,也让玄世璟看出了这赵元帅,并非表面上表现的那般,是个一无是处的富家子,至于行卷上所说的武功不差,则是被玄世璟自动忽略了。
不过是背后偷袭打晕了一个贼人,这算不得武艺出类拔萃,顶多是胆识过人,临危不乱罢了。
不过这等人,也算不错了,如今神侯府正值用人之际,将这赵元帅召进神侯府,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先从刀笔吏磨炼起来。
只是有一件事,却是让玄世璟有点儿为难了,若想将赵元帅召进神侯府,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那便是赵元帅商人之子的身份了。
众所周知,商人的身份在大唐是十分低贱的,商人虽富裕,但是却不能着锦缎,商家出身的子弟,不可入朝为官。
当初在鹿山书院的那位,不还是花了大把钱,找了大把关系,过继到了自家亲戚家,这才有了能够参加大考的资格嘛。(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四章:麻烦的人情账
对于这种事,也算是钻了大唐律例的空子了,至少考中了功名,若是经过吏部的选拔委任了官职,这种过继关系,只要双方你情我愿,也就这么回事儿。
至于当官的家里人经商,那就两说了。
“先让他进来吧。”玄世璟折起手中的行卷,对着躺下的锦衣卫吩咐道。
“是,侯爷。”听到玄世璟的话,那锦衣卫折身出去,将在神侯府门口等候的赵元帅,请进了侯府。
“草民赵元帅,见过侯爷。”进了大厅,赵元帅躬身抱拳对着玄世璟行礼。
神侯府不比燕来楼,两人若是在燕来楼相见,玄世璟不在意什么身份之流与之相交,那便是酒肉朋友,但是在这神侯府之中,那阶级身份,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赵公子不必多礼,请坐。”玄世璟伸出手,示意赵元帅可以坐在一侧的太师椅上。
赵元帅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椅子,以往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一般若是落座,都是直接跪坐在榻上的。
“赵公子,不知为何会有将这行卷,投到神侯府这种想法呢?”玄世璟问道。
赵元帅坐在一侧的太师椅上,对着坐在主位上的玄世璟拱了拱手说道:“实则是在下志向所在,奈何因在下商贾之家出身,若是别处,是断然没有机会的,所以,便只能厚颜来侯爷这神侯府,试试运气了。”说道这里,赵元帅神色之间有些尴尬。
到神侯府投行卷是赵元帅在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做出的举动,也有几分厚颜想借着玄武湖画舫的事情来求玄世璟的意思。
赵家在长安城世代经商,赵元帅也是看透了,家里的钱再多又怎么样?当钱财多到一定的地步,也不过是只是个数目罢了,但是身为商贾,在身份上,却是低人一等,甚至连工匠都不如,这让赵元帅下定决心,要想办法谋一条出路了,而神侯府,正是个机会。
首先,神侯府也是刚刚开府成立不就,正是用人之际,自己虽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