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军神-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明考虑了一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只得安排家人把家里财产、粮食搬到山上,落草到了白虎山。白虎山上钱粮也算丰富,毕竟有孔家和黄家的全部家产。
宋江做了白虎山大当家的,雷虎坐了第二把交椅,孔明第三把交椅,第四把交椅冯营、第五把交椅刘旭,第二把交椅孔亮。
孔家庄发生了这么大命案,地保第二天就上报了县里,县里派都头带了二十个兵前来查看,一看之下也是大吃一惊,当即准备捉拿人犯,还没到山脚呢,一棒锣响雷横带着数十名喽啰杀出吓的这群捕快做鸟兽散,众人大胜而回。大家都感觉官军没什么好怕的,还没一吓唬呢就跑了,所以渐渐的对落草的事情也不在乎了。
宋江道:“咱们不能满足这么点人手,要发展壮大,争取发展到五百精壮喽啰,所以咱们要继续替天行道。”
刘旭道:“哥哥说的太对了,咱们继续替天行道。这附近还有许多为富不仁的大户呢。”
“就是,就是。哥哥说打哪个?”冯营说。
宋江道:“孔明,你准备二十辆牛车。只留下孔亮看家,其他人一起下上走一趟。”
当天晚上以宋江为首的白虎山山贼就下山了,宋江这人会玩,只抢大户,贫民百姓秋毫无犯,其实这并非宋江仁慈,而是平常百姓家里大多没有隔夜的粮食,就是抢也抢不到啥。当天晚上干翻了两户大户人家得了钱粮又有数万贯,拿不动、拉不走的一些杂粮、粗笨家具等等统统都扔给附近的百姓了,无知的百姓得了宋江的一点点恩惠,纷纷叫嚷宋江仁义,前来投奔的居然不少。
且不说宋江如何在白虎山发展壮大,单说郓城县李云虽然发出了无数官府文牒也没能抓住宋江,有些懊悔。
这日中秋节刚刚过,晁盖和朱武正在军营里商讨贸易城产品大展览的事情呢,罗云来报:“团练,外面李云到了。”
“噢,李都头来了就让他进来啊。”晁盖说。
罗云道:“李都头跪在外面说请罪呢。”
晁盖也有些摸不清头脑,对朱武道:“咱们去看看。”
晁盖和朱武、焦挺等人一起出来,就见李云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李都头,因何如此,快快起来说话。”晁盖把李云扶起来,请到屋中叙话。
晁盖说:“李都头何罪之有啊。”
李云叹了气:“这次宋江通匪杀人之后又顺顺利利的潜逃了,我的责任很大。”
“噢,这是为何?”晁盖道。
李云叹道:“本来刘唐捉拿了给宋江送信的喽啰已经是认证确凿了,理应把宋江捉拿归案,可是我总是片面的认为哥哥对宋押司之间有误解,老是担心哥哥故意陷害宋押司,所以迟迟不肯抓人,哪怕在时县令要求派出衙役监督宋江的时候也没有认真听从安排,随便派了两个衙役,这才造成了宋江杀人后又潜逃了。”
“这个。”晁盖一顿,道,“这也不怪你,我和宋押司的确因为见解不和多有分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情查清楚了就好。”
李云道:“宋江通匪证据确凿,现在已经调查清楚宋江逃跑去了青州,具体地点不明。但是我对阎婆惜的死始终是负有责任的,如果不处罚,我心理始终有个疙瘩。”
晁盖说:“这样,你的直接领导是时县令,你去找他,说说情况,如何处罚应该有时县令来定。”
李云道:“好吧,我就这去找时县令。”
李云又回去找时文彬,时文彬对李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应该处罚。时文彬道:“自你上任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只是这件事情上出了差错。我罚你三个月俸禄,用这钱来安葬阎婆惜,你可服气。”
李云道:“服气。”
晁盖又趁机做出重大调整,把原来雷虎留下的衙役从新梳理一遍,合适留下来的全部派到团里当兵,不合适留下的回家务农。李云带领五十人,任郓城县步军都头。刘唐和牛皋两人轮流担任马军都头。整个郓城县除了县尉朱仝的三十名马军,其他的全部都换上了晁盖一手训练出来的人马。
八月十八,这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郓城商贸城举办贸易产品大展览,商贾云集。当天晁盖和时文彬都到场了,先后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过后就开展了,所谓的展览就是跟农村集市一样,弄了一个又一个大棚,里面是令郎满目的商品。平时时文彬忙于工作,也没时间闲逛,今天刚好被晁盖邀请来,也正好转转,看看自己治下的郓城县发展到了什么地步。时文彬带着长随走进了第一个展厅,门头上写着:“王家茶行。”
长随小声说:“王家茶行是信阳王家的办的,信阳王家是最近新起来的新秀,在茶叶界做的很大。”
时文彬是文人,倒也经常喝茶,但是进去一看还是不由得吃惊,品类太多了除了传统的信阳毛尖等为数不多的高档品种外,其他的大多是茶砖。另外还有茉莉花茶、野菊花茶、绿茶、鲜橙茶。
掌柜的看时文彬来了,亲自过来迎接。
“欢迎县令大人莅临啊。”掌柜的说。
时文彬道:“经常喝茶,倒是第一次见到鲜橙茶,这是什么个工艺?”
掌柜的道:“这是都是受了郓城烤鱼片的影响,用烘干炉将新鲜的橙子片烘干,这样可以长期保存,喝的时候用开水一泡,味道非常鲜美。”
“销售的怎么样?购买的人多吗?”时文彬问。
“很好,北方的人很难吃到橙子,对这类东西很稀罕,所以销售的还可以。”掌柜的说。
时文彬又到了另外一家差行,这是晁家下属的一家茶行,茶叶来源主要是山东本地的茶,山东本地茶品质比信阳茶还要低,所以主打的也不是茶叶,而是各类花茶、药茶,诸如金银花茶、丹参茶、山楂片等等,不仅仅能当茶喝,还有各种功效。
晁盖和朱武也在旁边的展厅里,这里展出的东西有些奇特,是一家叫做梁山书画行的商行的展厅,里面全部是漫画书。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程知府来访
其实说是连环画更为准确一些,六十四开的小册子那么大,图画占了一大大部分,下面有小小的一行字。印刷的都是些故事类的东西,既有鬼狐神仙,又有神话传说,也有国学经典,还有诸如唐诗、预言故事这样的东西,编撰成册的主要有挪扎闹海、宝莲灯等等。这是晁盖新办的一家印刷厂,主要业务是承印诸如天王米、天王棉、这样新作物的播种说明书。由于这年月老百姓大多不认识字,文盲占了很大一部分,完全用文字作为说明书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看懂,但是改用图画就不同了,大家都能看懂一部分,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看着上百个品种的连环画,朱武有些感叹:“哥哥,你让印刷这么多连环画能销售的完吗?”
晁盖道:“商人重利,如今咱们把出口贸易产品的货源给让利出来,有钱大家一起赚,但凡是做外贸的,每次进货都卖一万册给他们,不买这个画册就别买咱们的棉衣、袜子。”
原来晁盖让程琳负责的纺织厂已经建成投产,而且规模巨大,拥有女工五千人,主要是纺织生产棉线棉布,如今棉花产量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然后由制衣车间加工赶制成各类棉布的衣服,棉布的衣服吸汗、容易干燥,贴身穿着很舒服,北面的大辽、金等游牧民族根本没有这种料子,所以销路很好。晁盖并没有独揽这项贸易产品,而是放开货源供货,让诸多商人一起代理销售该类产品。
正聊着呢,进来了两个人,虽然穿着大宋人的衣服,其实是辽国人。
这两人都是辽国贵族里的商人,贵族经商一般都是找代理人,不自己干。
这两人一进来就说:“上次我们采购了两万件秋衣秋裤卖的很快,可是你们为什么非要搭配上这种连环画呢,根本没人买。”
接待客人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晁盖去办,掌管的说:“您就多担待担待,这种连环画故事性很强,你们买了去,下次就会大卖了。”
“算了,算了,不和你多说了,一万册,多少钱。”辽国商人说。
一万本才两万文铜钱,也不过是二十贯,只是连环画是纸张印刷的,重量还是有的,因而得用好几头大牲口驮着。不过很显然,由于棉衣利润高,他们自然愿意买这类的东西。
很快客户交钱走人了,至于货物都是备好,让伙计送到他们住的客栈去。
客人走了,朱武道:“虽然棉衣销售的好,但是这么强迫着买卖始终是不好。”
晁盖道:“有道理,咱们应该把画册改进一下,让人更乐意买就好了。”
朱武随便拿了本画册看看,画工一般,算不得多精彩,显然是普通人的手笔而已。
“找个出色的画匠,画一册刻板印刷出来就行了。另外小故事也得改进,多多编写有意思的故事,找几个写手,把故事编的连贯。”朱武说。
晁盖又和掌管的说了些,决定当即取消画册捆绑销售,改为赠送,凡事购买大量棉衣棉服的客商,一律赠送连环画。
这次参展的主要是山东本地的供货商,尤其是新增加了山楂干、丹参茶、金银花茶等等特色产品,这些都是沂水县一带的特产。其他的产品诸如皮马甲、皮鞋、腰带等等产品也陆续的多了些。还有就是玉米配合加工的饲料,主要是供应给战马和猪饲用的。不过这年头养猪的人不多,就算是有养猪的也不舍得用饲料,但是马匹就不同了,用马料的挺多。
种子商行那边销售依然是火爆的人手不够用,今年天王米巨大丰收,种植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新增加的种植户很多。再有就是今年秋天又退出了天王棉这款产品,号称比皮毛更保暖的花朵,天王棉能织衣服,做被子,用途广泛。一推出立刻销量暴增,水泊梁山大岛屿上面修建的巨型粮仓都已经爆仓了。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有个别农户感觉自己家里已经有了天王米种子了,没必要再花高价买种子了,对于这样的农户还真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尝试一下,等第二年产量低了,知道自家的粮食不能留种他们就知道买种子了。但是情报处最近发现了一个销售假种子的大户,正准备上市销售呢。这家人家不是别人,正是祝家庄的祝龙、祝虎、祝彪三兄弟。他们三兄弟把庄上种的三千亩玉米正在收集晾晒,打算全部当做种子卖掉,晁盖正为这事情想办法呢,考虑如何过去收拾了这三兄弟。
晁盖在展会上转了整整一上午,和各地的客商会谈交流,下午的时候晁盖准备再继续转转,毕竟商户也需要拉拢,身为一个团练要兵、钱两手抓才行。
正这时候,焦挺进来道:“哥哥,有一位东平府来的客人要见你。”
晁盖说:“东平府的谁啊?”
焦挺道:“这人挺神秘,问他就是不说。”
晁盖让焦挺把这人请了进来,晁盖一看来的是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东平府知府程大人的管家,晁盖不敢托大,抱拳道:“原来是程老先生。”
程老先生道:“我家老爷有事情找你,请晁团练务必到客房详谈。”
晁盖说:“好吧,我就这就跟你去。”
晁盖也不多带人,就带着焦挺和罗云两个,跟着程老先生到了客栈天字号的上房。晁盖独自进去,一看程知府,程万里正在那里喝茶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济州府由于推广了天王米,差不多有十几万亩那样,粮食增产效果很显著,更加上牛马赊销促进了牛马等等大牲口的保有量,更加上贸易的活跃,让经济更加的发展了,整个济州四县的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基本上没有闹饥荒的,没有饿死人的。在北宋这年月,能做到没有闹饥荒,没有饿死人的那就可以美化的说太平盛世了。反观东平府是个大府,人多事情也多,程知府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虽然还算过得去,但是基本也就是保持罢了,老百姓在民生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程知府没有别的什么愿望,就是想着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程知府就和管家说:“咱们和郓城距离那么近,就隔着一个湖泊,为什么他们那里到处是牛羊,满地是鸡鸭,老百姓几家户户满是余粮,到了咱们这里就不行了呢。”
老管家说:“郓城的牛马大牲口多半是郓城马市赊销的,用幼畜来偿还,或者分期付款,不然老百姓哪里买得起。再也就是他们那里的天王米推广的很厉害,想来秋天种子下来会向咱们这东平府多卖一些。春天时候大人不是引进了一批天王米吗,种植户反馈都很好,基本亩产都在八百斤以上了,只需等上几年咱东平府就和济州一样了。”
程知府摇头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今年天王米大丰收,产量高,效益好。整个山东都无人不知,所以各地要种子的也多,晁盖能有多少地,各地租的能有个几万亩不错了,所以他的种子很有限,恐怕到时候他们不会在咱们东平府投放多少种子。”
管家说:“那好办,大人给我写封信,我去见见晁盖,让他多给咱们东平府留下些种子就是了。”
程知府道:“一招鲜,吃遍天。如今这晁盖培育出来的天王米必定影响深刻,以后恐怕会载入史册,还是我亲自过去一趟吧,其他的方面的合作也需要多谈谈,看看能否让他也在咱们东平府赊销牛马。”
就这样,程知府穿了便装就带了两个衙役和管家小心翼翼的就来到了郓城商贸城找晁盖密谈,这就是程知府为什么忽然来找晁盖的原因。
程知府见晁盖来了,连忙放下茶杯,亲自过来迎接晁盖。
“老夫冒昧前来,打扰之处还望海涵。”程知府道。
晁盖忙道:“不敢,不敢。程大人爱民如子,晁盖万分敬仰。”
两人落座,程知府道:“这商贸城已经这么大规模了,为什么还要弄个商贸展呢,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啊。”
晁盖笑道:“商贸展是临时性的,就五天时间,主要是考虑附近州县的一些商家有货物,但是又租赁不起长期的门市,所以弄些大棚,临时性展览一下,这样能让外地的客商多多的了解一下。”
“晁团练真是好心胸,你就不怕这些小商家抢了你的生意,我看他们的产品和你产品有些重叠类似。”程知府说。
晁盖道:“程大人说笑了,古语有云,货卖大堆,商人是个喜欢聚集的,商品越多,生意才越多。再说天下哪里有没有竞争的生意,大家各凭本事吃饭,怕什么竞争。”
“的确不错,我东平府如果也有你这么一个能人就好了。”程知府说着话锋一转,“老夫这次过来是向你讨饭来了,东平府几十万百姓的饭碗可就靠你了。”
晁盖一猜就是这知府大人来找自己要种子了。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广泛招人
“知府大人说的可是天王米种子的事情?”晁盖问。
程知府道:“正是此事,不知道你打算在东平府销售多少种子。”
晁盖道:“东平府下辖有人正在销售假冒的天王米种子,只要知府大人打击了假冒伪劣的奸商,在下自然就会往东平府多多销售天王米种子了。”
程知府道:“你说的可是祝家庄的三兄弟?”
晁盖吃惊道:“没想到知府大人竟知道此事。”
“哈哈,晁团练莫要小看老夫,老夫为官一方耳目还是有的。”程大人笑道。
晁盖想想也就释然了,自己一个小小团练都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广开客栈酒楼当做耳目,何况他堂堂一个知府,治下出现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晁盖道:“知府大人知道就好办了,只要知府大人把坑农害农的假种子给打击了,我便多往东平府销售天王米种子。”
程知府不做声,仔细考虑了一会儿,道:“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老百姓种的天王米不能继续留种呢,如果种了这种种子结果会怎么样。”
晁盖说:“至于为什么这个比较复杂,就先说说有什么后果吧,后果就是亩产低,品质差,大约一亩产四百来斤那样,和普通的高粱没什么区别。还有一点要说明,咱们常见的小麦、高粱如果通过专业的培育选种,亩产也能达到**百斤那样,这就是种子的重要性。”
程知府并非愚笨之人,晁盖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当即道:“祝家庄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想要办他们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你那有多少种子打算投放到东平府?”
晁盖夸口道:“知府大人打算推广多少我就能提供多少种子,当然了种子是按市价销售的。”
程知府听了晁盖这话眼前一亮,道:“此言当真?”
“岂敢儿戏。”
程知府考虑了一会儿,道:“东平府多旱地,稻田比较少,麦收之后土地甚多,衙门不方便强迫,以宣传为主,但是天王米的高产早已经流传开来了,想来推广八十万亩是没有问题的。”
晁盖道:“没问题,八十万亩用种按四百万斤算,完全可以调配的开,现在才是深秋,播种要到明年麦收,也不着急发售。可先进行前期宣传工作。”
知府道:“爽快,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
程知府大喜,没想到晁盖居然答应销售四百万斤天王米种子给东平府,这样一来明年的东平府粮食增产已经成定局。程知府过来一趟不容易,又问晁盖了一些其他问题,都是关于百姓生活、经济发展、粮食增产增收等等的问题,晁盖一一做了回答。
程知府又提出让晁盖的马市去东平府设立分行,要求晁盖赊销牛马等大牲口,晁盖考虑了一下才同意,同时还答应设立公交马车行,先把东平府下辖的须城、阳谷、东阿、中都、寿张、平阴等县用马车链接起来。
总之,程知府高兴的回去了。
晁盖回到军营立刻让人把晁然叫了过来,道:“晁然,你立刻带领五十名弓箭手赶奔扈家庄,协助扈三娘防守庄子。”
“是,保证完成任务。”晁然说。
晁盖道:“这次过去一定要小心,快到庄子的时候停住队伍,天黑再进村。协助扈三娘防守村子就行,其他的事情不用你处理。”
“是。”晁然答应出去带领士兵准备出发了。
朱武有些纳闷,道:“哥哥为何突然派兵到扈家庄,难不成祝家庄那三小子又不安稳了。”
正好栾廷玉也听到了,叹道:“着三个小子肯定不会安稳的,指不定又想出了什么办法。”
晁盖道:“这三小子准备销售假天王米种子,咱们已经报官处理了,怕这三人到时候狗急跳墙,所以让晁然带五十人过去协助一下。”
栾廷玉摇头不语,不再说话,显然对祝家庄三个小子实在太失望了。
晚上召开欢迎大会,大家齐聚一堂,欢迎新来的项忠、徐岳、孙安、冯升四位的加入,尤其是孙安,本领高强,难得的将才。
项忠、徐岳、冯升三人稍微的差些,暂时派到刘唐处学习一下军中规矩,然后再定分跟谁学武艺。
翌日,开会,军中三位军师都到了,晁盖说:“今年的情况到目前为止行情大好,食盐、钢铁、瓷器、棉布销售旺盛,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天王米种子也换了大量的粮食,够咱们这一千多人几十年吃的了。”
吴用道:“局面大好正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但是如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来宋江逃走去了青州,以他的品性落草是迟早的事情,以他在江湖上名声召集一群人定然不成问题。二来,南面徐州芒砀山混世魔王樊瑞的人马也是越来越兵强马壮,对咱们南下的道路始终是个威胁。三来咱们的宿敌曾头市发展的似乎也很好,这都不得不防。”
晁盖点头称是,道:“咱们的问题是在郓城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不能再扩招兵了,所以还是向海外发展。沧州黄骅港处已经陆续过去了数千壮丁,咱们的水军和商船不日就要过去接人,但是需要有人过去协助一下,毕竟孔阳负责水军,对协调壮丁这类事情恐怕不太熟悉。”
朱武听了抱拳说:“黄骅盐场那我比较熟悉,不如我走一趟吧。”
晁盖道:“好,那就辛苦朱军师了,让史进、杨春、陈达三人带五十名士兵协助你。”
朱武道:“如此甚好。”
朱武接了命令,出去让史进、杨春、陈达等人选派士兵了,然后赶奔沧州黄骅盐场不提。
吴用道:“哥哥预计再招募多少人手?”
晁盖做了详细的解释,原来黑龙岛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贸然移民过去恐怕会有人冻死,现在的移民是先送去到新济州岛,新济州岛上冬天温暖湿润,刚好也能开垦土地劳动。等来年开春了,再用船送往黑龙岛。
老道公孙胜道:“黑龙岛南部中部几乎无人居住,这里地方宽阔,哪怕是十万人移民过去也毫无压力。”
晁盖道:“考虑发展需要时间,还有船舶的运输能力问题,十万人太过吃力,凡事不能急于求成,咱们从现在开始一年时间内完成五万人的目标就算可以了。”
吴用叹道:“五万人也不是个小数目了,一个小县也就这么点人口了。”
“是啊,的确是很多人了,所以单单靠河北一地恐怕不容易招募这么多人,我想在登州设立一个招工点,刚好让顾大嫂做个负责人,另外还需要再沿海招募一批预备水军,你们谁愿意过去协调一下啊。”晁盖道。
吴用说:“商贸城的展览也结束了,明年开春的擂台赛还不到开始张罗的时候,刚好我的事情不太忙,就由我去趟登州吧。”
晁盖说:“那好吧,吴先生就辛苦一下去登州和顾大嫂好好谈谈,尽快把登州的招工点尽快建设起来。”
吴用也不带将领,只带了十余名亲随准备去登州了。
公孙胜一晃拂尘,道:“贫道也不能闲着啊,要不我去沂州招募人手吧。”
“沂水县一带贫困的地方特别多,招人容易,郑天寿兄弟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小的银矿厂,你顺道去看看,只是沂水道上不太平,野兽、匪徒甚多,你需多带人手方可。”晁盖说。
公孙胜笑道:“我一个道士身无长物,没什么值得打劫的,就带十个道童就行了。”
公孙胜这人有神鬼莫测之能,自身武艺非凡,非常人可比,更何况他的道童只是穿了道童衣服的士兵而已,战斗力很强,所以晁盖也就同意了。
焦挺说:“哥哥把三位军师都派出去了,咱们干什么去?”
“咱们自然是不能闲着,咱们去东平府,东平府马市、车行、百货商行开业不过去几个硬手根本站不住脚。”晁盖说。
当即晁盖开始点将除了亲随焦挺罗云外,还有庞万春、武松、孙安、李逵、牛皋、华雷、鲍旭、周通。另外水军的阮小二带领十艘蜈蚣战船在靠近东平府的湖面上游荡,以防万一。
将领带的虽然多,但是士兵带的很少,只带了一百骑兵。武松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行动,多少有些小兴奋,骑马跟着晁盖身旁。
武松问:“咱们这么多人是要去东平府打仗吗?”
“要是打仗就不会带这么少人了,咱们过去是一种震慑,因为不愿意打,也不能打,所以只好这样让对方胆寒。”晁盖解释说。
武松又问:“咱们在东平府开的这么多买卖不都是东平府知府邀请的吗?为什么还有人不服气啊。”
晁盖无奈的叹道:“知府虽然官职很大,但是不一定能管得了所有的人,咱们此去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郓城到东平不过一百多里地,朝发夕至,队伍到达东平府的时候刚好已经是下午了。刚到港口,队伍就被前面一队骑兵有三百多人拦住了去路,远远的看去见队伍挑着一杆大旗,上面写着个董字。
原来正是双枪将董平,董平手拿双枪,背上背着令旗,威武的跟戏台上唱戏的一样。夕阳的余光洒了董平一身。
“站住,什么人胆敢擅闯东平府地界。”董平喝道。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斗董平
其实此地距离城池还有十几里地。但是也属于东平府地界了。所以董平这么说也很对。
晁盖知道董平是故意來找茬。也不在意。一挥手停住了队伍。抱拳道:“原來是董都监啊。真是失敬失敬啊。在下郓城团练晁盖。受程大人邀请前來公干。”
董平道:“程大人邀请你。我怎么不知道。可有文书。”
知府办事哪里会知会你一个都监。不过都监毕竟是武官守土有责。晁盖带领队伍前來。董平问一下也是应该的。
晁盖从怀里掏出了一封程大人的信。道:“这里有程大人的亲笔书信。邀请我來参加天王米推介会。”
董平道:“程大人日理万机。哪里会为这等小事操心。莫不是伪造的书信。拿來我看。”
李逵火起。骂道:“踩鼻子上脸了是吧。信不信俺拿板斧削你。”
董平不理会李逵。知道那是个浑人。
晁盖道:“好吧。董都监守土有责。这都是应该的。”
旁边罗云过來拿信骑马过去递给了董平。董平看罢。知道是程知府的亲笔信。也不好太过分了。把信还给罗云。罗云接过信。拿眼睛瞪了董平看几眼。
董平眼尖早发现了。本來心情就不爽。立刻问道:“瞪什么瞪。”
“瞪你怎么了。”罗云丝毫不让。
“别以为骑白马拿银枪就当自己是赵云了。不服比划比划。”董平说。
罗云道:“來吧。”
罗云一抖大枪。董平一晃双枪。董平见罗云不來强攻。只得率先进攻过去。董平这两条双枪当真了得。也不过是十來个回合。罗云就招架不住了。被董平一枪刺到头盔上面。弄丢了头盔。狼狈的撤了回來。
罗云回來道:“我打输了。给哥哥丢脸了。”
晁盖道:“胜败兵家常事。人洠俗虐伞!
罗云道:“董平那厮留手呢。洠в猩巳恕!
罗云归队。晁盖冲董平问道:“董都监是不是手痒痒了。想切磋切磋了。”
董平一听晁盖这话立刻道:“好啊。正好和晁团练切磋切磋。”
晁盖身后武松道:“哥哥。这厮好狂妄。我去会会他。”
“二郎小心在意。他这对双枪非常了得。”晁盖说。
武松道:“晓得了。”
武松跳下马來。扛着一米半长的斩马刀大踏步來到阵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