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军神-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行伐木,以方便为木器厂提供原料。就连养马场的马厩也建设也勘探完毕了,就等人手、马匹到位就可以开始了。酒楼的人也过来了,高档酒楼一时没找到,不过普通酒楼开了两家了,还有一家天涯客栈。”
李逵道:“这事情还真是忙的差不多了,是该回去了,不过这次可是得罪了田虎留下马灵兄弟俺还真不放心。”
“铁牛最近进步很大,考虑的问题多了,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和公孙军师还有马灵商讨了对策,把这个大院子建成官办驿站,承担郓城县工业园在真定府的招工事宜,已经在真定府衙门备案过了。咱们给马灵兄弟配备二十名带刀士兵负责驿站安全,另外酒楼距离此地并不远,一有事情可以随时支援,还有沧州柴大官人府上近期也会在驿站附近开设商行。”晁盖说。
李逵道:“好吧,那咱们赶紧回去吧。”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的,暗地里李汉负责的情报处在真定设立办事处,安排了十来个精干人员负责情报收集调查。
田虎又不是老虎,只要情报工作到位,以晁盖安排的实力未必就怕了他们。木器厂那可是个劳动力多的工厂,建设完工后最起码要五百人的规模,这年头工人的凝聚力还是很强的,把工人进行军事训练,关键时刻还能拿武器充充样子。
翌日一早,晁盖、公孙胜、庞万春、焦挺、李逵、鲍旭还有新近加入的冯升、孙安以及他们家眷。一百多人的队伍除了马匹就是马车浩浩荡荡的开赴郓城,回去的速度倒也不慢,一天行百里,毕竟要照顾一些不经常出远门的家眷。
晁盖等人回到郓城的时候都已经是八月十四了,再有一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刚进入郓城县,情况立刻和别处不同了,孙安骑着匹好马紧紧跟随着晁盖。孙安道:“晁团练,进入郓城我发现这里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天王米啊,播种量甚大,这个东西在河北可没怎么见到过。”
旁边李逵道:“你跟那个井陉县令苏县令一样,看到啥都好奇,这个天王米可好吃了,能煮着吃,蒸着吃,能熬汤。”
孙安说:“我看你经常吃的那个瓷瓶子里面的是不是这个东西?”
“哪个瓷瓶子?”李逵问。
“就是那个画着一个老太太头像的瓷器瓶子,你平时总是爱吃的。”孙安问。
李逵道:“噢,原来你说那个啊,那个叫做老干娘辣椒酱,主要原料是朝天椒,也是哥哥培育出来的,特点就一个字,辣,朝天椒配上上好的花椒、大豆,有菜籽油酱制加工而成。口味极好,不是俺给你吹啊,这老干娘辣椒酱可是居家旅行,行走江湖,行军打仗必备的调味品,味道好,吃了还想吃。”
孙安吃惊的看着李逵,旁边公孙胜道:“你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平时李逵说不了这么多话的?”
“啊,是啊,平时李逵挺闷的,也就跟鲍旭喜欢聊。”孙安说。
“哈哈,哈哈。”公孙胜笑而不语。
晁盖道:“因为这老干娘辣椒酱是我的老干娘,李逵的老娘等人生产的,味道的确不错,到了军营有供应,不过想另外买价格贵了点儿,目前市面上还是供应东京这么一个城市,一罐辣椒酱售价五百文。”
晁盖一说,这话就连李逵都吃惊:“哥哥,你是说我吃的这么一罐辣椒酱要五百文?这也就有一斤吧。”
“对,这是零售价,出厂价没有这么贵,四百多文。”晁盖说。
庞万春道:“这么高的价格肯定不好卖吧,现在老百姓没多少有钱人。”
晁盖摇头道:“经商这门学问很深,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每天出货五千瓶,还得提前预定,经销商打破头,普通老百姓没钱,不代表大官贵人没钱。”
李逵道:“是啊,这么说俺老娘比俺还有钱了?”
晁盖伸手打了李逵一巴掌:“瞧你那点出息,钱算啥,身外之物。”
李逵挠挠头:“俺是在想,俺那老娘比俺有钱了,俺咋孝敬她啊。”
“不出去打仗的时候多陪陪她,少去喝酒,多跟去看看她比什么都强。”晁盖说。
李逵点头称是,暗暗决定要按照哥哥吩咐去做。
路上的马匹、马车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人流也多,看到晁盖的百姓大多拱手示意,晁盖也会挥手还礼,越深入郓城就越繁华,当然了防备也很严格,路口检查站也不少,带刀的衙役会抽检一些看似可疑的人员,不过这些衙役大都非常的有礼貌,会盘问一些问题,但是对于民用朴刀、长枪类的武器并不管制,只是此类武器上面都有名字和编号,乱拿别人的武器可也是不行的。
冯升道:“早在河北时候就听闻郓城富足,比江南的鱼米之乡都好,这次过来算是开了眼了。”
李逵一撇嘴:“你开啥眼了,你又没去人家院子里看,到院子里你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鸡鸭,房梁下挂着熏鱼熏肉,粮食缸里满满的都是粮食。”
路过商贸城和港口的时候河北新加入的人又是吃惊,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的船,这么多的人。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秋慰问
到了晁家庄,负责后勤的杜迁已经在等候队伍了,见来了新人,当即过来。
“哥哥,还有众位兄弟,一路辛苦了,营中已经备好饭菜,大家都在等你们呢。”杜迁说。
晁盖道:“给孙安和冯升安排的房子可妥当了?”
杜迁道:“早已经安排好了,全新的房子已经打扫完毕,一应家具都已经齐备,随时可以入住。”
军中头领并非人人来了都分房子,一般都是住军营,方便管理,但是也有例外,就是带家眷的,这样就会给分房子。
公孙胜带领大队人马回军营,晁盖、焦挺、庞万春、杜迁带着孙安和冯升的家眷来到晁家庄新村,虽然名字叫晁家庄新村,但是住的并非晁家庄里人,而是军官的家眷。规划的都是独立的小院子,虽然不豪华,但是肯定够住的。
村口有一个岗楼,两个士兵站岗,笔直挺拔。大路有拒马拦着,旁边有小路可供行人自由出入,看队伍来了,士兵拉开了带轮子的拒马,放众人进去。整齐的道路能供辆马车行驶,路两边是绿化树木,移栽的树木虽然还没有长好,但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美丽。青砖红瓦的院落看起来朴实耐用,院子里正房、配房、灶房、马厩、厕所一应俱全。
杜迁说:“就这两栋院落,前后左右都有邻居,这样住起来热闹,不至于闷的慌。”
庞万春一看,这孙安安排到自家前院了,没事的时候可以来找孙安探讨一下武艺。不过庞万春的这个家很少回来,庞万春的妹妹庞秋霞忙着教育学生,庞万春整日里在军营,哪里有时间回来。
晁盖对孙安冯升说:“二位先去看看,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咱再换。”
孙安看都没去看,对晁盖拜道:“败军之将,承蒙晁团练收留已经是感恩戴德,如今又为家眷安排住所,孙安感激不尽。”
旁边冯升道:“我冯升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但凡以后冯升就跟定哥哥了,听从军令,勇敢作战。”
晁盖道:“二位不必如此,这都是应得的礼遇。本来杜迁已经在营地为二位还有项忠、徐岳准备了接风宴,不过我想二位的家眷一路鞍马劳顿,正是需要人照料,今天的接风宴就不办了,推迟几天再办。今天二位好好安顿一下新家可好。”
孙安道:“一切按晁团练意思。”
当即,晁盖安排孙安、冯升先住下。
军营里秩序井然,焦挺安排亲兵轮流休养,长途跋涉的马匹也要休养,虽然蒙古马耐力强但是并非铁打的,也需要休养生息。
晁盖倒是没感觉到累,毕竟晁盖的身体比普通人好太多了。
晁盖问:“焦挺,万春,你们两个累不累?”
焦挺道:“还成,一路都是骑马,就是磨的有些腿疼。”
“那还叫不累啊,你不习惯骑马,还需要时间熟练,你也休息吧。”晁盖道。
庞万春骑马习惯了,也还行,比焦挺强些儿。
第二日就是八月十四,晁盖带着庞万春、武松一路,公孙胜带着几个道童一路也去派送月饼,至于吴用正忙活着新军的训练、朱武忙碌壮丁的运输,协调水军和商队等等诸多事宜。
庞万春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武松倒是第一次参加,给困难户派送月饼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新奇的,一路上跟个好奇宝宝一样。
武松道:“哥哥,我最近可是听说咱们郓城县今年天王米大丰收,平均亩产也有八百斤,仅仅是这一项百姓也富的流油了,再加上什么稻田养鱼,养鹅、养鸡、养鸭、养山羊的,这么多项目还有贫困的百姓吗?”
晁盖笑道:“二郎最近整日在军营训练,没有外出。你刚刚说的这些项目基本都很成功,当然了,最厉害有三项,第一是天王米,凡是购买了天王米的农户平均亩产八百多斤,除掉种子钱,一亩比普通粮食增产四百斤以上。第二个项目就是牛、马、毛驴的赊销,去年他们赊回去的大牲口,提高了劳动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有的今年就已经下崽了,这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巨大的收获。第三个就是稻田养鱼,一亩稻田平均收了一百五十斤鲜鱼,卖给烤鱼厂,一下多出净收入二百多文,家里十几亩地就是二三十贯了,这钱足够娶媳妇的了。”
庞万春也由衷的叹道:“稻田养鱼让郓城变成了鱼米之乡,卖钱不卖钱姑且不论,大家伙吃鱼方便了,大街上的百姓也不是面带菜色的了。”
“这三个项目得利最大,至于鸡鸭鹅养殖普通农户养的都很少,虽然多有获益但并不太显著。”晁盖说,“今年的贫困户比去年少了很多,除了老弱病残,一般人哪怕养五十只鸡也能混口饭吃。”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前面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两个需要帮助的对象,一个是七十岁老汉,山老头。
晁盖等人到拿着月饼、点心等等慰问品很快就找到了山老头家,这院子不小也能有个半亩地那样,院子里几十只鸡正吃东西呢。晁盖敲响了柴门,问:“这里是山大爷家吗?”
没一会儿,山大爷从屋里出来了,道:“谁找我啊。”
山大爷年纪虽然七十了,但是起色很好,身体棒棒的。
“我们是郓城团练的,这不是过中秋节了啊,我们送来了一些月饼、点心等等。”晁盖说着让武松把慰问品拿了过来,晁盖办事还是很实在的,慰问是真的慰问,并不是虚情假意的拿那么一点点的东西瞎胡闹的。
山大爷道:“来来,院子里坐。我正想给你们反应这个事情呢。”
晁盖等三人做到了院子里的木头墩子上面,道:“山大爷,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能帮你办的肯定帮你办。”
山大爷说:“端午节、中秋节、过年的慰问品我都不收了,你给县里好好说,我老头子已经每个月拿三十斤粮食了,再收这慰问品浑身不舒服。”
“这个,山大爷为什么不舒服?”武松问。
“你们看看哈,我虽然七十岁了,种不了多少地了,但是有半亩菜地和一亩旱地。旱地种小麦和天王米,今年光天王米就收了八百多斤。平时这些粮食也吃不到,我就用来养鸡,养着五十只鸡,这么多鸡每天都下二十多个蛋,隔三差五的有小贩来收鸡蛋,鸡蛋变成钱我也存了点零花钱,所以我不用慰问品了,还是给那些更加需要的人去吧。”山大爷说。
像这样的情况在郓城县还是很多的,许多人家里日子过得还行,已经不需要慰问品了。看来冬天时候要从新核实情况了。
一天走下来,送了十几家子,武松这样的壮汉都累的腿发酸。
也有些因为地势偏僻,土地贫瘠的村子,整个村子都比较贫困,但是由于背靠大山,草多,就因地制宜发展山羊养殖,山羊虽然个头小,又没有绵羊长的快,但是抗病强,善于爬山,更适合山地放养。每家每户的养个十头八头的日子也能凑合过了。荒山僻野的开垦一下还能种耐贫瘠的花椒、金银花、丹参等等,这类的东西居然比粮食还贵,收益总是有的。
武松道:“看来只要县衙和村里的工作做得到位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晁盖等看望了困难户,然后又去慈幼局、养老院等地方去转悠了一圈,不过这些地方都不需要送慰问品了,他们那都有东西。
看到郓城飞速的发展,武松很高兴。但是庞万春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今年郓城粮食、畜牧、渔业都发展良好,比去年增加了将近一倍,最近今天时文彬血压都是高的,每天乐的合不拢嘴了,黄澄澄的天王米实在是太好了,不仅仅能实用,更能酿酒、加工饲料等等,用途太多了,浑身是宝,就连秸秆都是养牲口的好东西。
郓城县除了农业大发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商业大发展,钢铁厂、木器厂、防治厂、造船厂、制药厂、香料厂、饲料厂、瓷器厂等等,虽然大部分的工业都是晁盖办的,但是在晁盖的的带动下许多有些钱人家也开始陆续办了一些手工作坊,诸如瓷器、印刷、木器等等,品类挺多。商业上郓城的商贸城的设立给郓城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天南地北的商人齐聚郓城,共同探讨商业的发展。同时商业的繁荣又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积极性。
中秋节就要到了,整个郓城齐欢腾,其乐融融。但是也有人不高兴,宋江就是一个。最近晁盖风头太盛,不管是衙门还是江湖,都压的宋江喘不过气来了。这天宋江下班正往会走,打算回去让阎婆惜做个小菜喝点酒呢,正走着突然一个带着斗笠的汉子拦住了去路,低声道:“宋押司吗?”
“是我?你是?”宋江问。
“我们当家的让我给你送来点东西,还请你收下。”这人说着就带着宋江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从身上拿出一个包袱,道:“我是青州的山里来的,上次二当家的多谢你救命,送来了白银五百两。”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清风山的奋发
这汉子说着把包裹递给宋江,宋江拿过去,很重,里面有五百两银子和一封信,宋江把信f放怀里,从里面摸出来一块五十两的大银子,道:“我只留下这一块,权当我接受了二当家的好意,至于其他的你拿回去吧。”
这汉子一听宋江不要,急眼了,道:“那可不行,我们二当家的那坏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要是知道我没把事情办好,还不得把我做成人心醒酒汤了啊。”
宋江笑道:“回去就说,是我执意不要的,我拿一锭银子表示我已经接受二当家的好意了。山寨正是发展阶段,需要银子的地方很多,所以你就把剩下的银子拿回去吧。”
这汉子一考虑,还真是这个事情,当即就拿了银子往回去了,宋江也回去了。只是谁也没有发现旁边有一对眼睛仔细的盯着一切,等送银子的汉子离开,这对眼睛也离开了。
原来自从上次王英大闹郓城县,宋江发现了王英,他私藏放跑了王英。王英回去之后就和燕顺仔细商量,商讨未来的路。
清风山山寨,简陋的聚义厅里,王英边喝酒边叹息,道:“好好的一个清风山地势险要,没想到说攻破就攻破了,晁盖这人太黑心了,毫不讲江湖道义,想去找他报仇也不容易,这厮兵强马壮的。”
燕顺道:“哼,谁说不是呢,咱们辛辛苦苦好几年才积累下的家业最少毁掉了一半,要不是平时多个心眼多藏了几个地方说不定现在咱们就得喝西北风,想一想我的牙根就痒痒啊,这个仇要是不报我能憋死了。”
王英一翻白眼:“怎么报,他那么多兵,咱才几个人,山下花荣那小子虎视眈眈的,这家伙也不是个东西,也得防着他,免得他放冷箭。”
燕顺想了想道:“想报仇也不难,你想啊,他晁盖是个小县里的团练,撑死一千多兵了。咱们就不一样了啊,咱们是山林里的好汉,只要能养得起招募多少都行。”
王英一听来精神了,道:“这么说哥哥有好办法了?”
“嗯,第一步就得把二龙山的邓龙拉拢过来,他原来不是答应做三当家的了吗,我再过去谈谈,把这层关系稳定住了,然后咱们在拉拢更多的好汉,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燕顺说。
当即燕顺点起五十名喽啰星夜去了二龙山,二龙山邓龙见是燕顺来了还要些不高兴,但是燕顺是有备而来,兄弟长,兄弟短的,一阵忽悠,又答应让邓龙继续带领他的原班人马,位居老三,坐第三把交椅。
燕顺见邓龙同意了,很高兴道:“这才对嘛,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了,现在要讲究合作共赢,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想要发展只有合作,你放心邓龙兄弟,你等我好消息,最多半个月咱们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哥哥放心,小弟一句话说出去定然会注重承诺,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邓龙说。
当即邓龙摆酒庆贺,和燕顺喝了顿大酒。
燕顺喝完酒,有事情也不能久留,当即就带领喽啰下山了,没走多远,前面喽啰过来说:“报告大当家的,前面有只孤雁。”
什么叫孤雁呢,就是单身旅客的意思。燕顺说:“这么点破事还告诉我们,你们看看要是有钱就给洗了不就行了。”
小喽啰说:“这人长的肥头大耳五大三粗,还扛着一条朴刀看样子不好惹,兄弟们考虑打不过啊。”
燕顺道:“竟有此事?带我去看看。”
小喽啰带着燕顺往前,就见七八喽啰拦住了一个汉子,着汉子长的的确是肥头大耳五大三粗,拿一杆大朴刀,毫无惧色。
燕顺道:“你这鸟人,要钱不要命了吗?赶紧的丢下钱财逃命去吧。”
这汉子道:“屁,我一个走江湖卖大力丸的,赚点钱比什么都难,凭什么把钱给你们,我是要钱不给,要命更不给。”
燕顺也火了,打劫这么多年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当即抄起家伙就过去了,照头就剁。
两人打了二十多个回合,燕顺累的哼哧哼哧,感觉一时半刻拿不下这汉子,当即跳出圈外,道:“且住了,你这汉子可敢留下姓名?”
这汉子道:“李忠,江湖人称打虎将。”
原来这汉子就是打虎将李忠,他从延安府过来,按照原来的诡计是应该上桃花山当大当家的,可惜了桃花山让晁盖给收了,如今是一片荒山,李忠自然也就没上桃花山,不过依然躲不过上山的命运。
燕顺一听当即脸上乐开了花,抱拳道:“哎呀呀,失敬失敬,原来是打虎将李忠。”
李忠道:“你是谁啊,哪里的好汉?”
燕顺道:“在下锦毛虎燕顺,现在在清风山歇马,被兄弟们推举为清风山大当家的。”
清风山的名气在绿林道上也是够响亮的,作为整天在江湖上四处游荡的李忠没理由不知道的,李忠当即抱拳道:“失敬失敬,原来是燕大当家的。”
燕顺道:“李兄弟在江湖上漂泊风餐露宿的也不容易,何不来山上坐把交椅,咱们大碗喝酒,大称分金岂不是快活?”
“这个。”李忠脑袋一时还接受不了,没想到燕顺会提出这个要求,李忠有心思不答应吧,但是形势所迫,燕顺这边五十多个喽啰呢,再加上燕顺,李忠自问是打不过。当即李忠道:“承蒙燕大当家的看得起,我就上山上坐把交椅吧。”
燕顺大喜,带着李忠回了清风山,给李忠了第四把交椅,做了个四当家的,山寨兵少粮稀,但是燕顺求贤若渴,对李忠还是很好的,分配了房子,配给了亲兵,又把抢来的娘们给了李忠一个姿色好的暖被窝。李忠受宠若惊啊,这天在聚义厅喝酒,李忠就说了:“大当家的,二当家的,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燕顺笑道:“你都是山寨四当家的了,自然没有把你当外人,李忠兄弟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李忠道:“山寨兵少粮稀,喽啰精神头也不足,这样发展不行啊。”
王英说:“山下路过的商旅就那么多,十天半个月的能干上一票就不错了,更何况还有个花荣在这附近活动,咱们得防着他呢。”
李忠摇摇头:“打劫商旅不行,只能作为副业,你们想啊,清风山二龙山再青州道上赫赫有名,除了个别不知道情况的商队,知道情况的商队都是绕道走了,谁会让咱们打劫。咱们要找大户下手,据我所知,青州的大户可不少啊,家里几千亩地的那都是很常见的,吃上几个大户咱们立马就有钱了。”
燕顺和王英一听,两人就笑了。
李忠摸不着头脑啊,问:“两位笑什么,我说的不对吗?”
燕顺说:“李忠兄弟新来,不了解情况。咱们目前清风山只有二百人马,加上二龙山邓龙兄弟那也不过才四百人,更何况还有两座山寨要守卫,定然不能全部出去了。青州的大户是多,但是同样大户人家都有几十甚至数百的家丁,那些个家丁都有武器,打起来比官兵都凶悍,所以咱们这点人去打大户的主义那是不要想了。”
李忠说:“不尽然,咱们可以这样,从二龙山调一百人过来,咱们山寨出一百人。二当家留下看家,这二百人由大当家的带着。我呢就带着五名兄弟,提前潜入,化装成长工什么的,到时候从里面制造混乱,这样不就很容易得手了吗?”
燕顺一拍脑袋:“哎呀呀,好计策啊。”
当即三人一拍即合,商量了一下四下打探,先踅摸了一个桃花山附近的大户,李忠带人提前过去,混进人家当长工,半夜时候放火突然发难,燕顺带领二百喽啰小老虎一般杀入。大户人家的庄丁毕竟是庄丁,没有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在内部混乱,外有进攻的情况下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一哄而散。燕顺高兴坏了,把这大户人家的家底都掏空了,铜钱、银子、细软,还有能带走的粮食一卷而空,只是可惜了许多粮食,带不动。就算如此,回去一算账着一趟净赚三万贯。
钱粮有了好办事,招募人手。青州被晁盖派出的招募长工的人挖的差不多了,陆续的招募走了好几万,愿意出力,愿意干活的难民几乎是不好招了,但是好吃懒做愿意当土匪的还是有的,没几日就招募了许多人,加上老喽啰,一共上千人规模了。大当家燕顺掌握四百,余下三位头领每人二百人。
就这么草台班子算是搭起来了,青州面积大,大户也多,又干了四次,清风山、二龙山的仓库算是爆仓了,钱粮满当当的,大家的斗志也高了,每日里操练喽啰。这天王英说:“我想起来一件事情来。”
燕顺道:“什么事情?”
“有恩必报,郓城宋江帮助过我,我得给他送点银子谢谢他啊。”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宋江逃走
燕顺说:“你说的有道理。咱们也不差钱。做事不能让江湖上的朋友笑话。”当即命令库房提出了五百两银子。选派了一名得力手下前往郓城。给宋江送钱。着就是以往的经过。
宋江拿了书信和五十两银子回家了。送信那名喽啰小心谨慎。不敢在城里多呆。当即找个偏僻小店吃了点东西就出城门了。沿着官道准备回青州清风山呢。洠ё叨嘣毒涂醇欢勇矶印R桓龈瞿米懦で埂?孀磐涞丁M缌萘荨4τ诒灸艿恼忄秵屯凡桓彝矶涌础R悦庖鸹吃小5呛芸焖⑾帧K砹恕B矶泳褪浅遄潘麃淼摹T瓉碚忄秵战┏窍鼐捅磺楸ùΦ亩⑸狭恕G楸ùΦ娜丝吹搅怂谓颓5谝皇奔涓碌奔幢ǜ烁涸鹧猜叩牧跆啤>驼饷戳跆魄岫拙俚恼业搅苏馊恕
“站住。”为首的一名都头喝道。
喽啰吃惊。知道不好往官道下就跑。但是如今已经是秋天。两边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骑兵洠в泄寺且蛔萋砭妥飞先チ恕J嗥锉ё拧8緵'办法跑。
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负责城外巡逻的刘唐。刘唐道:“你是清风山來的吧。”
喽啰吃了一惊。吓的够呛。但是依然道:“什么山。俺家是二道河的。”
“那你刚才跑什么。”刘唐问。
这人道:“我看见马队就害怕。”
刘唐哼了一声。让人把他绑住押到军营看管。同时通知了李云李都头。现在城里的案件都归李云管。别看李云有欧洲血统。但是办事认真不马虎。不徇私情。晁盖很是满意。
李云接到通知带了四名衙役就到郓城团练军营了。李云问:“刘都头。为何不把人犯直接押到县城牢房。何故弄到军营里來。”
刘唐道:“是应该把他押到县城牢房。可是事关重大怕走漏消息。所以才带回了军营。你去询问吧。”
刘唐说完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晁盖有安排不让刘唐插手这案子。原因无他。晁盖和宋江的矛盾由來已久。刘唐是晁盖的亲信。让刘唐办理容易让外人怀疑案件的真实性。
李云当都头许多年了。审问的经验和技巧很丰富。片刻时间李云就问好了。拿着口供李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喽啰招供的很清楚。他是清风山二当家矮脚虎王英派來的。來给宋江送银子。送了五百两银子。宋江只收下了五十两。勾结土匪在北宋时期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属于重罪。
旁边衙役也很高兴。办了这个大案子还愁洠в泄吐稹
衙役道:“李都头。第一时间更新咱们去拿人吧。别跑了那黑三郎。”
李云摇摇头:“办案讲究口供、证据齐全方可。现在只有喽啰的一面之词。如果是普通人咱们尚且可以拿來扣一晚上。但是宋江是本县望族。又是本县押司。待我去向时县令报告一下再做议论吧。
李云连夜來到县衙。时文彬已经睡了。但是衙役看是李都头还是进去汇报了。洠Ф嗑檬蔽谋蛉美钤苼淼娇吞
时文彬道:“李都头什么事情。这大半夜的把本官叫起來。”
李云道:“情非得已。还请大人原谅。今天下午巡逻的马军抓了一个可疑的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经过审问。这人竟然是清风山的土匪。是山上派下來给人送银子的。感谢上次放了他的恩情。”
时文彬眉头紧锁。上次清风山大闹郓城县让他很洠孀樱骸熬褂写耸隆J撬敲创蟮ǚ帕饲宸缟降姆送健!
李云说着把喽啰的口供递上去。时文彬看了看。想了想。道:“只有这份口供和四百五十两银子。洠в惺樾怕稹!
李云说:“洠в惺樾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