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军神-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百艘小渔船如同离铉的箭一般,水手拼命划船要冲上海滩。距离海滩也不过三里地的距离,只是这段距离上有七艘飞鹰战船,两艘蜈蚣战船。

    晁盖下命令让许贯忠和阮小七不用客气,只要他们敢硬闯就狠狠的打。

    阮小七和许贯忠两支舰队配合战斗还是很好的,战舰一字儿排开,由于渔船体积太小,虎蹲炮并没有着急开炮,一直等候着敌船进入四百来米的时候才开火,轰,轰轰,轰轰。巨响一声连着一声,小西瓜大小的实心铁球呼啸着砸过去了,虎蹲炮的精度真不敢恭维,最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命中率,但是已经足够了,当先四艘小渔船中弹,实心的铁蛋直接把船上的士兵和小船砸烂,海水灌进去,很快就沉没了。

    阮小七刚刚用虎蹲炮打完一炮,感觉不咋滴,立刻命令道:“巨弩,单发射击。”

    两米多长的巨弩瞄准了敌船,嗖嗖嗖的就射过去了巨弩的精度比虎蹲炮好很多,嗖一支弩箭过去,噗,一下穿透了三个高丽士兵才停止了前行,啊,惨叫声让一船的人都害怕,还有受伤的士兵剧烈的翻动,让本来就已经超载的小渔船不堪重负,直接翻船了。一轮弩箭又打掉了十多条渔船,红了眼睛的催英提起鼓槌站在船头狠命的敲鼓催促抢滩登陆。

    “咚咚,咚咚,咚咚。”战鼓震撼着海面,高丽士兵也是拼命了,别看一个个瘦猴一样,但是横着呢,拼命了往前划。但是装备的差距是不可逾越的壕沟。巨大的弩箭呼啸着射过来,不断的有人被射中,串糖葫芦一样成串成串的死掉。

    催英有些迷糊了,震惊道:“巨弩为何能有这样的射速?”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台巨弩可以上五个巨型弩箭,可连发可单发。当然了,这种连发巨弩还是有很大缺陷,那就换箭匣子的时间不短,从换上,到上玄好最少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如果是平时三分钟的时间是很短的,但是战场上三分钟的时间是很长的,足够敌人冲锋上来了。

    只是战舰上面武器多,巨弩发射完,敌人的渔船已经进入到了二百米内了,正是卧牛炮的有效射程。

    “瞄准了打,哪个炮手敢乱打罚洗袜子十天。”许贯忠说道。

    卧牛炮手们脸都绿了,虽然水军待遇不错,但是当兵的也就是两三双袜子轮换着,加上每天训练量又大袜子的气味可是很浓的,洗袜子十天那可不是什么好活,当即炮手们一个个拿出十二分的精神,瞄准了前面的渔船。

    “开火。”随着各舰令旗的命令,卧牛炮喷出浓烟,发出闷响,轰,嗡,炸窝的马蜂一样的铁沙子呼的一下就过去了,小渔船上密密麻麻的拥挤着二十来人,根本没有什么遮挡物,如果说巨弩只能杀伤三四个,那么卧牛炮这一炮下来一渔船人基本就报废了,中弹受伤的极多,虽然致命的很少,但是制热的铁沙子打进了肉里,那滋味可是非常的难受的。

    催英一口血吐了出来,晕了过去,副将代替发布命令,全军撤退。想要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鸣金收兵的声音被火炮声淹没了,令旗也被浓烟掩盖了。

    战斗胜利,阮小七和许贯忠率领舰队俘虏落水的敌兵过了许久,催英让随行的大夫救治醒来,催英问道:“咱们的兵呢?”

    副将说:“撤退的还算及时,只是他们的炮火太厉害了,还剩下六十艘船,其他的不是沉了就是被俘虏了。”

    催英痛哭道:“如此兵败,我还有如何颜面回去。啊。”哭罢催英噗通的一下从船上跳了下去,想要跳水自杀,只是想自杀也不容易,船上的水手很多,水性都很好,跳下去几个把催英从水里拉了上来,催英虽然没死成,但是衣帽都湿透了,湿漉漉的很是狼狈,肚子还鼓鼓的,显然是喝了不少的水。

    “晁盖,我和你势不两立。”催英怒骂。催英暗暗下决心要发狠练兵,有一天找晁盖报仇,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晁盖率领许贯忠、阮小七等水军击败了催英组织的抢滩登陆的渔船队伍,光俘虏也抓了五百多,多半都是卧牛炮铁砂打的。

    吕方过来说:“王将军,王守城到了。”

    晁盖一挥手:“让他上来吧。”

    很快,王守城来到了船上,一双贼眼四下里偷瞄飞鹰一号上面装的虎蹲炮。

    晁盖说:“王将军来的够快啊。”

    “是挺快。”王守城说,“这次还得多多感谢晁团练,你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晁盖笑道:“你这仗打的,顾头不顾腚了,要是催英真把你的老巢给抄了,你在前面还能坚持多久?”

    王守城稍微有些尴尬,但是毕竟是脸皮厚的人,道:“没想到这小子这么拼,居然强征了渔船来进攻我港口,想想也是后怕,多谢晁团练出手相助,我请客咱们喝酒去。”

    “帮你打退了两千多人,救下了一个港口,你说两句好话就糊弄过去了?”晁盖道。

    王守城也知道这次晁盖帮了一个大忙,但是自己实在没什么东西了。

    “晁团练啊,我这里穷的叮当响了,实在没什么东西了,高丽参不是萝卜,一时半刻的也搞不到了。年轻女子你们招工过去了也上万人了,除了树木还有些,其他的真没有了。”

    “那就砍树吧,我这人一向公道,帮你打这一仗消耗很大,还得罪了催英,两万棵一人合抱粗细的树,三个月内交货。”晁盖说。

    王守城道:“好说,好说。”王守城舒了口气,还以为晁盖提什么土地矿山类的要求,那样自己就会留下卖国的骂名,两万棵大树还真不算什么事情,高丽多山,荒山野岭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大树,数千新兵训练之余闲着没个鸟事的时候上山砍砍书,不用说三个月,一个月时间也就够了。

    帮助王守城打败了王守城,晁盖也没有多停留片刻,甚至连上岸都没有就带领船队回去了,回去的路上,阮小七道:“哥哥,这一仗打的痛快,咱们的武器充分发挥了作用,虎蹲炮、卧牛炮、巨弩都用上了,士兵们也算是来了一次实战打靶了。”

    “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然我才懒得管王守城这点事情呢,他们自己打架打的越乱越好。”晁盖说。

    催英战败回去,高丽王实力大大削弱,对催英也不如以前信任,官职虽然还在,但是不再重用,派去修历史书了。

    王守城吸取教训,细心练兵,又趁机吞并了朴家的势力,实力空前,几乎占领了高丽南部的三分之一的地盘。王守城别看粗枝大叶的,能耐还是有几分的虽然不如晁盖,但是也知道深挖洞、广积粮的重要性,在南部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农耕和开垦土地,短期内经济发展倒也有起色。

    新济州岛上的第一批屯田五十万亩也已经发展完成,两万人手、三千多头耕牛、骡子努力耕作着,袁朗、糜胜、金鼎、黄钺四人编练了五百新兵也渐渐的有了雏形。

    晁盖来到孟康负责的第二造船厂,这个造船上历经了小半年的时间总算是有些成就了,五艘带明轮的福船已经在施工当中了,数百工匠辛勤忙碌着。

    福船顾名思义,最先出现在福建沿海一带,南海多风暴,因而对海船的抗风浪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福船与广船、沙船和鸟船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船系。目前的战船、商船就是鸟船,只是为了区分战船装了铁甲改名为鹰船。

    孟康高大的个头在人群里还是很显著的。看见晁盖来了急忙过来。孟康道:“听说哥哥来了好几个月了,为何迟迟不来造船厂。”

    “哈哈,不来造船上是怕你有压力,造船不是儿戏,我一个外行过来瞎指挥反而坏事,按照你制定的进度发展才是正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第二百零四章 建造福船

    孟康说:“哥哥怎么会是外行,哥哥是内行,船舶设计的大匠师。”

    晁盖一行人只有四人,晁盖、焦挺、吕方、罗云。孟康让人拿过来安全帽给四人换上。吕方说:“孟厂长,难道你这安全帽比我们的头盔还坚固吗?”

    孟康说:“造船厂的安全帽和普通士兵的头盔一样,外面是藤条里面是钢盔,安全性比将官的稍微差了点,但是总体还是很好的。”

    “藤条都芦花村编制的,钢盔是利国钢铁厂生产的,质量上都放心,船厂有船厂的规矩,大家都戴上,走到哪里都不能搞例外。”晁盖说。

    大家虽然没说话,但是深深的是对晁盖的敬佩。

    大家换好安全帽,进入生产厂区,入眼的是五艘高大如山一般的福船龙骨,上百名工人忙忙碌碌的。

    “这,船怎么会如此的大。”罗云吃惊的说。毕竟罗云是第一次出海,未见过如此大船。

    孟康道:“这船的个头的确很大,为官家造船的时候就想造几艘大船,奈何官家对航海并不怎么重视,因而主要是造小型福船。这五艘是中型福船,让工人们熟练一下,为以后造大型福船做好准备。”

    晁盖见吕方和罗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让他们两个去自由参观了。焦挺寸步不离的跟着晁盖,虽然他也很好奇,但是从来不关心那些,他只对晁盖的安全负责。

    孟康把图纸拿过来给晁盖看,细看之下这中型福船的个头当真也很大。眼前这五艘正在建设的福船长六十米,宽二十八米,型深九米。设有十五道横船舱隔板,把船分为十六个**的船舱。设置七桅杆九船帆,两侧有巨大的明轮,按照晁盖的考虑明轮要采用蒸汽机驱动。建成之后采用风力和蒸汽双驱动。顺风时候采用风力驱动,逆风或者无风时候采用蒸汽驱动。

    晁盖道:“**的船舱是为了密封安全,但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用足料子,坚固耐用能装货多才行。”

    孟康道:“哥哥放心,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都有**的检验员来把关,一艘船由一个大工匠整天负责督造,我不定时抽查,最为主要的是木材、铁钉、油漆、胶、麻等等造船用物件都很充足,所以造出来的船绝对的坚固耐用。船帆升降、各类拉绳、还有明轮等地方都采用了新式轴承设计,更加的润滑省力。”

    “一下造五艘船工人们能忙过来吗?如果人力不足可以安排适当扩招一些。”晁盖说。

    孟康道:“多谢哥哥关心,刚开始的时候厂房建设不完备,各项杂事太多了,现在走上正规了。中型福船其实只需要六十名熟练工匠,五艘也就是三百人,其他二百人负责木料和一些配件的加工。”

    晁盖灵机一动,问:“如果每艘中型福船都一样大小,那配件就可以通用,各部位的木材的大小规格也一样。何不分出单门的人手专业加工这些配件,反正这中型的福船也不是只造这五艘。”

    孟康那是内行,一拍脑袋,道:“建厂之前我还去利民木器厂考察呢,鲁夯那就是采用的这种流水线的方式生产。造船厂最近也要上马一条流水线,生产常用配件,如此一来只要是木匠就可以了,毕竟单一生产配件的木匠技术熟练很快。只是福船是大物件,流水线生产了配件虽然快,但是如果生产不了那么多船岂不是lang费了?哥哥何不透个底,要造多少艘这种中型福船?”

    晁盖问:“目前五百人的规模,只专业生产中型福船,一年能生产多少艘?”

    “开足马力,一年生产三十艘。”孟康说。

    “如果把锯子改进了,新研发出蒸汽机锯子,能节省数倍的人力。”晁盖说。

    孟康有些惊呆了,从来没见过蒸汽机锯子,道:“如果能解决锯木头的问题,那能造四十艘或者五十艘。”

    晁盖说:“机械厂调配来了一批新型的锯子、刨子你看看是否合用。都是马华研究的一些小玩意。”

    “哦?什么样子的。”孟康问。

    晁盖说着让人搬运进来十几件工具,孟康一看从来没见过这些个玩意。都是些脚踏圆锯、手摇打孔机、脚踏刨子。这些机械通过齿轮、连杆,把脚踏手摇的力量转换成机械的力量,比传统的锯子、刨子快了一倍还多。

    为了测试,孟康亲自测试打孔机,让另外的人用以前的打孔工具,孟康用新打孔机,相同的时间效率快了两倍还多。

    又测试圆锯,脚踏小圆锯的用途主要是些小木板的切割,速度也快了不少。

    孟康高兴的说:“这么好的机械,这马华真厉害啊。”

    “这是马华工作之余研究的,他们正闭关研究蒸汽机,这些都是助手们送来的,你测试一下,哪里不合适,用起来不舒服的写下来,让机械厂的人来改进。”晁盖说,“这些都是些小机械,真正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是蒸汽机,锯木头杠杠的。”

    “这蒸汽机太神奇了,能驱动巨大的水轮带动福船,还能锯木头,我真是越来越想见见他了。”孟康说。

    晁盖拿出一张蒸汽机的草图:“你看吧。”

    孟康看了半天也没明白,这又是烧火的锅炉,又是水管的。

    “道理很简单,烧火把水烧开,变成蒸汽,蒸汽通过管子进入到一个密封的气缸里,气缸里有活塞,蒸汽把活塞顶上去了,顶到一定位置,活塞来回的运动,带动连杆,连杆后面有飞轮,飞轮又可以通过连杆带动其他的机械。所以蒸汽机可以驱动福船的水轮、自然也可以把水轮换成大圆锯,如果实验成功了锯木头这种活可以大大减轻。”晁盖说。

    孟康对蒸汽机充满了遐想,命人先去实验这些小型的设备去了,只要设备改进了,造船的速度那还不蹭蹭的往上增加啊。

    晁盖和孟康拿着船图,仔细的继续研究。

    孟康说:“哥哥是想先把这五艘福船作为战船还是商船?设计的很厚实,做战船用只需要到时候加装武器装备就行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第二百零五章 李家的海上贸易

    中型福船改建的蛟龙战舰结构复杂,耗费工时颇多。晁盖提议让孟康改进工艺,把一些配件**出来加工,按照流水线的模式进行生产,比如加工桅杆的工匠只需加工桅杆就成了,不用弄别的工序,如此一来学徒工也只需三两个月就成为熟练工了。从学徒到熟练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晁盖不来也就算了,一来一呆就是两天和孟康一起研究造船,改进工艺、改进工序等等。二百工匠组建了三条生产线,晁盖承诺再给第二造船厂从济州招募二百小工过来。造船厂选拔小工比农场要严格的多,一般要招募济州本地人,有家有口的,要严格审查。当然这二百人过来不知道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现在人手够用,孟康也不着急。

    炎热的六月大洋之上的气候有时候会有大风暴,扈成的庞大商船队伍也暂停了移**输,开足了马力开始跑生意了。除了扈家、晁家自有的十五艘飞鸟商船外,最近又多了李应家的三艘飞鸟商船,李应从晁盖的郓城第一造船厂订购了三艘飞鸟船,还在建造之中,现在跑海的三艘飞鸟船是从一个宁波商人那里买来的二手船,还算得上坚固耐用。

    李应事情很多,再说李应也是个旱鸭子跑不海路,李应的管家杜兴请命出海,带着海船跑生意。

    杜兴原本就是个生意人,常年在河北老家做着些农产品的生意,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算过得去,只因为抢摊位失手打死了同行,流落江湖,后来遇到了李应,李应见杜兴精明能干就留下做个管家。杜兴对李应也很感激,死心塌地的跟着李应,为李应出了不少的主意。

    这次杜兴从东平府等地运输来了三船好酒,都是低度白酒十来度那种,黑瓷坛子装着,跟着大队浩浩荡荡运输向高丽。

    扈成船上,杜兴正跟扈成敬酒,杜兴说:“扈庄主,我先干为敬,你随意。”

    “来,干了。”扈成酒量还行,比不了武松那样的猛人,喝个三碗五碗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杜兴叹道:“没想到海上航行这么枯燥,每日里就是喝茶喝酒再有就是打打拳,钓钓鱼了。还得多久能到高丽啊。”

    “这不叫枯燥,这叫安逸。这海上可是很不太平的,海盗水匪随处可见,如果不是船上郓城团练的大旗,估计海盗早杀过来了。现在不管哪里的海盗看见这大旗一个个吓的有多远滚多远,哪个也不敢来捋胡须。天公作美,没有什么大风lang,顺顺利利的把货物运输到高丽,然后卖货、买货就行了。回航到杭州或者徐州这一次海上贸易就算是结束了,五六倍的利润就到手了。”扈成说。

    杜兴叹道:“扈庄主不是说高丽再打仗吗,咱们这么多货物他们能吃的下吗?再说高丽人不都是很穷啊。”杜兴第一次出海难免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也爱向扈成打听。

    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商业秘密,更何况杜兴打算跟扈成跑几趟海贸,所以也没什么秘密。

    扈成道:“作为一个优秀的海上贸易商人,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高丽的确是在打仗,三方混战,但是高丽是小国,总兵力也不过万把人,就算是全打死了对高丽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也不大,更何况咱们运输的都是打仗要用的东西。比如我让运输的好酒,高丽人打仗就得犒赏三军,犒赏三军就得用酒。高丽穷人多,但是也有富人,和咱们大宋一样,一样有许多有钱人,他们对大宋的东西很感兴趣,因此很乐意采购咱们的东西。我已经沿海的几个港口发展了当地的几位代理商,所以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卖完货物从高丽采购什么回来呢,只有高丽参吗?”杜兴说。

    扈成道:“高丽参不是胡萝卜,虽然出名,但是数量没有那么多,更何况一旦大量高丽参在大宋上市销售,高丽参价格定然猛降,除了高丽参还有很多东西值得采购,高丽的特产药材、工艺品、特色家具等等都行,记住了一定要选大宋少见的,这样才能卖高价上去,如果你采购的时候不小心,采购了大宋有的产品,这趟海上贸易就赔钱了。”

    杜兴点头表示明白,做生意千古一理,原理相同,杜兴想明白也不难。船队又航行了数日,在新济州港口短暂的停留补给,然后北上到达高丽,高丽国内战火纷纷,但是果然如扈成所说的那样,各方势力对外贸船队都很欢迎的,船队运输的都有白酒、布匹、粮食、治疗外伤的药丸、药粉、各种铁器还有农具等等。这些物资都是急需的,因此销售起来很快,扈成在每个港口都有发展的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都是高丽的大商人,双方互惠互利,因此交易起来很快,短短二十来天的时间,不仅仅把船上的物资卖完了,而且还采购了满满的高丽特产。

    整个船队的人都很高兴,不论是大老板还是小水手都欢天喜地的,完成了这次交易就可以返航了,从高丽回杭州还是很快的,高丽特产到达苏杭一带销售很是受欢迎的,销售了货物各人都有钱赚。

    杜兴来找扈成,道:“扈庄主,咱们回去的时候还路过新济州岛吗?”

    “咱们从高丽已经补充的很充分了,淡水、蔬菜各类物资都有,就不从新济州港补给了。”扈成说。

    杜兴道:“我家庄主的意思是让我抽空拜会一下晁团练,感谢晁团练让我们经营海商。”

    扈成笑道:“海商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首先不是每次都赚钱,有时候也会赔钱,血本无归都可能。其次,咱们这是大船队,好几家拧成一股绳,还有水军士兵护卫,因此安全性高,如果是分散的海商可能钱还没赚到船货都被海盗抢走了。这第三啊,晁团练非常鼓励海商的,不只是你们李家,只要能买得起船,有一定的本钱都可以做海商。”

    “话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没有当初晁团练和你的提携我们李家庄还把眼光放在一个小县城里呢。”杜兴说。

    “晁团练这个时候在不在岛上也不好说,下次吧,等哪次遇到了晁团练,我定然给你引荐。”扈成说。

    船队从高丽出发,缓缓的开赴杭州,准备从江南销售这批货物。

    且说扈成率领船队返回杭州的时候晁盖还真没在新济州,新济州开发屯垦的荒地终于迎来了收获,虽然水稻还在没有成熟,但是播种较早的天王米已经熟透了,粒粒饱满的天王米一个棒子就有啤酒瓶那么大。

    第一农场,第二生产小队。队长牛大早早的起床,这时候天还没亮呢,多年的习惯了。第二生产小队只有十个人,牛大是队长。这几天天王米眼看就成熟了,上面下了数次通知要求每日巡逻庄稼地,严防野猪偷吃,虽然晚上有专业的巡逻队,但是小队还许要用心才好。牛大这队负责着一百亩天王米,不用担心采收的时候人手不够用,其他的小队这个时候大多是没有庄稼要收的,正好过来一起收。

    “都起床了,都起床了。”牛大把大家都轰了起来,大家也都习惯了早起的日子,一个个起来简单洗漱一下,拿起锄头跟着牛大往天王米地里赶去。整个新济州种的天王米很少,因为这些都是要留种的,所以管理上要求严格,成熟度要求也严格。

    一路上牛大哼着歌曲,旁人道:“队长,你这么高兴干啥,乐呵呵的,不就要收庄稼了吗?”旁人说。

    牛大白他们一眼:“你懂个狗屁,你们没有听说吗,哪个小队粮食产量高,表现好会有奖励的。”

    “什么奖励?”大家问。

    “会派高丽女人过来啊,高丽女人帮咱们收获天王米。到时候会有媒人介绍,如果双方同意过个一两年就能结婚了。”牛大说。

    这个小队都是一群二十来岁的光棍汉子,有人道:“队长啊,你莫不是做梦还没醒呢吧。高丽女人是不少,但是也轮不到你来娶吧。”

    “我跟你们这些文盲说不清楚,要是今年这一百粮食达到规定的产量了,到时候咱们除了正常的工资外还有一贯到两贯的奖励。咱们吃穿都不要钱,一年净赚十几贯啊,高丽那边那么穷,找个高丽女人也不算什么难事。就算是不好找,咱们可以回家去找媳妇啊,想想吧,拿着个三五十贯钱,穿着新衣服回家介绍媳妇,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众人啧啧称赞:“还是队长厉害,懂得真多。走,走,干活去。”

    农场集体劳动的同时采取了量化管理,把田地进行分级,分级定产量,根据产量情况给予这个小集体奖励,个别表现好的奖励非常多,甚至是几十贯,这对于苦难习惯了的难民来说是很大的奖励。

    萧让定制的屯田制度还是很管用的,最少目前来看十年八年的还是很实用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第二百零六章 大炮上膛

    牛大鼓动大家辛勤劳动,好拿到奖金,因为奖金还是很丰厚的。不仅仅如此,如果不好好干活,奖金拿不到反而还会扣钱。

    一行十人拿着农具就去天王米地了,天还朦朦胧胧的,就听见天王米地里传来沙沙,沙沙的声音。

    “不好,有人偷天王米。”牛大紧张的说,众人纷纷把铁锹端着,喝道:“谁,快出来。”这天王米金贵,属于育种地,一般不让吃的。

    十来个人拿着拿着铁锹围拢过去,这时候地里钻出来一头又黑又大的野猪,少说有三四百斤,这野猪长的青面獠牙,看见有人打扰他吃天王米很不高兴。

    “哼哼,哼哼。”野猪示威一般朝众人呲牙,想把众人吓跑。

    大家吓了一跳,纷纷后退。牛大不乐意了,道:“咱们辛辛苦苦种的天王米,让这野猪先吃了不说,还敢给咱们示威,一起上,弄死他吃肉。”

    “好,一起上。”众人挥舞着铁锹就上去了。农场用的铁锹都是硬木的柄,钢制的铁锹头,很坚固耐用,而且还挺长,有一米五那样。用起来也方便。牛大一人当先,铁锹照头就劈,野猪凶悍躲闪不及,咔嚓一声劈在了猪耳朵上面,耳朵掉了半拉,野猪怒了,吼吼的叫着冲着就上来。众人躲开正面,拿铁锹一拦截,野猪摔倒,还没来得及起身旁边有个小瘦子就冲了上去,喊道:“抱后腿。”这小瘦子抱起了一只后腿,旁边人赶忙也帮忙抱起来另外一只后腿。野猪再凶悍两只后腿被抱住也无可奈何,牛大趁机拿绳子捆了,生擒了一头破坏庄稼的野猪。农场里吃上了一次美滋滋的野猪肉,牛大等这一小队的人还受到了奖励,很重的奖励,牛大为保护农场庄稼带领队伍也野猪大战,奖金就是五贯,另外还给升职了,管着三个小队,也就三十人,其他各人也都有奖金。

    新济州丰收依然成为定局,萧让忙忙碌碌的检查各处屯田,为秋季丰收做准备。公孙胜也没闲着,转悠了整个济州岛,回来心事重重的,来找晁盖,道:“哥哥,这岛上面积虽然很大可是森林面积太多,可供开垦的土地不会太多,现在已经两万人种地,如果分配土地一人五亩的话还能再招募个三五万人。可是如此基数的人口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兵源、税源,更何况为了安抚民心农税肯定会很低,这问题还是很突出的。”

    晁盖深以为然,新济州耕地能开垦很多,但是播种条件不是太好,水源也未必够用,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不如把耕地开垦的少些好呢。

    “嗯,再开垦个五十万亩,招募两万南方人种植水稻。等这批人做够三五年,愿意要地的一人五亩地,七拼八凑的二十万亩地还是有的。这么点人口基数的确不够养兵的,还得继续开发啊。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晁盖问。

    公孙胜道:“我看海里的鱼多的是,各类鱼虾螃蟹都是上好的食物,只是可惜保存起来费劲,只能作为辅佐。高丽和扶桑的岛屿倒是很大,只是咱们现在也没能力吃的下啊。”

    “不行,不行,这两个国家都已经成形了,与其武力征服不如经济征服。咱们还得另外找地方,让我想想啊。”晁盖拍着脑袋在屋里来回走动,忽然脑袋里灵光一闪,库页岛。

    “去吧萧让和许贯忠叫来,咱们一起讨论。”晁盖道。

    很快士兵把两人也叫来了,许贯忠、萧让两人都进来了。

    萧让道:“哥哥把我们叫来是有什么事情吧。”

    公孙胜说:“萧让,你感觉这新济州能养活多少种地的农民。”

    萧让想了想说:“新济州雨量充沛,稻米和天王米产量都很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