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军神-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晁盖暗暗摇头,这两口子太暴力了,一个杀鸡拿板斧,一个拿开山刀。
程琳是个知道好歹的人,没有再麻烦别人,趁着孩子睡着了的时候自己炖上了鸡汤,然后指挥那四个十多岁的孩子烧火熬粥。下午是熬的大米粥,整整四大锅。晁盖感觉光喝粥淡了些,就让焦挺从附近店铺买了十多斤咸菜条,切碎了放在几个大盘子里。
约莫下午五点的时间,武大郎到了,离得老远就给晁盖打招呼。
“晁大官人,炊饼送来了。”
“大郎来了,坐下休息会儿。”晁盖道。
武大郎做炊饼还是很有一套的,三百个炊饼,就那么几个小时他一个人做完了。聊了会家常,武大郎就回去了,晁盖也没过多挽留,大郎这人有些拘谨。
还未到饭点,领粥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队伍明显的比上午要长好多,看样子不下五百人。李逵、焦挺负责维持秩序,张兰、程琳带着四个帮工负责给大家盛粥。
原本打算每人一个炊饼的,现在看来做不到了。只能分着来了,把炊饼掰开,每人一碗粥,半个炊饼。对于晁盖的施粥清河县大部分人都是很支持的,毕竟有难民,朝廷官员又不救助,有粥吃,有咸菜吃,还有半块美味的炊饼,这算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了,普通人家未必吃得上这么好。
领到粥和饼的人纷纷在路两边坐开,一个个吧嗒嘴吃开了,大多是些孩子和妇女,一碗粥,半个饼算是能吃饱,看着大家伙吃饭,程琳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回里屋喝自己的鸡汤了。给孩子哺乳过的女人都知道,如果吃的不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奶水,晁盖买回来的鸡让程琳大感温暖,偷眼看看晁盖,这个充满威严的男人正让大家伙把碗筷放好呢,虽然言语上凶悍,实际上很会关心人。
灶房里,程琳给晁盖、李逵、焦挺、张兰各盛了一碗鸡汤,然后一个人在草房边守着襁褓里的孩子“他是不是看上我了,不然为何会对我这么好?”程琳自问,程琳相貌中上等,就算是生了儿子,宝宝也三个月了,但是身材不难看,更丰满了,充满了成熟女人的魅力。
程琳又摇摇头,自己就算是再漂亮也是个生过了孩子的女人,想再找个像样的男人不容易啊。
刚刚收拾完毕,就听见外面有个母老虎骂开了:“哪里来的外乡人,也不打听打听。敢来这里讨野火,上午就让你们关门了,下午居然还敢施粥。”
晁盖一看,来了个中年妇女,彪悍身材,水桶粗的腰,老爷们般的一张脸。
旁边李逵说:“这妇人来了,就是上午的蔡夫人。她旁边那个丫头就是潘金莲,长的不咋滴,跟个豆芽菜一样,咋还那么多人喜欢。”
晁盖无语,在李逵眼里只有张兰那样五大三粗腚大腰圆的女人才是美女,至于其他的女人他根本看不眼来。
晁盖仔细打量,只见这女子不到二十岁模样,娥眉淡扫,美目传情,樱桃小口再配上洁白如凝脂的肌肤,身材不高一米六五那样,一身粗布的衣衫但是掩饰不住火辣的身材。潘金莲往那里一站就把旁边的那个丫鬟比下去了。
蔡夫人显然是有备而来,除了带了两个丫鬟外还有八个短衣衫小打扮的家丁,一个个挺壮实,一看就是打手。蔡夫人指着黑李逵骂道:“就是这个混蛋,上午还想要打我,给我揍,揍出他隔夜的屎来。”
八个家丁也是在清河县横行惯了的,也不看看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敢上前去揍。
李逵刚要动手,张兰突然跳出来喝道:“几个小丑,我打发了。”
说罢也轮圆了大耳瓜子,啪的一下把打在了一个人的脸上,这一下声音巨响,两颗带血的牙齿飞了出去。有个汉子正面冲来想打张兰,让张兰一个正踢,踢中裤裆,腰弯成了虾米。看得后面的李逵都吓一跳,不过他喜欢,这样的女人才带劲。
张兰也当真凶悍,五分钟时间,八个大汉全部被打的满地找牙。张兰迈着步子,慢悠悠的走到蔡夫人面前,笑道:“怎么,你还要打人吗?”
蔡夫人吓的目瞪口呆,从来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更厉害的女人,今天算是见识了,但是清河是自己的主场,输人不输阵,依旧骂道:“小蹄子,你等着别走,我一会就回来。”蔡夫人说着就要后退。张兰哪里容得他逃走,一把就把她抓住了,一巴掌过去,脸上就多了五道手指印。张兰又要打,就听见晁盖道:“不要打人,我们要文明,请蔡夫人进来好好聊聊。”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六十八章 潘金莲
张兰一把捏住蔡夫人的后脖子,把她请进来了屋里,往凳子上一扔,差点被把她屁股坐烂,疼的她呲牙咧嘴。
晁盖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身后站着高大威猛的焦挺和李逵,蔡夫人这才有些害怕了,知道这些人惹不起。
“蔡夫人啊,施粥这件事情影响不到你家的生意,都是些流民他们吃不起你的粥铺,买的起你粥的人你以为会来这里蹭一碗粥吗。”晁盖幽幽的说。
“您说的对,我是弄错了,弄错了,那我回去了。”蔡夫人低头哈腰道。
虽然这家伙可恶,可是晁盖也不能仗势欺人啊,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咱不提了。接下来说说另外一个生意。”
“什么生意?”蔡夫人问。
晁盖指了指不远处的潘金莲道:“你那个丫鬟,我看不错,把她送我。”
后面李逵和焦挺都在窃笑,这哥哥看上人家美女了,直接就要人啊。
蔡夫人像被踩到尾巴的猫,跳起嚷道:“你想的美,我这个丫鬟有人出二百贯我都没卖。”
“坐下。”张兰把刚跳起来的蔡夫人按了下去。
晁盖道:“你激动个什么,既然找你要肯定就有找你要的理由。你这个丫鬟长的花容月貌的你家的老爷能不动心,动心了丫鬟变夫人你这个正牌的夫人还有好日子过吗。”
晁盖一句话踩到了蔡夫人的痛脚,一拍桌子道:“说的太对了,我家老爷对这小蹄子是有点意思,不过我发现的早,天天带在身边。”
“这就对了,趁早处理,夜长梦多。赶紧的让你家人回去把卖身契拿来。”晁盖道。
蔡夫人也不敢说不行啊,旁边是个黑丫头,腰里藏着双刀,这三个大男人就更不用说了,惹不起。只好乖乖的让人把潘金莲的卖身契送来了。
蔡夫人笑呵呵的把潘金莲拉过来,拉到晁盖那边,对潘金莲道:“我把你卖了,你以后就跟着这个晁大官人吧。”说着把一个布包裹扔到潘金莲的脚下,这是潘金莲的日常用品。
潘金莲如同雷击,虽然知道自己再次被卖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没想到会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想到浮萍般的身世,两行清泪不由得流下来。但是她无力反抗,她只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
蔡夫人如蒙大赦般的走了,带着她的残兵败将。
晁盖拿过潘金莲的卖身契,递给潘金莲,道:“你看看,这是你的契约吗?”
“是的。”潘金莲说。
晁盖一扬手,把契约撕碎了。潘金莲蒙了,不知所措。
晁盖道:“我也没花钱,那蔡夫人怕打,揍了一顿就把你送给我了。不过从现在起你自由了。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幸福来的太突然,潘金莲心理美滋滋的醉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不美了。道:“我一弱女子,就算是自由又能到哪里去,还是跟着你们吧。”
“跟着我也行,我庄上的丫鬟都是聘用制,人身完全自由,按月拿工钱,想不干了提前说一声就行了。”晁盖解释说。
潘金莲喜出望外,没想自己成了个自由人,高兴啊。
施粥又进行了两天,晁盖和焦挺在小小的清河县也转悠了两天,大的人才没有搜罗到,但是木匠铁匠甚至是石匠都搜罗了上百号人。就连武大郎也被晁盖说动心了,跟着晁盖回郓城县,在郓城县开个卖炊饼的店铺,免得在清河天天有人欺负。
第三天早上,大家吃过早饭,浩浩荡荡的队伍就组织好了。一百余名各类工匠、还有植树的光头强、程琳、潘金莲、自愿跟随的去做小工的五十多名孩子,都是十三四岁左右的。
晁盖一看工匠都没问题,个顶个的棒,但是孩子就不行了,跟不上队伍。于是在县城买了十辆大车和骡子,从工匠里选出十个人来赶车,让孩子们和程琳、潘金莲都坐车。就算如此这个队伍到家也走了十来天。
回到晁家庄的时候气象一新,庄子的安防建筑修建的基本完成,在原本东西两村围墙的基础上用围了一道矮墙,才三米高的庄墙,和其他的庄子比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甚至还不如,但是在每隔二百米就有个木质的瞭望塔。当然这不是安全的保障,任何被动的防守效果总是不好,安全保障在于晁盖训练的精兵。
来到村口,村里几十号晁旬带着几十号庄丁出来迎接。
晁盖停下了队伍,转身道:“这就是咱们的目的地,所有人都下车,带好随身物品。”
孩子们纷纷下车,众工匠各自拿好物品。
晁旬过来把晁盖拉到一边问:“什么情况,怎么领回来这么多工匠,几十个孩子还有两个女人。”
晁盖道:“大人全是木匠、铁匠,还有个会种树的,叫什么光头强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带着孩子流浪的叫程琳,看她可怜带回来了。另外一个是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叫潘金莲,让她们两个去咱村医馆做个护士吧。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晁旬连忙摇头:“带小孩的那个程琳的孩子那么小,你让她怎么干活。另外那个潘金莲的貌美如花,去了医馆那不是惹那些男人分心吗。依我看还是这样,那带孩子的女人在咱府上找间小房随便住下。那潘金莲就让她做个丫鬟,按月拿工钱得了。”
“好,还是旬叔想的周到。另外还有五十五个孩子,旬叔先安排他们洗澡换衣服,然后让医馆的大夫好好检查一下,有传染病的隔离开,健康的找个院子住下。”晁盖道。
到家了自然就好办了,这些事情晁旬就是过问一下,木匠自有木器坊的鲁夯来领人,铁匠就安排去铁厂。至于光头强安排给刘有田管理,今年春天培养了数百万棵桑树苗,正发愁没人懂管理呢,光头强带领十个人负责管理树苗,秋天种树的时候再增加人手。
细枝末节的这些事情晁盖没有时间去管理,顾不上休息和焦挺直奔梁山岛那里有新从大名府运来的军马。
晁府上,程琳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在一个中年婆子的带领下来到了后院的配房,毕竟晁盖原来只是个保正,房屋不少,但是都是些普通房子。这间房子大约也就是二十平米,有些破旧了,陈设也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角落里还堆放着几架陈年老纺车。
中年婆子给程琳拿了一床被子,和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道:“管家安排了,你孩子还小,暂且不用干活,厨房在东院,到饭点了自个过去打饭。其他的也没什么事情,府上没什么详细的规矩,但是尽量不要乱走。需要什么尽管找我就行了。”
“已经非常好了,没什么需要的了。”程琳说。
“那好,我去忙了。你自己收拾屋子吧。”说着中年婆子走了。
房子虽然破了些,但是僻静,更何况这比四处流浪好的多。程琳抱着孩子来回的走着,哄睡了孩子,然后开始打扫屋子。角落里的纺车居然还是好的,程琳不由得摆弄了一下,可惜没有什么好纺的,角落里发现了一袋子绵羊毛,程琳喜出望外。
虽然说虽然说没安排程琳做什么,但是白吃饭不干活总归不好,孩子睡着的时候陈琳就去隔壁厨房帮工,帮助洗洗菜,打扫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
再说潘金莲,晁旬把他安排到了晁盖的院子做个丫鬟,原来院子里有个丫鬟,最近家里老娘生病回去了。晁盖居住的地方挺大,三间正房客厅,两间书房,两间卧室。潘金莲住在西边的小耳房,这个位置的房子一般都是留给丫鬟住的。
潘金莲把包裹放在了床上,坐下休息了好一会儿,才起身拢拢头发,打盆清水洗洗脸。然后拿了鸡毛掸子去打扫卫生。这时候那中年婆子过来了,安排道:“晁庄主很少回来,但是卫生必须保持干净,客厅、卧室每天打扫一次。书房庄主不再的时候不要进去。每个月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如果想要出去需要告假,要是不告假会扣工资的。”
“知道了,老婆婆,您坐下,我给你倒杯水。”潘金莲拉着中年婆子坐到椅子上面,拿水壶给她倒水。
中年婆子说:“庄户人家不兴这一套。”虽然如此说,但是还是很乐意享受,惬意的坐在椅子上面。
“您呆的时间长,这府上有什么讲究没?”潘金莲问。
中年婆子说:“看你这心思挺细致啊,我就给你说说吧。咱庄主呢是个好人,一般没什么怪脾气,但是呢喜欢结交江湖人,谈事情的你切莫过去偷听。庄主喜欢节俭,不管吃穿都是很简单的,再加上又很少过来,所你的这个职位是很清闲的,好好干吧。”
中年婆子说完喝了茶,和潘金莲闲聊了几句就去忙了。
晁盖赶奔梁山岛看军马,路过军营,忽然间看到吴用正和朱武在一起呢。紧走两步,过去。
两人道:“哥哥好啊。”
晁盖吃惊的说:“朱先生什么时候到的,陈达、杨春两位兄弟呢。”
朱武道:“我们是前天刚到的,这路上队伍走的慢,还望哥哥见谅。陈达、杨春都去新兵营训练了,带来的人按照吴先生的选拔只有二十人够资格当兵,其他的都安排到农场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六十九章 朱武到了
“朱先生客气了,你们是徒步而来,这速度已经够快了。陈达和杨春两位兄弟先在新兵营练好体能,然后跟咱们的总教头王军学习一下枪棒武艺,然后再安排职务。至于朱先生就直接出任咱们团练的第二位军师,和吴先生一起参赞军机。”晁盖道。
吴用道:“朱先生带来那批人素质还是不错的,按照新兵选拔标准有二十人通过,比咱们平时招兵的比例高不少。”
朱武笑道:“哈哈,两位莫把我朱武当成小气人,咱们士兵素质如何一看就知道了,哪里会专门为难我带过来的人呢。”
“今天晚上给五位新来的兄弟接风,咱们的队伍又壮大了。”晁盖大喜。
“还有两位兄弟是?”朱武问。
“是卞祥和石秀。”晁盖说。
吴用去检查军营新建军粮仓库设施,晁盖则带了朱武去梁山岛。晁盖、朱武,还有焦挺等几个亲卫,一行人骑马到了芦花村,然后转乘蜈蚣船。阮小二带人驾船,一路之上朱武感慨颇多,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原来还在遥远的少华山,居然来到了水泊梁山。
晁盖道:“朱先生,感觉这八百里水泊梁山如何?”
朱武四下里打量,只见这水泊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端的是无边无际的大湖。
“少华山只是一山险峻,容易被围困。这水泊梁山有山有水,水面广大,山势险峻,岸边又有不尽的芦苇,港汊横生。如果再此藏兵十万完全是可以的。”朱武道。
阮小二笑道:“你们读书人的眼光真厉害,我原来看不起读书人,认为不过是些书呆子。在我看来这水泊梁山就是山高水深,芦苇荡多,捞鱼容易,其他的还真想到,也就跟了哥哥之后才知道读书原来那么有用。”
朱武道:“读书自然是很有用的,汉唐的时候读书人都是随身带着宝剑的,除了知识丰富,本领也是极好的。可谓是下马为相,上马为将。”
朱武为人谦和,又是草莽出身自然很快和阮小二这样的人谈的来,二三十里水路转眼就到了。
梁山岛上,原来一片荒芜,现如今变成了一个军马场,两千匹马四处奔跑,龙腾虎跃的煞是喜人。
晁盖朱武等人从金沙滩下了船,阮小二等在船上。
朱武感叹道:“很难想象这岛屿竟然是个养马场,我观这岛屿草地不多,如何能养的了这么多马匹。”
“自从和朱先生少华山别后,我又去了趟大名府,买来了三千匹马。这岛屿上是挑选出来的好马,主要是母马和少量的公马,作为繁殖用的。这岛上草地只有万余亩自然是不够马匹吃,不过每天都有船运草料过来,这个岛屿实际就是个运动场,别说两千匹,就是上万匹都养得了。”晁盖解释说。
朱武听了频频点头,道:“两千匹马对朝廷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咱们来说意义重大啊。”
晁盖又介绍了,段景住、马灵等北地豪杰贩运马匹的事情,虽然量很少,但是一次五百匹总是有的,更何况马市的慢慢发展陆续的有更多的马贩子来卖马,朱武很高兴,这个时代骑兵是当之无愧的的陆战王者。
朱武道:“哥哥,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
“什么事情?”
“哥哥是想编练骑兵称霸一方,那理应把马匹都养起来留作种用。可是又为何把上千匹上好的母马都赊销给农户,而且又安排用公驴配种,如此生产下来不就是骡子了吗?”朱武问。
晁盖看看四下里无人,只有焦挺跟着旁边,说道:“在少华山的时候咱都说了,要编练一支强大的军队,能支撑咱们称霸一方,就连朝廷也拿我们没办法。这样只要有步兵、骑兵、水军就够了。可是朱先生没有发现吗,当今官家重用高俅、蔡京、梁思成等奸佞之徒,又欲联合刚刚兴起的大金结盟对付大辽,你认为这会是什么结果。”
朱武沉思了一会道:“新兴的金国虽然还只是个大部落,但是战斗力及其强悍,已经抢占了辽国东北的大片领土。辽国和咱们大宋一样,吏治**,军队腐化,战斗力不堪一击。如果大宋联合金一起向辽发难,三五年的时间辽国就灭亡了。辽国一旦灭亡金国得陇望蜀,对我中原的花花世界流涎三尺,定然会发兵南下,以官军的战斗力金国打到了东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啊。”
晁盖吃惊的说:“朱先生大才啊,竟然分析的如此透彻。金国入侵就是咱们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五六年的时间朱先生认为咱们能占京东多少地方?”
“在不至于和朝廷公开翻脸的情况下能占三到五个州府已经是极限了,人口亦不过三五百万,兵不过十万左右,这还得藏着,一旦朝廷得知定然发兵剿灭。”朱武说。
“这就是为什么要赊销母马,让农户还骡子驹的原因。既然兵不能太多那就往精锐了发展,咱们需要大量的骡子拉辎重,所以骡子要很多,现在的打算是两年内在济州内赊销一万匹母马。另外我这有一种新粮食作物,叫做天王米,肥沃田地亩产可达千斤,这米金黄如玉,既能食用又能饲养牲畜,就连秸秆都是喂牛马的好饲草。还有一种叫做花生的作物,榨油最好,能适应贫瘠的土地,花生收获后的秧子比苜蓿草都有营养,是上等的马草料。这些都是咱们大规模发展马匹的基础。”晁盖说。
朱武这人精明的很,晁盖一点就明白了,把马匹赊销给百姓同样还能让马匹不那么集中,免得数万只马匹太过显眼,引起官家的注意。
晁盖又带着朱武参观了天王米、花生等高产作物,朱武赞叹不已,要知道盛世的珠宝,乱世的粮草,粮草什么比一切都重要。
“现在军营中正在修建大粮仓,目标是屯粮一千万斤,作为应急粮食使用。杜迁监督粮仓建造。除此之外咱们粮行也在存粮。”晁盖笑微微的说。
朱武吃惊道:“如何能屯那么多粮食,得多少地的收成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晁盖并不说破,“走吧,再跟我去看看咱们的养鹅场,你会大吃一惊的。”
一行数人又骑马赶奔孔家村,原本死气沉沉的村子如今是热闹非凡了,外出逃荒的年青人都回来了,老弱病残每个月有晁盖提供的三十斤粮食,吃喝倒也不愁。村里人见到晁盖来了纷纷问好,挽留晁盖去自家吃饭,晁盖一一推托了。
出了村,朱武问:“知道哥哥在郓城口碑好,没想到如此的受欢迎啊,是如何做到的?”
“咱们的老百姓是最善良,最朴实的了。修学校、建医馆、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又无收入来源的每个月发放三十斤粮食,还可以去施药局免费领取一些便宜的草药。整个县一共才一千多人领这粮食,一个月不过三万斤而已。”晁盖道。
朱武摇头道:“哥哥说的轻巧,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哥哥愿意把这到手的钱粮往外出了。那些个官吏一个个敲骨吸髓都来不及,又哪里会为老弱病残发放粮食,巴不得老弱病残早点死了才好呢。”
往前走没多远,经过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出了柳树林就是大片大片的鹅舍。旁边的草地上白花花的全是鹅,往湖里看水面上游动的也是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蓝天白云绿水白鹅煞是好看。
朱武长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拢,吃惊道:“这,这也太多鹅了吧,数都数不清。”
旁边焦挺道:“朱先生还不知道哥哥的许诺呢,哥哥说,明年让郓城百姓家家都能吃上肉,彻底消灭贫穷。”
“今年刚刚起步,这麦穗湖方圆十来里有四个养鹅场,一共不到三万的大鹅,晁家村那还有五六万只鸭子。至于养鸡场就更多了,都是满山跑散养的。咱们自己养了十万只。”晁盖解释说。
朱武不住的点头,这年头的主打肉就是羊、鹅、鸭。尤其是鹅,生病少,能吃草,长得快,实在上好的肉食来源。
朱武指着几十个放牧鹅的人问:“这里一望无际,水草又很多,为何要几十人放牧鹅啊。”
“济州多水,养鹅鸭是最好的选择,养鹅虽然简单,但是多多少少有些技巧,因此养鹅场要对有意养鹅的农户进行培训。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养的好,养的肥大。这样家里靠水的农户养个二三十只大鹅不耽误农活,还能增加收入。”
晁盖带着朱武转了许久,直到天黑时刻才回去。这一天下来朱武对晁盖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食堂,军官餐厅内。除了有事情执勤的人之外基本都已经到期了。
晁盖、吴用、朱武、刘唐、王进、李逵、牛皋、晁然、焦挺、石秀、史进、陈达、杨春、杜迁、宋万,只有华雷、晁彰两人执勤未到。水军的阮小七、阮小五、孔阳也到了,阮小二、晁熊留下执勤未到。执勤未来的等换班后也会过来聚聚。
炊事兵上菜,每个桌子上标准四菜一汤,两荤菜两素菜,还有美酒,这在军中可不多见。晁盖举杯道:“虽然大家都已经认识了,但是还得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四位新兄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并肩战斗,生死与共。”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七十章 三个项目
由于石秀来了之后就又跟着去大名府了,卞祥到后也是一直在训练,因此一直没有接风,正好赶上朱武他们到了,刚好一起办了。
晁盖指着朱武道:“这位就叫做朱武,安徽定远人,自幼熟读兵法,擅长谋略。又能使得好唐刀,端的是能文能武。”
众人一一问好,朱武站起来给大家一一还礼,道:“哥哥抬爱,朱武定当与向哥哥和吴先生及其众位兄弟多多学习。”
晁盖把朱武、卞祥、石秀、陈达、杨春四人向大家郑重的从新介绍了一遍。大家相互问好,然后就开喝了。
吴用和朱武喝,李逵端着酒碗找石秀喝,石秀知道李逵这家伙比较拼,也不敢跟他硬喝。宴会进行的很和谐,酒水限量供应,李逵这样的酒鬼也不敢闹事。
朱武问旁边陈达道:“你和杨春跟王教头学武艺呢?”
“对,王军教头教我们强棒。刘唐教头教我们朴刀和体能,这几天可把我们累惨了,每天早上背着四十斤东西来回跑十里地,回来还得练枪棒。”陈达说。
朱武一阵无语,旁边杨春道:“我和陈达在少华山坐井观天了,来到郓城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边一个普通老兵的体能都比我和陈达好,能得到晁盖哥哥提拔全靠哥哥的面子了,不然依着我们这样的水平也就是个小兵的料。”
朱武道:“人活一口气,既然哥哥和众位兄弟看得起你们,你两个就是练死也得给我撑住,普通的小兵都能完成的训练,你们总不能坚持不下来吧。”
“放心吧,我和陈达一定好好练。王教头的枪棒可谓是出神入化,就连黑李逵的拳脚也是天下少有。”杨春说。
“说谁黑呢?”李逵拿着酒碗出现在杨春旁边,杨春这几天让李逵训练时候揍怕了,赶忙道:“李逵哥哥啊,我说我黑,我自己长的黑。”
“你黑个屁,你有我黑吗,来来,咱们兄弟喝一大碗,不然明天训练加倍啊。”李逵道。
卞祥那人虽然也是个大块头,但是和李逵不同,卞祥不好酒,喝酒很有谱,不会轻易喝高。至于刘唐、王进就更不用说了,两人都不是那种喝酒闹事的人。
翌日,军中大帐,晁盖居中而坐,两边是两位军师。
骑兵、步兵、水军、后勤的人都到齐了。
晁盖道:“这次去大名府采购马匹,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曾头市家二公子曾密带人拦路抢劫,被我们击败,咱们也有受伤的兄弟。”
刘唐道:“曾头市和咱们同属乡兵,咱们归属济州,他们归属凌州,虽然相隔数百里但是俗话说的好,一山难容二虎啊,早晚会有一战。”
吴用道:“这事情我们已经向许知府做了汇报,免得将来被动。但是官府靠不住,咱们只能靠自己。所以各位要勤加练兵,不得懈怠。”
晁盖说:“公开开打的不太可能,暗斗避免不了。当前咱们有两件大事要做,第一件就是水军战船的问题,水军三百人,只有十条蜈蚣船,实在太少了。”
阮小二笑道:“还是哥哥疼我们水军啊。”
“那是当然,水军非常重要。所以造船厂的建设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了,晁旬总管已经派人奔赴各地招募木匠、泥瓦匠等劳动力去了,想必用不了半个月就会有大量人员到了。造船厂就建设在芦花村水深的码头上,只是商行目前抽不出得力干将,我想请吴先生去主持这个这个工作如何?”晁盖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