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军神-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彬。

    时文彬拿到钱有些哭笑不得,“一所学堂要求五套教室,一套办公室,外加一个伙房,能装下二百学生的学堂,平均起来才五十贯哪里够啊。”

    时文彬的长随道:“晁团练不是个小气人,既然他拨款五十贯一所学校自然有他用意。”

    “那你的意思是五十贯够修学校了?”时文彬反问。

    长随道:“我们可以这样,先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建学校,建好之后不论男孩女孩,六到十四岁的一律免费读书三年。别看贫困人家没文化,但是谁家不希望家里有个读书人认字的人呢。然后大人去选址,三到四个村子修建一所为宜,土地由他们这几个村子共同出,咱们不用负责土地的事情。然后像晁家村的学校一般,不请工人,一律由村里人义务修建,咱们只提供一日三餐。至于建材只采购砖瓦石灰,打地基用的石头,房梁、门窗、课桌用的木材一律由村里提供。这么算下来就是买砖瓦石灰的钱和雇佣少量工匠的钱,五十贯足够了。只是负责监督的人得多辛苦,严格要求村里人按照制定的标准去修建,如此一来不仅仅修建的好,还节省了大笔的开支。毕竟建学校是第一步,接下来开支还大着呢。图书文具,请先生的费用、贫困儿童的补助,大头还在后面呢。”

    翌日一早,天刚刚亮,按时间算也就是早上四点半的时候,毕竟夏天天亮的早。时文彬整理了官袍,带着长随,各自骑上一匹走马,马屁股上面挂着水壶和雨具两人出门了。原本县衙里还有四个轿夫让时文彬给辞退了,因为他不想做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出门坐轿高高在上,老百姓都不敢和他这个官老爷说话。

    出了县城向北,十多里地,这里有片山窝,临近有四个村子,最大的一个叫做柿树沟,不用问,这村柿子种的多。

    一进村眼尖的村民就看到县令和长随了,带着县令直奔村子里,来到村长家里。

    村长老孙是个中年汉子,四十多岁了,是见过县令的,虽然说现在郓城县是晁盖说了算,但是时文彬毕竟是县令,赶紧恭恭敬敬的接进家里。

    时文彬道:“前几天大家都听说了吧,晁团练拿出了一千贯,要给县里各村修建学堂,让孩子都有书读,还是不用交学费的,你们这片山窝四个村正好修建一所学校。”

    老孙道:“还以为是谣言呢,原来都是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你派人把其他的三位村长也叫来,咱们一会把学校选址定一下。”时文彬道。

    很快其他三个村长也到了,选址上肯定有争论,谁都想靠自己的村子近些,但是也容不得他们太过争论,时文彬要求三天内必须定下来,选址还必须是无主的荒地,免得征地增加成本。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六十二章 伐树造船

    有个村长担心道:“今年村里虽然多了不少牛马,但是都是赊来的,修建学校又得集资,恐怕村民不乐意啊。”

    时文彬长随拿出一份通告给大家看,“这是修建学校的公告。县里也充分考虑到大家的困难,不会让大家集资的。县里负责规划设计监督,每所学堂提供技术工匠,砖头、瓦、石灰等总共价值五十贯的建材。至于劳动力需要各村出工出力,县令提供干活人的口粮。另外打地基用的石头、房梁课桌用的木料这些辅料则由村里自行组织人员去山上砍伐。”

    村长老孙嗒嗒嘴,道:“设计图我看了,只是房子根本用不这么多钱,为啥要建一个占地四亩的广场,还要用用一丈多高的围墙把学校全部围起来呢。”

    时文彬道:“学堂设计是参考晁家村来定型的,晁团练也解释了这个问题,围墙高大是因为咱们这野兽多,经常有狼虫出没,没有高大的围墙,大家怎么放心孩子们在学校上课呢。至于那个广场是留给学生们休息的时候做运动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习文化,还要学些武艺,文武双全。”

    众人听了豁然开朗,其实设计图上都有写的,只是老孙识字有限不认得罢了,学文化就不得了,再学武术那岂不是更牛叉,古人讲究出将入相,也就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所以学习文化和学校武术都是非常让人向往的,然而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有富人能上的起学,穷人上不起学。

    四位村长纷纷表态:“没有任何问题,夏季农活比较少,除了热点儿,其他的一切都好,四个村每天出一百个劳动力没有任何问题。石头、木材山上多了去了,庄户人家不差一把子力气,再说都是自己娃娃将来要读书的学堂自然要建的最好。”

    时文彬用了三天时间走访,安排了二十所小学的建设,和村长村民们沟通,百姓们大为感激,也非常愿意出工出力建设学校。在没有水泥的年代,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牢固,哪怕是建设个瓦房也得需要三个月时间,为了保证质量晁盖把工期放宽到半年,过年后能用就成,因为这段时间需要招募培训教师,编练教材,晁盖可不想费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读诗文,没有真才实学的书呆子。

    编练教材和培训教师的重任就落在了王伦身上,晁家庄识字班夜校的办公室里,王伦泡了杯浓茶,上午吃的炖鲤鱼,现在还感觉油腻。

    旁边还是六位教师,都是招募来的文化人。

    王伦道:“编练教材的事情就落到咱们头上了,虽然说是重任,但是更是光荣。这是晁团练的信任,所以不许叫苦叫累。”

    “王校长,知道了,你都说了八遍了。咱们还是说说教材吧。”一个教师说。

    “第一本教材叫做语文,其实也就是经史子集、诗词文章的集合。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引入了abcd这样的字母,叫做拼音,学生学字先学拼音,学会了拼音再学字事半功倍。经史子集、诗词文章浩如烟海,咱们得选具有代表性的。第二本教材叫做数学,也就是计算的意思,晁团练发明了一种新字1234567890,这种新数字的使用将大大简化一二三四五六七**零的使用,我打算找个账房先生作为数学教材的编订人,数学老师招募也是以做过账房先生的人为主。”

    这时候有过教师说:“怎么还要编撰一本农学的书,讲解如何种田、如何养鱼、放马养牛的知识加入教程,这是不是太那啥了,要是那些老学究看到了肯定会说有辱斯文。”

    王伦愤然道:“千秋社稷,农业为本,光会读书写诗能当吃还是能当喝,我就这么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一旦考不上功名,什么都干不了,这都是教训,要吸取。咱们不仅仅有农学,还有工学,主要讲解木匠、铁匠、车辆船舶。一共五门课程,语文、算学、农学、工学。还有一门课程是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叫做体育。这是晁团练的革新,都是经历过深思的,咱们可以有疑问,但是不可以不执行,各自做好各自的问题,谁都不许拖延。明天起会有更多的人来应聘教师,每个月两贯的工钱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众人连连点头,读书人就这个臭毛病,自以为是,老是认为学堂就应该学经史子集,什么农业、工业都是下品。对这样的教育改革肯定会引来非议,但是范围小,仅仅限于郓城县而已,还不至于有大的问题。

    梁山上,五十余人拿着锯子、斧头在树林里砍树,要求直径五十厘米以上的大树,这类大树梁山上也有一万余棵,都是巨大的松树、杉树、榆树等等。一棵接一个棵的树被砍倒,然后修理掉树枝树杈,树枝打捆运回去做柴火,至于树干则统一堆放,留着造船。

    李逵接连砍倒了十余棵大树,看不远处有两个小兵在偷懒,大喝:“你们两个是想跑长途越野还是想饿饭?”

    两个偷懒的小兵吓的一哆嗦,干嘛道:“报告排长,我两尿尿呢,这就去砍树。”

    “尿尿还能坐着?再有下次跑越野二十里。”李逵道。

    为了造船出海,晁盖派李逵带领五十人已经砍伐三天的树了,已经砍倒了三千余棵大树。一条蜈蚣船快速的来到岛上,晁盖、吴用、焦挺三人从船上跳下来,看着堆积的参天大树晁盖多少有些不忍心,倒不是说悲天怜人,而是晁盖明白树木对气候,对环境的重要性。

    虽然只是砍伐大树,但是大树歪倒的时候也砸烂了不少的小树,再加上往山下运树的时候需要砍树修路,因而整个山上的树木最少得毁掉一半。

    吴用道:“我看哥哥似乎不忍心砍这些大树啊。”

    “这些树长这么大不容易,不过为了咱们的出海大业必须砍伐。我是再想咱们砍伐了这森林什么时候还能再恢复。”晁盖说。

    吴用笑道:“哥哥担心多余了,且不说咱们只是砍伐的大树,就算是全砍光了三五年也可以全部恢复,你想啊,树上有无数的种子落到地里,生根发芽,三五年不就成小树了吗?小树过个十年八年的就成大树了,大树过个三五十年就成参天大树了。树是个好东西,造车造船都离不开,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我们吴家村就有一大片上万亩的荒山,你要是有心也像晁家村一样,规划成桑园,或者其他果园都行。”

    “吴家村后山有荒山?我想起来了,那是一片砂砾山,土壤太少,种果树桑树都不行,不过可以种杉树,广泛发动群众种杉树。”晁盖道。

    吴用摇头不语,晁盖问:“可有什么不妥?”

    吴用道:“我虽然很少种树,但是我清楚种树不容易,需要专业知识。从育苗到种植,到管理都不像想的那么容易。我建议哥哥先从咱郓城选择出无主的荒山,成立几个林场。弄个三五万亩,这树林的目的就是种树,长大后分批砍伐。再有你说的发动群众就比较麻烦了,积极性很难调动,不如把荒山平均分批给每个人,让他们自己去种,规定长多大才能砍伐,砍伐了树木归他们所有。”

    晁盖赶忙摇摇头:“咱们占几万亩无主的荒山,这几天就命人组建林场,开始育苗种树,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不能分荒山给大家,这一分就是会给咱们惹来不尽的麻烦。此事休要再提。”

    吴用也明白其中利害,分了地就等于和朝廷为敌,至少目前还不是晁盖能做的事情。

    “哥哥、吴先生、还有焦挺,你们过来帮俺铁牛砍树了?”李逵大老远的就喊话。

    “李逵,过来。”晁盖把李逵叫了过来,“砍了多少棵树了。”

    “俺算术不好,应该是一三千多棵了。”李逵道。

    “好,明天再砍一天回营地操练去,让华雷带人来接着砍,以后砍树也得作为训练的科目了。”晁盖道。

    李逵吃惊道:“啊,当兵还得训练砍树。”

    焦挺道:“吴先生说过,修筑营地、打造浮桥、攻城器具都需要木材,天上又不掉木头,不砍树去哪里弄。”

    李逵道:“就你能,俺当然知道砍树的用途了。”

    李逵这一排五十个兵多半是樵夫出身,砍树的注意事项都很清楚,也不用晁盖指点,检查了一翻晁盖就返回营地了。

    刚到营地门口就遇到了刘梁派来的人,来人道:“掌柜的说石秀回来了,有一批数千匹马的生意要做,让庄主过去。”

    “什么数千匹马?赶到马市来了?”晁盖吃惊的问。

    报信人道:“没有看到,应该只是有这么个信息,具体掌柜的没给我说。”

    晁盖道:“你先回去吧,我立刻就到。”

    晁盖回营地看了看大伙的训练,刘唐正训练士卒,王进正在传授晁然、晁章、史进、晁威枪棒,一切都井井有条的。

    晁盖和焦挺另外带了四个亲卫一行六骑出了营地飞速朝县城赶去。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六十三章 赶奔大名府

    依旧是天涯客栈,晁盖见到了一别将近两个月石秀,这次石秀精神头很足,气色明显的好多了,看到晁盖,石秀躬身拜道:“多谢哥哥高义,上次买下了我五百匹马,解除了我叔父的心病,不然我叔父难逃客死他乡的命运。”

    “石秀兄弟严重了,买你马匹也是各取所需罢了。不知道上次石秀兄弟所带的货销售如何?这次回来可还带货去北方销售?”晁盖道。

    石秀摇头说道:“我不打算做生意了,我这人也不适合做生意,我叔父拿了钱已经回到建康府的老家了。”

    原来石秀上次从晁盖处贩去了不少的茶叶,但是石秀不善于经营,运到真定府也没赚几个银子,反而各种税费花费颇多,因而石秀不打算继续做生意了。

    “我是不打算做生意了,但是在河北呆了一个多月,获得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大名府有个商人要出售三千匹马。我过去看货了,马匹不错,是河北马,个头比蒙古马高上那么一点点,八成都是两岁以内的小母马,公马很少。着急出手,要价不高,十贯一匹,但是要求整群弄走。我特意安排那人给留着,快马来找哥哥报信,问问哥哥是否要这批货。”

    晁盖道:“三千匹马这可是个天大的数目,大名府谁有这么大的实力,恐怕就连卢俊义也折腾不起这么多马匹吧。”

    “这老板自称姓李,神神秘秘的,不过马匹都是实实在在的,马匹不错。”石秀道。

    晁盖道:“明天咱们一起去,今天你先休息一晚。”

    晁盖安排石秀住下,让人把吴用、刘梁都找到了马市。晁盖把石秀说的信息又说了一遍,让大家分析分析。

    吴用道:“大名府有个卢俊义,号称河北枪棒无双,其人还是大名府首富,家资万贯。他应该可以弄的起这么一大批马,但是他没必要偷偷摸摸的卖,感觉做贼一样。”

    “要不说感觉奇怪啊。河北还有个大豪杰,此人名叫田虎,原本只是个猎户,最近几年才发迹,专门招募天下好汉,而且他是河北人,自然有渠道弄来大批马匹。”刘梁说。

    晁盖道:“别猜了,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

    吴用和刘梁猜测的许久,也没搞清楚到底是谁在大名府要出售三千匹马。晁盖感叹情报的重要性,暗地里派李汉前去调查。

    刘梁问:“那我们还去大名府吗?”

    “去,我带刘唐、牛皋率领一百骑兵过去押送,石秀那有几十名伙计可以赶马。”晁盖说。

    刘梁道:“三千匹马的大交易必须得小心,我带二十名马夫也跟着前往吧。”

    “回来的途中安全是个大问题,我们骑兵先行,吴先生率领李逵、晁然带二百步兵跟随,主要为防备返回途中的安全。”晁盖又道。

    吴用点头称是:“哥哥放心,我带领步兵慢行,正好护送马匹回程。”

    晁盖吴用又做了安排,水军全员留守,步军晁彰华雷留守,另外还有史进、王进等人实力也是不弱。

    翌日一早,晁盖、焦挺、刘唐、牛皋、刘梁、石秀,一行人包括一百名骑兵,六七十名马夫兽医等人,一律轻装快马赶奔大名府。

    牛皋训练这么长时间了才第一次出来执行任务,很是高兴,晁盖看他警惕性高,骑射本领强,让他带领十人担任先锋。队伍速度很快,一天走一百二十里,一般也不住客店,只用帐篷在野外露营。沿着郓城向西,经由濮阳向北,路不好走,也没有宽敞的公路和桥梁,有时候为了过河流得绕很远,三天的时间才到河北地界,再往北不远就是大名府了。

    队伍走了一个早上已经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大家多少有些饿了,晁盖看路边野草甚是丰富,对刘唐道:“原地休息,牛皋带几个弟兄去前面镇子里买些食物回来。”

    一百骑兵正好是十个班,刘唐命令三个班的骑兵执勤,其余人解开马鞍,在路边野草茂盛处牧马饮马。执勤的骑兵一个个整装待发,手不离开武器。晁盖的亲卫在焦挺的带领下也是丝毫不懈怠。

    刘梁石秀两人带的伙计马夫一个个解开马上带的软垫铺在树下,有的居然呼呼大睡起来。

    石秀叹道:“看看哥哥的精兵,再看看俺这些手下,真是羞煞人也。”

    晁盖道:“你这是商队的伙计,我这是骑兵,经历的训练不一样,作风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你的伙计交给我训练保证三个月的时间也能练成这样。”

    “真的?不如这样,等这次买马回去,我就参加哥哥的队伍吧,石秀愿意给哥哥做一名小兵。”

    “石秀兄弟这一身本领再稍加历练将来就是将才,你愿意来我非常欢迎,等回去了我立刻给你安排,只是军队不同其他,你本领虽然不差,但是肯定经历新将领训练的,那可是很辛苦的。”

    石秀道:“焦挺、牛皋他们也经历了这样的训练吗?”

    “当然,武艺再好没有纪律,不懂战术也是不行的。”晁盖说。

    “哥哥放心,既然别人都参加训练,我石秀也行。”

    且说牛皋带着五个弟兄步行来到镇上,这小镇不大,也算不得繁华,只有南北一条街,几十个门脸。旁边倒也有几家馒头包子店,还有个烧鸡店。牛皋就打算买上三五百个馒头几十只烧鸡回去就行了。正这时,忽然一个担着柴的大汉走得急了,柴火划破了牛皋的衣衫。

    牛皋一看衣服破了一个大口子,好几寸长,而那个担着柴火的大汉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朝牛皋看看就继续赶路。

    牛皋仔细看这汉子长的牛高马大不同一般,身高一米九开外,脑袋有巴斗大,一张大脸。身材魁梧五大三粗,挑着两大捆柴火,少说有二百斤开外,手里提着一把巨大的斧头。

    牛皋道:“兀那汉子,如何不懂礼节,你划破我衣服了。”

    那汉子道:“划破了你回去缝上不就行了,我又不会缝衣服。”

    “你这鸟汉,如何不通道理,我本无意让你赔,今天还非得找上你了,你给我把衣服修好。”牛皋道。

    两个人当场就吵起来了,三句话不投机,那大汉把柴火担子一丢,道:“你这军汉,莫不是感觉你们人多想要欺负我?”

    牛皋大笑:“打你根本就不用帮手,你放心,我保证不打死你。”

    牛皋说着把双锏递给身后士兵拿着,大街中间摆开门户,喝道:“来吧。”

    那大汉把大斧头也放一边,紧了紧腰带,大拳头摆开。

    原本还不太热闹的大街看有人打架忽然就热闹了,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如同鸭子般伸长了脖子。

    牛皋恼那大汉不懂礼节,还猖狂,大拳头当胸就打,那汉子居然也是练家子,手臂挡开牛皋拳头,大长腿分开就踢,两人战到一处,犹如两只黑熊精搏斗。

    跟随的士兵一看不是个事情,就让一人回去报信了。

    “报告团练,我们排长和人打起来了。”士兵给晁盖报告说。

    “和什么人啊,因为什么事情?”晁盖问。

    “打柴的,那人划破了牛排长的衣服,还耍横。”士兵道。

    晁盖只带了焦挺,两人就来到了镇上,挤进人群里,就见牛皋和那汉子打的正激烈呢。两人也不比拳脚了,两人双臂相互紧紧的抓着,顶牛呢。牛皋身材上稍微弱了,但是长期的训练让他耐力很强。那汉子则也是长期锻炼的练家子,胳膊肌肉拱起异常的彪悍。两人越互不相让,周围看热闹的纷纷叫好。

    晁盖仔细打量这个砍柴的汉子,身材高大威猛,和曾头市的郁保四差不多,一米九高,身材宽大,肌肉发达,一张大脸胡须还少,看样子不过二十出头。

    那汉子力气连绵不绝,牛皋要吃不住,晁盖担心牛皋使坏伤着那汉子,高声喝道:“住手。”

    两人见有人劝架跳出圈外各自站定,晁盖虎着脸对牛皋道:“平时怎么教你的,当兵是保护老百姓的,你却和老百姓打架。”

    牛皋嘀咕道:“是他划破了我衣服。”

    “还狡辩,划破点衣服就要动手,回去罚跑步二十里。”晁盖虎着脸批评的牛皋,牛皋也无话可说,虽然团练只是个乡兵性质,但是晁盖规定的纪律严明,动手和老百姓打架,不论对错都得挨罚。当然这里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有人故意找当兵的麻烦,打起来了,当兵的是完全可以动手的。

    晁盖批评牛皋,让那大汉反而不好意思了。晁盖见那汉子的脸上有刚才打架挨的拳头印,衣服也扯破了,抱拳道:“刚才多有得罪。我看你脸上有伤,衣服也破了,不如这样,我赔你五两银子,买点儿药,换身新衣服。”

    那汉子道:“大男人的,打一架哪里有那么娇气,不能要你的银子。那个刚才其实是我不对,的确是我划破了他衣服,看他是个当兵的,故意想找茬揍他呢。”

    “哈哈,为何看他是当兵的还要揍他呢。”晁盖笑道。

    那汉子道:“我们这当兵的跟土匪有的一比,吃饭不给钱,拿东西不给钱。上个月请我去劈柴三天一个大子没给我,看你也是个军官何不管管手下。”

    “那的确是该打,只是在下是郓城团练晁盖,掌管郓城一县的团练,数百兵马而已,本地的官军不归我管。”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六十四章 买马遇匪

    那汉子一听晁盖,立刻吃惊道:“原来哥哥就是人称雨中伞雪中炭铁拳震京东的晁盖哥哥啊,失敬失敬。”

    晁盖道:“些许虚名不足挂齿,还未请教汉子姓名?”

    那汉子抱拳道:“在下山野之人的庄户人家,以砍柴为生,姓卞名祥。”

    “哈哈,怪不得能我军中高手打个平手呢,原来是号称有水牛之力的卞祥,相见不如偶遇,何不与我等喝一杯如何?”

    卞祥道:“有何不可。”

    晁盖道:“此间倒是有不少酒楼,只是我还有兄弟百多人在镇外路边,如果卞兄弟不嫌弃可愿在路边共饮。”

    “山野之人无甚么讲究。”

    晁盖大喜,让牛皋、焦挺等人买了三五百馒头,数十只烧鸡,又弄了数十份切羊肉。

    路边草地上,大家伙席地而坐,以班为单位围坐着吃饭。士兵早就用随军的小铁锅煮开了开水供大家饮用。

    吃饭钱众人依旧唱了首歌,让卞祥有些吃惊。

    晁盖等众人铺开软垫,在树下席地而坐。

    晁盖当先介绍道:“这位是卞祥卞壮士,双臂有千斤之力,甚是了得。”众人一一问好,晁盖又介绍刘唐、牛皋、石秀、刘梁等人给卞祥认识,都是爽快的汉子,很快就喝开了。

    众人都是一手拿酒碗,一手拿烧鸡,吃的满嘴流油。

    牛皋道:“卞水牛,来来,跟我喝三大碗。”

    “来黑牛,干。”

    两人连干了三碗酒,牛皋说:“我的长的黑,大家都叫我黑牛。还有个铁牛,那小子才混呢,打架手黑着呢,跟你一样,原来是个樵夫,也用大斧头。我看啊你也别砍柴了,砍柴火一天到晚的赚不了几个银子,跟我们一起去当兵得了,就你这本领将来肯定比我们混的好。”

    卞祥道:“当兵有银子拿吗?”

    “当兵吃粮,当然有银子拿,普通小兵一年十二贯,班长二十贯,排长五十贯。每次打仗立下的战功越多拿的钱就越多,一年拿个几百贯的军饷还是很轻松的,主要吧在咱郓城当兵都是好汉,个顶个的英雄好汉,专门为老百姓的兵,不会欺负老百姓。”刘唐说。

    石秀道:“我是个马贩子,晁盖哥哥也答应收下我了,等贩运这趟马回来就正是参加郓城团练了。你也一起来吧,到时候咱们一起参加新兵训练。”

    卞祥一拍大腿道:“干了,我也去当兵。只是我家里父母年迈,我去当兵了,怕他们暂时没有收入来源,如何过活。”

    晁盖道:“你的本领刚才我见识过,你来当兵,给五十贯安家费。如果你怕父母无人照料,可以等去郓城安顿好了,再把父母接过去住。新建了一个村子,专门给各位的家属住。”

    听到晁盖说的这些优厚待遇,卞祥不再犹豫,起身拜道:“望哥哥不嫌弃俺笨,收下我吧。”

    晁盖道:“没有问题,从今天起你就是我郓城团练的人了。”

    旁边焦挺从携带的包裹里拿出一个五十两重的大元宝,递给卞祥,卞祥不肯受。焦挺道:“拿着吧,这笔钱我也拿了,和你差不多,晁团练发现我的时候我正在街头卖艺。”

    卞祥接了钱,道:“我也没什么好收拾的,这就回家安排一下爹娘,就跟着哥哥出发吧。”

    晁盖点头同意,又给卞祥置办了一身行头。

    众人上路,快马又走了一天的时间,这才到达大名府。

    大名府属于东京以北军事重镇,驻守着三万官军,知府梁中书势力庞大。大名府是老城了,城墙高大,护城河有七八丈宽。

    远远看去也是非常的繁华,街道异常的热闹。

    石秀道:“大队人马进城必然引起盘问,虽然咱们是官军但总归多有不便,我们从城东绕过去,马匹就在城北三十里。”

    “好,那就赶紧走吧。”晁盖等人吃罢早饭上马来到了大名府城北,这是一片巨大的山凹,常见的良田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毕竟是中原地带土壤肥沃,降水很多,草深到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马场,用木栅栏围着,里面马匹四下里奔跑嬉戏。

    石秀道:“就是这里。”

    晁盖道:“刘梁、石秀你们两人人随我进去,刘唐、牛皋、卞祥你等原地待命。”

    “哥哥放心。”

    刘唐和牛皋整理战马,暗地里戒备,以防不测,卞祥则有些看稀奇,毕竟他只是个本领高强的樵夫,不可能那么快转变角色。

    石秀敲打大门,不一会儿有个老管家模样的人来开门,一看是石秀笑道:“原来石老板来了,我家庄主还说呢,你再不来我们就要另寻买主了。”

    石秀道:“星夜赶来不敢耽搁,还请禀告庄主。”

    管家道:“跟我来吧,庄主在等呢。”

    管家也不另行通过,带着晁盖等人径直往马场里走,没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穿着丝绸的胖子,白白胖胖的,养尊处优的保养的很好。

    看石秀来了,乐呵呵道:“石老板来了。”

    石秀道:“李庄主好,这位是我家哥哥晁盖,任郓城团练使,对这批货很感兴趣。”

    李庄主看晁盖气宇轩昂,武将打扮也不敢怠慢,施礼道:“晁团练好啊,你要买这批货?这可是三千匹,一匹十贯就是三万贯。”

    李庄主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怕晁盖出不起钱,晁盖笑道:“不买我这么大老远的跑来干嘛,先看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