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军神-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朗问:“公孙军师以为如何,咱们要不要再抢他一把。”

    公孙胜一晃佛尘,道:“金国人势力正旺盛,把偌大的辽国打的节节败退,军力强大的同时国内也有能人,以马场人的智商断然不会犯第二次错误,这应该是金国的陷阱,想故意吸引咱们过去抢马。”

    刘唐深以为然,道:“金国人之所以没有打过来一来是因为他们的主力正在辽东和辽国鏖战,双方混战很激烈,二来是因为金国人不善于造船,他们造的那船捞鱼摸虾还行,真要渡海打仗那是不可能的,故而他们没有打过来,但是他们肯定在马场周围做了相应的布置。”

    公孙胜拉开地图,道:“再过去抢马得不偿失了,不过咱们有个重要的地方需要开发,南方的数不尽的小海岛,那里居住着以畜牧和打渔为生的爱努人。”

    公孙胜指着黑龙岛南部的数个较大的岛屿说:“根据晁熊、和郝思文的汇报这几个岛屿都是地方很大,每个岛屿都差不多有济州府那么大的岛屿。其中择鸟岛屿东面发现了一个大岛屿,岛上只有五千土著部落五千人,但是养的牛数量惊人,多达十万头,还有数不尽的野生驯鹿、貂等等。这个岛屿还没有名字,不过这里盛产牛群,就暂定牛群岛了。郝思文、晁熊那边人手不足,和土著部落沟通也不是很到位,因而贫道打算前去牛群岛,一来把该岛屿划归黑龙府治下,二来和当地人沟通,购买几万头牛,加上猛牛草原和黑龙城附近所生产的牛,每年可以向外供应十万头牛,以加快新济州、和山东的农业发展。”

    刘唐说:“军师南下,北方的重任就落在我和袁朗身上了,这担子可不轻啊。”

    公孙胜道:“金兵暂时没有能力过来,就算是来个三千五千的恐怕也是有来无回,晁盖哥哥的农业发展大计不能耽搁,耕牛是重中之重,我想尽快过去。”

    商议妥当,当即公孙胜带领二百主要有猛牛草原人组成的轻骑兵南下安平港,刘唐带领一干武将驻守黑龙岛北方,以保证北方之万无一失。

    公孙胜带领骑兵队伍来到白鱼港,从白鱼港口搭乘蒸汽快船一天的功夫就到了安平港,草原上的汉子第一次坐船,奇怪还是蛮多的,有的问:“军师,我看这船的速度也就马匹的普通速度,为何乘马五六天的路程,坐船一天就到了。”

    公孙胜解释说:“从白鱼港到安平港约是五百里地,骑马每天走一百里地,要走五天的时间。因为马虽然短时间内能跑的很快,但是马匹耐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让他一直跑。但是蒸汽船不一样,他能一直跑。”

    有的士兵又问:“那蒸汽船跑这么快他吃什么啊,怎么那么大力气,拉着这么多人跑,还不用休息。”

    公孙胜就像个好老师一样,拿了一块乌黑的煤炭说:“蒸汽船就吃这个。”

    士兵拿过去,用牙齿咬了一下,差点磕掉牙齿,道:“怪不得这个蒸汽船这么有劲,吃石头啊。”

    蒸汽船到达安平港口,晁熊上船迎接公孙胜,一上来公孙胜就道:“军师你可来了,择鸟岛上的爱努人我和郝思文折腾了许久才给摆平了,到了东边又有个大岛屿,好家伙,东西长了也有二百里,宽了也是几十里地,一马平川的草原,全是牛。就是上面的土人不太友好,想要征服他们不容易。”

    公孙胜道:“说错了吧,咱们不是征服他们的,咱们是来帮助他们摆脱蒙昧和原始,走进新生活的,咱们要给他们建立医院、学堂、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所以咱们是帮助,而不是征服。更何况这些岛屿在唐代时期都是咱们的领土。”

    晁熊道:“懂了,军师。你先歇息几天,咱们过几天就去牛群岛,那里还驻扎着一个连的火枪兵呢。”

    公孙胜道:“歇就不用了吧,贫道的身体比你都好,明日就出发。”

    公孙胜这人真个是能干的,刚下船也没歇息,带了几个随从直奔移民新村,走村到户的查看情况,各家各户有树苗困难,只要是公孙胜能解决的肯定帮忙,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公孙胜也是个好医生,随手就给治病了,当然了,移民新村都有大夫,一般人不用为医药发愁的。公孙胜马不停蹄,走访了三个新村,发现各种情况良好,山间的黑土地也是异常的肥沃,降雨量丰富水稻的长势非常好,别看这里的水稻只能长一季,但是所产的大米口感香甜,是上等的大米。除了水稻之外,旱地里种的天王米长得也有一人多高了,眼看就要结穗子了,高粱长势也好,绿油油的一片,农场新村的壮丁们晚上都得加班巡逻,防止野猪搞破坏。

    公孙胜叹道:“这王伦真还有两把刷子,搞的还不错,黑龙岛成为大粮仓指日可待了。”
………………………………

第四百四十二章 牛群岛

    第二天一大早,郝思文留守安平港,晁熊率领五百水军,用两艘飞鸟商船搭乘着公孙胜及其二百骑兵赶奔牛群岛,一路无话,由于船队是以风帆作为动力的,速度慢了不少,两天后才到达牛群岛岛屿上尚未修建码头,有个天然良港停靠船舶,岸边驻扎着一百人的火枪兵,依靠坚固的哨站防守着港口。

    晁熊道:“岛上部落没有来捣乱吧。”

    火枪兵连长说:“没有,我们没出去活动,守卫着哨站,他们也没敢过来捣乱。”

    当即船队靠岸,先是公孙胜老道率领二百轻骑兵上岸,别看只有二百人,但是气势不弱,马队排列整齐,乌黑的铠甲,手里拿着弓箭,腰上挎着骑兵刀。紧跟着晁熊率领水军也登岸了,架着火炮,拿着长刀,也是威风凛凛不可侵犯。当即在岸边安营扎寨,布置帐篷。

    晁熊拿出地图,给公孙胜详细解说。

    说起来这岛屿发现的还是很偶然的,晁熊、郝思文好不容易才说服了择鸟岛上的爱努人听话,从爱努人手里购买了两千来头牛。不过爱努人对养牛并不怎么上心,一到春天海边暖和点了爱努人就开始喜欢捕捉海兽,主要是海狗海豹之类的兽类,同时也用简陋的渔具捕捉鱼类。这天晁熊率领巡逻船继续东进,寻找? 海盗的踪迹,但是一无所获,不过发现了这座大岛屿,眼尖的水手在桅杆上高喊:“牛群,牛群,岛屿上有庞大的牛群。”

    晁熊也看到了,这群牛大约有三四千头,在海边茂盛的草地上吃草,不过很奇怪,只看到牛群没看见放牧的人。

    晁熊说:“靠岸,看看是不是野牛。”

    士兵问:“野牛有啥用,又不能耕地。”

    “你就是给棒槌,野牛是不能耕地,但是野牛肉不能吃啊。”

    当即船队靠岸了,跟着牛群看了许久也是没发现牧牛人,水军的伙夫就提议了,道:“舰队长,不如咱们杀头牛给大家伙解解馋吧。”

    虽然规定是不容许杀牛的,但并非绝对不容许,向这种军队在外不可能控制的那么严格。

    晁熊说:“行,兄弟们也怪辛苦的,抓头老牛杀了吧。要是这牛群没主咱们明天就抓几百条拉回去。”

    当即士兵过去抓了一头老牛给杀吃了,还别说,这牛天天悠闲的吃草,肉味道非常的鲜美,第二天准备抓牛的时候就来了一个部落的几十人,这群人穿的也是怪模怪样,看见晁熊等人杀牛留下的牛头牛皮,张口就指责晁熊等人偷牛。

    他们的语言和土努人差不多,水军里的翻译就跟解释,昨天看见牛群一直没人管理,就以为是野牛,所以就杀了一头,既然你说牛群是你们的,那就赔偿一部分东西就来低牛钱。

    这个部落里的人偏偏看上了晁熊的开山刀了,晁熊那个恼火,要是换做别的开山刀也行,可是偏偏这刀是晁盖亲自颁发的,汤隆打造的宝刀,晁熊不肯,就送了这些人一口铁锅,这价格也差不多,反正是闹的有些不愉快。

    晁熊把以往的发现经过给公孙胜详细的说了一遍,又指着地图道:“军师请看,这是牛群岛的大致草图,岛屿成长方形,东西长约二百多里,南北宽约五十多里,岛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两座小山,其他的地方都是平原,土地肥沃牧草旺盛,岛上部落很少捕鱼打猎,几乎都靠养牛为生。”

    公孙胜点点头:“这岛屿有多少部落?多少人口,你可曾做过调查。”

    晁熊说:“岛上部落并不友好,把我们看作敌人,我们的调查并不准确,大概是有一个部落,和蛮牛部落类似,他们信奉牛头神。总共约四五千人,分成了数十给小部落,每个小部落有一二百人,放牧着三四千头牛。他们都是财产公有制的,部落成员并无私产。”

    公孙胜点头表示明白,当即也不多带,就带了二十名轻骑兵和两个翻译,就要去牛群岛上的大部落。

    晁熊说:“不行,太冒险了,要是军师有什么意外我也将受责罚,不如这样,你带人去部落里见他们酋长,我带领数百人马在附近藏着,一旦有什么情况你就发射信号,我带人过去支援。”

    公孙胜见说也不坚持,当即表示带领二百骑兵前往,由晁熊在外面统领一百八十名骑兵埋伏。

    公孙胜这一去就是一天一夜,晁熊率领骑兵等候的都耐烦了,士兵说:“这些岛屿上的野人甚是野蛮,莫不是军师他们有什么意外,咱们还是去看看吧。”

    晁熊见说:“等了二十几个小时了,是该去看看了,走随我前去。”

    晁熊带领大队人马来到部落外,正准备叫阵呢,公孙胜出来了,身边围拢着部落酋长,甚是恭敬,把公孙胜奉若神明一般。

    告别的时候还给公孙胜拜别,晁熊和公孙胜走了好远,晁熊问:“军师,为何部落里的人把你当作神明一般。”

    公孙胜道:“本军师法力无边,表演了几个小把戏就把他们震慑了。我发现他们的饮食很落后,就安排士兵用随身带的铁锅、调料、给他们烹制了牛肉,然后给他们喝高粱酿造的高度酒,很快他们就晕晕乎乎的了,一个劲要求要购买铁锅、瓷器、调料。”

    “军师怎么说的?”晁熊问。

    公孙胜道:“贫道告诉他们,想买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诚意,焚香沐浴之后等十天才能卖给他们,”

    晁熊道:“最近的商队在择鸟岛,距离此地不过一天的海路,军师何故让他们等十天呢。”

    “这就是商道策略,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所以要让他们等等几天,走回去,咱们回去吧,等着明天他们的酋长去找咱们。”公孙胜道。

    晁熊说:“他们为什么会来找咱们?”

    “我送了他们一些蚊香和花露水,这里和黑龙岛一样,夏季蚊子多如牛毛,蚊香和花露水这类东西虽然不起眼,但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等他们用完了肯定回来找咱们的。”公孙胜道。

    当即公孙胜,晁熊回到了营地。接下来几天晁熊率领水军在港口建造临时的栈桥和灯塔,公孙胜则率领二百骑兵勘探整个岛屿,主要是了解地形地貌,部落分部。

    这岛还是很大的,岛上放牧的主要是牛群和鹿群,狼群数量也不少,但是相对黑龙岛少得很多,很少有连绵不绝的狼叫声,至于其他猛兽倒是少见。

    海边就更不用说了,非常的富饶,拥有数量众多的海兽,诸如海狗、海豹等,数量很大,海边鱼群就更多了。

    勘察了三天公孙胜带队回到军营,一到军营,晁熊就来了,神秘的说:“军师可回来了,牛群部落酋长今天一大早就来了,指明要见神仙道长。”

    公孙胜一晃佛尘,道:“贫道去看看。”

    中军,酋长一见是公孙胜来了很是客套,通事翻译道:“你赠送的驱蚊水,驱蚊香非常的管用,还有吗,我们愿意用牛群来交换。”

    公孙胜道:“这个东西制造复杂,价格也很贵,我这里还有一些,就赠送给酋长了。”

    当即公孙胜让人拿了两箱子艾草条的蚊香和一箱子花露水。

    酋长一看很感激,道:“我愿意拿十头最肥的牛来交换。”

    公孙胜道:“我们是军队,军队是不能做生意的,这是赠送,不是买卖,难道咱们的友谊还不值这些东西吗?”

    酋长听了很感动,道:“多谢神仙道长。我愿意赠送二十头青牛给神仙作为坐骑。”
………………………………

第四百四十三章 胜利返回

    采用怀柔的方法让牛群岛的部落接受了济州军,几天之后壮丁队到了,开始把港口建设的有模有样了。商队也到了,第一次就交易了数千头牛的物资,包括大量的铁锅、菜刀、盘子、碗、蚊帐、蚊香、白酒、布匹等等诸多生活用品,牛群岛人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欢天喜地过大年。

    商队自然不可能常驻,平常的时候港口有个小商店,里面有基本的商品,方便牛群岛人买东西。

    半个月后到达的医疗队比商队来得还慢,包括三名大夫五名护士,两个药师,由公孙胜宣传,岛上的牧民开始过来治病。这些个牧民往常生病都是由族里的萨满进行治疗的,萨满那是神棍,医术非常低,只懂一些简单的草药,因此岛上的牧民各种疾病还是很多的。

    牧民们都是赶着牛群羊群前来治病的,有个中年人,经常肚子疼,闹肚子,已经持续大半年了。大夫诊断为脾胃失和,开了二十包药治疗,由于考虑到他家没有熬药的砂锅,有开了一个砂锅,一个搪瓷碗。

    中年人道:“开这么多药还不得一头牛钱啊。”

    大夫说:“你们没有仔细听吗,看病吃药三个月内免费,三个月后只收低价,和黑龙岛上的医馆一样。”

    许多人牧民都像这个牧 民一样,以为吃药看病要花好多钱,实际上过来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要钱,赶来的牛羊又赶了回去。牧民们就奇怪了,为什么商队的东西需要交换,医馆的东西则这么便宜,翻译们就跟他们解释,商队那是商人,商人是要赚钱的。医馆里的是大夫,是治病救人的,治病救人的自然不能图钱。

    免费医疗三个月,整个牛群岛人都高兴,唯独岛上大萨满不高兴了,因为他的生意越来越少了,甚至根本没人去找他了。

    紧跟着就是物资援助,这个也是不收钱,但是对象特定,五十岁以上年纪大的,十五岁以下的小孩。每人赠送了蚊帐、两套粗布的衣衫、煮水的铁锅。

    这个援助让很多牛群岛人都眼红,其他的东西也就罢了,唯独蚊帐和铁锅在牛群岛是俏货,一口铁锅价值一头甚至是数头牛。

    紧跟着就是学习,整个牛群岛的孩子也不过七八百人,建筑对规划了一个寄宿式全封闭学校,能装下两千人,但是工期建筑完也得明年开春了。不过帐篷小学可以先开起来了,架起几十个坚固的牛皮帐篷,周围用坚固的栅栏预防野兽,公孙胜亲自宣传,招募来了二百多个七八岁的孩子。

    岛上牧民蒙昧,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强迫会引起反感,让他们学知识他们也不听,学习就以包保住,免费发衣服来吸引人。

    二百来个孩子分成了六个班,一个班三十多人。最开始的时候什么也不干,就是吃饭、踢球、做游戏,老师们玩游戏的花样还是很多的,足球、跳绳、搭积木、躲猫猫,孩子们都玩疯了,伙食上也好,每天荤素搭配,孩子们以往都是牛肉为主,现在改为肉食为辅,米饭馒头为主,更有许多从未见过的蔬菜可以吃,大家都很高兴。

    幸福的生活过了一个多月,眼看秋天来了老师们说:“放秋假了,你们回去半个月,同时看看身边还有没来上学的小朋友给他们说一下,让他们也来上学。”

    “好啊,好啊。”孩子们自然很乐意要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来上学,这些孩子们回去,把学校里的诸多好处给邻居家的小孩子们一说,邻家的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原来学校这么好啊,每天就是一群人一起玩耍,各种各样的游戏从来没见过,玩耍累了就吃饭,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晚上睡在温暖的帐篷里,还有柔软的垫子,所以也都想去上学。

    半个月后开学的时候学生就扩大到五百人规模了,只是这次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以做游戏为主,但是渐渐的加入了一些文化课,比如踢足球的时候,拿一个足球是一,拿两个足球就是二,三个足球就是三,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公孙胜感觉这岛屿差不多了,岛上一共才五千来人,总体还是很和平的。晁熊水军要撤退走了,但是港口驻防了二百火枪兵。

    医馆、学习、商品等许多民生施设都移交给黑龙府管辖,王伦在此岛屿设县,派来一个比较实干的李县令,号称牛群县令。

    这县令寒酸点,就一个师爷,一个翻译,什么三班衙役了暂时都没有,慢慢的招募岛上居民组建一支衙役队伍,目前县令大人只要把医馆、学习、商铺的秩序管理好了就行了。

    公孙胜、晁熊带领队伍回到了安平港,这一趟总算是不虚此行,把牛群岛上的部落给搞定了,牛群岛面积大不说,主要是牛群资源丰富,多大十万头牛的规模,每年可以提供牛两三万头之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保障。

    还没到港口呢,就听见岸边庄稼地里砰砰的火枪身,公孙胜打凉棚观望,只见火枪兵十个人一组正在打猎野猪呢。

    “转眼又到秋收了,记得咱们去牛群岛的时候高粱还没抽穗,现在已经红彤彤了。”公孙胜感叹道。

    晁熊说:“还是军师有感慨啊,要我说又到了杀野猪的时候了,你看看火枪兵们打的多凶,要说这野猪也真是,每到秋收都出来祸害庄稼,士兵都得协助农场打野猪。”

    公孙胜摇头:“野猪不吃了肥了如何过得了寒冬,因此和庄稼冲突在所难免了,不过咱们开垦的山坳并不多,野猪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等几天商队来的时候我也该回去了。”

    “军师要回郓城啊?”晁熊问。

    公孙胜道:“晁盖哥哥安排我来黑龙岛的时候说过,让我协助刘唐稳定了黑龙岛的局势,协助王伦把黑龙岛发展成粮、鱼、牲口的大基地就可以回去了。现如今刘唐、袁朗等将兵强马壮,你这水军也能应付可能发生的海战,所以我该回去了。”

    船队靠岸,这趟算得上是大胜而回,取得的成绩不错,完全征服了牛群岛,商队从牛群岛上运来的两岁左右的小牛的也有三四千头之多,牛群临时在安平港附近找了个草场,等候过几天运回。

    公孙胜、晁熊回到水军军营,傍晚时候开庆功宴,随军文书记录这次各人的功劳,公孙胜带来的那二百骑兵也有功劳,各人都先领了些奖励的银子,至于其他军功得等上报军部才会发放。

    庆功宴上,郝思文说:“军师明日事情可忙?”

    公孙胜道:“明日暂且没有安排,农场秋收事宜安排的也比较妥当,我去了也只能添麻烦。”
………………………………

第四百四十四章 高廉来了

    剿灭野猪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傍晚,活捉了一百多头野猪,射杀了也有许多。

    郝思文带兵回火枪兵营了,公孙胜则回水军军营。

    傍晚回来时候,公孙胜见港口里多了两艘蛟龙战舰,看旗帜就是第六舰队的。来到中军的时许贯忠正和晁熊议事呢,见公孙胜来了许贯忠起身见礼,许贯忠道:“有一年多没见军师了,还是这么仙风道骨。”

    公孙胜笑道:“许舰队长此来恐怕是带着命令的吧。”

    许贯忠道:“军师神机妙算,的确是带着命令来的,命令郝思文火枪兵营暂住济州岛,同时还给军师写了封信。”

    公孙胜打开一看,字迹粗狂,是晁盖写来的,说朝廷局势变化厉害,晁尚书斗不过高俅等人,高俅通过朝廷调高廉任济州知府,高廉从高唐带兵三千南下,据说其中有五百妖兵,为了稳定军心所以请公孙胜尽快回去。

    公孙胜道:“此地已经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什么时候启程都行。”

    许贯忠道:“郝思文部调兵新济州岛并不着急,让他们等候商船去济州,咱们明日一早就启程回山东如何。”

    公孙胜道:“正合我意。”

    许贯忠这一趟就带了两艘战舰,一路之上开足了马力赶奔日照港口,路途遥远,也是走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到。然后快马赶奔回到了郓城。

    郓城大兵营,晁盖、朱武、杨志等人亲到营门口迎接三军师。

    晁盖道:“千里迢迢的让军师赶奔过来辛苦了。”

    公孙胜道:“贫道早年就奔波习惯了,这一路虽然远,但是都在坐船,并不辛苦,现在局势如何了。”

    晁盖道:“局势还稳得住,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走了,军师且休息片刻咱们再去中军说话。”

    当即公孙胜回房间洗漱休息,一个小时后就来到了中军。

    原来在八月初的时候朝廷派来了一个由户部组成的考察组,虽然晁盖很不欢迎这些人,但是不得已还得让他们来考察。考察组考察什么呢,天王米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和稻田养鱼。不考察还没事,一考场就来麻烦了,说你们济州粮食亩产量都达千斤了,粮税还是按照原来的三十斤一亩缴纳不合适了,现在要一亩交税一百斤。

    晁盖当时就火了,这群庙堂之上闲的蛋疼的高官,看不得老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粮食产量高了就要多交税,这是什么道理?当即晁盖对这群人的取消了接待,他们吃要吃自己的,住也要掏钱,感觉到无趣就回东京开封了,道了开封受到冷遇的这群户部管理就上下串掇,说晁盖目无朝廷,济州富得流油了,家家户户粮食年入万斤,牲口遍地,就是步愿意为朝廷分忧,不愿意多交税款,实在是可恶至极。

    高俅也在旁边煽风点火,早朝之上皇帝听后很是恼火,当即决定要制裁济州府,调高唐知府高廉任济州知府。因为田虎起兵朝廷要派兵围剿,所需要的粮草甚多,所以户部和兵部就把魔爪伸向了富裕的济州。

    高廉来济州当知府,这可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在高俅的协调之下高廉不仅仅把从高唐编练的三千士兵一起带来,还调了一员大将,将门之后叫做双鞭将呼延灼,带领三千重骑兵协助高廉。高俅为了笼络呼延灼还特地送了他一匹好马,叫做踢雪乌骓。这马和晁盖的宝马乌云踏雪类似,都是神骏的黑马长着四个白色的蹄子,体力好,耐力强,爆发力强,非常的勇猛。

    晁盖把事情一说,公孙胜感觉到事情也很棘手,这事情很难处理,高俅这一步走得厉害,把皇帝笼络住了,你反对他高俅就是反对皇帝,反对朝廷。

    公孙胜问:“如今高廉大军到什么地方了?”

    朱武道:“高廉大军刚出了高唐,预计三五天后就到达了,吴军师和糜胜驻扎济州城呢。其他骑兵、步兵、水军都已经严阵以待了。”

    公孙胜道:“这六千人马好破,只是担心破了之后从此和朝廷敌对,对咱们济州发展不利,咱们需要想一个万全之计,纪要把高廉赶走,还不能和朝廷失了和气才行。”

    当即晁盖把吴用也请了回来,一帮人商议了一天的时间,决定施行关门打狗的策略,先放进来再说。

    八月的气候虽然已经立秋了,但是秋老虎的威力还是很大的,高廉做在马上也是汗流浃背,身旁武将十几员,其中一人最为醒目,身高八尺有余,骑着匹大黑马,得胜钩上挂着一对双鞭,这人正是开国名将的孙子叫做呼延灼。

    呼延灼还有两个好兄弟,叫做韩涛和彭玘,呼延灼带来了三千骑兵,其中有他压箱子底的一千铁甲连环马。兵强马壮就是底气,呼延灼在高廉面前丝毫不感觉低人一头。

    高廉抬头看看大太阳,道:“呼延将军,上午天气还有些热,本官体谅重甲骑兵太热,不如前方河边休息一下吧。”

    呼延灼暗道是你热了吧,不过不管怎么说高廉这人对呼延灼还是很好的,呼延灼抱拳道:“多谢知府大人体恤士卒。”

    当即全军命走到前面河滩水草茂盛的地方休息,秋老虎的确热,步兵们纷纷洗洗手脸,骑兵们则要先给战马饮水了才能休息。

    高廉是会享受的人,士兵们很快在树荫下架起了凉亭,高廉请呼延灼在凉亭下同坐。

    高廉道:“济州虽然表面上是朝廷的济州,但是实际上已经被济州团练晁盖所控制,因为他本家叔父是吏部尚书,故而朝廷也不好公开处理,这才让本官来济州任知府,以控制晁盖势力的膨胀。”

    呼延灼道:“我就一武将,对这些事情不甚了解,只听军令,既然朝廷安排我做高大人手下做事,有什么事情尽管下令就是,本将定当听从。”

    高廉道:“这就好,这晁盖飞扬跋扈,是该收拾他的时候了。”

    高廉手下诸将领纷纷道:“一定捉得晁盖。”

    大军行进,数天后到达济州城,只见济州城外商人人来人往的,非常的繁华,城门口只有五六个衙役执勤。

    高廉看罢七窍生烟,冷脸道:“如何此等不知礼数,本官前来上任,竟然没人来迎接。”

    呼延灼道:“可能是城中没得到通知吧。”

    高廉军师道:“定然是那晁盖传下话来不让迎接的。”

    其实这可冤枉晁盖了,一直以来济州府的规矩,迎接人只能迎接到府门口,像这种迎接到城门的时候的确很少,城中的各级官吏都在忙活。

    正说着呢,城门里跑来了一队衙役,有一百多号人,一个个穿着崭新的衣服,为首一人穿着缉捕使的衣服,不是别人,正是何涛何观察。

    何涛疾走几步,撩衣服跪倒,道:“下官何涛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高廉道:“原来是何观察,快快请起。”

    高廉双手虚扶,把何涛扶了起来。客套了两句,高廉也就不怎么爱搭理了。

    队伍太过庞大,不可能全部进城,当即安排呼延灼去带领本部骑兵,去济州城外的兵营看看是不是有地方驻扎。

    何涛从袖子里掏出了东西,道:“这是下官给高大人准备的一点点礼物。”

    高廉拿过去一看,是张银票,白银五千两。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作为见面礼这诚意是足够了。

    高廉道:“何观察好好表现,本官看好你。”

    何涛说:“下官带路,请高大人去府衙吧。”

    高廉问:“为何府衙中其他官吏不来迎接本府。”

    何涛欲言又止,道:“下官不敢说。”

    “但说无妨。”

    “济州府各衙官吏的宗旨是为百姓办事,迎接上官最多到门口,自然不会出城迎接。”何涛说。

    高廉冷哼道:“好一规矩,分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