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军神-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明挺实在,一上来就说透了根本。

    牛皋道:“哎呀,多谢秦大哥了,来吧,咱比划比划,你可别太用劲啊。”

    两人骑马就冲到了一起,果然如同秦明所说,狼牙棒贵在一个势,搂头盖顶,给人一种天灵盖就碎了的感觉。当然了,秦明可没敢用足力气,牛皋双锏往上一架,当的一声把秦明的狼牙棒给架起来了,震的秦明手发麻,秦明暗想这牛皋不让我用力,他力气也那么大啊,不行,不能输了。

    当即秦明不在留手,战在一处,斗了十来个回合牛皋渐渐的落在了下风,牛皋驳马跳出圈外,道:“不打了,不打了,打不过你。”

    秦明道:“牛皋兄弟承让了,你这一对双锏技法非凡,假以时日也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牛皋下去了,石宝一催马战马,提着大枪就上来。

    石宝在济州军中是新来的,名声不显赫。秦明有些轻敌,刚开始石宝的大枪刷刷几枪,扎了秦明手忙脚乱,但是秦明毕竟沙场上厮杀惯了的,没一会就适应了,两人这一打可精彩了,真可谓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狼牙棒是长兵器,大枪也是长兵器,两人的战马也都是好马,两匹战马如同游龙一样,驮着二人在校场上来回厮杀。

    观礼台上晁盖等人都看呆了,就连见惯了好手的王进也不由得叹道:“石宝和秦明的武艺都是非凡啊,虽然秦明鲁莽了些,但是不失为一名好将领。”

    晁盖点点头:“嗯,秦明这武艺的确没得说,敢硬碰硬拼,这点跟李逵挺像。”

    战鼓擂的咚咚响,两人斗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栾廷玉道:“这二人武艺都很好,时间久了怕有个闪失,还是鸣金得好。”

    晁盖让人鸣金,两人停住,回来。

    晁盖道:“二位的武艺让人叹为观止,非常的好,今日不分胜负,到此为止。”

    石宝和秦明当即停手,两人都累的够呛,气喘吁吁的。

    晁盖说:“秦明兄弟暂且歇息,黄信兄弟上去切磋一次。”

    黄信催马来到阵中,周通提霸王枪就上来了,两人斗了几十合不分胜负。周通道:“暂停。”

    黄信收住兵器,问:“什么情况。”

    周通说:“我早饭没吃好,气力不足,回去了。”

    周通回去了,欧鹏上来了,欧鹏号称金翅大鹏,枪法了得,作为孙安的副将对大剑也有了解,打了几十回合,黄信在兵器上吃亏,渐渐不敌。

    观礼台上,晁盖心理也有个数,看来黄信的武艺也就是欧鹏这级别的。

    欧鹏下去了,鲍旭过去了。

    鲍旭说:“咱们团练用大剑的好几个,不如咱步战吧。”

    黄信说:“好,咱们步战,大剑马战其实很吃亏的。”

    当即两人步战,两把大剑挥舞的虎虎生风,鲍旭是人来疯,大剑用得狂风暴雨一般,打的黄信连连后退,不过还别说,黄信步战的本领也相当好,没多久适应了鲍旭打法,竟然步战和鲍旭打了个平手。

    吴用道:“论武艺黄信恐怕不够作为正营长的资格,但是黄信作为资深行伍出身的军官,带兵经验很丰富,做个营长还是可以的。”

    栾廷玉道:“黄信马战如果把兵器换成长刀,想来战斗力也会提升一些,只是怕他不愿意换,毕竟用熟悉了的兵器不愿意改的。”

    比试完毕,晁盖把秦明和黄信叫过来,道:“二位武艺精湛,又都有带兵经验,各自带领一营骑兵如何?”

    二人道:“愿听吩咐。”

    “那好,秦明统领一营骑兵,专门用狼牙棒作为武器,作为正面突击的骑兵之用。黄信统领一营枪骑兵。”晁盖道。

    二人谢过,晁盖又安排黄信从所带四百骑兵中抽出一百人,调派给秦明统领。秦明营暂且只有一百骑兵,其他的等日后再行补充。

    只是骑兵不会立刻到位,黄信所带的四百士兵一律要进行改编训练之后才能交给二人统领,主要两军训练不一样,军规也不一样,如果直接让这二人带兵,难免日后发生分歧。而且这二人对济州军训练并不熟悉,首先要熟悉了再说。

    四百士兵每人按照新兵的规矩,得了七贯钱,然后按月拿军饷,和其他的骑兵待遇一样。

    安排完秦明、黄信、济州团练也开始张罗过年了,除了个别将领是本地的,其他都得在军营过年,伙房早把饭食准备好了。

    各营兵在主将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开赴伙房,包饺子。

    李逵他们营五百士兵占了几十张桌子,旁边就是武松他们营。

    李逵道:“武营长,咱们比比谁的营包的饺子好,包的饺子快吧?”

    武松一撇嘴:“比就比,谁怕谁,就怕你们营包的太难看了。”

    李逵道:“不成,咱们得找好裁判,不然一会没法分胜负。”

    两人去找厨房大师傅,厨房大师傅道:“忙活到现在我手都酸了,哪里还有精神给你们做裁判。”可不,各营数千人包饺子,厨房负责做馅子,能不忙吗。

    刚好王进、杨志二人也来包饺子,就请这二人做裁判。

    李逵、鲍旭二人打仗够勇猛,但是包的饺子实在是太难看了,没个看像,但是他们营的兵中有几个好手,包的饺子又快又好。

    武松他们营包的饺子也不错,最后评比比,武松营胜利。

    气的李逵直哼哼,武松说:“李营长输了不服气,等哪天不禁酒了,我找你拼酒。”

    李逵摇摇手:“俺铁牛可不喝高,要喝高你自己喝吧。”

    李逵可是知道武松的酒量,那家伙太牲口了,李逵跟武松比酒量简直就是白给。

    秦明、黄信刚来,第一次感受到济州军的与众不同,训练场格外严格,生活当中又有许多乐趣,连包饺子都能比赛。

    二十九一早,石宝、孙安两营骑兵六百人集结完毕,军部命令开赴金乡县打扫卫生。骑兵们除了刀枪之外每人还拿了一条大扫把,到了金乡县城,士兵们把马匹放在城外,进城开始打扫。

    济州下辖四县,平常都有人打扫街道,但是属金乡县的卫生最差,所以今天军部特地命令石宝、孙安二人率领六百士兵前来帮忙打扫。士兵们干活很仔细,更何况人也多。两旁边商户、住户感觉到羞愧,纷纷也加入到打扫的队伍中来,大家一起动手,没过多久就把小小的县城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这年月城市很小,总共也就几万人而已。

    晁盖、吴用、朱武这几天可忙坏了,雷打不动的规矩,每到过年晁盖和军部的人要做的就是给养老院、孤儿院、育婴堂发放米面、油、肉等各种物资。今年由于晁盖去青州忙活事情了,物资早就发下来了,但是晁盖还是觉得这规矩不能改,因此兵分山路,大家各自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截留物资,短斤少两的行为。

    晁盖带着罗云一行人几十名骑兵,拉了两量大马车,来到了巨野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这村子够小的,叫做南山石头村。

    村里有三户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晁盖敲响了木材的小院门,这里是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人,无儿无女,叫做老石头。

    晁盖道:“有人在家吗?”

    一个老人披着大棉袄从屋里走出来,道:“是老石头家吗?”

    “是我啊,你们找我有事吗?”

    晁盖说:“我是济州团练使晁盖,来发放些东西,这里有十斤海鱼,你老人家收下吧。”

    老石头说:“搞错了,搞错了。十几天前就给送来了大米、小米、白面还有五只老母鸡,老母鸡我没舍得吃,还在那里养着呢,一天下两三个蛋呢。”

    老人一指旁边的鸡舍,五只老母鸡在那里吃食物呢。

    “没有搞错,这次过来加送的,想问问东西有没有扣发,少发,平时每个月三十斤口粮能到位吗?”晁盖问。

    老石头道:“凭良心说,没有少给。这次发的小米脱皮还很干净,熬粥非常的好喝。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基本上生活还能自理,平时种着二亩山地,口粮还是足够的,看病吃药也不要钱,我很满意了。”

    “尊老爱老是美德,仁义是最基本的。”晁盖说。

    一天走访了有三十多户,仔细询问了相关情况,物资发放还是很到位的,目前是济州团练直接发放的,不经过地方官的手,将来要是经由县、村发放就难免会克扣物资了。

    今年济州不仅仅粮食、稻田养鱼高产,更为主要的是晁家下属的养猪场采用天王米加工的饲料长得肥大,为市场供应了两万多头猪,由于猪肉价格高,获得了相当好的价值,更为主要的是机器工业创造了许多的产品。

    '小说网,!'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过年啦

    实际上济州的工业并不多,只是刚开始的几个大工厂而已。由于济州的位置,注定了这里将成为四战之地,狼烟四起的时候这里肯定会发生激战,所以晁盖打算陆续把重要的工厂都兴建在新济州岛,新济州岛环境比黑龙岛要好,冬天不是太冷,距离日照港口也很近。

    大年三十,晁盖也只是在陪了一会儿家人,金莲今天还特地做了精致的水饺,晁盖说:“一会还得去军营,你就先吃吧。”

    金莲很懂事,很乖巧帮晁盖整理好了盔甲。

    晁盖出了家门,带上门口执勤的罗云、晁信和二十名亲兵卫队直奔军营。晁信是晁盖在高丽收的那个弟弟,这个弟弟有些一根筋,脑子有些傻,认准晁盖是他哥哥了,跟糜胜、跟李逵谁的也能和得来,但是总不是那么听话,只听晁盖一人的话,晁盖也没办法,怕这一根筋的家伙闯祸,所以让他做了亲兵。还别说晁信这家伙拿了根四十斤的狼牙棒,骑着一匹大马,看起来还是满威武的。按照晁盖的意思不愿意在家里带这么多卫队,但是吴用、王进、朱武等人一致认为目前形势复杂,敌人众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卫队是必须的。上次晁盖冒险去青州,回来军师们一顿埋怨。

    马队踏踏的踩着碎步很快来到军营,远远的就见军营门门口张灯结彩的,大红的灯笼高高的挂起,辕门上还贴着对联。吴用的手笔,写的还算凑合,江山金汤固;战士铁甲寒。壮士诗言志;沙场夜枕戈。

    “敬礼。”看着晁盖到了,门口执勤的士兵高声喊道。

    旁边执勤的军官晁盖一看竟然是栾廷玉,晁盖过来问道:“栾教头,这是谁排的执勤表啊,怎么会让你来执勤。”

    栾廷玉道:“本来军部安排的春节执勤没我们营什么事情,今天刚好是李逵的步兵营执勤,我和吴用军师商量了一下,担心李逵鲍旭毕竟贪玩,怕过年误了军机,反而不美,所以就把时间调整了一下,今天、明天我们营执勤。”

    晁盖道:“还是栾教头考虑周到,辛苦你了。”

    北宋时期过年已经很热闹了,民间习俗腊月二十三阴历小年,晚上燃放鞭炮,包饺子,送灶王,去上天言这一家子今年的好事,要烧烧纸的。大年三十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贴对联,然后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军队也不例外,大家辛辛苦苦的一年了,总也希望好好过个年,最近也无战事,所以过年是要好好庆祝的,家在本地的士兵、军官、放假回去了有四分之一。步兵、骑兵只留下一千人的战备士兵,其他的一律休假,当然了休假也是军营休假,不能随便乱跑。今天刚好除夕,上午校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大家最喜欢的白家班来校场演出。

    天气虽然寒冷,地上还有积雪,但是士兵们早就拿着小马扎整齐的坐在了舞台前了。白胜那小子今年人马扩大了不少,唱歌的。

    白胜扯着嗓子先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雪雨风霜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

    白胜这气势把握的好,一开始就引起了士兵们的共鸣,一千多人一起吼,震的附近房子上雪都往下掉。

    晁盖来到军官席,坐下观看。这年头没什么扩音器,唱歌还是很费劲的。

    旁边王进看晁盖来了,对晁盖点头微笑。

    晁盖说:“王教头,没在家休息,咋又过来了。”

    王进说:“家里也冷清,更何况军营习惯了。”

    “你媳妇和老娘呢?”晁盖问。

    王进笑道:“现如今我老娘、李逵娘、牛皋娘把厂子办的可不小了,老干娘酱菜厂兴旺的很啊,五百人的规模。今天几个老太太非赶着马车拉着咸菜去困难人家赠送咸菜去了。程琳就更不用说了,纺织厂、制衣厂那可是数千人的规模,纺织厂赶货,只有一半人放假,她身为领导自然不能躲家里清闲了。”

    晁盖叹道:“这才是生活啊,部队里许多外地招募过来的难民才叫悲惨,家里根本就没人了,所以军营就是他们的家。”

    杨志道:“哥哥说得太对了,洒家从军多少年了,在京城禁军军营也从未感觉到这样的温暖,过年吃饺子、喝酒、看演出,踢足球,这日子过得比啥都滋润啊。”

    “杨教头过得还习惯吧,最近一直四下里忙碌也没细问。”晁盖说。

    杨志道:“太习惯了,比想象中的好很多,士兵们素质很高,容易训练。将官们之间也比较和睦,人心比较清闲。要说唯一的不习惯就是军部经常讲兵法,经常让我们读书写字,这个有些不习惯。”

    旁边石宝笑道:“三国时期关羽还夜读春秋呢,身为将领多读书,修身养性总是没错的。”

    秦明从后面说道:“说来惭愧,现在想想上次让清风山的人活捉了去,实在汗颜,如果当时稍微动动脑筋也不会上当了。我这火爆脾气也该冷静冷静了。”

    旁边黄信不置可否,他拜师秦明多少年了,可没见过秦明能改掉火爆脾气。

    这时候戏台上场景一换,白胜下去了,换上来个玩杂耍的,所谓杂耍就是杂技,这年月街头巷尾偶然能看到,真正舞台上还是第一次看到。士兵们们到好处纷纷叫好。

    晁盖问:“怎么没看到李逵、武松他们?”

    牛皋黑着眼窝说:“昨天晚上两人拼酒,估计还没醒来吧。”

    晁盖摇摇头,这两个酒鬼平日里禁酒可把他们憋坏了,这几天还不得可劲的喝。

    这时候传令兵过来,对晁盖耳语了几句,晁盖起来抱拳对大家说:“各位继续看啊,我有事先失陪一会。”

    晁盖回到中军,拿着传令兵的小纸条看了看,出事了。慕容知府得知秦明、黄信没有投靠清风山,派人暗中调查,得出了秦明、黄信投奔济州的情报,慕容知府决定派青州第一捕快李三刀前来捉拿秦明黄信,估计这几天就要到了。

    晁盖让人把朱武请来,事情给朱武说了一遍。

    朱武道:“捉贼捉赃,大宋朝是**度的地方,如果有确定证据想来慕容知府肯定会上报朝廷了,目前他得出的结论不过是推测而已,毕竟黄信带领数百马军到了徐州一带就消失了。”

    “朱军师的意思是咱们现在怎么办?”晁盖问。

    朱武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种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干脆,以秦明、黄信二人的口气上报朝廷,反告慕容知府状子。”

    晁盖摇摇头:“不妥啊,慕容知府的妹子在宫里受宠,还是放个烟雾弹吧,让徐州那边弄点动静出来。“晁旬那边事情还好些,前几天基本处理完了商业上的事情,正月十五主要是接待附近来拜会的大商人。晁旬、刘梁等人通过商业渠道放出信息去,要组建一艘五十只大型福船的远洋贸易船队出发至天竺、波斯湾进行贸易。远洋贸易利润很大,同样投资也很大,单单是一条福船就要许多的银子,光是船价就差不多在上万贯白银上,这还不算搭载的蒸汽机等等。

    晁家村酒楼,今天来的客人并不多,只有三十多位那样。信阳王家,独龙岗李家,沧州柴家,大名府卢家,还有兖州、徐州、沂水一带的大客商。

    晁旬咳嗽了一身,让人挂出一副巨大的海图,大宋年间的海图还是很粗糙的。晁旬说:“在座的各位都是生意人,想必也有些见识。南方福建一带的商人经常往返南洋,西去天竺、波斯、罗马一带进行贸易,一船所获得的利润都是以十万贯计算的。”

    兖州的一位大商人道:“利润是很诱人,俺可是听说了,南洋不比北方的海,那里风浪浪大,行船危险很大。”

    刘梁道:“海图大家也看到了,咱大宋就这么一点点的地方,生意做起来盈利也有限,更何况这些年大宋经济疲软,钱越来越难赚。南洋虽然风大,但是并非不可克服的,采用大福船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刘梁打了个响指,手下人抬出一艘福船的模型,刘梁介绍说:“眼前这的福船长六十米,宽二十八米,型深九米。设有十五道横船舱隔板,把船分为十六个**的船舱。设置七桅杆九船帆。如此大船航行起来可是很稳当的,船舶建好之后由济州水军沿途护航,根本不用担心海盗,海盗看到咱们的船队都得躲开了走。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小说网,!'
………………………………

第三百九十六章 造船大订单

    信阳王公子叹道:“如此大船能拉多少货物?”

    刘梁说:“大船运力惊人,如果运铁器、食盐、粮食这样的重物运力在一百二十万斤。当然了,如果运输茶叶、瓷器、丝绸、棉布这样的细货重量上要少些,不过几十万斤还是有的。”

    李家的代表杜兴仔细的听着,李应是海上贸易的受益者,几次贸易下来李家赚的很多,三条飞鸟商船跑了一年十几万贯还是有的。杜兴问:“船价几何?如何付费?”

    “船价三万贯,首付一万贯,交付船舶的时候付清尾款。”

    杜兴一踅摸,道:“好,我们李家定三艘。”

    说着杜兴过去和刘刘梁签订了契约,交付了三万贯的定金。

    柴进家当即也是定了三艘,其实李家和杜家都是内定好了的,远洋福船也很了解,所以订购的很痛快。

    信阳王公子道:“我们定了船,不用,租出给需要用船的商队如何?”

    刘梁笑道:“这可是好生意,目前还除了福建沿海一带的大船行会出租福船,北方还没有人出租如此巨大的大福船,生意肯定很好。”

    王公子道:“我们也定三艘吧。”

    其他的商行就没这么大气了,大多订购个一艘,偶尔有个定两艘的。

    一共订出去五十艘福船,光定金就收了五十万。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济州经济的发展,晁盖威望的提高,所以大家才愿意相信。

    大名府卢家订购了两艘福船,大名府卢家自然是卢俊义家,卢俊义是家主不错,但是商业上的事情不是他负责,是他哥哥卢俊仁负责。卢家是河北第一富户,卢俊仁丝毫不懂武艺,一介儒商,但是商业眼光很好,看准了海贸的赚钱。

    刘梁说:“大家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货物了,大约六个月后就可以交船了。”

    众人很惊讶,卢俊仁道:“如此大船,如何制作的如此快?”

    刘梁说:“大家尽可以放心,我们造船厂造的船终身质量负责的。之所以这么快交船是因为去年就开始建造船的龙骨了,所以半年时间不算快了。”

    大家这才释然了,三万贯建造一艘中型福船不算便宜,福建那边也是这个价格,当然了大家都是北方人,与其跑那么远的路去福建订购,不如在郓城订购了。

    一百五万十贯的大生意,就连晁盖也是压制不住的高兴,新济州造船厂获得如此大的订单,创造的利润也是相当惊人的。采用了蒸汽机锯床、蒸汽机木工机床的新济州造船厂生产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叶春负责的郓城造船厂在机械使用上远远落后与新济州造船厂,只有两台蒸汽锯子。

    这并非晁盖偏心,而是郓城造船厂位于水泊梁山边上,一洼水泊而已,制造的都是吃水浅的舰船,采用手工作业也照样保证生产速度。

    晁盖得到刘梁的喜讯的时候,正在为秦明、黄信二人的事情烦恼呢。

    晁盖、吴用、朱武、把秦明、黄信二人请到中军。

    晁盖道:“叵测慕容那厮抓住这事情不放,派缉捕使李三刀前来捉拿二位,一旦让李三刀抓住了尾巴,咱们就被动了,二位暂且离开军营去山里藏一段如何。”

    黄信道:“李三刀这人本领一般般,平常最擅长的就是搜刮百姓。我师父还未这事情和李三刀发生过冲突,当时师父是总兵,李三刀隐忍了,想来这次捞到机会报复,肯定来济州仔细的搜索。”

    晁盖笑道:“莫说济州,就是小小的郓城藏几个人想要找到保证比登天还难。只是这事情不能总是这么拖下去,我想让人放出消息说二位在徐州芒砀山落草了,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放出这消息,这二人就等于和朝廷绝缘了,以后就要跟晁盖一条道走到黑了。

    黄信叹道:“慕容这人是属疯狗的,被他咬一口肯定入木三分,现在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只是怕那芒砀山少不了刀兵之祸了。”

    秦明说:“济州兵多将广,比青州强许多倍,既然我二人现在都是济州的军官了,一切事情还请晁团练做主。”

    当即吴用安排战船,把秦明、黄信安排到水泊梁山里的第二岛屿上。这岛屿只是个养马岛,上面没有粮仓。养着两千来匹蒙古马,有马夫二十人,还有守军二十人。秦明、黄信来了自然不会让他们去养马,养马可是技术活,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由于岛屿处于湖中,水军不间断巡逻,所以安全性也有保证,这二人在岛上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好好呆着就行了。

    济州团练军中也下了封口令,关于秦明、黄信的事情一律不得提起,更不能对青州来的捕快说起。

    安排完这一切,晁盖道:“远来是客,咱们的探子一老早就盯上李三刀他们了,明天就进入济州境内了,得派人迎接一下。”

    吴用道:“李三刀到了济州应该是直接去济州府下书,然后和济州府的捕快一同前来搜捕。咱们也不能太过分,吓唬,吓唬他们就行了。”

    朱武道:“就让李二狗的军犬大队去吧,他不是总说军犬大队很少出风头吗?”

    晁盖道:“怕李二狗镇不住场面,让李逵也带二百士兵过去迎接一下吧。”

    “好,就这么办。”

    当即军犬大队派出一百人一百条狼青军犬,士兵牵军犬。后面是李逵、鲍旭两人骑着战马,跟着二百士兵,一百人拿着巨大的板斧,一百人拿着长剑。

    早晨,任城县和兖州府交接地方的检查站,十名捕快列在道路两侧,仔细观看这路上的商旅行人,捕快们远远的看见一队捕快队列不整的走来,班头朝后面打了声招呼。

    李逵道:“青州的朋友来了,列队欢迎。”

    来得不是别人,正是青州来得李三刀和五十名精悍捕快。一般异地来本地捉拿要犯只需文书,自有本地捕快出手,用不到带这么多捕快,但是秦明、黄信是谁李三刀很清楚,李三刀带领五十名捕快也并非用于捉拿秦明和黄信,而是保护自己安全的。万夫不当之勇可不是说着玩的,秦明就是这种人,真要是明刀明枪的干,秦明一条狼牙棒打一万人肯定是吹牛,但是打几十个人丝毫没有压力。

    李逵一声令下,李二狗带领军犬大队的一百人,一百条军犬列队在了道路两侧,士兵站的笔直,军犬蹲的整齐。再往后是一百板斧兵、一百重剑兵两侧林立着。

    李三刀一看,这是什么情况,怪吓人的。他倒不是怕官军,是怕狗。

    李逵抱着膀子站在路中间,如果不是穿了一身军服,看起来还真像个劫道的,别的不说,就他那副长相就相。

    “站住,干什么的。”李逵喝道。

    李三刀笑道:“我们这不是打着旗了吗,青州缉捕使,这里有公文,青州知府发给济州知府的,要求协助缉拿逃犯秦明、黄信。”

    “有官凭吗,这年头骗子太多了,得仔细检查啊。”李逵说。

    李三刀一看这就是个浑人,不能给他一般见识,当即把官凭拿给李逵看,李逵拿过去反过来翻过去看了半天,又还回去了,道:“俺不识字,说说吧你们要去哪里?”

    李三刀暗骂你不识字还看半天,道:“我们这是要去济州府知府衙门,还请行个方便。”

    李逵说:“好办,既然是同行那自然会给方便,只是我济州府境内不太平,匪盗横行。万一你们一行人在济州遇害了反而说不清楚,还是让我们保护着你们吧。”

    李逵不容李三刀多说,叫过李二狗来,带着军犬大队就把李三刀等人给夹住了,前面是五十名士兵五十条狗,后面是五十名士兵五十条狗。

    李三刀是浑身不自在,这算什么事情吗,哪里有用狗开道的,还是凶神恶煞的大狼狗。

    李逵说:“行了,二狗,送他们上路吧,别磨叽。”

    “是。”二狗带着军犬大队保护着李三刀等一行人往济州而去,这一路上李三刀小心翼翼的跟做贼一样,生怕这群狗发威把自己给咬了。

    一直到了济州城外,李二狗一声令下,撤退,自己进城吧,不送了。

    看着狗们走远了,李三刀拿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惊叹道:“狗还可以这么用啊,不行,等回去了我也要养他一百头,没事拉出去溜溜也威风啊。”

    李三刀进城,住在了济州官办驿馆里,然后递交文书,等候林知府的会见。如今刚过完年,林知府去城外检查水渠的修建了,济州能有如此巨大的成果,一大半来自农业,农业就离不开水利,重视水利也是理所应当的。

    林知府还是很勤政啊,傍晚的时候召见了李三刀。

    李三刀把青州知府的文书往上一送,林知府看完脸都黑了。

    林知府道:“慕容大人信誓旦旦的说我济州团练收留你们青州的叛将秦明、黄信,可有什么真凭实据?”

    “这。”李三刀无言,哪里有什么真凭实据,“有个青州的商人在郓城见到了秦明。”

    '小说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