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军神-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穿很合适的。
搬运完东西,港口镖局客厅,大家落座休息,这一路摇摇晃晃的,说不累那是假话,不要说是人了,就连强壮的蒙古马坐船走这么远下地都走不好路。
晁盖拿过几套皮衣,递给华雷两套,说:“这两套是狼皮袄子,我安排人给你捎回去给你爹娘穿吧,保暖好。”
华雷很感动,道:“狼皮衣服保暖好,多谢哥哥了。”
李逵道:“你是不知道,黑龙岛的狼铺天盖地的的,一来就是几百只几百只的。哥哥见狼太多,特地命令我们营杀了一些给咱济州团练的军官做些好衣裳。”
狍子皮衣服普遍,狼皮衣服真还不多,黑龙岛狼的确不少,但是为了生态平衡并不滥杀狼,只有在冬季时候狼群攻击牲畜的时候才进行适当的控制,狼皮的衣服只送给军官的家属,算是一种福利。
晁盖问:“最近码头可太平,没有什么不开眼的捣乱吧。”
华雷道:“没人捣乱,当地官府最近非常重视日照码头,希望这码头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发展。地方上的豪强也没人敢乱来,原来那个捣乱的李黑塔倒是来过两次,并不是捣乱的,而是推销东西的。”
晁盖挺好奇,问:“我听唐斌说起过这人,原来想霸占日照港来着,过来推销的什么东西?”
华雷道:“他来找刘梁大掌柜的呢,但是刘大掌柜的太忙,很少在这里,留下几个样品,在旁边屋子呢。”
晁盖过去一看,这产品挺有意思,粗制的陶瓷缸,这缸不是盛水用的,唯一的用途就放粮食。个头高了能有一米二,大肚子,看样子能放个三百来斤粮食。
晁盖摆弄了一下,道:“这粮食缸挺有意思,虽然做工粗糙了,但是厚度不错,装满粮食,盖上盖子,防鼠挺好。”
再看旁边是两架做工精细的独轮车,刺槐木的架子坚固耐用,轮毂是钢质的轴,钢制的辐条,硬木包铁皮的轮子。
李逵道:“独轮车,这车好,以前俺家多少年了想买都没买上。”
李逵说着过去还推了推,感觉挺不错。
新济州岛也好,黑龙岛也好,并不是全是平地,有些农场修建在山区,山路崎岖难行,马车派不上用场,靠人挑骡子驼也是麻烦,这个时候独轮车就用上了。
晁盖点点头:“不错,咱们在井陉县的木器厂也生产这个,从井陉县运过来费用不低。”
当即安排码头上负责采购的人员,接触一下这个李黑塔,如果价格合适采购一批,送去新济州岛和黑龙岛,农业上还是能用得上独轮车的。
晁盖并未在日照港口久呆,吃饭休息了片刻立刻骑马就回去郓城了,至于李逵、鲍旭等人就惨了,只能步行回去。
晁盖这么着急回去也是有事情的,原来刚到码头华雷就说了,吴用军师有口信,让晁团练回来了快速赶回去。
马队一到济州府地界,路边的百姓看到了晁盖的队伍纷纷挥手致敬,更有认识晁盖的百姓给晁盖打招呼,亲切的叫晁盖一声团练使大人。百姓们要求并不高,不盘剥、不压迫,能让百姓们有口饭吃,生病了能看得起病,天冷了能买得起衣服,这样百姓都会非常拥戴你。晁盖在济州的作为人人看的见,稻田养鱼、天王米的推广让大家吃上了饭。天王棉的推广让大家都有衣服可穿,还能多出来一些结余的钱来。马匹、耕牛的存栏量增大,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效率,解放出来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的生产。低价医疗的推广让大家看得起病,免费教育的施行让孩子们读得起书。
郓城县中军大营,军营一切如旧,只是感觉人少了些,毕竟陆续的许多将领都派出去了,好在有王进、栾廷玉、牛皋、孙安、武松等人还在。
吴用介绍说:“这几个月变化很大,首先是杨志到了,给杨志安排了营长的待遇,协助王进进行新兵训练,但是并未让他**带兵。第二是,咱们的老对头曾头市最近招兵买马的很厉害,从原来的六千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二千人了。”
晁盖叹道:“曾头市如何这么舍得花钱,招募这么多人除了舍得花钱还得有官府的支持才行吧。”
“哥哥说的很对,这段时间咱们一直关注山西河北的难民流民了,没想到河南一带今年黄河有几个地方泛滥,几万流民还是有的,曾头市就从中精挑细选出来六千人,安排到山里了,号称开采石头。但是根据咱们的探子汇报,这六千人曾头市安排二教头苏定在秘密训练成军队。曾头市之所以敢如此做大是因为搭上了高唐州高廉这条线,不得不防啊。另外高廉也练了三千士兵,其中还有五百妖兵。”
旁边朱武也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啊。曾头市、高廉和咱们的恩仇都还记着呢,不会那么容易化解的,他们扩编咱们也要扩编,免得到时候被动。”
晁盖点头不语,看来事情的确比较麻烦,曾头市这家伙难缠的狠,弄不巧金国人已经知道是自己带人抢了他们的马匹。
晁盖说:“第三件事情恐怕是清风山的了吧,宋江肯定借此机会扩充兵力了吧。”
吴用说:“按理说青州府有秦明、黄信这样的猛将在,清风山的宵小之徒翻不起风浪来。但是秦明、黄信打了几次胜仗之后名望渐渐大了,可能是慕容知府听信了谁的谗言,不愿意让这师徒二人再带兵剿匪,换了自己的侄子慕容富,这慕容富捞钱一个顶两个,别说剿匪了,军队开到哪里,钱粮征到哪里,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给清风山匪徒报信打击官军来。
夏天发大水的时候,宋江派出人马在河南散布消息,说清风山有吃有喝大秤分金替天行道是个很好地方,也招募了有数千人吧,现在的清风山实力不容小觑。”
晁盖就是一皱眉,这一出去两个对头都壮大了,看来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最有效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此下去岂不是敌人都比自己强大了。
晁盖道:“咱们派去河南灾区招募了多少人?”
朱武拿出个账本,道:“咱们在东京附近的采石场、木炭厂招募了一千人。沧州盐场招募了三千人,咱们济州招募了两千人。不过他们大多不愿意出去海外,故土难离,他们都想着明年回去接着种地呢,能有一千人乐意去就不错了。”
晁盖一踅摸,道:“咱们的敌人都壮大了,咱们也得努力啊,不然等人赶超了就麻烦了。哪里有便宜的兵好招募,而且又能离开家,不整天恋家的兵。”
吴用道:“沂州,沂州还能招募一些,但是数量不会太多,千把人还是没问题的。”
朱武想了想,道:“我倒是有个好地方,那里山区的人穷得吃不上穿不上的,女人只要三两贯就能买一个带回家,咱们可以去那里试试。”
“什么地方?”晁盖问。
朱武指了指大西南道:“紧挨着大理国的贵阳郡,那里号称十万大山,山民甚多,从小都在山里长大的山民爬山涉水对山林很熟悉,而且此地贫困,年轻小伙子不用说给多少工钱了,就能管饭就跟你走,咱们过去招募人手定然很顺利。”
'小说网,!'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再次扩军
顺利是顺利,可是这年月也没个火车,几千里路光走来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这可够慢的,而且成本太高。
吴用说:“路途遥远,得走两个月的时间,这路的消耗就很大。其实咱们的兵派出去了是好事情啊,兵少了可以招啊,原来水军六个将领,现在就还剩下阮小二、阮小五,其他人都出去各地执行任务了,步兵骑兵的也不足了。”
晁盖点点头:“贵阳是太远了,远水不解近渴,去丹阳招兵如何,以招工的名义,大大方方的招募个三千两千的。”
朱武道:“丹阳自古出精兵,而且距离又不太远,就在安徽,哥哥有意朱武可以走一趟,保证招募三千人来。”
晁盖说:“好吧,明日你就带人过去吧。”丹阳兵从汉朝的时候就出名了,尤其是在三国争霸到时候,丹阳精兵名扬天下。
扩军以成定局,虽然济州团练兵力已经快两万了,但是大都在外面,在黑龙岛有一万余,又留在新济州岛两千多,也是晁盖小心谨慎,李逵部扩编后一千人,留在新济州岛五百人。庞万春部一千人,留在济州岛五百人,唐斌部一千骑兵全部留在了,然后沧州盐场、井陉县、日照港口都有驻兵,所以济州本地的兵力算起来也不过三千来兵力,另外有李云、晁彰、晁然带领五百巡捕,不过巡捕执行的是巡逻任务,战斗力比起士兵来要弱上一点点。
和军师们商议完,晁盖去外面训练场上找杨志,杨志正教授一百士兵刀法呢,杨志虽然以杨家枪见长,但是刀法也有独到之处,士卒都知道杨志刀法好,所以学习的也认真,大冷天的练的一身汗水,杨志不时指点一下练习不到位士兵。吴用在旁边道:“杨志自来之后很安分,很踏实,比之以前少了许多浮躁。”
晁盖点点头,以前的杨志是开国名将之后,总幻想着能从朝廷那取得个功名,恢复杨家的名望,但是现实很残酷,因为自卫杀了几个泼皮就要被砍头,杨志是失望透顶,对朝廷彻底失望了。
晁盖道:“杨志兄弟,过得可还习惯。”
杨志见晁盖来了,当即让士卒自行练习,过来晁盖这边,双膝跪地,拜道:“杨志多谢晁团练救命之恩。”
晁盖赶紧双手搀扶,道:“杨志兄弟言重了。我军中兄弟莫说是将领,就是一员小兵都是不抛弃不放弃,快快请起,以后这事不用再提了。”
杨志道:“的确如此,到了济州团练我才知道什么是精兵,每天高强度的训练、高标准的营养,士卒战斗力,团结性强,战场之上能相互托生死。比东京禁军都要强上一些。”
焦挺道:“比西军如何?”
杨志道:“童贯带领的西军极少出现在东京,洒家不曾见过。”
晁盖道:“咱们比西军还是比不了,大宋和西夏战斗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么多年战火的洗礼西军都是百战精兵,不过咱们也不差,好好努力,争取赶超西军。”
鲁达就是西军中的典型代表,打起仗来号称鲁疯子,西军战斗力不容小觑。
杨志道:“洒家自幼就习惯了军营的生活,这里过得很好,每天教练士卒,同时和王教头、栾教头讨论武艺。”
晁盖道:“以你之才带领一营兵足以,我和各位军师商议了一下,决定安排欧鹏做你的副手,成立一营马军,如何?”
杨志挺高兴,但是转念道:“杨志目前还是官府通缉的要犯,出入多有不方便,洒家还是暂时不带兵,每日里在军中做个教头。”
旁边王进也说:“带兵就要在州府里出入,人多眼杂,难免坏事,以咱们目前的情况不宜和高俅撕破脸皮。”
其实目前和高俅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但是还是尽量少点把柄好,比较杨志是朝廷通缉的要犯。
晁盖当即任命杨志为济州团练枪棒马术教头,自持济州团练除了王进、栾廷玉外又多了一名教头。而且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教头,水平还是有的。
晁盖把孙安叫来,安排欧鹏作为他的副将,两人把骑兵营组建扩大到三百人。如此一来,济州就有一千二百骑兵,晁盖亲兵三百骑兵,栾廷玉营三百骑兵,牛皋营三百骑兵,再加上孙安部三百骑兵。共计一千二百骑兵。
步兵现在有李逵、鲍旭部五百人,庞万春部五百人、武松部五百人,糜胜部五百人。其他的诸如卞祥、鲁达各营都没在济州。
水泊,水军大营。现在的水军大营人丁稀少了,只有四百人了,比以前少太多了。但是士兵操练声依旧很响亮,没有在水面执勤的士兵早早的跑了十里地,然后**着上身练习单杠、双杠、举哑铃等等。士兵们营养良好,一个个肌肉鼓鼓的。
晁盖到的时候,阮小二也正练习呢,虽然现在是军官了,但是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看晁盖来了,阮小二高兴的道:“哥哥可算是回来了,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兄弟们怪想念的,听说海上的大鱼又多又好吃。”
晁盖道:“外面的鱼是好吃,但是我连连不忘水泊里鲤鱼的味道,谁下水给我捞一条上来。”
阮小二搓搓手:“我去吧,这个还不是手到擒来。”
“慢着,今天得考考水军,集合士兵。”晁盖说。
阮小二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子,没过三分钟,没有执勤任务的二百精壮水军士兵就出现在晁盖面前,晁盖看着这群强壮的士兵,问:“如果现在就要打硬仗,你们敢不敢。”
“敢,敢,敢。”士兵们喝道。
精神挺饱满,士气也很足,晁盖坚定的目光仔细的从队伍里搜索了一遍,队伍有一个小个子的士兵,看样子也就是十七八。
“你,出列。”晁盖道。
“是。”这小水兵出列。
“下水,不得用工具,抓一条鱼上来。”晁盖说。
这小水军拖掉外套,只穿了防水的内衣裤哧溜钻水里了,如今这天气已经零下,只差没上冻而已,如果常年练习游泳,真还不敢往水里钻。
过了有一刻钟,那小兵上来了,双手扣住一条大鲤鱼的头部。
“报告,鱼已经抓到了。”小水兵说。
晁盖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看来水军的看家本领还没有忘记,鱼送食堂吧。”
晁盖又让人把阮小五叫了回来,水军大营里,晁盖、吴用、阮小二、阮小五商谈军机。
吴用说:“咱济州这一带多水,尤其是这个巨大的水泊,所以水军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看守老家的水军只剩下这么四百人了,已经明显的不足了,咱们必须扩张了,不然光这个水泊咱们都控制不住了。”
阮小二、阮小五点点头:“的确如此,人手是少了些,如果大敌来犯真不好应对。”
晁盖说:“咱们毕竟还是民团,扩张太多也不合适,每个舰队扩张三百,凑够五百人,这样两个舰队共计一千人。预备役都是现成的,可以很快上手。”
“每舰队五百人,这人数足够应付一般的小规模战役了,只是战船配备多少呢。”阮小五问。
晁盖说:“水泊里的情况你二人比我更清楚,两位兄弟认为如何配备更合适?”
阮小二道:“咱们有卧牛炮、有巨弩,水泊里潜水地方多,港汊多,因此没有必要配备吃水深的飞鹰战船,全部用蜈蚣战船。水轮式蜈蚣战船四个人就可以正常驱动,如果想要更快就八个人踩踏水轮。就按照最大要求,八个人操控战船,十二个人控制武器,一条蜈蚣船还是二十人。不过咱们控制面积大,需要巡逻的地方也多,我建议每条船十六人,必要时候减少操控战船的人数,四个人踩踏水轮。”
晁盖和吴用讨论了一下,这年月水泊里的战船基本都是风帆或者船桨滑动的,向蜈蚣船这样既能用风帆,又能采用脚踏水轮的战船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没有必要采用八个人踩踏水轮,当即道:“这个就按照你们说的办,每船配员水军十六人,每舰队配备三十一艘蜈蚣船。”
当即拍板,阮小二、阮小五两支水军舰队扩编,每队五百人,配备蜈蚣战船三十一艘,主站武器是改进后的神臂弩和卧牛炮。
八百里水泊梁山那是夸张,但是东西一百五十里还是有的,从水路西去一直到东平府,南下能到兖州、滕县、徐州,所以这片水域尤为重要,如今更加上郓城商贸城的繁荣,每天商船不断,水军不强大如何能行?
调入的预备水军都是渔民出身的精壮之人,具有初步的军事知识,队列等基本的都不用训练了,所以阮小二、阮小五接手后还是非常容易训练的,没几日就熟练的操作弩箭和火炮了,再加上水上混生活的渔民、商船大都心向着济州团练水军,因此也算是把这水泊梁山水域经营的铁桶一般。
'小说网,!'
………………………………
第三百七十五章 现代工业的雏形
晁盖在军营又为杨志的到来再次举办了欢迎宴会,众位将领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晚宴后晁盖回了趟家,给侍女金莲补交了几个月的公粮,第二天早晨,晁盖和晁旬一起吃饭。
晁旬最近很高兴,道:“我是越来越佩服你的眼光了,水泊边上的商贸城现在生意火爆到极点,商铺已经发展到六百多家,几乎成为济州、兖州、东平大半个京东路一带的经济中心,每天来来往往的商船、马车不断,光是商税这一项就让时文彬乐开了花,再过个一年半年的咱郓城就成为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县了。”
晁盖吃了个鸡蛋,道:“这是好事,经济发展了百姓的生活富足了郓城县的贫困百姓越来越少了,时文彬这人挺上路,能力还是有的,治理一个县足够了。”
两人说是不谈公事,但是吃饭时候还是谈的公事。晁盖饭量极大,一顿早餐就要十个鸡蛋,几碗豆浆。晁旬毕竟上年纪了,无非是一碗豆浆、一个鸡蛋而已。
晁旬隐隐有些担忧:“现如今商贸城是个摇钱树,马市也是生意火爆,恐怕难免有歹人起邪念,吏部尚书晁大人虽然官位显赫,但是为人正直,恐怕不是奸臣的对手,济州知府林大人估计快要高升了,目前你还需要和东平府程知府拉好关系。”
晁盖点头称是,官场上形式微妙,其实最靠谱的还是手中的军队,海外拥有大量军队的事情知道的人还很少,晁旬也不知道具体数目。
晁盖说:“我一会儿去工业园看看,旬叔去吗?”
晁旬说:“我就不去了,昨天刚从工业园回来,下午有个福建来的大茶商,据说实力非常大,不如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谈谈。”
晁盖一听福建来的茶商,晁盖对南部沿海还是了解甚少的,正需要接触一下,当即道:“旬叔放心,下午我陪您老会会这个大茶商。”
晁盖出了门,门外罗云带着十几名卫士已经准备妥当了,焦挺这几天歇班,在家里也没必要搞那么大谱。
晁盖带着罗云等一行人直奔深山里的工业园,这个工业园主要占了整个一个山窝,几百亩之多,但是目前工厂还很少,主要是徐介负责的百草堂制药厂,还有一个李庆子负责的饲料厂,起了名字叫做肥猪饲料厂,还有一个粮行的粮食加工厂。其他的还有若干小厂,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晁盖自家的产业。
工业园防守森严,执勤的都是精兵,没有证件的人根本进不去。就连晁盖、晁旬这样的人进入都得检验腰牌。
徐介作为一个好大夫,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病人能吃上便宜药了。徐介带着晁盖在厂区检查。徐介很高兴,道:“最近新装了两台蒸汽机动力的粉碎机,粉碎起药材来又快又好,能节省几十个人力。”
晁盖也看到了,小型蒸汽机带动的粉碎机,功率也就相当于十几马力那样。
“机器虽然好用,但是使用过程需要小心谨慎,安排专人操作,小心在意。等陆续的还会新上一部分蒸汽机。”晁盖说。
徐介点头称是,说:“小型手摇磨粉机、药丸成型机也都很好用,现在生产量很大,一共是二十条生产线,生产最常用的二十种成药,质量好,产量高。”
药厂主要是风寒感冒类、胃肠类、滋补类最常用的药品生产了中成药,产量不仅仅能供给军队和海外移民用得,还能大量外销。晁盖说:“下一部分要建设一个兽药成药厂,这个担子你还得挑起了。”
徐介苦着脸说:“啊,这一个药厂就够我忙得了。”
晁盖笑道:“忙了才充实,现在马牛骡子很多了,生病的也就多了,生病了不好好治疗那可是会引起瘟疫的,许多病都是人畜共患的,所以必须要重视兽药才行。”
徐介点点头:“好吧,许多药都是人畜共用的,比如那个清瘟败毒散,人用也可,兽用也可,只是马牛体形大,我没实践经验,用量上恐怕掌握不好。”
晁盖说:“这个不要着急,也不是让你明天就建起来,现在有负责配方兽药的兽医,等到时候互通有无一下就行了。”
晁盖从药厂还拿了一些宣通理肺丸、健脾丸、黄连解毒丸等常见的药品。
药厂粉碎量还是小的,蒸汽机采用后改变还是小的。但是肥猪饲料厂就不同了,饲料厂以猪饲料为主,同时兼顾骡马、牛的精料加工。
一进厂房,晁盖等人都换上了服装,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李庆子今天知道晁盖过来,所以特地在厂里等候呢。由于蒸汽机数量有限,目前才刚刚上马了两台蒸汽机的粉碎机,由于是中型的蒸汽机带动的,所以马力也很大,一台蒸汽机通过传动轴能带动三台粉碎机粉碎粮食,把玉米、豆饼、花生饼可以粉碎成渣渣,然后把通过一台搅拌机,把各种粮食按照比例拌匀了,再通过颗粒机挤压就成为饲料了。
晁盖说:“现在一天能粉碎多少粮食?”
李庆子道:“饲料需要的粮食不用特别细,光是蒸汽机带动的粉碎机每天就能粉碎十万斤,赶上原来几十头毛驴拉磨粉碎的速度了,原来只是粉碎了,然后把各种粮食按照比例配方,现在多了个颗粒机,把粮食经过高温挤压成型,味道变得更好,人吃都可以。”李庆子说着拿起一把饲料,晁盖闻了闻,的确挺香的。
原本晁盖把饲料厂只是作为军队马场、自家养殖场的一个配套厂,但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大宋这年月养殖业挺发达,虽然小地方的人吃不起猪肉,但是大城市已经逐渐的以猪肉为主了,没想到这饲料供不应求,饲料是薄利的物品,也就是不到三成的利润,但是量大,所以很来钱的。
粮食加工厂的情况也还好,就是蒸汽机太少了,如果再多上几十台完全可以提高数倍的产能。蒸汽机的采用好处大大的,当然了也有个别工人们担心失业,怕机器多了人力就用得少了,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工厂才处于发展阶段,不可能裁员,就是裁员也会为工人们安排好出路。
中午晁盖、罗云等人在工业园食堂吃得饭,食堂大师傅吓一跳,不过一切还好,食堂的饭虽然不是太好吃,鸡、鸭子、鹅、各类鱼、白菜萝卜的都有,主食有米饭、馒头、大饼,但是总体过得去,而且基本上福利性的,一餐饭只需一文两文的。个别胆子大的工人还过来给晁盖攀谈,说工业园哪里都好,就是军事化管理,出去找媳妇不方便。
晁盖说我也不想管那么严,但是目前情况不容许,老是有坏人捣乱,等过几年天下太平了,工业园就开放他,随意出入。
药厂、蒸汽机等等这些都得保密,所以军事化管理还是必须的。
罗云提醒晁盖:“哥哥,时间不早了,咱们还得去会见福建来的大茶商呢。”
当即,晁盖等人离开工业园,骑上快马,亲兵的这些个战马都是蒙古马里能跑的好马,速度给力,几十里地半小时搞定。
到了县城晁家楼,福建来的茶商还没到呢,晁旬到了,两人聊了会,门外来报,说福建大茶商到了。
晁旬说:“咱们出去迎接一下吧。”
晁旬为主,晁盖陪同,两人带着随从下了晁家楼,到街上一看,好大的场面。十几匹对子马,保护着一辆马车,骑得马匹也稀罕,这马体形高大,头型像鸟一样,尾巴高跷,正是远渡重洋而来的贝都因马,也就是阿拉伯马,这马形成在沙漠地区,耐力好,适应性强,聪明伶俐,是难得的好马,用来做仪仗用比蒙古马可强多了,拉风度高。
晁盖原以为是个中年人呢,没想到马车里下来的是一名年轻人,虽然中等身高,一米七多点,这身高在福建沿海一代算得上高大了,看起来年轻有为。罗云注视的年轻人旁边一名劲装随从,腰间挎着一把劈风刀,身高了有一米八,太阳穴鼓鼓,一看就是高手,罗云也算是经历丰富,但是面对此人心理明显的紧张。
晁盖也发现了罗云的情况,朝他微笑一下,示意没事,不用紧张。
晁旬抱拳道:“来得可是福建郑家茶行的少东家。”
年轻人道:“正是小侄,有劳晁叔出来迎接,实在过意不去。”
这年青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家茶行的年青一代的翘楚人物,叫做郑爽,今年才二十二岁,但是已经商界的新秀。
晁旬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贤侄自福建不远数千里而来,下来迎接一下也是应该的。这位是我晁家的当家人,晁盖晁庄主。”
晁旬介绍了晁盖,晁盖施礼道:“欢迎郑贤弟的到来,快快里面请。”
三楼会客厅早已经准备妥当,够宽敞,也够明亮。
双方客套了两句,很快步入正题。
郑爽说:“我郑家购销着福建将近一半的茶叶,数量可谓非常巨大。众所知周,福建以茗茶传世,高中低档的茶叶产量很大,现在急需一位具有远销能力的合作伙伴。”
'小说网,!'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劈风刀石宝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商业会谈已经和后世的相似。最早是区域销售的掌柜过來。先送拜帖。上面有商行的详细介绍等等。相当于现在的公司宣传册之类的东西。
晁盖看过郑茶行的介绍。郑家茶行总部位于福州。但是茶山主要在武夷山。经营茶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光是郑家嫡系自有和租赁开发的茶山都有三万多亩。绝对的土豪级别的茶商。更为主要的是郑家是福建最大的茶叶收购商。郑家的茶品一滞销。福建千千万万的茶农收益都受影响。
铁观音、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当然了产量最大的还是茶饼。所谓茶饼都是用洠в衅芳兜牟枰堆怪瞥傻牟璞2璞勰康牡睾芏唷5谝皇奔涓隆≈饕侵鼙叩挠文撩褡骞摇
双方开始会谈。郑爽单刀直入。说:“我们茶叶的产量很多。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具有远销能力的合作伙伴。”
晁旬道:“郑家茶行的产量这个我们是很清楚的。现在我们销往辽、金、蒙古的茶叶主要是信阳王家购销的。信阳茶量小了点。目前已经很难供应北方贸易的需求。正需要寻求新的货源。只是不知道贤侄说得远销是指哪些地方呢。”
郑爽道:“福建多山。适合种茶叶的地方很多。我家茶行打算再自行开发十万亩茶山。同时茶农百姓也会扩大种植面积。辽、金、蒙古市场的确挺大。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但是恐怕量上不去。毕竟你们要以信阳茶为先。据我所知。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