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级太子-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十几天的疯狂购买,大唐出版社却依然坚挺,各大世家终于也发现自己犯下大错。
此时王风出现在五姓大会之上。
他大叫道:“你们花了五千贯将我从朝廷的大牢之中捞出来,却一点正事都没让我主持着干!让我干看着我们世家落败吗?”
原来前一段时间王家花了大价钱将王风捞了出来,那李世民直接效仿李承乾的做法,让王风出狱,但让人看着。
现在就算他出来,作用似乎也是不大。因为王圭已经代表他做出了选择,那么捞他出来干什么?
也难怪他会发这么大的火。
你如果成功,那还好说,如果失败,就像今天这样。
但是他的话却没有得起多大的重视,毕竟这里的人身份都不低。
崔亮亦是说道:“都是齐国公说的,说什么他们的售价仅是之前的五分之一,他们是在赔本卖,哪有见过如此赔本在卖东西的!”
众人是气得快吐血。
本来他们就没有想过李承乾等人是在亏本出售,结果长孙无忌的错误判断提醒了他们,让他们产生了误会,然后现在发现长孙无忌真错了。
于是他们又聚在一起了。
长孙无忌亦在场上,他自我检讨道,“此次是我的过失,连累诸位损失惨重!回头我一定会给你们作出补偿的。”
王圭却是说道:“齐国公想哪里了,我们都有同一个敌人!这点损失我们还是承担得起的!十几万贯平会一下,一家几万贯,顶多是少赚点罢了!”
从王圭的语气之中可以听出,这五家一年要赚的钱可不少。
就算他们想让长孙无忌赔钱,那要怎么赔?他有钱吗?没有钱啊!而且是他们信了长孙无忌的话,真正实行的还是五家一起,这怪不得谁了。且在他们认为,长孙无忌说什么也是个官,也是李世民的兄弟。
崔亮也道,“五姓七望同气连枝,只要让李承乾倒台,我们怎么样都可以!少赚一些又何妨?”
也有人说道:“是啊,现在是亏,但以后或许可以赚回来也是说不定的!”
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搞倒李承乾,但是让他们奇怪得很,李承乾却是过得越来越好。
同时,现在有一个事情还没有处理好。
只是比起损失金钱更加可怕的是,现在大唐出版社的书还在印刷之中,并且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完全吃不下了。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各世家之人皆是愁容满面,这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方面是权威会受到冲击。
一直享受着高高在上的他们,如何甘心就此跌下神坛?
要知道,这些书一旦流入民间的话,那么整个大唐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这些人是qiong ren,这些人不再是士族,他们的加入只会冲淡五姓七望在朝廷之中的话语权。
说什么,他们也不容许这件事情的发生。
所以,他们汇聚于一起,想方设法,想着如何应对。
长孙无忌这时发狠道:
“那李承乾欺人太甚,我觉得,我们要让他见识一下我等厉害,没有墨,没有纸,我看他如何印书!?”
长孙无忌的话引得众人的同意。
特别是王圭,他拍了一下大腿叫道:“好好好!好计!只要在墨水和纸上下了功夫,我看他们还能印出多少书来!?”
众人纷纷附和,商议如何动用自身力量给李承乾断纸断墨。
这时王风说道:“我们应该敦促家中子弟勤学才是正道。”
长孙无忌不以为意。
“即使是那些寒门子弟能够读书又如何?你等世家子弟天生就占尽优势,你们的教学资源可不是他们所能到达的!有书读不一定就是有官做!”
王圭道:“话虽然这么讲,但是看着他们读书,我们心头就像有一个石头一样横着,让人心中不爽啊!”
王风附和道:
“所以,我们才要反击!”
有人道:“纸的价格可以提,就是墨水这等四处皆有的东西,怕是提不起价!”
众人也表示肯定,纷纷将目光汇聚于纸上。
同时崔亮说道:“不如我们将买来的书籍,先降价出售,再联合各家纸张升价如何?”
“那降几何?”
“一本书仅需要比大唐出版社少一文即刻!”
相同品质,价格低的人,往往更能让人趋之若鹜。
且之一文损失大家还是给得起。
“同意!”
这次没有人持反对态度了,这些书放在自己这里,总会是一种浪费,毕竟没有发挥作用,再者,大家的损失肯定要找回来。
当一行人等商议完后,便开始实行了。
李承乾在东宫之中也得知了他们的计划。
因为他有办法得知这些人接下来想做的一切。
他喃喃道:“好好好!既然五大世家要来真的,那么本王也不会客气了!”
随后大声说道:“来人,若是碰上他们降价,我们便与他们打价格战,让他们的书烂在手中!看他们怎么与本王玩!”
这一次,他要玩真的了。
这时管力士却入了房中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在冷宫之中等您!”
“行了,我知道了!”
李承乾想都没想,直接就往着准冷宫而去,他也知道,此时李世民叫他要干什么。
………………………………
第321章 三千农民(第四更)
李承乾一路前行,一直到了冷宫之外,此时李世民站在亭子处,看着眼前的一切土豆。
距离土豆成熟是越来越近了,这一次土豆成熟,便可以放开吃了。
他的身后还有五个小不点跟着,是李泰等人跟着李世民。
只听得李世民问道:“听高明说,这里有五十亩土豆,是为一亩土豆种子播种而出的。现在朕来考考你们几个数字问题如何?”
李世民听李承乾说过,abo数字会从东宫开始,让五个皇子先行学习,所以他有意出来考核这五人。
这时李恪说道:“陛下,这些日子孔师与皇兄都在教我们加减乘除之法,我们几个兄弟学得还不错!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在话下!”
李恪的意思是你来考吧,我们有学过。
李泰亦是说道:“是啊,皇兄的方法真是十分之好!若是能推广下去,那大唐更强!”
李世民一听李泰的话,兴致更高。
“哈哈哈!高明真是没有辜负朕啊!那好,我来考考你们!”
五人同声道:“陛下请出题!”
李世民笑了笑道:“那我便以眼前的这些土豆为题目来出。你们看到的这些土豆若全全部是推广,可以种植多少亩?”
李恪先于众人道:“二千五百亩!”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答案是对的,随后又接着考道:“好好好!那一亩产三百石,这五十亩可以产多少石?”
这时聪明的李泰抢了先道:“是一万五千石!”
李世民啧势问了下去。“那若是二千五百亩可产出多少石?”
问题越问是越来越难,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口算能力,于是这五人纷纷低着头,用着小手比划着。
突然有一声音响起。
“七十五万石,陛下!”
“好好好!七十五万石,每人一年吃三石,一年时间可以让多少人吃饱?”
“十五万人!”
声音又是如此道。
十五万人哪,那可是不少了,只要再过一季的话,那么数百万人的口粮不成问题!
李世民这才发现这声音不对,不是五个皇子的。
转头一看,原来是李承乾出现了。
“我就说嘛,这五人怎么可能这么快算出来,原来是高明啊,来来来,高明你过来陪朕聊聊天!”
李世民引得李承乾过去。
李恪、李泰等人便对着李承乾行了个礼道:“见过皇兄!”
“见过陛下!各位皇弟好!”
李承乾完事之后,便走到了李世民边上。
那五人用着崇拜的目光看着李承乾,因为那是纯口算算出来的。
“果然是高明引进的abo数字之法,这算出来,也是十分之快啊。”
李世民不免得又多说了一句。
“陛下,皇弟他们还不是十分熟悉这数字的结构,所以会慢一些。”
“他们表现不错了,要知道往常没有那个什么乘法,用算筹可是要算很久!高明啊,你这个方法好用得很!值得推广!”
前一段时间,李承乾就开始对着皇子们进行了教育,说什么,也要从自家人开始。
而孔颖达更多的时间是跑到了国子监中进行推广,这数学之法,可以一传众,众传万千,只要有一人会,不用太久,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会这数学,当然,这也仅是简单的数学,若是更难一些的,恐怕得多花时间才是。
但是,普通的加减乘除对于他们而言足够了。
“这得益于陛下的全力支持,否则儿臣也不得推广啊!”
他说得李世民十分开心。
“好东西就要推广,我大唐王朝是包容的,汲取好的,发挥光大啊!”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能做到这点,确实是不错。
“对了,陛下让儿臣前来是为何事?”
“今天朕正好想起来冷宫看看这些土豆长势如何,正好碰上他们在读书,于是便想到让你过来看看,顺便问下这土豆何时成熟?”
前面废话一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想问土豆什么时候成熟。
做人为什么不干脆一点呢?
“陛下,据儿臣估计,中秋可收!”
这些土豆是早熟的品种,六十天可收。
“好好!中秋可收,那便是极好啊!到时候,朕要设土豆大宴宴请大臣们!”
说到这里,李承乾有了想法。
他道:“陛下,儿臣以为,可以从民间之中挑选出三千人出来,让他们一同见证这土豆盛宴,只等明年开春,便好推广!”
李承乾想的十分周到,其实大臣们对于这些土豆已是见怪不怪了,再搞什么宴席也没什么大用处。还不如让民间的人们也来参与,并且人也不能太多,毕竟明年还要生产,皇宫之中也不能装下太多闲杂人等。
三千人,一人三十积分好了,九万积分,那可是比什么都好赚!
“那这三千人从何而来?如何挑选?”
“儿臣有几点,第一,必须是农民身份,第二得从大唐各地召集,往后直接可以推广。而让他们在一起也有好处,第一顺便给他们讲解一下土豆的种植之法,以便明年推广!第二,给他们信心,农民信心可比什么都重要。第三,儿臣会给他们一个收购价,就算自己不吃,也可以卖给朝廷,随后由朝廷统一分配。”
李世民想了一会道:“你的想法十分成熟,便按你的意思来吧!这人嘛,朕帮你解决!”
若是这样的话,自然是好的。
也省掉了李承乾的不少事。
“谢陛下!”
“是朕要谢谢你才是!”
李世随后又语重心长的说道:“高明啊,你的做事方法让朕是耳目一新,以前朕不敢做的事,现在地没有那么多顾虑了,你真是一个奇才也!”
“这还是在大唐强盛之下,儿臣才敢这么做!”
李承乾说话之道,让李世民更是佩服,倒让其他五个皇子听得是茫然不已,他们哪里知道这俩父子在说什么。
“哈哈,高明,你这说话之道,随朕!”
李世民十分不要脸的说道。
李承乾只好干笑,而这时他突然发现了魏征正匆忙的赶来。
………………………………
书肥速宰!书肥速宰!
书肥速宰,最近订阅有点掉了,不要让老焚掉出热销了。来宰书吧!
………………………………
第322章 纸自己造(第一更)
很快的魏征便到了亭子之外。
他看到李世民也在,就有些纳闷,随后便道:“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嗯?魏征你来何事?”
李世民问道。
“臣寻太子殿下有事!”
不用说,这魏征来找李承乾必定也是因为那书籍的书来的。
李世民却是想了解魏征来找李承乾何事。
便问道:“喔?是何事,朕想知道!”
李承乾朝着魏征点了点头后,他才道:“是关于大唐出版社的事!”
果然,就是因为书籍的事。
因为有些事,李世民还是少知道为好,一切有李承乾在就行,但是李世民想知道,那就让他知道吧。
“喔?是何?”
“五姓七望之中,以王家为首,前一段时间大肆收购我大唐出版社的书籍。”
“他们收购,这个似乎也是合理,也为我大唐国库充盈作贡献!”
李世民没有去问太多,但他也知道李承乾是为生意场的人,不会亏本,既然有销路,那么卖谁不是卖?
只要有钱,他是无所谓,至于什么活字印刷,什么教育,那得慢慢来才是。
因为李世民不知道这些事,所以魏征倒也贴心从头说起。
“然后呢?”
李承乾直问。
“就在刚才,他们将收购来的书以低于我们一文钱的价格出售,并且卖得还不错!”
这五姓七望就是来捣乱,如果仅是低一文,他们的亏损也不算多啊!
李承乾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不行,不能这样子。不让你们亏损,那老子就不叫太子!
李世民听了,颇为震惊,因为他们不解其中的奥秘。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买了亏本卖出?这是什么操作?”
李承乾只好解释道:“这五家在我们那里买了数万本书,若是以低于成本一文售出的话,他们之前买来的书最多亏个几十贯,还有人工成本,而我们的书便会滞销,卖不出去。”
毕竟数万本书一入市场,一下子怎么可能吃得消?
“这五家还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李世民直道,可是他对于商战而言,也是不懂啊,如果让他去打仗的话,他还会杀敌,治国的话,他也会。
就是打商战,他也是一窍不通。
所以他问李承乾道:“那接下来要怎么办?”
这皇帝都要问李承乾怎么办,李承乾混得十分不错啊。这简直可以拿出去吹牛了,如果放到现在,那简直了。
李承乾却作高人样,说道:“简单,我们就再降一半价格卖书!如果他们敢再降的话,我们便不卖了!”
李承乾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一定要让他们亏,如果他们不跟的话,这书只好烂在手中,如果他们跟的话呢,那么就要做好亏损一半的准备了。
李世民在一边,有些茫然。
因为他不解这用意何在。
但是看到李承乾这么胸有成竹的模样,也不好意思多问,毕竟他也是拉不下脸去问为什么。
作为帝王,只要注重结果就好了,过程什么的,不重要。
魏征答应道:“是!一会我让人去做!”
说完,他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似乎还有话要说。
李承乾便又问道:“是不是他们提高了纸的价格?”
这话一出,魏征惊呼道:“太子殿下,您真是神机妙算啊!”
李承乾却道:“我安插在他们身边的眼线已告诉我这些事了,这些家伙还真的是胆肥得很!”
李世民一听却不爽了。
“在我大唐之中竟然敢胡乱涨价!传朕旨意,谁敢乱涨纸价者,拉出去砍了!”
有李世民这一句话,这五姓七望大概也会瑟瑟发抖。
“是!”
这便有人下去传达了他的命令。可是李承乾却有不同的想法。
他道:“陛下,虽然砍了几个人,但也治不了本。儿臣以为,这制造纸的方法还是略显落后,儿臣想造纸!”
这话是有根据的,毕竟制纸掌握在世家手中,价格下不来,同时产量也跟不上去,如果能对造纸进行改造的话,那么未来的纸价只会下跌。
“高明,你又有何想法?”
李世民问道,因为李承乾不会平白无故的说这些。
李承乾却道:“儿臣以为,这些民生行业,我大唐至少也要掌握一些,这样才不会处处受制于人,而如是纸的成本下来了,那么书籍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儿臣敢断定只要造纸在我们手中,儿臣觉得,书籍的成本还会降到一半以上!”
这可不是在说笑,如果这样的话,恐怕可以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都有可能,那真的是谁都可以买得起书,并且是谁都可以拥有数本以上的书。
“那如何造纸?”
李世民问。
他的意思是李承乾要怎么造,他有这个技术吗?
“儿臣于一本古书上学得了造纸之法,相信通过那个方法一定可以造出更高质量的纸,且纸的价格更低!”
“喔?这样……”
李世民都有些怀疑,李承乾所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奇的东西。
李承乾可不会告诉他,这些都是他脑海里的东西,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李承乾没有等李世民怀疑,接着道:
“当造纸厂建起之时,便让大唐出版社来供养,墨水也要同步进行,如此一来,纸一产出,也不怕没有销路,直接自己消耗!”
但凡生产出来的东西,一旦入了库就要快些卖出,否则这些都是成本,书也会变旧,超过三个月没有动销的东西,都将成为累赘!这是他的生意经,也是现代人的生意方式。
李承乾将一切可以做的,全部想到了,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的。
李世民点点头道:“成,如此一来,定会打击到那些世家,势必会淘汰掉一部分的产业。”
他们弱了,李世民才开心,最好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便是更好。
而李承乾同样也是十分开心,这造纸一成,自己也不会受制于人。
这时,李承乾的脑袋里来了提示:恭喜宿主执行造纸术任务!额外奖励加成百分十。
嗯?竟然无意之中,又触发了一个奖励加成,这下有意思了。
………………………………
第323章 李世民有墨水(第二更)
过了几日,在太极宫中
刚上完朝的李世民问长孙皇后道:
“观音婢,这几日怎么不见高明过来呢?这家伙又在干什么?”
长孙皇后这才说道:“妾身昨天去过东宫,这孩子采购了大量的竹子还有稻、麦草等物,说是在造纸。”
“嗯?这些东西都可以造纸?”
“妾身也不知道,昨天问过他,他是这么讲来着。”
李世民一听,他的好奇心便被勾了起来。
“朕倒想看看,这些东西如何造出纸来!走!我们二人去东宫看看!”
“我看行,听他说,今天纸就要造好了!妾身也是好奇的很!”
“那行,我们走!”
言罢,李世民便和着长孙皇后两人前往东宫。
……
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但是这些东西总归是有限,所以李承乾想到了用竹子还有稻、麦草等物一起,毕竟这些东西随处可取。
价格上面肯定更加便宜,有时候甚至人们还给你钱,让你帮着带走。
因为没有用的东西,占着位置也不好处理,还不如给你钱,让你收走,他们也省得再花一份心去处理。
如此一来,原材料价格就打了下来,加上工艺的改进一些,纸不便宜才怪!
这就是李承乾想做的,这些天,他也没有闲着,一边研究着造纸,另一边在东宫之中遥控处理的关于abo数字、活字印刷还有关于书籍以及耕地推广等等一切事情。
这些事情对于他而言,那是再简单不过,现在的他就是一个幕后大佬。
东宫之中,此时的李承乾正在忙碌着将一张张造好的纸进行最后的检验,并一张张的晾晒到了一起。
在他面前,那是一张又一张的白纸,这纸的品质十分之高。
尤其是在阳光之下,那种闪耀感觉让人看了舒服。
忽然,小黄门叫道:陛下皇后驾到!
这下所有人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拜见陛下、皇后殿下!”
李承乾便行了个礼道。
“高明啊,朕数天不见你,听你母后说你一直在东宫之中造纸,朕好奇的很,想来看看造得怎样了?”
李承乾听了之后便说道:“陛下、母后,你们来得真是巧,儿臣已试验成功了一批纸,还请你们过目!”
说完便引得两人走了过去,他们在一张大白纸前停了下来。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看着这张纸,不住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还上去试了一下纸张的品质。
说道:“这纸乃上品!比我们日常看到的纸品质要高出许多,厚度也是十分均匀,而且还有一股竹子、麦香!高明你是什么造的?”
李世民天天与纸打交道,不说别的,就说每日要批复的折子自然不在少数,天天都要摸纸,早就摸出感觉了。
“陛下,这些都是通过那里的竹子还有稻、麦草造的。”
“当真?”
虽然听长孙皇后说起过,但从李承乾嘴中说起之时,他显得十分震惊。
“儿臣不会骗您!”
李世民追问道:“那这些纸的成本几何?”
这是他关心的问题,在他认为,这么好品质的纸一定是不便宜吧?
长孙皇后亦是说道:“如此品质的纸,价格一下是不低吧?”
“陛下,母后,你们以为比起我大唐纸来说,这些纸会便宜多少?”
李承乾故意这么问道。
竟然不是贵,而是便宜,这时李世民说道:“听你这么一说,看样子朕要往低处猜了!是我大唐纸的一半?”
长孙皇后却道:“我看这品质高,我猜与之前的相仿!”
李承乾笑了笑道:“都不对!这些纸的价格是现有纸张的五分之一,甚至可以更低!”
这话一出,两夫妻惊讶得下巴都合不上来。
五分之一,那得是什么概念,实在太可怕了。
“嗯?如果这样的话,那太好了,只不过这生产速度几何?”
李世民问道。
“以儿臣的流水线生产进度,产量至少是以前的十倍!”
这话一出,再次惊讶到了两夫妻。
至于流水线是什么,他们也不去关注,他们关注的点在于产量上面。
往后大唐的纸张可能再也不会紧张了,十倍的速度啊,又便宜到五分之一。那么大唐可以读书的人将大大增加。
“若是这样的话,那五姓七望对于我们教育的改革几乎是没有影响了。”
“便是!”
当然,书籍仅是第一步,李承乾还要接着下一步的动作,那可不是李世民可以想到的,甚至于整个大唐都没有人会知道他想干什么。
“高明,你又立了一大功劳,这纸张一便宜下来,往后民生将会更上一层楼!”
李世民如此说道。
这些均是民生相关的东西,李承乾算是误打误撞进行了改革。
李世民眉开眼笑的,长孙皇后这时问道:“那这纸可有名字?”
她问到了点子上面。
李世民也民好奇的道:“也对,你可曾取了名?”
李世民好奇得很。
李承乾知道,这个时候李世民自然是要表现一番了,于是便道:
“并无取名!不如陛下赐于它名字吧?”
李承乾明显的想让李世民装装文采。
李世民也不客气,有此机会,怎么不去表现呢?
于是便道:“《国语》曰: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朕觉得,这教育却是可以将知识载于纸,而宣于纸,不如叫宣纸吧!”
印刷术和造纸这两样东西的定位,并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李世民的话一出,让得李承乾十分佩服,这家伙肚子里还是有一些墨水在的。能当上皇帝也不是没有些才气的,且江山有一半以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于是便道:“陛下圣明。”
“好名!好名!陛下文采斐然,让妾身是佩服不已!”
李世民被说得兴致十分之高,一开心便道:
“好,如此一来,这宣纸,便可以大量生产,有什么需要的钱的地方,直接和户部取用!”
“是!陛下!”
李承乾心中一喜,如此一来,自己便可以放开手脚做了。
接下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又走东走西的,让李承乾应对起来,有些困乏。
心想,这两人什么时候走?自己还有事要做呢!
………………………………
第324章 有凶兆(第三更)
好不容易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送走。
李承乾便叫来了邹凤炽,这一段时间,他少有关注自己的事业。
待邹凤炽一来,他便问:“和我说说,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如何?”
他一直将重心用到了教育上面,对于丰唐商行的照顾变得少了许多。
邹凤炽道:“太子殿下,我们的贞观犁已经可以日产三千,但是订单依然排到了明年年末!”
邹凤炽的话一出,让李承乾意识到这个问题十分之大。
这说明他们的生意火爆,但却爆发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贞观犁不能及时推广下去,明年想种更多的田,那基本是会受到影响,且农民开垦土地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所以,他道:“告诉我,我们丰唐商行现在在大唐的点有几个?”
“已经在一百个地方设了点。”
一百个点,在于大唐而言,并不算多,其实也就是主要的地方设了点,不过这种形式的设置一定是耗费了不少钱财啊,普通人还真的做不到。
李承乾听了之后十分的满意,于是便说道:
“好!我要你招募大量的人员过来生产贞观犁,不管用什么方式,明年开春前一定要将所有的贞观犁交付使用!”
“这……”
邹凤炽表现出难为的样子。
“怎么?有问题?”
“小人怕钱不够!”
“怎么会不够?出一道命令,订购的先交部分定金,完后交剩下的,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取出我那部分钱来先垫着。”
李承乾在丰唐商行的股份是十分可怕的。这一段时间内,他们积累的财富也是十分可观,天天都有大量的钱财入账。
邹凤炽如果只是动用他的钱,当然是不够的。
按李承乾的做法再说不行,那李承乾也没办法了。
“如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