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级太子-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她们却没有停下的意思。

    阴妃终于还是问了“太子殿下,东宫之中,可还有香皂?”

    众人投之前感激目光,因为就她敢问。

    李承乾无语,心想,早和你们说过,想要什么,直接说嘛,这拐来拐去的,让人无语了。

    “有的,我闻众贵妃衣服那一股清香,定是用那香皂所洗,因而用得巨快,但没关系,往后你们想要的话,我每月定时让管力士给你们送去,也省得你们过来,这天这么热,热坏了身体多不好。”

    怪不得用得那么快,原来是拿来洗衣了,一块香皂洗脸洗头都不够了,她们竟然奢侈的拿来洗衣!可真是醉了。

    韦贵妃说道“太子殿下可真是善解人意哪!”

    何止是,她们心里想什么,李承乾都知道,特别还有长孙皇后那里。

    “至于母后这里,我早就做了准备!”

    这话一出,让长孙皇后听了十分舒心,孩子长大了,懂得为自己着想,这是好事。

    “不着急,我那还有一小块,不必特地去造那香皂。”

    倒是长孙皇后还要点脸面,连忙推脱道。

    之后长孙皇后没有再说关于她找李承乾是什么事,因为,她本也是为此而来。

    这下倒好,由贵妃说起,倒也省得麻烦,否则若是四人还在此,她还真说不上口,当然还有那五个皇子存在。感觉总是怪怪的。

    “要的要的,来人,为皇后殿下和四位贵妃准备香皂!每人两块,皇后三块!”

    “是!”

    这便有小黄门下去准备一二,而四个贵妃则是脸露欢喜,这一来有了收获,大家当然开心啦。

    一行众人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离开,期间李承乾也再次注意到李恽,他看着李恪等人与贵妃的亲昵行为,变得有些不自在。

    李承乾心想,这王贵妃那里还是得走一趟,否则让李恽思母,可能还会怀恨在心,顺便过去敲打一番王贵妃,让她莫让长孙无忌给利用了。不为别的,就为李恽在自己手下学习。

    于是便和李恽道“恽儿,一会我带你去见你母亲。以解思母之忧。”

    “皇兄,真的?”

    “可还有假?”

    李恽变得十分的开心,立即说道

    “多谢皇兄!”

    “兄弟之间,莫要谈谢!”

    “是,皇兄!”


………………………………

第206章 明哲保身(第二更)

    李承乾说到做到,当晚,便带着李恽前往王贵妃所在冷宫之中。

    薛仁贵于后面紧紧跟随着,以保护二人安全。

    从东宫到冷宫有一段距离,一路走来,冷宫果然十分的冷清。

    整条路上,碰不上几个人,李恽走在李承乾之后,问道“皇兄,因何这里无什么人?”

    他显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平时皇宫里到处都是人,十分热闹,现在怎么还有这种地方。

    “这是冷宫,是惩罚一些犯了错的妃子所用。”

    李恽又问“母亲在这里,那是犯了错吗?”

    “是,不过很快就可以出来了。不管是谁,犯了错,都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李承乾说道。

    “皇兄,我懂了,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原来说得就是如此。”

    如此一说,李恽的三观,算是正的。

    “走吧,你也许久未见你母亲了,我们快些看完,早些回去。”

    “是,皇兄。”

    一行三人便往着冷宫而去。

    整个冷宫之中,人气实在是少,走了许久,却是一个人都不得见。

    直到到了宫门口时,里面亮起来烛光,李承乾便带着李恽进入其中。

    “谁?”

    李承乾一入其中时,引起了王贵妃的注意,李承乾一瞧见,这里晚上竟然一个小黄门都没有,实在是寒碜得很。

    “是我!”

    “太子你怎么来了?”

    王贵妃一见李承乾便道,这时李恽却从李承乾身后出面,直接扑了过去,紧紧抱住了王贵妃。

    “母亲!”

    “恽儿,是你!”

    母子俩都哭了起来。

    李恽问道“母亲在这里会不会冷清?”

    “不会,不冷清,有你在,都不冷清。”

    一会之后,王贵妃便道

    “恽儿,你先到一边玩,我有话和太子说。”

    李恽懂事的到了一边。

    随后王贵妃便质问道

    “太子,你这是何意?让恽儿过来,你想做什么?”

    王贵妃的语气之中,充满了警惕。

    “其实也没什么,李恽说许久不见王贵妃,我便寻思着带他过来看看你。”

    王贵妃不信李承乾的话,便又道“你是想让他看到我落魄的样子吗?还是想利用恽儿?”

    “王贵妃,你就是太爱揣测他人的意愿,再怎么说李恽也是我的弟弟,我会害他吗?”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想说的是,好好表现,兴许可以早些出去。莫要越关越久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比我更明白!长孙无忌是不是来找你了?”

    李承乾又问道。

    “你跟踪他?”

    李承乾没有理会王贵妃的问题,直接又道

    “他是否给你承诺了?”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如果是的话,我劝你悬崖勒马,不要越陷越深!”

    “太子,你说这知我不懂!”

    王贵妃装傻道。

    “长孙无忌现在已经不是大将军,被陛下革了官,现在的他已经不受陛下待见,一年之内恐怕见不到陛下几次,如果他承诺你太多,到最后都要大打折扣,懂?”

    王贵妃一听直接陷入沉思之中,外面的事情,她是完全不得知,长孙无忌也没有告诉她大将军之位已经被革去。

    王贵妃不语,李承乾接着道“王岩是你什么人?”

    “他怎么了?”

    “你先告诉我!”

    “我叔父。”

    “他与长孙无忌联合起崔家试图打击我的丰唐商行,但是你知道的,我的方法十分之多,他们斗不过我的,如果你不想王家的家业受到损失,我劝你还是让他们回头是岸。”

    李承乾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十分认真的和王贵妃说这些话。

    “为什么和我说这些?”

    “简单,因为你是李恽的母亲!”

    李承乾简单的一句话,让王贵妃直接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李承乾所打的便是亲情牌,最好能让王贵妃回头,所谓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他便是这种想法。

    但如果有些人不开眼的,那么抱歉,挡我者,都得死!

    不管你是谁,都要受到李承乾的疯狂碾压。

    许久,王贵妃是一句话都不讲,现场变得有些尴尬。

    最后,李承乾则是说道

    “好了,你们好好享受一下母子在一起的时间,你好好考虑一下,如果觉得我的话不错的话,我会让人定时将李恽送来这里与你见面。”

    “我可以理解成,如果我不听你的话,你就不会让恽儿来见我?”

    “不不不,李恽还是十分的乖的,我不忍心看他伤心。我来只是为了提醒你一定,你这是在玩火,别引火烧了身,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王贵妃则道“那我要谢谢你了?”

    语气之间,并没有听出任何一丝感谢的意思存在。

    李承乾也不相信,就带李恽过来会让她回心转意,但影响还是有的,至少一些事情不敢做得太过。

    “不必谢,我还是希望你能明白我今天所说的话。”

    看这样子,王贵妃还是处于警惕状态。

    “来,李恽,好好和你母亲相处。”

    “是!皇兄。”

    “对了,我让人带来了一些滋补品,就放在边上,你自己取着吃吧。”

    李承乾说完之后,便走了冷宫,在外面等待。

    王贵妃实在看不透这个八岁的太子,在她感觉,李承乾似乎是一个成年人,因为他做事的方式完完全全是一个成年人的样子。

    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慎密,没有半点多余的东西。

    或许,她是错的。

    但现在事已经至此,她能做的,也是十分之少。

    唯一可能的,大概是明哲保身了。

    李承乾这么做的目的明显,就看王贵妃是否回头,如若不然,他可能还要再次惩罚王贵妃,因为,挡他者,统统得被清理,不管是谁!

    当晚,李承乾带着李恽归到东宫,这一路,他可以感觉到李恽明显比以前更快乐一些。

    这些,足够了。

    下一步,就是收成的时候,后天就会有大臣们前来,到时候,再秀一把。

    搞个土豆全宴什么的,让这些土鳖们见识一下21世纪的力量。


………………………………

第207章 土豆产量(第三更)

    第三天,天刚亮起的时候,整个东宫之内的三亩田外开始汇聚满了大臣。

    人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关于今天李承乾土地收成的事。

    有人道“太子殿下夸下海口说今天有能解决山东大旱问题粮食,也不知真假。”

    “我看太子成天忙碌得很,哪有时间管理什么作物。”

    “这三亩田能做什么?我没听过三亩田可以解决万万人的粮食问题!”

    “他又不是农民,怎么会懂的种田?无非就是讨陛下欢心罢了。”

    ……

    众说纭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不相信李承乾能做出这些。

    程咬金也在当场,一听就不开心了。

    “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让我们失望过?”

    这话一出,众人觉得似乎就是如此。

    但是还是有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虽然不说话,并不代表他们会肯定。

    大臣们对于李承乾所做的一切褒贬不一,忽然此时有小黄门喊道“陛下、皇后殿下驾到!”

    众人才停下来不再言语。

    “参见陛下、皇后殿下!”

    众臣行了礼道。

    “走吧到里面看看!”

    李世民说道,于是众多大臣便往着那三亩田内而去,此时李承乾已在里面准备着收成。

    他一见李世民过来便走了过来。

    “拜见陛下、皇后殿下!”

    众臣等道

    “拜见太子殿下!”

    “嗯?高明,朕听说今天你要收成了,而这要收成是为何物?”

    李承乾这时候没有再隐瞒了,也没啥好隐瞒的。

    他道“陛下,儿臣今天要收成的是土豆。”

    土豆?

    有大臣依着字面的意思说道“可是长在土里的豆?”

    呃,似乎可以这么解释……

    但又不是这样。

    “其实不然,这仅是学名罢了。就像张三、王四一样,仅是一个名。”

    如此说来,倒让那大臣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谓言多必失,讲得就是如此。

    但是李承乾却没有深究,而是接着说道“今天我们要出产的作物,可以解决掉我大唐一半的饥荒问题。”

    这话一出,让得众人是纳闷不已,毕竟这话其中让人感觉到十分浮夸,不切实际的感觉。

    可是又是从言出必行的李承乾口中说出,让得众人是十分矛盾,是选择信还是不信?

    李世民倒是有些震惊的问道“喔?光凭这一亩田?”

    “陛下,这一亩田所带来的种子,仅需要两季,便可以让土豆遍布长安附近的农田,不出三年,必能解决掉饥荒问题。”

    他没说玉米,如果是玉米的话,那只要两季就可以种下成千上万亩田,那才是真正的补充!从此大唐朝的粮食再无缺失,人人吃得饱。

    这时张亮却是出来说道“太子殿下,如此讲来是否言过其实了?”

    现在敢于出来和李承乾对着干的人不多,且能让他记住名的,恐怕只有被连降两级的张亮了。

    再怎么说张亮也是一代功臣。

    李承乾其实还是需要这种人,特别的时候,还可以助攻。

    而同时还有人说道“要我也不信,咱们饥荒问题由来已久,讲真的,短时间内想解决难道十分之大。”

    这些土鳖哪里知道土豆的产量几何?如果知道了,他们大概也不会说这话了。

    要知道,土豆可是有十分之多的好处,吃起来也是方便。

    “朕也想看看,你要怎么做!”

    长孙皇后亦是说道

    “我也是十分好奇,今天高明可以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

    作为母亲,长孙皇后还是十分相信李承乾的,所以对于李承乾所说的,她是一点都没有怀疑的意思。

    可是大臣们却十有怀疑,既然这样,那么反差就会变大,那么,一定能够造成一些巨大的震撼,顺便收些积分,稳了!

    于是李承乾便说道“不如这样,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

    李承乾的话一出,让众人是十分纳闷。

    李世民则是饶有兴趣的问道“喔?什么游戏,说来听听。”

    “为了验证我所说的是为真实的,我们来猜这一亩田可产出土豆的重量如何?”

    这有意思了。

    “敢情可以的,正好有些趣味性。”

    “对对对,我记得大唐的小麦亩产仅有三石左右。”

    在唐朝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当时的农业水平十分代下,亩产三百多斤算是平均的了。

    “我猜,最多不会超过五石。”

    “五石?你怕是猜多了,三石最多,毕竟这些绿油油的东西,能有多重?”

    有人看到了表面,如果是这些土豆株来算的话,大概也不到这个数吧。一百斤都到不了。

    这些人,甚至于开始往低处猜。

    没有人猜得超过十石的,因为没有看到真实的东西,没有人相信。

    李承乾心里却在想猜吧,猜得越离谱越好,这脸打得才痛。

    “看来大家对于我的成果十分不满,但没关系,一会你们就知道,你们错得有多离谱。”

    李承乾如此说道。

    如此的自信,让一边的张亮是看不下去。

    “那太子殿下觉得有多少?”

    李承乾作了个三的手势。

    张亮一瞧。“三石?果然还是没有猜错,这么点产量怎么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谁说三石的?是三十石!只多不少!”

    这话一出,众人哗然,有些人认为,李承乾一定是疯了,三十石,那等同于原来产量的十倍,这世上恐怕没有一种粮食可以到达这个数。

    至少在这些土鳖的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同时这也惊动了李世民。

    他没有对这个数字进行怀疑,而是说道“如果真的是十倍于现有的产生,那么我大唐将不再有饥荒!我大唐人口将持续增加,我大唐的边疆将护到最大。”

    有了这些产量逆天的粮食,这个民族说不定就能够摆脱历史的轮回,没有了饥饿,就有精力把目光投到外面的世界去。

    同时,他的心情是激动的,但在大臣们觉得,那也是如果。

    “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只能证明给你们看了。来人,开始收成!”

    李承乾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

第208章 亩产巨大(第四更)

    人们目不转睛的看着田里的一切,有些人倒是以看戏的姿态来看待这一场收成。

    大部分人还是不相信,这一亩田可以产出三十石的粮食。

    当第一株土豆被拔起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它看了许久。

    特别是程咬金,直接快步走过去,拿起来一瞧。

    根部带着的是十几个比他拳头还要大的块状物。

    “还别说,这于玩意挺沉的。”

    这一株都有这么重了,还别说,真有可能那么多。

    程咬金又是问道“太子殿下,这玩意怎么吃?看着诱人,可不可以生吃?”

    李承乾白了程咬金一眼,说道“不能生吃,吃了拦肚子!想知道怎么吃,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搞得这么神秘吗?”

    “一言难尽,因为只有做出来才知道!你要我怎么形容?”

    李承乾这么说,特别是吃的,你要真实吃到了才能感觉到其中的奥妙,光是口说,怎么能体会?

    所以程咬金也不再说什么。

    李世民这时也凑了过去。

    “我看看!”

    那程咬金立即将土豆上的土清理干净后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一掂量,脸上神色变得精彩起来。

    “这东西果然十分之沉,看样子高明没有骗我们。这东西十分细腻,感觉还有一些泥土的清香。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李世民都这么说了,众人也不敢小视。

    照这么下去,有些人要被打脸了,特别是那些猜三石的人,真是乱猜。

    “陛下,这个土豆味道绝对是美味的,儿臣已经准备好数种烹饪手法,届时请陛下和皇后殿下及各大臣一同享用如何?”

    长孙皇后也走到了这田边说道“那我可是十分期待。”

    李世民兴趣变得极大。

    他道“好!好!好!”

    李承乾接着拿出一把刀,拿起一个土豆,一把削了一半掉说道“这土豆整个都可以食物,也不必精加工!”

    这下又刷新了大家的认识,小到宫女大到李世民,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震惊的,但还没有到达触发积分的时候。

    众人也是交头接耳的讨论起这个所谓的土豆。

    “难以想象,这种作物竟然是吃埋于土底的块状物。”

    “一株便有十几个这么大的块状物,这一株够两三人吃了吧?”

    “那可是比小麦要优上百倍都不止,试问一株小麦能和多少可食用的?”

    “可不是,还有小麦加工起来十分麻烦。”

    这人说得没有错,小麦还有表皮需要脱糠才可以食用,吃一餐倒也是费时费力的,但这大东西似乎不同,甚至于可以一整个吃下去。

    张亮也是哑然,本想质疑一下的,现在看来似乎不行。

    只听得李世以又说道“来人,快些将它们收集起来,我想知道具体的亩产多少!”

    因为这个数字十分重要,如果超出人们想象的话,那么未来可期,大唐可能会没有饥荒。

    “是!”

    可是这里的人手明显的不算很足,短时间内还收不了。

    李承乾便道“陛下,不如让文武百官一起收成如何?让他们体会一下农民的劳苦,知道底层的不容易。”

    这个建议得到李世民的赏识,他道“好主意,你们都听到了吗?所有人都给我下去干活,将田里的土豆收成了。”

    众人讶然,这……似乎不合情理,但被李承乾这么一说,又是合理的。

    官,本源于民,到民之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体验一下人民的幸苦,更好为人民服务。

    所以,众人也只好硬着头皮道“是!”

    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但少数人却以此为乐,特别是程咬金直接挡身于前,一把一把的拔起一土豆。

    其他人,武将还好,文官就显得吃力许多,他们少做农活,所以收起土豆来,显然有些吃力。还有人摔倒在地,不然就是将衣服弄得脏乱不堪,可谓是丑态百出。

    李承乾则在一边笑看着这些大臣们的表演。

    此时他们大概已经将他骂了个遍,但他不在乎,谁让他们不相信他呢?顺便给他们上一课。而且这收成也不算什么,十分简单的一件事,不难堪。

    人多力量,仅是过了一会时间,所有的土豆都被堆到了一起。

    而大臣们一多半是灰头土脸的。

    这一大堆的土豆看起来似乎不少。

    “来人,上称!”

    李世民主持道。

    便有几个小黄门上去对这些土豆进行称重。

    现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这些人身上。

    “第一秤,一石!”

    有人报了数,其中这些被称的土豆还不到三十分之一的量,众臣不由得赞叹,这东西还真的重。

    “第二秤,一石!”

    ……

    随着小黄门的汇报,数量正在不断的上升之中。

    仅一会儿时间,小黄门的叫数停在了四十石。

    众臣都吃惊的下巴要掉下来了。

    亩产四千多斤,那得是什么概念啊!是小麦的十多倍。就是说一亩田可以顶以前的十亩,这样子的话,还会有饥荒吗?

    有精明的大臣,开始说道“恭喜陛下,往后我大唐再无饥荒!”

    他开了个好头,于是所有人都如他所说一般,齐声欢呼起来。

    李承乾心想这些人真好玩,本末倒置,明明是老子搞出来的,却是去拍李世民马屁,真是有意思。

    李世民还有点良心,他道“一切辛苦高明了,是他带头研究土豆,他功不可没。”

    李承乾当然要配合一下表演,于是便道“一切为民着想,不辛苦!也是一切为陛下解忧,谈不上功劳。”

    李世民点点头,反过来说起大臣“如此气节,是尔等习之对象!”

    众臣又开始点头哈腰道“陛下说得是,太子殿下之气节是我等学习之楷模。”

    这便是所谓的人臣。

    程咬金十分不屑于这些人的表述,倒是问道“太子殿下,这一块田的土豆完了,还有另外两块是什么?”

    这问题大概也是所有人想问的,李承乾却不着急着说,因为还不到时候。

    但是李承乾不说,众人都着急了。

    李世民更是如此,所以也问道“对,另外两块田种的似乎不一样,高明,那是什么。”

    这下众人将目光看向了边上的另两块地。


………………………………

第209章 锅的革命(第一更)

    李承乾不会这么快的告诉大家,他则是说道“另外两块田,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同样是不亚于土豆的存在。”

    这话明显不能让大家觉得痛快。

    “高明,你连朕也不告诉吗?”

    李承乾却是说道“陛下,因为儿臣还在研究之中,未到最后阶段,还是不说为好,而且这两件东西,很难形容,但我可以保证,另外这两样东西一出,不出三年,整个大唐将再无饥荒!”

    另外两样东西是作为土豆的补充,让饮食具备多样性,并且可以大量生产。

    长孙皇后道“陛下,我也觉得等到高明完成之后再看也行吧,毕竟还没成品。现在知道了,意义不大。”

    万一要是没成功,就打脸了。

    李世民点点头道“也好,那就是看看高明将如何烹饪这所谓的土豆吧?”

    “对的,我也想看看,平白无奇的土豆能否迸发是不一样的味蕾。”

    长孙皇后果然还是个读书人,因此她说的话让人听着十分舒服,倒不像程咬金那些粗鲁的家伙,成天只知道打打杀杀,吃东西也没吃东西的样。

    李世民听了之后说道“皇后说的十分有道理,那这样吧。高明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看看。”

    这时程咬金就跳了出来说道“太子殿下,我老程可是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你的手艺呢!”

    记得上次的烧烤,让李承乾还是记忆犹新啊!这个破家伙,让人真是十分无奈。

    李承乾白了程咬金一眼,真的很想随便搞个水煮土豆给他吃算了,让他快些吃饱一边玩去。

    反正他也吃不出个什么味道来,他活得一点都不精致。

    但嘴上就说“程伯伯,稍安勿躁,不要太过着急,所谓好事多磨,咱们要吃出不一样的感觉。”

    程咬金只好说道“老程我为了吃这次的土豆,连早饭都没有吃!”

    李承乾脸上黑线顿时迸发,房玄龄也是说道“我和莱国公也没有吃!”

    他心想你们有吃没吃关我什么事,而且这些土豆以后还要做种的,现在给你们吃了,人民种什么?一百多人啊,才三四千斤的土豆,多给你们吃就是浪费。最多给他们尝尝鲜也就罢了。

    “众位大臣们,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毕竟这土豆数量有限,我们今天所做的,仅是让你们尝尝鲜,而不是来吃饱的,要知道文武百官每人若是吃饱了话,这四十石斤的土豆怎么够吃?”

    李世民一天点点头说道“那便如此啊!若是作为种子来说,确实要以种子为先,而我们想吃顶多再等个一两个月就可以了。”

    没错话就是这么说的,这三四千斤的土豆,种下去至少可以扩充五十亩,而再下一季,那就是二千五百亩,每次种下都会乘以五十倍的数量,如此下去,不出三年,整个大唐就全部都是土豆。

    到那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都是可以的,但至少不是现在。

    所以李承乾算是给人们科普了,这些东西暂时还不能当饭吃啊!

    “那就尝个鲜吧!”

    程咬金舔了舔嘴唇,感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让人看了十分的无语啊。

    “是啊,高明!我们正看着!”

    李世民都有些等不及了。

    “请大家移步,我已经在庭院里准备好一切厨具。”

    这时众人才退去,往着李承乾所说的地方停住。

    那么接下来便是李承乾表演的时候了。

    所有人都到了他所说的地方,只见得他面前树立了十口锅,每口锅前站着一个小黄门。

    人们好奇为什么有十口锅,但是更加好奇的是那一口口铁锅,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没有见过这玩意儿。

    没错,便是铁锅,形态对于李世民等人来说,有些新奇。

    要知道铁锅可是北宋时期才发明的,它在那个时候才真正得到普及,有力的有力地促进了中华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广。

    而初唐用得最多的是青铜的餐具,比如像鼎、釜之类的东西。比较着名的成语,就如同破釜沉舟,说得便是煮饭所用的是釜。

    可那些东西又厚又笨重,造型又难于操作,哪有铁锅好用?

    而李承乾今天要做的,不单是改变农业,还要对锅进行一次革命。同时教育一下这些土鳖们,让他们见识一下二十一世纪的炒菜手法。绝对让他们瞠目结舌。

    有大臣指着一口口的铁锅问道“太子殿下,这一个个是什么?”

    李承乾说道“此为铁锅,炒菜所用。”

    这下众人更加纳闷了,因为他们可没有炒菜一说。

    初唐时绝大部分食的作法比较单一,所谓煎、炸、炒是十分稀有的,主要以火炙用火烘烤)、石燔将谷物置于烧烫的石块上焙熟)、汽蒸、水煮。

    所以,当李承乾说出炒菜的时候,众人都是十分吃惊。

    “炒菜?这倒还是新词语啊!”

    李世民来了兴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