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崛起-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公平决斗

    宋军第一波火炮覆盖了城门附近,不过对于倭国武士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已经撤出了城门的守卫,直接进入了城内的各处街巷住宅,准备与宋军巷战到底不死不休。

    一轮炮火之后,宋军就有了觉察,刀盾手列队出击首先进入了城内,发现无人防守之后,就在附近开始建立防线,招呼身后的火器营阵地向前移动。

    灵活机动的小口径速射炮由马车拖拽改为人力,在火把的照耀下一辆一辆的推进城内,宋朝大军并没有冒进,不管倭国武士藏身在哪里,各兵种依旧有条不紊的进城巩固防线。

    宋军对于倭国士兵藏身建筑的战术早有应对,两枚铁壳霹雳弹扔进院子屋子,任何躲藏埋伏就都失去了意义,当浑身冒血的倭国武士忍不住伤痛,挥舞着武士刀冲出来的时候,只需迎面一支破甲锥,就能够结束战斗。

    宋军的战线进展的缓慢而坚定,缓慢是因为要清理干净,绝不留下任何死角和隐患,同时不管倭国武士如何誓死抵抗,都不能延缓宋军推进的步伐,人多人少只是一个数字和躺下来多几具尸体的区别。

    倭国武士刻意避开了正面交锋,但是依旧没有逃脱覆灭的下场,战线一点点的延伸,任何出现在战场中活动物体,都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北条家族的大宅前面,宋军队伍第一次遇上了列队防备的倭国武士,高大的院门前有一处青石铺就的小广场,四处竖立着十几根高大的木桩,吊着数十盏明亮的风灯,映照的门前一片灯火通明。

    大约有三四百名衣着统一的武士,手中斜抱着一把带鞘的武士刀,拍成了整齐的几路队列,面无惧色的站在那里纹丝不动,领头的是两名身材高大的光头武士。

    这里本来就是京都两处要地之一,另外一处就是天皇居住的宫苑,杀到这里的宋军小队立刻传回消息,通知了赵天佑与杜浒等主要将领。

    “他们想要干什么?给我问明白了!”

    赵天佑吩咐手下的通译,上前去和领头的倭国武士谈话,这处巨大的北条家族宅院赵天佑提前吩咐过,不可以贸然开炮进攻以免损毁,他可不想那一方砚台给炸坏了。

    通译上前用倭国话交谈了几句,小跑着回来禀告。

    “将军,这是北条家族的私家武士,想和我们进行一场公平的决斗,如果他们输了,就自己割下自己脑袋,如果他们赢了,只想保住这座宅院还有里边的人口不受侵扰。”

    赵天佑一听大笑起来:“哈哈哈,这帮小日本真是脑袋有毛病,我把你们全杀光就得了,何必在这里听你们废话,还想公平的决斗……等等,速速把苗刀队集合整队过来,这里有供他们练手的点心,要是错过了还真会遗憾的。”

    其他宋军士兵整队离开,继续向着还没有肃清敌人的地方深入,这六百多名苗刀手可以说是赵天佑亲手打造,从兵器刀法到每一个队员的挑选训练,无不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此时苗刀队掌中所握的苗刀,已经是第经过第三次品质提升之后的加强版苗刀,不能说都是削铁如泥的宝刀,但在这个阶段的炼钢技上,已经占到了世界的顶峰,放眼四海无法超越的地位。

    倭国的炼钢技术传自中国华夏,自汉朝传入之后,也历经了几百年的优化调整,汉朝的百炼钢算得上是当时炼钢技术巅峰,传到日本之后发扬光大了,包括旋绕锻合技术。

    同时中国华夏的花纹钢技术也是领先时代,传入倭国之后本土上竟然渐渐地失传,若不是赵天佑的横空出世,直接把中国的炼钢技术提升几百年,倭国的锻造技术和大马士革钢就成了冠绝世间的奇迹,顶级炼钢技术自此和华夏再无关联。

    “各出十人,三十人,五十人,百人斩交战之后,以最后能够站立在场中的人数多少,为各自胜负的条件。”

    通译跑过来把倭国提出的规则讲述了一遍,让赵天佑冷哼后嗤之以鼻,这帮小鬼子还真是学会了不少东西,死到临头了还咬着规则不放,假以时日真的是非常可怕的敌人。不过此时已经有了我,所有从我华夏偷学来的东西,我都一并要收回去,不把你们打回原始社会,我对不起穿越的这一趟,自此千年之内你们休想有出头之日。

    “好,答应他们!苗刀队的小伙们,只管出战人数,其他没有规则,用最安全的手法杀光对手,谁要是他吗的敢受伤,回头我还得打他的屁股,都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吼吼!”

    十名苗刀队的精锐战士,用低声的历吼回答了赵天佑,三三两两的分开,看似散乱却又暗含杀机,这是宋军散兵小队作战最基本的阵型。

    后背和软弱的地方,可以放心的交给战友看护,手中只有刀锋向前,目光所及皆可杀!超长的苗刀刀身,大开大合之时有横扫千军之势,当安静的在掌中静止的时候,清秀安静的让人心生向往爱不释手。

    “嗖嗖嗖!啪啪啪!”

    一阵连响,十把苗刀带着寒光出鞘,刀手头也不回的一甩刀鞘,寒铁头的刀鞘插入青石的缝隙中,稳稳的矗立像一只只直插青云的手臂。

    这十名苗刀手的气势暴涨,大步向前走到双方中间空出来的场地,那一夫当关舍我其谁的姿态,让对面的几百名倭国武士为之一呆。已经准备出列迎战的十名武士,在向前迈出脚步的时候,心中竟然有了犹豫和悔意,有点一步迈出就是死门,再向前一步就要天人永别的感觉。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在这十名武士亮出手中的兵刃,大步向前进入决战场地的时候,不同的心情影响了他们脚下的速度,在赵天佑眼中一看就是漏动百出。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难道真的等他们站好位置之后在攻?那才是妇人之仁,既然定了公平决战的规则,只要没有违反规则,一切招数都是可以用的。

    “都给我杀了!”

    赵天佑在后压阵,高声历吼一声,揭开了刀手之间决战的序幕!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杀个痛快

    明亮灯光下一片银色刀芒炸裂夺目,从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动作,苗刀队十名勇士十种出刀的方式,但是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各自选定的对手,此时已经用各种姿势躺在地上。()

    鲜红的血液无声的从还在轻微抖动的肢体中流出来,暗红色血水沿着青石游动,渐渐的渗入缝隙被大地吸收,只留下一片赤色的痕迹,告诉后来者一个人的血液只能够染红这么大的地方。

    两名武士头领的手臂有点颤抖,抗在肩头的武士刀似乎重了许多,肩膀上总感到不适,想把武士刀提起来轻松一下肩头,却发现手臂也没了力气。

    在刚才的那一瞬间,他们清楚的看到了宋军手中的那柄长刀,比他们手中的武士刀更长一些,弧度更小一点,似乎还刀身有些狭窄。可是刀手蓄力出击的那一刻,狭长的刀身上似乎携着风雷之势,像泰山压顶一般让人无法躲避,而举刀硬抗的结果是刀断人亡。

    两名见势不妙撤身躲避的武士,同样没有闪过那一蓬银色刀光,从肩头一刀入体,把整个人几乎完全劈开,之有后背上的一部分肌肉和皮肤还连在一起,倒在地上的样子更加可怕。

    就在几百名倭国武士集体呆愣的时候,十名苗刀手收回刀势,整齐的占在场中,转身对这赵天佑单膝跪地施礼,十个人低头的同时,口中吐气开声的猛喝。

    “吼!”

    声音短促而有穿透力,十个人的吼声让全场的千余人都能听清楚,这些苗刀手身上的劲力和功夫,那不用猜都能感受的到。

    “好样的,没给我丢脸!归队!”

    随着十名苗刀手拔出自己的刀鞘,收刀归队的脚步,又一波三十人的队伍准备妥当,把手中的刀鞘插入脚边的土地,举着如同一汪秋水的长刀,大踏步的跨进了血迹未干的场地。

    死去武士的尸体已经被己方的人拖回去,场地之中已经收拾干净利索,倭国武士方向隐隐约约的还能看到暗红色的印记,而大宋阵营这边干爽洁净,只有刀鞘拔出之后留在地上的小洞。

    “第二局,双方各出三十人,不死不归,必出胜负!”

    通译把话喊出来的时候,苗刀队三十人已经列成五朵梅花的阵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协同攻防丝丝入扣水泄不通,每一个动作都如同行云流水,每一个苗刀手只需要防守自己的所防,进攻自己所攻的方位即可。

    从第一阵单兵出击,依靠绝对的力量和超级装备来获胜,宋军取得的胜利虽然让倭国武士震惊,但是他们并不是从心里佩服,只是觉得你们装备的刀实在太好了,要是我能有一把就好了,这样非常简单的想法。

    而这三十名苗刀手出场的风采,绝对是让他们从心里跪服了,气势上身法上配合上无一弱点,就是倭国武士想进攻,都找不到合适的攻击点和位置。

    这次宋军没有发出凌厉一击的攻势,而是依靠队形的缓缓向前靠近,逐渐的压迫倭国武士活动的范围,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却,从心里从战术上已经败了不止一筹。

    可是双方设定交战的场地就那么大,退无可退之之际只能硬拼,首先有五名倭国武士,高举手中的武士刀猛喝一声,朝着身边最近的苗刀手斩去。

    一刀斩下就好似泥牛入海劲道全失,发觉不妙之后再想抽刀已经晚了,七八道凌厉的刀光如同闪电划过,连一声惨呼都没有发出来,这几个武士就成了一地碎尸。

    战斗一旦开始就已经无法停下,苗刀队的阵型中似乎有一股吸力,剩余的倭国武士们不由自主的冲了上去,刀光剑影惨呼厉吼不断,一蓬蓬冲天而起的血雾,预示着一条又一条生命的终结。

    就在双方战士众目睽睽之下,苗刀队用无可匹敌的实力,展现出让人无力抗拒的威能,三十名倭国武士全部死亡之后,苗刀队无一人受伤流血。

    苗刀队强大到了让对手的灵魂都在颤抖,场地上的碎尸残肢被收拾干净,剩余的倭国武士阵营中,已经不向刚开始那么肃穆庄严,心神被扰产生情绪波动的大有人在,本来整齐的队列已经开始有些散乱。

    “第三局,五十人战队,双方军士入场,准备开战!”

    没有等待彻底清理干净,宋军的五十名苗刀手已经跃进场中,再一次打乱倭国武士的认知,大睁着眼睛看着场中杂乱无章的宋军,不知道这种战术又是何意。

    宋军队伍中的人都清楚,这次出去的五十人,是单兵战力最强,作战最有经验的老兵,那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么散乱的一哄而上,必然是提前约定好的战术。

    这次的倭国武士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一出场就展示出首尾皆顾的防守姿态,真没有想到宋军却放弃了协同作战,这些精锐的苗刀手,几乎都是独自寻找目标的软肋,只求一击必中的杀伤。

    而倭国武士出场采取的龟缩式防守,正好对了宋军苗刀队的胃口,就在混乱中寻找到机会,撕开了倭国武士的防守,只求一刀必中的杀伤,随即抽身而退绝不恋战。

    不管你是谁,防守的多么到位,苗刀队员这种灵活的单兵出击战术,正好是他们的克星,在防守战中逐渐失血、损失的武士越来越多。

    随着倭国武士之间的防守配合越来越乱,不断地有受伤的武士倒下,造成防守上的一个个空挡,更加的暴露出自身的弱点,这五十人坚持了很长的时间来防守,但是崩溃就在那一瞬间。

    本来散乱各自出战的苗刀手,就在很快的时间内形成了统一思想的战队集合,以绝对强大的力量,把倭国武士战队分成个几小块,把人数和实力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三圈两转就把人杀了个精光。

    不过这次用时是结束战斗时间最长的,同时还有十余人苗刀手身上带了伤,虽然不是很重,但也是鲜血淋漓好不吓人。这是赵天佑特意给他们上的一堂课,用最强的战力分散作战,得到了结果竟然是十余人的受伤,与前边几次战斗相比,实在是做的太差了。

    “百人斩,定输赢,双方准备进场!”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四章 投降

    这次倭国武士的头领已经提出了要求,不管是谁持刀参战,都要以力斩一名宋军苗刀队员为第一任务,哪怕以命换伤然后再接着换,一定要苗刀队有人战死在当场,这样的话即便是输也不至于太惨。

    可惜他们俩个自己不下场参战,这些武士已经被前几轮宋军的表现所震慑,军心不稳战力低下,真的是只有以命换伤的手段,才能达到让苗刀队员血染沙场的结果吗?

    他们想的太容易了,这一百倭国武士心志已经明了,一出场就毫无规则的冲向了苗刀队的阵型,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在乱中取胜斩下几颗苗刀队的人头。

    当年戚继光将军从百战经验中创造这一门刀法,专门用于和倭寇的武士刀对抗,把日本刀与中国的长刀结合,改进成为威力更强的苗刀,并将中国枪法、刀法与日本刀法结合,创造出了《辛酉刀法》,用来与沿海地区倭寇海盗们作战,因此又称“抗倭刀法”。

    之所以被称为苗刀,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在民国时期定名为苗刀,加上辛酉刀法大开大合的威势,把双手刀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第三代苗刀材质大幅提升的配合下,每一个苗刀手身前五尺至内无坚不摧切金段玉,最不怕的就是乱军从中作战,只要有几把苗刀一起配合舞动开来,再来多少敌人来攻都毫不畏惧。

    今晚就是奇迹发生的时刻,当激烈的厮杀搏斗停止,满场血肉模糊尸横遍野,已经不需要或者是没必要打扫战场,因为接下来的战斗一触即发,倭国武士哪里还顾得上遍地的尸体。

    有二十多名苗刀手身上染血,长刀拄地双手扶在掌中,看得出他们都已经受伤,但是依然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如同标枪一样在场中站的笔直。

    “我军完胜,看对方败了还有什么话说,叫后边的弓箭手准备,他们如果敢耍赖不认账,一个都不要留全部杀光!”

    赵天佑看得心中情绪激荡,很不得自己也能在阵前杀敌立功,还有这辛酉刀法确实刚猛,如果手中的长刀品质优良,哪怕锋刃只开一尺有余,就足够在站上雄霸一方了。

    通译挺着胸脯过去喊话,不一刻就回来了,一脸的兴高采烈。

    “赵将军,他们认输了,这些人还有这座大宅院里的人吗,全都是北条家族的人,现在他们的族长在大厅内等候将军,他们要举行一个投降的仪式。”

    赵天佑点头道:“好!就去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花样!”

    次是宋军又有两批步兵聚在这里,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千,而在场地上还有三百多名北条家族的武士,刚刚来的步兵们上下打量,看的这些残留的武士浑身发毛。

    当领头的北条家族将领,向他们表达了要全体投降的决定时,这些武士们反应大不相同,有的极度激动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仰天怒吼狂叫,有的人低头安静地站在一边。

    有五六十个武士神情悲愤,眼里含着绝望的眼神,向周边的伙伴表达了要自杀的意愿,这时候还有刨腹那种仪式化的行为,但是告诉身边的队友,让他在最后一步提供帮助,这种传统是早就有的。

    作为从小就在北条家族中培养,一步一步的历经艰苦训练,才成为一名合格家族武士,其中贯穿他们一生的教育,那就是誓死守卫北条家族的尊严,这一条要比他们的生命更加重要。

    所以当首领说出要大家投降的指令时,这五六十个人完全崩溃了,所以他们决定用死来捍卫,自己心中一直守护的信仰,哪怕已经没有战斗机会也要把身上的血洒在这里。

    剩余的还有三百多名武士,其中的大半已经按照首领的指令,把拿在手中视若生命的武士刀,放到了大门前方的空地上,然后空着手排好跪在大门两侧,代表着北条家族的全面臣服。

    当赵天佑看到那些准备自杀的武士,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厌恶感,以前记忆中那些影视剧里的画面浮现出来,让你们自杀满足心中的信仰和愿望,岂不是太便宜你们了!

    赵天佑一抬手,招呼过苗刀队的两名首领。

    “召集人过去,那几十个没有放下刀的武士,全部给我当场格杀,不想投降的一个都不能放过!”

    “遵命,将军!”

    刷拉一大群宋军士兵冲了过去,把那一群准备以死报效家族的武士围了起来,手气刀落就像砍瓜切菜一样,把一群精神呆滞的武士砍翻在地。

    有聪明点的北条家族武士看出了门道,被砍的都是身上手上还有兵器的人,在后方队伍中的武士,急忙的把手中的武士刀和腰间的短刀丢到一边,只听得噼噼啪啪的一片响声,地上横七竖八的都是各式武器。

    “将军将军,莫要再杀莫要再杀了,他们已经弃刀投降,投降了啊!”

    一名北条家族中的首领,本来通晓华夏官话,初期一直憋着没有搭腔,现在看到宋军开始没有理由的杀人,实在是憋不住了,大吼大叫的跑过来。

    “你会说汉语,怎么不早点站出来,肯定是心怀鬼胎另有所图,来人,先给我抽她二十个大嘴巴子,让他清醒一下再说话。”赵天佑看着前边的手下,砍完了那些想要自杀的武士,顺带着把周边手慢的家伙也砍倒了一批。

    这个首领登时脸都绿了,可是还没来得及做出后撤的反应,两条胳膊就被扑过来的宋军士兵死死的按住,抡圆了的大嘴巴子,毫不客气的扇过来。

    “啪啪,啪啪!”

    等到打完二十个嘴巴子,那边持刀猛砍的苗刀队士兵,已经收齐了武器,开始列队返回本阵,再说什么也是多余,那些已经死了的武士也不可能救回来。

    “你想说什么?”

    赵天佑看着嘴角流血的首领,饱含深意的又扫视一圈,北条家族高大的院门外,除了在两侧跪满的武士,周边已经没有一个站立得人了。

    “没有话说了,将军,刚才是我唐突了,请将军处罚我吧!”

    赵天佑仰头大笑。

    “哈哈、哈哈,今天就不处罚你了,给我在前方带路,我要看一看,北条家的族长跪在哪里呢?”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条时宗的心机

    北条家族在两次镰仓幕府的争斗中获胜,除了家族中英雄辈出,涌现诞生了很多将帅之才之外,还有这北条家族这百余年的传承,后人在不断地在向前努力发展。()

    整个北条家族庄园占地极广,若果要论面积至少在几百亩之上,数百间的屋舍林立,干净整洁的甬道四通八达,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繁花似锦的花园绿地。

    庄园内已经没有多少人,庄园北面还有个一小的门户,想要逃走的人基本都已经走光,只有北条时宗这样的一些重要人物,为了家族长久以来的荣誉,虽然战败投降但是并没有逃走。

    已经有宋军士兵打前站,把跪在地上的一排北条家族五十余人围起来,明晃晃的钢刀就在他们身后,只要有一个不对,就会落到这些俘虏的脖子上。

    “哪个是你们的族长?给我指出来!”

    赵天佑此时骑着大黑马,威风凛凛的来到北条家族的大堂,看着还算完好的整座庄园,那座雅致书房中的砚台应该不会损毁,唯一担心的是族长逃跑的时候会把它带走。

    当手下回报北条时宗率众投降,并没有带着财物逃走,让他心中悬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不过北条家族没有抵抗到底,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按照他的推断北条家族应该战至最后一人才对。

    “启禀将军,跪在最中间头缠灰色布带的就是北条时宗,我们北条家族现任的族长!”

    虽然已近午夜,但是远处宋军的战斗和厮杀声依旧强烈,那是天皇的皇宫所在位置,聚集了不少誓死保卫天皇的武士,这些人明知是死也要守卫,宋军要全部清缴干净还要费些时间。

    “族长、北条时宗,叫他过来见我!我有问题要问他!”

    在倭国人中身材很高大的北条时宗,此时站起来显得那么的单薄,在夜风吹过时还瑟瑟发抖,往日的气魄早就随风而去,就像一个落魄游荡的闲汉般悲苦无助。

    “宋家将军,我是被北条时宗,这个家族主事的人,您有什么吩咐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叫族人们一定遵照执行就是了,是杀是剐人悉听将军之意!”

    北条时宗通晓汉语,说的还很流利清楚,根本不需要通译来转达。这是在倭国上层社会中,以学习汉文化为荣,越是身份地位高的人物,更是要通晓汉语能写汉字才算符合身份。

    “哈哈,我挺好奇的,你们北条家族掌控镰仓幕府,控制天皇把持朝政,应该是不杀到最后都不死心,为什么今天京都还没有完全失守,你们家族反倒先投降了?”

    赵天佑盯着眼前这个家伙,虽说他气势尽失一个亡国之将,就像一个失去所有依靠的普通人,带领整个家族投降,但是北条时宗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如果继续抵抗下去,他的家族正是赵天佑列为主要的打击目标,不只是为了小丸子出气,还是宋军自身立威的需求,都有足够的理由,让宋军把北条家族彻底剿灭一空。

    “天神降下的神谕,您的本事比我们的大神还要强大,所以需要我们北条家族投降,自此臣服于您的统治,甘心情况的做您的奴仆,生生世世永远不变。”

    “哈哈,北条时宗,这真的你家大神告诉你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他也该在我麾下讨个差事才对,不如叫你去请你家大神,如果请不回来,就把你北条家族所有的人丁,全部斩首祭天,你看如何?”

    北条时宗唰的就是一身冷汗,被赵天佑的眼神扫过之后,顿时遍体身寒忍不住的轻微颤抖,他脑袋里非常清楚,身前这位宋军将领,巴不得大开杀戒,将北条家族杀光立威,警告那些还在抵抗的家族们。

    可是到现在为止,宋军入侵进攻都快要一个月了,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让倭国皇室和北条家族,想投降都找不出一个理由和方式。

    天皇派人来找他商议投降的事宜,他怎么可能答应呢,如果天皇先行投降,他这个幕府大将军在率众投降,还能有什么地位?而天皇逃走全城武士拼死厮杀的时候,北条家族通过一场公平的决斗,战败后投降宋军并甘愿为奴,那以后的地位岂不是会高一些?

    “是我该死,是我该死,说错了话,应该掌嘴!希望将军大人莫要和小人一般见识,北条时宗投降之心日月可鉴,希望能为将军马前为奴,替将军做些鞍前马后的粗活,绝对没有其他的用心!”

    北条时宗说完话,抬起手掌狠狠的扇了自己四个嘴巴子,嘴角撕裂鲜血直冒才住手,跪在赵天佑马前棒棒的磕头。

    “真是人才啊,让我都舍不得杀你了,做人就应该像你这样,一旦看清楚局势,就要不顾一切的自保,哪怕当奴才,也比你整个家族被灭掉好得多。

    你的眼光很独到也很犀利,对于时局和战况判断的很准,不知道你用什么办法,让天皇携家带口的逃跑了,而留下你来投降,那么接下来替我当狗追杀天皇的任务就非你莫属喽!”

    赵天佑不紧不慢的轻声细语,把北条时宗的一直掩藏在心底的秘密,一句一句的说出来,让一直在地下磕头的北条时宗,再也不敢抬头看他。

    “哼!别磕了,把头磕碎了怎么办?我还有事要问你呢,站起来说话!”

    赵天佑左右环顾了一下,整个庄园之中已经布满了宋军,不过依照之前的吩咐,只是占领各处位置,并没有进入房间之内去搜索财物之类的东西。

    “这庄园里有一处大书房,窗外有竹林和花草,以前是你的私人场所吧,现在带我过去!”

    北条时宗忙道:“是的将军,有这个地方,这个庄园里的一切,以后都是将军所有,我这就带您过去!”

    大黑马不紧不慢的走着,马蹄踏在青石甬道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北条时宗在前边疾走,带着赵天佑和一队士兵来到了那座书房的门外。

    “好了,你们都在外边等着,我进去看看!”

    大黑马立刻翻了个大白眼,表达心中强烈的不满,经过上次抢回忽必烈的玉带,它也知道赵天佑不会吃独食,但是对于新鲜灵气的极度渴望,本就是它的天性。

    在脑海中已经见过它几次,非常熟悉的一方砚台,此时就静静的躺在在眼前,赵天佑向前伸出了手指。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六章 驱虎吞狼

    触手温润如玉,把它举到了眼前仔细观望,砚台身上的点点金星,此刻就像活过来一样,好像夜空中的无数繁星,拥有着让人神往的魔力。

    赵天佑没有急于把它收起来,而是安然的坐了下来,打量着桌上其它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完全都是汉唐风格照搬,没有一丝一毫的走样。

    他开口对着外边的手下传令,把这座书房设做他的临时住所,之后的而军政要务处理,都转到北条家族的庄园内进行。听到这些命令,北条时宗心中暗喜,他知道选择对了,事态时局的发展始终没有超出他的预料,这一次赌得是北条家族的未来,付出的这些代价都是物有所值。

    当宋军全面占领京都,肃清了残余抵抗的武士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都是因为有两千多人的武士团,聚集在天皇皇宫的各处建筑内,依靠熟悉的地形和宋军厮杀,所以才耽搁了很多时间。

    在赵天佑拿下京都的时候,九州和四国的两座岛上的战事已经停歇,除了拿着锄头一心投降求生的农奴之外,岛上已经没有能够心生反抗之意的成年人。

    硝烟散尽战事停歇,运输船上大批的宋朝耕农开始大规模的下船,在原有的县域中分批住下,由宋军主导分配房屋和土地资源,正式把这两座海岛立为大宋的殖民地。

    大宋境内刚刚获得安定的日子,但是因为蒙元骑兵的糟蹋迫害,很多汉人都吃不饱饭,土地荒芜缺少耕牛农具,就是想种地生存都很艰难。

    尤其河北北部和山西陕西,还赶上了天旱无雨,种下去的种子都被虫子吃掉,连芽都发不出何庄稼收成,这种情况在大宋领地上比比皆是,要想完全恢复还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