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崛起-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从天而降的炮弹还有包抄而来的宋军骑兵,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一部分扭头就走,哪管前方的路认不认得,又是通向哪里。
另有一万多人在他们将领的指挥下,拔出弯刀迎向了冲过来宋军,一里多地的距离,两队骑兵转瞬即至,把这留下的这一批元军团团围住展开了厮杀。
第一波接触之后,就有几百把蒙古弯刀被劈断,只能拔出身上短刀作战的士兵,基本上超不过三个回合就会被斩落马下。武器上的差距直接决定士兵的生死,尤其在这乱军混战之中,没有了长武器简直就只有等死的份,不拿弓箭还好,只要伸手一摘弓箭,立刻就遭到身边弩箭的偷袭。
宋军骑兵人数三倍于敌军,小团队作战的默契配合程度,已经把元军甩的远远的,尤其再乱军之中,宋军骑兵的基础训练高度一致,和任何伙伴搭配起来,都没有生疏感。
主要从所持装备武器还有口令的提醒,宋军的四五个士兵,能够在瞬间决定对目标进行一次合围作战,每个人的分工任务都各不相同,这种战术和意识远超元军几个时代。
这得意于宋军从讲武堂开始着重培养的基础军官,还有屡屡提及每一个军官最首要的任务,除了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士兵之外,就是培养出一个自己岗位合格的继任者。
可是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基础军官的素质,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上级已经决定提升这名军官,但是他虽然立了军功,但是没有培养出合格的继任者,只能继续在岗位上带着得不到及时的提升。
所以每一个军官都很重视培训手下,把他当做自己升迁的必要条件,怎么可能会藏私、或者在培训中偷懒耍滑,所以说现在宋军最宝贵的不是大炮,而是在部队中优秀的培养传承制度。
短弩的杀伤力虽然不大,但是能够阻止或者击伤元军的弓箭手,并且会给伙伴提醒,尽快的把受伤的敌人干掉。就是同样数量的两组士兵对上,宋军也会在第一时间集中力量,消灭掉最弱或者最强的元兵,这取决于小组里指挥者随机决定,然后依照不同的方式,逐一4杀掉这股元军。
几万人的战场一眼望不到尽头,但是分解到每一个小的战场,就会发现宋军有无数的小队伍,再利用技术战术上的优势,完全对元军士兵形成了碾压一般的秒杀。
很多小队在斩杀同等数量的元兵之后,自身居然都不会伤一根毫毛,和以前望风而逃的宋军相比,差距大到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而这种场景在整个战场中比比皆是。
士气的差距实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还有最关键战术上的差距,让这支抱着一腔热血,怀着悲愤之心想要宋军付出惨重代价的元军骑兵,就像是稻草人一样容易的被宋军逐一放倒,而能给与宋军的伤害却微乎其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赵天佑的速度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心意相通的大黑马就像他自己生的两条腿,在无数元军之间辗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一合之敌。
这个部族中已经有三个头领死于赵天佑的刀下,他还在仔细的寻找侦查,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在什么位置,斩杀这些大头兵他已经没有了兴趣。
对身前元兵出刀的时候,完全凭的大黑马自主选择,它若向前攻那么就一刀斩落,大黑马要是闪身避过,赵天佑也不会返身来继续厮杀。
而大黑马腹中全都是恶趣,不一会赵天佑就发现,它选择硬拼厮杀的元军士兵,所乘坐的坐骑一般都是比较健壮的公马。简直有点是在战场上来消灭其它雄性,为将来占尽天下群雌的伟大理想而在努力的节奏,赵天佑心中有苦说不出,放任和克制都是一道难以选择的题目。
凭借超人的感觉和目力,赵天佑发现了有一小队元军约百十人,簇拥着一个高大的红脸汉子,正在左冲右突的寻找方向,估计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
只是一念之间大黑马就调整了方向,它也明白这个是正经事,需要用最快的时间去解决目标,既能降低这些元兵的信心,同时降低宋军士兵的战损,所以斩杀敌方头领的事情,大黑马也是很重视的。
“吼……”
大黑马眼珠子瞪的滴流圆,张大的嘴巴里发出沉闷的低吼声,似乎这是只有他们同类听得懂的语言,沿途的马匹都慌不迭的靠向两边,根本不管背上主人的命令。
片刻的功夫赵天佑就穿过了人潮汹涌的战场,一人一骑靠近了这个百人组成的卫队,根本没有任何的预兆,就像一根利箭直接插进了敌人的队伍。
只是一个爽快的穿刺,赵天佑从这头杀到队伍的那一头,就有十六人丢了脑袋跌落马下,马快人快刀更快,大黑马毫不迟疑,一转身又钻进了人堆里。
血盆大口张开大黑马连连出手,嘴下咬碎的大腿和脖子也有十几条了,通灵神兽的战力岂能小看,在这一冲一杀的过程中,大黑干掉的人并不比赵天佑少几个。
元军将领只看到一道黑色的影子,冲进自己的亲兵卫队之后,只是听到连连的惨呼嚎叫,这一百多人就像被风吹倒的稻草人,成片成片的跌落在地上。
………………………………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合之敌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合之敌
等到他看清楚赵天佑一人一骑的身影之时,他的身边已经空空如也,一百多人的亲兵卫队,大多都是和他有血亲的同族子弟,都已经死在他的面前。品 书 ( 。 V o dt 。 c o m)只有远在外围的寥寥数人,那是大黑马因为距离的问题,不愿意来回的奔跑而幸存的几个士兵,他们嘴巴张的老大,几乎快要合不上了,手里的刀已经低垂,恐怕再也没有勇气举起来了。
“你是什么人?”
元军将领握着鉄枪的手已经开始颤抖,眼前这个身形比自己要小上一圈的男人,就像是从幽冥中走出来的死神,让他从心底不由自主的恐惧和战栗。
“要你命的人,何必再废话!”
赵天佑两腿稍一用力,大黑马如同闪电一般窜了过去,元军将领的鉄枪还没来几个伸出去,赵天佑已经贴近了他的身体,手中的弯刀带着撕破空气的啸声向下劈落。
这名元将的身手倒也不错,匆忙之中反应的度也非常快的,唰的一声拔出腰间一尺二寸的短刀,抬手迎向赵天佑劈下来的弯刀,同时右手把手里的鉄枪一扔,去拔另一边的弯刀。
他想的倒是不错,选择也非常的果断,既然已经被赵天佑靠近了身体,鉄枪作为长兵器有点碍手,随手扔掉去拔弯刀是最正确的选择。
“铛!”
弯刀和短刀碰到了一起,一声脆响之后,赵天佑的刀势未减,一刀劈落之后两匹马错开,大黑马毫不迟疑的冲向敌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赵天佑也没有再回头看上一眼。
手里只留着刀柄的元将,拔刀的右手已经失去了力气,虽然握住了刀柄,但是这辈子也休想再拔出来了。一道红色血线从他的肩膀显现,已经无法再禁锢身体的战甲吧嗒裂开,一排被齐茬斩断的肋骨左右分开,血水和内脏涌出来落在他的马鞍上。
“好快的刀!”
这名身手相当厉害的元将,比他众多的手下强了一些,被赵天佑劈了一刀之后,竟然还在这世界留下了一句话,他的本事还真的要排在前列呢。
主将一死士气全无,这些被围的元兵更加的慌乱,只求快突围逃走,哪里还有和宋军对战互拼的勇气,可是越是这样,场面越是处于被动。
宋军的小组猎杀战术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没有因为元军的慌乱而受影响,赵天佑看在眼里心在心头,逐渐成长的起来的这支军队,以后就是没有了自己的帮助,依旧能在这个大6上处于无敌的境地。
只要他们保持住优秀的传统,学会如何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吸取经验,培养好自己身后的新进者,那么征服这个星球并不是做梦,绝对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中华大一统,我勒个去,好伟大的目标!”
赵天佑在马上琢磨起未来,也不禁为自己的想法笑,这可不是他有意而为之,真的是被形势所左右,不知不觉的就走上了这条征战天下的道路。
从孟家渔寨开始,只求自保,才和海盗开始战斗,形势变了之后,也不过是给孟家渔寨那些淳朴的渔民找个生存的地方,他从来没有主动的想要去追求啥目标,跟别提要做出一番事业。
就像是被一只手推这前行,一直到了崖山在山头入定的时候,充满灵性的玉玺给他了提示,等于把他推上了保宋抗元的道路,毕竟不打败忽必烈,那条玉带怎么可能到手呢。
又在队伍中冲杀了几个来回,把元军阵中比较勇猛战力强的几个解决掉之后,剩下的就完全交给李明益去指挥,赵天佑驾着大黑马离开了战场,朝着昨天忽必烈驻军的大营走去。
那条玉带昨天就在这里出现过,大黑马虽是通灵但是并不知道赵天佑心中的秘密,但是冥冥中有股力量,不需要刻意的指引,就让大黑马停在了忽必烈昨日的寝帐位置。
连着打了几个响鼻,大黑马甩掉身上皮毛浸染的血珠,然后猛地吸了吸鼻子,然后呆呆的立在原地,仿佛在思考这什么想不通的问题。那块玉玺能够带给它无尽的好处,要不是怕赵天佑生气揍它,早就会从上边狠狠的咬上一口了,哪会像只乖猫咪似的光知道舔来舔去,当然了就是它狠咬也不见能够咬的动。
可是这里有一股熟悉的味道,绝对不是赵天佑怀里的玉玺,但是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大黑马脑袋里在飞快的转圈,要不要告诉主人有现?要不要独吞好处的念头挥来绕去。
但它毕竟是只是个动物,比起复杂的人类来讲,思考问题的方式要稚嫩的多,转了几圈之后,还是臣服于赵天佑怀里那味道更浓的诱惑力,眼前这个只是线索的情况还是如实上报吧。
不用大黑马做任何的提示,赵天佑虽然察觉不到灵气的踪迹,但是那几个又粗又深的洞,已经告诉他昨天有一座巨大的营帐再此竖起,还能猜不到是忽必烈的寝帐。
对于大黑马在这里呆,赵天佑的理解的是它闻到了什么,因为忽必烈已经走了有段时间,大黑马还不能够确定是什么东西。
“行啦,别闻了,那个人已经走了一天了,不过你这个家伙是匹马,为什么会有这么灵的鼻子,日常的举动也挺想一条狗的,难道你属狗?”
大黑马一脸幽怨,侧过头来用一只巨大的眼珠子看着赵天佑,想挤出一个我是乖宝宝的可怜眼神,无奈脸太长了,怎么眨巴眼珠子也打不到萌呆的效果。
“我怎么可能是一条狗,我是……”
大黑马脑袋里突然冒过一个念头,难道老子真的是一条狗,是被禁锢在一匹马躯体里的狗?卧槽!这个问题好深奥啊,怎么才能证明我是一匹马,而不是一条狗呢!
这个深奥的问题差点让大黑马的脑子宕机,早就把现灵气味道的事抛到脑后,开始观察周边的各色战马,想从他们身上找出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绝对是一匹马的证据。
其实无需多想,一匹欢吃生肉的马,已经足够奇怪了,一匹喜欢吃烧烤的马,绝对是让人怀疑人生的。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运筹帷幄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运筹帷幄
霸州城已经是元朝中书省腹地,距离元大都不过两百余里,骑兵急行军的话两日即可抵达,不过霸州城防之战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日,但是物资消耗极大,在海上送来的补给补充之前,赵天佑没有兵发元大都的想法。
海军舰队虽说就在近海停泊,不管是沿河道换小船或者走陆路,用马车来运送弹药补给都需要很多时间,既然突袭拿下元大都的想法已经落空,那么就不如准备妥当在和忽必烈在元大都决战。
这时候渡过黄河的杜浒所部、陈龙复所部都已经沿河南道一直北上,但是因为步兵为主要战力,骑兵数量之有不到三成,所以行军的速度稍打折扣,不过快马传递的消息已经到了霸州城。
“这两个家伙,这么不听话,非要来凑这个热闹,这不是来和这些小家伙们抢攻么!”
在十几个新提拔的将领面前,接到两路大军北上来援的消息,并没有表现出兴奋和喜悦,反倒是笑呵呵怕他们来抢功劳。赵天佑发自内心的讨厌官场上的手段,但是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能打仗并不代表能够治理好这么大的疆土,更别说管好上上下下这么多官员,毕竟想要普通百姓安居乐业,还得需要基层的官员做好政务才行。
所以这些事情还是交由原来的官员体系去做,宋朝这个国家一定要维持下去,虽然在百姓和官员当中,那偏安一偶的小皇帝,地位越来越不如以前。
“将军,咱们可是孤军北上,十万军队比起元朝来说,差距还是有很大的,两位大人领兵来支援咱们,总归是件好事!”李明益率先发表了意见,有几个年轻的将领也认可他的说法。
曲六结果了话题,先对赵天佑低头行礼后道:“将军不愿意军中出现几个一家独大的将领,希望我们这些讲武堂的年轻将领,尽快的成熟起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困境中承受压力,才能加速我们的而成长。”
曲六一句话点破其中的重点,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此的清晰准确,让赵天佑也微微的点了点头,对他的发言表示支持和赞赏。
想要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军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宋朝三百多年来也有不少的出名的将领,对于宋朝国家的平安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最后的下场都不太好。
因为一个将领和军队过于强大之后,必然会因位别人的重视,就是你说没有野心,也很难让身边的人放心,尤其是当朝主政的官员,为了讨好帝王也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也会想尽办法给你安上个罪名。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岳飞岳鹏举、金刀令公杨继业的杨家将,还有依然留在帝室的呼延家族,在鼎盛之时的威名已经盖过了当朝宰相,成了众多文官攻击的目标。
当然在朝堂之上政治的斗争,是帝王最乐于看到的场面,毕竟他才是主掌一切的裁判员,如果没有争斗发生,又怎么体现出他的权威性?何况文官攻击武将,最大的噱头就是让他的江山更加安稳。
赵天佑对于军队没有想过去绝对控制,他培养的是众多基层的将领,在军队中形成一个个战斗力超强的小团体,然后在组合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的时候才能给予敌手致命一击。
像陈龙复现在已经成了宋朝军中第一人,尽管他是文天祥的门生,取得这么多战功也是依靠火器营的帮助,毕竟他和香港岛没有过多的纠葛,不像杜浒一样已经成为香港岛的一员。
所以赵天佑准备把手下的这些年轻将领扶上马,再好好的送上一程,成为宋朝军队力量的核心,不至于有一天赵天佑不在了,整个大宋的军队会被某一人全盘掌握。
其实这个想法是和现实之间充满矛盾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应该尽可能的团结在一个人的带领下,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替这个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是赵天佑倒不是怕张龙复、杜浒在某一天势力过大,成为这个国家的威胁,他这几年知道了太多被宋朝文官搞死的武将,真的有点怕这个时代的这些文官。
如果涌现出来的武将都是一批一批的,某个武将不过于的惹眼夺目,自然不会引来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万一赵天佑不在了,也不至于成为祸害这个国家的炸弹。
“既然来都来了,其他的话就不必说了,曲六你带一支骑兵小队,在杜浒和陈大人到来之前,务必赶到保州前方,让他们莫要动手攻城,从东城外绕路赶来霸州会和。”
“是,将军,我马上就带人出发!”
“还有一件事情要记住,遇上元军溃散的士兵,如果顺手就解决了,不方便的话留下消息,让后边的军队去解决,千万不可耽误了行程!”
“是,放心吧,将军!”
赵天佑不愿意他们攻打保州,自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在场的十几个军官都很纳闷,保州作为元大都的卫戍的南大门,驻守的主要官员向来是忽必烈亲近的族内将领。
同时城内也有数万的元军士兵,那两位将军肯定要把保州攻打下来,怎么会瞪着眼睛放过呢!
这正是赵天佑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不愿意在元大都附近,进行大规模的攻城,倒不是担心被人看尽了手段,回去搞什么防御工事。而是怕让忽必烈心中绝望,不愿意在坚守元大都,一转身跑向漠北高原,那不是坑了赵天佑,还要领军追他到海角天涯。
保州驻守的元朝将领,整日如坐针毡来回转圈,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忽必烈在霸州战败他们是知道的,大军死伤惨重之下逃回元大都,而作为南大门的保州,这几万士兵能否挡住宋军的进攻?
二十余万宋军大队人马,整天的急行军不过几十里路,这还是宋军队伍中配备了大批的马车,粮食补给弹药什么的,多亏有这些马车运输,否则的话行军速度更加缓慢。
曲六终于在清苑城南三十里的官路上,碰上了杜浒和陈龙复大军的先锋军。
………………………………
第三百四十八章 绕城而过
第三百四十八章 绕城而过
保州的将领接到斥候人员的密保之后,真是大大吃了一惊,二十万的宋军攻来,保州就是城高墙厚是传统的军事重镇,但是驻守的兵力和物资都是有限的,坚持不了多久就得失守。
可是宋军竟然绕城而过,二十万人不走平坦的官道,转道安新奔雄州,不只是多走一两天的路程,还要渡过数条河道走霸州,难度可比直接拿下保州北上多了不少。
如果宋军的进攻方向是元大都的话,这样的绕路的方式更不可取,什么人行军会在后方留下致命的漏洞,时刻会被保州的元军出兵偷袭身后,这得是多大的胆子才会这么做!
二十万大军从清苑南城过了三天,把清苑县的小官吓得几天不敢上衙门,脱下官服混入普通百姓的人也不少,等宋军过的差不多了,他们依旧惊魂未定不敢上衙门。
这里是北宋时期燕云十六州,也是北宋抗辽抗金的前线,不过北宋最后失败退守江南,这里的领土已经被金国统治了许久,城内的百姓都已经是不同民族混杂居住,不过主导的还是汉人为大多数。
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三天已经足够了,城外雄赳赳气昂昂的宋军人马一过,那些被金人和元人欺辱了许久的汉人之中,就有很多人站出来准备反抗。
这可是意外的结果,元军在县城内不多的士兵早就回了保州,就连蒙古族的官员都选择了逃离,剩下的那些汉人官员衙役,三天之后再想去衙门上工的时候,发现衙门已经被老百姓占领了。
杜浒和陈龙复并不知道,赵天佑让他们绕过保州的目的是什么,清苑自发的民变占领衙门,并扯起大宋朝的旗号,他们更是一点都不知情。
在霸州两股宋军会和之后,人数太多就在城外扎营立寨,延绵十数里的军营,让附近的百姓看了之后,汉民们都拍手称赞,而一些经常欺负汉人的异族,急忙逃回家里收拾细软,准备尽快逃离这块土地。
“赵将军,为啥不让我把保州拿下来?那里可是有几万元军呢,要是咱们继续北上,他们可是会从后边给咱们捣乱的!”陈龙复渡河之后,也打了几场不错的战斗,士气正处在上升势头,对赵天佑的命令很是不解,这不是让他丢掉立功的机会么。
“哈哈,陈将军,你这战功立得太多了,还在乎这一座小小的保州?下次我把进攻元大都的任务交给你好了!”
陈龙复听了心里一哆嗦,立刻觉察到刚才自己对赵天佑说话有些不敬,一股冷汗从后背冒起,一下凉到了鼻子尖。
“赵将军莫要怪我,不是我怀疑将军的指令,刚才说话龙复有些冒昧了,我这里先给将军赔罪。可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是担心保州的元军,会从后边对我们发动偷袭。”
赵天佑一看他还算识趣,明白自己是在敲打他,于是笑呵呵的道:“没关系的,陈将军这一路北上,立下了的功劳太多了,精神上难免疲乏,说错话是难免的。放心吧!我不在意的。”
要是杜浒或者其他讲武堂系的军官,对赵天佑的命令产生质疑,肯定是直言相问的,就是当下得不到答案,他们也不会担心赵天佑会生气。因为赵天佑教给他们的知识里边,就有怀疑一切,求证一切的要去,当然军队中最关键的,接到命令之后第一是要执行,不管有多怀疑也要事后才能去求证。
陈龙复连连点头,紧闭着嘴巴不敢在多说话,确实最近一路打胜仗过来的,他自己可能是没有觉察到,屁股后边的尾巴已经翘上天了。日常行军打仗只是和杜浒商量下,其他人那里还放在眼里,并且两军也经常是独立作战的,相互只是配合协调,陈龙复对自己的能力真的是有点高看了。
他们能够打胜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有多大的本事,而是整个元军在火药武器面前,已经由盛转衰,失去士气和必胜信念的军队,距离被毁灭只是一步之遥。
如果把陈龙复部队中火器营部分调走,他还能够连连打胜仗吗?也许能够打赢元军,但是付出的代价要比现在大上很多倍,坚持不到他陈龙复立这么多军功,他手上这些兵马恐怕已经消耗殆尽。
从船上运输过来大批的炮弹火药,整个宋军大部队都得到了足够的补充,人数已经超过三万的火器营,一场战斗消耗的弹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穷文富武这句话有着深刻的道理,武力是获取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消耗资源的方式,火器营的消耗巨大,同时带来的收益更是惊人。
强大的武力和经济条件一定是互补的,不可能只是拥有一样,在成吉思汗时代,不就依靠这强大的武力,抢夺了世界上无数国家的财富,在荒芜的草原上建立了一个世界中心。
当然大宋朝治国的方式令人费解,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竟然被一个茹毛饮血的游牧部落给征服了,其中固然有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在当时确实是最先进的,不过跟大宋朝对于军队的严重不信任有直接的关系。
在宋军盘踞在霸州一带修整的时候,忽必烈返回元大都就开始征调各地的力量,对所有能够出兵支援的汗国许以优厚的条件,甚至给有自由,只保留属国的身份,放弃所有的赋税和权益。
从生意角度来讲,忽必烈肯是稳赚的,如果真的他失败了,所答应的那些条件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人在认可去执行。如果他要是打赢了宋军,那么他依旧是长生天的代表,掌控这世间的君王,就是想要收回原来的承诺,同样有无数的办法。
大蒙古帝国之下,除了四大汗国之外,还有无数的小部族小国家,这一次全面征集兵力,也是对这些国家是否安心接受统治的考验,忽必烈心中早就拿定了主意,只要能够打败宋军,接下来要灭掉的目标还有很多,还有蒙哥的儿子,绝不能在允许他在公开场合说他忽必烈,不是正统的黄金家族继承人。
很快的时间之内,又有数十万各色军队,朝着元大都方向进发。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强渡拒马河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大宋崛起》最新章节。。。
第三百四十九章 强渡拒马河
第25章
一转眼就过去了半月有余,霸州城外的宋军依旧没有动静,周边几十里之内,各地元军派出的快马斥候约在千人之上,分布在各个方向监视着霸州城的一举一动。
宋军兵精马壮粮草充足,再加上陆陆续续补充过两次的火器弹药,前两天就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随时都可以起兵出发。三个方向都是还在元朝掌控之下的城市,不管从哪一路走,都是需要不停地杀过去,才能到达忽必烈耗尽心血修建的元大都。
手下的各路将领跃跃欲试,都想争当开路的先锋官,不过一直都被赵天佑笑着阻止,不管谁来请战都没有得到批准。既然没有完成突袭的效果,那么还是在等一等,等着忽必烈把兵力在召集一些,赵天佑准备来一场旷世大决战,一举把忽必烈的军力全都消灭在元大都。
元大都在忽必烈手里不断的修缮完善,一座座宏伟的宫殿拔地而起,承载了他自己太多的情感,在没有彻底绝望之前,忽必烈是不会弃城逃走的。
对于这个判断是否准确,赵天佑心中也有点拿不准,周边众多的元军斥候不断的出现,说明霸州附近的几座军城的元军,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保州在西南涿州在西北,正北方是大兴府和通州,都是元朝大军驻扎的军事要地,宋军每向前跨越一步,都要和元军进行殊死的搏杀。
一直等到了这年的深秋,宋朝大军渡过黄河已经两个月之久的时候,赵天佑接收了从海路运来的最后一批物资,给士兵们换上了崭新的冬衣。
北方的天气一入深秋温度降得很快,必须要给士兵们更换新的衣服装备,不然这些主要从南方带来的士兵,难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赵天佑可不想重蹈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被天气打败的覆辙。
秋风起树叶黄,霸州的宋军终于动身了,在这驻扎了几个月,每天的训练并没有放松,这些宋军早就憋足了劲,就等着一声令下向北进发。
“杀到元大都,活捉忽必烈!”
第一支先锋部队由李益明率领,以防守霸州的军队为主力,大摇大摆的开向一百二十里之外的古郡涿州。一路之上四下荒凉,一些已经成熟的粮食都无人收割,即将成为交战区域的农民,只要有一点办法,早就逃离了此地,谁会为一点粮食再把命丢了。
涿州距离元大都不过几十里的距离,是重兵驻扎的南大门,也是忽必烈步下的第一道防线,在此屯兵驻守也有八万余人,守城主将哈利赤朵,曾经是忽必烈最亲信的侍卫队长,绝对终于忽必烈的嫡系部队。
其实在这个时候,元朝内部已经有了不同的声音,不过还没有直接拿到桌案前提报,私下里的议论忽必烈也有耳闻,但是他已经没有精力在搞一次大清洗。
随着宋军火炮的威力传遍宇内,不只是元朝开始铸炮,随着华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