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崛起-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派人来?第二个钦差?还有哪个不怕死的敢来呢!
不是我张镇孙不忠不义,而是朝政被一直被人把持,容不下我尽忠报国啊!和王道夫谈过几次之后,张镇孙选择了这条与朝廷对抗的路,是他非常坚信,香港岛代表着未来!
已经到了必须要选的时刻,他选择了和赵天佑站在一起!
广州满城空巷都去法场观看处死奸细、点天灯的时候,赵天佑没有去看热闹,而是坐在一口井边在静静的思考。深夜曾经跟踪瑶珠来过得地方,张府之内无人居住的僻静小院,也是原来李家小姐发现弃婴瑶珠的地方。
三尺宽的井口用青石砌成,周边已经生了些绿莹莹的苔藓和小草,只是一口看起来古朴幽深的水井,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
第一百五十章 赵昺的选择
赵天佑在这已经盘膝坐了一个多时辰,眼睛看鼻子闻伸手去摸,都已经试过了,知道这口井很不寻常,但是又没有发现哪有古怪。那位孙婆婆的讲述中,瑶珠是凭空出现在这口井边的,按照他的理解,这口井莫非联通着另一个世界?
自此之后赵天佑养成个习惯,只要闲暇无事之余,就会到这口井边坐上一坐,有时还自言自语的对着井说会话,反正他高来高去的身法过人,在这个荒废的小院里也无人发现。
张镇孙点了江茂通天灯的消息,传到雷州已经整装出发的船队之时,张世杰大发雷霆,气急之下摔坏了从临安带来的御赐精美茶具。已经在太后和群臣面前夸下了海口,尤其是狠狠的下了那群文官的面子,告诉他们广州才是最佳的定都之所,当然也把自己原来的脸也打了。
在他意识中,张镇孙应该配合着圣旨的意思,把兵权转交给江茂通,当然若不配合钱康也知道去怎么办。可没想到的是,传回来的消息竟然是江茂通钱康私通元兵,派刺客行刺张镇孙失败之后被点了天灯。
“好你个张镇孙,违抗皇命不说还处死了钦差大臣,这个状元郎可没白叫!眼里早就没了朝廷和皇上啦!”
身边的水师将军何勇飞是他的心腹,一看张世杰大怒,顿时觉得表现的时候到了,带兵与元兵开战他不敢吗,要说是讨伐张镇孙,他可是巴不得当个先锋官呢。
“大人,末将愿意前往广州,诛讨逆贼张镇孙,为朝廷定都广州扫平道路。”
张世杰沉吟道:“不急不急,待我再斟酌一下,先让陆秀夫拟个罪名,发一份指责的文书过去。还有与广州文武官员有旧的官员,都暗中的去联系一下,张镇孙不可能在广州一手遮天,肯定有心向朝廷不服他管制的官员。”
“那中军旗舰准备开拔起航……”
“一切照旧准备,不会走慢一点吗,等我们把事情处理好了再到达也不迟。”
“是,大人!”
两千三百多条大小船只,十几万军民男女老幼,说是开始准备定好了日子起航,可是稍有纰漏就要耽误几天,不是粮食就是军械总是出问题。
八岁的幼帝赵昺端坐在龙椅上,小心翼翼的看着眼前两排的大人们,脑子记铭记着太后的嘱咐,眼望前方只听不说话,任凭争论的大臣们你来我往的叫嚷。
他坐上这龙椅已经有小半年了,可是从来就没有觉得哪里舒服,帝王之家的孩子都早熟,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九五之尊帝王之位的含义,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被母亲所左右,心智明显的要高于他的年龄。
文官和武将分成大致的两个阵营,每次议事没有不吵的,到后来就形成了你支持的我反对,根本都不考虑对错和可行性了。这次针对的是广州张镇孙处死钦差大臣江茂通之事,其实很多人根本都不认识江茂通,更不知道他作为钦差大臣去广州干什么,但是武将主张出兵讨伐,文官这边不能明着说反对,但是对于处罚的方式和方法持有异议。
“张镇孙是先皇殿试状元,岭南文明的大才子,有本事有威望,处死江茂通必然事出有因,私通元兵是大事绝不是玩笑。在没有查清江茂通是否通敌谋反之前,不可贸然发兵讨伐,而是应该另派官员,前去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定夺。”
新任侍郎曹得兴站出来提议,说的也是有理有据,言语之间丝毫没有毛病,说完之后还扫视张世杰为首的武将一圈。
何勇飞马上站出来反驳道:“杀死钦差大臣,就是有辱圣上的威严,蔑视朝廷岂能坐而视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张镇孙都已经犯了滔天大罪,就应该拿下之后以叛逆论罪、株连九族以示严惩。”
整整一个时辰,两边的大臣们嘴巴都说的干了,龙椅上的小赵昺眼神发散,眼看着已经有些困了,压轴的张世杰和陆秀夫才站了出来。
“皇上,请准派人出使广州,查明真相之后再做定夺。在此之前请下一道圣旨,张镇孙职位暂停,广州一切大小事务暂时由王道夫和凌震代管。”
赵昺得到了龙椅后传来的暗号,细声细气的开口说道:“好的,就依照两位大人的办法去办吧,退朝!”不等身边伺候的太监伸手搀扶,身子向前一纵,稳稳的下了龙椅,迈开八字步走向后堂。
“太后,他们为什么每次都要先吵一番,最后张大人陆大人才出来解围,干脆不要他们议事了,直接交给两位大人去办就好了,那样岂不是更加省心省力!”
赵昺只有回到内堂和太后在一起的时候,才有那么一点点的笑容,整日里刻板的坐在那里,倾听一帮人说一些自己不懂的话,已经把这个孩子的快乐生活全部侵占了。
“皇儿啊,乱世危途,你我只能依靠他们,大宋朝廷才能够坚持下去。你还太小不懂得国事,他们争吵也很平常,张大人和陆大人忠心侍奉皇儿,我们就知足吧,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去做主好了。”
杨淑妃搂了搂怀中已经已经疲惫的赵昺,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嘴里轻轻的哼起了歌谣,哄着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安然入睡。自从年幼入宫以来,蒙先皇宋度宗宠幸,从初选入宫为美人,后封为淑妃生建国公赵昰,本来一路青云直上的坦途,却碰上了国破家亡的厄运。
南逃之后儿子建国公赵昰被推举上位,宋端宗登基之后年号景炎,自己也尊为皇太后。可是命运波折,这一年多来四处奔逃,颠簸流离之下端宗体弱,遇台风被冷水一激之后驾崩。赵昺的生母余修容在临安失陷之时失散,一直跟在杨淑妃身边长大,登基之后更是把皇天后杨淑妃当做比母亲还要亲近之人。
轻轻的把熟睡的赵昺放在软塌之上,盖上锦被之后杨淑妃也躺在了一边。
“整个世界就此停顿该有多好,让灾祸远离让时间停留,让我们一对可怜人不再遭受痛苦和磨难。”
喃喃自语的杨淑妃慢慢的睡去,只有在梦中在能和自己的亲爱的儿子相聚!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弥月的心
寒风呼啸大雪封街,可是元大都的各处工地上人声鼎沸,干活的工匠如同蚂蚁一般,围在一处处未完工的工程,不停地在搬运的土石木料。
自从忽必烈把燕京定位都城,改名为元大都之后,不停地在施工建造这个城市,已经连续的干了十几年。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都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
今天忽必烈在大宁宫内设宴,犒赏押送自临安送来粮食的张萱,五百艘运粮船自大运河辗转数月,终于到达了涿州靠岸,完成了元朝第一次漕粮直达元大都的航程。
在热闹的酒席之中,一个愁眉不展的女子,坐在角落的桌上低头垂目,和热闹欢快酒席格格不入。
“我心爱的弥月,什么烦恼让你的脸上起了乌云,难道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偷走你的心了吗?”
已经老的快要走不动的奶娘,收起手中的拐杖,坐到了弥月公主的身边,还不忘打趣的逗她两句,也只有她才了解弥月心中的苦痛,来自于远在南方那个出家的母亲。
“奶奶你又取笑我,我都快要伤心死了!FJ打仗很厉害,尤其是泉州附近,一直都是不那么安定,我不知道……”
“你不要瞎想了,你的母亲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她一定是个善良美丽的女人,才能生出这么乖巧的小弥月啊!她一定会平安无事的,等你成婚了以后,大汉才可能给你自由,不要再想着逃婚啦!”
弥月又重重的一低头,呜咽着道:“奶奶,我不喜欢我不喜欢啊,不喜欢怎么能够相爱一生呢,草原上的雄鹰都是自由挑选自己的伴侣,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因为你是大汉的女儿,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公主,只有伟大的忽必烈大汉才能替你挑选夫婿,其他人都没有资格!”
“可是我不喜欢,我要一个我喜欢的男人!这个要求过分吗?为什么妈妈告诉我的不一样呢,她告诉我一定要找到自己一生的爱人,就不要放弃自己的坚持。”
“哎,我可怜的小弥月啊,看来是有一个男人勾走你的心了!”
“没有的,奶奶你最疼我了,你就忍心让我这么痛苦的活着吗?”弥月扑到奶娘怀里,撒娇的扭来扭去。
元世祖忽必烈今天喝的不少,这条水路开通以后,获取江南的米粮就容易了很多,一直困扰元大都的粮食问题彻底的解决了。虽然有许多河道需要翻修重整,需要耗费的时间和工程量也很大,但是对于未来太重要了,这条大运河马上就得返修阔道。
“郭守敬,来来来,再陪我喝上一杯。”
一直负责元大都水域休整的郭守敬,立刻从另一桌过来,低头向着忽必烈敬酒。
“一会散席之后你留下,和张萱一起,咱们说说大运河的事情,尽快让燕京与涿州的水域相连。”
郭守敬喝完之后点头退下,他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是忽必烈非常依仗的大臣。
早先负责疏通西夏的水利工程,或得了卓越的成就,后来负责元大都的护城河的设计修建,这次完成通州与涿州大运河之间的连通,又是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伟绩。
此时的元宋战争,忽必烈心中早就认为结束只是时间问题,万里疆域已经有九成落入元军手中,只有两广HN那么一小块苟延残喘,哪里还值得他费心。
他现在需要费心的是,如何让族人从游牧状态中解脱出来,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让人口稀少的MGZ人,尽快的休养生息多多繁衍。如此繁华的大好河山,拼尽了力气和勇士的生命打下来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去占领去受用,那么岂不是浪费苦功白打了。
学习汉族文化,学习汉族的科学,任用汉官管制汉人,利用投降的宋兵宋将,转头去攻打的宋朝的城市,他选的这条路非常的正确,也是元朝打败宋朝的基础。
一匹高大的红鬃马冲过了卫兵的阻拦,一直向南飞驰而去,装腔作势的士兵只能呼喝几声,谁也不敢动手放箭,只能飞快的跑回去报信。因为那匹马谁都认得,是大汗最喜欢的坐骑,经常背负着他们大汗四处驰骋,巡视他建造的都城。
“什么?又跑了!还骑走了火云?这个弥月啊,就是惹祸精,真该打断她的腿!”
忽必烈在案前转了几圈之后,心中的怒气渐渐消散,他知道弥月还是要去找她的母亲,那个法兰西的美人!那个永远在他心中留下影子的神奇女子。
“传乌日达来见我!”
围困潮州的张弘范,始终没有等到广州的援兵,很是失望的在潮州城下观战,望着城上已经快要绝望的守军,下达了攻城的命令。真的只用半日,就攻破了城门,如潮水般涌进城中的元兵,再也没有遭受有效的抵抗,守城的宋军实力已经消耗殆尽无力再战。
八十辆马车拉着沉重的大炮,缓缓的穿过潮州城,向着码头方向行驶,没能骗来广州出兵,很是让他失望。神勇大炮铸造出来之后,张弘范觉得已经摸到了加官进爵的边缘,依靠这个无敌利器,还有哪座城池能够阻拦我的大军?
攻下潮州之后就地休整,按照他的行军计划下一站就是番禹广州,十几万大军一趟而过,然后拿下整个GD让船上的张世杰无岸可靠。
可是朱清的一封密信,让他不得不放弃陆路,在潮州码头等候泉州送来最新的战船,准备从海上去迎击从雷州出发的张世杰。
蒲寿庚造船的速度和质量在当时,那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准,最好的造船工匠和材料都汇聚在泉州。这三百条船是最新打造,质量和行驶速度都有了突破,对上张世杰的船队,自身就有很大的优势,再加上张弘范大军新胜的士气,还有八十门神勇大炮的威力,张弘范简直快要乐开花。
“起航!”
三百条满载士兵的战船起锚扬帆,从潮州港出发,向着茫茫大海驶去。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幕逐渐拉开
报大人,张弘范大军自潮州港登船出海,去向不明。”
“再探!”
“报大人,元兵弃城而去,梅州潮州未留一兵一卒。!”
“再探!”
派出去的斥候陆续传回一个个惊人的战报,广州城已经开始准备抵御张弘范的大军,番禹主要乡镇的百姓已经转移了大部分,组成的乡军抗元部队,都已经把据点设到了深山。
可是张弘范十几万大军就这么离开了潮州,登船出海,那么自然就是水路发动攻势了,香港岛、珠江口岸的水军船只提高了戒备,火器营的装备也进驻了码头,架设了用来岸防的红夷大炮。
可是过了五天,海面上也没有发现元军的战船,后来得自出海打渔的人传回的消息,曾见过非常大的船队在蓝海之上。茫茫大海之上肯定不会看错的,也不可能有其他的船队出现,不管是不是张弘范所属,但一定是元朝的兵马战船。
广州城内张镇孙非常的紧张,多的时候飞奔而出的快马斥候就达到过上千人,分散到各个方向,侦查有可能出现的敌人。一只老虎趴在你的西门,总比一头消失的老虎要让人放心许多,除了寻找张弘范的主力部队,还要预防李恒整军之后再次来攻的可能。
赵天佑在岛上和广州城隔三差五的来回跑,一边要参与广州城内的军情会议,还要时刻要安排调整驻扎在广州城内的火器营队伍。自从整合广州附近的大商家,产于北方的煤炭和铁矿石有了稳定的供给之后,火药和精铁的产量屡创新高,火器营的编制和人员也翻了几番。
赵天佑和杜浒商议准备将其扩编成九个营,组成三团合为一师,按照兵器的品种和装备的细化,形成战力特点鲜明更加高效的队伍。为了有效的区分火器营和怀念赵天佑的过往,这第一个以火器为基础装备的专业部队诞生了,并且名字起的也颇有气势,第二炮兵第一师。
虽说现在都是入门的火炮和粗糙的低级爆炸武器,但是其地位与赵天佑时代的第二炮兵集团相若,同样是一国之本,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华夏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
红夷大炮产量被赵天刻意的压缩了一半,留出一半的生产力和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的在攻克佛郎机炮的制造难点,尽最大的努力达到赵天佑提出的要求。
对于佛郎机赵天佑起得名字叫子母炮,因为红夷大炮的威力巨大,如果筑造出来的子母炮威力不够,等于凭空浪费有限的生产力。这次赵天佑提出了三个标准,如果工艺达不到的话,严禁大规模生产铸造。
第一母炮炮身的统一标准,口径分为三寸和五寸,要求做到极地的误差,方便生产标准口径的开花弹。和红夷大炮的九寸巨大口径不同,对开花炮弹的工艺要求提高了很多,本身子炮装药量小,炮弹口径要和母炮炮膛的口径严丝合缝,才能达到更有效的射程。
第二子炮的流水线生产工艺,要做到丝毫不差,随便一个子炮装填好炮弹之后,可以在任意一个母炮上填充发射,契合程度的误差要求十中八九,也就是达到百分之八十的通用特性。
第三是优化炮身的瞄准性能,同样要求达到成熟炮手在三炮之内掌握标尺度量,从第四发炮弹以后就要求一半的命中率。这几个要求说起来内容倒是不多,要求也不过分,可是做起来之后,十几个组上百名的能工巧匠都失败了。
赵天佑开始也没着急,提了几个关键点之后让他们继续做实验,目前的战争事态主要是防守,红夷大炮足够支撑的下去,可子母炮早一天问世,赵天佑就等于多一张王牌在手。
香港岛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海量的物资,庞大的人力投入,如果单凭赵天佑理财的能力,早就入不敷出欠一屁股债了。就是依靠在香港岛交易免税的招牌,已经陆续有几个国家的商船试探性的来香港岛交易,已经入驻香港岛的十几家两广的商行,凭借着先手的优势发了一笔小财,一下就把香港岛上的商业烘托了起来。
现在每天都有大小的商船货船在大浦海靠港,除了是香港岛自己采购的物资之外,已经有一多半是免税吸引来的海外贸易量,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项目重点在于军火研发的香港岛,最先赚钱的是优质铁器的贸易,并且是非军工的副产品。钢制的滑轮铰链非常的结实耐用,初级的车轮轴承能够大幅提高马车的速度和舒适度,被印度和大食国的商人高价采购,至于回去是否仿制生产,赵天佑并不在意。
已经是半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炼钢炼铁,巨大的成本优势已经体现在每一件铁器之上,尤其是这种由不同零件组和的生产工具,成本低到别人无法想象。香港岛不担心别人拿回去仿制,因为按照这个质量标准在做出来,成本比从这里买只高不低,最大的秘密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也不是看一眼就能偷学去的东西。
张弘范大军登船出海,起初最紧张的赵天佑,后来一想这块不毛之地刚刚开发,绝不可能吸引到张弘范的注意力,两座大城他都弃之不要,很明显的是有更大的战略目标。
除了在雷州一带漂泊游荡的张世杰,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目标能够让他这么着急的杀过去了。朱清那封密信中的内容有很多,除了蒲寿庚恰好交付三百艘新式战船,必须要填充十万左右的兵力朱清手中没有之外,还有另外的小算盘。
李恒广州兵败之后返回梧州修养整军,这时候他也得到了张世杰在雷州徘徊的情报,虽然当时高州和玉林两城还在宋军手中,但是如果领军一路南下雷州,要比硬撼广州要来省心省力,并且功劳还要大很多。
让李恒迟疑不决的是无法判断张世杰的动向,如果他杀过去了,张世杰上船跑了,让朱清在海上捡个便宜,这个功劳可就送给别人了,还不如稳扎稳打的继续攻打广州。
这时候,侵宋的总指挥丞相伯颜的军令到了!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海舰队
伯颜的命令他整军继续攻打广州,并且还要分出一路人马,轻骑兵为主的快速部队,突进阳江茂名一带,配合张弘范和朱清的海上战船,围堵可能靠岸的张世杰。
“哼!好你个张弘范,动作抢先李某一步,这功劳你捧得起来么!”
李恒把军令拍到了桌案之上,手按着军令闭上了双眼,深深的长出了一口气,舒缓了一下焦躁的情绪。现在他很容易的就发怒失态,尤其是牵扯到军情大事,一旦涉及广州,以沉稳著称的李恒就如同个毛头小子,一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
“那日松听令!命你征讨广州的先锋官,点起八千骑兵,明日一早由陆路兵发广州,要求你十日之内赶到广州城下!”
“尊李帅将令!十日之内必达广州城下!”
那日松出列接令,其实头脑中是一团浆糊,不知道李帅这令是什么意思,但是中军帐前也不敢质疑。
“谢国勇听令,名你为水路督查,点兵一千快船二十艘,沿西江一路巡视盘查,保证运兵战船畅通无阻!”
“尊李帅将令!”
“阿古达木听令,命你率轻骑兵一万,沿西江两岸巡回击溃来绕的宋朝乡军游勇,重点防范肇庆府的大宋残军来袭。”
“尊李帅将令!”
李恒这次安排的井井有条,特别注意对水路畅通的保护,不过安排的似乎有点过份了,因为肇庆和佛山两地的宋军,已经被打光吃净,组织个上百人的队伍都很困难,为何要派过万的骑兵保护。
还有探路的先锋官那日松,五百里的距离,只要路上没有大规模的宋军阻拦,轻骑兵少则三天多则五日就到广州了,为何下了个十天到达的军令。
看到大家都稀里糊涂的接受了军令,各自去整顿自己的队伍,准备按照接受的任务出发,李恒心中的火气才渐渐散去。在李恒心中他的地位怎么也要高过张弘范,带着大军转战南北也很争气,多年未尝一败屡屡大败宋军,获忽必烈御封蒙古汉军都元帅之职。
他张弘范算什么东西,身为汉民出身却是金国降将之后,虽然也是战功卓越,有名的文武全才将领,在李恒心中也是低他一等的贱民。而他李恒乃是西夏王族之后,身份岂能是张弘范之流可以相提并论的,可是现在掌权的是左丞相伯颜,张弘范已经跟随他征战多年,是伯颜的心腹爱将,他只能从军功上去压他。
可是李恒广州新败损失惨重,而张弘范则轻取梅州炮轰潮州,在伯颜眼中孰轻孰重还用再说么,虽说李恒是蒙古汉军元帅,但还是得听他的将令安排。好吧!既然你让我配合张弘范,那么我就得谨慎行军,布置的严密仔细一些才好,时间吗也许就会长一些喽。
梧州方向的军事调遣,由于动静过于庞大,几乎半个梧州都要被翻过来,很快就有斥候把消息传回了广州。
“有趣有趣啊!张弘范登船出海绕过广州,梧州的李恒又来重兵攻打广州,不知道这次是水路还是陆路呢!”
凌震道:“八千骑兵弓马技艺已经娴熟,加上簇新的强力装备,不管是水路还是旱路,我们都有和元兵一较高下的实力,我愿带兵出击,迎敌与广州城外!”
广州两次被元兵围城,从来没有出城迎击敌军的先例,凌震敢于这么做,也是想打破这种被打挨打的局面,提升宋军的士气。
“元军的先锋部队大约一万人,已经出城再来广州的路上,我已经派斥候通知各地百姓组织的乡军躲避,不能以卵击石徒送性命。让他们顺利的过来,交给我们来对付,这次必须让他们有来无回,把李恒的脑袋留在在广州。”
张镇孙说完看了一眼身边的赵天佑,询问的眼神示意他发表下意见。
“张大人你可别看我,我们第二炮兵全力配合张大人作战,我的人交给你指挥,有什么战术安排只需交代给师长杜浒,即可调动所有的火器部署。”
赵天佑总觉得广州这场战役不会是真正的核心,消失的张弘范才是他所顾忌的,所以提前安排好了杜浒来广州所镇,指挥第二炮兵所属的部队。
王道夫脸色一变,似乎感觉到了赵天佑的注意力不在广州,难道是怕香港岛被元兵围攻?
“赵将军难道不留守广州城内?是担心香港岛的安全吗?”
赵天佑嘿嘿一笑,没有直接作答,含糊其辞的道:“不是的,我还是先两边跑着,哪边事情多我就留在哪。香港岛四面环水,想要攻打必须是船,而在我的地界,只要是船来我都不惧,不管来多少都翻他来个底朝天。”
赵天佑这还真不是大话,现在香港岛所属的标准战船已经有八艘,都已经彻底的改造成为炮舰,编成四个海航大队,配合同样武装到牙齿快船小艇,组成了名称为南海舰队的海军。
这四个大队按班次围绕香港岛水域巡逻,除非拿张弘范或者朱清的整个船队来打,否则的话几十条船来攻的话只是为他们提供了移动的炮靶。
每一艘炮舰上都有十二门红夷大炮,体型和口径要比城头上装备红夷大炮小一号,但是后期工艺提升,精度和威力并不亚于第一批装备的重型红夷大炮。
因为标尺的精度和瞄准方式同时提高,炮舰在海上的威力要比岸防炮和城防炮恐怖的多。在陆地上你可以骑马逃开,码头上的岸防炮你可以绕过,但是我的炮舰比你的船速度还快,你能逃到哪里去?
不论大小船只,只要挨上炮舰上的三两颗开花弹,不能说完全丧失行动能力,但是想要反抗或者逃跑基本上就不可能了。而敌人的战船,只能靠眼神和咒骂来威胁炮舰,没有丝毫威胁到炮舰的能力,只能是干挨揍还不了手。
张镇孙心中有些失望,他本以为赵天佑会像上次一样,在在广州城内奋勇抗敌,甚至在第一线战斗,那样他会更加的安心。自打处死江茂通和钱康,等于向朝廷施放了信号,张镇孙就很想和赵天佑在进一步加深关系,形成更加稳固的同盟。
“这样也好,先按这样安排,随时根据情报调整,各位分头去准备,千万不可有一丝懈怠!”
张镇孙说完之后,对着将要起身离开的赵天佑道:“赵将军请留步,粤溪有事请教。”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试探
“张大人还有事情吗?”
赵天佑停下了脚步,目送其他官员离开,只剩下他和张镇孙两人。
张镇孙迟疑了一刹间,转而释怀道:“赵将军,敢问一句,香港岛的明天、未来会怎么样,将军可曾有过计划?”
“这个吗,计划自然是有的,都是为了手下的兄弟们吃饱穿暖,过个富裕点的平安日子罢了!”
“能把广州城内的军民并入香港岛吗?”
“这个……”
赵天佑其实并不太意外,张镇孙把江茂通和钱康处死的时候,就意味着和张世杰结下了冤仇,在这大宋的官场上的前途基本已经断送了,但是也让赵天佑看到了他的立场。
其实赵天佑最近一直不参与广州的事物,就是想看看张镇孙的选择,路有很多种走法,但是一定不要影响或者强迫别人,给别人时间和机会做出最真实的选择。
“你要知道,香港岛的实力还很弱小只是一颗小树苗而已,还做不到替更多人遮风挡雨。你也要做好承受打击的准备,张世杰或者朝廷也许会发兵征讨,而你手下的官员也许会哗变把你推翻,也许会是永世不能出头的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