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商途-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那辽人本是我朝世仇,正所谓仇人的仇人乃是朋友。如今有人与辽人作对,我大宋当举国欢庆才是。没想到朝中的大臣居然为一己之私颠倒黑白,我实在为朝中的君子们担忧。大人,我愿拿出万两白银献与大人,希望大人能联络朝中正义之士为我大宋之热血而呼喊。荡除畏辽之懦弱言论。”
看着崔天赐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童贯心中暗笑,送礼都能送的这般理直气壮,这十来岁的娃娃有点意思。看来蔡京所言非虚,此子非一般可比,说不定能是自己下一步棋的重要一环。
“朝中士大夫皆言宋辽百年友好,可有谁还记得正是当年我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打掉了辽人的嚣张气焰才有了如今的百年和平。我师李宪多年戍守边关,深知辽人本性,非不欲吞并我朝,实在是畏惧我西军的强大,否则早已入寇我边关多时。其实这么多年西夏与我朝多次战争的背后都有辽人的影子。如今士大夫们却为辽人鸣不平,实在是可笑又可悲。”
童贯本是敷衍之言,说着说着却也不自觉带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自身来讲,童贯对于朝中的那些士大夫也心存鄙视。他的老师李宪当年参加多次边关战事,屡立功勋,却被朝中的士大夫们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最后郁郁而终。而童贯受师父影响,也是立志于从武事中建功,对重文轻武的士大夫们自然也没什么好感。
“大人所言极是,为国为民大人也该有所作为,只要有用得到小民之处,小民当竭尽所能。”崔天赐趁热打铁说道。
童贯听崔天赐如此说,心中暗喜。这娃娃果然上道,竟然暗合自己的心思,确是可造之材。心中不由得又高看了一眼。
“看你一片赤诚,又是蔡大人的高足,我可以勉力试上一试,不过究竟能不能成却无十分把握,你可要心中有数。其实我这次前来还奉有密旨,就是暗中查访长乐帮事宜。”
崔天赐心道,果然被我料中,童贯此来杭州并非只是接受贡品这么简单。
“你可知辽人及朝中之人为何对完颜绪升的背景了解如此清楚吗?”
童贯轻飘飘抛出一句话,让崔天赐心中又是一震。长乐帮不过是个小小的地方帮派在这个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若没有有心人的可以宣扬,别说外国人,就是临近府县的人都未必知道。如今明显看得出是熟悉内情的人别有用心的抖搂出去的。
“难道这别有用心之人身在杭州?”
“此人和内廷王景乃莫逆之交,当年王景未进宫之前与他便是八拜之交。有王景在其中千针引线,才会掀起如今这番风波。”
“此人可是葛覃?”
“正是此人,事情因此人而起,若想消除,还得从此人身上下手。”
崔天赐皱了皱眉头,他何尝不想彻底解决掉葛覃,只是他树大根深,想要短期内解决掉他,谈何容易?
童贯看崔天赐眉头紧锁的样子,心中暗道,毕竟只是个孩子,还是嫩了点,有心点醒他,道:“你以为葛覃短短十几年便能积累别人几世的财富真的只是靠传统的商业手段吗?”
童贯的话让崔天赐一愣,多次的斗争也让崔天赐对葛半城了解颇深,以前葛半城发家之时的确采用了很多见不得光的手段,只是那些都只是口说,并没有确实的证据,很难作为打击葛半城的致命手段啊?
“你可知从古自今只能获取暴利的是什么物品吗?”
………………………………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货(六)
崔天赐苦笑一声:“自然是盐铁这些朝廷禁止的物品。”
童贯微微一笑:“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能获得超额的回报。古往今来多少人甘冒奇险就是为了获得这惊人的利润。”
“大人的意思是葛覃起家就是因为私下贩卖这些禁品?”
童贯点点头
“他们贩卖的可不是普通的禁品,乃是牛皮,马匹,箭矢这些军用物资。”童贯不愧是混军方的,消息的灵通自然不在话下。
“大人打算揭发他?”崔天赐问道。他没想到葛覃背地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勾当。对于已经知道宋朝国运的穿越者来说葛覃的行为无异于资敌。这让崔天赐对葛覃再无半点心软的想法。崔天赐知道这种事情只要证据确凿,那葛半城不死也要半层皮。虽然崔天赐一直主张生意上的事情最好还是用商业手段来解决。但葛半城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他的底线。用些非常的手段来对付他,倒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哪知童贯摇了摇头:“这件事一旦揭开牵扯的人太多,一旦事情揭开对方肯定会死命反击,说不定扳不倒他们,自己反而陷进去。”
童贯的一番话倒是让崔天赐糊涂起来。这太监耍了个花样把自己单独叫来,又说了这样一番话原本以为是想让自己帮忙通过扳倒葛覃进而打击他在宫中的对手,而如今看来似乎又不是这样,这太监到底想要干什么?
童贯一看崔天赐的表情,作为在宫中呆了多年的人物,哪里还不明白崔天赐心中疑惑,当即一笑道:“其实你猜的也没有错,我的确需要通过这个葛覃来做一些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却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
“还请大人明示。”崔天赐干脆将话挑明了。
童贯沉吟了一下,道:“通过我的调查,葛覃那里有一份秘密的账本,里面记录了这些年的交易内容。但除了葛覃本人谁也不知道这个账本在哪里。我现在需要这个账本。但我不能动手,我的背后有很多双眼睛。我希望你能通过商业手段逼着葛覃乖乖的把这个账本叫出来。”
虽然没有经历过,崔天赐也知道官场里面的内斗向来激烈。看来自己和葛覃成了官场内斗的棋子。但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不过也不能如此轻易便答应下来,既然非得要做,自己应该尽量多争取些利益。
“大人实不相瞒,这些日子小民一直和葛覃纠缠不清,可一直都没办法将他真正扳倒,大人的要求,小民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葛半城哭着脸说道。
童贯显然对崔天赐的事情做过专门的调查,明白他说的都是实情。
“以前是你孤身作战,这次有我做你的后盾,只管放心去做。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跟我讲,只要是暗地里可以支持的,我绝不推辞。而且我也可以向你保证,事成之后,葛覃原来负责的西北军粮供应一事,我可以交给你来做。”
看来童贯深懂得拉拢人心的手段,先来个下马威,再许下甜头,不怕你不尽心做事。
………………………………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货(七)
崔天赐离开蔡府时心中又喜又惧,心中暗暗发誓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时,跟官场中的人交往一定要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
蔡府中蔡京和童贯相对而坐,蔡京笑眯眯的说道:“童大人,我这个弟子没给你介绍错吧?”
童贯捋了捋太监中极为罕见的胡须,道:“虽说这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我层层剖析给他讲,我却能感觉他其实心中并无多少惊讶。年纪虽小,分析判断能力确是不差,至于说道对付葛覃的手段,主意虽是我提点给他的,他能再短短时间发现其中的缺漏之处并及时想出补救的主意,是个做事的好材料。”
“可惜这样的好苗子却不能培养长大,也是老夫的遗憾呐!”蔡京长叹一声道。
童贯眼中的鄙夷之色一闪而过,嘴角翘了翘,语带双关的说道:“蔡大人可是心疼了?”
“做大事者哪能没有牺牲?这孩子虽有这样的天份,还需有过人的运气才能成就大事。若是他挺不过这一关,也只能怪造化弄人。”
童贯心道:“老家伙既然有心让别人来当棋子又何必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嘴脸?文人就是矫情,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哪里有我们武人来的痛快。”
不过不管心里怎么样想,嘴上却还是要说必要的场面话:“这次杭州之行多承老太师鼎力相助。主要扳倒了王景这个外臣在宫中的内助,我一定尽全力帮老太师重返朝堂。日后老太师再次春风得意之时,可不要忘了这个引荐之人哦。”
“老夫岂是那忘恩负义之辈,若是真有重返朝堂的一天,还需要童大人在宫中鼎力相助呢,到时若能再出一段将相和的佳话,也是后世的美谈。”
童贯听蔡京自比蔺相如,将他比作廉颇,心中非常高兴。想到蔡京上台之后在他的支持之下自己就可以安心在边疆建功,脸上的笑容越发的自然。
半个月后,童贯如期启程回京,除了带走了崔家生产的贡纸,还有数量不菲的前代流传下来的书画珍品,以及当时名家的得意之作。
童贯此次前来杭州,押运贡品不过顺带的事情,主要的目的是为赵佶收集当世名作。出京的时候童贯一脸愁容,如今却是春风得意,这一切都来自于蔡京的鼎力相助。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童贯这个武夫最头痛的地方,对于蔡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不提童贯回到京中如何得到赵佶的奖赏,单说杭州城里,短短三个月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称霸杭州数十年的葛覃葛半城忽然之间债主盈门。数十家本地外地的来的债主常年围在葛半城府门的门口,有的叫嚷着让葛半城偿还债务,否则就要将葛家满门送官法办。有的则是扬言葛半城若是不能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将欠钱还清,就会让葛覃身首异处。
无论外面叫嚷的多么不堪入耳,葛家始终是大门紧闭,不发一言,而葛家的各处产业都关门歇业。
而这一切的到来都来自于一个个不断传来的噩耗。先是葛家外出的一个商队突然之间回转,让人吃惊不是商队的突然回转而是商队回转的之后一人,传回来的消息是中途遇到了山匪,一场激战之后人只逃回来一个,货全部被抢回了山上。
紧接着葛家的货品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全部货品都被客户退货。
………………………………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交货(八)
最致命的是葛家送到军中的粮食被检查出霉变,虽说最后葛覃花了一大笔的钱财加上重新更换了新粮食后勉强过关,可这也上葛家彻底伤了元气。
祸不单行的是葛覃的独生子葛润龙在附近赶考的路上惊了马,人从马背上摔下来不说,还把腿给摔骨折了。
伤势严重,当地的名医束手无策,仆人只得雇了大车连夜将小主人运了回来。最后求到了王执中头上,王执中倒是没有因为葛半城和崔天赐的恩怨而刁难他,经过治疗总算康复了,也没有留下后遗症。
夜已三更,葛半城的卧房依然亮着灯光。
“老爷,你真的决定了吗?”葛半城的老妻甄氏问道。
这甄氏乃是葛覃的发妻,因为年老色衰,葛半城已经多年不宿在她的房中了。不过今日这等关系全家命运的事情,葛半城也只放心和甄氏来商量。
“为了能保住咱们葛家的香火也只有这样了。”葛半城长叹一声,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灰白的脸色看起来仿佛老了十几岁。
“老爷,当初商队被劫,我们死了几十号人您都没这般灰心,为何龙儿只是摔断了腿您就心灰意冷了呢?”甄氏不解的问道。
葛半城冷哼一声:“你懂什么?想我葛覃纵横商海半辈子,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黑道的,白道的,上得了台面的,上不了台面的,我何曾想过后退一步?因为我知道不管是哪个地方来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为了求财,只要舍得破财,就一定能够消灾。可这次不行了,这次对方要的东西关系到我们葛家的性命,不给现在就没命,给了明天就会没命。”
甄氏被葛半城的这番话骇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当龙儿这次坠马事件只是一次单纯的意外吗?”葛半城打开了话匣子索性一股脑都说了出来,最近糟心的事情太多,再不找人说说他觉得自己会被闷死。
“难道……不是吗?”甄氏结结巴巴的问道。
“出事的当晚葛泉便找了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兽医来给马儿检查。这匹马性子最为温和,已经给龙儿当坐骑多年从未出过事,所以葛泉便起了疑心。检查的结果证实了他的怀疑。马事先被喂了一种叫“马儿燥”的草。回来以后我从龙儿随身的包袱中还发现了一张纸条。”
“什么纸条,老爷?”甄氏惊问道。
“是……”葛半城欲言又止,放佛这事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险似得。
“这个你就不用问了,总之我们葛家若不能脱得这次大难,便只能在杭州府除名了。”葛半城哀叹道。
三个月后,葛家的产业被变卖一空,葛半城及其家人也神秘的从杭州城消失了,至于他们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
而葛半城变卖家产的最大受益者却并非他的对头崔天赐,而是来自东京汴梁城的神秘商人名叫童小五。
不过崔天赐也不是没收获,葛半城的纸坊和雕刻坊都被他收入囊中,当初一起结盟对付葛半城的那些伙伴们也都有所收获,比如王景旺得了三家米店,柴恒则收购了所有的绸缎庄,终于实现了在独霸杭州绸缎生意的愿望,其他人也各有收获,算是满意而归。
………………………………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起点
花开花落又一春,杭州城依然是那个繁华似锦的名城,只是城里再也没有一个叫葛半城的商人了。
杭州城里现如今所有的纸张都来源于崔氏纸坊。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几乎江南绝大多数城市里都有裕罗纸的身影。崔家的财富已经不是当初可比,由于在江南几乎是垄断的地位,短短一年的利润已经超过了过往所有的年月总收入。如今在各地的分店也已经达到了十处之多。
可以说崔天赐的事业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本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做梦都会笑醒,可事实上自打葛半城消失以后崔天赐便很少笑,整个人安静的根本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他一直都不像)。
此前与葛半城的争斗哪怕再是激烈都还是在商业手段的范畴,而最后真正击败葛半城的却是强权。虽然最后成功击败了葛半城,崔天赐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却有深深的恐惧在里面。
无论商业做的再好,遇到拥有国家机器的官场中人,一旦成为对手,结局一定是商人倒大霉,好的是倾家荡产,坏的情况满门抄斩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决定跟童贯合作那是没得选择,既然别人告诉你了他的秘密,哪里容得你有反悔的余地?如今想来若是有一天自己成为了童贯的对手,下场说不定还不如葛半城呢。
说起童贯如今倒是春风得意,利用葛半城的账簿成功搞掉了王景,童贯迅速上位,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童贯上位成功,对崔天赐的态度倒是没什么变化,依然很是热络。只是崔天赐觉得心里膈应,反倒是他跟童贯的联系不冷不热的。
虽然是不冷不热,却没断了联系,而且愈发紧密了,主要是童贯将军中送粮的差事给崔天赐争取了一份。
给军中供军粮历来是利润丰厚的铁杆庄稼,利润高不说还稳定,更重要是一旦成为了军粮的固定供应商也就有了半官方的身份,对于商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崔天赐虽然不想跟童贯走的太近,但对于这样的好事也没有理由拒绝,便答应了下来,当然按照惯例,其中一半的利润要分给童贯,这也是童贯为什么要争取这份好差事给崔天赐的原因。
毕竟当初在对付葛半城的事情中,两人的合作还算愉快,重要的事崔天赐有把柄在童贯手里,这样用起来更放心。崔天赐做事的能力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分给崔天赐的军粮份额是十万石,目的地是太原。虽说崔家自己的海船已经有五艘之多,可到西北内地还是要陆运才得行。
粗略一算至少要上万辆的大车才得行。整个杭州城满打满算也不过有上万辆车,能做长途运输的不过五千辆,就是这些可不能全部租借到,因为别人的车辆也是要用的,这送一次粮来回要下半年的时间。能租借到的不过区区两千辆而已。
那余下的车辆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自己造。对于造车崔天赐倒是不用担心,自打上元佳节遇到的前军器监工匠宋归仁正式来纸坊上任以来,对于打造些器具时完全不在话下。
崔天赐早已从最初的震惊中习惯了下来。想想也是,能打造出神臂弓这种大杀器的宋朝工匠对于日常的小家什会觉得有什么难度?
直到后来宋归仁根据崔天赐所花的图纸成功制造出了“回回炮”交给武松带给张金来。崔天赐越来肯定自己捡到了宝。
………………………………
正文 第二百二十章 造车
“回回炮”的制造彻底打垮了沿途的海盗。虽说“回回炮”比较原始,比起后世真正的炮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上木结构且没什么防护措施的海盗船,那还是恐怖的所在。
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与海盗船遭遇了几次以后,海盗们每逢看到这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便有多远躲多远。
“回回炮”的成功,不仅让崔天赐的商船大幅扩张,而且对宋归仁的信心也越发足了。
“东主,你确定要的是一万辆而不是一千辆?”老头也摸清自己这东家的脾气了,对崔天赐说话很是随便。
“十万石粮食,你说是一万辆还是一千辆?”平时崔天赐没少和老头争论,老头有时被他的奇思妙想震得不行,有时又被气的发疯,崔天赐也早已习惯了两人说话的语气。
“十万石?一辆车最多拉八石粮食,要是十万石一万辆还不够啊?”老头吃惊道。
“是啊!所以这一万辆大车是只能多不能少!”崔天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
“东主,什么时候要?”看东家说的认真,宋归仁也不敢再玩笑。
“半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东主,这绝不可能!”宋归仁回答的很干脆。
“你要多少人,多少钱,要多少我给多少!”崔天赐也表明了态度,条件可以提,但结果不能变。
“这不是人和钱的问题,你可知道南人船多车少,很多工匠善于造船却拙于造车,再者造车需要坚韧的木料,这种木料主要生长在北方,光是将合格的木材运到杭州来都要半年的时间,东主你说半年的时间我如何造的出如此多的车辆?”宋归仁稍作分析,将难题一一摆在崔天赐的面前。
听到宋归仁如此说,崔天赐呆住了,本以为有宋归仁这个大匠在,这事就是多找些人多花些钱的问题。却没想到此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也怪崔天赐平时缺乏具体做事的经验,包括造纸造船具体负责的都是他父亲和张金来,一句话吩咐下去要多少,什么时间出货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管了,造成现在他对事情的具体进度缺乏一个客观实际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半年的时间造不出这么多的车辆?”
“造不出来!”
“能造出多少来?”
“一百辆!”
听完最终的答案崔天赐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仅有一百辆?百分之一的份额,让我如何去运这十万石的粮食?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想?”崔天赐用期待奇迹的心情看着宋归仁。
“没有!”宋归仁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匠,他是在军器监做了大半辈子事的人,对于大量器械的制作是有充分经验的。能做多少他心里是有杆秤的,他知道在这种事情上绝不能说大话。
崔天赐无力的摆摆手示意宋归仁可以走了。宋归仁同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东主却爱莫能助,只得离开。
随后的日子里崔天赐又问了几个工匠,大多数与宋归仁说的相去不远,偶尔有一个敢大包大揽的,崔天赐稍微问了下宋归仁总结出来的难处,对方支支吾吾,崔天赐也失去了兴趣。
崔天赐已经确定这是个更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想想一旦无法按期交付军粮,按大宋律法以贻误军机论处,那可是要砍头的啊。每个人都只有一颗脑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越沉下心来越觉得事情不寻常,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崔天赐的心中真的开始着急起来。
苦思冥想了很久,崔天赐忽然眼前一亮,对了,这个人也许能帮得上忙。
………………………………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见葛半城
造纸坊码头,一艘船在夜幕中靠岸。码头上早有一个年轻的后生在那里等候着。若是崔氏纸坊的人在这里就一定认得此人。此人正是崔氏纸坊的少东主崔天赐。
只是此时整个码头上寂寂无声,方圆百步之内不见一人。
船一靠岸便有一个长长宽宽的踏板伸到岸上,踏板上先是走下来一位壮壮实实的汉子。
“武二哥,麻烦你了!”崔天赐看到下来的汉子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东主,人我给你带来了,一切都还好!”来的汉子正是武松武二郎。如今崔家的船队正是他在掌控。
今日的事情需要绝对保密,所以武松亲自前来。
不一会功夫,踏板上又下来一人,黑衣黑裤,头上还带着一个黑纱的斗笠,可以说在夜色中若不是有心人都不会留意到他的存在。
看到这个奇怪的黑衣人崔天赐并没有多余的话说,只是转身走了,武松就带着黑衣人在后面默默的跟着。
“可还过的惯?”
等到了屋子里坐下,崔天赐便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岛上谁说简陋,却也衣食不缺,对于我这样一个只要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时都会没命的人来说算是最好的归宿了。”黑衣人苦笑一声说道。
“你过的惯,家人可还过的惯?”崔天赐又问道。
“过不惯又如何?现在能保住命就不错了,想再多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了。”
“此事因我而起,等过个三年五载,风声过去,我便安排你们去一个偏远的城镇,做些小生意,从新开始。”崔天赐看了黑衣人一眼,脸上略略带些愧疚的神色。
“商场之上尔虞我诈,打压对手无所不用其极,成者王侯败者贼,我再明白不过了。我商海沉浮几十年,在我手上倾家荡产的何止几家?就是人命手上都有几条。”
说到此处黑衣人声音中透出苦涩之意。
“作为别人的狗,能留个性命在已经不错了,就是终老海岛也算是善终了。”黑衣人幽幽的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萧索。
“今天找你来是因为我遇到麻烦了。”崔天赐缓缓的说出这句话来,心中不免揣测这位昔日的对头听到后是什么心情?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哦?如今在杭州城里你也算是个人物了,又有蔡知府做靠山,还有谁能给你找麻烦?”对方的声音古井不波,让崔天赐猜不出对方此时的心情。
“童贯给我一份十万军粮的美差,可我发现这个美差会让我们崔家万劫不复。”
“居然是十万军粮,童贯果然是大手笔啊!”声音中透漏出一丝嘲笑的意味。
“葛东主以前也运过军粮,我希望东主能给我些建议。”
“这些军粮运到哪里?是春粮还是秋粮?”不愧是积年的老手一句话就问到点子上了。
“秋粮,运到太原!”
这黑衣人正是从杭州城消失的葛半城。当时葛家内忧外患,随时都有破家的危险。此时崔天赐找上门,葛覃和崔天赐这两个夙敌闭门谈了半晌。当晚葛覃全家带着全部的浮财从杭州城百姓的视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时的葛覃乃是从几百里之外的海岛上赶来,那里正是崔天赐给葛家安排的藏身之地。陆地上葛家人是不能呆了,因为葛半城数十位官员丢官罢职,还有人因此死在牢中。只要葛半城在哪个城市中露面,这些找葛半城找红了眼的仇家就会像苍蝇追腥逐臭一般,第一时间抓到葛半城,让他生不如死。
海岛是崔家船队发现的一个无人荒岛,面积够大,武松便拿它当年船队的补给站,平日里油烟米柴淡水样样齐备。躲到这里来任那些官员的亲属再是神通广大都无法找到此处。
葛半城经历了由富家万贯到性命不保的坠变,早已对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这个荒岛虽说人迹罕至,却也给了他充分的安全感。所以他在此处住的还算安心。
………………………………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葛半城的建议
安心住了年多,没想到武松专门登岛将他接来此处。葛半城知道一定是有大事,却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事。听到崔天赐的叙述,人老成精的葛半城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与那童贯可有亲戚?”葛半城问道。
“无亲!”崔天赐答的很干脆。
“与童家可是世交?”
“以前从不认识。”
“你可知我为了得到运送一万石军粮到汴梁的差事花了多少钱打点?”葛半城悠悠的说道。
“愿闻其详!”崔天赐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十万贯,十年的运粮的资格,对方还是我妻舅的表哥。”
崔天赐不说话。
“对方非亲非故为何给你这么大的好处?你想过原因吗?”此时的葛半城很像一个长辈面对误入歧途的子侄,痛心疾首。任谁也看不出一年前两人还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敌。
“我想过,本来我以为我知道答案,现在看来是我想差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你我不过都是人家手中的工具罢了。现在没用处了自然要想办法处理了,免得留下后患。这童贯不简单,用的阳谋,即使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一脚踏进去。到时候死了也是因为你自己本事不济,被国家法度所杀罢了。说不定他还会滴下几颗惋惜的眼泪。”
葛半城超脱了棋局,作为旁观者,几十年的商海阅历让他一眼就能看出事情的本质。
“他想当刀俎,我却不愿为鱼肉。既然是阳谋,只要我按时送到,他能奈我何?”崔天赐恨恨的说道。
“从杭州到太原,千里迢迢,而且全需要陆运。我当年运军粮主要是漕运,那还要多半年的光景。你这第一次运,又没凑手的运输工具,想要破局,难如登天呐!”
“可我不想就这样认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倒要看看天数如何定?”
听到崔天赐说的坚决,葛半城半天没言语。虽说以前是生死大敌,如今的葛半城和他的家人却是和崔家绑在一起的。一旦崔家败落,无力庇护他们,那葛家的下场也绝对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