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阁臣-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大人,圣上的处理下来了。”陈瑀背着双手,站在他的牢房门前,谈不上高兴,甚至有一丝丝失落。
就是因为眼前这个太监,他的许多政令才能得以实施,就是眼前这个太监,替自己抗上了许多骂名。
当刘瑾听到陈瑀这句话时,那绷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整个人瞬间苍老了许多。
“什么时候行刑?”刘瑾淡淡的道。
陈瑀递给他一壶酒,刘瑾也没有客气,接过来就喝了,可是等了许久却没有毒发,不免好奇的看着陈瑀。
陈瑀知道刘瑾什么意思,他道:“这不是皇上赐给你的,三日后,午门,凌迟!”
刘瑾以为自己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可当听到陈瑀说出凌迟两个字,身子骨还是不自觉的紧缩了一下。
见刘瑾这副模样,陈瑀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对一旁牢房卫士道:“将门打开。”
那卫士迟疑了一下,却听到陈瑀喝道:“快点。”
卫士担忧的道:“大人,这……”
陈瑀知道这卫士是在担忧自己的安危,他道:“刘大人不会伤害我的,你且离去吧,我和刘大人说两句话。”
那卫士点了点头。
牢房被点了一盏灯,灯光昏暗,四目相对,二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陈瑀当先开口了,他道:“我等毕竟相识一场,你可有什么冤枉,我会尽力给你达成的。”
刘瑾看了看陈瑀,她始终猜不透陈瑀为何心机这么深,明明是个二十岁出头的人,为何却比李东阳之流还要老练?
“到是有一丝疑问,不过在说之前,倒是想和你说说话。”刘瑾道。
陈瑀点了点头,陈瑀心中甚至隐隐觉得愧对刘瑾,他干脆在牢房内的地板上坐了下去。
“我本关中贫穷人家的孩儿,小时候的遭遇算不得好,甚至是糟糕透了。”刘瑾喝了一口酒,眼光深邃了起来,他继续道:“小时候田地被兼并,成为流民后,县官又处处针对我等,劳役害死了我的父母,实在走投无路下,我净了身子。”
说道这里,刘瑾脸色有了一丝不甘,他摇了摇头,继续道:“也谈不上什么理想,只是觉得不死就好,逐渐的在宫中混了几十年后,幸得服侍太子的官位,我以为是老天赐给我的机会,我要辅佐太子,成为明君……呵呵,可笑吧?”
“不可笑。”陈瑀摇了摇头,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人生主线都找不到了,那注定会碌碌无为,所以他是打心理佩服刘瑾的。
“可是逐渐的我发现了,太子好像根本不热爱政事,呵呵,弘治十七年,我便随太子下了江南,然后见到了你。”刘瑾看了一眼陈瑀,眼中充满了炙热,“尔廷玉以弱冠之年,所作所为却让人佩服万分,或是受了你的熏陶,那时候我励志,一定要治理好大明,给百姓一个安稳的河山。”
“这些年过去了,那当初的豪言壮志却被声色犬马一点点消磨完了,物质的**愈加的强烈起来,我逐渐的变了,但是为大明那颗心却始终不变。”刘瑾道:“我和你不一样了,我老了,想做点什么事,虽说可能有点极端。”
“其实你劝我的,我何尝不知道?一个太监?呵呵,他做的什么事,也会被那些所谓的文官们所不耻,所以唯有强权镇压他们!”
“我刘瑾扪心自问,从未做过一丝丝祸害大明的事!”
“你错了,就是因为你,大明贪污成风,这对大明来说的损伤有多大你知道么?”陈瑀道。
“贪污?呵呵……哈哈……”刘瑾像是疯了一样,“如果你在我的位置,你就会知晓老夫为何要贪?你知道内库一天的开支有多大?你知道这些钱都是哪里来的?全都是我刘瑾自掏腰包,不贪污?我从哪里弄钱?”
“你所有的政事如果没有我刘瑾,你以为能那么轻易的就在全国推广?你知道那些所谓的清官都如何阻挠你的么?都是我用强权镇压下去的,因为我知道,你的政策都是为大明好!但是那些老顽固们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真正的蛀虫到底是谁,尔廷玉想过么?!”
说道最后,刘瑾甚至已经开始咆哮了起来。
“你说的我都能理解。”陈瑀淡淡的道。
“我最大的错误是什么你知道嘛?”刘瑾没有等陈瑀回答,自己继续道:“就是不该被权力熏了心智,对你下手!”
“我的那一丝疑问就是,你为何明明只有二十来岁的年纪,行事作为却像是活了几百年一般?”刘瑾道:“我观察过你,你的所有作为,所有的政治眼光从来没有失误过,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瑀笑了笑,先没有回答刘瑾而是问道:“你是想被凌迟,还是想安乐一点走?”
刘瑾愣了一下,随即明白陈瑀是什么意思,他笑了起来,心中一口气放了下去,“谢谢你,陈瑀。”
陈瑀点了点头,从怀中拿了一包药,缓缓的倒入了酒中,扬起手晃了晃,对刘瑾道:“如果我告诉你,你会相信么?其实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我是从六百年后穿越过来的!”
刘瑾愣了愣,旋即哈哈大笑:“你早就知道我的下场了对不对?你早就知道大明的命运了对不对?这就能解释通了,哈哈,这就能解释通了!”
他说完一仰脖子将哪壶酒灌了下去,死前带着一丝微笑和一丝解脱。
朝廷已经下了凌迟的旨意,自然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但是当陈瑀像朱厚照坦白之后,朱厚照感激的看了一眼陈瑀。
他对陈瑀道:“刘瑾跟了我这么多年,就算是一条狗也有点感情了,谢谢你理解朕,后事你处理吧,朝廷的面子不能失了。”
三日后,陈瑀找了一副死囚的尸体,将其绑在了午门,任由刽子手三千六百刀凌迟。
同一日,陈瑀将刘瑾的尸体从皇城拉了出来,在京师的北隅下葬了,没有名字,没有姓氏,甚至都看不出来这是一座坟墓。
这一刻,陈瑀突然有一种感悟,生前即便在威风又有何用,死后不也就是这短短的两米见方的的棺材?!
房小梅见陈瑀有点儿失落,小手不知何时拉住了陈瑀,身子依偎在了陈瑀的怀中,对陈瑀道:“你放心,你死后决计不会这么凄凉。”
日,这死丫头,这么快盼着我死!
谁知房小梅继续道:“那时候无论如何,我都会在旁边下葬!”
这是陈瑀两辈子来,听过最为动听的情话,不知何时,眼眶湿润了。
紧紧的将她搂入了怀中,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道:“那你先死了,怎么办?”
“讨厌!”房小梅噗嗤的笑了笑。
陈瑀知道房小梅是在开解自己,这妮子的心思很是玲珑,陈瑀很是感动。
刘瑾死后,李东阳立刻注意到了蹊跷,他敏感的发现这一切都是陈瑀在幕后操作,现在陈瑀已经进了礼部,假以时日,入内阁是板上钉钉的。
陈瑀的厉害他见识过了,于是立刻将杨廷和从南京召回了京师,并且提前一步安排了杨廷和进入内阁。
同时,焦芳和王鳌也被他踢出了内阁,现在可以说是李东阳掌握了大明中枢。
在召回杨廷和之前,李东阳还做过一件事,这件事被天下所知,他高调的宣布将首辅的位置滕让出来,并且亲自去洛阳迎接刘健复位。
李东阳越是这么做,刘健就越是没脸回去,当初当着天下的人将李东阳骂的猪狗不如,如今再回去,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虽然李东阳早也就料到了刘健和谢迁不会回京师,但是面子上的事还是要做的,并且他还隐隐的让门生对外宣布,是他联合杨一清张永除掉了刘瑾……
无论如何,这件事结束后,李东阳得到了利益最大化!(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宗室加禄(上)
自刘瑾下台后,李东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清楚了所有刘瑾余下的势力,帝国官僚机构焕然一新。
这也标志着为期五年的刘瑾执政彻底结束,许多被刘瑾贬谪的言官等大部分被重新启用,比如御史戴铣、主事王阳明等等。
此同时,言官统一口径,废除刘瑾执政以来所有的政令,见行条例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被销毁,一本不留。
倒是赋役方面,他们尚未动手,或许是真的看出了陈瑀这一政令的好处,或许是忌惮于陈瑀的权势。
只是这些百官不敢言,那些王室贵族们可就不管了,一条鞭和摊丁入亩着实的让他们收入锐减,许多灰色收入更是无从说起。
他们早已经怨声载道,此刻恰好可以借着这个势,一并将这条法令给废除了。
于是几个藩王之间互相通了口气,联合许多勋戚等一同上书朝廷,乞求废除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法。
若是一人两人到也好说,或许陈瑀动动手腕就能压下去了,可是这次勋戚绝对的默契让陈瑀一时间也局促起来。
李东阳一天收到的折子快推成山了,全都是骂他这个内阁首辅不作为,为此他也是压力巨大。
虽说他也知道陈瑀这两个法令能给朝廷带来多么大的收入,可是实在扛不住那些勋戚,若是这样下去,怕他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没有办法,李东阳让小吏去礼部找到了陈瑀,这事是陈瑀弄出来的,那些勋戚针对的也是陈瑀,所以办法还是你来想。
老夫我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若是天天为这事犯愁,大明还不垮了?
陈瑀也早就料到李东阳回来找自己,他也比任何人都要烦闷,这些贵族勋戚贪得无厌,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朝廷妥协,即便这条法令废除不了,他们也要在朝廷头上捞一笔。
陈瑀早就看清楚这些家伙的心思。
一条鞭和摊丁入亩陈瑀无论如何也不会废止,这两条政令是经过封建最后三百多年的考验的,是绝对利大于弊的。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不废止这两个政令,这些勋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要狮子大开口问朝廷要一笔,这些个群体谁说现在还不是太多,仅仅只有一万来人,可是他们的繁殖能力简直骇人,就是这些人活生生的将大明吃垮了。
等等……基数?贪得无厌?绝不废除政令!
陈瑀好像已经理明白了一些事,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一旁的沈飞见了之后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冷颤,看来陈大人又要阴人了!
到了内阁后,就见李东阳和杨廷和忙的不可开交,一卷卷卷宗和折子翻阅声此起彼伏。
杨廷和此刻对陈瑀的态度,说不上好,也说不上来坏,经历了刘瑾事件之后,这家伙的心性收敛了很多,可越是这样,陈瑀就越是害怕,他还是觉得以前那个敢爱敢恨……哦,善恶分明的杨廷和比较可爱一点。
李东阳见陈瑀来了,搁下卷宗,拉住陈瑀的手激动的道:“陈大人啊,你终于来了。”
“老师,这是……”陈瑀明知顾问的道。
“就是因为你那两条政令,那些王贵们差点将老夫吃了,老夫管不了,这事还要你来解决。”李东阳道。
两条法令给大明带来的赋役收入有多么可观,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以后都是他李东阳史书上浓重的一笔,他才不想废除。
好处你得了,遇到麻烦就要撂担子,也是绝了,陈瑀笑了笑道:“老师说的极是,下官也曾考虑过此事,只是……哎,没办法,不若就废了吧!”
李东阳本以为陈瑀早就应该想出了解决之道,可是万万没想到这小子心这么宽,当即道:“不行!”
随即觉得不妥,然后解释道:“这是你的心血,岂能这么轻易放弃?”
“哎,谁说不是呢,这就如同我的孩子般,但凡有点儿机会,谁愿意放弃,可是现在凭我一人肯定是办不成了。”陈瑀一脸苦像。
李东阳是聪明人,陈瑀这句话说完他就知道他话中的潜在意思,既然一人之力办不成,那老夫助你一臂之力呢?
“廷玉切莫说些丧气话,这不还有为师我在?若是有什么困难为师岂会不帮?”李东阳道。
陈瑀不自觉的笑了笑,这一抹笑容刚好被杨廷和捕捉到,他并未声张,只是默默的记住了,看陈瑀到底要搞什么花样。
杨廷和现在要向陈瑀学习,虽然说出来有点儿丢人,可是他逐渐放下了那不值一提的虚荣心,陈瑀这小子能一直走到现在,决计不是靠溜须拍马!
“如果是由老师的帮忙,那此事可事半功倍。”陈瑀道。
李东阳也很是好奇,他也想知道陈瑀这小子到底会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件事,于是颇为期待的问道:“不知廷玉待如何解决?”
“其实说穿了,他们的目的也不过是索取利益罢了,既然如此,那就给他们利益!”陈瑀道:“下官曾研究过,自正统后,朝廷收入一直以2700万石为定额,但自一条鞭出后,三年、四年的收入甚至一度达到了3500万石,可见这政策给朝廷带来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那么我们且抛开这个数不谈,单以正德元年做对比,其中拨付给王贵的占十之三,约860万石左右。”
“两者对比下就可知道,若真的由着他们废除了一条鞭政令,那对朝廷的损失是相当大的,既然如此,何不给他们加俸?由850万加到1200万石,那么他们定会心悦诚服!”
陈瑀刚说完,李东阳和杨廷和的脸顿时拉下来了,还以为这陈瑀会有什么高深的对策,想不到竟出这些馊主意!
李东阳当即便道:“不可,且不说这样做会失了朝廷的威严,一旦这个先例开了,后患无穷。”
“那就签订协议,断了后患。”李东阳所有的反应都在陈瑀的意料之中,所以并不意外,他知道李东阳还会反对。
果不其然,李东阳继续道:“余下的三千五百万石去了宗室的八百万石本就够吃紧了,若是在拨四百万过去……不行!”
这些点陈瑀不是没有考虑到,但是和后面那庞大的宗室成员来比,陈瑀觉得现在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如果现在将禄米定死,绝对可以很好的遏制那疯狂繁衍的宗室后代。
“老师你有所不知,我给您算一笔帐。”陈瑀淡淡的道:“自太祖皇帝开辟大明后,便给宗市内勋戚十分优厚的俸禄,是也不是?”
“那是太祖皇帝宅心仁厚,无可厚非。”李东阳点了点头。
“对,下官也算过一笔帐,太祖开国后,勋戚藩王等,加起来不过五千余人,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两万余人了,对也不对?”
李东阳又点了点头,渐渐的好像知道了陈瑀想表达什么。
“说句不敬的话,这些人就相当于朝廷白养,现在他们或许还没看到人口中的优势,一旦他们揣摩透了,这群人会不会疯狂滋生?那么接下来朝廷要付出的禄米可决计不会是八百万这么简单了。”
“这是个动态数据,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直接给他封死?!虽然现在朝廷看上去好像亏了很多,可是如果长远看呢?”陈瑀说完之后,便停了下去。
这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有些用词都是很后代化,所以需要让他们理解一段时间。
李东阳和杨廷和想了半饷,突然像是看怪物一样盯着陈瑀,这小子脑子里面装的都是什么?这些数据他们从来没有仔细拿出来分析对比过,但是陈瑀不但能精准的掌握数据,还能从其中看出问题,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陈瑀分析的没有错,李东阳考量了一番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他问陈瑀道:“你打算怎么做?”
“降禄米!”陈瑀说出这三个字之后,李东阳和杨廷和彻底呆了,这么说便意味着,他把前面自己的论点全部推翻了,这这……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二人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可是看陈瑀又不像开玩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李东阳疑惑的道:“你……没说错?”
陈瑀笑道:“自然是没有,老师,这事儿您就交给我,只要您不反对,最终的目的肯定能达到的!”
李东阳明白了,这小子没疯,不但如此,还是绝顶的聪明,这是要将所有的宗室玩弄一番啊!
先打一棒,然后给个绝大的好处,换做是谁都拒绝不了,高,高!
李东阳看了一眼陈瑀,眼中充满了欣慰、佩服和欣赏,他道:“好,好,这事便由尔处理,为师相信你!”(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宗室加禄(下)
正德五年底。
大明朝内阁和户部联合发布了一条政令,这条政令立刻让整个大明骚动起来。
这条政令的具体内容就是远宗室禄米从每年八百万石减到七百万石,这一下子便让宗室炸开了锅。
他们一番打听之下,才知晓这政令正是出自礼部左侍郎陈瑀的手笔,报复!他们知道这是陈瑀的报复。
是针对他们联合起来推翻陈瑀两条政令的报复,好么,你陈瑀以为你是谁?竟可以和整个大明朝的王贵作对么?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于是乎,在临近年关的时候,所有宗室联合进京,要知道,此举无异于造反,因为太祖皇帝自定下藩王制度之后,所有成年藩王必须离京就藩,且不得出藩地一步。
如今这些人已经完全不顾祖制,这意味着什么?若是一个两个还好,可是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州府的宗室一同出发如今,凭谁也不敢阻拦。
他们这是在给朝廷施压,给陈瑀示威!
当李东阳知道藩王这般动作之后,也颇为担忧,他找到了陈瑀,但是陈瑀却让他放心,陈瑀说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内,决计出不了事。
陈瑀说罢,李东阳才稍稍放下了心事。
这般博弈决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瑀已经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了,因为他必须要让藩王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只有这样,陈瑀才能拿出自己的底牌。
果然,这一年的年关,无论是陈瑀、还是藩王还是内阁和户部,全都没有一个人过个好年。
两方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加上陈瑀现在又在礼部,这些人可都是玩礼法的高手,又有方献夫等给事中言官,所以在对抗宗室群体中,陈瑀一点不落下风。
宗室们此刻也真是捉急了,他们实在没有想到陈瑀这小子的骨头这么难啃,本来以为只要自己轮番出动,那小子肯定怂了,却没想到他越战越勇。
这就罢了,加上正德皇帝的面也见不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内阁说了算,现在内阁又拿不定主意,毕竟两家都有理,内阁也不能随意的就主观的偏向谁。
这仗对陈瑀来说无关紧要,反正他也没利益,但是对宗室就大不同了,如果这次输了,损失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
于是乎那些本来各自为战的宗室们空前团结,一同商量研究如何对付陈瑀,憋了许久,终于要放大招了!
看着内阁中优哉游哉的陈瑀,李东阳没好气的提醒道:“宗室已经放出话了,明天一战不是你死就是他们亡,你倒好,像是没事人一样。”
陈瑀笑了笑,双手一摊,“本来也没我什么事,这下倒好,我还怕他们不放大招呢,就等着明日呢!”
“你呀你,那些人被你玩的团团转,到现在还不知道你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呢!”李东阳言语中颇为平佩服。
果然,第二日,朝堂上争执十分的激烈,所有矛头直指陈瑀,陈瑀却闲庭信步一般,优哉游哉。
半饷后,那些宗室像是累了,陈瑀方才开口,“既各位要取消一条鞭和摊丁入亩,那朝廷少了进项,不从尔等口袋里面掏出一点儿,也说不过去吧?”
果然,这小子的目的就在这了,那些宗室像是早就意料到了陈瑀的目的,他们道:“我等可非代表着自己,不过是替天下人说句话罢了,陈大人这意思,为何不从他们身上下手?”
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打着这么大的名头,扣了这么大的帽子,还不是为了自己?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陈瑀笑眯眯的道:“其实本官也并不想减俸,只是若是两条政令废除,朝廷可真是少了许多进项,我也知晓各位王爷们的难处,也只想各位也是为朝廷着想,其实心中并不想废这两条法令,也只是碍于无奈!”
那些王贵们听到陈瑀这番话,方才点了点头,想看看陈瑀到底打的什么主意,陈瑀继续道:“本官觉得,我等都是各自有理,既如此何不找个折中的办法行?”
那些宗室一听有路,面色微微露出喜色,忙问道:“如何折中?”
“两条政令不废除,朝廷既然增了这么多进项,自当拨出一点给尔等,900万石如何?”陈瑀道。
对于这种谈判,陈瑀决计不会一下子开出心理价位,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根本就没将大明的死活看在眼里,在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区区的一百万石肯定打发不了他们。
果不其然,他们连忙摇了摇头:“我等是代表下面人说话,这点儿钱我们也不要,拿出来是要分给他们,只是区区的一百万怕是无论如何也不够。”
“一千万石!”陈瑀也不含糊,一下子又加了一百万,这么大的手笔让王贵们全都懵逼了,因为他们不相信陈瑀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全都疑惑的看着内阁。
李东阳点了点头,稳重的道:“陈大人说的都已经和老夫商量过了,老夫同意。”
那些宗室一看有路,只是这么一闹,就加了两百万石,这可是比天上掉馅饼还难啊,不过他们也能撑住气,摇了摇头道:“不可不可。”
这些老流氓们,无耻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陈瑀也摇了摇头,“那朝廷也给不了更多了,如果不行,我等可下政令,直接将这二百万石分给那些所谓的百姓们,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本官想,这么多应该能满足他们。”
陈瑀这话说出来,那些人脸上立刻大惊失色,急忙摇头,“既如此,那边罢了。”
以为这样就完事了?想白白的拿二百万石俸禄?你们想的倒是很美。
就在宗室们还未来得及高兴的时候,陈瑀突然道:“慢着!”
“怎么?陈大人要反悔?”
“非也!”陈瑀笑道:“本官是决计不会反悔的,倒是怕日后还出了这些事,那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原来是为了杜绝后患?宗室们也不傻,他们肯定不会再答应陈瑀任何的要求。
可是当陈瑀将条件说出来之后,这些人再也忍不住了,陈瑀又加了,一千二百万石!
这什么意思?将近国家收入的一半了,要知道在弘治朝时期,国家定额收入只有二千七百万石,虽然正德时,因两条政令,国家收入提高到了三千多万,可一千二百万决计不是个小数目!
这样的条件怎么能不让宗室们乐开了花!
“但是本官有条件!”陈瑀的话立刻引起了宗室们的注意,冷静一番后问道:“什么条件。”
“尔等必须和大明签订一份合约,且长久有效!”
“什么合约?”宗室们警惕的道,如果这合约对他们有不利,他们宁愿放弃这二百万,直接拿一千万的好处跑路。
“从此后,一千二百万俸为朝廷拨付给尔等定额,尔等不可在对一条鞭和摊丁入亩又任何异议!”陈瑀说出了条件,其实这句话的重点是前面一句,后面只是为了迷惑他们。
可是他们却以为陈瑀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当即乐开了花,立刻同意,并且急不可耐的让内阁拟定合同。
李东阳都看傻了,这事儿陈瑀不急,那些宗室们倒是急的像孙子一样,简直让李东阳哭笑不得,同时心中开始佩服陈瑀这小子了。
能这么前瞻性的看透问题,而且可以不露声色的提前解决问题,并且手段这么的高明,陈瑀不得不让他李东阳佩服。
就在宗室禄米问题解决后,畿南地区发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有农民刘六刘七者在霸州发动起义。
农民起义这种事层出不穷,一开始朝廷谁也没在意,可是二个月后,朝廷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刘家兄弟二人的起义军军令严明,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发展到足有万余人,并且还在不断的壮大。
不对啊,按理说自考成法出来之后,地方上贪污已经少了许多,为何还有这么多人造反?
陈瑀想不出问题的根基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这则消息传到京师自后,陈瑀立刻自告奋勇,愿统兵清理叛乱。
倒不是陈瑀想要立功或者怎么样,说实话,这样的事,谁也不愿意去触碰,京畿附近的军兵素质陈瑀比谁都清楚,他能用的兵也只限于京畿附近,边军还不可调动,想要靠这些军兵去打起义军,谁都没有信心。
用后世流行的话来说,京师的军兵就是一群纸老虎,除了欺负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若是带着这样的兵去打起义军,其结果不言而喻,失败的概率很大,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去,若是成功了那皆大欢喜,可失败了呢?
所以当陈瑀要接这个统帅之职位的时候,兵部没有任何异议,他们正愁着找不到人,这刺头却跳出来,真是自找麻烦。
既如此陈瑀为何还要这么积极?陈瑀不傻,他想弄明白缘由所在,对这种事,决计不能靠暴力,他不想损坏大明的根基—百姓。
所以他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州起义(一)
陈瑀没有半点犹豫,当兵部给他帅印之时,便带着戚景通大刀阔斧的朝北直隶霸州方向进发。
同时,他让内厂沈飞等人在周边活动,秘密收集情报。
陈瑀一直搞不明白的事,大明帝国的运转眼看着步入了正轨,为何还会有起义军,这且罢了,毕竟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叛乱层出不穷,可那毕竟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可以理解。
让人费解的位于北直隶京畿附近的百姓为何会突然起义,而且规模非但没有缩小,竟然会逐渐壮大。
陈瑀知道,事出必有因,他不想让大明国力有所损失和动荡,同时也不想那一批起义的苦哈哈百姓白白牺牲,所以这个统帅他是非做不可。
他相信,如果换一个人,处理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
这是陈瑀不愿意看到的。
这次陈瑀也是轻装上阵,有且仅仅是他和沈飞二人,身边甚至没带一个随从,因为只有这样才好混入起义军中,了解缘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