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老道恍然大悟,长长一“哦……”
看着他们上演“父慈子孝”的戏码,杜娘一脸的陶醉,满满的幸福。
…………
光熹元年,二月,帝加元服,减赋一成。
爱卿们都说应该大赦天下,但是刘汉少不想这么玩,虽然减赋大多数只会便宜豪强富户,对于已经成为流民的困苦之人,毛线作用没有,然而,能够给那些还有点田地的百姓松松绑,或许就会减少新流民的产生。
刘汉少的加冠礼也算盛大了,太常为了表现自己勤勉,成了史老道手中的指挥棒,除了在京的文臣武将之外,名望贤达也全都请来观礼。为了安慰袁隗这个老太傅,所以刘汉少请他来做筮宾,为自己加冠,而史老道则担任赞者,基本相当于主持人。
天子加五冠,除了士子三加之仪的缁布冠、皮弁冠、爵弁冠之外,还要加上诸侯贵族的玄冕与天子衮冕。可惜史老道在为刘汉少梳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虽然刘汉少现在的头发比板寸长了点,但是怎么也挽不出髻,插不上簪。最后只得在脑袋顶上梳了一个短短的小辫儿,怎么看怎么像狗尾巴草。
醮礼之后,刘汉少应该去拜见自己的母亲,但是何太后早就不在了,所以,刘汉少去拜见了杜娘。起先爱卿们很是反对,说杜娘只是一个仆妇,怎能当得天子一拜,但是袁隗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刘汉少说话,称杜娘于陛下有养育之恩,陛下拜之,正是不忘恩惠,彰显孝道。然后,爱卿们也就随了刘汉少的意。
为此,杜娘哭了一整晚,而阳安长公主则恨恨地暗骂了一整晚。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筮宾不仅仅要为冠者加冠,还要给冠者取字,所以,一般都是由冠者师长担任。袁隗是太傅不假,可是当初他还想摘刘汉少的印绶,表现的有点忒不够意思,而刘汉少除了这么个太傅之外,还有卢师、蔡师,甚至王越、童渊。
所以袁隗也是相当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够与皇帝弥补嫌隙,拧着脑袋瓤儿想要为刘汉少取个好听的字,可是刘汉少说就用“汉少”这个字,喊别的,他不答应。
再所以,袁隗也只能苦着老脸,为自己的皇帝学生取了一个和“名”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字”。
最后是敬于宗庙,告于先祖。一系列繁琐的礼仪行过,大汉终于有了一位不再是小屁孩的皇帝……刘汉少!
…………
皇帝已加元服,高节在河东节节胜利,文聘率十一旅出兵河内,与徐荣的第三旅互为守望,三郡半的民心渐渐安定下来,全力投入到伟大的屯田事业中去,而刘汉少的威信也日益隆重,至少不会一句话没说完,便招致爱卿们一片反对之声。
有时候想想都觉得亏得慌,要不是哥费劲巴拉地搞死董肥猪,说不定洛阳现在已经被烧光光了,人死一大半,而你们这些爱卿也得像牛羊一样,被董肥猪牵去长安,死的死,伤的伤,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们。现在倒好,住着皇宫还总给哥找不痛快,一句“陛下万万不可”显得既忠义又刚烈,喊完就能回家玩老婆……还有小老婆去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刘汉少放在肚子里的怪话,要是真敢说出来,爱卿们非得哭成一片不可,搞不好遇上脾气倔的,还能在殿上碰死几个。
但是,刘汉少想改一改目前的局面,否则别说自己的政令通不到远处,就是京师里的这些人该干啥,不该干啥恐怕也闹不清楚。经过好多次浴桶中与厕所里的沉思之后,终于弄出了一个“三府好几部”。
其实“三府”不是个新鲜词,从前三公各自开府,本身就叫“三府”。但是刘汉少想出来的这个三府是“军府”、“相府”以及“御府”。很明显,军府、相府就是要把军政分治,谁再敢捞过界就收拾谁,而御府则更像皇帝私人的小帮手或者小黑手,比如从前的九卿还有现在的搜狐。
明光殿,刘汉少的办公室。
在座的有袁绍、曹操,还有戏志才和荀彧以及久未谋面的郭嘉,而杨御前行走已经被赶到殿外数蚂蚁去了。
“汉少,三府既无开府之权,又何必以府相称?”
曹操一下子就抓住了三府的根本问题,所谓开府,就是官员们自选僚属,比如司徒开府,征辟李狗蛋。哪怕李狗蛋一个大字不识,破袍子里边还不穿裤衩,只要司徒看着满意,李狗蛋立刻就能变成司徒僚属,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可是改制之后就会有一个“中吏部”,专门负责官吏的任免、考核,司徒连自己的名头都混没了,就别提征辟僚属了。相府设三相,分别为“首相、左相、右相”,即便是首相,最多也就是可以挑选一下自己的秘书、车夫、警卫员。
当然,首相说话不可能是放屁,假如首相提议谁做某个职位,中吏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只不过是多一道手续,不像从前那样一言而决,那么便利。中吏部还下设州吏厅、郡吏局,同样,州、郡官长也无法一言而决。
“哎呀,哥不是说了嘛,这个府就是一个称谓,你要是嫌不好听,咱们叫三司、三院、三衙门也成啊。”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首相”这个词不好听,就怕它和相国一样,权力过大,可是现在再看,不仅不能再跨界干预军队,连自己的秘书恐怕都不好随随便便地任用,别人都看着呢,秘书要是选不好,丢了首相的人咋办?
嗯……秘书大概就是主簿!
与缩水的相权相比,其它各曹、卿也多有增减改动,比如金曹成了财政部,民曹与大司农成了民政部与农业部,大鸿胪改成外交部,太常改成文化教育部。而卫尉、太仆、郎中令这些专门伺候皇帝的部门直接取消,以前董旻当的那种奉车都尉也不存在了,一个赶马车的装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相权真的缩水了吗?除开军事与征辟,好像权利更大,也更能专心处理民政事务了。但是负责罪法事的决曹与廷尉一起划归到了“御府”,也就是说,以后地方官长不能凭着自己的好恶审理犯人了。
戏志才觉得自己肯定算军府的人,荀彧觉得自己应该是相府的人,而郭嘉则洋洋得意地认准了自己属于御府,也就是皇帝的小黑手!可是袁绍和曹操瞅着哪儿,都觉得不像有自己的位置。
于是,袁绍无不充满恶意地说:“陛下,军府这个总统,还是您亲自担任的好!”
………………………………
北地卷 第132章 总统总理和首相
第132章总统总理和首相
……………………………………
三府分别为:军府、相府、御府。
三府官长分别为:军府,总统带,左右统带,简称“总统、左统、右统”;相府,首相和左相右相;御府,总理大臣,左理大臣和右理大臣,简称“总理、左理、右理”。
军府目前下设:汉正军部、总督教部、总参谋部、总需备部、北邙军校以及兵武部。括弧,兵武部负责征役新兵以及老兵安置。
相府目前下设:中吏部、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建设部、文教部、卫生部、外交部、城管总队以及税务总局。
御府目前下设:燕云近卫团、搜狐、检察司、审判司、审计署、工薪署、内务署。这个内务署主要负责皇家之事,比如从前管理皇家户口本的宗正,还有相当于皇家总管的少府,统统都被划进了内务署。
“各位兄弟,觉得咋样,看完了好歹给点意见,咱们这么改制行不行?”
九卿被砍的乱七八糟,首相在收回一些权限之后增添了不少新职能,怎么看都像是皇帝吃了亏,毕竟伺候皇家之人变的少之又少。
郭嘉砸吧着嘴儿问道:“汉少,御府下设这个审计署、工薪署与相府那个财政部是不是有些职能混淆啊?”
刘汉少也砸吧着嘴儿说:“这个财政部除了收钱就是花钱,右手出左手进,他们一家守着钱过日子,时间久了怕出问题。所以,审计署就是专门查账的,每年审一审,审审更健康。国家赚了多少钱,他们又把钱都花在了哪里,谁的账查不清楚,谁就去检察司谈心,如何?”
郭嘉点头,表示明白,就是不许随便贪钱了呗。
“那工薪署呢?”
“就是专门发薪俸的部门。以前那些有开府之权的官员,征辟僚属都是自己花钱,现在既然撤销了他们开府的权限,所有的官吏都得国家发放薪俸。哥打算拿出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来给官吏发放俸禄、给军队发放粮饷以及装备。另外百分之六十交由相府使用,该建城建城,该修路修路,给百姓发放农具器械,建医院建学校,都是他们的事,咱们不管。”
荀彧当时就不乐意了。给百姓分田分地,发农具发种子这些事,现在就是他在负责,怎么听着刘汉少说那意思,还把他们给扔出去了?
“陛下,您乃天下之主,善养百姓,责无旁贷,岂有不管之理?”
刘汉少脑门黑线,连忙解释道:“不是不管,哥的意思是不随便瞎管乱管,好让爱卿们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陛下,我赞同本初的意见,军府总统一职,还是您亲自担任的好。”
戏志才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把袁本初开玩笑的话当真了。其实,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军府总统的位置,但是目前战争情势微妙,有他和刘汉少商议着就能决定军队的事情,假如再来个什么总统,左右乱捅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哥已经是汉正军统帅和北邙军校校长了,还占那么多职位干什么?放心吧,没人能阻碍你的事!”
戏志才有些不甘心地点点头,猛然又想,啥叫我的事啊?清剿叛乱,平定天下,不应该是您这个皇帝的事么?
“汉少,臣……能做些什么呢?”
袁绍问出这一句的时候,神情中满含着心酸、悲凉、无奈之意。足足憋了好几个月了,这个粗话的主簿再也干不到头了。
“本初,别急,哥断然不会大材小用的!这些小娃们都能够干的活,就让小娃们干去,哥留给你的,是别人谁也干不了的活!”
袁绍大睁双眼,注视着刘汉少,终于,眼圈一红,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刘汉少可不会哄劝哭鼻子的袁本初,转而问曹操:“嫂子们都接来了吗?”
曹操立刻激动地回道:“来了,来了来了。两日前已经全接到了洛阳。”
“好啊,那今儿中午兄弟们全都去你们家吃饭,给嫂子们接风洗尘。”
曹孟德差点没闪着脑袋瓤儿,原本以为刘汉少是要给自己安排新差事呢,结果,就是想蹭饭。
皇帝想蹭谁的饭,那也是给谁面子啊。曹操溜达到殿外,踹了杨修一脚,让他赶紧往自己家去送信,也好有个准备。
…………
原本曹操家也已经搬进了皇宫,就在原来东宫靠北的位置,和崔烈是邻居。但是,现在家眷们都来了,一时还无法安置,所以暂时仍居于当年的曹府。
郭嘉先行离开,毕竟他现在的身份不适合多露脸,刘汉少领着袁绍、戏志才、荀彧一帮“蹭客”杀到的时候,曹家上下,男女老幼已经在府外迎候半天了。一个看上去三十出头的妇人当先,带着全家向刘汉少下拜。
曹操紧赶着做介绍:“陛下,这是臣妻丁氏。”
刘汉少上前一把就托住了丁夫人的手臂。括弧,是真托,不是虚扶。
“嫂子快起来!一家人何必这么生分?”
丁夫人有点懵,却还是很有涵养地说:“多谢陛下。”
“嫂子远来,一路辛苦,家中都还顺遂吧?”
刘汉少是拉着丁夫人的手问的,一边儿问还一边儿拍抚着人家的手背。
起先丁夫人还有些惊讶,是不是陛下过于热情了?但是看到刘汉少满脸纯真,喜悦洋溢的样子,便只剩下欢喜,想不到自家男人和皇帝如此亲近。
“有劳陛下动问,家中一切都好。”
“哎呀,都到了自己家里了,还陛下什么呀,显得多见外!嫂子喊我汉少就好了。”
“是,陛……汉少。”
曹操在一旁看着皇帝拉着自己老婆的手,脸皮直抽抽。
这是我家,怎么好像成了你家似的?
让曹操最为郁闷的是,为毛陛下逮着女人,不管大小老少,都敢伸手,偏偏大家还不做他想,怎么到了自己这儿,怎么就不行了呢?以前他是小屁孩,还说得过去,现在可是已经加元服了呀……嗯,陛下还是有些本事的!
不敢再多想了,不然皇帝非把自己老婆的手搓秃噜皮不可,曹操连忙又引着丁夫人身旁的一个小娃说道:“这是犬子,昂。”
“小子曹昂,拜见陛下!”
刚才还扮纯真的刘汉少一转脸已是老气横秋,肃声说道:“站起来。”
曹昂起身,不敢直视刘汉少,只能低着头杵在当场,一动不动。
“我与你父情如手足,所以你应该唤我一声叔父大人!你父上马定国,下马安邦,所以你要加倍努力,不可失了家风,不可让哥失望!”
听头一句的时候,曹昂差点吐血,咱俩指不定谁大谁小呢,怎么就成叔父了?但是,听到刘汉少赞赏曹操的话,又开始为父亲感到骄傲,随后听到勉励自己的话,就有些热血澎湃了。
扑通一声跪地,曹昂铿锵有力地回道:“小侄定当努力,不负大人所望!”
“嗯?”
曹昂的话没能使刘汉少欢心,反而一声沉吟,更加严厉地喝道:“站起来!做我刘汉少的侄儿,膝盖不许发软!”
曹昂立马蹿了起来,有力地回道:“是!”
如此,刘汉少脸上才复现笑容,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入府。曹操紧跟在侧,心里却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这府宅是我的……这儿子也是我的……这老婆更是我的!
除了曹操之外,另外一个脑子混乱的就是一起跟着来蹭饭的戏志才。他在北邙山里呆的时候比别人长,别人以为“哥”与“朕”同义,是皇帝新发明的自称,但是戏志才知道这个“哥”的本义应该是兄长。
又要当人家叔父,又要自称哥,合辙人家父子到了你跟前,就被拉成平辈了?
正打算入府,刘汉少又看见丁夫人身后还有一个抱着小娃的妇人,小娃两三岁的样子,白白胖胖的,可爱归可爱,却也不足为奇,但是刘汉少就是升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不禁问道:“孟德,这个小娃是谁呀?”
曹操正埋头确认啥啥啥都是自己的呢,一脑门撞在刘汉少肩上,回过神来,赶紧说道:“此乃犬子,丕。”
刘汉少闻言,呆立当场。
曹丕,历史上的魏文帝,就是他把刘协从皇帝的宝座上拎起来,自己坐上去,终结了汉朝的小命,拉开了魏国的帷幕。难怪会有异样的感觉,这还真是皇帝见皇帝,两眼冒火光。
“哈哈,哈哈……”
刘汉少大笑着走过去,可是笑的比哭还难听。他好奇地注视着曹丕,曹丕也好奇地注视着他,俩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言语。
再看,再看哥就把你吃掉!
呃……好像现在对这么个小玩意下毒手,不太合适吧?据说捏脸蛋容易让小娃流口水,前生后世之时,每次想捏捏臭儿子的脸蛋,都会被她揍一顿。要是能把曹丕捏出这个毛病,大概将来他就不好意思当皇帝了吧?当一个流口水的皇帝,也怪搞笑的!
于是,刘汉少真的捏着小曹丕的脸蛋,左摇右晃,还乐呵呵地逗弄着说:“笑一个,给哥笑一个。”
曹丕心里苦,但是曹丕不说。
这小脸忒嫩了,越捏越舒服。突然,刘汉少的拇指一滑,差点塞进曹丕的嘴里,曹丕张口就来了一下子。好在刘汉少也算练过的人,在那口小奶牙合拢之前,及时抽出了大拇哥。也不知道曹丕有没有咬着自己,反正是咧开了嘴,预备嚎啕一番。曹操站在刘汉少身边,狠狠地瞪着曹丕。于是,曹丕便紧绷着小嘴,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样,别提多委屈了。
算了,真把这个小玩意逗哭了,没几口奶哄不下来。
众人随着乐呵呵的刘汉少走进府里,只留下怀抱着曹丕的卞夫人在风中凌乱……真不知道皇帝是青睐自己儿子,还是恼恨自己儿子。
………………………………
北地卷 第133章 夏侯惇惇升职记
第133章夏侯惇惇升职记
……………………………………
妇人不上席不知道是从什么年月就开始流行的,但是刘汉少此来就是打着为家眷接风洗尘的名号,怎么可能让人家老小都在下边站着呢?于是带头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宴”,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上上下下开了好几桌。只不过,主位没有人敢跟皇帝争,所以刘汉少就把丁夫人安排在了自己的左手边,接下去才是曹操。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这个时候也只有她一人能代表曹操的老婆们,陪坐在刘汉少身边,要不然的话,单是曹操的老婆们恐怕这一桌也不够坐的。
又是敬酒,又是夸赞,刘汉少一会儿说丁夫人贤惠持家,一会儿又说她就像个小姐姐,把丁夫人美的花枝乱颤,只觉得这个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小皇帝实在太招人稀罕了。在旁陪坐的那些人觉得只要心思摆的正,与妇人同席也无不妥,就是丁夫人嫁给曹孟德,有点忒可惜。
说笑归说笑,丁夫人可不会真的得意忘形,敬谢刘汉少一杯酒之后,借口去安排饭食,便很有眼色地起身离开了坐席。
此时在刘汉少右手边坐着的并非袁绍,而是大名鼎鼎的独眼将军夏侯惇。当然了,现在惇惇的两只眼睛都还在,身高八尺有余,魁梧异常的一条大汉。
这一次来曹操家,刘汉少不可能只是为了蹭一顿饭,虽然他有蹭饭的前科。可是认真说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如今想要重整局面,虽然爱卿们不少,但是缺人才,更缺少信得过的。袁绍和曹操都已经被刘汉少压在手里好几个月了,再这么压下去,恐怕他俩得疯,就是外人看来也会觉得皇帝不懂量才适用。然而,要说刘汉少没顾虑,那是骗鬼的话,除了戏志才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的纠结。
看到曹府诸人,刘汉少不免心生感慨,丁夫人、卞夫人,曹昂、曹丕,哪一个都是著名人物,尤其是还有护送曹操家眷前来的夏侯惇与夏侯渊,曹洪与曹仁。
曹操的四大铁杆已然聚齐,这些人也许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才有机会留名于史,但是,没有一点本事的话,曹操能用他们吗?
就说夏侯惇吧,打仗败的多,还被俘虏过,连眼睛都被人家顺走一只,但是一直被曹操当称砣用,只要有他压在后边,曹操便可以横冲直撞。
“壮士岂能侍人于后?”
因为刘汉少的一句话,所以夏侯惇坐在了皇帝的手边。
不能说曹操无礼数,但是他可不讲那么多死规矩,当年被蹭饭的时候燕大娃他们就人人有座,现在跟来的典韦、燕四娃一样有座。最关键的是,曹操不怕刘汉少把夏侯惇拐走,反而认为夏侯惇要是能得汉少赏识,也是他们家的荣耀。
刘汉少拍着夏侯惇的肩膀,感慨地说:“我大汉能有这样的壮士,何愁不兴啊?”
夏侯惇很激动,毕竟拍着自己的这只手,是属于皇帝的。他抬眼看一看曹操,见曹操并无不悦之色,才谦虚地说道:“陛下谬赞了。”
刘汉少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虚夸,又说道:“其实啊,元让之名哥早就听说过。当年孟德做骑都尉,剿灭黄巾之时,元让便在军中效力。”
在座的各位一下子全懵圈了。
曹操当骑都尉不奇怪,剿灭黄巾也不奇怪,关键是刘汉少居然知道曹操军中都有哪些人,这就有点奇怪了,最最关键是……当年这位哥才几岁呀?
夏侯惇眼睛瞪得老大,就想听刘汉少给个解释,可是刘汉少砸了一口小酒,猛拐一个大弯。
“但是,哥想说的是,孟德不会用人哪!”
夏侯惇暗想:皇帝是在夸我还是骂我?
曹操暗想:我当骑都尉那会儿,骑着毛驴,赶着黄巾,是何等的威风,你竟然当这么多人的面儿说我不会用人?
戏志才暗想:汉少又准备忽悠点啥?想把这几个人从曹操身边拉走,明显不可能嘛。
袁绍暗想:还是陛下有眼光!
原本想忍一忍,但是又忍不了,所以夏侯惇问道:“惇虽不才,能够效力军中亦非攀亲带故,陛下如何说我兄长不会用人?”
刘汉少还是摇头,摇的人头晕眼花。
“元让勇武,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军中向来不缺勇武之辈,而元让沉稳,又有几人能比呀?即便是本初与孟德,也不见得有此耐性。你别看他们两个现在坐在这里乐乐呵呵的,其实心里早就像猫抓一样,巴不得换个差事,不给哥当主簿了呢!”
夏侯惇沉稳吗?刚才还忍不住要反驳刘汉少的话,但是现在他已经确定了,皇帝这是在夸俺!
袁绍与曹操臊眉耷眼,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好像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小秘密被当众拆穿了似的。
“孔子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让元让冲锋陷阵,自然是多了一个猛将,可是天下猛将何其之多,不缺元让这一个!”
听着像是在批评曹孟德,但是夏侯惇又有些慌张,急急地说:“陛下,从军入伍,为国效力,乃是惇之所愿。”
“愿归愿,可是你之所愿并不能发挥你最大的优点。”
这话说的得有多神叨,要不是曹操介绍,别人都不认识夏侯惇,偏偏刘汉少说的好像比人家自己还了解自己似的。
陛下会相面?
大概就是这桌人集体的想法,只有戏志才除外:忽悠,接着忽悠,您了这门忽悠的本事,才是真正的无人能及。
“在座的各位兄弟都有拳拳报国之心,一腔热血,可抛可洒。哥要是问一句谁不怕死,大概各位兄弟会异口同声。但是,哥要问一句,谁不怕吃苦,谁不怕受累,谁不怕默默流汗,籍籍无名……”
刘汉少的话还没说完,夏侯惇便激动地应了一句:“俺不怕!”
一桌子人齐齐地盯着夏侯惇,然后又齐齐地盯着刘汉少,恍然大悟之中,眼神显得越发崇敬起来。即便是以为足够了解刘汉少的戏志才,也有些迷茫。汉少不是神仙,可是一般人怎能如此?而夏侯惇好像还不知道大家都愣啥,只是觉得自己又打断了皇帝说话,怪不好意思的。
就着这股神叨劲儿,刘汉少慷慨激昂地说:“杀人容易,兵锋所指,血流成河。但是活人不易,哥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免于困厄,还得各位兄弟同心协力,辅助于哥。”
袁绍起身,端起酒敬献给刘汉少,说道:“我等定然尽心尽力,报效陛下!”
于是,众人也纷纷起身,同声说道:“尽心尽力,报效陛下!”
大家碰了一杯,刘汉少继续絮叨:“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打仗,总有一天国家是要安定下来的。在哥看来,想要安定国家其实也简单,拢共分成三步。”
曹操很配合地及时问道:“敢问陛下所言,是哪三步?”
“稳农、开工、行商!”
大家都能理解稳农的意思,民以食为天,要不是百姓没有吃食,活不下去,哪会有那么多的叛乱?但是后两条就不大理解了,幸好荀彧说道:“陛下所说的开工,便是指工匠之利吧?自从彧接手屯田之事以来,才真正体会何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员君所带的工匠组研发了很多便于耕作的农具,其中尤以曲缘犁为最,一牛一人即可耕犁,而且速度比从前快了好几倍。此外还有水泵、水车用以灌田,能使贫地变沃土,中田变好田!”
袁绍和曹操知道刘大根的来历,但是不知道刘大根究竟有多大本事,没想到被荀彧夸的这么厉害。曹仁几个一听说是姓刘的,还以为是哪个汉室宗亲呢,小心翼翼地问:“不知这位刘员君,是何许人?”
“原是北邙山里一村长,现在是陛下任命的屯田指导员。”
除了刘汉少之外,这圈人里就属袁绍身份最为贵重,即使是曹操也得屁股后边跟着。断了荀彧继续吹捧刘大根的话头,袁绍无不担忧地说:“陛下,农工利民,此为善政,自当鼓励推行,然而商贾轻贱,唯利是图,囤货居奇,贱买贵卖,何以能为安定国家之策?”
刘汉少又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教训道:“本初啊,首先你要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是轻贱的,包括你的敌人,否则必为其害。将士拼功,官僚揽权,士人求名,农人种田就想多打粮食,哥当皇帝也想拓土开疆。商人逐利嘛,和这些其实也差不多,谁不想把日子过好点?咱们现在要求的是解决温饱,别发生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可是将来大家都吃饱穿暖了,又该干什么去呢?想一想,你足不出洛阳,就有南方的鲜果东北的貂,海里的大鱼西边的瓜,那该是什么样的日子,什么样的繁荣?这些南北调度,往来交通不就是得靠行商么?”
荀彧那边刚刚分地,刘汉少这边就已经卖貂了,众人纷纷点头,倒不是为了附和皇帝,只是被忽悠进了一个美好梦境,有些眩晕。如此还不算完,只听刘汉少又煞有其事地说:“据说南方有一种佳果,饿了能当粮食,打仗能当武器。咱们要是能弄回来,冲着敌人噼里啪啦一通砸,保证能让敌人哭爹喊妈满头包!”
皇帝没架子,小酒也喝的痛快,听着刘汉少说的神奇,曹洪也好奇的问道:“真有这样的果子?叫什么名字啊?”
只听刘汉少神神秘秘地说了两个字:“榴莲!”然后便仰天大笑,仿佛看见千万颗榴莲把千军万马砸的人仰马翻的场面……呃,是不是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
………………………………
北地卷 第134章 总理大臣都缺货
第134章总理大臣都缺货
……………………………………
众人脑海中的憧憬具体是什么样,恐怕他们自己也说出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就在他们醉眼迷蒙,陪着乐呵的时候,刘汉少的笑声却渐渐歇了下来,最后竟变作一声叹息,使得众人不明所以,尴尬当场。
“这些话说起来简单,想要一步一步的实现目标,太难了。”
刘汉少喝了一杯酒,把玩着手中的酒杯,脸色显得越发凝重。早先戏志才还知道刘汉少是要忽悠人,本打算在一旁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